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吉安一中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西省吉安一中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体贴他人B.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答案】D考点: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符合材料“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稷下学宫创立于齐桓公时,至战国末结束,前后达数百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A.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B.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发展的重要表现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稷下学宫的出现,根据所学这是百家思想形成发展的体现,所以正确的是B项,C儒学称为正统是在汉武帝时期DA不是材料的正确理解。3.“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答案】C考点: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可知不实行仁义,而主张改革,所以是法家思想,所以C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14-\n4.《汉书.艺文志》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室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答案】A考点:百家争鸣。由材料中的“王道既微,诸侯力政”、“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可知是百家争鸣,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5.《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答案】A 考点:本题以《春秋繁露》的新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经典著作,核心内容是要求富不可骄、贫不至于忧生存。与“强制去富”“劫富”无关,故排除B、D项;材料内容从两方面阐释,不仅仅是济贫问题,故排除C项。6.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答案】C考点:宋明理学的影响。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佛学主张消极避世;陆王心学主要是产生在明代。因此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程朱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发奋立志等,这些思想都和文天祥的做法相符。故选B考点:点评:宋明理学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主要是在明朝。程朱理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需要掌握。7.“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克己复礼D.经世致用【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宋代的时候,理学家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朱熹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其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题干材料正是这一观点的体现。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B不合题意;C项是孔子的观点;D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主张。所以应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14-\n8.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答案】A考点:书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小篆定位官方同行的标准字体,结合教材内容中的书法知识可知,A是小篆,B是隶书,C是楷书,D是草书,故A符合题意要求。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9.清朝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A.原始岩画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人画特点的理解。;由“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得知这是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所以选C。10.《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从材料中“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数学主要是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特点。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点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①实用性: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直接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②经验性: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③封闭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11.关于明清时期的小说,表述正确的有①明清小说有重大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 ②明朝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③明清小说的成就仅局限于长篇小说④明清小说有《西游记》《水浒传》《柳毅传》等名作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A略12.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发展C、八股取士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14-\n【答案】B考点:明清时期的文学。明清时期把商人和士等同,反应的是商品经济发展。13.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答案】C考点:《海国图志》。从材料中“公举一大酋总摄之”“不四载即受代”可以看出,“这一国家”应是美国。从而排除BD项;再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这一主张很少有人理解,在当时几乎没什么影响,故选C项,A项不符合事实。考点:点评:近代民族危机在鸦片战争前后开始出现,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魏源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拱卫清政府的统治,著有《海国图志》一书。该书详细的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等内容,对开拓新视野起到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14.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B.中国有着悠久传统文化C.中国还未跨过近代科学门槛D.中国生产产品工艺落后【答案】C考点:中外工业文明。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英、德工业革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展品还是农耕时代的产物。15.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考点:孙中山的思想。本题的角度限制是“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民族主义中的“鞑虏”是指满洲贵族,包含有大汉族主义倾向,不利于民族团结,因此排除③。④中“异种”是指帝国主义,也带有明显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故排除。①项说的与国际平等的交往;②项说的是民族平等,有进步意义,正确答案A。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6.19世纪中后期以来,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14-\n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D.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随之消亡【答案】C 考点:近代在中国的社会思潮。维新思想于19C末占主流,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民主共和在辛亥革命后占主流(20C初);民主科学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中占主流,马克思主义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传入中国。17.毛泽东思想①是对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②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与发展③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必然产物④是指毛泽东为首的集体智慧的理论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③④【答案】D考点:毛泽东思想。根据所学,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革命的实践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毛泽东不是对其的发展,所以①错误,②③④正确。18.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C.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D.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答案】A考点:智者学派主张。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早期人文主义的起源(古希腊先哲)--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成熟(启蒙运动),材料所问“朦胧稚嫩”时期指的是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故正确答案为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19.《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A.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D.它表现人的情感,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答案】D考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即肯定人,注重人性,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赞扬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现世的自由和幸福。 《蒙娜丽莎》表现了艺术家对女性美和人丰富精神生活的赞赏,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0.“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普罗泰戈拉【答案】A考点:苏格拉底的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等,结合所学,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对苏格拉底关于“知识”-14-\n的理解。这是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对知识的重要性,提出“美德即知识”主张。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1.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反映了启蒙思想家()A.主张限制王权B.提倡君主立宪C.倡导信仰自由D.宣扬权利平等【答案】D考点:启蒙思想。伏尔泰强调人们要有言论的自由(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22.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A.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答案】C考点:启蒙运动。理性就是人性中的正确、合理的部分。理性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就已经萌芽,在启蒙运动中得到广泛的提倡。凡是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等主张都属于当时提倡的理性。故选C。A项是东方的传统观念,主张集体;BD项强调君主和权威,是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的信仰。考点:点评: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与康德等,其中,康德把理性精神发展到成熟。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23.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答案】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分析题干,给了15世纪这一时间提示,联系教材所学,宗教改革最早出现是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并且题干所述现象不能说明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B、D错误。注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多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说明在翻译、理解《圣经》时有了个人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故选C。考点: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24.“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谁的著作(  )A.卢梭B.康德 C.伏尔泰D.孟德斯鸠【答案】A考点:启蒙运动。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代表作《社会契约论》。因此选A。考点:-14-\n点评:法国三位启蒙思想家主张和特点:思想家主张相似点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由开明君主制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宣扬天赋人权,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卢梭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民主共和25.发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它使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发展  B.它追求政治民主和权利平等C.它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D.它适应了发展中的资产阶级的需要【答案】D考点:启蒙运动。本题属于因果型选择题,A不对,这是关于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与题干无关;B不对,这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之一;C不对,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主要是文艺复兴;D符合题意,启蒙运动作为资产阶级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顺应了时代潮流,因而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 考点:本题考查点评: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中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型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察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26.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认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起源的首要因素是(  )A.自然选择、变异B.人工选择、变异C.自然选择、遗传D.遗传、变异【答案】A考点:达尔文与进化论。达尔文认为,生物都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即每个物种产生比能存活的多得多的后代。但生物的生存资源是有限的,因而它们的生存必须通过竞争来实现。这里的竞争有种内竞争、种间竞争,还包括生物同无机环境的竞争。在这一过程中,物种不断发生变异,有些变异对生存比较有利,有些则不利。这样就出现了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现象。上述过程就是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考点:近代科学技术·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27.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略28.“这一定律体现了天上运动与地上运动的统一性,它把天体运动纳入到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得到的力学原理之中。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综合,也是人类认识上一次巨大的飞跃。”引文中“一次巨大的飞跃”指的是()A、电磁学理论的建立B、进化论的出现C、牛顿力学的建立D、“日心说”的提出-14-\n【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牛顿力学建立的意义。牛顿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建立,是人类认识上一次巨大的飞跃。29.“器官产生需求,反之需求又产生器官”,是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的一句名言。其成就与此相符的生物学家是(  )A.施莱登B.拉马克C.施旺D.达尔文【答案】B考点:拉马克的科学成果。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器官产生需求,反之需求又产生器官”体现了“用进废退”的思想观点,所以体现的应该是生物学家拉马克的早期生物进化论思想观点。施旺和施莱登的研究、理论,为现代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达尔文的学说主要是生物进化论。故本题选B项。考点:点评:此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30.如图,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文学作品中能较好的体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A.B.C.D.【答案】B考点:西方近现代文学。材料的意思近代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相比是进步的,但是启蒙思想家宣传的美好景象还是没有出现,使人们有着失望的感觉。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B项《巴黎圣母院》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A属于现实主义文学;CD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故选B考点: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近现代文学的流派以及它们的代表作品。与此相关的绘画、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流派和成就也需要掌握。31.《世界文化大全》提出,在近现代文学、美术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涌现出了一些连接不同时代、跨越不同艺术流派的桥梁式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家。以下历史人物中属于这一类型的是()①雨果②海明威③毕加索④贝多芬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答案】A考点:近代西方的文学艺术。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注意限制语“连接不同时代、跨越不同艺术流派的桥梁式”,所学知识“美国作家海明"-伍继续进行现实主义创作的同时,也奉献了大量现代主义作品”和“-14-\n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慢主义音乐的桥梁。”可知②④正确,答案为A32.互联网带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包括:①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③引起了一场学习革命④使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考点:互联网。互联网出现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能够到网络学习新的知识,出现新的学习方式,可以利用网络聊天,使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变化。33.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①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更加紧密②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③传统产业脱胎换骨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信息化的影响。考查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常识记忆题。34.美国人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A.核武器的破坏作用已消失B.信息技术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根本因素C.现代战争不需要人的参与D.电脑网络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答案】D考点:海湾战争。“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体现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注意其他三个选项说法本身是不正确的。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本题考查点评: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除了把握其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外,还要注意总结分析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和海湾战争的特点。-14-\n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题型注释)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题型注释)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题型注释)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题型注释)35.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材料三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和三,概括儒学对韩国和日本近代化的影响。(8分)(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6分)【答案】⑴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6分)-14-\n⑵影响:儒学的集体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推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4分)协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生产管理中。(4分)⑶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思想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作为长时间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也带来了禁锢思想,压抑人性,封闭保守的消极影响。(6分)考点:(1)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提取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提取出“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提取出“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2)此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和三中抓关键词句,材料二中的“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材料三中的“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3)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知,中国儒学对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和国家都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联系教材中“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内容,概括作答。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孟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孟儒学·儒学的发展和作用36.“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因此,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以至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多种历史形象……在历史舞台上不断的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材料二“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爱智慧”的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儒家——兼谈西方儒学研究的误区》材料三易白沙(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认为: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材料四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14-\n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2分)(2)依据材料二、三,中国的专制统治者为什么独尊孔子和儒学?(4分)(3)材料三作者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2分)(4)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2分)(5)导致上述材料对孔子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1)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诘;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2分)(2)儒学重视人心治理,有利于解决社会治乱问题;孔子尊君权,易于形成君主专制;孔子不许问难,易于形成思想专制;孔子思想易于为民贼(专制君主)所利用。(4分)(3)否定态度。反封建专制。(2分)(4)儒家的某些观点是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的说教。(2分)(5)原因:时代背景和阶级属性不同。(2分)考点:(1)结合材料一中所述时间可知,同时代人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他们“矮化”孔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击,目的都是要扬名自己学派的观点,而孔子的思想又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所以成为被“矮化”的对象。(2)材料二的内容“……,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材料三“……,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由材料可得知:儒学重视人心治理,有利于解决社会治乱问题;孔子尊君权,易于形成君主专制。也就是说便于为统治阶级服务,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3)材料三的作者态度是“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所以是批判和否定的。之所以要批判和否定,是因为孔子儒学在虔诚地为统治阶级服务,而作者是站在反封建的立场之上。(4)材料四伏尔泰从两个方面表达其对孔子儒家思想的赞美:民本思想成为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道德说教远比宗教对人的教化功能民主和公正。这正说明抨击封建统治要从内部找到根据,“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为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5)上述几则材料反映的内容处在不同的时代,更是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阶级立场,这就决定了对待某一件事情、某一位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的见解、观点和态度。当然,孔子作为一代历史伟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处于不同阶级立场的人对他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的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7.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材料二“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朱熹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材料四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14-\n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材料五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6分)(2)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五,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2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分)【答案】(1)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南宋朱熹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试图以“讲明义理”、“闭塞私邪”来立纲纪;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6分)(2)原因:以儒家思想的某些观点为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4分)(3)影响:儒学的集体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推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2分)(4)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考点:(1)分析三段材料,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朱熹把儒学发展为理学,“讲明义理,以立纪纲”,再到李贽的否定儒学。(2)从材料中“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和“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可知,他是用孔子来抨击君主专制和否定宗教权威。(3)材料五强调了儒教中的共同体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韩国的社会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4)通过材料可知,中国儒学对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和国家都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以儒学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影响为核心组织题目,考查学生对儒学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比较和评论能力。38.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袁伟时《帝国落日》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材料三图文材料:-14-\n……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材料四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3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3分)(3)透过材料三中的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3分)(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3分)【答案】(1)教会学校的教育;报刊的宣传;新闻的传播;译著的介绍;国外华人的影响。(答到四点即可给4分)(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实行民主共和)。(3分)(3)信息: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权,建立比较强大的近代海军;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没能实现国家的强大。(3分)(4)中国学习西方过程中新旧思想产生激烈的碰撞,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之实践的过程。(3分)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1)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包括学校、报刊、译著等;(2)中国近代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派的维新思想、革命派的三民主义;(3)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时期建立了比较强大的近代海军,但是清政府却把受挫的原因归结到外部环境,没有看到主观原因,那就是清政府的腐败政治制度;(4)从学习的层次上经历了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思想解放的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的实践;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内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题型注释)-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9:12 页数:14
价格:¥3 大小:208.9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