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台州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台州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高三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术界对黄河在汉代以前是否改道有不同认识。甲学者根据《汉书》认为汉以前仅有一次改道;乙学者指出《史记》中不见改道记载,故《汉书》不足凭信;丙学者以河北平原地貌变化和先秦文献载有黄河下游两条河道为据,提出黄河在汉以前曾不止一次改道。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记》比《汉书》早出,乙学者立论可靠B.《汉书》后出,收录新材料,甲学者认识准确C.丙学者立足文献和地理考辨,所论相对合理D.三位学者的研究方法与认识都存在较大的缺陷2.秦朝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道”是A.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B.与郡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C.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D.与乡同级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3.史料记载:“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4.“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由此可见此人主张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C.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D.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5.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6.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7.表1是摘录于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第三章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第六章长征第七章到敌人后方去第十三章第十六章决战淮海A.北伐先遣战江南B.三次反“围剿”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长江8.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周恩来说:“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毛泽东赞同地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缓和局势、和平共处,本是我们的口号,现在艾登(英国外交大臣)、尼赫鲁都说了,形势大变了,我们应与一切愿与我建立关系的国家建立工作。”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有表17①新中国决定以真正的不结盟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②新中国开始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③新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英国学者威廉斯说,“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国王不得违反的某些法规,而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议会有权倒阁②议会制约王权③议会拥有绝对权力④国王仍保有很大权力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麦迪逊认为:“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为解决这个“最大的困难”,美国采取的措施有①实行联邦制②创立责任内阁制③实行三权分立④总统对国会负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①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②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③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④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2.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在世界历史上的这一时刻,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是经常的而不是自由的……”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美苏两国均想主导战后世界的重建B.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C.战后科技革命使物质财富极大增长D.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13.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14.“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A.隋朝长安城B.唐朝长安城C.北宋汴京D.明朝苏州15.下表为1960年、1962年农轻重工业比重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21.826.152.1196233.330.336.4A.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结构B.“大跃进”运动提高农业和轻工业产值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三大改造”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16.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50年1750年1850年欧洲100140266非洲1009595亚洲33047974917.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B.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的增长D.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18.图示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反映了A.西方国家对外政策变化无常B.西方国家侵略手段日趋隐蔽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工业革命逐步深入19.下图为1953~1983年苏联的GDP增长率和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对此评价正确的有①赫鲁晓夫改革推动了1958年的迅速增长②冒进、瞎指挥及气候等因素导致1963年的负增长③“新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1973年的成就④戈尔巴乔的改革导致1983年的负增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0.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A.新航路开辟中B.殖民扩张过程中C.第一次工业革命中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21.某学者把苏联(俄)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斯大林模式确立22.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联合国D.欧盟23.“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7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这段话蕴含了A.朴素辩证思想B.无为而治思想C.道法自然思想D.天人合一思想24.下列各项内容选自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不同时期的思想,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②“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③“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④“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25.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26.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耐在叙述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时说:“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无需依靠运气。……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某学派”是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27.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A.“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B.“不受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C.“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28.郑大华在《民国思想史论》中论述:“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导致中国思想启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的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C、民主、平等等启蒙思想的传播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29.李泽厚对某作品曾发出这样的赞美:“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像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美人香草,百亩芝兰,……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的追求者。”该“主人翁”的原型最有可能是A.屈原B.李白C.柳永D.关汉卿30.《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31.“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军国大政,君秉其权,转饷度支,民肩其任。无论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庶民从之,纵征赋过重.民无怨咨?”该观点A.反映了洋务派的核心主张B.表达出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C.代表士大夫们的普遍愿望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32.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繁7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D.民主革命任务完成33.“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34.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B.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5题16分,第36题17分,第37题16分,共49分)35.(16分)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一些学者从不同领域进行了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二元明以来边疆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朝中叶以后,开始逐步改土归流——把土司改为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土司苛索花样繁多,土司家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地处边隅的土司,“无事近患腹心,有事远通外国”,致使西南边疆的统治十分不稳定。清世宗任命鄂尔泰为云贵广西三省总督,进行改土归流。在改流地区,设置了与中原地区同样的府、州、县及镇、协、营、汛,派驻官兵,并着手改革许多落后的剥削方式及陋规恶习。——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标题内容摘要一、“引边荒艰巨为己任”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一大壮举二、运筹帷幄,进规北疆根据天山“北可制南,南不能制北”……制定消灭阿古柏的步骤,收回乌鲁木齐等城三、决胜千里,底定南疆仍采用“缓进急战”的战术,收复达坂、吐鲁番、喀尔噶尔等城,阿古柏自杀四、“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提出“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中国收回了伊犁地区——据孙占元《左宗棠评传》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政治形态相比于明代的进步之处。(4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土归流”的含义及其作用。(5分)(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写出左宗棠“引边荒艰巨为己任”的历史背景,并概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7分)36.(17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造就了深层次的文化结构,消费意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从一开始就沿着“尚俭”和“尚奢”主次并存、因时制用的模式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材料一“礼,与其奢也,宁俭。”——孔子“俭节则昌,淫浃则亡。”——墨子“财货足用则轻用(滥用),轻用则侈泰,……侈泰则家贫。”——韩非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司马光(1)材料一中孔子尚俭的目的是什么?墨子、韩非子、司马光分别是从哪种角度论述尚俭的重要性?(5分)材料二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计天下之势则不然”。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何者?势使然也。……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酿,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烧火做饭)者不知其几……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明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观点及其依据,分析这种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7分)材料三“人人俭而人人贫。天下大事,遂乃不可以支。”“至贫极窘之中国”御侮“败亡之由,咸此而已矣”。“人人皆可奢,则人之性尽”。——谭嗣同(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谭嗣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意义?(5分)3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严复在《天演论》按语中说,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竞争,“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梁启超说“只有兴民权,才能固君权,救危亡”。材料二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材料三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都摆放孙中山的画像,这是一种象征、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仁人志士的哪些思想?(2分)当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思想?(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的理由。(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论证“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这一观点。(6分)7台州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统练参考答案高三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CCACABCBBABABCABCC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ADDDCBDCAAABBCDB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5题16分,第36题17分,第37题16分,共49分)35.(1)进步之处:有效防止了宦官擅权;提高了内廷的办事效率。(4分)(2)含义:明清时期在边疆地区(西南地区)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流官统治并设置府州县等进行治理的政策。(“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废除土司制度”“派遣流官”“设置府州县”关键信息中写出四个,即给满分2分)作用:加强中央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推动了边疆地区的进步和发展。(3分)(3)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新疆扩张势力;中亚阿古柏军事力量侵占新疆各地;俄国出兵占领新疆伊犁。(3分)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军事与外交手段相结合。(4分)36.(1)目的: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2分)角度:俭以治国、俭以持家、俭以修身。(3分)(2)观点:个人与家庭应提倡节俭,国家应该尚奢。(2分)依据:尚奢可繁荣地方经济;尚奢消费可扩大就业;尚奢可增加他人收入。(3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3)观点:尚俭是导致中国贫弱和败亡的原因,反对节俭,提倡消费。(2分)意义:促进人们消费观念转变;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救亡图存。(答出“促进人的自由和平等发展”也可得分。)(3分)37.(1)思想:社会进化论思想、兴民权思想。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的思想传入;清朝专制、腐败暴露无遗。(4分)(2)理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反封建不彻底;而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武器,在思想领域给封建专制制度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基础。(4分)(3)论证:政治上,辛亥推翻了帝制,把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2分)经济上,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分)思想上,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与民族觉醒,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庆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2分)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3:50 页数:7
价格:¥3 大小:164.6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