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2022年下期中期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48分)1.有的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欧洲正日益走出中世纪的藩篱 B.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C.大西洋沿岸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D.人类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世界2.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打破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B.掀起了经济全球化的高潮C.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D.使西欧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3.“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材料表明A.葡、西沿着相反的方向寻找黄金B.亚洲、非洲、美洲的黄金储量丰富C.黄金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D.黄金是西欧殖民扩张的直接驱动力4.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从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换回这个全球唯一的高级奢侈品生产国的丝与瓷等。这说明了①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②中国是当时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 ③中国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 ④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在其著作《根》中讲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有发生的是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B.黑奴贸易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6.衡量一个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该国A.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B.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10-\nC.两大对立的阶级已经诞生D.工厂制已取代手工工场7.对右图所示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B.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D.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8.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9.下图漫画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的作品。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A.此图可被誉为“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B.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C.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场景D.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0.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单位:%)-10-\n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产生的最主要的消极作用是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11.右图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一个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名昏迷的男子躺在地上。这反映经济危机A.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B.关税壁垒严重C.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D.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12.经济危机爆发后,人们把总统胡佛作为嘲讽的对象,称他为“饥饿总统”,把贫民窟、旧报纸、乞讨袋、破汽车分别称作“胡佛村”、“胡佛被”、“胡佛袋”、“胡佛车”等,这主要是因为他实行A.自愿合作政策B.自由放任政策C.国家干预政策D.社会福利政策13.关于凯恩斯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B.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C.推动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14.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新政。他为恢复国家信誉而采取的措施是A.兴办公共工程B.调整工业生产C.缩减农业产量D.整顿金融秩序15.布林克利博士在《美国史》一书中说:“1932年6月,东北部几所名牌大学的2万名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连百货公司电梯工的工作也要学士学位。阿肯色州一个人为找工作步行900英里。华盛顿州有一个人放火烧林,为了要别人雇他当救火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上台后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A.实行社会救济B.兴办公共工程C.调整工业政策D.强化社会保障16.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史与论,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史实结论-10-\nA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40小时,每小时最低工资为40美分有利于提高就业率B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生活保障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企业纷纷接受政府提出的“蓝鹰”行动计划体现了企业的自由选择权D亚当斯密提出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新政是对自由主义的最大规模的实践17.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这里“右转”的意义是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18.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的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经济高积累。”这一材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是A.混合市场经济B.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C.“统制经济体制”D.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19.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B.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D.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20.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实行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21.(2022·江苏卷)下表是根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的。阅读该表,指出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0-\n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来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22.《大国崛起》中说:“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这段话评价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苏联的工业化D.斯大林模式23.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24.“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了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C.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二:材料分析题(52分)-10-\n25.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18分)    材料一(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材料四 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6分)(2)材料三中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交通工具?推动其出现的直接发明是?(3分)(3)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6分)-10-\n26.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下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述》l982年第l期材料三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读书》2022年第3期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2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种观点的目的。(4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当时的美国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3)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新经济”模式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克林顿政府是如何调整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的。(2分)(3)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2分)27.十月革命后,苏联(俄)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系列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材料二 我国学术界对“斯大林体制”的历史功过的争议,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功大于过”说,实践证明它对生产力发展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二是“过大于功”说,他不应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10-\n材料三 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了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请回答:(1)材料一中列宁“用冲动的办法”是指什么?(2分)“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又是指什么?(2分)后者有什么特点?(2分)(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4分)(3)材料三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4分)(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10-\nDBDCBACCABCBADBBABDBBDAC(18分)答案:(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3分)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6分)(2)轮船、蒸汽机车。瓦特改良蒸汽机。(3分)(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时候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涵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任答三点6分)(18分)26.答案:(1)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或自由放任思想)。(2分)目的: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分)(2)变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2分)原因:自由放任政策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任答两点4分)(3)特点:稳定增长;保持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任答一个2分)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2分)(4)经济政策应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调整;改革是克服社会危机,兴利除弊,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2分,只要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16分)答案 (1)“用冲动的办法”是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指新经济政策的实行。(2分)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2分)(2)(4分)答案一:“功大于过”说。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0-\n答案二:“过大于功”说。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利益受到伤害,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等问题,阻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后来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3)重点:农业方面。(2分)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2分)(4)启示:实事求是;要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等。(2分)|-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4:56 页数:10
价格:¥3 大小:800.4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