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夏平罗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试题无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平罗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从材料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B.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C.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D.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2.《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3.2022年7月9日在南京展出的雍正年间烧造的“青花瓷奶杯”,该奶杯口窄腹宽,还多了个把手;是根据外商要求订制的,因为中国瓷器里从来没有这种器形。杯壁上的主题纹饰是中国传统图案—《雏燕凌云图》和《童子春牧图》,寓意“科举顺利、及第有望”。材料信息(  )A.说明清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B.适应了当时瓷器对外销售的需要C.反映了当时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表明青花瓷是外销的最主要瓷器4.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道教成为当时主流思想B.唐代宗教迷信严重C.佛道儒出现融合的趋势D.道教戒律的严格性5.“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  )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10-\n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6.《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这反映出:(  )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   B.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C.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  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还记载: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A.外商和华商形成竞争共生关系B.中国商人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D.西方在华商品都靠中国人经营8.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C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D.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9.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么原本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怪物。这种制度保证指的是()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B.实行总统制,赋于行政、军事大权C.实行分权制,通过制衡约束政府权力D.实行选举制,用人民的选举权制约政府10.《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写道:“中共的许多构想中,自发革命观体现得非常明显。自发革命观强调人民群众的潜力,认为人民群众一旦被动员起来,凭借其主观意志就能改变他们的自身和整个世界。”下列选项与材料的描述相符的是(  )-10-\nA.统一战线政策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计划经济体制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11.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1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农户,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私营经济之间的斗争时起时伏。对此,党和政府(  )A.开展三反五反运动B.开展了一五计划C.开展了三大改造D.召开中共八大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对该内容的理解,错误的是(  )A.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B.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C.明确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D.反映了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的认识1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业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0477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31亿吨,5年内增产近1亿吨,但到1985~1989年间出现了连续徘徊的局面,1989年的粮食总产量仅是1984年的水平。由此可见,家庭联产承包制(  )①个体家庭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②保障了农民经营自主权,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③完全取消了集体合作,不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势-10-\n④仍然是在小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进行,难以实现规模发展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②16.“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A.肯定人和人性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君主专制 D.提倡因信称义17.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材料中“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  )A.以农业集体化为前提B.从发展重工业开始C.从发展轻工业开始D.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20.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C.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力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21.196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l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据日本的《关于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统计》,“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这说明日本(  )-10-\nA.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B.开始采用宏观干预的经济政策C.实施了计划经济D.通过“倍增计划”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级22.“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下列史料能够证明该观点的是(  )A.雅典的迅速崛起和强大震动了北方的马其顿,最终被马其顿所灭B.德国统一后,要取代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最终引发了一战C.英国为打败强大的贸易劲敌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最终夺取海上霸主地位D.日本崛起后,想挑战欧洲殖民者在亚洲建立起来的秩序,最终发动了侵华战争23.进入1949年,国民党政权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时有覆灭的可能,由政府信用支撑的金圆券自然急速贬值。机关职员领工资拿到金圆券后,马上就换成银元、美钞或黄金,如果稍有延迟,即要蒙受贬值损失。之所以要换成美元,主要原因是(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C.《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24.《新全球史》中写道:“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巨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全球重组”的实质是(  )A.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B.世界政治力量和权力结构的根本性变化C.世界新的冷战局面的出现D.美国等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结束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10-\n材料二在近代世界,英国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并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能够与时俱进,这二者在英国都得到了体现。——钱乘旦《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材料三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根本没有民主权力……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四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封建转帝制”这一转型时期的主要政治特征。(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崛起的(5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主政治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2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那些政治实践?(6分)(4)改革开放后30多年我国实现的“民主增量”主要有哪些表现?(6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10-\n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6分)(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6分)【选做题】考生只需在27题、28题、29题、3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即可,在作答前请先把所选题的题号用2B铅笔涂黑,如果多选,则按照所答第一题给分。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实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0-\n(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7分)28.【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者,世界共和之先达也。美之大政治学者古德诺博士,即言世界国体,君主实较民主为优,而中国尤不能不用君主国体。此义非独古博士言之也,各国明达之士,论者已多。而古博士以共和国民而论共和政治之失,自为深切著名,乃亦谓中美情殊,不可强为移植。——摘编自1915年8月《筹安会发起词》材料二夫立宪与非立宪,则政体之名词也。共和与非共和,则国体之名词也。吾侪平昔持论,只问政体,不问国体。故以为政体诚能立宪,则无论国体为君主为共和,无一而不可也。政体而非立宪,则无论国体为君主为共和,无一而可也。……是故假定今大总统肯为君主,而谓君主立宪即可实现,其说亦不能成立也。——摘编自梁启超1915年8月31日《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1)根据材料一,简述筹安会关于政体的认识。(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政治观。结合时代背景比较梁启超和筹安会的政治立场。(9分)29.【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10-\n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材料二: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3分) 30.(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涌现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克伦威尔和华盛顿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力的行动,有力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进行独裁乃至复辟统治都是正常的,是革命成果稳定时期,是英国的阶级构成及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马克思总结说:“任何国家,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材料二他(克伦威尔)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他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材料三比尔德认为,华盛顿并不是个不讲个人及本阶级经济利益的人,开国元勋们提出的五项经济利益,华盛顿就拥有四项。还有人认为华盛顿加入革命后,始终属于右翼;他还是受种植园奴隶主和资产阶级欢迎的人,在任八年,其政策和言行都以种植园奴隶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为依归,他本人也成了美国最大的富豪之一。——均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1)依据材料一,以史实说明克伦威尔的政治业绩。概括促成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的因素。(8分)-10-\n(2)概括材料三评价华盛顿的观点,其依据是什么?(7分)-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2:26 页数:10
价格:¥3 大小:57.9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