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泰安四中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泰安四中2022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政治试题2022.10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2分)1.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镌刻着中华民族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不朽记忆。这里是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也是沿途各国多元文化的交汇交融之地。各国文化的交融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文化的繁荣,是因为(  )①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②各国文化体现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在长期的交流中各国文化达到了高度融合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有相同的历史传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法律的形式加强对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文艺、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之所以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②是我国民族身份和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④印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趋同的历史趋势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每年5月份的第2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在母亲节这天,泰国人送母亲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在母亲节这一天,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  )①不同文化之间没有共同性②文化无国界,民族节日所具有的特色正逐渐消失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14-\n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6.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  )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民族文化鲜明特色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多样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D.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8.一年一度的《中华之光》是央视推出的一个大型文化人物评选活动,旨在表彰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该活动向外界传达的信息是(  )①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性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③激励我们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9.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坚持“行道立德、济世利人”。近代以来,其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崇俭抑奢、上善若水、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已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在异国他乡彰显慈爱精神和对现实的关怀。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塑造人生③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④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朝鲜族过年家家贴春联,烹饪丰盛的菜肴,吃“八宝饭”,除夕全家通宵达旦守岁,弹伽倻琴,吹洞箫;白族过年,从除夕起就开始互拜、赠送礼品;景颇族过年期间举行“打靶”比赛……材料表明各民族的春节(  )①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价值追求、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②-14-\n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让我们领略不同的文化韵味③是民族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是展现民族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1.“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 ——习近平“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 ——吴良镛上述材料告诉我们的共同道理是(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文化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12.“互联网+政府”,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采集、信息监控等技术手段上的创新创意,信息通过互联网被采集、输送,大大舒缓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二是“互联网+政府服务”概念,体现了简政放权中放管结合的理念,让政府的服务功能得到提高。材料表明在信息时代互联网:(  )①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②能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③使信息的传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④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共享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教育部在北京、江苏、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今后还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江苏省已确定了8个市作为试点。这说明(  )A.继承传统文化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B.传统文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C.弘扬传统文化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D.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14.孟子所说的“养浩然之气”,对于当下出现的一些价值观混乱现象有相当好的矫正作用。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 ①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②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价值观③钳制着我们的交往和思维方式④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15.2022年7月9日,金砖五国领导人小范围会谈,在专门设计的毡房里进行。毡房是巴什基尔数代人智慧的结晶,毡房装饰着鲜亮的民族图案,四壁上的红色花纹毡子颇见功底。下列对毡房认识正确的是(  )①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凝固的艺术②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14-\n毡房是巴什基尔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毡房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6.有人认为,千百种的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文化是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继承③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④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7.某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文明餐桌行动”,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观念,形成文明用餐、节约粮食、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这是因为教育(  )①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是改善社会风气的关键④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8.围棋起源于中国,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黑白两色表示阴阳。惟其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变化是它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这说明传统具有(  )①区域性②民族性③继承性④相对稳定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首次将“常回家看看”精神赡养写入条文,也就是说今后,老人可以把子女不常回家看看作为单独的诉讼请求将子女告上法庭。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法律规定子女必须常回家看看老人(  )①是要求公民必须继承传统习俗 ②是对传统思想中合理成分的肯定 ③表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立足传统文化能够保证文化永葆生命力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传统文化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n21.中国的水墨画虽无过多色彩,但通过“焦、浓、重、淡、清”的运用,就能使画面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可谓妙不可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中国水墨画的内敛、含蓄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C.墨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D.水墨画是中华文化力量之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22.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对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①中国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②中国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结绳使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我国进人文明时代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23.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严重“入超”,“文化赤字”很大,在世界上表现中国核心价值观、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化产品及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仍然有限。为此我们必须(  )①坚决抵制一切外来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立足社会实践,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创新③充分吸收一切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4.一段时间,网上刮起戏说历史、恶搞英雄、解构崇高之风,阎肃和40名著名艺术家公开表明态度,联名倡导传承红色经典、大唱时代主旋律、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这启示我们青年学生要(  )①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②善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③高扬爱国主义旗帜④适应时代发展,促进民族文化多元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5.国学大师汤一介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复归本源或根本)开新”中重振辉煌。下列对“-14-\n反本开新”解读正确的是(  )①只有先“反本”才能后“开新”②“反本”与“开新”都需要批判精神③“反本”是否定过去,“开新”是创造未来④“反本”是“开新”的基础,“开新”是“反本”的要求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26.2022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文化机制改革创新迈出了新的步伐,实现了新的突破,形成了新改革合力。对“文化机制改革创新”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机制改革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②文化机制改革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文化机制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④文化机制改革创新的目的是繁荣文化A.②③B.①④C.①③D.③④27.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表示,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不是奖项。要能让它站稳脚跟,要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地描写人的生活。对莫言的话理解错误的是(  )A.文学创作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B.只有踏实勤恳才能写出好作品C.中国独特的文化是其创作源泉D.人的丰富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动力28.中国自古尚“水”,“水”也成为2022年G20杭州峰会《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的“底色”。整场晚会的所有表演都与“水”有关,借助独特的灯光技术和舞台设计,让与会来宾置身于湖光山色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精美绝伦。GA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①把中华传统“水”文化作为晚会创意的立足点②大众传媒发挥了文化传递、沟通的强大功能③科技手段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④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表现形式的创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9.“七夕节”虽然是我国地地道道的传统节日,但似乎越来越缺少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像西方舶来的“情人节”,商业味也越来越浓郁。鲜花、化妆品、烛光晚餐……这一趋向给我们的警示是(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文化创新应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C.要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防止推崇外来文化D.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0.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这启示我们,要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必须(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坚决抵制外来文化D.彻底改变传统文化-14-\n31.华阴老腔是陕西独有的地方戏曲,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央视猴年春晚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融现代音乐元素与西北民间艺术为一体,新颖的形式不仅让观众感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也让华阴老腔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可见(  )A.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3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又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对此我们应(  )A.革故鼎新,推陈出新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体现时代精神33.“感情真,一口清!感情浅,舔一舔!”在国人深厚的酒文化影响下,坐在酒桌旁如果不喝酒,就好似失礼了。不过“查酒驾”后,各种饮料、豆浆及汤品成了酒桌上白酒的替代品,演绎出了“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的新酒桌文化。这说明(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②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34.“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D.尊重差异,理解个性35.生活就是一座富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家要想创作出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就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这表明(  )A.作家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C.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D.接地气、跟潮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36.胡适曾说,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凭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这一主张要求文化创新应(  )A.摒弃中国传统文化B.交流借鉴以至趋同C.积极接纳外来文化D.面向世界、批判继承二、非选择题: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一部中国诗词史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从“-14-\n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浪漫情怀;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我们的心理认知,又外化为口耳间的美妙流传。春节期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该节目充分吸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宝贵经验,在娱乐综艺节目大举入侵之时,树立了一个新的风向标,唤醒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圈粉无数。(1)对于当下的古诗热词,有人提出“记诵是因循的步履,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驳斥。(10分)(2)“诗言志、歌咏言。”请写出两句你最喜欢的励志古诗词。(2分)38.金砖合作已经步入第二个“黄金十年”。中国在金砖国家的合作中,始终坚持凡事大家商量着来,保持开放、透明,追求互利、共赢,不针对第三方,也不与任何人对抗的原则。此次金砖峰会,中国提出“金砖+”-14-\n合作模式,打造开放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让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事业中来,尽显中华之大气与开放。此次金砖峰会中,中国创造性地举办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提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愿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契合,相互对接,是开放包容理念的延续。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特点”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在此次峰会上展现“开放包容”理念的。(16分)-14-\n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答案2022-10-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BABCDBCCAABDDDDADDBD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CABBBBCDDBBBCBBD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2分)13【解析】题目中,教育部在北京、江苏、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今后还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江苏省已确定了8个市作为试点。这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继承传统文化与地质流行文化之间无关。B选项错误,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选项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14题目中,孟子所说的“养浩然之气”,对于当下出现的一些价值观混乱现象有相当好的矫正作用。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故①④入选。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③选项中“钳制”的表述错误。选D。15【解析】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的民居建筑,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①正确;庆祝传统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错误;毡房并不是巴什基尔文化的基本载体,③错误;材料表明毡房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16【解析】“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这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①正确;文化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是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②错误;材料表明了继承优秀家风的必要性,这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③正确;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17【解析】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①错误;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用餐、节约粮食等教育,这是因为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④正确;教育并不能说是改善社会风气的关键,③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D。18【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①不选;围棋起源于中国,棋子、棋盘含有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②正确;围棋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③正确;围棋文化的基本内涵没有变,但几千年中出现了形式等方面的变化,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14-\n19【解析】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①是不科学的。法律规定子女必须常回家看看老人是对传统思想中合理成分的肯定,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②④适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20【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特点。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立足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能够保证文化永葆生命力,故①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社会实践,故②错误;材料中“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故③正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说明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④正确。故选D。21【解析】通过“焦、浓、重、淡、清”的运用,就能使画面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可谓妙不可言。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C适合题意;传统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是错误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B是错误的;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D是错误的。22【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一个个美丽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②错误;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④错误。答案为A23【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创新要求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合理成分,不能抵制一切外来文化,①错误;文化创新要求我们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要坚持“去其糟粕,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合理成分,③错误;针对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严重“入超”,“文化赤字”很大,我们必须立足社会实践,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创新,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答案为B-14-\n24【解析】本题考查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合理成分。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批判继承,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合理成分,不能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①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文化一元化,④错误。答案为B。25【解析】①选项割裂了“反本”与“开新”的联系。③选项错误,其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题目中,国学大师汤一介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复归本源或根本)开新”中重振辉煌,其中“反本”与“开新”都需要批判精神,“反本”是“开新”的基础,“开新”是“反本”的要求。故②④入选。选B。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26【解析】题目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指出,文化机制改革创新卖出了新的步伐,实现了新的突破,形成了新改革合力,其中,“文化机制改革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繁荣文化。故①④入选。②选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选项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选B。27【解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题目。题目中,要能让它站稳脚跟,要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地描写人的生活,强调了文学创作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踏实勤恳才能写出好作品,人的丰富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动力。故A、B、D选项排除。C选项是对其错误理解,因为社会实践是其创作的源泉。故入选。28【解析】GA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科技手段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借助独特的灯光技术和舞台设计,让与会来宾置身于湖光山色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精美绝伦,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表现形式的创新。③④项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包括晚会创意在内的文化创新的立足点,①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传媒对文化传递、沟通的作用,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29【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实现文化创新不能古兽本民族传统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合理成分,C错误。答案为D30【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要求我们要批判继承待传统文化,坚持“去其糟粕,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同时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文化。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14-\n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启示我们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答案为B。31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得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华阴老腔,融入现代音乐元素与西北民间艺术为一体,新颖的形式让观众感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表明了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C错误,答案为B.32【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又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我们应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借鉴传统文化中优秀合理成分。答案为B33【解析】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不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①不选;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制度的更替,②不选;“查酒驾”后,由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创造了“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的新酒桌文化,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34【解析】材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创新,A项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新文化,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35【解析】生活就是一座富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家要想创作出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就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这表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项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创新,C项与题意不符;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项说法不当;正确选项为B。37(1)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必要的记诵有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发展和创新。“记诵是因循的步履”,认为记诵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认了记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5分)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思考有利于对传统史化的批判性继承,从而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创新。“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否定了实践的作用而夸大了思考的作用。(5分)(2)例如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4-\n(2分)【解析】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等益智节目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两个小题进行考查。(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记诵是因循的步履,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的观点进行驳斥,属于评析类的解答题。“记诵是因循的步履”即它否认了记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然后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进行展开分析即可;其次,“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认为思考是源泉是错误的,否认了实践的作用。因此考生需要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思考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的角度进行分析。(2)本题要求考生写出两句你最喜欢的励志古诗词,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等等。38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厦门峰会上,中国既展示了大国风范,打开开放之门欢迎各国的到来,又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在继承“金砖十年”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了“金砖+”理念。(6分)②中华文化有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国坚持开放、包容,打造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又与联合国理念对接,表明中国能与其他文化和睦相处,又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5分)③中华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中国在金砖国家的合作中,坚持一律平等、百花齐放,推动各国共同发展。(5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点”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我国是如何在此次峰会上展现“开放包容”理念的,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得益于特有的包容性。-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2-08-25 13:45:00 页数:14
价格:¥3 大小:98.4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