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外国语学校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6周周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第6周周考化学试卷一、细心选一选(每题只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生活中的变化,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的是()A.米饭变馊B.牛奶变酸C.湿衣服晾干D.铁锅生锈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描述正确的是()A.加热时用内焰加热B.胶头滴管使用后不用清洗就吸取其他试剂C.蒸发时用温度计搅拌D.仪器洗涤至水在仪器上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氧化镁C.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铜水B.食盐C.氢氧化钠溶液D.O2和O35.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B.水结成冰,说明水分子停止了运动C.5mL的酒精和5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受热体积变大6.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子数为72B.质子数为72C.电子数为53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57.下列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描述正确的是()21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真实质量B.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真实质量之比C.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g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8.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数量相等B.原子是最小粒子C.所有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9.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氯化钠C.氢气D.氦气10.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点燃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C.酒精蒸馏得到水和乙醇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11.使用天平称取一定量的食盐时,在天平左边放了纸,而右盘没放,则最后称得的药品质量()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断1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注射器内有液体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2113.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14.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则实际质量为ng的原子的Ar为()A.B.C.D.15.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和17个质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和17个质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A.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原子的质量D.原子的带电量16.某同学用量筒量取10mL的水,量取时俯视读数,然后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6.5mL,请问,他实际倒出的水的体积()A.大于3.5mLB.小于3.5mLC.等于3.5mLD.不能判断17.Ax﹣的核外电子数为Y,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其核内中子数为()A.M﹣X+YB.M+X+YC.M﹣X﹣YD.M+X﹣Y二.填空题(共45分)18.用化学符号填空氟__________铁__________钙__________氦气__________氢气分子__________氮气分子__________氯化钠__________氧化镁__________.2119.按要求填空(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2)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__________;(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4)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金刚石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20.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__________,该元素为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该元素原子易__________电子,变为__________,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21.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的构成.从上表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有(任写三条,内容不能重复):(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22.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可以总结出哪些结论?(任写三条)(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23.如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21(1)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它们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___离子(填“阳”或“阴”).(2)D元素与G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阳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下列原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24.2022年4月11日某市自来水厂出现了严重的苯含量超标事故.苯是一种液体,无色透明,有香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在常温下,苯还是一种易燃的化合物,它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毒性,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有损害,也是一种致癌物,长期接触苯可引起白血病等.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描述苯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一点,下同);描述苯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描述苯的用途的是__________.(2)写出苯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25.某原子中共有60个微粒,其中有24个不带电,则其中子数为__________;其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26.分离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有:A.过滤B.蒸发C.蒸馏D.吸附据此回答:(1)分离细沙和白糖用__________;(填序号)(2)吸附用到的是__________,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性,该性质属于__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3)蒸发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共15分)27.如图是过滤水的操作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请找出图中任意两处错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该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3)若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写两点):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4)过滤前往往加入明矾并静置,其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加入明矾时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128.(1)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__________;(2)接通电源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3)与试管A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_____极(填“正”“负”),试管B中的气体为__________,其检验方法为__________.A管产生的气体可被点燃,说明其具有__________性;(4)理论上,正负两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但实际往往小于这个值,其原因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022-2022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第6周周考化学试卷一、细心选一选(每题只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生活中的变化,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的是()A.米饭变馊B.牛奶变酸C.湿衣服晾干D.铁锅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米饭变馊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牛奶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1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描述正确的是()A.加热时用内焰加热B.胶头滴管使用后不用清洗就吸取其他试剂C.蒸发时用温度计搅拌D.仪器洗涤至水在仪器上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进行分析.B、根据胶头滴管正确的使用方法分析.C、温度计不能当做玻璃棒使用,会损害温度计.D、玻璃仪器在洗净时,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解答:解:A、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加热,故A不正确;B、为防止污染其他药品,或药品腐蚀胶头,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应洗干净才能再吸取另一种液体,故B不正确;C、温度计不能当做玻璃棒使用,会损害温度计,故C不正确;D、玻璃仪器涮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实验的操作和仪器的使用,难度不大.3.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氧化镁C.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考点:电解水实验;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来分析;B.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描述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蜡烛的燃烧现象来分析.解答:解:A.电解水时,看到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不能说出气体名称,故错误;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在叙述时不能谈到物质的名称,故错误;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正确;D.石蜡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冷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迅速的倒转过来,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不能叙述出物质的名称,故错误.21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需要注意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铜水B.食盐C.氢氧化钠溶液D.O2和O3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A、铜水是由铜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其它添加剂,属于混合物,故B错;C、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D、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5.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B.水结成冰,说明水分子停止了运动C.5mL的酒精和5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受热体积变大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不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项解释不正确.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水结成冰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水分子并没停止运动.故选项解释不正确.C、5mL水与5mL食醋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21A.中子数为72B.质子数为72C.电子数为53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5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利用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的知识解决.解答:解:A、中子数=125﹣53=72,故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是53,故错误.C、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故电子数是53,故正确.D、质子数是53,中子数是72,两者之和是125,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新信息为载体来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学生应学会对新信息的选择使用;同时应熟记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7.下列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真实质量B.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真实质量之比C.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g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真实质量之比,故选项说法正确.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故选项说法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单位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数量相等B.原子是最小粒子C.所有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21分析:A、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且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因此原子不显电性;B、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C、根据氢原子的特殊构成判断;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解答:解:A、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且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故说法错误.B、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说法错误.C、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没有中子,故说法错误.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构成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所在.9.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氯化钠C.氢气D.氦气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点燃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C.酒精蒸馏得到水和乙醇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气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C、酒精蒸馏得到水和乙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21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使用天平称取一定量的食盐时,在天平左边放了纸,而右盘没放,则最后称得的药品质量()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断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解答:解: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所以食盐+纸=砝码,所以最后称得的药品质量偏小.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列等式即可.1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注射器内有液体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解答:解:向外拉活塞时广口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大气压迫使外边的空气通过长颈漏斗进入锥形瓶,从而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口由气泡冒出.故选:D.点评:21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是常考的实验题,也是难点,这需要同学们在做这类题时多总结,多思考,这类题目不要死记硬背,关键是理解,等同学们见的这类题多了,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同学们需要注意,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改变体系内的压强,①升温:用手掌捂热装置或用酒精灯微热装置;②充气:常用注射器充气;③抽气:常用注射器抽出装置中的一部分气体.同学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装置来选择恰当的方法.13.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可知“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而元素种类的改变与核内质子数有关.故可知答案.解答:解: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可知“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而元素种类的改变与核内质子数有关,则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质子.故选C.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14.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则实际质量为ng的原子的Ar为()A.B.C.D.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一个Ar元素的原子的实际质量为ng,则A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故选A.21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和17个质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和17个质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A.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原子的质量D.原子的带电量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一种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和17个质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和17个质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质量与质子和中子有关,故不相等的是原子的质量,观察选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6.某同学用量筒量取10mL的水,量取时俯视读数,然后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6.5mL,请问,他实际倒出的水的体积()A.大于3.5mLB.小于3.5mLC.等于3.5mLD.不能判断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从量筒的使用方法,仰视、俯视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去分析.解答:解:因为俯视读数偏大,所以该量筒内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10mL;而仰视读数偏小,所以倒出部分液体后,剩余的液体体积数应该是大于6.5mL;故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小于3.5mL;故选B.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则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17.Ax﹣的核外电子数为Y,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其核内中子数为()A.M﹣X+YB.M+X+YC.M﹣X﹣YD.M+X﹣Y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题意,A元素是离子为Ax﹣,是A原子得到x个电子形成的,Ax﹣其核外电子数为Y,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据此结合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21解答:解:A元素是离子为Ax﹣,是A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Ax﹣其核外电子数为Y,据此结合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M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Y﹣X;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核内中子数为M﹣(Y﹣X)=M+X﹣Y,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5分)18.用化学符号填空氟F铁Fe钙Ca氦气He氢气分子H2氮气分子N2氯化钠NaCl氧化镁MgO.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氟的元素符号为:F;铁的元素符号为:Fe;钙的元素符号为:C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氢气分子表示为:H2;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氮气分子表示为:N2;氯化钠是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1价的氯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Cl;氧化镁是由显+2价的镁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MgO;故答案为:F;Fe;Ca;He;H2;N2;NaCl;Mg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9.按要求填空(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水;(2)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二氧化碳;(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4)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氯离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考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考虑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进行书写其文字表达式;(2)考虑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2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4)考虑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氯离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解:(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2)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二氧化碳;(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4)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氯离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1)氢气+氧气水;(2)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二氧化碳;(3)铝,(4)氢、氧元素,钠、氯离子,碳原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时,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要正确,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20.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13,该元素为金属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该元素原子易失去电子,变为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形成阳离子,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8+3=1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原子序数为13,是铝元素,可判断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最外侧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故答案为:13;金属;失去;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Al3+.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理解与掌握,并能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判别元素的种类进行解题的能力.21.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的构成.从上表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有(任写三条,内容不能重复):21(1)各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2)不同原子质子数不相等;(3)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几种原子的构成,抓住不同数据的共性和特殊数据表达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题中提供的几种原子的构成,观察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①从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可以看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②从氢、碳、氧、钠、氯原子的质子数可以看出: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③从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中子数是18,可以看出: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④从有的原子有中子,有的原子(氢原子)没有中子,可以看出: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故答案为:(1)各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2)不同原子质子数不相等;(3)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观察分析数据分析获得结论的能力,掌握原子的构成及粒子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发散思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可以总结出哪些结论?(任写三条)(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2)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电解水的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表示:每两个水分子分解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然后,每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根据对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的理解,归纳在此变化过程中可得到的规律或认识.21解答:解:由电解水的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可知: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等.故答案为:(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2)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等.点评: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在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23.如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1)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A(填序号);属于金属元素的是DE(填序号),它们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填“阳”或“阴”).(2)D元素与G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阳离子的符号为Na+;下列原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F.(填序号)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最稳定;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由此可知:属于金属元素的是DE;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2)D元素与G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阳离子是钠离子,符号为Na+;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BF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化学性质相似.故答案为:(1)A,DE,阳;(2)质子数不同,Na+,BF.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判断元素的种类,在解题中应用,难度不大.24.2022年4月11日某市自来水厂出现了严重的苯含量超标事故.苯是一种液体,无色透明,有香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在常温下,苯还是一种易燃的化合物,它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毒性,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有损害,也是一种致癌物,长期接触苯可引起白血病等.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1(1)其中描述苯的物理性质的是无色透明等(填一点,下同);描述苯的化学性质的是具有可燃性等;描述苯的用途的是用作有机溶剂.(2)写出苯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苯+氧气二氧化碳+水.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根据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即可.解答:解:(1)苯是一种液体,无色透明,有香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在常温下,苯还是一种易燃的化合物,它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其具有可燃性;具有毒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由题意,苯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则苯可用作有机溶剂.(2)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苯+氧气二氧化碳+水.故答案为:(1)无色透明等;具有可燃性等;用作有机溶剂;(2)苯+氧气二氧化碳+水.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25.某原子中共有60个微粒,其中有24个不带电,则其中子数为24;其核外电子数为18;其相对原子质量为42.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以及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60个粒子,其中24个粒子不带电,也就是说有24个中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共有60﹣24=36,又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电子数为18;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其相对原子质量≈18+24=42.故填:24;18;4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的构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6.分离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有:A.过滤B.蒸发C.蒸馏D.吸附据此回答:21(1)分离细沙和白糖用A;(填序号)(2)吸附用到的是活性炭,因为它具有吸附性,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填物理或化学).(3)蒸发中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液滴飞溅.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分析:(1)根据过滤是从溶液中将不溶性的固体物质分离开的方法解答;(2)根据吸附可以去掉有颜色的物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色素和有毒气体,该性质属物理性质解答;(3)根据蒸发时利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的作用是防止液滴飞溅解答.解答:解:(1)过滤是从溶液中将不溶性的固体物质分离开的方法,细沙不溶于水,白糖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细沙和白糖;(2)吸附可以去掉有颜色的物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色素和有毒气体,该性质属物理性质;(3)蒸发时利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的作用是防止液滴飞溅;故答案:(1)A;(2)活性炭;吸附;物理;(3)防止液滴飞溅.点评:分离混合物时要根据组成混合物的各组分的性质和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来进行.三.实验探究(共15分)27.如图是过滤水的操作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请找出图中任意两处错误①滤纸高于漏斗的边缘;②缺少玻璃棒引流;(2)该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若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写两点):①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②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4)过滤前往往加入明矾并静置,其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使其沉降下来;加入明矾时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是指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之紧贴漏斗内壁,不留气泡;“两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21“三靠”是指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解答:解:(1)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滤纸高于漏斗的边缘;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4)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加快沉降速度,加速净水;加入明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1)滤纸高于漏斗的边缘;缺少玻璃棒引流;(2)引流;(3)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4)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使其沉降下来;物理.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过滤后造成滤液浑浊的因素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28.(1)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增强导电性;(2)接通电源后看到的现象是两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3)与试管A相连的是电源的负极(填“正”“负”),试管B中的气体为氧气,其检验方法为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A管产生的气体可被点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4)理论上,正负两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但实际往往小于这个值,其原因为:①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②一部分氧气与电极反应..考点:电解水实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借以了解水的组成和实验注意点,解题时要依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经验来解答.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解答:解:(1)纯水的导电能力弱,实验慢,因此在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21(2)接通电源后,两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3)试管A内产生的气体多,与A相连的是电源的负极,试管B中的气体较少,为氧气,检验方法为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A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可被点燃,具有可燃性;(4)理论上,正负两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但实际上由于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导致正负极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1:2.故答案为:(1)增强导电性(2)两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3)负氧气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可燃(4)①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②一部分氧气与电极反应.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能认真读课本并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即可较轻易地回答,但对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作用容易忽略,因为它不是学习的重点,因此平时学习时,某些细节也不要轻视,多了解一些会更好2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21:25 页数:21
价格:¥3 大小:162.3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