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期中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2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历史试卷2022.1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有学者称“在西周到秦统一的历史中,具有远大眼光和创造力的政治家有三位,一位是①,确立分封制,建立统一上层政治网络;一位是②,确立霸政联盟,会通贵族文化;一位是③,他在魏国变法,凭借其遗著秦国变法确立了官僚集权制度”。文中①②③应是A.①周文王②齐桓公③吴起B.①周武王②楚庄王③商鞅C.①周公②管仲③李悝D.①姜尚②晋文公③孙膑2.“新的统治结构形成,大部分为周王室弟子及姜姓同盟,以及愿意臣服的东方大族包括商人。”这段文字中蕴含着A.封土建爵形成周王共主诸侯分治的格局B.从事商品交易的成功者亦获得政治尊崇C.原有的土著方国为大一统集权局面取代D.血缘的亲疏是判断执政能力的唯一标准3.陕西宝鸡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墓出土了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墓葬形制为天子葬仪,出土物件中还有20余件铁制工具。从中可以看出A.铁制农具普遍盛行B.商鞅变法初见成效C.礼坏乐崩诸侯僭制D.秦并六国天下一统4.“仁”字出现于《尚书》,春秋时使用率较高并由孔子将其提升到哲学高度。他认为①仁的基本含义为“爱人”②爱无等差,消除亲疏之别③“忠恕”是实现仁的路径④“势、术”是成仁的依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战国时期“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而若将六艺、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类的书也包括进来,则战国时期“诸子”更要多至596家,书籍13269卷。与这一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有①礼乐制度崩坏,典籍流入民间②士子竞相传阅,进而著书立说③施教不问族类,颠覆传统教育④尊道礼佛崇儒,各取所长兼融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9/106.“郡县与分封混合的制度是否更利于王朝的稳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大致出现在A.西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7.左图示意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措施。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以隶书为基础通行全国B.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C.秦始皇暴政的重要表现D.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8.有学者将中国古代的社会统治结构概括为“中央——地方——宗族——农户”,其中“宗族”已多带有地域性色彩,管理者大多是从当地“能率众”的长者中推荐以掌教化。这些长者在秦汉时期一般被称为A.三公B.三司C.三老D.三省9.有人说汉武帝时期变革的结果是建立了一个强政府体制。其表现在①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监管②强化皇帝对中枢机构的掌控③强取诸侯王国的封域和特权④形成政府对工商业强势干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来源:学科网]10.以下著作(成果)产生或完成于汉代的是①《石氏星表》②《周髀算经》③《黄帝内经》④《天人三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均田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将近300年,被称为是自秦废井田以后最重要的一次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北魏政府出台均田制密切相关的因素有①政府对荒地的支配权②三长制逐步确立推广③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④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唐朝城市中的居民区称为A.宫B.邸C.坊D.市13.这是某位同学在学习儒学发展史的过程中制作的示意图。其中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ABCD14.有人称自古中国有着学术从属于政治的传统,其论证过程中选取的素材包括9/10①庄周“齐物”的思想②汉武帝时期的新儒学③科举制确立与完善④李贽“万物皆生于两”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5.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中提到在(1)技术要素(交通、金融与基础产业)(2)市场要素(商业大都会及县镇乡地方市场)(3)地方资源特产化(4)国内海外贸易的连环衔接等方面,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的商业相比,则已不可同日而语。学生在论证上述观点时提出的以下证据中合理的是A.金银等贵金属成为了普遍流通的货币B.汴京临安等地市场官署民舍混杂而居C.江南中小市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D.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国内外贸易16.王祯《农书》中记载“车纺工多日百觔,更凭水力捷如神。世间麻苎乡中地,好就临流置此轮”。对上述图文材料信息解读中准确的是A.以自然力为动力B.中原棉纺业发展C.雇佣劳动的方式D.自然经济已解体17.苏东坡曾说:“途巷中小儿,……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材料中显示出A.章回小说成为文学主体B.罗贯中的作品风靡全国C.英雄故事表达市民心声D.俚曲俗谣中诞生新诗体18.(明代常熟谭晓、谭照兄弟)“居乡湖田多洼荒,乡之民多逃而渔,于是田之弃弗治者以万计。(晓与照)薄其值,买佣乡民百余人,给之食,凿其最洼者为池,余则围以高塍辟而耕,岁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之上架以梁为茇舍,畜鸡豕其中,鱼食其粪又易肥……悉罗取而售之。”该段材料反映着A.千耦其耘的劳作方式B.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C.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D.商品化农业集约经营19.“这个条约被称为清政府第一次以中国为名号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条约,用拉丁语拟定,边界确立在沿阿穆尔河以北的外兴安岭一线上,所以,俄罗斯人不得不完全地从有争议的流域地区撤走。”对这个条约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签约于鸦片战争后②库页岛隶属于中国9/10③尼布楚归俄国所有④平等协商边界条约A.①②B.①③④C.②④D.②③④20.一位近代思想家主张:“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今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夺造化,通神明,无非竭耳目心思之力以利民用”“沿海商民有自愿仿设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下列评论准确的是A.以变法图强为出发点B.“长技”从军用到民生C.主张推广企业民营化D.推动外交近代化进程21.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中体现抗灾——救济意愿的是A.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B.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蠶(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猪),无失其时C.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D.兴医院以济疾苦……立医师,必考取数场然後(后)聘用,不受谢金,公义者司其事22.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一直贯穿着“中学”与“西学”的关系。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框架中,把这对关系称为①“体”与“用”的关系②“本”与“标”的关系③“主”与“辅”的关系④“道”与“器”的关系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3.开平矿务局创建于1878年,是由清末福建道唐廷枢发起并募集商股80万两白银的一家近代企业。下图是其发行的股票正反面。依据相关信息判断准确的是①以蒸汽为动力②以制夷为主旨③吸纳民间资金④产品投放市场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今年是这个刊物创刊的百年,它来自于一个中外贸易的大码头、经济的码头、新知识新思潮新智慧的码头……它又经过了帝都的认证、加持;北洋时期唯一一所隶属于教育部的国立大学的那些教授们是他的投稿人——这些人具有着特殊的引领全国青年的号召力。”这个刊物是A.《时务报》B.《新青年》C.《申报》D.《民报》25.有人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是站在中国传统框架中认识世界和中国大变局,是“消极的防卫型现代化”。下列选项中,符合其观点的是9/10A.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B.同光新政时洋务思想C.严复主张循天演之律D.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26.“关于革命前途的问题,我们说现在中国……是由民族阵线转到人民阵线最后是要到社会主义的胜利”。推测这一讲话发生的背景是A.巴黎和会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遭遇列强无理拒绝B.发布《北伐宣言》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为目标C.国共十年对峙,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主次转换D.团结御侮的民族抗战增强了创造新国家的自信心27.下列论文中,以历史事件发生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抗战从这里开始——东北党组织与东北抗日联军述略》②《论台儿庄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③《西安事变前国共两党接触和谈判的历史进程》④《大后方人心巨变与“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④①③②28.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一次不很完整的人口调查起,“四万万”就成为中国人口的代名词。直至1953年6月30日24时,601938035这是新中国经过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结果。这次人口普查有利于①了解基本国情,开展经济建设②配合首次普选,提供选民数据③节制人口数量,提升经济水平④控制人口迁徙,扩大公社规模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29.1960年第四季度,毛泽东主席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搞几年慢腾腾,不要误虚名而得实祸,于是出台了“调整、巩固、提高”六字方针。随后,周恩来总理又加上两个字为A.恢复B.改造C.跃进D.充实30.宣传画多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下列四幅画中体现不同的主题,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②③①31.中国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这主要是由于A.农村改革的推动B.经济特区的设立9/10C.沿海港口的开放D.市场体制的成功32.美国《新闻周刊》2022年10月7日一篇文章中提到“加入安理会后的30年后的今天,中国领导人宣布将增加维和人数……这预示着北京对国际干预的新态度”。对上述说法的理解与事实接近的是A.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获得在安理会的席位B.宣告着反对霸权主义的政策出现重大调整C.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的建设性工作D.多极角逐之对抗与平衡的新格局正式形成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33.(14分)梁启超提出,“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西汉时期匈奴单于自称天子,与皇帝是平行的国家元首称号。唐太宗被北方游牧民族共同拥戴为众汗之上的天可汗,“是后以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即称皇帝天可汗”。以后辽、金两代皇帝,都兼存农牧两大类民族国家元首的称号,直至元朝与清朝。其实早在《礼记˙王制》中,既已提出“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俗而治”的原则。——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依据材料,简述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演变历程并对作者“多元一体”的观点作简要解释。(6分)近代的民族主义的最基本的特征,便是国际观念,承认各民族的对等,反对异民族的压迫。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大体萌生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经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阐发宣教,成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显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个人人权和民族独立观念的迅速地觉醒。它通过从思想和行动方面团结群众的方法,加速了中国循“民族国家”制度形态而达到统一。——摘引自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周策纵著《五四运动史》(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民族主义的特点并分析这一观念从萌生到成熟的历史背景。(8分)9/1034.(18分)制度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汉武帝元封五年设刺史。刺为刺举不法,史(使)由天子所遣,俸禄六百石。八月巡行郡国,岁末回京奏事。奉诏六条问事:(1)强宗豪右田宅逾制……(2)二千石不奉诏书,背公向私……(3)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4)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5)二千石子弟怙倚荣势,请托所监……(6)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后,为省官计,令刺史兼郡守、县令,成为牧民之官。——杨鸿年、欧阳鑫《中国政制史》(1)说出秦代御史大夫与汉代刺史的差异。(6分)(注:此处御史大夫为秦官,银印青绶)清初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设员汉满各半;雍正年后皇帝的命令或是外面的奏章不经内阁,大学士们只做些例行公事,这种情景沿袭到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的新内阁。但行之不到半年,就宣告结束了。——摘引自杨鸿年、欧阳鑫《中国政制史》(2)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清朝内阁的演变。(6分)(3)比较下图中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6分)图Ⅰ图Ⅱ中央机构组织系统示意图[来源:学科网ZXXK]9/1035.(8分)盐政关系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①北洋政府“势不能不借外债,以济眉急”,民国元年即起向外国银行团提出借款以全部盐税收入为担保:为本息能如期偿付,需任用外国人直接监督、管理盐税的征稽和用项。②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张謇发表《改革全国盐业意见书》,各省军阀以筹办军饷为名截留盐税款,改革失败。③重庆国民政府时期盐源减少80%,国府实行食盐专卖配售制度。④广州国民政府为统筹军饷,合并机构综理盐务;后平定武汉,国府移鄂。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述史料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指出上述史料对应的背景。序号背景(答案请作在答题纸上)(答案请作在答题纸上)(答案请作在答题纸上)(答案请作在答题纸上)[来源:学。科。网]3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恩格斯在谈到国家政权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时,将其归纳为三种情况。(1)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2)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现在在每个大民族中经历一定的时期就要遭到崩溃;(3)或者它可以阻碍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朝着另一种方向走。这第三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的一种。但是很明显,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结合中国历史发展演进中的案例,对上述观点加以论证。(12分)要求:第一层级:能合理运用一则史实论证其中一个观点;(4分)第二层级:能合理运用多则史实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8分)第三层级:能合理运用多则史实综合论证上述观点;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2分)9/101234567891011CACBCB[来源:学&科&网Z&X&X&K]DCBDA12131415[来源:学科网ZXXK]16171819202122CDBBACDDBCD23242526272829303132CBBDAADCAC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2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参考答案33.(14分)(1)演变历程:西汉时期与匈奴政权互不统属;唐太宗时期民族政权接受唐王朝册封;辽金与宋并立,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元~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2分)“多元”是指各民族各具特色;“一体”是指各民族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推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分)(2)特点:摒弃天朝上国的观念;主张民族平等;建立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2分)“历史背景”作答要求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思想宣传鼓动;政治运动的推动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要求层次清晰,言之有理。“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及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2分);“思想宣传鼓动”可包括,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涌入与先进的中国人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吸收。(2分)或资产阶级宣传民主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起到思想启蒙作用(2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理论追求民族独立,反对民族压迫;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宣扬人权、自由、平等思想(2分);“政治运动的推动”:甲午战后各阶层爱国救亡运动兴起发展,维新变法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意识(2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倡导“五族共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分);五四运动促成中华民族新觉醒。(2分)34.(18分)(1)地位不同:秦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是副丞相;西汉刺史位卑权重;(2分)职权范围不同:秦代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掌管律令图籍;汉代刺史主要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地方豪强势力(后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官员);(2分)作用不同:秦代御史大夫与丞相和太尉互相牵制,皇帝统揽大权;汉代刺史侧重于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中央集权。(2分)(2)从清初议政大臣会议时期到雍正皇帝设立军9/10机处后,内阁一直作为中枢机关,处理日常事务;清末预备立宪,组建第一届责任内阁,伴随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而结束。(4分)清朝内阁的演变记录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也折射出政治体制近代化的潮流。(2分)(3)变迁信息:图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取代政治协商会议成为最高权力机关;政务院改名为国务院;(2分,提取信息准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说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政治生活沿着人大制定的程序运行;1949~1954年政协代行人大职能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1954年后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参政议政的职能。(4分)35.(8分)序号背景②民国初建,各自为政,列强封锁,财政匮乏。(2分)①民国初年,政局动荡,袁世凯急于加强政治军事各方面统治力量。(2分)(考生可结合具体历史事件)④国共合作领导国民大革命,发动北伐战争。(2分)③日本全面侵华,掠夺中国资源;国民政府实行“统制”政策。(2分)36.(12分)第一层级合理论证的基本角度:国家政权(政策);时代趋势;历史作用。(4分)第二层级要求“合理论证”(见第一层级);多则史实;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中国史不同阶段的史实论证)(8分)第三层级要求“合理论证”(见第一层级);多则史实;不同观点;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2分)9/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6:44 页数:10
价格:¥3 大小:201.7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