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共80分)1.有学者说:“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的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方法虽不是单纯把材料排列,方法却不能离开史料独立的发挥功用。有些史料,非预有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不能认识,不能评定,不能活用;也有些理论和方法,非先得到充分的史料,不能证实,不能精致,甚至不能产生……”下列关于史料与理论和方法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D.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2.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雅典政制》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指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A.最高权力机关B.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C.最高行政机关D.最高立法机关4.“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5.《史记》评价商鞅变法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令民为什伍,行连坐D.轻罚重罚6.公元前338年,秦惠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得人心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D.变法最终失败7.《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8.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9.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兼并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10.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5-\n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11.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的思想家是()A.周敦颐  B.邵雍  C.张载  D.“二程”12.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贵族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等级思C.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思想D.封建制度解体时期新兴思想出现13.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14.“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的能在一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建立起有生命力的国家的一个人。”对上述材料认识不准确的是()A.阿里政权统治时间较长B.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没落,分崩离析C.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的局面D.阿里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成为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15.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弊D.吏治腐败16.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17.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其原因不包括()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B.国际环境是否有利C.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D.皇帝(天皇)是否支持18.吉田松阴曾说过“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乎”,对此材料说法错误的是()A.此时日本正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B.为此有识之士提出向西方学习,以维护民族独立C.他们寄希望于幕府进行改革D.幕府统治者支持他们的运动19.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20.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D.鼓励工商贸易2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5-\n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2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的主张是()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23.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24.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A.以人为本的思想B.反对苛政的思想  C.以理服人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25.“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26.“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27.《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28.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与这种说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29.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项目数学天文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数量2225259257788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原因有①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②发展农业的需求 ③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④科举取士的促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0.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31.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思想家是()A.王守仁B.王夫之C.李贽D.黄宗羲-5-\n32.《日知录》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33.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这样说是因为该书()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34.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35.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36.“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37.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38.“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39.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不确切的是()A、朱执信是第一个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思想基础。 C、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40.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哪三次历史性的理论飞跃?()①新三民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2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n中西思想文化交相辉映,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材料一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等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说:“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材料三张之洞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梁启超评价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为当时维新派的‘流行语’,举国以为‘至言”’。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夫子的“真理”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流加速的主要原因。(4分)(3)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西方思想主要有哪些?在此基础上,中国产生了哪些进步思想?(8分)(4)据材料三,在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上,张之洞和梁启超提出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个原则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进步性。(6分)-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4:31 页数:5
价格:¥3 大小:49.7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