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中心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中心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2.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A.小雪B.霜冻C.雾D.冰雹3.08年春节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逗趣》.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活灵活现的手影如图所示,让观众大开眼界.手影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镜面反射4.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时钟指示的时间是()\nA.3:00B.12:00C.9:00D.都不对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6.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刚从水中走出来,感觉特别冷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7.如图所示,能正确的描述冰的熔化过程的图象是()\nA.B.C.D.8.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D.以上说法都不对9.强次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了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10.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口握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在此过程中漆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化后凝华D.先凝华后升华11.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C.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12.在一个竖立的平面镜前3m处站着一个1.5m高的人,镜子的上下长度是1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A.人与像的距离是3mB.人在镜中像的高度为1mC.人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D.人与像的距离是6m\n13.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液化C.凝华D.蒸发14.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他的依据是()A.酒精熔化时吸热B.酒精液化时放热C.酒精汽化时吸热D.酒精升华时吸热15.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A.B.C.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6.如图所示,研究光的反射时,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是__________度.17.如图所示,凉玻璃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壶嘴喷出的水蒸气__________形成的;高烧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__________.18.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___________,使水温下降.冬天,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此现象是一个__________热过程.19.如图所示是医学上用来测量__________的仪器,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当前的示数是__________℃.人的体温最接近于__________.\n20.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__℃.21.某人站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m,则这个人距镜子__________m;他向镜子前进1m后,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m;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8分)22.在图1中画出反射光线,在图2画出入射光线.2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2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n(1)图甲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标号)25.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__;(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3)如果在图1﹣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4)若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__________.(5)上述故障排除后,把蜡烛B移动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1﹣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底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6)在探究活动中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____.(7)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____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5)相同的操作.26.如图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将__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一束蓝光沿原FO方向射到O点,它反射后沿__________方向射出.\n27.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n2022-2022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中心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实验题.【分析】实验室温度计: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测量前应先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若合适便可进行测量.【解答】解:A碰到了容器的底部,所以是错误的.B碰到了容器的侧壁.所以是错误的.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所以是错误的.故选D【点评】温度计的使用是初中物理比较重要的实验技能考核内容,即使卷面考试时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2.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A.小雪B.霜冻C.雾D.冰雹【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形成的物体是液态的,据此分析.【解答】解:小雪、霜冻、冰雹都是固态的,而液化形成的物体是液态的,只有雾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选C.\n【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判断物态变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接着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3.08年春节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逗趣》.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活灵活现的手影如图所示,让观众大开眼界.手影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镜面反射【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通过手影考查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知识点,要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时钟指示的时间是()A.3:00B.12:00C.9:00D.都不对【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本题中暗示条件是平面镜是直立放置的,所以看到的钟表的像与实际的钟表是左右对称的关系.【解答】解:镜面直立放置,钟表的像与钟表是左右对称的,所以把12点和6点连一条线,做出表针关于这条线的轴对称图形,读出对称图形的时刻,即为9:00.故选C.\n【点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要会灵活运用这一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现象,我们首先要清楚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态变化中是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确定是什么物态变化.【解答】解:A、樟脑丸变小了,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B、雾是液态的,散了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C、灯丝是固态的,烧断是因为变成了液态,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D、冰花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选B.【点评】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我们中考考查物态变化知识的最常见的方式,是一道重点题.6.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刚从水中走出来,感觉特别冷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n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根据我们对于汽化、液化、升华的理解来作答.【解答】解:A、游泳的人从水中出来,身上的水分就会汽化为水蒸气,汽化要吸热,所以感到冷,故A不符合题意;B、“白气”是液态的,是烧水中出现的大量的水蒸气上升时受冷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雪人”是固态的,没有熔化却变小,是变为了水蒸气,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故C符合题意;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就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中,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7.如图所示,能正确的描述冰的熔化过程的图象是()A.B.C.D.【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专题】图析法.\n【分析】(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图象上看有温度不变的过程,熔化之前和之后的温度都在升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图象上看温度一直在升高;(2)冰的熔化温度,即熔点是0℃.【解答】解:A、这是冰在凝固过程的图象,不符题意;B、这是非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不符题意;C、这是冰在熔化过程的图象,符合题题意;D、这是非晶体凝固过程的图象,不符题意.故选C.【点评】(1)温度上升的是熔化图象,温度下降的是凝固图象;(2)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8.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镜面反射;漫反射.【专题】应用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1)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2)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解答】解:因为黑板的表面比较粗糙,光在上面发生漫反射,反射的光可以进入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的眼睛,所以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黑板某些地方非常光滑时,光线在上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集中,正好射到有的位置同学的眼睛里,从而“晃”到这些同学的眼睛,这就是有的座位上同学看不清楚字的其原因,简单说,就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平行光经物体表面反射后不再平行,从而使各个角度都能看到物体.9.强次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了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n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成像的物体是蜡烛,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10.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口握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在此过程中漆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化后凝华D.先凝华后升华【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解答】解:当把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时,酒精液体会汽化成酒精气体,体积变大,故发现塑料袋鼓起;当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后,气体又液化成酒精液体,体积减小,所以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汽化后液化;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会结合实例分析判断,是中考的热点考题.11.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C.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减慢蒸发,可以通过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上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加快蒸发,可以通过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上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解答】解:A、把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向阳,提高了液体的温度,这些措施,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B、干手器下吹出的是热风,可以提高湿手上水分的温度,可以加快湿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会加快蒸发.故B不合题意.C、用塑料袋把新鲜的黄瓜装起来,黄瓜表面的空气就不流动,从而减慢蒸发;故C符合题意.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增大了物体的表面积,会加快蒸发;故D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要减慢蒸发,同理也要首先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在理论的指导下选取措施.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2.在一个竖立的平面镜前3m处站着一个1.5m高的人,镜子的上下长度是1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A.人与像的距离是3mB.人在镜中像的高度为1m\nC.人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D.人与像的距离是6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人离镜面距离3m,则像离镜子的距离也为3m;则人与像的距离是3m+3m=6m,故A错误,D正确;(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该人身高1.5m,像高也是1.5m.故B错误.(3)因为镜子的上下长度是1m,人的高度是1.5m,镜子的长度大于0.75m,故人可以在镜中成完整的像,故C错误.故选D.【点评】熟记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大、等距、垂直、虚像;注意所问的就是“像与物的距离”还是“像与镜的距离”.13.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液化C.凝华D.蒸发【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是一道热学基础题.14.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他的依据是()A.酒精熔化时吸热B.酒精液化时放热C.酒精汽化时吸热D.酒精升华时吸热【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酒精是液体,酒精擦在身上,变成了气体,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解答】解:A、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医生在病人身上擦的酒精是液态的.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酒精是液态的.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酒精汽化时吸热,使体温降低.故C正确,符合题意.D、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酒精是液态的.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掌握物态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化.15.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nA.B.C.D.【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D图象与事实相符合.故选D.【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如果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会选错答案,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6.如图所示,研究光的反射时,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是50度.【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图析法.【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画法线,再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解答】解:如右图;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在法线的左侧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与镜面成40°角,入射角为50°反射角也等于50°;故答案为:50.【点评】在反射现象中,入射是因,反射是果,所以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学会用平面几何知识先求入射角的大小,再求反射角的大小.\n17.如图所示,凉玻璃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高烧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冰熔化吸热.【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2)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解答】解:(1)玻璃板上出现大量的小水滴,是水蒸气变成的,所以是液化;(2)冰熔化从高烧的病人身上吸收热量,防止病人温度过高,发生危险.故答案为:液化;冰熔化吸热.【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现象以及熔化吸热的特点,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吸热和放热情况,会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18.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_加速了水的蒸发,蒸发吸热,使水温下降.冬天,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液化现象,此现象是一个放热过程.【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应用题.【分析】影响蒸发的快慢中包括了加快空气的流动,“吹气”便是一个例子.“哈气”时哈出的是水蒸气,在眼镜片是看到的是小水珠,因此,是液化,是放热的.【解答】解:对着开水杯“吹气”加速了空气的流动,使水的蒸发加速,蒸发吸热,使水温下降;对眼镜“哈气”时,水蒸气液化成水小珠,附着在镜片上,在这一过程中是放热的.故答案为:加速了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液化,放.【点评】“吹气”与“哈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却反映了不同的物态变化形式,蒸发属于汽化,是吸热的,液化则是放热的,两种物态变化形式恰好是互逆的.19.如图所示是医学上用来测量体温的仪器,它的分度值是0.1℃,当前的示数是38.3℃.人的体温最接近于37℃.【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1)体温计是来测量体温的仪器;(2)体温计分度值是指每个最小格所表示的温度,可以看1℃之间有多少小格,就可计算出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温度,也就是分度值,然后根据分度值和液面的具体位置读出温度值;\n(3)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6.7℃.【解答】解:由图知,是体温计,医学上用来测量体温的仪器;从体温计37﹣﹣38℃之间看出有10个小格,则每个小格代表0.1℃,也就是分度值为0.1℃,液面正好在38℃后的第3个小格上,根据分度值0.1℃,所以温度值为38.3℃.人的体温最接近于37℃.故答案为:体温;0.1℃;38.3;37℃.【点评】此题考查了体温计的构造及读法,是基础性题目.20.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该物质的熔点为48℃.【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解答】解:由图知,该物质从第5分钟到第10分钟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48℃.BC段为熔化过程,所以处于固液共存态.故答案为:晶体;固液共存;48.【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读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物质所处的状态.21.某人站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m,则这个人距镜子3m;他向镜子前进1m后,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4m;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解答】解: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这小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m,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人离镜面为3m,当他向镜子前进1m后,则他距离镜面为:3m﹣1m=2m,则像与镜面的距离也为2m,则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2m+2m=4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3;4;不变.【点评】(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n(2)视觉感觉像的大小在变化,是眼睛视角的变化,事实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变.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8分)22.在图1中画出反射光线,在图2画出入射光线.【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的光路图,即过入射点作法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首先通过入射点做垂直于镜面的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作图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点评】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n2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1)图甲中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部;(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94℃;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低于(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B.(选填字母标号)【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实验题.【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可判断图甲中操作的错误;(2)水沸腾的实际温度可从图中温度计上读出,要掌握水的沸点的概念,知道水的沸点是指水在沸腾时的温度.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越大,水的沸点越高;压强越低,水的沸点越低.(3)认识水的沸腾图象.根据水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进行判断.【解答】解:(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而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测得不只是液体的温度,而是液体和烧杯的混合温度.故答案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部.(2)读取温度计的示数可知,此时水的温度是94℃.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应该是100℃,根据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的规律,可以得出,此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答案为:94;低于.(3)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图象B符合条件.故选B.【点评】学习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应重点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了解实验的器材与要求,能有重点地观察相关的实验现象,能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的数据,这些都是该实验中应该掌握的内容.25.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与水平面垂直);(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形状相同(大小相等);(3)如果在图1﹣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没有(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4)若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n(5)上述故障排除后,把蜡烛B移动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1﹣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底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6)在探究活动中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7)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B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5)相同的操作.【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实验题;等效替代法;实验分析法;图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2)两根蜡烛同样大小,是为了验证像物的大小;(3)如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不会在屏上成像的;(4)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5)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6)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7)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解答】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2)实验时为了能验证物像的大小,须使预先准备好的蜡烛大小相等,形状相同;(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白纸板上没有蜡烛的像;(4)蜡烛B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玻璃板未竖直放置,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6)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7)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故答案为:(1)竖直放置(与水平面垂直);(2)形状相同(大小相等);(3)没有;(4)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5)相等;垂直;相等;(6)便于确定像的位置;(7)B.【点评】\n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用相同的B蜡烛代替A蜡烛,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在物理上经常用到,例如合力代替几个分力、总电阻代替各部分电阻等等.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操作相关问题,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26.如图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将存在(选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一束蓝光沿原FO方向射到O点,它反射后沿OE方向射出.【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的可逆性.【专题】实验题.【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反射角.(2)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解答】解:(1)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不能显示,但是确实存在.当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时,既能看到反射光线,又能看到入射光线.实验也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从EO入射,从OF反射;从FO入射,从OE反射.故答案为:存在;OE.【点评】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光路可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7.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20°.(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测量的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线与镜面的夹角.【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实验题.【分析】(1)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求出反射角.(2)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故他所测量的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n【解答】解:(1)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为20°,所以反射角也为20°.(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30°、45°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不是75°、60°、45°,而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故答案为:(1)20°;(2)测量的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线与镜面的夹角.【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而不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13:01:57 页数:22
价格:¥3 大小:571.2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