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鄂尔多斯市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总分100分、答卷时间为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时代的作品《诗经·商颂》,提到禹只有简单几句,没说禹还干了其他什么事,治水的“水”仅指黄河。但是在战国成书的《尚书·禹贡》篇中,禹的贡献就大多了,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战国时期考古发掘的成果B.实现统一的政治需要C.民族文化认同得到了加强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里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B.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C.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D.政治制度调整影响社会生活3.宋代规定,“家不尚谱牒,身不该乡贯”,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只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该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科举考试的公正性B.网罗人才维护专制统治C.抑制门阀士族地士势力D.选拔出大量实用型人才4.下表“行政职能及其含义”源于杨志玖《中国古代官制讲座》,属于这一官制中的行政官员是()-11-\nA.秦朝御史大夫B.唐朝六部尚书C.明朝内阁大学士D.清朝军机处大臣5.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6.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梁启超意在说明()A.辛亥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B.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清廷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D.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7.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激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B.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8.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9.以下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采用的战略战术。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11-\nA.敌强我弱形势下的战术较灵活B.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C.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D.游击战是牵制日军最有效方法10.梭伦改革后,雅典民主政治的公职人员很少有完全独立的权力,如执政官除行使行政权力之外,还要行使一定的审判权,正如恩格斯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是()A.人民主权B.三权分立C.权力制约D.轮番而治1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歌词的,处死刑。”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法律体系及其规范B.注重保护公民人格权C.极力维护贵族利益D.限制了公民言论自由12.1787年美国宪法第一条第8款列举了允许联邦政府行使的权力,其他条款则规定了禁止联邦政府行使的权力。这说明该宪法()A.条款内容存在着矛盾B.旨在维护人民的权利C.有碍政府权力的行使D.具有权力制约的精神13.有学者在评述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时说,它“在全球两极对峙的环境中,推动了西欧的联合,使欧洲的一体化逐渐提上日程”,“为西欧经济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所评述的事件()A.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实现了西欧由分裂走向联合C.引发了苏联强烈的军事对抗D.客观上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14.1950年在美国国内,成千上万的华裔和亚裔被怀疑为“间谍”。他们甚至被禁止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乡,还有不少人因被指责“同情共产党”而受监禁、驱逐。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A.美国“冷战”政策的影响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C.美国对亚洲采取敌视政策D.两极格局在政治领域凸显-11-\n15.196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把决策机制从全体通过改为多数投票通过。这遭到了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强烈反对,并连续6个月拒绝出席会议。最终,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了一项决议,允许共同体成员国行使否决权,阻止通过有疑义的、事关“重大国家利益”的协议。这表明()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共体运行B.法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C.欧共体内部各国矛盾得以消除D.欧洲进一步合作道路坎坷16.观察据明朝农书整理的数据,它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A.革新了传统农耕技术B.农业工具渐趋落后C.农业经营更趋市场化D.非常注重精耕细作17.宋词“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反映了宋代()A.地域性商帮的崛起B.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手工业水平的高超和专业市镇的兴起18.随着上海开埠,西方机器棉纺织品的大量涌入,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大量洋纱充斥,不少以棉纺织为业的村庄已无纱可纺。上述状况()A.体现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表明洋货已取代了土货C.反映中国近代企业出现D.说明市场已为洋商垄断19.清代海关货物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总计白银3278.463两。清政府的税收政策()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B.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1-\nC.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20.下列选项中对表l的正确解读是()表1近代中国因内市场商品情况A.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B.洋货所占比重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C.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D.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日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21.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开始实施币制改革。材料表明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动机是()A.统一货币,保护经济发展B.抵御冲击,防范侵略C.趁机敛财,积累个人资本D.稳定物价,控制金融22.新中国初期(1949—1956年),百废待兴,国家贫困、技术落后,全国仅有两个化肥厂,几乎没有任何农业机械设备,缺乏驱动水泵的电力或小型发动机,这些现状意味着只有期望农业和农民来实现工业现代化了。这说明()A.“一五”计划后农业生产力提高不明显B.“以钢为纲”不合时宜C.农业支持工业有其必然性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23.1953年9月,王崇伦响应毛主席增产节约的号召,制订了1年完成3年工作量的先进计划……创造拐形工具代替手松螺丝零件,使每下一个零件就节省30分钟,一天多生产137个零件。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工人阶级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发明C.大跃进的“浮夸风”D.生产技术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4.20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包字进城,包则灵”的理象。这是因为“包字进城”的做法()A.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C.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D.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25.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劳资争议处理法》,严禁罢工,禁止工人-11-\n捣毁工厂、商店。1929年12月公布的《工厂法》对工人的劳动条件、时间、待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从法律上对工人的地位和待遇作出了改善。据此判断,这些政策()A.随国共两党斗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化B.使工人运动从高潮转入低潮C.旨在稳定工业发展秩序D.使中共工作的重心转到农村26.据估计17世纪中国多葡萄牙的丝绸年输出量为数千担;这一时期每年有25-30艘中国商船将丝绸和其他货物运至被西班牙人控制的马尼拉,西班牙人再接着运抵墨西哥,然后再运往欧洲。这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A.导致世界贸易中心转移B.使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C.造成欧洲商品生产萎缩D.促进了东西方联系交流27.19世纪后半期,……动力技术与其他发明携手并进,在欧洲和世界其他部分之间“挖开”了一道“鸿沟”。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欧洲与世界各地的矛盾激化B.工业革命使欧洲领先于世界C.工业化推动了欧洲对外扩张D.欧洲脱离了与世界各地联系28.观察下图,分析1870—2000年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29.小丽同学在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她绘制了以下表格,下表中①②③处应填()时间阶段特征重大事件15——16世纪雏形开始出现③-11-\n16—18世纪中期进一步拓展早期殖民扩张19世纪中后期②第一次工业革命①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A.①21世纪初、②基本形成、③新航路开辟B.①19世纪末、②进一步形成、③文艺复兴C.①20世纪初、②开始形成、③洋务运动D.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基本形成、③新航路开辟30.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A.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C.部分清廷官员逐步认同近代观念D.晚清时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满分40分。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美《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材料三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11-\n——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材料四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通过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5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5分)(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2分)(4)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8分) 32.(20分)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11-\n,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的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材料三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案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现代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启示录:1952,被雾毅扭转的英国》(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4分)-11-\n(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6分)-11-\n选择题答案15BDBDB610CCBAC1115BDDAD1620DDAAD2125BCBAC2630DBBDC31(20分)(1)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60岁退休的政策。(每点1分,5分)(2)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3分)影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2分)26.差异:罗斯福时期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里根时代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2分) (3)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2分)原因: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③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完善。(6分,任意3点,得6分)32【答案】20分(1)做法:祭天敬神;调整种植方式。(4分)原因:科技水平落后;“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为主体。(6分)(2)原因: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煤、石油等高污染资源的大规模运用。(4分)(3)同: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干预污染治理;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污染。(2分)异:中国民国时期的治污舆论监督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更加注重道德;英国政府治污的法律力度更大,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4分)-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7:06 页数:11
价格:¥3 大小:177.1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