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异构精品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3

2/233

剩余23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异构精品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1.“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4)“分数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5)“解决问题的策略”:删除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2.“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3.“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4.“综合与实践”领域“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蒜叶的生长》是结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第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此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索“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探素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学情分析:本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方面(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和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2.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6)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问题解决方面(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3)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5)在探索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发现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总结,进一步增强主动评价和反思的意识。4.情感态度方面(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在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求组合图形面积等活动中,经历克服困难、发现规律、获得结论的过程,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和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和关系,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严谨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初步了解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等关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握圆的特征及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将问题抽象成方程,掌握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吃透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精心备课。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1)数学教学应体现“创设情境——经历探索——交流体验、感悟——评价反思——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教学进度表:(附后)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日期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3.1-3.4一、简易方程1、等式与方程12月28日教师集中,2月29日报名注册,发教科书,3月1日正式上课。2、等式的性质(一)13、解方程(一)123.7-3.114、等式的性质(二)15、解方程(二)16、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133.14-3.187、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1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19、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四)110、整理与练习143.21-3.25二、折线统计图1、单式折线统计图12、复式折线统计图1蒜苗的生长153.28-4.1三、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12、2和5的倍数的特征13、3的倍数的特征164.5-4.84、质数和合数1清明节:4月4日放假。5、分解质因数16、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74.11-4.157、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8、整理与练习1和与积的奇偶性1 84.18-4.22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1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194.25-4.294、真分数和假分数15、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1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105.3-5.67、分数的基本性质1劳动节:5月1日放假,5月2日(星期一)补休。8、约分19、约分练习1115.9-5.1310、通分111、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112、整理与练习1球的反弹高度1125.16-5.20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六、圆1、圆的认识1135.23-5.272、认识扇形13、圆的周长14、圆的周长的计算的实际应用1145.30-6.35、圆的面积16、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17、整理与练习2156.6-6.81、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1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端午节:6月9日至11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12日(星期日)上班。2、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1八、整理与复习1、数的世界(一)1166.13-6.172、数的世界(二)13、图形与统计14、应用广角117-186.20-7.1复习迎考考查科目检测197.4-7.9期末检测语文、数学、科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207.11-7.15期末工作总结期末工作总结………………………………………………………………………装…………………………订…………………………线………………………………………………………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1课时教学内容:等式与方程第1课时,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练习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预习作业直接写出得数:5x+4x=8y-y=7x+7x+6x=7a×a=15x+6x=5b+4b-9b=二、自主学习1、交流预习作业指名学生口答2、出示天平知道这是什么吗?你长大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说说你的想法。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呢?3、教学例1,出示例1图。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50+50=100(板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2)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4、教学例2,出示例2图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板书:x+50>100x+50=150X+50<200x+x=200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5、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指出:像500÷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一、多层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2、完成“练一练”第2题,第3题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咧?你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一中相关练习。二、课堂总结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等式与方程50+50=100x+50>100x+50=15050<100X+50<200x+x=200等式方程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2课时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一)第2课时,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对等式第1个性质的探索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预习作业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6+x=1436-7=2960+23≠708+x50÷2=25x+4<14y-28=355y=40二、自主学习1、交流预习作业(1)指名学生回答预习作业(2)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2、教学例3(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2)取出天平,情景引入(在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天平会平衡吗?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砝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20=20)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失去平衡)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在另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或拿走这个10克的砝码)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质质量的关系吗?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汇报。(20+10=20+10)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0,所得结果还是等式)(3)出示第1组天平图观察这两幅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板书:x=50x+10=50+10 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4)出示第2组天平图你能用等式表示第2组图中两边物体质量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关系吗?50+a=50+a50+a-a=50+a-a通过这一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5)归纳等式性质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出两个结论,能把这两个结论结合起来说一说吗?现在小组中说一说。归纳:等式两边同事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就是等式的性质(板书)(6)完成试一试独立完成填写,交流想法。你们是怎样理解“x-25+25”和“x+18-18”的?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一)50=5050+10=50+1050+a=50+aX+a=50+ax-a-()=50+a-()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3课时教学内容:解方程(一)第3课时,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并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理解解方程的简化书写,并在解题时适当运用。教学重点:根据等式的性质解含有加减号的方程。教学难点: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复习导入指出下面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15+y=3436-ca+23>7086-x=57x÷y=zx<y70-28=425y=40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1)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2)出示例4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x+10=50)谁知道x的值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谁能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汇报方法。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之前,要先写“解”,表示开始解方程了。X+10=50解:x+10-10=50-10……根据等式的性质X=40……化简等式在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等号对齐。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可以怎样检验呢?说说你的方法?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如果不想等呢?学生集体进行检验。(3)小结从刚才写“解”,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大家回忆一下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写“解”,等号对齐,解完要检验……)一、多层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愿意自己解一道方程吗?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样做?学生尝试解答,汇报交流。2、完成练一练第2题独立尝试解答,解题核对3、完成练习一第4题说说每个方程中,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么做?独立完成填写X的值正确吗?口头检验 4、完成练习一第5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一、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什么是解方程?解方程时应注意什么?板书设计解方程(一)X+10=50解:x+10-10=50-10……根据等式的性质X=40……化简等式检验:40+10=50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4课时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二)第4课时,第一单元第4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二、教学例51.出示例5题图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图,并看图填空。2.集体核对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三、课堂练习1、完成“试一试”2、完成练习一中相关习题。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二)X=202x=20×23x=20×33x÷3=60÷3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5课时教学内容:解方程(二)第5课时,第一单元第5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解简单的含有乘法和除法运算的方程,体验等式的性质。2、掌握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易方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复习导入: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又一个性质,谁还记得?二、探究新知:教学例61.出示例6教学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三、课堂练习: 1、完成练一练2、完成练习一中相关习题四、全课总结你今天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怎么样?板书设计解方程(二)40x=960解:40x÷40=960÷40x=24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6课时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第6课时,第一单元第6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分析题目,理解数量关系并列方程求解,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复习引入1、等式的性质是什么?2、解方程的一般过程是什么?二、探究新知:教学例7:1、出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2、教师引导:先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板书:去年的体重+2.5kg=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kg3、教师引导:根据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可以怎样列方程。4、去年的体重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未知量可以设为X)5、教师板书: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X+2.5=36   X=36-2.5X=33.56、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教师引导:“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可以怎么样列方程?又该怎么解?学生自主完成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6-x=2.5X=36-2.5X=33.57、引导:先检查方程列的的是否正确,再检验方程的解,看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8、总结: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①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②要根据题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③求出答案后,还要检查结果是否正确。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学生填写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小结:①弄清数量关系 ②非洲象的体重未知,所以设非洲象的体重为X。③求出方程再检验。2、完成练习二第1、2题。学生自主思考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校对。①黑键个数+16=白键个数②白键个数-16=黑键个数3、完成练习二第3、4题学生自主思考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校对每千瓦时的单价×数量=总价四、总结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怎样解决简单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去年的体重+2.5kg=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kg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x+2.5=3636-x=2.5   x=36-2.5x=36-2.5x=33.5x=33.5①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②要根据题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③求出答案后,还要检查结果是否正确。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7课时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第7课时,第一单元第7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教具准备: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情境导入出示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教学例81、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2、引导学生观察数量关系式,提问:哪个数量我们不知道。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设:小雁塔高X米2x-22=643、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4、学生自主解方程、并校对。解设:小雁塔高X米2x-22+22=64+222x=84x=425、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①找出等量关系②设未知数为X③列方程并求解,并及时检验。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总结:在解这道形如ax±b=c的题目,我们可以先通过等式的性质求出ax的值,再求解。2、完成练习二中的相关习题。四、阅读“你知道吗?”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2x-22=64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2x-64=22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8课时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第8课时,第一单元第8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提高用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合理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教具准备: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复习:2+3x=1717-3x=113x-8=40二、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北京的颐和园吗?那里有着迷人的风景,特别是昆明湖的美更是让人难以忘怀,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9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尝试画线段图,集体交流。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号呢?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师: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引导学生思考,X是陆地面积,水面面积就是3x。教师板书:解:设颐和园的陆地面积是X公顷,则水面面积大约有3X公顷。X+3X=2904X=290X=290÷4X=72.53X=217.5提问:那思考如果设陆地面积是X公顷,怎么列方程呢X÷3+X=290思考:这时候解题遇到了什么问题?设什么为x比较合适。小结:在两个有倍数关系的未知量之间,我们选择设一份量为X。3、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①陆地面积+水面面积是否等于290公顷②水面面积是否为陆地面积的两倍。4、师: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5、学生独立完成为能够第14页练一练16、完成练一练2学生独立思考等量关系,思考设哪个未知量谁为X海洋的面积—陆地的面积=2.1亿平方千米三、巩固练习1、解方程2x+3x=603.6x-2.8x=12100x-x=1982、完成练习三中相关习题。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怎样的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小结。板书设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三)解:设颐和园的陆地面积是X公顷,则水面面积大约有3X公顷。X+3X=2904X=290X=290÷4X=72.53X=217.5答: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大约有72.5公顷,水面面积大约有217.5公顷。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9课时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四)第9课时,第一单元第9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教学重点:正确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体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基础练习解方程18x+2x=605x+6x=12.16.6x-5x=8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学习新知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师:这是一道什么问题的应用题?(相遇问题)引导: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他们的数量关系吗。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2、引导: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客车和货车各自所走的路程与总路程有什么关系吗?指名说一说等量关系式。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3、师:你能根据“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列出方程并解答嘛?在等量关系中,哪个数据未知?要知道货车的路程就要先知道货车的速度,所以可以设货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解:设货车的行驶速度是X千米/小时。3x+95×3=5403x+285=5403x=255x=854、小结:学生思考,列方程解决问题时的关键是什么?应用学过的公式、数量关系或者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学生先利用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师:相距400千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这道题与例题10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后列出等量关系式并解答。集体订正。2、练习三第5题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及等量关系。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5、练习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说一说是根据那个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的。6、练习三第7题学生思考等量关系,并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说一说你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四)解:设货车的行驶速度是x千米/小时。3x+95×3=5403x+285=5403x=255x=85答: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小时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10课时教学内容:整理与练习第10课时,第一单元第10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回顾与整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式和方程意义的理解,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巩固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1、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促进解题技能的形成,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2、通过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熟练地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回顾与整理师:这一单元,你学习力哪些知识?小组讨论:1、局里说说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2、等式有哪些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要注意什么?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经历哪些步骤?怎样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二、练习与应用1、完成第1题(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2)指名说说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定义。2、完成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集体汇报交流,针对出现的错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3)说说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3、完成第3题(1)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4)集体汇报交流4、完成4-12题(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说说每一题列出的方程和对应的数量关系。(3)教师提问:对于每一题,还有没有其它解法?指名回答,其余学生做出评价。(4)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三、探索与实践1、完成第14题 (1)读题,在表中完成填空。(2)先独立思考第一个问题,再在小组里交流。(3)学生独立完成第2个问题。(4)学生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2、完成第15题(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2)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四、评价与反思1、说说你对评价指标的理解。2、结合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3、指名说说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2、课后同学们可以到图书馆或互联网进一步了解有关方程的知识。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1、方程的意义:2、等式与方程的联系和区别:3、等式的性质:4、解方程: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11课时教学内容:单式者先统计图第1课时,第二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 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 出示书本例题图片     师: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数据制成了统计表。 2、分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6岁、7岁、8岁、9岁„„ 不同时间段的身高情况。     3、出示折线统计图:     为了更方便分析,表中的情况还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认识折线统计图:     1.整体感知:   同学们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点、线、标题、日期、单位、横轴、纵轴)     这张折线统计图的标题是什么?   横轴:一般标明时间。     纵轴:标明数据,这里主要表示身高,要注意单位。这里是一条折线,由点和线构成,这些一起组成了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张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呢。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出示书上的三个问题 师:特别是第2、3个问题,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刚才同学们所回答的这些信息都是通过观察点和线得到的。同学们思考一下 在折线统计图中点表示什么(数量的多少),线(数量的变化)线上升表示(在增加)线下降(在减少) 那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  师:同学们其实折线统计图在很多地方也用到。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出示图片: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出示图你看出什么)    三、练习     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练一练。(1)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你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从哪个年级到那个年级,你的身高增长的最快?(2)全班同学中,谁的身高增长的最快?身高增长最快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哪个年级?四、全课总结:     师:请同学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请大家每天关注晚7:30的天气预报,记录一周内固镇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下周的最高气温会是多少?最低气温会是多少?板书设计单式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更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12课时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第二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情境导入1、问题情境温度℃李小杰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试验,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性能,实验数据如下:品名经过时间/分0306090120150不锈钢保温杯959084787268陶瓷保温杯957458504541师:哪个保温杯的性能好?为什么?板书:数据的变化趋势2、引导转换,复习旧知师:如果我们想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保温杯的温度变化趋势,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我们已经学过了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你觉得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设疑: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单式折线统计图,但现在有两组数据,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呈现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二、探究新知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绘制两个杯子的保温性能数据折线图。并讨论下面的问题:(1)试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多少摄氏度?第120分钟呢?(2)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大约经过多少分钟?陶瓷保温杯呢?(3)那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思考:与单式统计图比较,复式统计图有哪些特点?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1)学生分组自主完成。(2)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个小组代表汇报观察结果。2、完成练习四第2题 (1)观察统计图,说说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的什么内容?(2)指名回答问题3、完成练习四第5题(1)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2)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收获?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便于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13课时教学内容:蒜叶的生长第1课时,第二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统计蒜叶的生长记录情况教学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蒜叶的生长。二、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1.出示28页例题图,提出问题:做菜时常用蒜叶来调味,你注意过蒜叶的生长过程吗?2.观察记录:学生交流在家记录的生长情况,完成统计图3.提出问题:(1)种在水中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在小组里说说根须的生长变化情况。 (2)其他小组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了解各小组第3天和第6天的根须长度,分别计算出平均数。4.记录蒜叶的生长。(1)学生根据记录的从第6天开始记录的数据,填写统计表。5.提出问题:(1)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2)比较图中每组数据的差,说说差的变化有什么特点?(3)从实验数据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板书设计蒜叶的生长一、提出问题二、观察记录1、记录根须的生长2、记录蒜叶的生长三、回顾反馈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14课时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教学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教学难点: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数形结合,激趣导入。1、用大屏幕打出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学生在心中摆不同的长方形。2、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摆的长方形。3、组织交流:根据乘法算式,说不同的摆法。“1×12=12”“2×6=12”“3×4=12”随着学生的口答师大屏幕演示不同的长方形。二、认识含义,探究规律。1、认识因数、倍数的含义。(1)别小看这些算式,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这儿。就拿3×4=12举例吧,数学上说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2)还有两道算式,你们能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拗口)(3)乘法算式算式你会说了,那除法算式呢(4)试一试: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20、6、5、36。(5)当学生说到6是3的倍数,6是36的因数时,老师提出疑问:“6怎么一会儿是因数,一会儿是倍数?”通过学生的辨证回答,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例2找出36的所有因数,说说你是怎样找的。(1)刚才老师发现一个奥秘,有好多数都是36的因数。谁能在这五个数中把36的因数一下子找出来?(学生回答)(2)只有这2个吗?(学生说出)(3)其实找36的因数并不难,难的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把36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你能想出好的方法吗?(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探究。)(4)集体交流,教师让想到这些方法的学生自己介绍找36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师生依次点评。(5)总结:通过那么多方法的比较,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找36的所有因数?3、试一试P31页15的因数、16的因数。完成试一试后讨论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4、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例3。 (1)今天,还要研究找一个数的倍数呢?出示例3你能用列举的方法找出3的倍数吗?想一想,能找出多少个?(2)学生独立找,并且集体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问:“你能把3的倍数全找出来吗?”(3)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方法?5、试一试P31页2的倍数、5的倍数。wM完成试一试后讨论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讨论后老师总结:①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②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32页练一练。2、完成练习五中相关习题。|1.c|O|m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因数与倍数4×3=12在4×3=12的算式中,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15课时教学内容:2和5的倍数的特征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2.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数是否2、5的倍数,及奇数、偶数。3.使学生在2和5的倍数的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老师有一种本领,你随便说一个数,我能马上判断出它是不是2和5的倍数。2、提问:你想知道我为什么可以判断的那么快吗?奥妙藏在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出示“百数表”挂图1、探索5的特征要求学生在百数表中,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找出5的所有倍数。(1)、提问:观察5的倍数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3)练一练:下面的数都是5的倍数吗?8953724607051476452、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1)谈话:2的倍数是不是也想5的倍数的特征一样呢?(2)操作:在百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3)明确: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或0.3、奇数、偶数的认识。(1)谈话:双数和和单数与2有什么关系?这些双数和单数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2)指出: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3)交流: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要看什么?三、应用练习,巩固应用1、完成练一练第1题(1)指名读题(2)同位互说,再指名回答。(3) 提问:既是2的倍数的特征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的数有什么特点?2、完成练一练第2题(1)学生分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3)提问:有没有哪个自然数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3、完成练习五中的相关练习。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对自然数又有了哪些认识?板书设计2和5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2的倍数:各位上的数是2、4、6、8或0.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16课时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点,能判断或写出3的倍数,并能说明判断理由。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获得探索数学结论的成功感,体验数学充满规律,体会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持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激活经验 1.复习回顾。 提问: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板书: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 2.引入课题。谈话:我们上节课通过找2和5的倍数,对找出的倍数进行观察,比较,分别发现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过程,探索、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1.提出猜想,引导质疑引导:我们知道2的倍,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那你能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这样想?2.利用经验,组织探究、(1)找3的倍数。 引导:那现在怎么办?我们学习2和5的倍数特征时还有什么经验可以利用? 现在我们先找出100以內3的倍数,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出示百数表,让学生在3的倍数上画" 圆"。 交流 呈现百数表里3的倍数,有错的修正。 (2) 探索特征。 观察:观察、比较这些3的倍数,能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 引导:单凭观察、比较、我们好像很难找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那组成3的倍数的这些数字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观察我们算出的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你有什么发现吗?请你试着说说看。 归纳:3的倍数,它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倍数。(接“3的倍数” 板书: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3.学生归纳,强化认识追问:现在你能告诉大家,经过找出倍数、观察比较,我们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4.阅读“ 你知道吗”。 三、 练习巩固1、做“ 练一练” 第1题。 2、练一练” 第2题。 3、做练习五第8题 4、做练习五第9题。让学生读题,写出不同的三位数,看看自己能组成多少个。5、做练习五第10题。 让学生先涂一涂倍数并交流。 观察:6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你能说说是怎样理解的吗?四、课堂总结提问: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和判断2、5的倍数不同在哪里?板书设计3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三的倍数。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17课时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4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2、能熟练判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重点:能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复习: 分别口答2和5的倍数。 二、学习新知: 1、刚才我们练习的是求一个数的倍数,现在我们来写一写一个数的因数。 例6写出2、3、5、6、8、9各数的所有因数 交流并板书: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5的因数:1、5       6的因数:1、2、3、6 8的因数:1、2、4、8   9的因数:1、3、9 观察这些因数的个数,有几个数都是只有2个因数,把它们找出来。(随学生回答圈出来。)这些因数有什么特点?(1和它本身)指出:像2、3、5、7这几个数,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这样的数叫做素数。板书:素数(读一读)或质数(板书:质数)剩下的数中,4、6、8、9的因数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板书:合数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怎样的数叫素数?怎样的数叫合数?(也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素”有少的意思,少到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合”我们常说“合家欢”,一般至少有3个:父母和孩子,类似的,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想一想:1的因数:1 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 指出:在自然数中,1是最孤单的,它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2、完成课本37页试一试 3、找出50以内的质数并总结: 50以内的素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 观察这些素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只有一个偶数2是素数,其他的都是奇数) 4、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100以内的质数表: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2)练习六中相关习题。 四、全课总结: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这样的数叫做素数。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18课时教学内容:分解质因数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5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2、初步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1、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分清因数和质因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创设情境1.回答:什么叫做质数?什么叫做合数?2.填空:1--12的质数有,合数有。3.观察:2、3、5、7、11……等质数,能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为什么?4、6、8、9、10、12……合数,能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为什么?二、揭示课题下面我们学习每个合数能否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板书课题)三、探索研究1、例7:在5=1×5、28=4×7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在这些因数中,哪几个数是质数?学生单独完成,完成后讲解质因数概念。师生归纳: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2、例8:把30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30=2×15=2×3×5讲解分解质因数的定义并讲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从最小的质数2开始。老师总结: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3、(1)练习课本38页练一练(2)把6、28、60分解质因数可以写成:6=2×328=2×2×760=2×2×3×5书写格式说明:要分解的合数写在等号左边,把它的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写在等号的右边。质因数按从小往大的顺序排列。4、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1)介绍短除法。它是笔算除法的简化“∟”叫做短除号。除数…2 6…被除数3…商(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3)强调:用质数去除,一直除到质数为止。(4)再让学生讨论一下:分解质因数应注意什么?5、练习用短除法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1620222690180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六第5题四、全课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19课时教学内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6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学会找公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列举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1.操作活动。⑴先让学生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⑵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⑶1、2、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⑷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揭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自主探索。提问: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①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2.明确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指出: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3.用集合图表示。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4.完成“练一练”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1.练习七第1题。2.练习七第2题。3.练习七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4.练习七第4题。先出示第1组数,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完成先面几组。5.练习七第5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其中那个较小数。如果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互质关系,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20课时教学内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7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用举例的方法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3.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谈话导入谈话:小明今年8岁,老师的年龄是小明的倍数;小青今年6岁,老师的年龄也是小青的倍数。大家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吗?学生交流,猜老师的岁数。小结:大家猜得不错,那么24、48等数与8和6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有关倍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教学例11。1、猜一猜。出示边长6厘米、8厘米的两个正方形。如果用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你觉得可以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现在请你们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你们准备好的这两个正方形上,看看铺的结果会怎样?2、操作活动。学生分组活动,在小组里铺一铺,说一说。3、汇报交流。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说说你是怎样铺成的?为什么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来回答:(1)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2.想像延伸。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4.揭示概念。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 为什么?三、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自主探索。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①_x0001_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②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③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3.用集合图表示。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4.完成“练一练”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四、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1.练习四第1题。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2.练习四第2题。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3.练习四第3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 五、全课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整理与练习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促进对数的认知结构的不断更新和发展。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运用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或猜想、检验等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教学重点:巩固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知识系统整理小组讨论:1.举例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发现的?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二、查漏补缺训练1.完成教材第47页“整理与练习”第1、2题。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2.完成教材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第3、4题。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再指名说说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写数,最后集体交流。3.完成教材第48页“整理与练习”第5~7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样的数是质数?合数呢?(2)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三、综合运用提升1.完成教材第48页“整理与练习”第8题。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2.完成教材第48-49页“整理与练习”第9-12题。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并思考:怎样求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以及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2)第10题。引导学生思考: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3)第11题。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想一想,要求“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实际上是求什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4)第12题。理解题意,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就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解答后,让学生在日历表上全出来,加深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3.完成教材第49页“整理与练习”第13题。让学生按要求找数。观察找的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再找几个数验证自己的发现。4.完成教材第49页“整理与练习”第14题。引导学生按要求填表,描点连线。再观察特点,找出规律。四、反思总结组织学生完成“评价与反思”,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五、课堂作业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因数和倍数: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和与积的奇偶性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除0以外的自然数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探索和与积是奇数还是偶数,找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2.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奥秘,体会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发展应用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教学难点: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谈话导入谈话:谁来说说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学生交流。小结: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它们之间有着怎样关系。(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探索和的奇偶性。(1)活动一。提出活动要求: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出示表格,学生填表。观察自己和小组其他同学的表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讨论。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明确:和是奇数或偶数与两个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系。教师小结规律并板书:两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两个奇数相加的和也是偶数。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相加,和是奇数。谈话:你能在小组里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吗?学生举例验证。如:两个偶数20+22=44,和是偶数;两个奇数21+23=44,和也是偶数;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21+22=43,和是奇数。提问: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任意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呢?(奇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翻书看看左右两页的页码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在草稿本上任意写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看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2)活动二。提出活动要求: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的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学生独立写加法算式探究规律。小组讨论:你写的连加算式中,有几个加数是偶数?有几个加数是奇数?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加数中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练习:1+3+5+??+99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这里一共是50个奇数相加,和一定是偶数。2.探索积的奇偶性。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几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的变化。那么几个数的乘积,什么情况下是奇数?什么情况下是偶数?请你自己寻找探索的方法,并与同学交流。学生活动,寻找探索方法,并在小组内交流。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探索规律时可以多写一些算式,并进行比较;从不同的算式中发现共同的特点,才能发现规律;举例和验证时发现规律的好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第课时,第四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使学生在说明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引入新课三年级时,我们两次认识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二、教学新课1.出示例1。2.请大家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3.小组活动。wWw.Xkb1.cOm4.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的是其中的几份?指出: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5.比较:第四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指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也可以看作单位“1”。你能说说,生活中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作“1”?也可以把哪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1”呢?6.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7.概括分数的意义。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8.从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重要?为什么?(平均分,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9.结合例1的图,分别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在小组中互相说说。10.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11.完成试一试。在小组中说说例1中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这里的表示几个图形?12.完成练一练。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是怎样用分数表示的? 独立完成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X|k|B|1.c|O|m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把“1”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怎样表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六第1题。在小组内读一读,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有几个分数单位?每个分数单位的分母与分数单位有什么关系?(分母是分数单位的分母,是平均分的份数)2.完成第2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你是怎样想的?同样是,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单位“1”不同)分别是把看作单位“1”的?3.完成第3题。小组中互相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三好学生有这样的几份?小时把什么看作“1”的,把1小时平均分成了几份?小时表示其中的几份?4.完成第4题。指出:0~1表示单位“1”,直线上的点表示各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你能根据已有的等分点,找到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的点吗?是把“1”平均分成几份呢?表示几个呢?点在哪里?5.完成第5题。独立完成。所填的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把什么看作“1”的?第一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第二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满意自己的学习表现吗?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式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导入1、出示情境图: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2、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新课1、教学例3把刚才呈现的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引导: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提出要求: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按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学生操作,了解学生是怎样分和怎样想的。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3块。完成板书。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学生口述算式提问: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2、总结归纳谈话: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板书课题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板书a÷b=a/b讨论:b可以是0吗?小结: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1、教学试一试。出示试一试,学生尝试填空。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口答: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23分改写成用时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指出: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2、做练一练的第1题学生填写后,引导比较: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3、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要求说说填写时是怎样想的。三、练习1、练习八第1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口答。2、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交流。3、第3题学生看图填写后,可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第4题学生填写后,提问:这道题中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5、第5题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再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算式,并写出得数。四、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4=(块)答:每人分得块。被除数÷除数=a÷b=(b≠0)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分数练习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单位“1”及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巩固对分数经、分数单位和真、假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单位“1”的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复习引入1、板书:认识分数。关于分数,你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板书: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2、今天我们进行一些综合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二、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七第9题。独立完成涂色。交流核对。每组图中分别涂了几份?你是怎样想?说说11/4表示的意义?2、完成第10题。独立完成填空。4/9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分数单位?白色部分可用几分之几表示?为什么?第二组图的分母为什么是5?它有几个分数单位?3、完成第11题。互相读给同桌听。互相提问并回答。4、完成第12题。先读一读,再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7/5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几份?5、完成第13题。“平均每天烧这堆煤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1”?这堆煤应该平均分成几份?(10份)为什么?3天烧的就是几个1/10?(3个) 6、完成第14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展示学生作业,汇报想法。你们所画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7、完成思考题。独立填写分数,交流汇报。右边的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每个涂色的形状相当于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涂色的部分是这样的几份?用分数表示是什么?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对分数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呢?板书设计认识分数练习13. 一堆煤可以烧10天,平均每天烧这堆煤的,3天烧这堆煤的。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借助直观并联系分数的意义进行思考,培养思维能力,体会分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单位“1”的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复习引入1.涂色部分是(—),空白部分是(—)。2.说说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各表示什么?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4。(1)出示例4。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2)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3)讨论:求黄彩带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想?讨论后汇报。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是把谁看作单位“1”?(红彩带)把红彩带平均分成4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其中的几份?(1份)指出: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四分之一。2.完成试一试。(1)小组中交流想法。讨论:把谁看作单位“1”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蓝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2)汇报交流。指出:蓝彩带是红彩带长的四分之三。3.教学例5。(1)出示例5。绿彩带长是红彩带的四分之五,绿彩带有多长?试着画一画。展示作业。你是怎么想的?(2)“绿彩带长是红彩带的四分之五,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把红彩带看作“1“,平均分成4份,绿彩带的长相当于其中的5份。说说各自的想法。4.完成试一试。“花彩带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是把谁看作单位“1”?(红彩带)“红彩带是花彩带的几分之几?”是把谁看作单位“1”?(花彩带)独立完成填空,说说自己的想法。5.完成练一练。(1)完成第1题。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核对。你是怎么想的?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2)完成第2题。独立完成,交流想法。6.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认为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呢?(确定是把谁看作单位“1”)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七第5题。理解题意,确定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独立完成填写。汇报结果及思考方法。2.完成第6题。独立完成填写。汇报结果,说说确定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3.完成第7题。理解题中分数的意义。把什么看作“1”的?平均分成几份?梨的其中的几份一样多?梨有几个?借助图让学生说说想法。4.完成第8题。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你怎样想的?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独立完成填空,交流汇报。四、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认为有收获的举手?说说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板书设 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确定是把谁看作单位“1”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真分数和假分数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正确判断真分数于假分数,加深对分数认识的理解。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判断真、假分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真假分数意义的理解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复习引入把“1”平均分成了()份,涂色部分表示(—)。表示什么?谁能说说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二、教学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内容。2.出示例2。3.把1个圆看作“1”,怎样用涂色部分表示呢?独立完成涂色。你是怎样涂色的?4.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四分之一?4个四分之一就是多少?怎样涂色?要表示5个四分之一,应该怎样涂色呢?指出:用一个圆只能表示4个四分之一,表示5个四分之一需要用2个圆形。独立完成涂色。5个四分之一用分数怎样表示呢?四分之五里有几个四分之一?说说四分之五表示什么?(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5份的数)5.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涂色部分不满单位“1”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是单位“1”时,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单位“1”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6.出示例3。你能用涂色部分表示下面的分数吗?独立完成涂色。7.表示每个分数,分别要涂几个五分之一?表示10个五分之一用了几个圆?表示13个五分之一用了几个圆?说说自己的想法。8.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交流。汇报分类结果,说说自己的想法。3类: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分子>分母 2类:分子<分母、分子≥分母9.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板书课题)10.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真分数、假分数各有什么特点?小组内互相说说。11.完成练一练。(1)完成第1题。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哪些分数是真分数、假分数有哪些?(2)完成第2题。在小组中说一说。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七第1题。独立描点。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1之间,假分数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这样分布说明什么?2.完成第2题。独立完成。有什么发现?分母是8的假分数有多少个呢?3.完成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核对。4.完成第4题。独立填写。交流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又有哪些收获?跟大家说说你的收获!板书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分子<分母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分子≥分母 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是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2、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使学生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索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的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复习引入1、说说下面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1/23/34/33/44/47/49/911/8说说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如果让你把上面的假分数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分子=分母分子>分母2、今天我们继续分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7。(1)出示例7。你能把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吗?(2)独立完成,在小数中说说自己的方法。(3)交流汇报方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分母,4÷4=110÷5=228÷7=44/4就是4个1/4,4个1/4是1;10/5是10个1/5,5个1/5是1,10个1/5是2。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转化?(分子÷分母)(4)观察一下,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分子是分母的倍数)说说复习题中的3/3、4/4、9/9都应等于几?(5)那么:4/3、7/3、11/8能化成整数吗?为什么?(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6)带分数的意义。出示数轴。你能在数轴上找到4/3这个点吗?(4/3是4个1/3,从0开始数出4个1/3。)(3个1/3是1,在1后面再数1个1/3就是4/3。) 指出: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如4/3就是3/3和1/3合成的数,写作1,读作一又三分之一。说说是几和几分之几合成的数?读作什么?数轴上的点在哪里?2、教学例8。(1)出示例8。(2)怎样把化成带分数呢?尝试练习,巡视指导。(3)交流汇报方法:(可以画图;)(有11个,8个是2,3个是,11/4是2)(=11÷4=2)(4)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化成带分数快速一些呢?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就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11÷4(=2……3)=2(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说说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3、完成练一练。独立完成练习。汇报方法,说说是怎么想的?哪些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哪些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九第1、3题。独立完成练习,汇报方法,集体核对。2、完成第2题。 读题,理解题意。尝试练习,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改写?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板书设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子÷分母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11÷4(=2……3)=2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发展数感。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难点:经历分数与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复习引入1、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0.50.751.30.9870.850.805说说怎么比较的?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知识。板书课题: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9。(1)出示例9。(2)要比谁用的彩带长?其实是比什么?(3)你有什么比较的好方法吗?在小组中说说。小组讨论方法。(4)汇报方法。0.5米是1米的一半,3/4米比1米的一半多,所以3/4米比0.5米长。把3/4化成小数,3/4=3÷4=0.75,0.75>0.5,0.5<3/4。指出:两种方法都可以比较出3/4>0.5,哪一种方法更合适呢?为什么?(5)小结。我们对分数和小数进行比较时,经常要把分数化成小数,谁来说说应该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呢?(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2、完成试一试。如果除不尽,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三位小数。独立完成。集体核对。3、教学例10。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把小数化成小数。(1)出示例10。这三个小数各是几位小数?(2)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二位、三位小数各表示几分之几呢?(3)你们能把这些小数该成分数吗?试试看。学生尝试改写。你是怎么想的?(4)小结。把小数化成分数时,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同桌互相说说方法。4、练一练。独立完成。怎样比较大小的?集体核对。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九第7题。独立完成,集体核对。2、完成第8、9题。独立完成,小组中交流。3、完成第10题。比较什么的面积大,就是比什么?怎样比好?独立完成。4、完成第11题。读题,理解题意。比谁做的快,其实比什么?应该怎样比较呢?结果呢?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能说说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吗?小数怎样化成分数呢?板书设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化成小数:分子÷分母一位小数写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写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写成千分之几……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形成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统一认知。教具准备:纸片、彩笔、各种卡片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有关知识,这节课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继续学习。2、出示例1图。你能看图写出哪些分数?你是怎样想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1)这四个分数,为什么分母不同呢?前两个分数的分子为什么都是1?(2)你其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吗?你是怎么知道这三个分数相等的?(3)演示验证。2、教学例2。(1)取出正方形纸,先对折,用涂色部分表示它的1/2。学生操作活动。(2)你能通过继续对折,找出和1/2相等的其它分数吗?学生操作活动。交流汇报。对折后,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有多少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板书) (3)得到的这些分数与1/2相等吗?能不能再写一些与1/2相等的数?(4)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观察、思考,试着完成填空。在小组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5)小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6)为什么要“0”除外呢?(7)你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写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学生尝试完成。(8)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你能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在小组中说一说。3、完成练一练。(1)完成第1题。涂色表示已知分数,再在右图中涂出相等部分。说说怎么想的?(2)完成第1题。独立完成,汇报想法。5到15乘了几?1怎么办?先看哪个数?(分子9)9到1除以几?分母18怎么办?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表示多少份?涂色表示。涂色部分还表示几分之几? 2、完成第2题。独立完成,交流想法。四、课题小结今天有了什么收获?你认为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在什么时候可能会用到它?板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约分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掌握约分的含义和一般方法,认识最简分数。2.使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知识的运用中体现数字价值。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具准备:分数卡片图片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复习引入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商适当的数。8/20=()/515/18=5/()21/27=()/9独立完成,说说是怎么想的?每组中的分数一样大,哪个看起来更简单一些?为什么?2、今天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看看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干什么?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3。(1)出示例3。(2)你能写出和12/18相等,两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吗?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交流。说说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还有分子比2还小,分母比3还小但是与12/18一样大的分数吗?也就是12/18=2/3。(3)结合图说说,12/18与2/3为什么相等?(4)你们知道刚才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的2、3、6与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吗?(板书:分子、分母的公因数)(5)把这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6)演示一步一步约分的过程。 依次除以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强调:每次约分后得到的数写在分子、分母的正上方、正下方。2/3的分子、分母还有除了1以外的公因数吗?因为2/3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一般要约分到最简分数为止。(7)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快的约分呢?(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演示直接约分的过程。如果你不能直接找到最大公因数,可以一步一步约分。(8)小结。在小组中互相说说约分的方法。你愿意采用什么方法来约分呢?2、完成练一练。(1)第1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6/4为什么不是最简分数?分子、分母还有公因数几?10/7为什么是最简分数?你是怎么想的?(2)第2题。独立完成,展示作业。60/45怎样约分的?还有什么方法?(分子、分母直接除以15)为什么分子、分母可以直接除以15?说说约分时有什么要注意的?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怎样判断分子和分母有没有公因数2、3、5?2、完成第5题。 独立完成。你是怎么看出它们不是最简分数的?指出:有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较大,判断时要仔细。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说说什么是约分?什么是最简分数?约分的方法是什么?你愿意使用那种约分的方法?板书设计约分像的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一步一步约分依次除以分子、分母的公因数直接约分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约分练习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体会约分的作用,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初步形成约分的一般技能技巧,约分(约成最简分数)的正确率90%。教学重点:巩固约分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约分。教学难点:沟通小数、分数相关知识的联系。 教具准备:分数卡片口算卡片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基础练习1、填空。(1)把5/6的分母乘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当乘()。(2)把25/40的分母除以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是()。口答,说说运根据什么填的?2、在括号里天上适当的数。3/10=9/()()/54=20/()=4/922/55=()/=()/165()/16=5/()=10/20=()÷56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二、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第8题。独立完成。说说想法。还有其他不同的答案吗?说说你的想法。2、完成第9题。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写的?3、完成第10题。在小组中完成并交流。有什么规律吗?(分子不能是9的因数)4、完成第11、13、14、15题。独立完成,集体核对。指出:学习约分后,计算结果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6分米等于多少米?学了约分后,可以化成最简分数吗? 1.5是怎样化成最简分数的?指出:把.35,3.25这样的小数化成最简分数可以先化成假分数再约分,也可以先化成带分数,再约分分数部分。三、课堂小结今天进行了一些有关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以及解决问题的练习,大家表现怎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约分练习学习约分后,计算结果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小数化成最简分数可以先化成假分数再约分,也可以先化成带分数,再约分分数部分。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通分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复习引入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2/5=()/203/4=()/201/2=10/()独立完成,说说是怎么想的?2、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约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看看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还可以帮助我们干什么?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4。(1)出示例4。(2)它们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吗?在小组中讨论,并试一试。(3)汇报交流各自想法。你是怎样想到要把它们改成分数是12、24的分数的呢?(4)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些分数的分母还可以是哪些数呢?(5)揭示通分的意义。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板书课题: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6)3/4和5/6的公分母可以是哪些数呢?几个分数的公分母与这几个分数分母有什么关系?(7)观察上面的通分过程,你认为哪个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 指出: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2、试一试。独立完成填空。18是6和9的什么?1/6是怎样得到3/18的?4/9呢?谁能说说应该怎样通分?先找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3、练一练。独立完成通分。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5/6和7/8的公分母是多少?通分的格式与书写过程要规范。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填上分数。把这两个分数通分,并把通分结果写下来。按照通分的结果在图中画一画。2、完成第2题。在小组中说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可以比较快的找到10和5、8和10、3和5的公分母?3、完成第3题。独立完成判断。为什么第1组的通分是错的?错在哪里?你能口头说一下正确的吗?为什么第2组的通分不够简单?公分母应该是多少呢?能口头通分一下吗?4、完成第4题。独立完成。 展示作业,集体核对。四、课题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什么是通分?通分时要注意什么?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一下。板书设计通分3/4=3×3/4×3=9/125/6=5×2/6×2=10/12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先找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大小比较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正确的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在经历分数的大小比较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合理的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3.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学难点:如何比较分子相同的不同分数的大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引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5。(1)出示例5。(2)你知道他们看了多少页吗?但我们知道什么条件?(3)要比较谁看的页数多?只要比较什么就可以了?(4)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小组内交流。(5)汇报方法。(6)每一种方法都可以比较出大小,同学们开动了脑筋,想法很好!哪一种方法比较适用?指出: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可以使用任何两个分数。(7)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大小就是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了什么?(同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2、练一练。先通分,是为了干什么?(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它们的公分母是多少呢?独立完成。展示作业,集体评讲。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集体核对,讲解方法。指出:可以化成小数比,也可以先通分再比较大小。2、完成第6题。1/2表示什么?1/3呢? 是平均分成2份取1份多?还是平均分成3份取1份多?哪个大?说说你的想法?小组内交流。通过比较,你有什么发现?3、完成第7题。理解题意。指导方法。蛋白质和淀粉哪种成分的含量高,就是比什么?你准备怎样比较大小?指出:既可以先通分再比,也可以化成小数比。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板书设计分数的大小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用通分的方法先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大;异分母分数相比较,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大小;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整理与练习第课时,第四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比较大小的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整理与回顾1.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小组讨论:(1)什么使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你能举例说明吗?(2)约分、通分有什么区别?约分、通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3)你会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3.分数的分子、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数,要排除哪个数?约分、通分的根据是什么?约分时要约到什么情况为止?通分时一般以什么数作为公分母?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一定要先通分吗?二、练习与应用1.完成第1、2题。独立完成。展示作业,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第3题。你能很快看出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吗?你是怎么想的呢?独立完成约分?3.完成第4题。可以用直线上同一个点表示的数,有身特点?你准备怎样找呢?完成约分,说说哪些分数是相等的?独立完成。4.完成第5、6题。独立完成填空。汇报方法。先口算每组数中的公分母各是多少?指名回答,集体核对。5.完成第7、8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说说各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你是怎样想到用这种方法的?理解题意,说说从条件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怎样比较哪种书卖出的本数最多?二、探索与实践完成第9题。理解题意,自主设计图案。展示学生设计,汇报交流。涂色部分占这张方格纸的几分之几?三、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有了什么更进一步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呢?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5. 在(   )里填最简分数。50厘米=(   )米     250克=(    )克45分=(    )时     400米=(    )千米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球的反弹高度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教学重点: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教学难点: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引入新课1、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二、引导探究1、这些球从高处落地后会怎样呢?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会不会超过下落高度?(板书:反弹高度下落高度)2、教师动作示范,学生观察球下落过程提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不同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三、带着问题实验操作1、学习书上示意图,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集体交流并板书:定(下落高度):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注意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观察,记号,量一量:注意,取整厘米数。计算并小组讨论。2、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3、实验操作。4、计算。5、小组讨论。(提示:把表示两者关系的分数化成小数比比看)小结: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但表示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是一样的,也就是弹性是一样的。四、第二次合作实验1、学生再次合作作实验。2、计算结果3、讨论4、集体讨论小结: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同时表示相应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自然也就不同。五、你知道吗?1、自主阅读。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六、总结:谈谈你这板书设计球的反弹高度 (   )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下落高度反弹高度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第1课时,第五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两张长方形白纸。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参与了我们学校的第二届读书节的很多活动,特别是连廊上大家制作的一副副精美的剪贴报、手抄报更是吸引了同学们无数眼球。读书节前五年级买来三张大彩纸分给三个班用来制作报纸。1、第一张大彩纸分给了五(1)班,他们班决定彩纸面积的出名人读书故事,出读书名言。名人读书故事和读书名言的面积一共占这张彩纸面积的几分之几?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这是什么的加法计算?说说计算的方法是什么?结果要注意什么?板书: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2、我们已经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在此基础继续学习新的内容。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X|k|B|1.c|O|m(1)出示例1:“第二张彩纸分给了五(2)班,他们班决定报纸面积的出优秀作文,出名人读书故事。优秀作文和名人读书故事的面积共占这张报纸面积的几分之几?”(2)要求“优秀作文和名人读书故事的面积共占这张报纸面积的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3)怎样列式呢?(4)这道题的算式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分母不同,异分母分数相加)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法。 (5)取出长方形白纸,表示彩纸,你能通过折一折,涂色表示出和吗?新课标第一网说说你是怎么折的?你能根据折的情况说说与相加的和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看出+的得数是的?把涂色部分看作时,原来的看作了几分之几?(6)想一想,计算+时,我们要先做什么?小组内互相说说。(通分)通分的目的是什么?(板书:异分母→同分母)指出:在计算+时,要先把与通分把它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同分母分数计算)出示填空部分,学生独立完成。2、出示:“优秀作文占的面积比名人读书故事多几分之几?”。(1)要求“优秀作文占的面积比名人读书故事多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2)怎样列式呢?(3)这道算式与前一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呢?(异分母分数减法)补充课题:减法。(4)说说你打算怎么办?通分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试着独立完成吗?完成后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尝试解题,小组交流。(5)交流汇报方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出示:“第三张彩纸分给了五(3)班,他们班决定报纸面积的 出佳作欣赏,剩下的面积出读书心得。出读书心得的面积占这张报纸面积的几分之几?”(1)读题,理解题意。(2)操作:拿出白纸,表示彩纸,折出涂上色,涂色部分表示的是什么?把涂色部分裁掉,剩下的是几分之几呢?也就是出什么内容的?(3)怎样列式表示呢?(1-)(4)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注意要把计算过程写完整。(5)你是怎样计算1-的?怎样想到把1转化成的?指出:在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可以把1转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再计算。怎样才能知道计算是否正确呢?怎样验算?在小组中完成。(板书:验算)4、完成练一练。(1)独立完成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2)汇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5、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在小组中说说。小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验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3题。理解题意。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第4题。(1)理解题意。(2)求“从体育馆到少年宫一共有多少千米?”实际是求什么?求“从学校到体育馆比从学校到少年宫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 第3个问题应该怎样想?(1-)(3)独立完成计算。3、拓展训练。-=+=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说说你的体会。板书设计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同分母通分按同分母分数计算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计算后验算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复习引入1、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一共占花园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3、这么大一个花园现在种了月季花和杜鹃花,还有不少剩余的面积呢,需要种上一些其它的植物,不然露出的泥土看着和美丽的花儿在一起很不协调。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1)出示例2。(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3)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4)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你是怎样想的?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5)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2、完成练一练。(1)完成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展示作业,交流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完成第2题。我们约有7/10的人口在农村“什么意思?把谁看作单位“1”的?怎样列式呢?指出:全国人口总数看作单位“1” ,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题中没有写出这个条件,同学们必须把它找出来并参与列式。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独立完成计算。汇报交流计算方法。你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计算中是怎样通分的?指出: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2、完成第2题。理解题意,说说自己的思路。独立完成解答。交流汇报,集体评价。3、完成第3题。独立完成(1)(2)小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根据条件,提出新问题,尝试解答。4、完成第4题。独立完成并交流。“1”哪里来的?把谁看作单位“1”的?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能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吗?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圆的认识第课时,第六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圆特征的发现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剪刀圆规、学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游戏:摸图形。同学们,想做游戏吗?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袋子(袋子里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摸,其他人说。2、你能只摸一下就摸出圆形吗?有什么诀窍吗?引导说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圆。板书:圆的认识二、联系生活,充分感知1、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圆吗?2、其实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三、动手实践,加强认识1、你们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老师只给你一支粉笔,你能画一个圆吗?2、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一些工具,你会用它们画一个圆吗?3、刚才,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画出了这么多的圆。你觉得用什么工具画圆最方便,最标准呢?(圆规)下面我们大家就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4、同学们完成得真快。下面请同一小组的同学,把你们画的圆放在一起,比一比,然后说一句评价的话,好吗?展示学生画的圆,一起来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1)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有大有小呢?(2)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呢?(3)我也发现有几个同学画得不够圆,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5、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画圆的注意点。示范画圆,并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6、你想不想用正确的方法再画一个圆?别着急,能想个办法,使我们班每个人画的圆都一样大吗?(用尺量出两脚之间的距离,使之相等。)怎样定?教师示范。好,现在我们就把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统一定为4厘米。学生画圆。画好后剪下来。7、如果有人让你介绍这个圆?你怎么说呢? 8、学生汇报。(1)那什么是圆的圆心呢?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学生说,在黑板上标出。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圆心有什么作用?它能确定圆的什么?(2)什么是半径呢?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什么是圆上任意一点呢?你能找一找吗?请到黑板上找。(注意让学生区分圆内、圆外。)你会画半径吗?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其余学生下面画,并用r表示。(3)什么是直径呢?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你会画吗?让学生画。直径用字母d表示。请学生标出。9、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出示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四、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索特征1、我们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大家想不想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圆呢?单就圆心,半径,直径里面就蕴藏了很多知识,你想研究吗?2、我们大家可以用手头的材料,用圆片、直尺、圆规等作为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可以是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等等。如果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可以拿出每组信封里的提示,看一看。请大家把你的发现填写下来。学生活动。注意选择代表性的发现。3、汇报。(1)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你有这个发现吗?你怎么知道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你是怎样发现的?能说一说吗?(3)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可能说是观察到的,也可能是量的,或其它情况,只要能正确说明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就行。你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d=2rr=d 如果我告诉你圆的半径,你能说出它的直径吗?出示一个圆,半径5厘米。如果半径6厘米呢?如果直径是6厘米,半径呢?出示练习十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4)圆是轴称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还有同学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你是怎样知道的?(5)还有其它发现吗?4、小结: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发现了圆的这么多的特征,看来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善于研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五、巩固练习,深化认识大家这节课学得怎样?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下。1、我们研究出了圆的这么多知识,你觉得有用吗?下面我们来看一场比赛。让你选择你会选哪一辆车呢?为什么?你知道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能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解释吗?车轴应装在哪里?2、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新课标第一网六、全课小结,布置作业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怎样评价?板书设计圆的认识两脚分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同一圆内圆心O确定圆的位置半径r无数条半径长度相等直径d无数条直径长度相等d=2r或r=d轴称圆形无数条对称轴drO教学反思 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圆的认识练习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有关特征,能用圆规熟练画图,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圆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能用圆规熟练画图。教学难点: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教具准备: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谈话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圆,谁来说说圆有哪些特征?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基础练习1、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谁能说说画圆的步骤和注意点?这三个圆有什么共同点?大小如何?圆的大小是由什么条件决定的?提醒学生画圆时要标出相关的条件。2、完成第4题。先在正方形中画一个圆,在小组中比一比谁画的圆大?如果要画一个最大的圆,应该怎么画?圆的半径应该是多少毫米?要画的圆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尝试画一个最大的圆?展示学生作业,说说你是怎么画的?X|3、完成第5题。口答是怎么想的? 要比较两个圆的大小,关键是比较什么?(比较两个圆的半径或者直径)三、综合练习1、完成第6题。用数对表示每个圆心的位置,集体核对。试着操作,说说是怎样平移的?按要求平移,并画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标出圆心。在画圆时要先确定什么位置?你认为,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要确定圆的位置首先要确定什么?2、完成第7题。右边圆里的线段中哪一条是直径?为什么其它的不是?量一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完成后汇报。在小组中说说为什么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圆的直径?(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利用这种方法测量1圆硬币的直径是多少毫米?学生操作活动。3、完成第8题。说说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四、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说说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板书设计圆的认识练习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圆的大小。(1)半径1厘米的圆和直径1厘米的圆。(2)直径4厘米的圆和半径3厘米的圆。(3)半径5厘米的圆和直径1分米的圆。教学反思 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圆的周长(1)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2、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3、在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X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教学难点: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教具准备:卡纸,计算器,软尺每小组1把,直尺、毛线等。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谁来说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圆的哪些知识?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4。我们知道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它的车轮有一些规格,出示:22英寸、24英寸、26英寸的图片。如果把它们各滚动一圈,哪种车轮行的路程比较长?(1)猜测滚动的路程与什么有关?(2)你认为什么是圆的周长?指出:车轮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学生在图中指出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3)比较这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又有什么发现?车轮的直径越长,车轮的周长就越长。2、教学例5。(1)出示例5。他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要研究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怎样做?学生汇报。 小结:我们可以画几个圆量量它的直径和周长,算一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2)在卡板上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用手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来量你这个圆的周长呢?小组讨论。(3)汇报方法。谁来把你的方法演示给大家看?要想量得比较准确的话需要注意些什么?滚动法、绕圈法、用软尺测量(4)操作活动。小组合作,用你喜欢的方法量出圆的周长,再用计算器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并把第99页的表格填写完整。填完以后思考表格下面的问题,并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5)交流发现。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小结: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6)认识圆周率π。(1)介绍圆周率。(2)阅读“你知道吗”内容。说说你了解了哪些知识?(7)公式推导。知道了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3.14倍,根据这个倍数关系,圆的周长可以怎样求呢?如果用C表示周长,d表示直径,怎样用字母公式表示圆的周长呢?(板书:C=πd)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要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直径或半径)知道半径如何求周长呢?(板书:C=2πr)3、试一试。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4、完成练一练。“前进了多少米?”实际是求什么?(车轮的周长)根据哪个条件求?(半径)怎样列式?独立完成计算,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1、独立完成。2、展示学生作业,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圆的周长,说说你有了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圆的周长(1)C=πdC=2πr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2)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在学习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教学难点: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复习引入1、完成练习十八第5题。口答计算方法与结果。你是怎么想到用9.42÷3.14得到直径的?(根据C=πd)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根据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的周长的有关计算。板书课题:圆的周长计算练习。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6。(1)出示例6图形。(2)如果让我们直接测量这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方便吗?为什么?但我们可以用软尺绕花坛一周,测量出它的周长,现在告诉我们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你能想办法求出它的直径是多少米吗?小组讨论。(3)汇报方法。251.2÷3.14你是怎么想到的?怎样列式?(251.2÷3.14=80米)数据较大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根据C=πd,列方程解。列方程应该怎样列呢?怎样解呢?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3.14x=251.2x=251.2÷3.14x=80答:花坛的直径80米。指出:根据圆的周长求直径可以列方程解答,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 2、试一试。(1)读题,理解题意。(2)你觉得这题与例6相比,有什么不同?根据圆的周长求它的半径你会吗?试试看。(3)尝试解答。(4)汇报方法。50.24÷3.14÷2解:设圆的半径是x厘米。2×3.14x=50.24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指导方程解法。3、练一练第1题。估算时可以把圆周率看作几?周长看作多少?独立算一算,与估算结果接近吗?4、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计算。说说自己的算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用圆形瓶子演示绕10圈。“树干的横截面”是指什么?12.56米的绳子绕了10圈,绕了1圈的长度是多少米呢?指出:这一圈绳子长度也就是数干横截面的周长。独立完成计算,汇报方法。2、完成第9题。“拱门的高度”是指什么?高度要符合什么标准?要判断拱门的高度是否“符合标准”应该看什么?怎样算出拱门的高度呢?独立完成计算,说出判断结果。3、完成第10题。在小组中画图并说说想法。应该先求什么?怎样计算?4、完成第9题。先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汇报方法。指出:可以计算出结果比较,也可以看算式比较;还可以把想象把圆放进正方形中。四、课题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觉得自己的课题表现如何?板 书设计圆的周长(2)例6 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花坛的直径是多少米? 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圆的面积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观察操作,总结圆的面积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剪刀、圆形纸片。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导入新课。关于圆这个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它的特征和画法,还掌握了它的周长公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教学例7。1、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2、实验验证: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先来找一找。出示例题第一幅图。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猜一猜,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的几倍?提出要求: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猜想。(注意:接近满格看作满格,其余不是满格的算半阁)交流数方格的方法。计算:这个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并将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下面两幅图,计算并填写图下的表格。3、交流归纳:从上面的过程中,你能发现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吗?(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π倍。三、教学例8。1、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 2、操作体验。(1)课件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像个什么图形?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2)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有怎样的变化?课件演示,验证或修正学生的想像。(3)如果将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3、推导公式。(1)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汇报交流。指出: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2)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又可以怎样表示呢?(3)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第105页上的板书,并得出公式:S=πr2。(4)看着公式再回忆一下刚才的猜想,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多少倍? (5)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4、完成练一练。说说看,知道直径怎样求面的面积呢?独立完成计算。四、教学例9。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圆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1、出示例9。读题,理解题意。2、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自动旋转喷水器?想象自动喷水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课件演示:喷灌的地方是一个近似的圆,圆的半径就是喷水的最远距离。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汇报交流。五、课堂小结。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圆的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πr×r=πr2S=πr2 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其他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2、进一步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能准确计算其他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难点: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直尺、纸,圆规,剪刀,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谈话引入取出一张同心圆的纸片,用剪刀剪成环形。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环形)它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呢?这两个圆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同一个圆心)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样的环形以及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二、教学例10。1、出示例10。读题,理解题意。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这是由两个同心圆组合成的圆环,要计算它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解题思路是什么?也就是应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最后求什么?(1)求出外圆的面积;(2)求出内圆的面积;(3)计算圆环的面积。学生独立操作计算。组织交流解题方法。会根据上面的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在计算中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小结: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把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二、“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2、读题,理解题意。(1)这个组合图形是有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2)半圆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关联的地方?明确: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半圆的直径。(3)思考一下,半圆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2、独立完成计算。3、交流解题方法,注意提醒学生半圆的面积必须把整圆的面积除以2。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小结:圆、半圆和其他基本的平面图形组合在一起,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组合图形。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大家要看清,整个图形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而成的。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1)求涂色部分的面积,需要计算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2)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分别需要哪些条件?(3)第一个图形,两个基本图形有什么联系?第二个图形呢?左图中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相等,右图中半圆的直径是三角形的高。独立完成,集体核对。2、练习十九第6题。说说每个组合图形需要测量图中哪些线段的长度?独立完成。展示作业,交流方法。求每个图色部分面积时,方法是怎样的?说说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求?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需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1)求出外圆的面积:3.14×102=3.14×100=314(平方厘米)(2)求出内圆的面积:3.14×62=3.14×36=113.04(平方厘米) (3)计算圆环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3.14×(102-62)=3.14×64=200.96(平方厘米)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整理与练习(1)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能运用圆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用能力。教学重点: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教学难点:能运用圆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回顾与整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具体的知识?将你学到的圆的知识有条理地整理在自己的本子上。汇报交流。你认识了圆的哪些基本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你是经过什么样的过程获得这些知识的?学以致用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本原则,我们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是为了大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二、练习与应用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独立完成在本子上,说说画圆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地方。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算的?3、完成第3题。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需要知道什么条件?4、完成第4题。理解题意。(树影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价。3.14×62=3.14×36=113.04(平方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与圆有关的自然现象?(伞)5、完成第5、6题。 独立完成计算。汇报交流方法。说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6、完成第7题。理解题意。要求“从家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分?”首先要知道什么?根据题意,怎样求每分行多少米呢?计算中要注意什么?(统一单位名称、得数保留整数)说说每步表示的实际意义。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圆的有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多不多?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整理与练习(2)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感受圆与生活的密切练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圆的独特性。3、通过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教学重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圆的独特性。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练习与应用今天我们继续对本单元学习的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8题。理解题意。最大的圆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边长等于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与面积呢?独立完成解答。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谁来指一指这个运动场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哪个部分?求它的周长可以怎样想呢?求它的面积可以怎样想呢?怎样解答?指名板演。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0题。要求半圆形的面积,首先要知道什么?(整圆的面积)要求出整圆的面积,必须求出什么?你有办法解决吗?15.7×2÷3.14÷2=5(米)3.14×52÷2=39.25(平方米)说说每步表示的意思。二、探索与实践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1题。口答,是什么标志,知道标志表示的意义吗?交流自己收集的以圆为基本图形的标志。2、完成第12题。在操场上画圆一般都比较大,用圆规肯定不行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操场上试一试。这个绳子的长就是圆的什么?3、完成第13题。在操场上进行测量并记录,利用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4、完成第14题。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再以小组为单位同一根绳子围一围、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三、评价与反思1、理解每项指标的含义。2、自我评价 3、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2)15.7×2÷3.14÷2=5(米)3.14×52÷2=39.25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第课时,第七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转化的策略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作业纸一张。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在《曹冲称象》故事中自然地引入转化 追问故事中的转化策略。 1. 曹冲将称“大象”转化成了称“什么”?  2. 为什么转化成石头?  3. 为什么要在船上刻上那道刻度线? 4. 一定得转化成石头吗? 小结:这种转化的策略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问题又有什么启发呢?  说明: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引入转化的策略也有老师用过,但是仅仅指出“曹冲称象”的故事中用到了转化的策略显然还是不够的。在故事之后又追问了四个问题,指“转化”的实质:“转化的对象要明确”“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化难为易”“转化在变化的形式中有着不变的本质”“转化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又能为转化策略的教学作很好的铺垫。 二、在形体中直观地感受转化 1.比一比。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操作:同桌两人合作,借助学具一起来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折一折甚至剪一剪、拼一拼。 交流: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孩子向他提问,老师适当点拨。  说明:在成人看来这个问题似乎不难,教学中也发现每次都有孩子能够很快发现这两幅图的面积是相等的。但是有人知道并不代表大多数人都知道,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为此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力求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活动中真切体验转化的过程,也为下面的对话交流作充分的铺垫,接下去学生之间的对话其实质就是对转化策略的一种反思。 (2)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  提问: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实践:学生在作业纸上自己移一移,画一画,再比一比。 讨论:现在你觉得它们的周长到底是不是相等呢? 说明:这两幅图的周长到底是不是相等,学生可能会产生争议。老师不做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在作业纸上动手移一移、画一画,着重让孩子自己去操作和体验,因为策略归根到底是要靠学生自己去“体悟”的。2.理一理。 反思:在我们以前学习有关形体问题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过这种转化的策略? 说明:这里的回顾既是一种梳理,也是丰富对转化策略的感性认识的一个过程,为学生更好地感悟“转化”的策略,提供更多的感性经验作支撑。 3.在计算中深入地体验转化练一练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提问:请学生指出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明确转化的方向。(指名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指一指。) 实践: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试一试。(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全班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适当评点。 说明:通过精当的点评,如:“先弄清楚问题,这样我们的转化才有明确的方向”“ 过去学习的任何一个知识在不经意间都可能成为转化的依据”“转化的水平不一样解题的速度也就不一样”,让练习过程中关注的侧重点由“解题”走向“策略”。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实质:“转化的对象要明确”“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化难为易”“转化在变化的形式中有着不变的本质”“转化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第七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提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转化的优越性,感受转化的内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4.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 教学难点:能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数的世界(一)第课时,第八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重点: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谈话引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谁能说说什么是方程?能说说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吗?首先,我们来复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板书:方程。二、复习方程有关知识1、完成第1题。口答,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要判断是不是方程,关键要有什么?2、完成第2题。我们在解方程时,是根据什么解的?谁能说说什么是等式性质?独立完成第2题。汇报交流,集体评价。3、完成第3题。你知道这卷薄膜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吗?“正好铺满”说明这块长方形秧田的面积就是多少? 表示长方形面积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根据这个关系怎样列方程解答呢?独立完成。4、完成第4题。理解每小题的题意。说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三、复习公倍数和公因数1、复习概念。我们还学了有关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知识,谁来说说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考考大家:6和10的公因数有哪些?公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找到的?2、完成第5题。独立完成,指名汇报。每组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3、完成第6题。独立完成,指名汇报。你是怎样找到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的?24和6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几?为什么? 10和21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可以怎样找?为什么?四、课堂小结通过复习,你对方程的意义及解方程还有什么疑问呢?再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时要注意什么呢?板书设计数的世界(1)解方程370+X=580  0.7X=0.91   X-6.3=10  X÷12=180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数的世界(二)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数感。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一、概念复习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约分、通分能根据,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吗?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在小组中说说上面的知识点各是哪些内容?下面我们就边练习边复习分数的知识。二、应用练习1、完成第7题。在书上独立完成填空。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指出: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可以表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6是8的几分之几?2、完成第8题。独立完成填空。是的什么?也就是里有几个分数单位?等于几个?你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约分的?你是怎样进行约分的?4是怎样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的?怎样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的?是分数,2÷10是除法,你能具体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2是怎样得到的? 3、完成第9题。在小组中进行分类,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你分成了哪两类?你是怎样想的?(1)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类:什么样的分数是真分数?什么样的分数是假分数?你会把这些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吗?(2)能约分和最简分数两类:你会把这些分数约分吗?说说是怎样约分的?4、完成第10题。你准备怎样比较每组中数的大小呢?说说你比较的方法是什么?5、完成第11题。独立完成。36分怎样化成以时为单位?转化时要注意什么?6、完成第12题。理解题意。知道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吗?观察一下,随着横轴上时间的变化,折线上的点,表示的距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独立完成解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三、课堂小结分数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大家在充分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同时,还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小组中汇报一下,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板书设数的世界(二) 计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约分、通分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对相应的点。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X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谈话引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板书课题:图形王国二、复习圆的知识1、完成第21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2、完成第22题。要求钢丝长多少米,实际是求车轮滚动多少圈的行驶举例?首先要求什么?怎样列式解答呢?要注意什么?独立完成解答。3、完成第23题。新|课|标|第|一|网要想知道哪些铁皮剩下的废料多?关键看什么?在小组中讨论。指出:应该算出每个正方形中圆的面积或面积和哪个大。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知道圆的面积或面积和为什么都是相等的吗?正方形中还可以怎样剪,能使剪下的面积和不变?三、复习数对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完成第20题。(4,3)表示什么?(7,y)(x,0)表示什么?独立完成,展示作业,集体评价。四、复习折线统计图本学期,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完成第24题。想一想,自己运动后的心率大概是怎样变化的?分组收集数据,说请要求。独立完成统计表及统计图的填写。展示学生作业,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图形王国、统计世界圆的半径(r)圆的直径(d)圆的周长(C)圆的面积(S)2分米8厘米62.8米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应用广角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会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谈话引入学是为了用,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应用广角二、综合运用1、完成第25题。将收集到的统计图或分数表示的信息,在小组中交流。说说从数据中看出了什么?了解了哪些情况?2、完成第26题。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只能横着框。尝试完成。汇报操作情况。3、完成第27题。说出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有哪些?它们的和是多少?每人选两个整数,并写出用这个整数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并求出和。汇报结果,板书过程。你有什么发现?(任何一个比2大的整数,用它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一定是整数。)4、完成第28题。独立完成,展示作业。5、完成第29题。小组交流。汇报结论,注意表述的正确性。6、完成第31题。读题,理解题意。学生尝试做游戏。要想取胜,可以倒过来推想(自己最后一次取之前,应该留几根给对手)。指出:每次取完后,留下的火柴根数必须是4的倍数。 再次尝试游戏。说说取胜的策略。7、完成第30题。分组课后完成测量、计算。三、自我评价说说每项指标的意义。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优点及不足。板书设计应用广角教学反思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装…………………………订…………………………线………………………………………………………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第1课时教学内容:等式与方程第1课时,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练习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预习作业直接写出得数:5x+4x=8y-y=7x+7x+6x=7a×a=15x+6x=5b+4b-9b=二、自主学习1、交流预习作业指名学生口答2、出示天平知道这是什么吗?你长大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说说你的想法。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呢?3、教学例1,出示例1图。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50+50=100(板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2)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4、教学例2,出示例2图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板书:x+50>100x+50=150X+50<200x+x=200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5、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指出:像500÷ 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一、多层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2、完成“练一练”第2题,第3题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咧?你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一中相关练习。二、课堂总结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等式与方程50+50=100x+50>100x+50=15050<100X+50<200x+x=200等式方程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2课时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一)第2课时,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对等式第1个性质的探索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预习作业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6+x=1436-7=2960+23≠708+x50÷2=25x+4<14y-28=355y=40二、自主学习1、交流预习作业(1)指名学生回答预习作业(2)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2、教学例3(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2)取出天平,情景引入(在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天平会平衡吗?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砝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20=20)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失去平衡)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在另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或拿走这个10克的砝码)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质质量的关系吗?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汇报。(20+10=20+10)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0,所得结果还是等式)(3)出示第1组天平图观察这两幅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板书:x=50x+10=50+10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4)出示第2组天平图 你能用等式表示第2组图中两边物体质量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关系吗?50+a=50+a50+a-a=50+a-a通过这一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5)归纳等式性质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出两个结论,能把这两个结论结合起来说一说吗?现在小组中说一说。归纳:等式两边同事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就是等式的性质(板书)(6)完成试一试独立完成填写,交流想法。你们是怎样理解“x-25+25”和“x+18-18”的?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一)50=5050+10=50+1050+a=50+aX+a=50+ax-a-()=50+a-()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3课时教学内容:解方程(一)第3课时,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并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理解解方程的简化书写,并在解题时适当运用。教学重点:根据等式的性质解含有加减号的方程。教学难点: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导入指出下面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15+y=3436-ca+23>7086-x=57x÷y=zx<y70-28=425y=40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1)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2)出示例4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x+10=50)谁知道x的值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谁能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汇报方法。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之前,要先写“解”,表示开始解方程了。X+10=50解:x+10-10=50-10……根据等式的性质X=40……化简等式在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等号对齐。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可以怎样检验呢?说说你的方法?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如果不想等呢?学生集体进行检验。(3)小结从刚才写“解”,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大家回忆一下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写“解”,等号对齐,解完要检验……)一、多层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愿意自己解一道方程吗?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样做?学生尝试解答,汇报交流。2、完成练一练第2题独立尝试解答,解题核对3、完成练习一第4题说说每个方程中,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么做?独立完成填写X的值正确吗?口头检验 4、完成练习一第5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一、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什么是解方程?解方程时应注意什么?板书设计解方程(一)X+10=50解:x+10-10=50-10……根据等式的性质X=40……化简等式检验:40+10=50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4课时 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二)第4课时,第一单元第4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二、教学例51.出示例5题图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图,并看图填空。2.集体核对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三、课堂练习1、完成“试一试”2、完成练习一中相关习题。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二)X=202x=20×23x=20×33x÷3=60÷3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5课时教学内容:解方程(二)第5课时,第一单元第5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解简单的含有乘法和除法运算的方程,体验等式的性质。2、掌握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易方程。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易方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导入: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又一个性质,谁还记得?二、探究新知:教学例61.出示例6教学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三、课堂练习:1、完成练一练2、完成练习一中相关习题四、全课总结你今天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怎么样?板书设计解方程(二)40x=960解:40x÷40=960÷40x=24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6课时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第6课时,第一单元第6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分析题目,理解数量关系并列方程求解,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引入1、等式的性质是什么?2、解方程的一般过程是什么?二、探究新知:教学例7:1、出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2、教师引导:先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板书:去年的体重+2.5kg=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kg3、教师引导:根据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可以怎样列方程。4、去年的体重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未知量可以设为X)5、教师板书: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X+2.5=36   X=36-2.5X=33.56、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教师引导:“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可以怎么样列方程?又该怎么解?学生自主完成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6-x=2.5X=36-2.5X=33.57、引导:先检查方程列的的是否正确,再检验方程的解,看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8、总结: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①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②要根据题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③求出答案后,还要检查结果是否正确。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学生填写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小结:①弄清数量关系②非洲象的体重未知,所以设非洲象的体重为X。③求出方程再检验。 2、完成练习二第1、2题。学生自主思考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校对。①黑键个数+16=白键个数②白键个数-16=黑键个数3、完成练习二第3、4题学生自主思考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校对每千瓦时的单价×数量=总价四、总结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怎样解决简单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去年的体重+2.5kg=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kg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x+2.5=3636-x=2.5   x=36-2.5x=36-2.5x=33.5x=33.5①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②要根据题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③求出答案后,还要检查结果是否正确。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7课时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第7课时,第一单元第7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情境导入出示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教学例81、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2、引导学生观察数量关系式,提问:哪个数量我们不知道。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设:小雁塔高X米2x-22=643、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4、学生自主解方程、并校对。解设:小雁塔高X米2x-22+22=64+222x=84x=425、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①找出等量关系②设未知数为X③列方程并求解,并及时检验。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总结:在解这道形如ax±b=c的题目,我们可以先通过等式的性质求出ax的值,再求解。2、完成练习二中的相关习题。四、阅读“你知道吗?”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2x-22=64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2x-64=22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8课时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第8课时,第一单元第8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提高用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合理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2+3x=1717-3x=113x-8=40二、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北京的颐和园吗?那里有着迷人的风景,特别是昆明湖的美更是让人难以忘怀,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9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尝试画线段图,集体交流。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号呢?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师: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引导学生思考,X是陆地面积,水面面积就是3x。教师板书:解:设颐和园的陆地面积是X公顷,则水面面积大约有3X公顷。X+3X=2904X=290X=290÷4X=72.53X=217.5提问:那思考如果设陆地面积是X公顷,怎么列方程呢X÷3+X=290思考:这时候解题遇到了什么问题?设什么为x比较合适。小结:在两个有倍数关系的未知量之间,我们选择设一份量为X。3、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①陆地面积+水面面积是否等于290公顷②水面面积是否为陆地面积的两倍。4、师: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5、学生独立完成为能够第14页练一练16、完成练一练2学生独立思考等量关系,思考设哪个未知量谁为X海洋的面积—陆地的面积=2.1亿平方千米三、巩固练习1、解方程2x+3x=603.6x-2.8x=12100x-x=1982、完成练习三中相关习题。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怎样的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小结。板书设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三)解:设颐和园的陆地面积是X公顷,则水面面积大约有3X公顷。X+3X=2904X=290X=290÷4X=72.53X=217.5答: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大约有72.5公顷,水面面积大约有217.5公顷。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9课时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四)第9课时,第一单元第9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教学重点:正确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体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基础练习解方程18x+2x=605x+6x=12.16.6x-5x=8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学习新知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师:这是一道什么问题的应用题?(相遇问题)引导: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他们的数量关系吗。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2、引导: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客车和货车各自所走的路程与总路程有什么关系吗?指名说一说等量关系式。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3、师:你能根据“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列出方程并解答嘛?在等量关系中,哪个数据未知?要知道货车的路程就要先知道货车的速度,所以可以设货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解:设货车的行驶速度是X千米/小时。3x+95×3=5403x+285=5403x=255x=854、小结:学生思考,列方程解决问题时的关键是什么?应用学过的公式、数量关系或者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学生先利用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师:相距400千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这道题与例题10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后列出等量关系式并解答。集体订正。2、练习三第5题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及等量关系。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5、练习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说一说是根据那个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的。 6、练习三第7题学生思考等量关系,并独立完成。四、全课小结说一说你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四)解:设货车的行驶速度是x千米/小时。3x+95×3=5403x+285=5403x=255x=85答: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小时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10课时教学内容:整理与练习第10课时,第一单元第10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式和方程意义的理解,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巩固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2、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促进解题技能的形成,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3、通过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熟练地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回顾与整理师:这一单元,你学习力哪些知识?小组讨论:1、局里说说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2、等式有哪些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要注意什么?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经历哪些步骤?怎样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二、练习与应用1、完成第1题(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2)指名说说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定义。2、完成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集体汇报交流,针对出现的错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3)说说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3、完成第3题(1)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4)集体汇报交流4、完成4-12题(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说说每一题列出的方程和对应的数量关系。(3)教师提问:对于每一题,还有没有其它解法?指名回答,其余学生做出评价。(4)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三、探索与实践1、完成第14题(1)读题,在表中完成填空。(2)先独立思考第一个问题,再在小组里交流。(3)学生独立完成第2个问题。(4)学生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2、完成第15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2)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四、评价与反思1、说说你对评价指标的理解。2、结合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3、指名说说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2、课后同学们可以到图书馆或互联网进一步了解有关方程的知识。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1、方程的意义:2、等式与方程的联系和区别:3、等式的性质:4、解方程: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11课时 教学内容:单式者先统计图第1课时,第二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 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 出示书本例题图片     师: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数据制成了统计表。 2、分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6岁、7岁、8岁、9岁„„ 不同时间段的身高情况。     3、出示折线统计图:     为了更方便分析,表中的情况还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认识折线统计图:     1.整体感知:   同学们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点、线、标题、日期、单位、横轴、纵轴)     这张折线统计图的标题是什么?   横轴:一般标明时间。     纵轴:标明数据,这里主要表示身高,要注意单位。这里是一条折线,由点和线构成,这些一起组成了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张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呢。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出示书上的三个问题 师:特别是第2、3个问题,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刚才同学们所回答的这些信息都是通过观察点和线得到的。同学们思考一下  在折线统计图中点表示什么(数量的多少),线(数量的变化)线上升表示(在增加)线下降(在减少) 那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 师:同学们其实折线统计图在很多地方也用到。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出示图片: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出示图你看出什么)    三、练习     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练一练。(1)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你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从哪个年级到那个年级,你的身高增长的最快?(2)全班同学中,谁的身高增长的最快?身高增长最快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哪个年级?四、全课总结:     师:请同学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请大家每天关注晚7:30的天气预报,记录一周内固镇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下周的最高气温会是多少?最低气温会是多少?板书设计单式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更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12课时 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第二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情境导入1、问题情境温度℃李小杰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试验,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性能,实验数据如下:品名经过时间/分0306090120150不锈钢保温杯959084787268陶瓷保温杯957458504541师:哪个保温杯的性能好?为什么?板书:数据的变化趋势2、引导转换,复习旧知师:如果我们想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保温杯的温度变化趋势,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我们已经学过了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你觉得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设疑: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单式折线统计图,但现在有两组数据,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呈现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二、探究新知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绘制两个杯子的保温性能数据折线图。并讨论下面的问题:(1)试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多少摄氏度?第120分钟呢?(2)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大约经过多少分钟?陶瓷保温杯呢? (1)那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思考:与单式统计图比较,复式统计图有哪些特点?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1)学生分组自主完成。(2)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个小组代表汇报观察结果。2、完成练习四第2题(1)观察统计图,说说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的什么内容?(2)指名回答问题3、完成练习四第5题(1)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2)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收获?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便于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13课时教学内容:蒜叶的生长第1课时,第二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统计蒜叶的生长记录情况教学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蒜叶的生长。二、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1.出示28页例题图,提出问题:做菜时常用蒜叶来调味,你注意过蒜叶的生长过程吗?2.观察记录:学生交流在家记录的生长情况,完成统计图3.提出问题:(1)种在水中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在小组里说说根须的生长变化情况。 (2)其他小组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了解各小组第3天和第6天的根须长度,分别计算出平均数。4.记录蒜叶的生长。(1)学生根据记录的从第6天开始记录的数据,填写统计表。5.提出问题:(1)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2)比较图中每组数据的差,说说差的变化有什么特点?(3)从实验数据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板书设计蒜叶的生长一、提出问题二、观察记录1、记录根须的生长2、记录蒜叶的生长三、回顾反馈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14课时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教学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教学难点: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数形结合,激趣导入。1、用大屏幕打出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学生在心中摆不同的长方形。2、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摆的长方形。3、组织交流:根据乘法算式,说不同的摆法。“1×12=12”“2×6=12”“3×4=12”随着学生的口答师大屏幕演示不同的长方形。二、认识含义,探究规律。1、认识因数、倍数的含义。(1)别小看这些算式,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这儿。就拿3×4=12举例吧,数学上说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2)还有两道算式,你们能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拗口)(3)乘法算式算式你会说了,那除法算式呢(4)试一试: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20、6、5、36。(5)当学生说到6是3的倍数,6是36的因数时,老师提出疑问:“6怎么一会儿是因数,一会儿是倍数?”通过学生的辨证回答,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例2找出36的所有因数,说说你是怎样找的。(1)刚才老师发现一个奥秘,有好多数都是36的因数。谁能在这五个数中把36的因数一下子找出来?(学生回答)(2)只有这2个吗?(学生说出)(3)其实找36的因数并不难,难的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把36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你能想出好的方法吗?(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探究。)(4)集体交流,教师让想到这些方法的学生自己介绍找36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师生依次点评。(5)总结:通过那么多方法的比较,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找36的所有因数?3、试一试P31页15的因数、16的因数。 完成试一试后讨论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4、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例3。(1)今天,还要研究找一个数的倍数呢?出示例3你能用列举的方法找出3的倍数吗?想一想,能找出多少个?(2)学生独立找,并且集体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问:“你能把3的倍数全找出来吗?”(3)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方法?5、试一试P31页2的倍数、5的倍数。wM完成试一试后讨论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讨论后老师总结:①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②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32页练一练。2、完成练习五中相关习题。|1.c|O|m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因数与倍数4×3=12在4×3=12的算式中,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15课时教学内容:2和5的倍数的特征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2.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数是否2、5的倍数,及奇数、偶数。3.使学生在2和5的倍数的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老师有一种本领,你随便说一个数,我能马上判断出它是不是2和5的倍数。2、提问:你想知道我为什么可以判断的那么快吗?奥妙藏在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出示“百数表”挂图1、探索5的特征要求学生在百数表中,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找出5的所有倍数。(1)、提问:观察5的倍数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3)练一练:下面的数都是5的倍数吗?8953724607051476452、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1)谈话:2的倍数是不是也想5的倍数的特征一样呢?(2)操作:在百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3)明确: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或0.3、奇数、偶数的认识。(1)谈话:双数和和单数与2有什么关系?这些双数和单数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2)指出: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3)交流: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要看什么?三、应用练习,巩固应用1、完成练一练第1题(1)指名读题(2)同位互说,再指名回答。(3) 提问:既是2的倍数的特征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的数有什么特点?2、完成练一练第2题(1)学生分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3)提问:有没有哪个自然数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3、完成练习五中的相关练习。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对自然数又有了哪些认识?板书设计2和5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2的倍数:各位上的数是2、4、6、8或0.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16课时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点,能判断或写出3的倍数,并能说明判断理由。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获得探索数学结论的成功感,体验数学充满规律,体会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持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激活经验 1.复习回顾。 提问: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板书: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 2.引入课题。谈话:我们上节课通过找2和5的倍数,对找出的倍数进行观察,比较,分别发现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过程,探索、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1.提出猜想,引导质疑引导:我们知道2的倍,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那你能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这样想?2.利用经验,组织探究、(1)找3的倍数。 引导:那现在怎么办?我们学习2和5的倍数特征时还有什么经验可以利用? 现在我们先找出100以內3的倍数,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出示百数表,让学生在3的倍数上画" 圆"。 交流 呈现百数表里3的倍数,有错的修正。 (2) 探索特征。 观察:观察、比较这些3的倍数,能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 引导:单凭观察、比较、我们好像很难找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那组成3的倍数的这些数字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观察我们算出的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你有什么发现吗?请你试着说说看。 归纳:3的倍数,它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倍数。(接“3的倍数” 板书: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3.学生归纳,强化认识追问:现在你能告诉大家,经过找出倍数、观察比较,我们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4.阅读“ 你知道吗”。 三、 练习巩固1、做“ 练一练” 第1题。2、练一练” 第2题。  3、做练习五第8题 4、做练习五第9题。让学生读题,写出不同的三位数,看看自己能组成多少个。5、做练习五第10题。 让学生先涂一涂倍数并交流。 观察:6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你能说说是怎样理解的吗?四、课堂总结提问: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和判断2、5的倍数不同在哪里?板书设计3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三的倍数。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17课时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4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2、能熟练判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重点:能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一、复习: 分别口答2和5的倍数。 二、学习新知: 1、刚才我们练习的是求一个数的倍数,现在我们来写一写一个数的因数。 例6写出2、3、5、6、8、9各数的所有因数 交流并板书: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5的因数:1、5                   6的因数:1、2、3、6 8的因数:1、2、4、8             9的因数:1、3、9 观察这些因数的个数,有几个数都是只有2个因数,把它们找出来。(随学生回答圈出来。)这些因数有什么特点?(1和它本身)指出:像2、3、5、7这几个数,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这样的数叫做素数。板书:素数(读一读)或质数(板书:质数)剩下的数中,4、6、8、9的因数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板书:合数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怎样的数叫素数?怎样的数叫合数?(也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素”有少的意思,少到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合”我们常说“合家欢”,一般至少有3个:父母和孩子,类似的,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想一想:1的因数:1 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 指出:在自然数中,1是最孤单的,它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2、完成课本37页试一试 3、找出50以内的质数并总结: 50以内的素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 观察这些素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只有一个偶数2是素数,其他的都是奇数)  4、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100以内的质数表: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2)练习六中相关习题。 四、全课总结: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这样的数叫做素数。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18课时教学内容:分解质因数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5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2、初步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1、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分清因数和质因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创设情境1.回答:什么叫做质数?什么叫做合数?2.填空:1--12的质数有,合数有。3.观察:2、3、5、7、11……等质数,能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为什么?4、6、8、9、10、12……合数,能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为什么?二、揭示课题下面我们学习每个合数能否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板书课题)三、探索研究1、例7:在5=1×5、28=4×7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在这些因数中,哪几个数是质数?学生单独完成,完成后讲解质因数概念。师生归纳: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2、例8:把30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30=2×15=2×3×5讲解分解质因数的定义并讲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从最小的质数2开始。老师总结: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3、(1)练习课本38页练一练(2)把6、28、60分解质因数可以写成:6=2×328=2×2×760=2×2×3×5书写格式说明:要分解的合数写在等号左边,把它的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写在等号的右边。质因数按从小往大的顺序排列。4、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1)介绍短除法。它是笔算除法的简化“∟”叫做短除号。 除数…26…被除数3…商(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3)强调:用质数去除,一直除到质数为止。(4)再让学生讨论一下:分解质因数应注意什么?5、练习用短除法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1620222690180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六第5题四、全课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19课时教学内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6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学会找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列举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1.操作活动。⑴先让学生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⑵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⑶1、2、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⑷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揭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自主探索。提问: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①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2.明确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指出: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3.用集合图表示。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4.完成“练一练”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1.练习七第1题。2.练习七第2题。3.练习七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4.练习七第4题。先出示第1组数,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完成先面几组。 5.练习七第5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20课时教学内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7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装…………………………订…………………………线………………………………………………………何集中心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主备人:束德朋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第课时,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研组意见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章节名称等式与方程课时1教学对象学生设计者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等式与方程的练习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教学环境教室资源准备及使用三角板五、教学过程一、 预习作业直接写出得数:5x+4x=8y-y=7x+7x+6x=7a×a=15x+6x=5b+4b-9b=二、自主学习1、交流预习作业指名学生口答2、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你长大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说说你的想法。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呢?3、教学例1,出示例1图。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50+50=100(板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2)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2、教学例2,出示例2图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板书:x+50>100x+50=150X+50<200x+x=200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1、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2、教学试一试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指出:像500÷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二、多层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2、完成“练一练”第2题,第3题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咧?你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一第1题。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方程怎样列呢?小组中交流列式。4、完成练习一第2题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式怎样的?列出方程并交流5、完成练习一第3题三、课堂总结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一、作业1、完成《补充习题》2、每日一题写出一些方程,并在小组里面交流六、板书设计 方程50+50=100x+50>100x+50=150X+50<200x+x=200七、教学反思或总结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章节名称等式的性质课时2教学对象学生设计者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过程与方法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难点对等式第1个性质的探索过程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教学环境教室资源准备及使用三角板五、教学过程一、 预习作业 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6+x=1436-7=2960+23≠708+x50÷2=25x+4<14y-28=355y=40一、自主学习1、交流预习作业(1)指名学生回答预习作业(2)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2、教学例3(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2)取出天平,情景引入(在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天平会平衡吗?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砝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20=20)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失去平衡)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在另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或拿走这个10克的砝码)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质质量的关系吗?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汇报。(20+10=20+10) 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0,所得结果还是等式)(1)出示第1组天平图观察这两幅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板书:x=50x+10=50+10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2)出示第2组天平图你能用等式表示第2组图中两边物体质量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关系吗?50+a=50+a50+a-a=50+a-a通过这一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3)归纳等式性质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出两个结论,能把这两个结论结合起来说一说吗?现在小组中说一说。归纳:等式两边同事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就是等式的性质(板书)(4)完成试一试独立完成填写,交流想法。你们是怎样理解“x-25+25”和“x+18-18”的?2、教学例4(1)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2)出示例4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x+10=50)谁知道x的值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谁能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汇报方法。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之前,要先写“解”,表示开始解方程了。X+10=50解:x+10-10=50-10……根据等式的性质X=40……化简等式在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等号对齐。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可以怎样检验呢?说说你的方法?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如果不想等呢?学生集体进行检验。(1)小结从刚才写“解”,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大家回忆一下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写“解”,等号对齐,解完要检验……)二、多层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愿意自己解一道方程吗?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样做?学生尝试解答,汇报交流。2、完成练一练第2题独立尝试解答,解题核对3、完成练习一第4题 说说每个方程中,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么做?独立完成填写X的值正确吗?口头检验1、完成练习一第5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二、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什么是解方程?解方程时应注意什么?三、作业1、完成《补充习题》2、每日一题六、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书,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X+10=50解:x+10-10=50-10……根据等式性质(1)写“解”X=40……化简等式(2)等号对齐(3)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4)检验 七、教学反思或总结《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章节名称等式的性质(二)课时3教学对象学生设计者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教材第4~5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过程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教学环境教室资源准备及使用无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二、教学例51.出示例5题图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图,并看图填空。2.集体核对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三、教学例61.出示例6教学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8.试一试⑴出示X÷0.2=0.8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⑶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9.练一练第2题四、巩固练习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交流。五、全课总结你今天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怎么样?六、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5页。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或总结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章节名称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课时4教学对象学生设计者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书p7练习一第9~13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过程与方法进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过程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难点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教学环境教室资源准备及使用五、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1.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新|课|标|第|一|网(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x=112-Y=4S+12=4921-b<24x=14+78  16+a=27+ba+b=6b-8=100X+104X=60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1)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X+25=37X-23=520.7X=3.5★X÷0.5=1248-X=25★4.8÷x=20★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3.在○运算符号,在□填数字。(1)X-20=30(2)5x=2.4解:X=30○□解:x=2.4○□X=□x=□(3)3.6+X=5.7(4)4.8÷x=12解:X=5.7○□解:x=4.8○□X=□x=□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小结: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二、指导练习1.p7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2.P7第11题:pp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3.P7第13题学生口答练习4.出示小黑板新|课|标|第|一|网判断题(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四、作业1.P7第10题2.P7第12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12x=31.29.6y=48解:x=31.2÷12解:y=48÷9.6X=2.6y=5《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课时5教学对象学生设计者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书P8例7、P9练一练,P11练习二第1~5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过程与方法使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教学环境教室资源准备及使用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2.课件出示例7: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的回答可能有:①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②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米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X+2.5=3636-X=2.5你是怎样检验的?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二、完成“练一练”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三、完成练习二的第1~5题。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XKb1.Com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4.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5.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点:写上“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x的值,最后要检验。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五、作业补充习题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或总结《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章节名称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课时6教学对象学生设计者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书P9例8、P10练一练,P11-12练习二第6~8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教学环境教室资源准备及使用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X|k|B|1.c|O|m1.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2.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4x=56x+15=30x÷9=23x-98=1005x–6=9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二、新授教学1.学习例8: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么解题方法?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 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的高度)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2x=86x=86÷2x=43这样就做完了吗?(还要检验)如何检验?(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注意:要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答:小雁塔高43米。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有没有其它想法?(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2,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同学们理解这里将2x看作一个整体的未知数来解。先求出2x的值是多少,再求出x的值是多少,要两步解。wWw.Xkb1.cO揭题:两步解的方程3.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得哪里很关键,哪里还有些困难?三、专项练习1.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2.练习二第6题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3.练习二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4.练习二第8题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四、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在脑子里回忆一下解两步方程的过程,再同桌互相交流解题的注意点。五、作业 补充习题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或总结《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时7教学对象学生设计者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书P12练习二第9~15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渗透数学中的语感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过程与方法使使学生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熟练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教学环境教室资源准备及使用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找出下列句中的数量关系:松树和杨树一共56棵XkB1.com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底楼高3.4米,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2.8米,这幢楼高多少米?小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3倍高0.04米三瓶墨水的价钱比一个文件夹便宜2.8元二、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9题 指名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说说注意点和解两步方程的步骤。2.练习二第10题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校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系后再解方程。3.练习二第11题生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交流。4.练习二第12题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校对,说说题目的意思,注意要求两问。5.练习二第13题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量,提醒学生有2问。集体交流。6.练习二第14题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其中12题的物品有“文件夹”和“墨水”,各一个与12瓶,总价25.10元。7.练习二第15题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三、总结wWw.Xkb1.cO师: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进步?四、作业补充习题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或总结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章节名称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课时8教学对象学生设计者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书P9例8P10练一练、P11练习二第4~7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教学环境教室资源准备及使用五、教学过程 新课标第一网一、创设情境1.谈话引入:(出示相应图片)今天我们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索教学P9例81.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①小雁塔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②小雁塔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2.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5.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①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②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③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三、巩固练习1.做P10“练一练”http://www.xkb1.com(1)先将练一练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2.做练习二第5-6题。四、你知道吗?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方程的由来,了解古代数学就家李冶五、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或总结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章节名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7】课时9教学对象学生设计者一、教学内容及分析教科书P12第9~15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难点能熟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教学环境教室资源准备及使用 五、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列方程,不计算。wWw.Xkb1.cO(1)每支钢笔x元,购买4支钢笔要60元.(2)小明有x张邮票,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3倍还少5张,小军有邮票55张.(3)修路队x天修2.4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0.6千米.(4)商店运来苹果a千克,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5倍,运来橘子200千克.2.我当包公,判一判.(1)0.5是方程3x+0.7=1.6解(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3)方程3x+3=27与方程2x+2=18的解相同(4)X+2=2+x是方程3.择优录取,选一选(1)方程4x-2=10的解是()A.x=2B.x=3C.x=32D.x=48(2)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不正确的方程是()A.65×4+4x=480B.4x=480-65C.65+x=480÷4D.(65+x)×4=480(3)六(1)班植树68棵,比六(2)班植树棵数2倍少8棵,六(2)班植树多少棵?解:设六(2)班植数x棵,下列方程错误的是()A.2x-8=68B.2x=68+8C.68=2x+8(4)张强今年a岁,李东今年(a-7)岁,再过c年,他们的年龄相差()岁.A.7B.cC.c+7(5)x=1.5不是方程()的解。A.5x+6x=165B.10×5-6x=41C.3x-1.8=2.7二、综合训练1.P12第9题解方程下面3条2.解决问题,我能行XkB1.com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独立解方程(1)P12第11-12题小瓶容量×3=1.5大瓶单价-3.2=1.8 此题出现了两个未知数,怎么办?学生说一说:一个用x表示,另一个用y表示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方程(2)p12第14题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方程12个墨水的价格+1个文件夹价格=25.1(3)P12第15题读题理解“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或总结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章节名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8】课时10教学对象学生设计者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书P13例9、P14“练一练”、P16练习三第1~3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难点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 教学环境教室资源准备及使用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二、学习新知1.P13例9(1)指名读题,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根据线段图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呢?(2)列方程并解方程指名学生列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检验:A、72.5+72.5×3=290(公顷)B、217.5÷72.5=3(3)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4)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三、巩固练习1.P14练一练第2题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陆地面积×2.4-陆地面积=2.12.解方程2x+3x=603.6x-2.8x=12100x-x=198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3.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4.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1)柏树松数共有75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少棵?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http://www.xkb1.com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四、全课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或总结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章节名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9】课时11教学对象学生设计者一、教学内容及分析教科书P14~P15例10、练一练P16第4~7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教学环境教室资源准备及使用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wWw.Xkb1.c O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95+85)×3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95×3+85×3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出示P14例10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多少?(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2)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1)列方程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95×3+3x=540(95+x)×3=540285+3x=146395+x=540÷3  3x=540-28595+x=180  3x=255x=180-95  x=255÷3x=85  x=85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4)检验三、拓展应用wWw.xKb1.coM1.P15练一练(1)先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 (2)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3)列方程并解方程2.P16第4题1.5x-x=14x-8×5=200.2×2+0.4x=53.看图列式(1)求路程(2)求相遇时间(3)求乙汽车速度4.P16练习三第7题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六、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95×3+3x=540(95+x)×3=540 285+3x=146395+x=540÷3  3x=540-28595+x=180  3x=255x=180-95  x=255÷3x=85  x=85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七、教学反思或总结《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章节名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10】课时12教学对象学生设计者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难点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教学环境教室资源准备及使用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2)2.9比什么数少1.5?新|课|标|第|一|网(3)什么数与2.4和是6?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师生交流。 二、指导练习1.P17第9题(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X+2.2x=960(3)解方程2.P17第10题wWw.Xkb1.cO(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1.5x-x=24(3)解方程3.P17第13题(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7x+12×4=83(3)解方程三、综合练习 1.P17第11~12题(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1)解方程(2)集体评讲四、思考题新|课|标|第|一|网(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2)列方程(280-240)x=400280x-240x=400(3)解方程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X+2.2x=9601.5x-x=24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7x+12×4=83(280-240)x=400280x-240x=400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六、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X+2.2x=9601.5x-x=24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7x+12×4=83(280-240)x=400280x-240x=400七、教学反思或总结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章节名称整理与练习【11】课时13教学对象学生设计者一、教学内容及分析教科书第18~19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6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 教学环境教室资源准备及使用五、教学过程一、 回顾与反思1.全班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⑴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⑵等式的性质: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⑶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出示小组讨论题:(1)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把各自思考的情况在小小组内进行交流。二、练习与应用1.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1题。全班交流时说说判断的理由2.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2题。全班交流: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订正。3.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3题。⑴学生想象展开的薄膜形状,说说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哪些条件,要求的量与两个已知量的关系。⑵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http://www.xkb1.com4.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4题。5.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5题。⑴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找出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说一说。师随机板书: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 5+197=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3-42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⑵问: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6.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6题。⑴学生读题后,教师先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绍“制版费”和“每册印刷费”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制版费,另一部分是印刷费,也就是每本印刷费与本数的乘积。⑵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⑶交流时让学生结合所列的方程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三、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四、课堂作业P19第5~6题六、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七、教学反思或总结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章节名称整理与练习【12】课时14教学对象学生设计者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材第19~20页练习与应用第7~12题和“探索与实践”的第13~14题及“评价与反思”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能够自觉地选择方程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教学环境教室资源准备及使用五、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求x的值(1)三角形面积275cm²。11cmXcm(2)长方形周长9m。1.5mXmXxx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2x+1.5×2=9(x+1.5)×2=9x+1.5=9÷2X|k|B|1.c|O|m问:这几个方程哪些你会解了?请你说说应怎样解?(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注意个别辅导。)交流完后,让学生解自己所列的方程,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理解的方程来解。2.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7题。集体交流时要关注学生解这些方程的准确率,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解每一类方程的基本方法,反思解这些方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3.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8题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订正。4.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9题。⑴出示题目,全班交流: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⑵学生列方程解答。⑶全班交流后订正。二、探索与实践新-课-标-第-一-网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3题。⑴先让学生在小小组内讨论分割的方法,然后试着动手分一分,分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以检验各人的操作是否正确。⑵交流分割方法。教师指出: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4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小组交流: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与中间的一个自然数有什么关系?可用什么数量关系式表示?应用规律解决问题。①如果3个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x,你能列方程求x的值吗?其余的两个数分别是几?算出结果后自主进行检验。②如果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5,中间的数是n,你能列方程求n的值吗?让学生分别写出5个连续的奇数,计算出它们的和,再比较和与中间一个数,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到规律后,各自列方程求n的值。③如果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m,你能列方程求m的吗?试试看。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5题。(1)教师先和一名学生玩这个猜数游戏,先由老师猜学生想的数。(2)由学生猜老师想的数。(3)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老师想的数的。(4)和同学玩这个游戏。三、评价与反思1.小组交流:对照评价与反思的各项指标,说说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2.全班交流:你认为自己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可以得几颗星?哪些地方还需改进?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五、课堂作业P19第10题、11题、12题。 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相等关系,然后独立列方程解答。六、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b-1、b、b+13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3b七、教学反思或总结20xx春季学期五(1)班数学学科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五(1)班共有学生61名,期中男生33名,女生28名,有五个新转入的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能力。但部分学生思维不够敏捷、接受能力有明显障碍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教学中,要想尽办法通过创设愉快的情境,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逐步引导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本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有: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有: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有:复式折线统计图。还有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上述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三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系,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板块。例题教学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试一试”安排在各道例题之后,在简单的情境中再现或应用例题中的知识,起消化知识的作用。“整理与练习”在回忆中突出基础知识,在整理中建立认知结构,在练习中灵活应用知识,在探索与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我评价中反思学习过程与收获。二、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知识的形成,牢固掌握公式和方法。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本学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1、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关系,会求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分数与分数、分数与小数间的互化和大小比较。4、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约分和通分的含义,灵活运用比较大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5、认识圆及其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考方法。6、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7、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情感与态度方面:1、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4、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实践“互动课堂 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2) 激发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以基础知识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4)切实做好“培优补偿”教育工作,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优秀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5)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6)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7)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加以弥补知识缺陷。(8)培养学生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9)加强验算检查,养成习惯的培养。 附:单元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计划 计划教学课时完成情况备注1简易方程5  2简易方程5  3简易方程5  4折线统计图5  5因数与倍数5  6因数与倍数5  7分数的意义5  8分数的意义5  9分数的性质5  10分数的加减法5  11分数的加减法5  12圆的认识5  13圆的认识5  14解决问题的策略5  15解决问题的策略5  16整理与复习5  17整理与复习5  18整理与复习5  19期末考试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数学
发布时间:2022-01-28 13:38:42 页数:233
价格:¥5 大小:1.91 MB
文章作者:追求真实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