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实验高中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试题(一)岳麓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题(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2.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传统是:①勤俭致富②乐善好施③注重诚信④守法经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3.从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诗句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A.诸葛亮重视煮盐业B.诸葛亮发展织锦业C.曹操实行屯田D.孙权发展丝麻纺织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5.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时带来了望远镜和世界地图,并将《四书》译为拉丁文。.随后又陆续有传教士东来,系统介绍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把《五经》等典籍译为拉丁文。在他们的引导下,徐光启等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这说明①明末清初出现西学东渐②西方文化在明末清初有重要影响③西方知识界渴望了解中国文化④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B.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D.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7.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7\n①英国圈地运动②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④中国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8.下列技术发明中,对改变工业生产面貌和人类生活方式最具突出意义的是A.内燃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和一系列电气的发明C.电讯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D.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应用 9.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祭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指①国际分工日益明显②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开始发展③资产阶级控制生产和市场④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④10.李鸿章认为:“然欲自强必先理财,而议者辄指为言利;欲自强必图振作,而议者辄斥以喜事。至稍涉洋务则更有鄙夷不屑之见横亘胸中。不知外患如此其多,时艰如此其棘,断非空谈所能有济。”李鸿章不畏成见,敢于“理财”的表现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汉阳铁厂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办京师同文馆11.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13.晚清重臣翁同龢曾在日记中对买办徐润的住宅有过描述,“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说明A.近代园林建筑日益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B.近代买办都住西式洋房、使用西式家俱C.到了近代,才出现中西合璧的住宅建筑D.近代园林是中式的,住宅往往是西式的14.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C.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D.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15.“7\n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16.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①④ B.②③C.②③ D.①②③④17.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1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是A.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决定开发西部C.中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A.实现了自由贸易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C.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20.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因素是①正确的路线方针的指导②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③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④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7\n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3.陈东升在《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中说: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下列属于他说的“天时”的是①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③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④D.①③2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②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③我国在东南沿海划出了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④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②③25.苏联农民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对老婆说:“我们可以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有柴啊!”伊万气坏了,抓起鱼扔进河里那鱼刚进水,就探出身体,高举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了斯大林时期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片面发展重工业政策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26.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遭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遭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遭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遭遇27.明朝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7\n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品经济的发展28.“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29.“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实行()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0.四川地震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5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一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代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二: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市化率(%)1950~195755196~646539137~1061816.55~16.421958~196065994~6620712210~1373118.50~20.741978~198496259~10347515230~1968615.82~19.021985~2022104532~12931521054~4207120.14~32.53——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问题?(12分)7\n(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简要评价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3分)(3)面对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有人积极赞同,也有人表示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5分)班别学号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5分)31.(1)(2)(3)7\n2022—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测试高一历史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5:00 页数:7
价格:¥3 大小:81.8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