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0
2
/30
剩余2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A.年龄长幼B.贤良优次C.出生贵贱D.血缘亲疏【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立子以贵不以长”,可排除A项;依据材料中的“立嫡以长不以贤”,可排除B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周代王位继承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其依据的标准就是“血缘亲疏”,所以排除C项,选择D项。2.“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宗法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A项正确。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B。分封制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C。禅让指统治者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概念。-30-\n3.“太尉”始于秦朝,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秦朝实际上并没有人担任太尉。对这一现象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太尉”可能会对皇权构成威胁B.秦朝改变了“重文轻武”的政策C.秦短命而亡来不及任命“太尉”D.长期兼并战争导致人才的匮乏【答案】A【解析】太尉掌握军权,会拥有一定的权力,可能会对皇权构成威胁,所以皇帝没有派遣人担任,故A项正确;B项是北宋的政策;C说法不符合题意;D中人才匮乏不是主要原因。4.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答案】A【解析】据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与君主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无关,故C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抑制封建割据,但不能达到“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的作用,故D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5.《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祥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答案】D-30-\n【解析】试题分析:对题中上疏内容的理解应该是:九品中正制的建立,是由于战乱,士人流动,使过去乡举里选的人才评定方法成为不可能,旧有的人才档案已经失去作用,要想选拔出好的人才,必须建立新的人才档案,最初将人才分为九品也只是为了辨人才之优劣,而不是为了定士族的高低。故选C项,ABD三项均理解有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名师点睛】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⑴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⑵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现在的品德评语。⑶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2022年高考安徽试卷考查了察举制的弊端,没有直接考查九品中正制。预计在2022年高考中有可能涉及到,题型以选择题为主。6.“(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C.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可知三省六部制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B正确;A是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影响,排除;封建社会时期,皇权至上,材料也无法体现“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C错误;三省制是君主专制前提下的权力分配,谈不上真正的民主性,故排除D。【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7.下图所示为元代政区。对图中标有“★”号的地区实施直接管理的是-30-\nA.中书省B.行省C.宣政院D.三司【答案】A【解析】元朝实行行省制,中书省专门管理大都以及河北、山西和山东部分地区,故A项正确;B是管理地方行政;C是管理西藏和少数民族地区;D项是明朝管理地方机构。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反映的是A.血缘世袭制度B.社会推荐制度C.门第恩荫制度D.考试选拔制度【答案】D【解析】“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等字眼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度,即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出血缘世袭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推荐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穷苦子弟也可以参加考试足以证明不是门第恩荫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9.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B.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C.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30-\n【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时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故可判断A项说法错误,排除。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的说法错误,内阁制是皇权专制之下的产物,排除B。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不是法定决策机构,六部也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D项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的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阁制,需要学生熟悉掌握内阁制的相关知识即可。10.宋、明画朝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经筵则是当经筵官讲毕,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们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A.文人政治地位低下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儒家统治地位衰落D.君主权威不断强化【答案】D【解析】经筵演讲者由以前的士大夫变为皇帝,体现出皇权权威的不断提升,故D项正确;文人地位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A错误;中央集权属于地方集权中央,故B错误;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统治思想,故D错误。11.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说明周敦颐阐述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故答案为D项。A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12.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30-\n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晚明风气流于空谈,个个坐而论道,故顾、黄、王提倡经世致用。他们批判的是儒学中不好的一部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儒学,他们根本上是儒学的继承者,总之批判是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D只是表面现象,不是叛逆,是批判。所以选择B。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13.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吉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的权威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公民大会可不听6位将的申辩,就以判处他们死这说明大会利无法受到,其决定具有至的威,故B项正确;雅典掌司法的是审庭,故A项错误;被人拥有法庭申辩的权利,公民大可以不听,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的冲突,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14.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但是罗马法中也有这样的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这一时期的罗马法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C.违背罗马法原则D.体现了社会阶级利益和要求【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罗马法对皇权的维护、对妇女权力侵犯的规定,-30-\n从本质上来说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反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违背了自然法原则,排除C项。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促进了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见A.人文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思想界的主流B.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D.远航探险促进了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促进了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近代科学与殖民扩张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新航路开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16.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C.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D.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克里奥尔语是“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说明西方殖民扩张促进了语言的交流并带来新语言的形成,殖民扩张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故答案为D项。工业革命是殖民扩张以后的事件,排除A项;商品输出只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文艺复兴对这种现象的影响,排除C项。17.1835年,德意志第一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随后在整个德意志境内掀起一股铁路建设高潮,1843年莱茵铁路全线告通。当时德意志铁路建设速度之快、投资增长之巨,以及铁路事业的兴旺发达,均名列欧洲大陆之首。材料反映此时期德意志-30-\nA.经济发展己跃居欧洲之首B.铁路建设促进工业革命进程C.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发展D.统一民族国家市场己经形成【答案】B【解析】题干中表述的是“德意志铁路建设速度之快、投资增长之巨,以及铁路事业的兴旺发达,均名列欧洲大陆之首”,不能推断出其经济发展已跃居欧洲之首。故A项错误。题干中描述的是德意志铁路事业的兴旺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大力发展铁路事业,通过铁路建设带动其他重工业部门的发展,是德国在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故B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政治变革和统一民族国家市场的内容,且统一民族国家市场在1871年德意志统一之后才能实现。故C、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8.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9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这反映了英国A.历史上并没有民主的形成和传统B.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C.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D.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斗争非常激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威廉和玛丽……也是如此”可知,英国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信息材料未体现,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名师点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很好的衔接,既使英国由封建国家过渡到资本主义国家,又没有出现过渡时期极易发生的社会不稳、秩序混乱的情况。从而为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19.-30-\n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这表明A.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B.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C.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D.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AC项为无关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邦政府的相关内容,所以排除AC两项。政治体制的确立马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为错误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所以答案选择B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制•特点【名师点睛】20.法国大革命后的宪法内容多变。大部分宪法名义上都是对前一部宪法进行修改而成,但从前后所颁布的宪法的体系和内容来看,往往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但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1875年宪法,1958年宪法内容变化程度不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内容变化程度不大”的主要根源是A.启蒙思想的发展B.法国大革命的胜利C.工业资本主义稳定发展D.工人阶级的斗争【答案】C【解析】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共和制的基础更为牢固,从而宪法内容变化程度不大。故答案为C项。题干要求回答的是这种变化的“主要根源”,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胜利与这种变化关系不大,排除AB项;工人阶级的斗争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21.-30-\n1844年,普鲁士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遭到政府军镇压。但布雷斯劳的手工业者和学徒,柏林、亚琛的纺织工人,马格德堡的糖厂工人等,先后举行罢工以及局部起义,响应西里西亚织工的斗争。这一时期A.普鲁士工人运动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指导B.军事斗争成为工人主要的斗争形式C.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的力量D.共产主义者同盟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其他地区的工人阶级响应和支持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说明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的力量起来开展斗争,意识到作为一个统一的阶级开展斗争的重要性。故答案为C项。马克思主义学说尚未诞生,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工人斗争是罢工和起义的方式,排除;共产主义者同盟于1847年成立,排除D项。点睛: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在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工人阶级所显示出来的巨大革命力量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斗争实践,不仅使无产阶级加深了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认识,同时也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制定,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2.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中记述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该史料A.是研究巴黎公社的第一手史料,观点正确可信B.有助于国人第一时间了解巴黎公社,促进中法交流C.从中国立场和角度,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教训D.受囿于目击者的身份,未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可以看出张德彝认为巴黎公社爆发的原因是“穷无所归,衣食何赖”,认为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造反,而没能意识到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意义-30-\n23.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0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反映了当时A.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C.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1000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说明农村种植经济作物到市场上销售、农民从市场上购买商品的现象较为普遍,反映出当时农村商业化趋势的加强。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19世纪初期,西方列强尚未打开中国国门,中国还没有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C项。24.黄苇在《上海开埠初期对外贸易研究》中说,在贸易中心上海,“1846年的(中国)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了13%,1847年又继续减少了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了20.1%。以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带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B.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西方输华的产品不够丰富D.中国商品具有核心竞争力【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进口贸易值有下降,有回升,但是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说明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进入中国没有像列强预期那样大量进入中国,满足其产品输出的强烈欲望,这一情况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传统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使得对外来经济有一定的抵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能反映问题的实质。25.甲午战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表明女学兴办A.是民族救亡途径之一-30-\nB.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C.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D.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甲午战后兴办女学,提倡女子教育,将其视为社会改良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女学教育,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新式学堂,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排除B;创办女学是“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没有体现为维新变法运动服务,排除C;提倡女子教育不等同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排除D。所以选A26.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B.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C.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颁布《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A项错误;临时政府是相对于正式政府而言的,根据宪法的原则,选举总统、成立一届政府需要召开国民大会,当时的中国尚未统一,还无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然后依据宪法选举总统,成立政府,所以当时的总统、政府都是临时的,“临时”的提法正好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B项正确;孙中山只是政府的代表,两个“临时”体现的是政府行为,并非个人品质,C项错误;两个“临时”的出现是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政权的人民支持程度无关,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两个‘临时’”的本质和规律,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并做出正确的阐释。27.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30-\n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标题中提出的“曹汝霖”、“章宗祥”在当初被称为卖国贼,“青岛问题之力争”指的是巴黎和会上有关青岛主权的归属之争,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因此能从中获得的信息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28.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不偷农民的庄稼,帮助农民秋收,他们不再讲没收土地,大规模的土地重新分配工作基本完成,取而代之的是按等交租,而且共产党也不再强调阶级斗争。中共的这一政策措施A.为团结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宣告阶级斗争已经取得胜利D.不利于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团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他们不再讲没收土地”和“取而代之的是按等交租,而且共产党也不再强调阶级斗争”,说明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为团结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故答案为A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遵义会议,排除B项;阶级斗争尚未取得胜利,排除C项;这一措施有利于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排除D项。29.1937年12月17日,蒋介石在《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中说:“敌如欲尽占我四千万方里之土地,宰割我四万万之人民,所需兵力,当为几何?敌之武力,终有穷时。”这表明蒋介石A.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B.意在为南京沦陷寻找借口C.对中日国情已经有所认识D.正确分析了中日双方形势【答案】C-30-\n【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蒋介石认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日本如果要征服中国将耗费无尽的兵力和国力,这是日本不能承受的,表明蒋介石对中日国情已经有所认识。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蒋介石认为日本必败,意在强调坚持抗战,排除B项;蒋介石尚未认识到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不能说正确分析了中日双方形势,排除D项。30.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很有可能流行超短裙,故本题选A项。B项不可能,因为二战后除了美苏,其他国家经济凋敝;C项不可能,因为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流行列宁装和绿军装,政治色彩浓厚;D项不可能,因为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出现了新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率提高。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新航路开辟·影响31.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30-\n【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漫画套用了俄国画家列宾的著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原本体现了俄国下层劳动者谋生之艰难。新漫画把俄国纤夫换成了苏联和俄国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项最符合题意。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3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女孩子不能化妆,不敢穿裙子,更不敢烫发。若要烫发,需要单位开证明,说某某同志是文艺工作者,有烫发之必要。这表明当时A.受到了苏联生活方式的影响B.人们的生活物质非常短缺C.“左”倾错误困扰了经济建设D.人们生活受政治氛围的影响【答案】D【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女孩子化妆、穿裙子、烫发均被认为追求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不健康。故答案为D项。这种现象不是受苏联生活方式的影响,排除A项;“物质非常短缺”与“不能化妆,不敢穿裙子”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左”倾错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排除C项。33.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30-\n由于贫富差距加大、市场购买力下降导致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建立对社会稳定起了积极的作用,可以成为此观点的证据,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可证明观点,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不能成为观点的依据,故D项正确。故该题正确答案为D。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所述的时间是苏联实施一五计划的时间,所述的现象发生在一五计划完成的1932年,据此可以看出当时美国之所以大量出版苏联的著作,是因为当时美国面临着经济危机,而苏联的工业化成就却很显著,故选B;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故排除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一五计划及其成就35.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胡佛干预政策的部分内容,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故排除;B项中提高关税并不具有借鉴性,故排除;C项“自愿”一词说明此政策并非干预的政策,故排除;D项,政府向公共工程贷款,为后来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提供了借鉴,故选择D项。36.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A.废除“中立法案”-30-\n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国废除“中立法案”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而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是在1933年,故A项错误;罗斯福强调美国遭受入侵时期总统享有发动战争的权利,不是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故B项错误;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日宣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罗斯福强调运用非常规权力模式保证新政议案的顺利通过,故D项正确。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新政提案37.漫画是我们认识历史的窗口。从下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A.稳定西欧社会秩序B.重建西欧工业体系C.控制西欧对抗苏联D.促进欧洲走向联合【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稳定西欧社会秩序”“重建西欧工业体系”是表面现象,与实质不合,故A、B项排除;据漫画中美国的代表者“黄鼠狼”与西欧的代表“鸡”,结合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美国对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以经济上援助,以达到政治上的控制,以此来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正确;欧洲走向联合与美国马歇尔计划无关,故D项排除。点晴:对于漫画型选择题一是需要了解文字部分内容,二是要对画面进行科学分析,综合两个方面获取正确答案,如题干中“西欧国家”“援助”“-30-\n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等信息判断即可。38.1964年l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公报,西方媒体称之为“外交核爆”(如图)这一事件A.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B.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C.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D.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答案】B39.有学者指出,这是座历史性城市,它见证了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两极格局的瓦解,国际格局由此进入新时代。该学者所指的这座“城市”是A.莫斯科B.华盛顿C.阿拉木图D.布鲁塞尔【答案】C【解析】1991年12月21日,前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国际格局由此进入新时代。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40.-30-\n二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思想构建者、后来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金德尔柏格认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是全球公共品的缺失。为改变这一状况,二战结束前后美国A.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家B.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发起“冷战”,确立起世界霸主地位D.政府大力干预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故答案为B项。材料所述“全球公共品”应当是一种秩序和规则,排除A项;C项不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政府大力干预经济不属于“全球公共品”,排除D项。41.以下是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分布统计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准确信息是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A.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B.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C.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D.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答案】C【解析】从分布统计表可以看出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故答案为C项。“政治全球化”说法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项;B项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不够准确,排除;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排除D项。点睛:解答图表型选择题,对图表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史实,排除不符合图表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要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三要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42.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政府的工作重点将是如下内容。该会议-30-\n工作重点(一)肃清反动派的残余,镇压反动派的捣乱;(二)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恢复和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A.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B.面临筹备建立新中国的重大问题C.宣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D.在探索经济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果【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会议工作重点是“肃清反动派的残余,镇压反动派的捣乱”和“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恢复和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说明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重要会议,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从时间上看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CD项。4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些规定体现了A.民主集中制原则B.政治协商原则C.人民民主原则D.社会主义原则【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人民民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充分昭示着新中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这是鲜明的人民民主原则,故C项正确。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而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政治协商”的原则在材料中同样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原则主要指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相关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是对重要历史概念的考查,平时应注意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归纳。44.下表是《人民日报》中“打倒”一词词频统计(1947—1987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单位:次/百万字年份1947年1957年1967年1977年1987年-30-\n打倒28.89.8583.8753.62.85A.1947年,国内阶级矛盾缓和B.1957年,停止炮击金门C.1967年,“左”倾错误严重D.198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C45.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经了四次修正。其中1999年宪法修正案新增了A.人民民主B.多党合作C.民族区域自治D.依法治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宪法修正案新增的内容有:明确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故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4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A.实现直接“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0-\n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D.践行“一国两制”构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因此B项正确;实现直接“三通”只是双方交流的一步,因此A项错误;加强经济密切合作也不是关键,C项错误;践行“一国两制”构想是两岸统一的结果,D项错误。47.“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反映了农民的土地需求得到满足C.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表明集体化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来看,歌谣反映的应当是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的史实。故答案为C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排除A项;走集体化道路同满足农民土地需求没有关系,排除B项;集体化是党和政府倡导的行为,排除D项。点睛: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规定,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归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走集体化道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称农业合作化运动。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48.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C-30-\n【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由材料“1984年”可知,这一年中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所以答案选C;A是在三大改造时期;B在198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9.“包租公”、“包租婆”源于粤语,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出现的一批依靠房租收入为生的人群的称呼。这一群体的出现反映了我国A.分配制度出现重大调整B.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初期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所以才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这也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分配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城市化进程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50.下列选项中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A.粮票——股票B.老爷——先生C.法币——人民币D.臣民——公民【答案】A【解析】粮票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票证经济模式,股票反映的是向市场经济转变,所有制形式改变单一的公有制。故答案为A项。B项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化,C项反映的是社会制度的变化,D项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变化,不能反映经济体制的变化,均排除。51.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三十年来的对外开放可以分为“政策性开放”和“制度性开放”两个阶段。依据这一观点,属于“制度性开放”新阶段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经济特区的创办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0-\n【答案】D【解析】202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向市场经济体制迈进过程中的重大举措,属于“制度性开放”。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是在不改变计划经济体制的前提下在经济政策方面的改革措施,属于“政策性开放”,排除ABC项。点睛:中国的对外开放走过了30年的历程,开放经济体制也经历了从政策性开放迈向制度性开放的渐进性过程。最初启动开放进程所采用的特殊政策体系是针对特定地区和对象的差别待遇和优惠措施,2022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开始从政策性开放逐渐转变为制度性开放,真正开始构建具有“制度性”深刻内涵的开放经济体制。52.“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22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A.广东省B.海南省C.四川省D.安徽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对外开放首先设立的是4个经济特区,其中广东占了3个,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广东,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53.2022年4月中国驻印尼大使发表讲话以纪念60年前具有“历史性进步”的一次会议。当年的会议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为主题,堪称首次提出南南合作思想。那次会议最突出的成果是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B.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C.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60年前具有“历史性进步”的会议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答案为A项。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在1961年,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是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CD项。-30-\n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确定是万隆会议,然后根据万隆会议的有关内容来回答。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指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认为亚非各国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来掌握,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周恩来总理“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对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54.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乔治·布什说:“这是一个丢脸的时刻,我感到极为失望。但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的看法。”这一说法是针对A.亚非会议的召开B.美国被迫从越南撤军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D【解析】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决议,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故答案为D项。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55.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史实能够佐证毛泽东观点的有①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②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③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④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世界改变了尼克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④都是美国改变对中国的政策的原因。③是尼克松访华的影响,不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的史实。所以答案选A。点睛:材料设问的角度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属于美国之外的原因。-30-\n56.下图为老师讲授某国际组织时的板书设计。其中▲处应是A.安全先行、互利协作B.结伴而不结盟C.战略同盟D.睦邻友好【答案】B【解析】2022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合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是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能体现“新型国家关系”,排除ACD项。57.流行语反映着时代思潮和热点。如果置身于l917年底的俄国,你将感受到的流行语是A.“苏联新宪法”B.“农业集体化”C.“新经济政策”D.“十月革命”【答案】D【解析】1917年底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如果置身于当时的俄国,感受到的流行语当然是“十月革命”。故答案为D项。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是1936年,农业集体化是从1928年开始,新经济政策是从1921年开始,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BC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而其他三项的时间分别是1921年、1928年和1936年,均发生在之后,据此来确定答案。58.在人与人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下面属于他人母亲雅称的是A.椿萱B.萱堂C.泰水D.巾帼-30-\n【答案】B【解析】他人母亲称“萱堂”,故答案为B项。自家父母称“椿萱”,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妇女称“巾帼”,排除ACD项。59.“连中三元”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这里的三元指A.秀才、举人、进士B.状元、榜眼、探花C.解元、会元、状元D.乡试、会试、殿试【答案】C【解析】略60.“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答案】B【解析】社会发展规律不以任何人、阶级以至整个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但社会发展规律又形成并实现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C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6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摘编自黄达《金融学》-30-\n材料二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答案】(1)中国银本位制度: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扩大;巨额贸易顺差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赋役制度改革,推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2)英国金本位制度: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商套换中国黄金获利;政府机构推动与立法保障。【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和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1)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等信息概括得出。(2)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等信息概括得出。点睛:本大题的两小题都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30-\n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比如对于“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的回答,通过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后,很容易确定三个层次,然后再对每一个层次的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概括,最后用较为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6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普遍降低了国际贸易壁垒,除了一些商业集团对于降低关税的通常压力,以及先是推动着拿破仑三世后来又推动着普鲁士政府寻求通过签署条约使贸易更加自由化的政治考虑以外,贸易条约的签署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乐观主义情绪,以及政界和学术界对于国际交换学说的接受。正是经济的迅速扩张、对增长和繁荣的普遍乐观说服了各国和人民放弃保护措施,将控制换成了自由,乡土观念换成了普遍主义,固守传统换成了坚持变革,将闭关锁国的安全换成了开放世界的危险但有潜在利润。——摘编自H.J.哈巴库克等《剑桥欧洲经济史》材料二英国人一直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这是一种岛国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它始终站在帝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假如照顾了英帝国,便难于兼顾欧洲。二战后西欧的主要潮流是一体化,但英国对此持消极态度,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以致后来再想加入欧共体,就不得不多次去申请。英国在60年代经济境况十分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二战后英帝国迅速瓦解,英联邦又不能取代帝国的作用。二战后世界格局迫使英国重视欧洲,两极化将英国与欧洲拴在一起。特殊的英美关系也要求英国重视欧洲,美国的外交重点是抑制苏联,美国希望英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欧洲起引导作用。——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各国间从“闭关锁国”到“开放世界”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欧共体的态度变化,并指出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影响。【答案】(1)工业革命的发展;交通技术的进步;自由主义学说盛行;法律自由化的保障;经济乐观主义情绪;政府的推行。(2)变化:由排斥到加入;影响: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提升了英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推进了欧洲经济一体化;提升了欧洲在世界的地位;推动了多极化趋势。【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使贸易更加自由化的政治考虑”、“-30-\n经济的迅速扩张、对增长和繁荣的普遍乐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业革命、交通技术、自由主义、乐观主义、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欧洲各国间从“闭关锁国”到“开放世界”转变的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二“一直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想加入欧共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英国对欧共体的态度变化。再据材料二“欧共体六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英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欧洲起引导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政治等方面指出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影响。-30-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2022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2022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22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5:37
页数:30
价格:¥3
大小:385.0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