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兖州实验高中2022届高三地理第23周周考试题鲁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兖州实验高中高三地理-选修自然灾害-第23周2022-2-51.【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202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5403起,与上年相比,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上升7.5%。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根据2022年和2022年我国地质灾害的损失状况,推断2022年我国地质灾害的突出特点。(6分)(2)为减轻我国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请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2.【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称为高温,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称为高温酷暑。下图示意我国2022年7月高温日数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甲区高温天气的形成原因。(4分)(2)比较该月高温酷暑对甲、乙两区造成的损失大小,并说明理由。(6分)63.【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2年,我国管辖海域发生了15次台风风暴潮,较往年明显偏多。“天兔”和“菲特”风暴潮使东南沿海多处发生溃堤、海水倒灌现象,60年来绝无仅有。图例:台风(热带风暴)路径70-140厘米潮水水位增长(1)比较漳州沿海地区两次风暴潮的强弱,并分析其原因。(6分)(2)为减轻风暴潮造成的损失,应采取哪些防御措施?(4分)4,[自然灾害与防治][2022·福建卷]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5.[2022·新课标全国卷Ⅰ]自然灾害与防治图9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22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22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6.[2022·新课标全国卷Ⅱ]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7示意该区域1990—2022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图7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N02000m1000河流500等高线/m居民点7.(013高考题新课标1)(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2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10分)8.(2022高考题福建卷)[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6图1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9分)(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9.(2022高考题新课标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22午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10.【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2为1969-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直线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8分)(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兖州实验高中高三地理-选修自然灾害-第23周2022-2-51.(10分)(1)发生次数多(2分);强度大,损失严重(2分);突发性强,成功避让次数少(2分)。(2)加强监测预报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科学制定各类工程建设规划)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救灾能力。(4分)2.(10分)6(1)甲地深居内陆,沙漠广布,吸热快(2分);地形封闭(盆地地形),不宜散热(2分)。(2)乙区大于甲区(2分)。与甲区相比,乙区:高温酷暑影响范围较广、强度较大(2分);人口、城市较密集,经济较发达,资产密度较大(2分)。(甲区:从地广人稀,经济较落后两方面回答亦可。)3.【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1)“天兔”风暴潮较强(2分)。因为“天兔”是超强台风,风力强(2分);且距离台风登陆点近,潮水水位增长幅度大(2分)。(或“菲特”风暴潮较弱。因为“菲特”为热带风暴,风力较弱;且距离台风登陆点远,潮水水位增长幅度小)。(2)加强风暴潮监测和预报;加固海岸堤坝;营造沿海防护林体系;及时转移人员。(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4.(1)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出三点即可)[解析]第(1)题,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可以出现涝灾,形成原因要联系气候(降水)、地形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涝灾的主要措施是完善抗洪排涝系统,退田还湖,开展防灾减灾教育,以及农业生产推广耐涝作物。5.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导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解析]通过文字材料和图示信息,从区域的天气条件、地质条件及地形特点三个角度来分析。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故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地震的发生会加剧和诱发次生灾害;材料显示该地区地震后出现多次降雨,会引发地质灾害。6.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解析]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6月的地质灾害次数最多,其次是8月、5月、7月、9月等。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7,【答案】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要不迁走只能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68【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试题立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引导考生关注热点,热爱家乡,学以致用。【解题思路】⑴可从影响农业产量和农田设施方面分析。原因可结合图中相关信息,P地三面环山向北侧敞开,强大的冷空气南下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在P大量堆积,造成严重冷冻灾害。⑵措施可从预报、加强管理、培育良种方面答题。9,【答案】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2分)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3分)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3分)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2分)【命题立意】以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自然条件(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命题意图以能力立意为主,命题者通过此题的立意旨在体现学习对生产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农业生产,关注粮食问题。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农业生产的特性。【解题思路】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违农时是各地农业生产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东北地区纬度高,无霜期短,只有一年一熟。春季气温持续偏低,导致春播推迟,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期缩短7-10天,扰乱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周期。在当年霜冻之前可能不能成熟或成熟程度不够,从而导致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10【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09:52:31 页数:6
价格:¥3 大小:1.29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