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泰安四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泰安四中2022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试题2022.10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II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2、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郡县制遭到破坏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分封制受到冲击 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3、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A.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B.各诸侯国以农立国C.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D.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4、杜甫24岁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留下《望岳》一诗,其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召公之子受封于鲁B.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        C.鲁国是因功臣受封D.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5、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D.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7-\n6、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A.定期朝觐秦始皇B.秦始皇任命的官吏  C.负责将地方财赋运送中央   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7、《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8、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 B.秦简的记载 C.民间的传说 D.史家的学术观点9、秦朝政府的一位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10、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11、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A.十三州刺史    B.御史大夫       C.参知政事     D.三司使12、《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13、《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度  B.设置枢密使  C.实行三省制   D.实行行省制度-7-\n14、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1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6、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宗法制得以恢复B.分封制被彻底取消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17、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18、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19、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御史大夫   B.刺史  C.中正 D.通判20、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此举目的是()A.增加六部权力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专制统治 D.提高办事效率21、皇帝下达给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通称为“廷寄”。“廷寄”制度反应出()A.军机处权力大于内阁   B.军机处提高清政府行政效率-7-\nC.军机处直接统领兵部   D.军机大臣掌握行政决策权22、“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2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24、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这表明()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B.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C.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D.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25、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26、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27、秦始皇在平定长达九年的长信侯嫪毐叛乱后,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A.最先废除了分封制B.亟须进行官制改革C.郡县制推行的原因D.君权受到权臣制约28、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A.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C.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D.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29、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7-\n,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30、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A.加强了君主专制B.拓展了中国疆域C.实现了国家统一D.推动了官僚政治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第II卷答在答题纸的规定区域内,答在试卷上无效。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门无寒门,下门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请回答:(1)分别指出以上三则材料的选官制度(3分)并说明选官标准的是什么?(3分)(2)以上选官制度中你认为哪一制度较合理,其影响是什么?(8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n材料一:“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唐六典·卷八》门下省侍中条:“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并在注释中解释“议”云:“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畀同,奏而裁之。”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探讨隋唐时期司法政策》材料三: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明武宗下诏南巡,遭到朝廷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四十六位官员受杖刑,十五人毙命为结果,明武宗最终成行。廷杖作为一种法外之刑,在明朝时期屡屡作为皇帝针对犯颜直谏或忤旨过犯的朝臣而下令在朝廷之上对其实施杖责的一种刑罚而被使用,并且规模逐渐愈演愈烈。——曹毅《中国古代君权制约的理论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门下省的职责。比较材料一、二,分析唐代“集议”机制形成的积极意义。(6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明两代对‘集议’态度的不同说明了什么?(6分)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7-\n上述材料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8:37 页数:7
价格:¥3 大小:53.3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