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安徽铜陵市一中2022学年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安徽铜陵市一中2022学年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安徽铜陵市一中2022-2022学年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2、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3、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以下中国古代有关君主的各种言论,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③“今世天子,兵强马壮者则为之耳”④“君为阳,臣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5、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三纲五常B、天人感应14/14\nC、民贵君轻D、和谐中庸6、“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阳明( )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7、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世界本原之争B、治学方法之争C、理气关系之争D、道统思想之争8、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9、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B、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C、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D、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10、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汉代儒学的主张B、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主张C、陆王心学的思想D、程朱理学思想11、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14/14\n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12、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B、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D、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13、普罗泰格拉等人在政治法律问题上持“约定论”的观点,反对“自然论”。他们认为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为的,是人们彼此约定的,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根据。“约定论”体现了( )A、对人的重视B、对贵族的重视C、对自然的敬畏D、对法律的敬畏14、瑞士牧师慈温利(UlriCh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温利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慈温利是民族英雄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15、“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最为接近的是( )A、“信徒皆为祭司”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慧”C、“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D、“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16、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抗议”是( )A、抗议《圣经的权威》B、抗议国王的权威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抗议贵族的权威17、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14/14\nA、君主立宪的主张B、自由平等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议会至上的特点18、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19、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法语自身的魅力B、工业革命的影响C、文艺复兴的影响D、启蒙运动的影响20、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 )A、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B、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C、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D、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21、某同学对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由于专制统治的强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文化呈现出反传统和世俗化的趋势。下列文化现象不属于这一趋势是( )A、小说的兴盛B、文人画的兴起C、京剧的发展D、“工商皆本”思想产生22、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汉赋和唐诗B、话本和小说C、元曲和傩戏D、风俗画和文人画23、据美国沃克斯网站2022年2月3日的文章称,纵观历史,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天才往往都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等非常奇异的事物。这主要表明( )14/14\nA、经典力学受到封建神学的冲击B、牛顿继承了伽利略的研究风格C、伽利略和牛顿开创了经典力学D、近代科学发展水平还不够深入24、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初版1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被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25、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表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这说明( )A、传统产业不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B、互联网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场革命C、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的文化和价值观D、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二、综合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历史时期,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材料二19世纪末,中产阶级的女性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中产阶级女性的主要期待不再是做家务,而是做母亲。书刊杂志和社会舆论都在宣传这样一种观念:母亲应该关心全家人的身心健康……人们也期待着母亲们能够保留传统的美德和保持女性的特点。油画《贝尔利一家》中……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男人坐在桌子前的椅子上,这暗示着他是与事业和家外的世界相连的;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站在孩子们中间,则表明她处于“主内”地位。——《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文化探析》材料三“口红效应”这-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尤其是战争期间,政府和传媒都鼓励妇女们涂抹着口红进入工厂或军队,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由于大工厂多转产战备物质,各个时装公司纷纷承担起口红生产的任务,这保证了口红在战争期间的供应。美国海军特地开办培训课程,让女兵们学习如何快速完美地化妆,同时还规定,从军女性的口红颜色必须与她们制服上红色臂章和帽子上红色细绳相搭配。14/14\n——《美丽与禁忌:口红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者社会地位和职责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8、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17世纪的中国,正值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材料二“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材料三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是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1)材料一中“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这一时期“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代表人物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14/14\n答案解析部分一、<b>选择题</b>1、【答案】C【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分析】从材料来看,韩非子强调这种君臣之间的买卖、交易、互相算计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这种关系改变了以宗法血缘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利益至上逐渐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故答案为C项。法家思想作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未能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排除A项;韩非子指出君臣之间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完全无诚信可言,B项说法绝对,排除;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之后,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且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排除D项。【点评】法家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在《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是中国古代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法家先贤在法律界及法理学方面因做出了卓越贡献而闻名,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相当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2、【答案】D【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分析】“道法自然”,体现的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和谐处世的理念,故答案为D项。反对掠夺,拯民疾苦,是墨家的主张,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但“追求平等”则不是,材料中也未反映,排除B项;道家虽然消极处世,“无所不容”,但绝不是与世完全无争,而是要缓和斗争,在“无为”的前提下达到统治的目标,排除C项。【点评】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停运动,事物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不断转化,形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答案】B【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分析】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种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故答案为B项。儒家强调等级秩序,限制自由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墨家在战国后逐渐消失,与材料中的“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不符,排除C项;法家用严刑峻法控制百姓,不符合材料中的“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排除D项。4、【答案】A【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孟子所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明清之际黄宗羲的观点;“今世天子,兵强马壮者则为之耳”出自于五代十国时期;“君为阳,臣为阴…14/14\n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是西汉董仲舒所提。从时间顺序上看A项符合,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时间顺序不正确,排除BCD项。【点评】本题属于排序选择题。此类试题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首尾结合法,即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其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5、【答案】A【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的要求,“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出的做人原则和处世准则,符合道德准则的题意要求,故答案为A项。B项“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神学思想;C项“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民本思想;D项是后人演绎的哲学思想。【点评】“三纲五常”是董仲舒在汉代新儒学中提出的做人原则和处世准则。为适应汉武帝建立大一统政治体制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均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儒家思想神学化;儒学由一家之言上升到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并贯彻于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儒家思想正统化。自汉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6、【答案】A【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分析】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心即是理”的思想,认为事理无穷无尽,故应从自己内心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故答案为A项。由材料信息可知王阳明强调的是寻找“理”的方法,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王阳明反对朱熹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致良知”的内容,排除D项。【点评】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南宋时期的心学代表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心就是天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外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即“发明本心”,反对格物致知。王阳明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人人都有良知,只要识得此理,则“满街都是圣人”;认为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在心,心即是理,故这一学派被称为心学。陆王心学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陆王心学属于理学,是对程朱理学的新发展,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7、【答案】B【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和“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可知是关于治学方法之争,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故答案为B项。材料未涉及到世界本原之争,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理气关系之争,排除C项;材料与道统之争无关,排除D项。【点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点表现在:(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心外,先有理后有物;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心即是理”,理在心中。因此,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把握“理”14/14\n的途径不同:由于程朱理学认为理在心外,因此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去认识和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不必外求,因此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8、【答案】B【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分析】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儒家伦理纲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官员“丁忧”符合儒家伦理纲常,明清法制深受影响,故答案为B项。西周礼乐制度是对王室贵族言行的规范,与官员“丁忧”无关,排除A项;孝廉是汉朝的选官标准,排除C项;D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点评】中国古代法制表现出礼法结合,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的特点。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礼占有重要位置,“为政先礼,礼为政本”,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秦始皇以法治国,西汉初期大体上是“霸王道杂之”。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导的政治思想,以其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以礼法合流为基本特征的封建法律思想体系。维护“三纲五常”成为封建法典的核心内容,德主刑辅、礼刑并用成为法制的原则。从“引经决狱”,实行秋冬行刑,到“十恶大罪”和“八议”的规定等,许多法律内容都是以儒学的等级伦理关系作为定罪或赦免的标准,并为历代统治者所尊奉。从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9、【答案】B【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材料“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说明其强调创新和独立思考,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顾炎武只是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发表看法,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与材料中的“必古人之所未及就”不符,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0、【答案】D【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分析】“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应当是指与“纸上谈兵”“虚谈废务”接近的思想。程朱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一味空谈义理,遭到明清之际注重经世致用的一些思想家的批判,故答案为D项。汉代儒学是从当时现实需要出发,排除A项;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注重经世致用,讲究接近现实问题,排除B项;王阳明是针对当时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继承和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试图解决面临的问题,排除C项。11、【答案】A【考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可知是雅典民主发展时期,该时期的作品主要呈现“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显然体现的是对人性的关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故答案为A项。题目中并未提到悲喜剧的社会影响,排除B项;题目中悲喜剧研究人的优点和缺点,应为辩证看待人,并非自己的文化,排除C项;悲喜剧研究的中心是人的情感,与认知社会能力无关,排除D项。14/14\n【点评】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是起源,智者学派的观点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宗教改革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使其得到成熟阶段。启蒙运动不再承认外界的一切权威,主张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扬。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人文主义从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到启蒙运动时期提倡科学理性与自由平等,表明其得到进一步弘扬并发展到成熟阶段。12、【答案】D【考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解析】【分析】题干中的熊为了表达对苍蝇的愤怒以及对朋友的关爱,就不顾它的朋友的身体,反映的是由于太过于对朋友呵护,但是因为无知,导致了最终使朋友的身体遭受损害,说明“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故答案为D项。AB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13、【答案】A【考点】智者学派【解析】【分析】“约定论”认为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为的,是人们彼此约定的。说明这种观点尊重人的意志和选择,体现出对人的重视。故答案为A项。这里的人不符仅限定在贵族之间,排除B项;从材料“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根据”,可以看出不存在对自然的敬畏,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对法律的敬畏,排除D项。【点评】普罗泰戈拉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接受了赫拉克利特关于万物流变的思想,认为变动不居的感觉现象是真实的,万物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但是他从这种朴素的感觉论走向了相对主义和怀疑论,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他根据这种观点,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了怀疑:“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14、【答案】C【考点】宗教改革【解析】【分析】题目所述是指在瑞士,《圣经》被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即可以用民族语言来传播和进行宗教活动,表明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反映慈温利是民族英雄,排除A项;B项夸大了这一现象的意义,排除B项;材料所述不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D项。【点评】本题属于推理选择题。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本题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关于宗教改革运动的内容,选出正确答案。15、【答案】A【考点】宗教改革【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极大的挑战了罗马教廷和教会是上帝最高权威的代表资格,确定了新教的权威性,从而马丁·路德所宣称的“信仰即可得救”成为教众信仰的权威,故答案为A项。B项属于康德的启蒙思想,C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强调,D项属于苏格拉底的言论,排除BCD项。【点评】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宣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即“14/14\n信徒皆为祭司”的观点,反对罗马教皇、天主教会的特权,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16、【答案】C【考点】宗教改革【解析】【分析】宗教改革确立人文主义宗教观,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提倡信徒直接阅读《圣经》与上帝交流,推崇国王的权威,建立民族教会;抗议贵族的权威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任务。故答案为C项。A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7、【答案】C【考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布拉德肖认为国王和人民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契约的双方都必须履行各自的义务,一旦国王违背契约,“纽带被切断”,人民就有权推翻君主统治,这一观点与“社会契约沦”的观点是一致的。故答案为C。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8、【答案】C【考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与“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相符,故答案为C项。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但材料没有涉及“分权思想”,排除A项;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管排出B项;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点评】人民主权思想是近代西方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成果。它以自然法、契约论为基础,论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确立人民的自由意志在国家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借以否定君主主权论和议会主权论。卢梭认为,人们经过协议,订立契约,成立公民的社会;这样个人的“自然”自由虽然受到了限制,但获得了“政治”自由,个人的生命财产也就有了保障。同时强调人民有权推翻破坏“社会契约”、蹂躏“人权”、违反“自然”的专制政体,建立以“最聪明的少数人”(实指资产阶级)为领导、充分体现“共同意志”的“理性王国”。这就是卢梭人民主权思想与主权在民的主要内容,是卢梭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重要贡献之一。19、【答案】D【考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材料说明近代以来法语逐渐成为影响世界的语言,从时间上看其主要原因在于受启蒙运动巨大影响的推动,故答案为D项。A项是重要原因,但从时间上不符,法语自身的魅力很早就应当体现;B项英美两国的成就最大,C项兴起于意大利而后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二者均与法语推广无直接关系。20、【答案】C【考点】科技成就【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可以看出,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材料所述是对中医古籍的研究,没有体现“重视总结实践经验”的特点,排除B项;D项不属于中国医学的特点。21、【答案】B【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4/14\n【解析】【分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表现出高雅文化倾向,不能呈现出反传统和世俗化的趋势。故答案为B项。小说的兴盛和京剧的发展表现出世俗化的趋势;“工商皆本”思想与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对立,表现出反传统的趋势。排除ACD项。【点评】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的选项,可以首先确定符合“反传统和世俗化的趋势”的选项,最后确定不属于这一趋势的正确选项。22、【答案】D【考点】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风俗画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文人画体现了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故D项正确。元曲和傩戏、话本和小说都体现了文化的世俗性,不能体现高雅文化的倾向,故AB两项排除;汉赋和唐诗既不能体现文化的世俗性,也不符合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故C项排除。23、【答案】D【考点】经典力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科学技术。根据材料中伽利略和牛顿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的行为说明科学的发展水平不够,还不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牛顿的经典力学,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对伽利略和牛顿科学家相信占星术的分析,不是说明牛顿和伽利略研究的继承关系,故B项错误;经典力学是牛顿提出的,故C项错误。24、【答案】B【考点】生物进化论【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1859年”、“刚出版的新书”以及“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可以分析得出,主要是由于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故答案为B项。从时间上看,A项、C项不符合,排除;赫胥黎于1863年发表《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提出人猿同祖论,其观点是受了达尔文思想的影响,所以排除D。25、【答案】D【考点】现代信息技术【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说明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故答案为D项。材料指出传统产业存在的现象,并非表明传统产业不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排除A项;B项说法内容笼统,不够明确,且观点绝对,排除;新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产生不一定以互联网为前提,排除C项。二、<b>综合题</b>26、【答案】示例: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论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袭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14/14\n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考点】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解析】【分析】第一小问“孙悟空形象的差异”,一是要注意题目“两个相邻的时段”,可以选择宋元和明清、明清和“文革”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进行比较;二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均可。第二小问论述,注意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联系所学知识,根据所选时段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说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最后对论述做一个总结。【点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往往给出两个以上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其道理,考生可以同意其中任何一种,也可以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相应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出这类命题的意图是考查考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与开放思维的意识。解答开放型题,要防止感情用事,即使你确实认为某种观点是最正确,但真正作答时却拿不出太多的证据。因此,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开放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另外,有些问题除了需要材料论述外,还需要一定的理论说明,论点的理论依据是否充分,也是选取观点的重要依据。27、【答案】(1)地位: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职责:“主内”,照顾家庭、相夫教子。背景:中国:以农业为主导的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儒家和理学思想宣传伦理道德,女性地位受到压制。西方:文艺复兴等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工业革命的开展,加速了社会与家庭的分工。(2)原因:为刺激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为提振危机后人们的精神;美国军方为提振士气,要求女兵化妆;等。关系: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影响。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决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她们的地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断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也将推动人类社会乃至文明的进步。【考点】商业的发展,罗斯福新政,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析】【分析】(1)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对于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通过与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男子地位的对比,可知女性地位是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对于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职责,从材料一“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和材料二“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站在孩子们中间,则表明她处于“主内”地位”,可知妇女的职责是“主内”,照顾家庭、相夫教子;第二小问背景,结合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在经济、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传统因素和时代特征分别总结形成的背景。(2)对于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从材料三“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美国海军特地开办培训课程”可知,原因为刺激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为提振危机后人们的精神,美国军方为提振士气,要求女兵化妆等。关于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从影响妇女地位变化的因素、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点评】概括类材料解析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那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本题故“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和“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即可通过以上方法作出回答。至于背景和和“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当时的有关社会状况回答。28、【答案】(1)因素: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2)破: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立: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14/14\n(3)①神学关注来世,束缚容易突破;儒学影响根深蒂固。②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③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权力高度集中。④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启蒙运动【解析】【分析】(1)材料一指出,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经济上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明清之际出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第二小问概括明清批判思潮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根据所学知识,启蒙运动不仅批判旧制度,而且还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结合启蒙运动的内容回答:启蒙运动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破);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立)。(3)该问属于论述型的问题,论点“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题干已经给出,要求考生从材料二中找到论据,对比中西方的社会状况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条理清晰。14/14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铜陵市一中08-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题化学试卷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0:41
页数:14
价格:¥3
大小:39.9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