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模块学习终结性检测试卷试题 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甘肃省武威六中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模块学习终结性检测试卷试题文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颁布“解负令”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四百人会议”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2.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竞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A.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D.自然灾害的威胁3.“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4.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推行县制5.商鞅在变法法令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固定化,主要是为了( )A.顺应时代发展潮流B.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C.稳定农村社会秩序D.显示政府的变法决心6.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A.阶级矛盾尖锐B.民族矛盾尖锐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7.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说明( )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8.“千秋功业范公崇,贤圣于怀百代宗。御外内安裕家国,儆贪儒立挽颓风。”这是后人对范仲淹的高度评价,范仲淹“庆历新政”中使“儒立”的措施是()A.淘汰冗员B.改革贡举C.减轻徭役D.重视农桑9.王安石对某一变法措施的效能进行评价时说,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相关的变法措施应是(  )A.均输法B.保甲法C.青苗法D.募役法10.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11.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6-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12.下图为2022年俄罗斯发行的“斩断身上的锁链”纪念金币。此处的“锁链”是指()A.沙皇专制度B.农奴制度C.“村社”制度D.黑人奴隶制度13.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A.客观的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14.“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之乎?”吉田松阴这段话表明()A.幕府统治阻碍了社会进步B.天皇专制阻碍了日本发展C.美国叩关唤醒了民族意识D.封建藩国林立成为了束缚15.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16.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17.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其意图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反对洋务运动C.进行政治改革,实行立宪政治D.挽救清朝统治危机18.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话表明谭嗣同()A.放弃了变法维新的救国初衷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主张不满,开始转向革命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里矛盾复杂,争夺激烈,被称为“战争的火药桶”,当时在这个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A.英国与德国    B.俄国与奥匈帝国C.德国与法国     D.法国与意大利20.《九国公约》又是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A.再次确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B.没有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C.没有废除列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D.否认了中国是一战战胜国的地位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总分60分)-6-2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魏书·食货志》材料三(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给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其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6分)(2)据材料二概括授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授田在当时的作用。(6分)(3)据材料三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4分)(4)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你认为三次改革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8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一合法政府只是在革命的压力下或由于战争的关系才能废止农奴制。——马克思《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问题》【材料二】“黑船开国”开启了明治维新的大门,奠定了日本走向强国的基础。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幕藩体制也随之瓦解。在日本面临从未有过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且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日本以一连串的尊王攘夷、倒幕运动等,推倒了腐朽的幕府统治,进行了明治维新,日本以此走上了一条强国之路。——[美]詹姆斯·L.麦克莱恩《日本史》【材料三】1857年1~2月,沙皇俄国国务会议就农奴制改革草案进行讨论和审议。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2月17日,国务会议批准通过了改革方案。——摘编自百度百科·俄国农奴制改革【材料四】日本新领导人(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直接原因的异同。(8分)(2)有史学家认为,俄国1861年改革是避免革命的改革。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为避免革命而通过的改革方案是什么?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成分”体现在明治维新哪些变法措施上?(8分)(3)战争往往引发社会改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改革的成效。试举出中国古代、近代改革的史实证明这一观点。(4分)2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6-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指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顿时章法大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材料二:在和会上,“沉默的小伙伴”──日本内阁大臣牧野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材料三: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会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1)威尔逊踌躇满志,带着他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参加巴黎和会。然而,“美妙的幻想一旦……堂吉诃德”。“百灵鸟”外交的尴尬仅仅是因为“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狡猾吗?(6分)(2)为什么牧野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4分)(3)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山东,说明了什么?(6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座位号武威六中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选修1》模块学习终结性检测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总分60分)21、(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给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其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6分)(2)据材料二概括授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授田在当时的作用。(6分)(3)据材料三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4分)(4)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你认为三次改革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8分)22、(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直接原因的异同。(8分)-6-(2)有史学家认为,俄国1861年改革是避免革命的改革。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为避免革命而通过的改革方案是什么?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成分”体现在明治维新哪些变法措施上?(8分)(3)战争往往引发社会改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改革的成效。试举出中国古代、近代改革的史实证明这一观点。(4分)23、(1)威尔逊踌躇满志,带着他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参加巴黎和会。然而,“美妙的幻想一旦……堂吉诃德”。“百灵鸟”外交的尴尬仅仅是因为“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狡猾吗?(6分)(2)为什么牧野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4分)(3)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山东,说明了什么?(6分)高二年级期末模块考试答案(历史)材料题:21、(1)评价:使秦国强大,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造成贫富分化严重。(4分)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分)(2)标准:人口和耕牛;人地比例;官员级别。(任意两点得2分)-6-作用: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4分)(3)观点: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2分)措施:免(募)役法(2分)(4)共同点:发展经济。(2分)侧重点:商鞅变法侧重于改变旧的土地制度;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开垦无主荒地;王安石变法侧重于缓解百姓过重的负担。(6分)23、(1)主要取决于当时美国的综合实力。美国在当时经济上占有优势,但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综合实力还不足以压制英、法。(6分)(2)日本在当时主要致力于在远东和中国的权益,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4分)(3)巴黎和会是一战中战胜的帝国主义大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是以掠夺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基础的。“弱国无外交”。(6分)-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8:37 页数:6
价格:¥3 大小:116.6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