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限时练习题6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限时练习题6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限时:30分钟选择题1.商鞅在变法中推行“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旨在抑制土地兼并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2.汉朝把商人编入“市籍”,由官府在其户籍上注明取得“市籍”后,商人才能获得在“市”内定居和营业的合法权利。这一规定(  )A.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B.提升了商人的社会地位C.拓展了“市”的空间D.扩充了中小商人的数量3.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在户籍上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在白籍上注籍的人免除赋役之优待。这一举措(  )A.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消除了南北风俗的差异D.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4.按照宋朝的户籍制度,客户直接编入当地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需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户籍制度把客户进一步固着在土地上第6页共6页 C.客户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产生5.明初以职业定户籍,分民户、军户、匠户等若干类别。军户、匠户、灶户等户籍世代相袭,不得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抑制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C.发展商品经济D.加强社会控制6.据明代徽州文书记载,某一时期乡村的边界纠纷、交易纠纷、侵害地权、采伐林木等土地纠纷共计75例(见下表)。这反映了(  )类别无需向官提诉便在乡村解决的纠纷向地方官提诉的诉讼解决形式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的事例当事人之间经谈判解决的事例提诉后在当地调停的诉讼在法庭上经地方官裁定解决的诉讼数量38例5例27例5例比例50.6%6.7%36.0%6.7%合计民间调停解决的纠纷官府解决的纠纷70例(93.3%)5例(6.7%)A.传统乡村宗族社会的特征B.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C.封建社会法律法规不健全D.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权威7.明太祖朱元璋立意要恢复成周之治,倡设“老人制度”,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命有司择民间高年老人,公正可任事者,理其乡之辞讼。若户婚、田宅、斗殴者,则会里胥决之。事涉重者,始白于官”。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改变了地方行政体系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第6页共6页 C.开启了古代农村教化D.稳固了儒学的地位8.明朝政府在多个州县设立巡检司进行日常治安管理;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政府大多直接委派府、县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对江南一些体量特别大的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些举措旨在(  )A.提升市镇的经济水平B.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C.加强基层社会的治理D.凸显市镇的军事功能9.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  )A.基层不受中央管控B.注重基层自我管理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第6页共6页 限时强化训练6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D 材料中商鞅的做法一则可以增加户数,增殖人口;二则可以增加税收;三则可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瓦解了宗法制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此时土地兼并现象并不严重,排除B项;商鞅变法实际上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C项。2.A 据材料可知,汉朝将商人编入“市籍”,加强对商人的管理,这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A项正确;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中小商人数量的扩充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3.B 据材料“允许侨人……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可知,这一举措可以使侨人安心生产,提高了其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故排除A第6页共6页 项。C项中的“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中的举措不是针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故排除D项。4.C 题干并没有反映政府减少赋税征派,故A项错误。题干“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表明地主对佃户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这说明政府并没有进一步把客户束缚在土地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按照宋朝的户籍制度,客户直接编入当地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可知,客户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5.D 依据材料“世代相袭,不得更换户别”分析可知,明朝通过严格的户籍制度加强了对社会的管理与控制,故D项正确;明初以职业定户籍意在加强对民众的管控,并不能起到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故A项排除;该项措施意在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并非意在促成社会分化,故B项排除;该项措施侧重政治管理,并非意在发展商品经济,故C项排除。6.A 题干材料说明徽州某一时期乡村的各种纠纷75例中有70例是通过乡村民间调停自行解决的,结合所学可知在乡村社会的纠纷处理中,宗族是一种重要的民间调停力量,体现了传统乡村宗族社会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土地兼并的问题,故B项排除;材料显示出地方依据传统处理纠纷已形成惯例,并非说明封建社会法律法规不健全,故C项排除;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传统乡村宗族的作用,并非说明地方势力的强大,故D项排除。7.B 明初实行“老人制度”,其主要内容是选择乡里德高望重的老者来协助解决基层社会问题,这样有助于地方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加强了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第6页共6页 地方行政体系并未因为实行“老人制度”而发生改变,故排除A项;C项中的“开启”说法错误,故排除;题干内容与儒学地位的稳固无关,故排除D项。8.C 材料中明朝政府在州、县设立巡检司进行日常治安管理,对规模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官员驻镇管理,对体量特别大的市镇派遣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加强基层社会的治理,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9.B 依据材料“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国家主要是通过设置乡里等基层组织来实现地方治理,并且强调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故B项正确。基层仍受中央管控,故A项说法错误。材料重点不是讨论县府管理能力,而是强调管理的方式,故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故排除D项。第6页共6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2-11 10:00:03 页数:6
价格:¥3 大小:27.76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