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鲁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叙述中的几种运动,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是()A.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的同步通讯卫星是静止的B.小雨和叶子并肩走在操场上,小雨说叶子是静止的C.小雨同学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看到铁路旁的树木向后退D.坐在行驶的汽车中,小雨对司机说:“我没有运动”2.车站上并排停着两列客车,坐在其中一列车上的乘客想准确判断哪列车先开动,应选参照物是()A.乘客本人B.本人所乘的车C.另一列客车D.地面上固定的物体3.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A.某同学用6min40s,骑自行车前进了2400mB.刘易斯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86sC.火车的速度约100Km/hD.雨燕在空中1min时间飞行1500m4.图中,MM'是平面镜,a、b、c、d是平面镜前放置的四个物体,人在镜前P点观看它们在平面镜中的像,其中不能看到的是放置在哪个点上的物体()A.aB.bC.cD.d5.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则最佳选择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6.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的是()A.B.C.D.7.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好的是()A.音乐课上同学们放声歌唱B.课下同学们说话交流C.立交桥两侧加隔声板D.马路上汽车驶过时刺耳的喇叭声20\n8.当声音消失的时候,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在大山中会有回声B.人们用手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C.汽车喇叭没有了作用D.马路边的居民不必再受噪声的干扰9.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10.假如光速变成340m/s,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百米赛跑裁判可以听声计时B.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要比以前慢许多C.我们还能用电灯照明D.不能再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11.如图所示,画中人作出了错误判断.以下4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A.B.C.D.12.下列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B.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13.下面是小宇说的一些光学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是()A.渔民用鱼叉叉前方水中的鱼时,将鱼叉对着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B.木工检查一块木板的楞是否直,可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楞的长度方向看过去C.在潜水艇中,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景物D.早晨可以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14.下面是小明所做的验证性实验,不正确的是()A.将大豆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看到大豆被震起,听到打鼓声音,说明物体振动发声B.在桌面一端放块表,耳朵贴到另一端,可听到表走的声音,说明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C.将尺子的一端固定,分别轻拨和重拨另一端,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同,说明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20\nD.一束平行光照射到粗糙表面时,虽然反射光线将向四面八方反射,但光线扔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C.实验时,需要有玻璃板、等大的蜡烛、还需要有刻度尺等D.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D.电视机上各种色彩图案是由三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是红、绿、蓝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7.某次测量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18.填写数据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我国运动员刘翔在奥运会110m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度约为8.52__________.19.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雷声是由空气的__________产生的,闪电发生处离你约____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20.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海深为__________m(海水中的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却不能用于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21.在挑选西瓜的时候,常常用手拍拍,根据声音的不同来选择西瓜的成熟,这是利用声音的__________来判断的,我们能够听出不同同学的笑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来判断的.22.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__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2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后4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24.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__________(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20\n__________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__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三、综合解答题(共26分)25.一条光线发生反射,如图所示,试完成光路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26.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7.某同学利用斜槽测小球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如图,其中B是AC的中点,用刻度尺测得SAC=84cm,图上方的秒表每一小格代表1s,指针的转动未超过一圈.请将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好.路段距离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1AB0.4240.106BCAC0.8470.1228.(16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下列空白)(1)器材:白纸板、刻度尺、玻璃板、__________的蜡烛、火柴.(2)实验步骤: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立着一块__________作为__________,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②把一支__________的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另一支__________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立着的像__________.③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3)评估:①实验中用刻度尺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像与物__________的关系;20\n②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四、计算题(共13分)29.一辆汽车,当它通过长360m的隧道时,用了40s,当它以相同的速度通过一座长900m的铁桥时,需要多长时间?30.如图,一辆汽车在济青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30分.请你计算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0\n2022-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叙述中的几种运动,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是()A.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的同步通讯卫星是静止的B.小雨和叶子并肩走在操场上,小雨说叶子是静止的C.小雨同学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看到铁路旁的树木向后退D.坐在行驶的汽车中,小雨对司机说:“我没有运动”【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就是静止的.【解答】解:A、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的同步通讯卫星是静止的,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此选项符合题意.B、小雨和叶子并肩走在操场上,小雨说叶子是静止的,那么小雨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此选不项符合题意.C、小雨同学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看到铁路旁的树木向后退是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坐在行驶的汽车中,小雨对司机说:“我没有运动”是以司机为参照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这是一道经典的老题目,对于这类参照物的题,一定要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凡是选作参照物的物体都认为其是静止的,而参照物的选取又是任意的,注意灵活选择参照物.2.车站上并排停着两列客车,坐在其中一列车上的乘客想准确判断哪列车先开动,应选参照物是()A.乘客本人B.本人所乘的车C.另一列客车D.地面上固定的物体【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1)如果乘客选择他自己或者他乘坐的车为参照物,它乘坐的客车始终是静止的,故AB不合题意;(2)如果乘客选择另一列客车为参照物,无论谁先开动,两辆车之间的距离都是变大的,故C不合题意;(3)如果选择地面上的固定物体为参照物,哪一列先开动,它与参照物间的距离就变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1)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给定参照物,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2)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定物体不动.20\n3.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A.某同学用6min40s,骑自行车前进了2400mB.刘易斯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86sC.火车的速度约100Km/hD.雨燕在空中1min时间飞行1500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错解分析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要比较谁的速度最大,就需要分别算出它们的速度,计算时为了便于比较,速度的单位要相同.【解答】解:A、某同学的速度:v1===6m/s,B、刘易斯百米赛跑速度:v2===10.14m/s,C、火车的速度:v3===27.8m/s,D、雨燕在空中飞行速度是v4===25m/s.通过比较可得:火车的速度是最快的.故选C.【点评】本题需要用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速度,在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1h=60min,1min=60s.4.图中,MM'是平面镜,a、b、c、d是平面镜前放置的四个物体,人在镜前P点观看它们在平面镜中的像,其中不能看到的是放置在哪个点上的物体()A.aB.bC.cD.d【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作P点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像点P′,分别连接像点P′与a、b、c、d各点,如果连线与平面镜有交点,则能看到,否则不能.【解答】解:如图所示,作P点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像点P′,分别连接P′a、P′b、P′c、P′d各点,发现只有连线P′d与平面镜无交点,所以其中不能看到的是放置在d点上的物体.20\n故选D.【点评】题目考查了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作图的掌握程度,只要将图做出,答案一目了然.5.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则最佳选择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解答】解: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A、B、C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6.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方向为直线的运动,通过图象判断时,要先明确图象的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明确其变化规律.【解答】解:A、表示位移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A不符合题意;B、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位移也在变大,位移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C、图中随时间的变化,路程的变化不均匀,二者的比值不同,不符合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随时间的增大,路程减小,二者成反比,不符合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会通过观察图象来判断其运动状态.7.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好的是()A.音乐课上同学们放声歌唱B.课下同学们说话交流C.立交桥两侧加隔声板D.马路上汽车驶过时刺耳的喇叭声【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①声音的高低叫响度,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0\n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或休息的声音都是噪音.减弱噪音有三个途径:控制噪音产生、阻断噪音传播、避免进入人耳.【解答】解:A、音乐课内容之一是歌唱,所以同学们放声歌唱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不符合题意;C、立交桥两侧加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D、马路上汽车驶过时刺耳的喇叭声,属于噪音,能够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或休息,是错误的.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是一道声现象的综合题,考查了声现象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8.当声音消失的时候,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在大山中会有回声B.人们用手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C.汽车喇叭没有了作用D.马路边的居民不必再受噪声的干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当声音消失的时候,利用声音来工作的一切事情都将会不能发生,然后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声音消失了,大山中不会有回声,故A不可能发生.B、当声音消失的时候,人们将无法进行面对面的用声音交谈,可以用手语进行交谈,故B可能发生;C、汽车喇叭没有了声音,喇叭就没有作用了,故C可能发生;D、没有了声音,马路边的居民就不必再受噪声的干扰,故D可能发生;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可参照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去推导出若声音消失将出现的现象,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了解与理解.9.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压轴题.【分析】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然后分析四个选择项中的措施,两者对应得到答案.【解答】解: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要求.B、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要求.C、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的措施.故C正确.D、道路两旁建起透明板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要求.故选C20\n【点评】明确减弱噪声与监测噪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此题容易迷惑人的地方.10.假如光速变成340m/s,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百米赛跑裁判可以听声计时B.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要比以前慢许多C.我们还能用电灯照明D.不能再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假如光速也是340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通过相同的距离,时间相同,据此设想场景.【解答】解:A、假如光速变成340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那么通过相同的距离,和声音所用时间相同,所以百米赛跑裁判可以听声计时,故A正确;B、假如光速变成340m/s,那么要经过很长时间太阳光才能照射地球上,因此要比以前慢许多,故B正确;C、假如光速变成340m/s,我们还能用电灯照明,只是光明来的慢一些,故C正确;D、假如光速变成340m/s,仍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类似的还有假如没有摩擦,假如没有重力等,考查了学生结合物理知识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11.如图所示,画中人作出了错误判断.以下4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A.B.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鱼”位置升高了;(2)根据光线的传播方向及入射角与折射角间的关系分析各光路图,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解答】解:人看到池底变浅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变浅了,选项AD光的传播方向错误,选项C没有发生折射,只有选项B正确.故选B.【点评】不管是从空气中向水中看,还是从水中向空气中看都是将物体看“高”了.比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潜入水中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等等.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注意多归纳总结.20\n12.下列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B.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学现象都可由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来分析.【解答】解:筷子的“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景色的倒影是由于平面镜成像形成的,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在雨滴中发生了折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见到的现象.注意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在雨滴中发生了折射,而不同的色光在水中的偏折情况不同,看到了漂亮的彩虹.13.下面是小宇说的一些光学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是()A.渔民用鱼叉叉前方水中的鱼时,将鱼叉对着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B.木工检查一块木板的楞是否直,可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楞的长度方向看过去C.在潜水艇中,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景物D.早晨可以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解答】解:A、我们能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鱼反射光线从水中射入到空气中的人眼里的缘故,故光线在水面处会发生折射,故渔民用渔叉叉前方水中的鱼时,将渔叉对着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木工用一只眼睛沿一块木板楞的长度方向看过去,检查楞是否直,这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来工作的,故该选项正确;C、由于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故在潜水艇中,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景物的过程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早晨可以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是光在不同种介质斜中传播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4.下面是小明所做的验证性实验,不正确的是()A.将大豆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看到大豆被震起,听到打鼓声音,说明物体振动发声B.在桌面一端放块表,耳朵贴到另一端,可听到表走的声音,说明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C.将尺子的一端固定,分别轻拨和重拨另一端,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同,说明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20\nD.一束平行光照射到粗糙表面时,虽然反射光线将向四面八方反射,但光线扔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A、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纸团的现象正说明这点;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C、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通过大豆被振起,将鼓面的振动放大,证实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是一种放大的实验方法,A说法正确;B、在桌面的一端放块表,耳朵贴到另一端可听到表的走动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说法正确;C、将尺子的一端固定,分别轻拨和重拨另一端,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同,即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C说法错误;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与声有关的现象,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同时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并知道其说明的问题.1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C.实验时,需要有玻璃板、等大的蜡烛、还需要有刻度尺等D.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虚像,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2)实验中选用玻璃板而不选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3)在实验中,需要的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4)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像与物大小相同分析判断.【解答】解:A、物体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错误;B、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B正确;C、实验时,需要有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等大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刻度尺可以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便于比较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故C正确;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的大小取决于物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观察者的位置无关.故D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是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的细节过程及相关的结论,此题精髓是要让学生动手实验基础上体会得才较深,且考查的角度也不单一,有选实验器材、有实验过程、有实验要领等还有观察实验结果,此题较为综合.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20\n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D.电视机上各种色彩图案是由三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是红、绿、蓝【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光的折射规律;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专题】声现象;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如另一种介质时,将发生折射,通过实验现象可得出折射规律,由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4)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解答】解:A、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A说法正确;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将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减小为零时,也就是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零.故B错误;C、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C正确;D、电视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参照物、光的折射以及声速的和色光三原色掌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7.某次测量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2.90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定量思想;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末端刻度值为3.90cm,物体长度为3.90cm﹣1.00cm=2.90cm.故答案为:2.90cm.【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8.填写数据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我国运动员刘翔在奥运会110m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度约为8.52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20\n【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时间过程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时间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解答】解:刘翔在奥运会110m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度约为8.52s.故答案为:s.【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19.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雷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闪电发生处离你约1020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考点】声音的产生;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根据导出式s=vt计算闪电发生处与听者的距离.【解答】解:(1)雷声是强烈的电流引起空气振动而发出的声音;(2)s=vt=340m/s×3s=1020m.故答案为:振动;1020.【点评】任何声音都是振动产生的,无一例外;计算闪电离听者的距离时,声音并没有走往返的路程,有些常犯除以2的错误,需要注意.20.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海深为3000m(海水中的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却不能用于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声现象.【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4s=2s,由v=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故答案为: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1.在挑选西瓜的时候,常常用手拍拍,根据声音的不同来选择西瓜的成熟,这是利用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我们能够听出不同同学的笑声,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20\n【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敲击不同生熟情况的西瓜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否是熟的西瓜;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发声的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故答案为:音色;音色【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22.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折射(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当光通过水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与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解答】解:因为看见的景物是景物反射的光线,而倒影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到水面,并且在水面处发生折射,一部分光被折射到水里再反射出来,所以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故答案为:折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2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后4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4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知道两端路程用的时间,可求总时间;要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必须用全程除以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算出前2s和后4s的路程,相加即为全程,然后除以总时间即可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总时间:t=t1+t2=2s+4s=6s,由v=知,s1=v1t1=6m/s×2s=12m,s2=v2t2=3m/s×4s=12m,总路程:s=s1+s2=12m+12m=24m,全程的平均速度:v===4m/s.故答案为:4m/s.【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在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哪段时间.切记: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20\n24.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虚(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6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漫(填“镜面”或“漫”)反射.【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漫反射.【专题】压轴题.【分析】(1)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表面光滑的反射是镜面反射,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解答】解: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它能成天花板上的吊灯的像,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即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吊灯离瓷砖6m,吊灯的像离地面上的瓷砖也应是6m;地毯的表面是粗糙的,不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通过地毯看不到吊灯的像.故答案为:虚;6;漫.【点评】(1)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2)记住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不同:表面粗糙的是漫反射,表面光滑的是镜面反射.三、综合解答题(共26分)25.一条光线发生反射,如图所示,试完成光路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首先做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此题通过作图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和应用,同时考查了对入射角和反射角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26.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0\n【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先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AB的像.【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点评】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要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得到物体的像.27.某同学利用斜槽测小球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如图,其中B是AC的中点,用刻度尺测得SAC=84cm,图上方的秒表每一小格代表1s,指针的转动未超过一圈.请将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好.路段距离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1AB0.4240.106BCAC0.8470.12【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图示及表中数据求出小球的运动路程、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可知sBC=0.84m﹣0.42m=0.42m,tBC=7s﹣4s=3s,20\n所以小球由B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vBC===0.14m/s;故答案为:路段距离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1AB0.4240.106BC0.4230.14AC0.8470.1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掌握计算公式,并注意路程和时间的对应.28.(16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下列空白)(1)器材:白纸板、刻度尺、玻璃板、两只相同的蜡烛、火柴.(2)实验步骤: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立着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立着的像完全重合.③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3)评估:①实验中用刻度尺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②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①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②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要大,并且物体要亮,物体成像会更清晰;(3)①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②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解答】解:(1)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①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②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要大,并且物体要亮,物体成像会更清晰;因此把一支点燃的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不点燃,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立着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3)①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了比较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20\n②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故答案为:(1)两只相同;(2)玻璃板;平面镜;点燃;未点燃;完全重合;(3)到平面镜的距离;2.【点评】此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四、计算题(共13分)29.一辆汽车,当它通过长360m的隧道时,用了40s,当它以相同的速度通过一座长900m的铁桥时,需要多长时间?【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路程与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已知路程与速度,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通过铁桥需要的时间.【解答】解:这列汽车的速度为:v===9m/s,由速度公式v=可知,通过铁桥需要的时间为:t′===100s.答:汽车过桥需要的时间为100s.【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汽车过桥的时间,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30.如图,一辆汽车在济青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30分.请你计算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题知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和A到B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计算小汽车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题知,汽车在A处时,时间是8h;到达B处时,时间是8h30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t=8h30min﹣8h=30min=0.5h,由图可知,从A处到B处的路程:s=100km﹣60km=40km,20\n则从A处到B处的平均速度:v===80km/h≈22.22m/s.答: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22.22m/s.【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能从图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2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13:04:16 页数:20
价格:¥3 大小:263.2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