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太康县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南省太康县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我国古代民众穿着衣物使用的原材料,先后顺序是A.丝→棉→麻B.麻→棉→丝C.麻→丝→棉D.丝→麻→棉2.在太康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破碎的陶盆,白瓷餐具,及色彩艳丽的粉彩和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3.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气象,其中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历史现象是A.玉米、番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代替了“苏湖熟,天下足”C.纸币取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苏州的丝织业出现了“小户听大户唤织”与“计日受值”的现象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农田B.播撒种子C.鼓风冶铁D.排水抗涝5、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6.“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我国古代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不包括A.商业的不稳定性B.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C.强调耕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鼓励海外贸易的需要7、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 )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       -10-\n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    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开放口岸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9、“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出一个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B.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C.技术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10.导致石油开采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陆空交通工具发明的最主要原因是A.远洋轮船的出现B.飞机的出现C.汽车的出现D.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1.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这样说:“1931年,世界各地的所有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在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这句话的背景是A.美国资本主义被推翻B.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C.新中国建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2、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张謇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13、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当时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英国C.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0-\n14、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B.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1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方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的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6.一般认为,民族工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只要是中国人办的,都是民族工业,国营、民营皆是民族工业;狭义的则只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式破坏是在A.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战争期间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期间17、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956年以后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基本确立B.“左”倾错误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C.“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10-\nD.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18、1919年6月9日,《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工人的生计,是很窘的,今天罢工,明天没有饭吃,这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该社论旨在()A.坚持实业救国理想           B.促进五四运动发展C.维护列强在华的利益      D.肯定工人的爱国行为19、《中华实业界》评价:民国政府“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材料说明( )A.专利权的授予促进经济发展B.国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前提C.列强一战时放松经济侵略有利经济发展D.工商界的实业救国思想促进经济发展20、从“一五”计划开始,我国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到1978年为止,我国社会总产值从557亿元增加到6846亿元,年均增长9%。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及独立的工业体系B.工业化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C.我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D.没有苏联的经济援助就没有我国工业化的实现21、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这表明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A.是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        B.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C.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D.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22.以下对于“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严重地阻碍了民主和法制建设②严重破坏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③优秀的文化传统被毁弃,国民素质下降④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④-10-\n23、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理论界的这一言论( )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          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24、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25、“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内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国家将以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还决定拿出一批粮食,按原统购价销售给农村养殖户、国营养殖场、饲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单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1985年1月1日)以下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党中央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            B.党中央积极发展乡镇企业C.党中央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         D.党中央决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26、2022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深圳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就不可能实现。”温总理是在强调()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B.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验C.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27、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10-\n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28、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29、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0.有一个关于苏联的段子称: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苏联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该笑话反应了苏联A.飞机制造业发达B.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紧张C.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巨大D.美国人羡慕苏联人生活31、1978年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村民对土地的承包期限30年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有效维护农民利益                  B.有违效率与公平的原则C.制度僵化急需改革                  D.对农民土地物权的确认32、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10-\n33、“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D.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34、传教士师古德说:“整个中国渴望改变;科举制成为过去,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政府也开始懂得其存在不是为了统治者的私利;爱国的精神正在产生,抵制美货运动是最初的表现;对宪法和重组军队的要求已经得到回应;禁止缠足、女子教育、新建筑风格、治外法权都是热烈讨论的问题。”材料反映的年代应该是(  )A.辛亥革命时期B.民国初期C.北洋军阀时期D.清朝晚期35、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C.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D.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36、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据此推断,作者认为   (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     B.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C.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     D.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37、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C.企业的决定权开始掌握在工人手中D.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38、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导致了生活方式变化B.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10-\nC.冲击了原有社会关系D.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39.近代以来,先后出现过几种占据主流的经济思想,其中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准确的是①自由主义②重商主义③凯恩斯主义④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新自由主义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②④D.③②④40.复旦大学学者姜义华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是旧俄国专制主义长期统治下形成的政权万能论以及宗法式的情绪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头脑侵袭的结果。战时共产主义的基本特点是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高度集中物力、财力D.商品自由流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第41题20分,第42题20分)4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材料二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三  马戛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结果。英国对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戛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戛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戛尔尼在其《纪事》中写到:“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成因。(4分)(2)分析马戛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此原因给近代中国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3)材料三中马戛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10-\n(4)有人说中国经济在明清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依据上述材料说明这一“毛病”是怎样造成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顽疾对近代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6分)42、(20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八十年代俾斯麦执政时期的德国。当时的德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一触即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俾斯麦被迫转向了软化工人与调和阶级对立的政策。在德皇威廉一世的支持下,帝国议会通过了法令,先后于1880年、1884年和1889年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保险法》三项法案。其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予以仿效。而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全面建立和发展是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时期。这与本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及凯恩斯福利国家理论的诞生是分不开的。——王梅《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启示》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即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国家”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因素有哪些?(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6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改革的启示。(6分)-10-\n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5CDDCB6---10DDABD11---15BACDC16---20DDABB21---25BABDD26---30CBCBB31---35BCCDC36---40CCCBC二、非选择题(第41题20分,第42题20分)41、【答案】(1)中国: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英国:工业化时代到来。原因:工业革命开展。(2)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原因: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影响: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产生。(3)中国社会现实: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腐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4)原因:农本思想忽视重工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大国心理造成中外交流的缺乏;小农经济带来的对先进文明的抵制。影响: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民族工业缺乏原始积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严重依赖。42、【答案】(l)因素:工业革命后贫富差距扩大,工人运动高涨;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罗斯福新政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凯恩斯福利国家理论的影响。(8分)(2) 问题: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6分)(3)启示:必须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稳定社会秩序,促使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量力而行,不可操之过急;在完善社会保障过程中,国家不应大包大揽,应建立国家与个人共同的责任和风险机制。(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6分)-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4:47 页数:10
价格:¥3 大小:62.6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