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龙江省2022年上学期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高一地理9月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黑龙江省2022年上学期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高一地理9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小题,共72分)1.2022年6月21日下午,“日环食”天文景观现身天宇。本次“日环食”太阳整个圆面有超过99%的面积被遮住,几乎接近全食。这样的“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如图)。环食带以外邻近地区的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偏食。据此完成5~6题。“日环食”发生时所涉及到的天体系统有(  )①总星系②河外星系③太阳系④地月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22年12月16日15时2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颗和第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部署完成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不属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3.“好奇”号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如图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理由最可能是(  )A.火星自转周期长B.火星表面温度高C.火星上没有液态水D.火星上没有大气4.地球、木星在各自轨道上运行到太阳、地球和木星排成一条直线或近乎一条直线时,从地球上看木星与太阳方向正好相反,天文学上称为“木星冲日”。读2022年1月6日“木星冲日”示意图,“木星冲日”时,太阳、地球和木星近乎排成一条直线,这体现了行星运动的什么特征?(  )A.同向性B.近圆性C.共面性D.连续性2022年7月3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距离地球约31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级地球”。“超级地球”的质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每55.7天运行一周。结合天体系统层次图,完成下列各题7/7\n5.“超级地球”与地球都属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6.若“超级地球”有生命存在,至少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有A.与其主恒星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B.有固体表面C.大气中有丰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D.有较丰富水著名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于2022年4月12日在纽约宣布,将与合作伙伴开发以激光推进的微型星际“纳米飞船”,力争用20年时间飞到距太阳系较近的半人马星座的阿尔法星附近寻找地外生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7.4月12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A.南半球向南B.南半球向北C.北半球向北D.北半球向南8.该消息宣布的当日,纽约的昼夜长短状况是()A.昼长夜短B.昼夜等长C.昼短夜长D.出现极昼9.判断阿尔法星附近某天体存在生命,最关键的证据应该是()A.有液太水B.有岩石C.有大气D.有卫星10.2022年12月16日15时2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颗和第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北斗导航卫星(  )A.在轨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B.定位以后围绕月球运动C.发射和运行时可能受到极光的影响D.发射起飞后就成为天体11.从光照条件看,我国下列地区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的是()A.东南丘陵B.云贵高原C.山东半岛D.塔里木盆地2022年12月11日凌晨5时3分(北京时间),台湾北部海域发生里氏6.2级地震,震源位于地表以下260千米深处,据此完成小题。12.该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古登堡面时()A.横波速度突然增加B.纵波速度突然增加C.横波突然消失D.纵波突然消失13.台湾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地核内核C.地幔D.地核外核读我国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回答下列题。7/7\n14.图中M界面为()A.地表B.莫霍面C.软流层D.古登堡面15.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距海越远,地壳厚度越大C.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D.板块碰撞挤压处的地壳厚度一般比周围地区要厚读岩石圈板块分布地球剖面示意图(局部),完成下列各题。16.宏观地形M是()A.巨大裂谷B.低缓高原C.岛弧—海沟D.山脉—海沟17.一般认为N处喷发的岩浆来自()A.下地幔B.软流层C.海底岩层D.板块内部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题。7/7\n18.图中甲为()A.地表B.软流层C.莫霍界面D.古登堡界面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B.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C.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D.山地的地壳一般比平原的地壳薄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下面题。20.若界面为古登堡面,则A.甲代表软流层B.甲代表地幔C.乙代表地壳D.乙代表岩石圈21.岩石圈是指A.整个地壳B.地壳和软流层C.地壳和上地幔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22.若图中界面为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则A.甲——光球层乙——色球层B.甲——色球层乙——日冕层C.甲——光球层乙——日冕层D.甲——日冕层乙——色球层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小题。7/7\n23.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24.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25.若地球上无大气圈,下列现象不再存在的是()A.蓝蓝的天空白云飘B.月有阴晴圆缺C.烈日炎炎似火烧D.繁星纷呈陕西省神木市发现一系列巨大脚印化石,经考古专家实地考察,初步认定这批化石是1亿年前恐龙的脚印(如图)。据此,回答26-27题。26.恐龙繁盛的时代是(  )A.太古宙B.元古宙C.古生代D.中生代27.此时代,生物的主要特点是(  )A.裸子植物极度兴盛B.鸟类高度繁盛C.两栖类动物开始出现D.出现大兴哺乳动物28.2022年5月27日11时,中国2022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三极”,利用先进的机载航空相机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珠峰精确地“量身高”。据曾参与攀登珠峰的人介绍: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营地,可能随手就会捡到一块海洋化石(三叶虫等)。据此回答问题。高山营地附近的三叶虫化石可能集中形成于(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读图,回答下列题。7/7\n29.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A.文字记载B.考古资料C.标本与化石D.地层和化石30.与①对应的地层是A.甲B.乙C.丙D.丁在地球的演化历史上,不同时期都有代表性的地质事件。据此完成下列题。31.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期有①早古生代②晚古生代③中生代④新生代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32.鸟类形成于A.早古生代B.晚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纪至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读图回答下列题。33.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A.太阳活动B.人类活动C.下垫面D.大气环流34.有关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冰期雪线下降B.间冰期海面降低C.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移动D.间冰期物种锐减35.下列不属于近现代气候变化表现的是(  )A.气温升高B.冰川面积减少C.海平面升高D.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36.读某地地震波速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问题.该地的莫霍面大约位于(  )7/7\nA.5千米B.17千米C.33千米D.2900千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8分,每空2分)37.下图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A________,D________。(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具有________性,________性,________性,(3)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星(填文字)和________星(填文字)之间。38.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________面;②__________面;③曲线代表______;④曲线代表__________。(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7/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09:24:16 页数:7
价格:¥3 大小:720.4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