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届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2.史载,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材料表明(  )A.申侯遵从血缘宗族关系的政治原则B.申侯代表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力量C.申侯通过与诸侯联盟展开称霸争斗D.申侯僭越以分封为特征的等级制度3.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4.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廷杖)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以上材料说明了当时士大夫(  )A.视接受廷杖为表达对朝廷忠义的机会B.以臣服于君主的意见接受廷杖为骄傲C.认为实施廷杖会损害国家的纲常名教D.担心君主专制的迫害表现出喜欢廷杖5.某专家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是(  )A.重视理论B.重视实用C.不求甚解D.具有理性6.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  )A.注重演绎历史故事B.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C.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D.具有伦理教化功能7.史学家陈旭麓说:“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意在说明(  )A.只有“中体西用”,才能解决内忧外患[来源:学*科*网]B.“中体西用”可以为西学的传入创造条件C.“中体西用”消除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D.国人已经普遍地接受了“中体西用”的思想8.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廷(  )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                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                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太平天国时期的这些举措(  )A.表达了农民阶级的诉求                        B.蕴含了民主共和的观念C.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                            D.践行了“师夷长技”主张10..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国相管仲认为“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这种思想(  )A.加剧了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    B.限制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体现了发展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D.肯定了封邦建国的重要作用11.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秦国“软件”是指(  )A.有效的管理制度         B.优越的地理位置C.承继了西周疆土         D.首创了郡县制度12.商鞅变法中直接保障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B.按功授爵C.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D.建立县制13.4/4\n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14.(变式)“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材料强调的是(  )A.因循礼制B.革新改良C.否定礼制D.贵贱有序15.对战国时期秦国商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B.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C.主张变法改革、富国强兵D.在秦穆公支持下全面变法16.“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商鞅变法申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B.实行什伍连坐制C.奖励耕织D.颁行秦律17.战国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改革,对秦国和中国历史产生重要影响,对其评价有误的是(  )A.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B.商鞅变法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和井田制,促进了社会转型,C.商鞅变法创立的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D.商鞅变法轻视教化,严刑苛政,成为后来秦朝暴政短命的根源18.《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商鞅(  )A.主张立法为民B.强调有法可依C.关注法律实施D.重视赏罚并重19.据考证,“元”作为姓氏,其中一部分人来自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皇室——鲜卑族“拓跋”氏,这种状况始于(  )A.孝武帝时期 B.光武帝时期 C.孝文帝时期 D.魏太祖时期20.“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描述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1861年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21.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22.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C.实现了自由贸易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xkb1.com23.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成立欧盟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WTO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盟D.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立联合国24.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促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公正合理的经济新秩序形成C.关税贸易总协定等组织的建立 D.资源配置方式在全世界趋同25.基辛格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书中说:自1980年以来,(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80年代在拉丁美洲,1994年在墨西哥,1997年在东南亚,1998年在俄罗斯,1999年在巴西。到目前为止,每次危机都在其高峰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迅速制服,虽然每一次都距离灾难的边缘又近了一点。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A.国际经济体系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经济危机是可以避免和被遏制的C.经济危机具有向外蔓延的危险性D.跨国公司是遏制危机的主要力量26.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4/4\n27.意大利学者米兰多拉写到:“世界一旦建成,造物者则希望有人赞赏他的杰作……因此,他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否定上帝的绝对权威                            B.仍然坚持上帝造人的学说C.相信理性使人性升华                            D.崇尚理性主义及独立判断28.17世纪自然神论创始人赫尔伯特说:“神造了世界却不照管护理这个世界,任其发展”。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该观点(  )A.谴责传统宗教的非理性主义                B.强调恪守宗教的原创经典理论C.成为天赋人权观的理论依据                D.不利于科学发展和文明进步29.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共和制,循环多变,轮番实行。第三共和国时期,以非武力的争斗成为主要形式,合法斗争成为各阶级、阶层的首选方式。法国从此稳固了民主共和制。这主要说明(  )A.政治制度的选择过程中必然充斥着暴力斗争B.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C.和平方式取代暴力才能推进政治制度建设D.政治制度的确定与完善有时要经过各种尝试30.北宋初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  )A.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31.庆历新政的核心措施是(  )A.增强财政收入B.减轻民众负担,缓和阶级矛盾C.整顿吏治D.重视农业32.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33.“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法国革命时期34.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学说,其实质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B.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C.维护了德国各阶层的利益D.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35.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资产阶级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B.西欧各国的王权普遍得到加强C.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二.非选择题(3道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摘自《历史资料汇编》材料二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4/4\n(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8分)37.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发展,国家主权理论逐渐形成并丰富。(6分)材料: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1530—1596)是近代西方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他指出:没有主权就不成其为国家。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超乎公民与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他认为,“家庭是一切国家的真正由来和起源,”“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统治者,一个领主。”国家主权来源于家长——即君主。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布丹关于国家主权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其时代背景。(6分)3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广州行商制度下,十三行掌握了对外贸易的经营权,外商投行后,报关纳税以及出售购办等一切贸易事务均由行商代理,日常生活也受行商约束,如不得擅自出入商馆,雇佣华人不得超规定之数,不得携带妇女入馆等等。十三行商成为外商商务的全权代理人。行商还要代清廷传达政令、文书,外国人的要求和礼品书信等亦由行商向官府传达,不准外商和中国政府直接交往。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在中外贸易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买办。不过,当时的买办是负责外商或外国商行内部经济和日常生活的事务,而且是由中国官方指定,受广州行商管束。鸦片战争后,由于广州行商制度被废除,外商可以自由地选择代理人,买办的性质也随之发生根本变化,变成了由外商或洋行控制的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效劳的附庸。这些买办起初都是临时雇佣的,后来由于外国洋行增设、交易增多并且存在业务关系,逐渐形成固定代理人。洋行借助买办的势力,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实际上是与在中国的洋行的贸易,……买办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一些买办脱离洋行独立经营使买办资本成为民族资本。他们身上这一特点给中国发展带来些许希望。——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广州“十三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广州行商制度”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2)据材料二指出“买办”性质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买办对近代中国经济变动的历史影响。(4分)4/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11:03 页数:4
价格:¥3 大小:33.0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