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慈溪市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单科综合试卷,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要目标,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试题重点考查:重商政策、古代商业发展状况、古代的小农经济、海禁政策、开辟新航路的影响、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徽商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垄断组织、罗斯福新政、近代服饰变迁、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古代中国的城市经济等主干知识,注重在分析与解题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开拓学生思路,是份注重能力提升的高质量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题文】1.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材料反映了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商政策【答案解析】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司马迁认为,商业最容易使人致富,“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商业是穷人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该材料反映了司马迁的重商思想。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的准确理解。【题文】2.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商业发展状况【答案解析】D解析:“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从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A、B、C项说法都是正确的。D项,材料中体现不出来,而且联系其名称此处应为居住区域而非商业区。-21-\n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准确记忆、理解。【题文】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答案解析】C解析:“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棉花种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家人的穿衣需要,材料中的“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就是明证,这体现的是自给自足的特点。由已学知识可知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C项表述不合史实;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项不符合“元朝”;D项与材料无关,因此材料无法体现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解读,并对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的准确理解。【题文】4.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答案解析】B解析:从材料中唐朝岭南只种稻谷,到清朝因稻谷的收入减少,棉花、甘蔗、桑树种植利润高,而改种之,说明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封建统治阶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放弃”错误;小农经济的解体是在1840年以后,C项与题干无关;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理解。【题文】5.下列关于古代商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21-\nA.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B.汉代商人已成为古代社会最活跃的人群之一C.唐代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已十分兴盛D.明代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也开始发展迅速【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答案解析】D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D项中“开始”不符合历史史实,如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商业发展状况的准确记忆、分析。【题文】6.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答案解析】C解析:《竹枝词》描写了妇女装满蚕丝让丈夫出去卖,而购买蚕丝的是“洋船”。乾隆、嘉庆年间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材料反映了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C项正确。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7.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B.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21-\n【答案解析】B解析:材料内容说明了明清时期“士”与“商”紧密融合在一起,这是对中国传统的四民秩序的一个重大变革,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明清社会的实际状态。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变动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所起的推动的作用的准确理解。【题文】8.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同,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知识点】I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开辟新航路的影响【答案解析】D解析:欧洲人认为美洲是野蛮之地,不存在文明,也就不存在文明相遇,他们去美洲是传播文明的,也就不存在侵犯,排除B、C两项;在美洲人看来,欧洲人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对他们来说是侵犯,侵略者是野蛮人,没有文明可言,排除A项。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开始汇合,逐步打破了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孤立、分散的状态。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史观角度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准确理解。【题文】9.18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诗人吉卜林在《白人的负担》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负担,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这表明吉卜林A.鼓励欧洲的殖民扩张B.认为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C.反对种族歧视政策D.认为欧洲应该学习殖民地文化【知识点】I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21-\n【答案解析】A解析:材料中文字“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能够说明英国诗人鼓励英国年青人进行殖民扩张,A项正确;C项与材料题意主旨不符,B、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和题意,作者主张进行殖民扩张行为同时还积极强调传播欧洲文化。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0.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A.技术支持B.原料的支持C.市场需求D.资本支持【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答案解析】C解析:题干“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即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由材料信息得知“美洲用木头建造房屋,需要大量的钉子”,可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支持。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的关键信息,对新航路的开辟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准确理解。【题文】11.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含义是A.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B.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C.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D.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答案解析】A解析:根据时间“19世纪上半期”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法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已经完成工业革命,B、D项不正确。英国能为人民提供物品,说明其生产产量丰富,这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关。“成功的为人们提供工业品”,作者也批评了法国工业水平较低。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2.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中说:“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1-\nA.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B.我国商品经济在清初达到顶峰C.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导致徽商的衰落D.道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近代前夜的商品经济·徽商的发展【答案解析】A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从道光到清末正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时期,所以徽商的衰落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A项正确,可以排除。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徽商的发展历程的准确把握。【题文】1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解析】C解析:由材料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女红失业”,煤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桕树皆弃为不材”,即传统手工业日益破产,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经济侵略下逐渐解体,C项正确。A、D项材料未体现;B项说的是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的民族工业的产生,但是材料也并未体现。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的准确理解。【题文】14.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内因上看取决于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采取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故选:D-21-\n【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对材料关键信息的理解,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原因的准确理解。【题文】15.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棉布称之“洋布”,雨伞叫做“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C.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D.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飞跃【知识点】L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答案解析】B解析: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工业落后,市场上很多商品都是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即舶来品,所以都带“洋”字。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西方侵略给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影响的准确理解。【题文】16.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答案解析】B解析:从材料中“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可分析出,作者认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项正确;由题干中的“过于微弱”、“大多凋零”等信息分析可知,A项“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说法错误;C项“同样重要”说法错误;D项“无关”说法错误。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的准确把握。-21-\n【题文】17.下表是1913~1936年我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所占比例(%)。从这组统计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品种1913年1916年1920年1925年1928年1931年1936年原料29.124.723.931.335.437.735.8半制成品38.743.237.538.934.832.523.2制成品12.211.014.613.813.313.616.3①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②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当发达③一战之后民族工业发展依然较快④民族工业力量依然比较弱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C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出口商品中原材料的比重比较大,反映了民族工业力量依然弱小;在1913年到1920年间,出口数额较大,反映了一战期间发展的较快;从制成品上来看,发展速度有限,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①③④都是正确的。出口产品大都是初级产品和原料为主,特别是制成品比重小,说明制造业不发达,②说明有误。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并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的准确把握。【题文】1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④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C解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后得到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一产生就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束缚,但同时又对它们有很强的依赖性,①正确;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且以轻工业为主,②正确。实业救国的思想兴起于甲午战后,③不符合题意;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法令、措施,④不正确。-21-\n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的准确把握。【题文】19.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②“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③“冰雹无情”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四大家族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挤压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D解析:题干图片中,“肥料不足”说明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①正确;1912-1919年,一战期阐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据此可知②正确;“冰雹无情”处于20世纪40年代的后期,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③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造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④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分析,并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的准确把握。【题文】20.造成下表现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中国关税收入总额及在中央政府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情况收入比重1913年1697万元21%1928年17914万元41%1929年27554万元51%A.中国基本实现关税自主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1-\n【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B解析:根据图表可知,从1913到1929年,关税收入比重逐年增加,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可知此时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得到发展原因,中国出口逐年增多,可排除其他其他三项。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图表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进行综合分析、理解。【题文】21.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解析】A解析:1929~1937年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原因是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A项正确。B、C两项都不利于中国经济“坚持下去”,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因的准确把握。【题文】22.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由英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A.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C.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答案解析】B解析:根据所学,荷兰在新航路开辟后迅速崛起,创立了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盛行,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中,为摆脱经济危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故选:B-21-\n【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运行机制的变化准确理解。【题文】23.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现自由竞争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答案解析】B解析:材料中“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国家干预调控,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限制了经济的自由竞争,C项错误,A项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期,B项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4.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评论: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作用。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是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B.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宏观调控、微观自主”D.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知识点】M1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D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论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项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准确理解。【题文】25.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21-\n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知识点】L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近代服饰变迁【答案解析】C解析:题干中“1912年”表明所描述现象与辛亥革命有关,五花八门的服饰背后浓缩的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从时间“1912年9月8日”看辛亥革命已经完成,成立了中华民国,必然对人们的服装有影响。“西装东装,汉装满装”表面讲的是东西服装、汉满服装,实际上讲的是当时东西思想、新旧思想的并存,而这些又对服装产生了深刻影响,因而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社会的冲击是十分明显的,也就带来了穿着打扮的纷繁复杂。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辛亥革命对近代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的影响。【题文】26.下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全面的是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解析】D解析:从图表可知,1957-1960年工业总产值增产幅度较大,而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大跃进”运动导致工业产值片面上升,但农业产值下降;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产值下降。即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表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和处理。【题文】27.“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重要条件的“政企分开”思想在中国最早提出于A.十一届三中B.十二届三中C.中共十四大D.十四届三中【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21-\n【答案解析】B解析: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中国的改革重心开始转身城市的国有企业。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会议的核心内容的准确记忆。【题文】28.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①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②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③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束缚着人们④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①③④【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B解析: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试行承包责任制,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中央开始推广,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②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思想解放,“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说法不正确。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十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变革的影响准确把握。【题文】29.中国知识界曾掀起了一股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他们认为“国家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避免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下生产的无规划性以及由此造成的混乱和浪费。”由此判断,苏联当时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经济体制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知识点】M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答案解析】C解析: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科学的规划”“避免了……生产的无规划性以及由此造成的混乱和浪费”,可知这是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即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的准确把握。-21-\n【题文】30.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A.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知识点】M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答案解析】A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主要指戈尔巴乔夫政治上的改革使苏联陷入混乱。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政治领域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而且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他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使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成为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苏联这艘改革中的航船已经驶入了危机四伏的危险区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内容的准确理解。【题文】31.欧盟条约由《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组成。它的经济目标是要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政治目标是实行共同的外交、防务。进一步扩大欧共体超国家机构和欧洲议会的权力,使其由原来的咨询和监督机构变成部分的权力机构。据此分析,以下对欧盟表述有误的是A.欧盟的建立使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逐渐消失B.欧洲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民族国家组成的超国家共同体C.欧盟成立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D.欧盟的发展方向是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的联合体【知识点】N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答案解析】A解析:联系所有学知识可知,欧盟的成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民族国家组成的超国家共同体。由原来的经济一体化开始发展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一体化,欧盟的成立缓和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各国之间的矛盾。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欧盟的成立的影响的准确理解。【题文】32.观察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21-\n191319261931195219651985英国04171761.7美国33205396.73.5由此可以判断A.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B.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C.经济危机冲击贸易自由化政策D.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知识点】M1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答案解析】C解析:从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带来的严峻危害各国英美两国纷纷提高进口关税税率,当然这种以邻为壑的举措不利于世界经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此次经济危机过后,两国大幅度下调了关税,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表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33.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编“一五”(1953~1957年)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年)“大跃进” 大倒退“六五”(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八五”(1991~1995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B.“二五”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C.“六五”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知识点】K1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D解析:根据所学史实“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A项错误;“二五”计划后期经济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调整,有所恢复和发展,B项错误;“六五”计划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深化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C项。故选:D-21-\n【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并对建国以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的准确把握。【题文】34.某国际组织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它内部成员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是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双赢的选择和结果。它有大国的主导,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地位,为它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动力,这是它的显著特点。”该组织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亚太经合组织C.上海合作组织D.欧洲联盟【知识点】N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答案解析】A解析:从材料中的“成立于20世纪90年”、“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大国的主导”即可判断选择A项。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区域性集团的特点的准确把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题18分,2题15分,3题16分,共49分)【题文】H1H2J11.(18分)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生活的基础.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榷,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的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罗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材料三-21-\n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依据材料一,归纳威胁小农稳定的主要因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3)材料三反映中国农业生产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解析】答案:(1)赋税徭役、人情往来、养家糊口的负担、自然灾害、高利贷的盘剥。(4分)(2)特点:国内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海外市场拓展。(4分)影响:冲击贱商传统;“洋禁”与海外贸易发展冲突。(4分)(3)变化:生产的丝茶出口大量增加,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而种植桑茶。(2分)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4分)解析:(1)材料一译文大意是:夏天耘田,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还得砍木柴,修理官府的房舍,服劳役;春天不能避风尘,夏天不能避署热,秋天不能避阴雨,冬天不能避寒冻,一年四季,没有一天休息;在私人方面,又要交际往来,吊唁死者,看望病人,抚养孤老,养育幼儿,一切费用都要从农业收入中开支。农民如此辛苦,还要遭受水旱灾害,官府又要急征暴敛,随时摊派,早晨发命令,晚上就要交纳。交赋税的时候,有粮食的人,半价贱卖后完税;没有粮食的人,只好以加倍的利息借债纳税;于是就出现了卖田地房屋、卖子孙来还债的事情。根据材料可以归纳出威胁小农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赋税、徭役、人情往来、养家糊口的负担、自然灾害、高利贷的盘剥、政策的不稳定。(2-21-\n)根据特点时可从区域特征、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收入状态等角度分析说明;分析影响时可着重就对抑商政策的冲击、明朝中后期沿海地区的倭寇对海外贸易的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使得商业资本异常活跃等信息加以分析说明。(3)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近代的农业发展已经受到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的巨大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综合归纳。回答时应注意对材料的理解把握。【题文】H2K22.(15分)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历史发展中也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材料一“行在”云者,法兰西语犹言“天城”……此行在城甚大,周围广有百哩……此城有12种职业,各业有12000户……城中有商贾甚众,颇富足。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敏。——冯承钧译、党宝海新注《马可·波罗行纪》材料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材料三近代天津是中外文化碰撞最为激烈、复杂的城市之一。随着九国租界和现代工业的崛起,外国人眼中的天津形象逐渐脱离对北京的依附而独立存在。天津民俗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兼容并蓄的风格,以文艺中的话剧和文明戏最为突出。材料四1978—2022年,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13个发展到9369个,城镇人口达9亿。——《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行在”城的特点?(3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化的突出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21-\n(3)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分)扼要分析其成因。(2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城市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答案:(1)特点:规模大;人口多;工商业繁盛。(3分)(2)特点: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沿海与中西部差距大);城市文化兼收并蓄,多样发展。(4分)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工业的出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西方文化的影响等。(4分,答出其中4点得满分)(3)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2分)。成因: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政府的积极的城市化战略;(2分)解析:(1)本问考查古代中国的城市经济。要求学生有效提取题干信息,根据题干“在城甚大”说明规模打,“城中有商贾甚众,颇富足”说明人口多,商业繁荣。(2)本问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突出特点”,材料二中,“沿海的……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归纳,东西部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材料三中,根据材料中“形成了兼容并蓄的风格,以文艺中的话剧和文明戏最为突出”这一提示回答。“成因”,根据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思想变迁等方面回答。(3)本问考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特点”,根据题干城市化的提高,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体现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因”,根据“1978-2022年”这一事件提示分析政治、经济原因。【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近代、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原因、特点、影响等相关内容准确分析理解。【题文】N2M1M23.(16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21-\n——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材料二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材料三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6分)(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2分)【知识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全球化的利弊;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答案解析】答案:(1)主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任答两点即可)(4分)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分)(2)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关注计划,不关注民生;不注重资源的节约与保护。(3分)-21-\n观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1分)认识:环境问题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民众生活带来威胁,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苏联解体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环境问题不是导致其解体的唯一因素。(2分)(3)原因: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优势主导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将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2分)解析:(1)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容易联想到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材料一美国治理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中可以总结出其特点所在,即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可直接得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结合材料二文字“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和所学内容可直接得出苏联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原因;材料二中《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苏联社会发展的进程不难得出环境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即环境问题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民众生活带来威胁,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苏联解体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环境问题不是导致其解体的唯一因素。(3)材料三文字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优势主导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将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略环境保护。【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2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3:23 页数:21
价格:¥3 大小:152.8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