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邵武七中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福建省邵武七中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2.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3.  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  唐代诸多新兴的庶族士人在讲到自己出身时往往上溯到久远的世系。例如,李白自称出自陇右李氏,韩愈则声称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的韩氏,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也都去汉魏世家中寻亲认祖。这表明当时(  )A.科举制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B.儒家思想注重慎终追远C.九品中正制为选官主要方式D.士族政治仍有较大影响-17-\n5.  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6.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8.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体系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17-\nA.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B.顾炎武的《日知录》C.李贽的《续焚书》D.王夫之的《船山遗书》10.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批判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界呈现出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B.程朱理学被确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C.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D.外来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11.李贽和鲁迅的最主要相同点是(  )A.反对清朝的腐朽统治B.抨击儒家伦理道德C.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2.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13.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14.   铜活字印书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但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7-\nA.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B.研究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解释C.历史研究的结果无法达成共识D.历史研究的史学结论可以争鸣15.   四位同学在合作探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过程中,各自选定了一个子课题。你认为下列哪些子课题较适宜(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④印刷术——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拓展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16.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   )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B.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殊智慧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D.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7.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18.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理论    B.重实用    C.重民众    D.重实验19.   -17-\n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黩载”(正史不记载)。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崇高地位。小说这种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A.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队伍的进一步扩大B.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影响的扩大C.小说的政治功能日益突出D.改良派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20.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21.  康有为在改革中不得不搬出孔子来为变法辩护,在维《新学伪经考》之后又推出力作《孔子改制考》,关于推出孔子的目的康有为说:“布农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儒学在近代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印证“托古改制”推动改革走向成功C.充分地展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策略性D.揭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惰性对改革的影响22.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称:“不知铁路之旁,其左右歧路,人马皆能行……铁路遇山巅水曲均须绕越,架空凿洞亦可驶行,庐舍坟墓亦犹是也,何害之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的中国(  )A.“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近代化,B.“天朝上国”观念抑制中国的发展C.思想僵化制约工业文明的传播D.洋务运动推动西方文明的传入-17-\n23.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24.   陈旭麓认为甲午战争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带着这种“亟变”,当时有识之士寻找民族出路主要着眼于(  )A.以维新改良来实现渐进式发展B.用革命手段建立民主共和国C.改变现存政治制度以救亡图存D.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25.  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为思想界的共识。所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19世纪40~50年代           B.19世纪60~70年代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26.  “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先进的中国人(  )A.进行维新变法               B.发动武昌起义C.宣传实业救国              D.掀起新文化运动27.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28.  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这作为个例可以反映新文化运动(  )-17-\nA.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B.着重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C.使青年学生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D.打倒了传统的权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9.  “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有人为之猛拍巴掌。”该评论指新文化运动(  )A.起到了文化革新的作用B.自下而上解放思想的弊病C.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D.其发起者其实是胡适30.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二、材料题(40分)31.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材料二 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吕氏春秋》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17-\n——《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总结该思想家主要思想观点4分,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的主要发展趋势4分。分析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4分。3.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2分。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32.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审视西方的角度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救国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所谓国计民生,以赋税、盐政、漕运、河工为大端,议论风生,多以此诸项为中心。成书于1826年(清道光六年)的《皇朝经世文编》虽然出自魏源之手,而所列荦荦大端皆未出旧轨。但鸦片战争后,夷务日渐渗入国计民生,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政治向来是奉圣经为准衡的,故六经就是中国的宪法。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也是由六经里面抽绎出来的,他所以能做维新运动的领导者,造成一时的大风潮,也是因为他对于六经做了一番维新革命的工作。                                                                                           ——李剑农《近代中国史》  材料三 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国必须抛弃延(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这又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                                                                                                ——白寿彝《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17-\n。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政治思想的特点2分及其成因4分。3.材料三体现了何种思想主张1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看世界的9分?-17-\n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兴办私学的影响。春秋时期,随着原有制度的破坏,出现了兴办私学的现象,教育对象主要为士农工商各阶层,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出现了教育的下移,即打破了原来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所以,A项符合题干要求。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本题材料“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反映了“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选B。A是荀子思想,C是墨子思想,D是韩非子思想,排除。【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思想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和所学知识可知是墨家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C正确;儒家与材料中“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符,A项错误;道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与材料中“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不符,B项错误;法家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材料中没有涉及,D项错误。故选C。4.答案:D解析:5.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材料和获取有效信息能力,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王阳明”、“漫从故纸费精神”可知,他主张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A项正确;BCD三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选A6.答案:A解析:儒家思想到宋代朱熹时期发展到理学阶段,理学注重人身修养,注重对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理学变成维护统治的工具,所以①②③的说法是正确的。朱熹的题词不能简单地用伪善和欺骗性来评价,所以可以排除④。因此本题选A。-17-\n【点评】本讲内容要求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7.答案:C解析:心学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宣扬“宇宙便是吾心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材料中乙徒的观点“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和心学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故选C。【点评】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只要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克服私欲,就能回复良知,成为圣贤。8.答案:C解析:AD项说法明显错误,谈不上科学不科学或者谁的贡献大的问题;董仲舒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ABD均错。朱熹吸收了佛道思想创立了理学,发展了儒学,使儒学发展到思辨化的阶段。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宋明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派。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影响等也需要掌握。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黄宗羲的主要思想是揭露君主专制的罪恶,并提出了各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思想保存在《明夷代访录》一书中,故A项排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为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其思想保存在《日知录》一书中,故选B项;李贽的思想主张为批判理学和否定孔孟学说,否定四书五经,批判礼教,主张自由发展等。其思想保存在《焚书》一书中,故C项排除;王夫之的思想系统的批判了宋明理学,保存在《舟山遗书》一书中,故D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10.答案:C-17-\n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决定政治与思想,所以根本原因应该从经济方面来找。A.思想界呈现出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B.程朱理学被确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D.外来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都属于思想方面的原因,故此题应选C项。【点评】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批判产生原因:①政治上,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②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③阶级关系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④思想上,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自身僵化阻碍社会进步;⑤外部条件,西方近代科学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生机。1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李贽思想的实质是批判程朱理学的伪善,强调正当的私欲和个性解放;而鲁迅则极大地批判了传统礼教,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故二者的共同点是抨击儒家伦理道德,A李贽是明代人不可能反对清朝的腐朽统治,C李贽批判的是程朱理学的伪善并未是全部的儒家伦理道德,D李贽是明代人还提不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两位伟大思想家的精神实质。就题型而言,该题属于比较型问题,比较型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种:其一,选择题中的比较,主要采用排除法;其二,材料解析题中的比较,只能是先确定比较点,然后再确定比较的异同点作题。一般比较点的选择可以是背景、性质、特点、本质或影响。12.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诗人经历过安史之乱,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杜牧是晚唐诗人;孟浩然是盛唐山水诗人;白居易是中唐诗人;故只有C项人物杜甫符合题意。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査中国古代文学,考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由题干中“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和“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等可知,该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与题干所述作品的特点不符。故本题选D项。14.答案:D-17-\n解析:D材料“铜活字印书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与“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表明,在历史研究过程中,针对史学结论出现争鸣;A项错误,错误在“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史学常识,材料中的内容是历史学者针对史学结论出现争鸣,这是历史研究的正常现象,可以起到相互佐证的作用。15.答案:C解析:本题注意理解掌握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影响①中造纸技术是通过阿拉伯人大约在12世纪传到欧洲人,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没有改变西欧的文化进程。故①错误。指南针出入欧洲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殖民扩张;火药使兵器有冷兵器进入火器时代,有利于西欧摧毁封建城堡;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故选C点评: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共有项②,但对其他项要准确理解。本题较好的考查了四大发明的对西欧的影响,还可以考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16.答案:C解析:我国古代科技发达,但都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为生产、生活服务,属于实用科技。我国古代处于农耕经济时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正是为了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17.答案:B解析: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究其原因是中国社会政治方面封建专制制度束缚科技的发展,经济方面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文化教育方面儒家文化和封建奴化教育阻滞科技发展,社会价值观导向方面反功利主义的传统价值观制约着中国近代科技发展,AD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干没关心,答案为B。18.答案:B解析:结合《九章算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应用而忽视理论研究,故答案为B。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7-\n【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是关键信息。19.答案:C解析:《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观点之一就是小说能够影响社会大众的心理,并进而影响国家的前途命运。 再联系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主张政治变革,因此C正确。A、B两项是关于小说这话总地位的变化的原因而非表现,而D项与史实不符。【点评】注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规律。20.答案:C解析: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特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而元曲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们(戏曲演员)演唱的曲目,在当时属于市民文化受到官修典籍和士大夫(儒硕)的排斥。故选C。A项错误,偷换概念,元代文学主要形式是元曲,但也有其他;B项,并非厚古薄今,而是鄙视市民倾向;D项错误,和八股趋势无直接关系。【点评】此题属于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的成就和特点的考查。文学的特点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元曲具有浓郁的市民文化色彩。另外,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的,需要掌握。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21.答案:D解析:22.答案:C解析:23.答案:C解析:-17-\n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不是为了考据历史,而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其内容不一定具有真实性,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内容是考据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不是介绍西方理论,故B项错误;《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动摇了顽固派反对变法改革的根基,为维新变法减少阻力,因而不能被顽固派占主体的清政府所容忍,故C项正确;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有否定颠覆孔孟儒学,而是利用儒学为其服务,托古改制,故D项错误。24.答案:C解析:25.答案:C解析:26.答案:D解析:“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表明是在民国建立之后,“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是关键信息。27.答案:A解析:B、C、D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五四运动显示了无产价级的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以及和工人运动结合。加上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其立场已经右转,因此他们视觉下所说的“过火”的思想指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故答案为A。【点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2022年北京、安徽、浙江高考中做了考查,2022年上海单科也有考查,亦属高频考点,备考时要关注: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及方式;②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8.答案:A解析:使用白话文教材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项举措,说明新文化运动对文化转型,向西方学习有了清楚的认识,并付诸实践,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封建道德”上;C选项不是使用白话文教材的影响;D选项说法错误,与新文化运动无关。29.答案:C-17-\n解析:根据材料“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的过激行为,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ABD均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3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不是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所以答案选C。二、材料题31.答案:1.核心:“仁”、“礼”。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历史因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态度: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把孔子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时代特征: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结合所学,可以答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礼”。2.材料二中的“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能够看出战国中后期已经有人明确主张思想统一,材料三中更明确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表明中国古代思想界出现了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的趋势;“历史因素”主要依据政治上的统一需要思想上的统一为其服务来分析。3.“态度”可以根据材料四中“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进行分析,“时代特征”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32.答案:1.变化:外洋事务开始渗人国计民生。主要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鸦片战争期间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特点: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17-\n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成因:儒家六经是封建统治者所推崇的思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3.思想主张:思想革命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时代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兴起。看世界:林则徐、魏源等人从英国的坚船利炮中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先进,主张从器物层面上学习西方;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走君主立宪之路;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解析:1.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一中的最后一句话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鸦片战争对中国思想界的冲击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也是因为他对于六经做了一番维新革命的工作”来概括;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和儒学的地位说明即可。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中的时间提示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第三小问要围绕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等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来说明。-1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5:46 页数:17
价格:¥3 大小:100.4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