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2022年上学期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一历史周练试题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西省2022年上学期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一历史周练试题答案1、【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唐朝节度使是在边境兵力不足和中央财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才获得了较大的军权和财权,因此它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故选D项;节度使权力的扩大是为了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朝边境的袭扰,属于民族战争,排除A项;当时节度使权力的扩大有效地弥补了兵力不足和减轻了中央财政的压力,维护了边境安定,排除B项;节度使权力的扩大只是为安史之乱的发生提供了可能,但不是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本原因,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2、【答案】A【解析】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不问家世,凭考试成绩决定是否被录取,说明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A项;唐朝时期除科举制外,仍然存在恩萌等选官方式,排除B项;取士标准以成绩为主,不体现多样化趋势,排除C项;以文取士具有片面性,“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大意可知武则天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扩大入谱官员的范围,提高下层地主社会地位;增加进士录取名额,并让新晋进士进一步推荐人才,从而扩大了下层地主规模。培植新兴地主阶级,改变王朝的权力构成就是为了打击门阀氏族势力,加强皇权,故选A项;武则天将《氏族志》改为《姓氏录》,规定以官位尊卑定等级,培植新兴地主阶级,削弱了所有的门阀世族而不针对具体姓氏,排除B项;提高官员地位,弱化宗法观念,是打击门阀贵族,加强皇权统治的措施,不是目的,排除C项;选项表述未能包含提高新兴地主社会地位,以偏概全,排除D4、【答案】A【解析】据材料“唐制”“门下省”“给事中”等信息可知,顾炎武所评述的制度为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为后世所沿用,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故选A项;三省体制下一道指令的下发需要经过多道程序,并不利于决策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君主专制政体下,君臣关系不可能趋于平等,C项表述错误,排除C5/5项;三省六部制本身就是中央体制,有利于加强君权而非中央集权,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材料“亲、故、功、贵等犯罪……都可以减免刑罚”说明统治阶级拥有一定的特权,故选D项;材料“亲、故、功、贵”都是世家大族,扩大了他们的势力,排除A项;材料中部分人拥有特权体现不公平会加剧社会阶级矛盾,排除B项;材料“亲、故、功、贵”都不是普通百姓,排除C项。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王、谢家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庶族地主兴起,对世家大族构成冲击,故选C项;集权制度强化是导致王、谢家族衰落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排除A项;科举制创立是导致王、谢家族衰落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排除B项;中央官制的演进与世家大族的衰落无关,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据材料“未纳入所在郡县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可知没有正式户籍则不向国家交纳赋役,故可知东晋时期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是为了使其负担国家调役,故选B项;材料中涉及的“客籍户”主要是北方南迁而来的居民而非士族家中藏匿的人,故土断政策与抑制士族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北方南迁的客户与本地人员之间的矛盾,故也不涉及矛盾的缓和,排除C项;收取赋税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不利于发展经济,且当时东晋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而非推动南方经济发展,排除D项。8、【答案】D【解析】玄学基本属于道家哲学思想,题干说明魏晋时期儒道佛三教之间相互影响,出现三教并立、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故选D项;材料强调儒道佛三教之间相互影响,“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只是材料的一层意思,排除A项;材料强调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也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C项。9、【答案】B5/5【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纸,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的使用更加普遍,故①错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料便宜易得并且便于书写,所以“蔡侯纸”推动了纸的普及,故②正确;根据材料“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知纸的广泛应用正是由于造纸的原料廉价而且造出来的纸轻便,故③错误;根据材料“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可知皇帝对蔡伦所造纸张的使用,是官方的最高认定,在客观上推动了造纸术的发展,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10、【答案】C【解析】根据“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可知,唐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倡导的不论患者的贫富贵贱等个人身份、不计医者的个人得失等精神,这反映了仁德之心是医生的重要品质,故选C项;题干只反映了中国古代医学重视道德品质,但没有反映医学的技术水平,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医学轻技术,排除A项;理学形成于宋代,理学精神不会影响唐朝医生的实践,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医生要对患者一视同仁,而不是平等的思想是从医的重要资格,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齐民要术》约成书于北魏时期,此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融合加强,因此导致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故选D项;这一变化是我国境内各民族融合的结果,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A项;中原地区和黄河流域都属于北方,无法体现南北经济联系的扩大,排除B项;古代农副牧业的发展只是这一变化的次要原因,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12、【答案】A【解析】据材料“盛唐”“丰富的意象”并结合所学唐诗的知识可知,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反映了当时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故选A项;盛唐时期尚未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B项;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并未体现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排除C项;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外来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13、【答案】B5/5【解析】据材料“得笔法之意”和“而得其神”并结合所学张旭是草书大家可知其描述的是草书的特点飘逸灵动,故选B项;材料“笔法之意”和“而得其神”可知偏于写意,不强调严整性,排除A项;据所学草书强调笔法流畅简约可知不是笔画的繁杂性,排除C项;材料“争路”和“舞剑器”说明不是内敛,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结合两则史料可知疾疫流行导致曹军作战失利,说明疾疫爆发影响了赤壁之战的结果,故选A项;疾疫发生在赤壁之战进行中,并非是疾病的流行导致军阀混战,排除B项;《魏书·武帝纪》是北齐时所著,《资治通鉴》是宋代所著,两则史料反映的是后世对赤壁之战的看法,无法据此推知曹操本人对作战失利的原因分析,排除C项;疾疫蔓延导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据材料“在唐代,标志着我国传统耕犁基本定型”可知是曲辕犁,故选C项;耦犁和耧车是汉武帝时赵过发明,排除A.B项;翻车为汉代毕岚发明,三国马钧完善,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唐中期恣行吞并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说明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农民大量失去土地,租庸调制无法维持,780年实行改革,采用两税法,故选B项;租庸调制是唐初的赋税制度,排除A项;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法内容,排除C.D项。17、【答案】C【解析】曹丕采取的政策是九品中正制,该制度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带有中央集权的倾向,故选C项;打破贵族政治特权的是科举制,不是九品中正制,排除A项;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评议考察人才,世家大族的子弟占了很大的优势,是有利于世家子弟进入仕途,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是选官的方式,不是吏部考核官员程序,排除D项。5/51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举秀才……举孝廉”可知,选官制度为察举制,又根据材料“不知书……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知,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实际选官中出现与其品德不符的官员,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察举制,注重门第是九品中正制,排除A项;察举制在选拔官员上曾起到过作用,只是在东汉末年弊端暴露,排除B项;察举制选官标准是品德,排除C项。19、【答案】(1)职责: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6分)特点:相互合作;相互牵制。(2分)意图: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效率;巩固唐王朝统治。(4分)(2)调整:官员任职多任用低级官员或他职兼宰相权职;三省长官不轻易授人;选用文人学士参与军政;宦官执掌枢密,参与决策。(任答三点,6分)影响:三省地位不断下降;逐渐名存实亡。(4分)(3)关系:前期三省制分工合作,对唐朝盛世有积极推动作用;后期不断被削弱和架空,对唐朝中后期的社会动乱有一定的消极影响。(4分)认识:社会发展离不开制度的稳定执行(围绕制度执行、保障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5/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6:50 页数:5
价格:¥3 大小:16.8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