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辽宁市2022年上学期凌源市第三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辽宁市2022年上学期凌源市第三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5
2
/5
剩余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辽宁市2022年上学期凌源市第三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第Ⅰ卷选择题(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序号代码填涂在对应的答题卡位置,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文物与文字一样记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B)石斧末耜A.聚族而居B.原始农业C.贫富分化D.采集渔猎2.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指出: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D)A.天然火的运用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C)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要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为“雅言”即王畿的方言。这些规定(B)A.强化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C.实现了文字统一D.基本消除了地方的语言隔阂5.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B)A.推行县制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承认土地私有6.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A)A.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7.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C)A.诸侯争霸B.兼并战争C.百家争鸣D.统一思想8.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己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C)A.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B.有利于直接管理地方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9.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写道:“《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5/5\n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说(C)A.积极进取,务实求真B.既相互争鸣,又包容共存C.面对现实,服务社会D.虽主张不同,但追求一致10.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B)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祖国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11.柳宗元认为秦始皇“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秦始皇开创这种局面主要得益于其(C)A.统一了六国B.建立皇帝制度C.推行郡县制D.设置三公九卿12.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C)A.分邦建国B.剥夺王侯爵位C.“推恩令”D.“附益之法”13.“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突出地说明东汉时期(C)A.“三公”已无任何权力B.尚书台权倾一时C.君主权力明显加强D.“三公”与尚书令矛盾尖锐1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3个象牙和122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D)A.属实B.不可能是事实C.不能判断D.有可能是事实15.儒家思想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的思想发展成西汉中期以后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是(D)A.主张“民贵君轻”和仁政B.得到人民拥护C.吸收了其他多家思想D.适应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时代需要16.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3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17.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该做法(C)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D.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18.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并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C)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19.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而周公所分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姓的为伯舅、叔舅。这表明西周分封制(B)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C.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推动家天下局面形成20.《吕氏春秋》中提到“洞庭之鲑”“云梦之芹”“大夏之盐”“阳朴之姜”“江浦之橘”等;李斯《谏逐客书》中也提到“江南金锡”“西蜀丹青”等。对这些现象合理的解读是先秦时期(C)A.商业经济发展开始超过农业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有些地方产品开始有知名度D.政治中心开始东移5/5\n21.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礼器风格兼有北方戎族色彩,晋国公室也多次与戎狄通婚,赵国的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这些史实(D)A.反映了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B.说明少数民族文化日益成熟C.表明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印证了民族交融趋势的发展22.荀子谓:“治之经,礼与刑”(《成相》);“隆礼重法则国有常”(《君道》);又谓:“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劝学》)。这些观点表明(A)A.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B.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创立了法家学说C.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D.礼法并用的治国思想被统治者采纳23.晋文公即位之初,就下令“通商宽农,懋穑劝分”;卫文公则制定了“务材训农,通商惠工”等政策;诸侯会盟也都把维护正常商业交往作为重要的内容写入盟约。这些做法(D)A.迟滞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推动了民间市场的最终形成C.降低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提供了商业发展必要的政治保障24.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这说明孟子(B)A.背离孔子理念B.具有民本思想C.推崇德治主张D.倡导人性本善2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周代的“礼仪政治”到秦朝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的“现代化”的内涵是(C)A.从“人治”到“法治”B.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C.国家管理渐趋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6.顾炎武说:“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由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D)A.分封制与郡县制呈现递次变更兴替规律B.分封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中央所垄断C.郡县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地方所占据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是治国良策27.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国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汤因比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D)A.废除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C.建立皇帝制度D.开创统一格局28.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B)A.以三公为其最高长官B.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C.权力由贵族世袭垄断D.是中国古代政治腐败产生的根源29.《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秦代,御史大夫的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非法”,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直接受命于皇帝。这些记载反映出秦朝(D)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D.中央监察满足了皇权的需要30.周代有谥法之制,贵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其拟定一称号,如周武王、鲁哀公等。嬴政成为皇帝后,不准臣议君,废除了谥法。嬴政此举意在(A)5/5\nA.维护皇权独尊B.废除宗法制度C.削弱贵族政治D.强化政权合法性31.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A)A.巩固君主专制的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32.从汉武帝征和四年一直到魏晋时期,司隶校尉都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汉武帝时同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D)A.司隶校尉监察使郡国力量逐步削弱B.监察制度是解决郡国体制弊端的主要方式C.豪富家族成为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D.加强监察是巩固专制集权的重要措施33.汉元帝时,尧、舜、禹、汤等先圣贤名,商、赐、由、回、参、子夏、子由等贤徒名,以及忠、仁等伦理道德名大量涌现,而崇尚延年益寿和开疆拓土的人名却明显减少。这说明当时(A)A.儒学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B.复古思潮在汉代重新抬头C.道家思想和功利主义已消失D.统治者严格控制姓氏文化34.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之大用也,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C)A.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B.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C.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D.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35.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A.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B.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C.提高了儒学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摘编自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汉承秦祚,但刘邦接过来的是一个被暴秦和连年征战压榨得山穷水尽、凋敝至极的江山,刘邦和他的继任者不得不与民休养生息。山林水泽,矿山益田,关卡市场,通通开放;连铸钱都交给民营经济去干。传统农业税在汉文帝时已减至1/30,其在位23年,更有12年全免。——张吾愚:《千秋功罪桑弘羊》材料三汉武帝时期,大肆用兵拓边,汉朝前期70来年的积累,没几年打了个底朝天。于是汉武帝改变政策,先是实行了盐铁官营,从盐铁专卖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又采取均输法和平准法。均输就是国家采购国家经销;平准就是根据市场情形,设立专门的机构,贱买贵卖,平抑物价,垄断经营。还推出了“算缗”与“告缗”,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车船税,鼓励告发瞒报家产的行为。晚年的汉武帝发布了《轮台罪己诏》,检讨自己的错误。认为不该穷兵黩武,用尽民力。——张吾愚:《千秋功罪桑弘羊》5/5\n回答下列各问:(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8分)(1)表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影响:土地私有制确立;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经济政策。(4分)(2)政策:经济开放,不过多干预民事和商业;注重减轻农业税(或休养生息,无为而治)。(3)结合材料三,谈谈对汉武帝经济政策的认识。(6分)(3)认识:①政策: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征收重税;盐铁专营,官铸货币,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②原因:连年对匈奴作战损耗较大国库空虚;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③影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增加了国家收入,但违背了经济规律,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极大地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变革。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o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隋书·地理志》材料三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回答下列各问(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4分)答案(1)原因:血缘关系疏远;周王室衰微。(2)材料三中秦、汉创立的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4分)(2)用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君主专制。(3)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3)不同:秦朝赏赐诸子、功臣;汉朝分封诸子。5/5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辽宁市2022年上学期凌源市第三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海门中学2022年上学期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江西2022年上学期石城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安徽省2022年上学期滁州市明光县明光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辽宁省2022年上学期锦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辽宁省2022年上学期凌源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辽宁省2022学年朝阳市凌源市三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数学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4:58
页数:5
价格:¥3
大小:164.6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