首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临汾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抽测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西省临汾市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抽测题(含答案)中学语文资源网辑命题人秦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开始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肖像通宵哮喘海啸B、俨然衍变梦魇奄奄C、两讫两栖两歧两起D、讥诮翘首憔悴愀然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是非文过饰非佳丽变本加厉B、原型原形毕露正经正襟危坐C、艰苦坚苦卓绝长谈老生常谈D、奇谈夸夸奇谈题名金榜提名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B、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的做法,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成就。D、外交部长李肇星26日下午就日方非法扣留中国公民事件和台湾问题与日本外相川口顺子通电话,重申了中国对钓鱼岛问题的原则立场和严正要求。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B、“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快活活的玩一阵好了。”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变成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变成乞丐的呢? 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五月的大明湖,华天丽日,殿阁巍峨,泛舟湖上,水光潋滟,岸柳阴郁,秀色可餐。B、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9/9\n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B、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5、下列语句得体的一句是()A、关于鲁迅研究的论文已寄出,请予以斧正,学生感激万分。B、您荣幸的被邀请为我校文学社的顾问,敬请如约。C、你中学时代的绘画作品,至今还惠存在我家。D、下午三点请您在舍下恭候,我一定前往请教。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10题。  近视与阅读的复杂关系   近视是一种颇为神秘的现象,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切地说出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关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在近视比较严重的家庭里,近视确实能够遗传,可是谁都搞不清楚内在的原因。最近,美国眼科医生道格拉斯·弗雷德里克又重新提出丹麦眼科医生恩斯特·戈德史密特早在1990年就提出的理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戈德史密特医生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他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芬兰北部的拉普人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纯朴环境中。他们捕鱼狩猎,只有在织补渔网和吃鱼的时候才会近距离地看某个物体,眼睛不需要经常地调节焦距,因而不易疲劳。那时候,芬兰北部的近视率只有1%。后来,拉普人的孩子开始读书写字,到1982年的时候,这一地区的近视率已经上升到12%。这就是戈德史密特医生最早提出的“阅读使人近视”的理论依据。    现在,弗雷德里克医生再次提出这种看法。他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说:“有关的新数据表明,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    很多戴眼镜的近视患者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是不让他们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或者行驶的汽车上读书的,也不让他们把书拿得太近,可是他们照样得了近视。他认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    像在他之前的许多医生一样,弗雷德里克医生的结论也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原本视力很好的土著居民,在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之后逐渐开始近视。而且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譬如律师、记者、医生和经常使用显微镜工作的人就比农民更容易近视。    但是,这个理论也有不能让人信服之处:既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容易近视,既然近视与眼睛的调节有关,该怎么解释在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了,而有的人却没有呢?    当然,近视还和遗传有关。有专家认为单卵双生儿比同卵双生儿更容易近视,而且父母眼球的折射疾患比较容易遗传给孩子。如果父母近视,即使他们的孩子年龄尚小,还未出现近视,可是比起那些父母不近视的孩子,他们的眼球已经被拉长了。    实际上,在生命孕育的最初阶段,一切就已经注定了。几乎在母亲怀胎不到三个月的时候,胎儿的眼睛就已经完成了它的生长过程。在这个发育阶段里,感染、早产或不正常的光线等因素都有可能使胎儿的眼球纵轴过度拉长,从而埋下隐患。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或许将来近视患者不必再戴眼镜或是做手术,只需吞几粒药片,就能治好。               (选自2022年7月29日《参考消息》)   7.对文中有关戈德史密特和弗雷德里克两人观点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9/9\nA.戈德史密特先提出“阅读使人近视”的观点,弗雷德里克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B.戈德史密特只是以他所观察到的一些事实为根据提出观点,弗雷德里克提出观点时,既立足于事实,又有理论分析。    C.弗雷德里克认为,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和眼睛的注视方式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因而他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D.弗雷德里克不仅指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而且指出近视还和遗传有关。    8.对第5自然段中“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近视的患病率相应提高,近视的程度也相应加重。    B.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更懂得保护视力,因而近视的患病率相应降低,近视程度也相应减轻。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阅读时间更长,近视的患病率相应增高,但他们眼睛近视了能积极治疗,近视的程度未必加重。    D.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人而异,不宜作机械的判定。    9.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的理论并不能解释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有的却不近视的原因。  B.导致近视的因素有:过早阅读,遗传,怀孕的母亲感染、早产或受到不正常的光线照射等。  C.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近视能够遗传的内在原因、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都是有待科学家研究解决的课题。  D.治疗近视眼的前景可以乐观,将来近视患者通过服药就能治好,不必再戴眼镜或做手术。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近视患者中绝大多数与父母近视有关。  B.长时间阅读和写作的学者、编辑、律师等人鼻梁上架眼镜的居多。    C.重视用眼卫生对预防近视有作用,只要这样做的人就不容易近视。  D.科学家至今尚不能说明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因而近视能够遗传的说法只能是部分地符合实际。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9/9\n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1)。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1)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1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乃渡之千寻之津( )  (2)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  (3)价直百金( )     (4)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12、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A.求之树下,不见     之(子胥)B.如是至再        是(歌而呼之)C.此吾前君之剑      此(前君之剑)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  其(渔父)13、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1分) 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D.富贵莫相忘也14、写一句包含“相”字的文言句子,要求其含义与本题的完全不同(2分)答:1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译文: (2)何用姓字为?译文:16、用一句话概括渔父的品行。(2分) 四、阅读与理解(共30分)(一)(12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7-19题冬夜艾芜  ⑴冬天,一个冰寒的晚上。在寂寞的马路旁边,疏枝交横的树下,候着最后一辆搭客汽车的,只我一人。虽然不远的墙边,也蹲有一团黑影,但他却是伸手讨钱的。马路两旁,远远近近都立着灯窗明灿的别墅,向暗蓝的天空静静地微笑着。在马路上是冷冰冰的,还刮着一阵阵猛厉的风。留在枝头的一两片枯叶,也不时发出破碎的哭声。  ⑵那蹲着的黑影,接了我的一枚铜板,就高兴地站起来向我搭话,一面抱怨着天气:“真冷呀,再没有比这里更冷了!……先生,你说是不是?”  ⑶看见他并不是个讨厌的老头子,便也高兴地说道:“乡下怕更要冷些吧?”  ⑷“不,不,”他接着咳嗽起来,要吐出的话,塞在喉管里了。  ⑸我说:“为什么?你看见一下霜,乡下的房屋和田野,便在早上白了起来,街上却一点也看不见”。9/9\n  ⑹他捶了几下胸口之后,兴奋地接着说道:“是的,是的,……乡下冷,你往人家门前的稻草堆上一钻就暖了哪……这街上,哼,鬼地方!……还有那些山里呵,比乡下更冷哩,咳,那才好哪!火烧一大堆,大大小小一家人,嫌热呀!……”  ⑺接着他便说到壮年之日,在南方那些山中冬夜走路的事情。一个人的漂泊生活,我是喜欢打听的,同时车又没有驰来,便怂恿他说了下去,他说晚上在那些山里,只要你是一个正派的人,就可以朝灯火人家一直走去,迎着犬声,敲开树阴下的柴门,大胆地闯进。对着火堆周围的人们,不管他男的女的,用两手向他们两肩头一分,就把你带着风寒露湿的身子,轻轻地放了进去。烧山芋和热茶的香味,便一下子扑入你的鼻子。抬头看,四周闪着微笑的眼睛,欢迎着,毫没有怪你唐突的神情。你刚开口说由那儿来的时候,—杯很热的浓茶,就递在你的下巴边上。老太婆吩咐她的孙女,快把火拨大些,多添点子柴,说是客人要烘暖他的身子;你暖和了,还不觉得疲倦的话,你可以摸摸小孩子的下巴,拧拧他们的脸蛋,做一点奇怪的样子,给他们嘻笑。年轻的妈妈,一高兴了,便会怂恿他的孩子把拿着要吃的烧山芋,分开一半,放在你这位客人的手上。如果你要在他们家过夜,他们的招待,就更来得殷勤些。倘若歇一会,暖暖身子,还要朝前赶路,一出柴门,还可听见一片欢送的声音,“转来时,请来玩呀!”老头子讲着讲着,给冷风一吹,便又咳嗽起来,我听得冷都忘记了,突然老头子忘形地拉着我问道:  ⑻“先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哪?……这里的人家,火堆一定烧得多的,看窗子多么亮哪,……他们为什么不准一个异乡人进去烤烤手哩?”  ⑼搭客汽车从远处轰轰地驰来了,我赶忙摆他的手,高声说道:⑽“因为他们是文明的人,不像那些山里的……”  ⑾再跳进通明的汽车里,蓦地离开他了。但遥远的南国山中,小小的灯火人家里面,那些丰美的醉人的温暖,却留在我的冬夜的胸中了。17、①文中的第⑴段主要用了哪两种手法描写景物,渲染冬夜的特征?(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简述第⑵至第⑹段人物对话的作用。(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以“......的风俗画”概括第⑺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2分)18、①“先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哪?”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断,“这”指代的是(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因为他们是文明的人”,句中的“文明”怎样理解?(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简述本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9/9\n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襻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是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临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20、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3分)     答:        21、仔细阅读第2段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请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具体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5分)    9/9\n  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    答:        22、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23、有条理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的崇高意义。(6分)  答:  (1)屈原择死:  (2)司马迁择生  (3)他们择死与择生五、文学鉴赏与语言表达(共14分)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⑴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2分)⑵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2分)⑶《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3分)25、  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4分)  给生命一个微笑。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  给生命一个微笑。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26、下面两段文字一雅一俗极具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句,对锤炼文字的妙处予以分析。(3分)…(1)这是普通的石桥,两座桥墩几块条石,春驮晨露冬驮雪,默默无闻白余年百余年。(2)我坐进一辆小巴士,因为还有两个空位,售票员扯着嗓门继续拼命吆喝,就是不开车,一位中年妇女操着东北口音抗议:“快走吧,在路上捡两个不就满了!”赏析:六、作文(60分)儿童的世界里没有你便没有乐趣成人的世界里有了你就有了悲剧没有你的世界就不会完美有了你的世界不再完美要求:阅读上面的短诗,以“面具”9/9\n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参考答案:一、(30分每题3分)1C2D夸夸其谈金榜题名3D(A缺主语;“仿造”与“伪劣”搭配不当C赘余。去掉“的做法”)4C(A、怎么了,B、我问,D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5A秀色可餐:形容妇女的美貌,也形容花木、山林的秀丽。(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汗牛充栋”中“汗牛”指用牛拉车,牛累得出汗;“充栋”指堆满屋子。成语的本义指书籍很多,这里形容“人”多,不合适。“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与文意不符。)6A 二、7C ( A项“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是戈德斯密特1990年提出的理论。B项戈德斯密特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B项第一句说法不对。D项弗雷德里克并未提出近视和遗传有关。)  8A 9D ( 原文说“或许将来”“就能”,D项意为完全“能”,成了突然判断,故错) 10B ( B项句中所说的人必然都是过早阅读的人,又是长时间阅读的人,这部分人最容易得近视,此说法合乎事理,也为实际情况所证实。A项近视能够遗传不等于近视的人绝大多数都与父母近视有关,文中拉普人的例子便说明此点。C项“只要这样做的人”中包括着父母都是近视的人,他们即使重视用眼卫生,仍然会近视。文中第四段对这问题说得很清楚。D项①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的理论是基于事实的,有大量的实例在,不能说“部分地符合实际”。②D项前句推不出后句,前后两句构不成推理的逻辑关系) 三、(16分)11、(4分)(1)古代长度单位 (2)猜疑 (3)值 (4)赐爵位12、(2分)D13、(1分)B14、略(2分)15、(5分)(1)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重点:“去”“且”“为”)(3分)(2)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重点:“何……为”)(2分)16、(2分)重诺轻生(重义轻生、舍生取义)(意思对即可)四、(共30分)(一)(12分)17、①动静结合对比(每项一分)②反衬乡下人情温暖(2分)③山乡人家冬夜迎客。(2分)18①城里人不像乡下人那样有同情心②“文明”是反语,这是指;冷漠无情(各2分)19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真情的赞美,对人世寡情的鞭挞(2分)(二)(18分)20、(3分)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志士仁人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以此为楷模,行使择生与择死的权利。(答案应涉及中国人崇高的生死观念,意思对即可。)21、(5分)本题难底较大,答案表述不求一律。下面是对三句话的内容与句间关系的解说,供教师阅卷参考——9/9\n第一句,作者以揣度的口吻提出对“偏差”的思考。读者可以体味出作者的倾向,即“偏差”是“故意所致”。第二句,作者仍以揣度的口吻表述,实际上,提示了前一句所谓“故意”的原因。这两个“疑问句”,不在于质疑,而在于解疑。第三句,作者明确提出自己对“政治”的见解,表达不赞同世人“故意”制造的“偏差”,即忽视屈原“作为‘政治家’的一面”。终结了前两句所谓的“疑问”。(解说每句话的内容,3分;能指出语句的表达特点和句间联系,2分。意思对即可。)22、(4分)(1)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2分。根据文中有关语句整理,意思对即可。)(2)司马迁为完成崇高的使命,敢于与传统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选择了杰出的生。(2分。“与君臣伦理观念决裂”,不可少。)23、(6分)(1)屈原择死,是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以死明志。(2分)(2)司马迁择生,体现了伟大的叛逆精神,受刑忍辱,以死践志(2分)(3)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对中华民族崇高生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分)五、(共14分)24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2分)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2分)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3分)25、徘徊在失败的低谷,在为恨而伤怀,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挫折,只不过他们把挫折当作前进的起点。(4分)26(3分)(1)“驮”是富有童趣的文学词语,它给桥注入生命,而且赋予它稳重而忠于职守的性格。既表现古桥的拙朴风格,又有一种简洁的图画美。(选出“驮”字1分,分析2分)(2)“捡”字生动的说明了在路上再拉上一两个乘客易如反掌。六、作文(参照2022年高考评分标准) 9/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33:04 页数:9
价格:¥3 大小:27.2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