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安陆第一高级中学2022年高二上政治知识竞赛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陆一中第六届政治学科知识竞赛试题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2022年9月3-5日,在厦门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议②2022年8月20日,李先生在某地花50万首付按揭买了一套商品房③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2022年7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④2022年7月18日,“和美大研·花语东林纳西火把节”系列文化活动在丽江古城正式启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文化现象中可以体味到,手写书信①可以传递感情,滋养人们的心灵②作为交流方式,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③作为文化符号,可以展现人们的精神情怀④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2年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重大航天科技成果。这主要说明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B.文化是与生俱来的C.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根据材料回答4-5题。4.家风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材料体现了家风①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作为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③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④能促进个人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发展13/13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为人处世伦理,甚至影响人的一生。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被动的③要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伦理  ④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当前的许多流行语都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喜大普奔”是极受青睐的一个流行词语,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语糅合在一起,这个词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A.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D.网络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7.2022年青岛书城全新亮相,如是书店鸣锣开张,良友书坊、有度空间喜迎书客……书店不仅只是图书的售卖城,更成为了广大市民精神的慰藉所、诗意的栖息地。这是因为①文化能增强广大市民的精神力量 ②书香满城的文化决定了青岛的发展 ③优秀的书籍能陶冶情操,提升广大市民的文化素养 ④优秀的书籍为市民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诗经·小雅》有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裁衣之褐,载弄之瓦。“重男轻女”本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但直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这说明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13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圈子是中国社会结构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同学圈、老乡圈、影视圈……每个圈子都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圈子文化”①既有独特性,又有局限性 ②源于实践,又促进实践 ③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④由人创造,又影响着人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10.由著名作家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乐视视频APP播出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反响。《平凡的世界》为读者打开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是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小说。由此可见①文化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G20杭州峰会纪念礼丝巾,融合龙风、蝴蝶、青花瓷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并采用国际视野的表达方式,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由此可见①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②丝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13/13甲乙两人约在地铁见面,出发前甲致电乙:“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同样的“你就等着吧”让我们会心一笑,而在初学中文的外国友人眼里则是莫明其妙,最后只能去翻字典查找句号与感叹句的含义和区别。这说明①知识素养影响人们认识的深度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③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山东籍作家莫言获得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扎根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农村是他写作的主战场。其“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用狂欢式的语言诠释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心灵的嬗变。这启示我们A.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C.民间文化元素是文学创作的源泉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16.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D.2022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成功的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8.13/1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起来,文化与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文化的力量也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之中,孕育出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9.创意点亮生活,文化成就时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原因有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给予经济发展以巨大的动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③文化创意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和谐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0.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在交通阻塞情况下,有些司机因开车压力与挫折而情绪愤怒、暴躁,会不耐烦地鸣喇叭、闪灯、骂粗口,甚至会发生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①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②汽车文化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③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驾驶员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13/132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③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23.为迎接十九大,文化部主办了“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活动,通过记者亲身体验、实地采访,将非遗之美,传承之事,精彩生动地展现,深受民众好评。这启示我们要创作精品力作,就要A.创新内容,改变方式B.继承传统,满足大众C.立足实践,扎根生活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24.“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经历数代艺术家千锤百炼,虽然当今舞台上可运用的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但京剧还得从传统的韵味上下工夫。”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平说。王平院长的话主要强调了A.继承﹣﹣文化创新的根基B.科技﹣﹣文化发展的动力C.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D.交流﹣﹣文化创新的途径25.“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这意味着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④网络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26.“卷珠帘,倚高阁,觥筹交错,浮生若梦……”歌曲《卷珠帘》旋律婉转悠扬,歌词诗意缠绵,有着浓浓的中国古风,在央视《中国好歌曲》一炮走红,并成功登上央视春晚。该歌曲的成功缘于它①民族特色鲜明,能够激发观众对中华文化认同感13/13②创新艺术形式,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③巧借大众传媒,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④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7.“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22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8.“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9.“感情真,一口清!感情浅,舔一舔!”在国人深厚的酒文化影响下,坐在酒桌旁如果不喝酒,就好似失礼了。不过“查酒驾”后,各种饮料、豆浆及汤品成了酒桌上白酒的替代品,演绎出了“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的新酒桌文化。这说明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②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30.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片高度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①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13/13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1.2022年7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歌剧《鉴真东渡》登陆日本,演出吸引了大批日本观众,现场观众表示,本次演出将进一步增进日本民众对“鉴真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希望以后在日本有更多机会欣赏优秀的中国文艺作品,该歌剧演出成功启示我们①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要认识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2.2022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俞正声在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中国精神成为文艺的灵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这就要求①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②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创作的主体③文艺创作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④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3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纷呈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击中了反腐败的社会心愿,因此电视剧刚一播出便收获众多粉丝。这告诉我们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②只有现实题材的文化产品,才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③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4.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亚欧大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13/13③各国都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5.“歌剧虽是舶来品,但一味地模仿西洋,永远成不了威尔第(意大利歌剧艺术大师)!”“西洋歌剧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宝库更不能丢。”下列各项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 ①孤芳独美,固守传统 ②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的节味随着五月飘溢的麦香撒遍了神州大地,飘入了千家万户,来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  ①是宝贵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财富 ②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③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全过程 ④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7.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8.我们在说“幽默”“基因”“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我们总以为这就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同样,老外在说“dimsum(点心)”“KungFu(功夫)”“gelivable(给力)”时,他们也用习惯了,不会发问来自何方。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③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3/1339.从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纪录片在英国上线,到象征中英传统友谊的大熊猫雕塑落户伦敦动物园,再到中英两国学者伦敦论道……这一切,都再清晰不过地体现出英伦大地正涌动着浓浓的中国元素。材料表明A.文化的交流借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C.文化传播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D.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40.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1.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前提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2.“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涌现出一批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这说明A.乱世出英雄,社会变革是文化发展的原动力B.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43.桑巴舞、狂欢节、足球是信仰、热情奔放是标签,2022年813/13月,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首次在南美大陆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开幕式上巴西人用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南美风情、随性自如的表演形式和与时俱进的环保理念,给今后大型赛事的开幕式树起了“巴西样板”,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材料说明了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②只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才能使文化立于不败之地③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44.早在摄影出现时,人们就认为绘画将被摄影所取代,人们还想过用电影和电视来代替绘画。但事实证明,每一种新媒体或者新艺术形式的出现并不能降低或取代传统艺术形式,例如绘画的价值和功能。这启示我们要处理好A.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B.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C.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关系D.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2022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完成下面小题。45.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①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集中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④有利于我们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6.“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人认知天象、物候、时令和大自然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二十四节气”及其申遗成功佐证了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②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③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7.13/13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一千零一夜》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8.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讲述了一批故宫文物修复者的“日常”:擦掉黄花梨箱柜铜组件上的锈,显出黄澄澄的光;一个个齿轮的调适,大座钟上的野鸭终于能扇动翅膀;颜色已经黯淡了的瑟,一层一层刷上新漆后华彩焕然……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的各种文物,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A.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C.利用现代科技元素修复文物,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D.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根本途径49.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热闹又时尚,阅读正在变成悦读。从朋友的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的书单罗列、权威媒体的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为荐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直播、图书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一现象对出版企业的启示是①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形式②立足科技创新,增进社会效益③要注重文化产业政策的完善④丰富图书品种,满足读者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0.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13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CBCADD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CBACBBD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CCACCABCA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CCBACBCDCB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DBCBACBBAB13/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2-08-25 13:32:44 页数:13
价格:¥3 大小:58.9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