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政治
>
福建省莆田市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
福建省莆田市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福建省莆田市2022-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70分,每一题2分)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22年10月24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 ②2022年9月,“最乐山”上中顺•嘉州市集亮相,展示乐山民俗、非遗等本土文化产品③瑞典文学院10月13日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④2022年前三季度重庆市GDP同比增长10.7%,其增速位居全国前茅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人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人们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的根本途径是()A.文化环境B.交往方式C.思维活动D.社会实践3.“土豪”“洪荒之力”、“蓝瘦”“香菇”等网络热词出现后,受到热捧,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这说明()①网络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②网络文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们的生活③人们接受文化受知识水平的影响很大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4.我国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无不体现了不断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改造传统文化B.吸收外来文化C.立足社会实践D.挖掘创作灵感5.上海市通过持续举办中华古诗词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中华语言文字大赛等市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以群众性竞赛的方式,让市民在阅读、背诵、知晓、理解、运用、演绎和创作中,重拾对中华优秀传统经典的学习兴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进入每一个家庭,融入日常生活,在百姓心头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这表明()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和谐②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强制的、有形的11\n③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文化传承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2022年11月18日,首届“东坡国际文化节”在四川眉山开幕,来自各界代表400余人出席并发表共同宣言指出,东坡文化是人类共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苏东坡卓越的创作才能、高尚的精神品格和辉煌的文学成就,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东坡国际文化节的举办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东坡国际文化节的举办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C.东坡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D.东坡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7.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是我们始终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热情欢迎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②积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保护民族文化,抵制一切西方文化④以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的标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8.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①中华文化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③中国人民具有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A.相对稳定性B.鲜明民族性C.较强融合性D.明显渗透性10.“雷锋精神”不会过时,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和上海世博会期间志愿者的行动,都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雷锋精神”得以弘扬,是因为这种精神能够()①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11\n③决定人的健康成长④促进入的全面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2022年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第31届夏季奥运会。本届奥运会的会徽是由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脚相连,组成了里约著名的面包山形象。会徽的设计既展现巴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又弘扬现代体育精神。这体现了文化发展应该()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以便文化得以积累与发展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③发挥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④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2.2022年10月18日,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和中国美术馆共同策划主办的“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当代15位美术家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入发掘属于自己的艺术宝藏,是基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繁荣文化市场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④美术创作的灵感来自于扎根生活的画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的稳定性C.时代的先进性D.强大的包容性14.“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A.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顺其自然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文化总能给人生指明正确的方向11\n15.2022年4月23日,中英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大文豪逝世400周年。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戏剧中虽有着不同的创作结构和形式,但都包含着对梦的阐述、对人生的追求。两国文化巨人跨越数百年的“邂逅”,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又一佳话,透过这扇窗口,人们看到中英人文互鉴的累累硕果和巨大潜力。这说明()①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②中英文化在交流中达到相互融合与统一③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它民族文化④中英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6.《极速前进》是从美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除延续美国版激烈的竞技对抗、真实的人物表现以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等特点外,深圳卫视还启用全明星阵容,同时在规则和罚时上进行了较大的改变,首创了复活卡、踢馆、分组对抗积分赛等设置,使之更符合中国观众的需求,节目一经播出,便以综艺黑马的姿态取得收视逆袭,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节目口碑爆棚。这表明()①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③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④文化创新要根植于外国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17.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双向互动的特点,手机短信用精炼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对以上传媒认识正确的是()①它们是现代传媒②它们是古代传媒与现代传媒混合体③它们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它们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2022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为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和中国人对于莎士比亚的熟悉相比,不但西方人对于汤显祖的了解是片面的,中国人也还没有真正走进汤显祖的世界。这提醒我们( )11\n①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价值 ②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文化需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④在把握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风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不仅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也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赤子情怀。《大国工匠》之所以打动国人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①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其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建径,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工匠文化的魅力③工匠糟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棱心侨值观的要隶④工匠精神蕴含着浓郁的爱国情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古籍的保护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④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精神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2.今年是农历鸡年,“鸡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不仅农人“鸡鸣而起,日出而作”,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古人还曾以鸡鸣励志,最著名的当属“闻鸡起舞”这个典故了。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11\n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促进社会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3.“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世界的目光齐齐聚焦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演讲及致辞,到由张艺谋执导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信手拈来的文学经典,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说,学好古典文学,才能看懂G20上的文艺之美。这说明()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引领世界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④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24.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而西方绘画偏重再现,但也总是力图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倾注其中。这说明()A.中西绘画逐渐和而归于统一B.中西画作都强调尊重客观事实C.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形式各具特色D.不同的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规律25.2022年3月16日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课时比重,到2025年我国将建立起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这表明()①教育的基本功能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②教育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④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6.有人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这种说法错误在于()A.否认了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否认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C.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11\nD.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7.《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这是因为()①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一环②教育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可靠保证③教育是实现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途径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28.2022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经据典:“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心不正,焉能正人。”……大量媒体对这些典故追根溯源,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并从文化角度阐述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这表明()①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②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④传统思想顺应时代要求才能生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9.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才能不断拉近两岸同胞的认知,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消融彼此之间的隔阂,加强心灵沟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是因为()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②文化认同是凝聚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③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基④海峡两岸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0.借助互联网这个分享的平台,美国、欧洲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中国掀起了阵阵旋风,广大网民实现了与世界名校公开课的“亲密接触”。这表明()①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话②大众传媒的发展是现实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己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11\n④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日益扩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1.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被用来进餐,至此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A.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B.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D.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32.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为宗旨,以富有诗情画意的镜头语言呈现传统村落的人文地理、历史脉络、传统民俗,并着力聚焦代代乡民在绵延承续过程中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这些村规民约、家风祖训()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②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④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全面继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3.2022年4月15日晚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总决赛落下帷幕。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校,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有利于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魅力,成为我们最美的文化根。这要求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必须:()①尊重多样,逐渐趋同 ②博采众长,为我所用③立足传统,推陈出新 ④不移根基,与时俱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4.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中国自行车手的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国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个个“拔火罐”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一个个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各个场馆。这启示我们()①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手段11\n③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华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5.2022年12月,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的成功申遗有利于()①开发其经济价值②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11\n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追本溯源,这一概念可以在“和”文化中找到源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结合材料,说明“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哪些特征。(9分)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古诗词中的名句佳篇浩如烟海,不可胜数。那些动人的诗词,运用优美的语言、意境、艺术将人生哲理、高尚情操与正能量表现出来,那些被诗歌史列入并大力传扬的诗人、词人,通常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因为如此,他们才留下了诸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名句。《中国诗词大会》从《诗经》开始,到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中国古诗词通过央视等媒体播出,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的意义。(12分)11\n38.2022年3月28日,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播出。该剧播出不足半月,无论收视率、点击率都持续走高,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主旋律”式的影视作品题材缺乏创新,人物形象脸谱化,非黑即白,缺少血肉,而《人民的名义》则抓住了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形象设计更加丰满。在剧情和表演上充分借鉴英剧和美剧,剧情跌宕起伏,表演生动立体。相比于传统的反腐题材,该剧深刻揭露了当前中国官场腐败现状,反映了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了反腐败的民心所愿。其编剧周梅森曾深入检察机关一线体验生活,深入到监狱、反贪局侦查指挥中心等地采访调查,与办案检察官、纪检干部、监狱干警、服刑贪官等座谈,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9分)11\n高二政治理科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1.B【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③属于文化现象,适合题意;①是政治现象,④是经济现象,不适合题意;故答案选B。2.D【解析】试题分析:人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人们在创造和发展文化的同时,也在获得和享用文化,其根本途径是通过社会实践,不是文化环境、交往方式、思维活动,D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社会实践。3.C【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主动、自觉地接受文化熏陶,有利于愉悦精神、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网络热词出现后,受到热捧,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4.C【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5.B【解析】市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以群众性竞赛的方式,让市民在阅读、背诵、知晓、理解、运用、演绎和创作中,重拾对中华优秀传统经典的学习兴趣,这是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要参与积极健康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②③适合题意;本题并未体现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和文化的丰富多彩,①④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6.C【解析】\n苏东坡卓越的创作才能、高尚的精神品格和辉煌的文学成就,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东坡国际文化节的举办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A、B、D均是正确的;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是错误的,适合题意。7.A【解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选项①②观点正确,选项③④观点错误。正确选项为A。8.B【解析】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具有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②③项符合题意;选项①在题中没有体现;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选项④观点错误。正确选项为B。9.A【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10.C【解析】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适合题意。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导人们前进的旗帜,并由此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①正确适合题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④正确适合题意。文化对人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11.B【解析】\n会徽的设计既展现巴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又弘扬现代体育精神。这体现了文化发展应该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①②适合题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③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12.C【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获取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①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13.B【解析】题目中,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故B入选。A选项没有体现。C、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14.B【解析】题目中讲虽然时光消逝,但是优秀的文化却没有退却,它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这一观点看到了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①③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④选项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本题选B。【考点定位】文化的作用【名师点睛】文化的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文化对人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5.C\n【解析】此题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握材料主旨是解题的关键。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戏剧中虽有着不同的创作结构和形式,但都包含对梦的阐述、对人生的追求,这说明中英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同时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故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中英文化在交流中达到相互融合与统一,故②不符合题意;文化交流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故③错误。故选C。1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创新的作用的知识。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排除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叫“交流、借鉴、融合”,“复制”“传承”不对,排除③。选项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17.C【解析】材料中所说的传媒是现代传媒,①正确;材料中所说的传媒是现代传媒,并不是古代传媒与现代传媒的混合体,②不选;现代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正确;现代传媒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18.B【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③选项表述错误,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不一定都要认同。题目中的意思提示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价值,在把握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故①④选项正确正确。选B。【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名师点睛】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做法是:一要继承,二要发展、创新。因为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二要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9.C【解析】试题分析:①表述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其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②表述错误,现代传媒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而是重要手段;③符合题意,“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④符合题意,“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工匠精神蕴含着浓郁的爱国情怀。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C【解析】\n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通过对古籍的保护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①③表述与题意相符正确。题肢②表述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题肢④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特点21.B【解析】试题分析: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这启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精神,B适合题意;A中的“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是错误的;C、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考点: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22.B【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题目中表明了文化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古人还曾以鸡鸣励志,最著名的当属“闻鸡起舞”这个典故了,这里表明了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②③入选。选B。点睛: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②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③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23.B【解析】①选项中的“引领世界”表述错误,排除。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G20峰会上所展现出来的美轮美奂的的经典文化表明了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故③④表述与题意相符入选。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4.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而西方绘画偏重再现,但也总是力图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倾注其中;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内容各具特色;文化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规律,D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各民族文化的内容各具特色而未涉及文化形式各具特色,应排除C;AB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n25.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课时比重,表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教育的基本功能并未发生根本变化,①说法错误;科学技术是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26.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有人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这种说法错误在于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27.A【解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这是因为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一环,①正确;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可靠保证,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③错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所以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贯穿于各种教育之中,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A。28.B【解析】题目中“大量媒体对这些典故追根溯源”表明了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题目中“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并从文化角度阐述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表明了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故②③入选。①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表述错误。选B。29.A【解析】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才能不断拉近两岸同胞的认知,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消融彼此之间的隔阂,加强心灵沟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是强调文化的作用,因为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认同是凝聚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①②适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错误;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④是不科学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30.D【解析】\n借助大众传媒,网民实现了与世界名校公开课的“亲密接触”,这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①正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错误;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③不选;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中国掀起了阵阵旋风,这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日益扩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点睛】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文化传播的途径不同。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大到政治经济活动小到家庭聚会等,而文化传播的手段在现代主要是大众传媒。在做题中这二者绝对不能混淆。31.B【解析】题目中,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被用来进餐,至此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故B入选。A、C、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32.B【解析】这些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②③项符合题意;精神力量不能决定着社会的发展,①项夸大了精神的作用;这些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点睛】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知识。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尊重多样,逐渐融合而不是趋同,故排除。选项②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上述材料强调的是要对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故本题答案选D。3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交流的知识。材料体现了通过体育赛事传播文化,也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选①③;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了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④不符合该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35.B【解析】\n试题分析: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珠算是我国的文化遗产,珠算的成功申遗,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珠算的成功申遗并不是为了开发其经济价值,也并没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申遗不是为了经济,也没有丰富传统文化。考点:本题考查文化遗产36.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千百年的中华“和”文化的传承,是中华“和”文化在国际事务中的延续和发展。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将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理解,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7.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国诗词大会》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为全力营造重温古诗词、学习古诗词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古诗词,优美的语言、易经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传统美德,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行为方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让人们在无形中受到古诗词和作者人格魅力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让人们在领略古诗词的魅力中,激发正能量,提高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38.(1)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人民的名义》立足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n(2)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人民的名义》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编剧深入检察机关一线,与办案检察官等座谈,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3)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人民的名义》借鉴英剧、美剧的拍摄手法,以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4)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人民的名义》大胆创新题材,深刻揭露中国社会反腐现实。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福建省莆田市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
福建省莆田市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
福建省莆田市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
福建省莆田市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
福建省莆田市2022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无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理
福建省莆田市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
福建省莆田市2022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2022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2-08-25 13:28:14
页数:20
价格:¥3
大小:37.6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