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10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10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9
2
/9
剩余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10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中国出现两大基本的发展趋势:一是国家由分裂逐渐到统一的过渡;二是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经济基础和政权性质的变化,引发了思想界的大碰撞,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中国通史参考资料》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A.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B.用何种思想控制人们的头脑C.法律和仁义的优劣利弊D.尚贤与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2.以上四则材料表达的思想分别属于A.法家、墨家、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C.儒家、道家、法家、法家D.儒家、墨家、道家、法家3.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最重要原因是A.七国并立的竞争需要B.社会处于剧烈变革时期C.文化教育的发展D.思想家的纷纷出现上述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着文化的发展B.诸侯割据使各国文化都得到发展C.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5.对当时的影响最大的主张及原因是A.儒家;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道家;诸侯争霸破坏社会生产力,需要无为而治C.墨家;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手工业者队伍壮大D.法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需要6.诸子百家中后来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宣布从2022年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被誉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7.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提出“仁”、“礼”的观点,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仁”B.“有教无类”C.“为政以德”D.“克己复礼”8.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B.“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9.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是A.扩大教育对象范围B.协调社会人际关系C.选拔治国良才D.弘扬优秀民族文化10.在西方的哲学史上,和孔子同时期出现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提出“美德即知识”此人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安提丰D.亚里士多德9/911.儒家思想的许多积极部分不仅对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族所包容,被世界所推崇。这表明A.儒家思想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B.世界文化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C.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会走向统一D.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12.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经访问中国,他在中国华北地区的某地参观时,被中国的古老文化所感染,他静静地坐了下来,闭目聆听,此情景被中国的一位记者拍摄下来,并命名为《倾听三千年的回声》,请你猜测一下,当时密特朗最有可能是参观A.长城B.山东曲阜孔庙C.故宫D.黄河阅读下列的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孔府孔庙孔林13.“三孔”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有①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代推崇②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③孔子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历代封建统治者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护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著名的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非儒即墨”的现象,墨家学派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民拥护B.墨子主张选举贤能深得士人支持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15.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墨家学说“兼爱”主张始终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的最主要原因是A.超越当时社会实际,在封建社会无法实现B.不利于封建社会的建立和发展C.有利于抵制统治者,得到统治者的支持D.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16.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思想能够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法家主张适时改革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C.适应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现实需要D.和秦始皇个人的看法一致,故得到肯定17.儒家学说到西汉时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的最根本原因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B.儒学经过改造,增加了提出“君权神授”C.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D.秦始皇失败的教训18.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统治思想源于A.儒家孔子的“仁”B.儒家荀子的“王道”C.墨家的“尚贤”D.道家老子的“无为”19.孟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的主张,其“仁政”思想的核心是A.以德治国B.依法治国C.贤人治国D.以礼治国20.儒家思想对历史产生的积极作用分析正确的是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暴政②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③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④有利重建新的社会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李斯上奏)“9/9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单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21.以上二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是①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②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④君主专制中国集权渐趋于阻碍中国历史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22.据材料可知,秦汉以来,使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的是A.汉武帝的“贤良对策”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C.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D.“三纲五常”的提出2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D.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24.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25.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A.封建制度日趋完善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C.“仁政”最终取代“法治”D.封建统治思想日渐成熟26.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于西汉武帝时期,下列与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有关的社会背景是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加强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D.佛教冲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他非常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有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被接受。——摘自《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参考》27.以下对董仲舒的思想实质的归纳最全面的是A.“君权神授”,用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B.“大一统”思想C.“天人感应,天人合一”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28.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以阴阳五行为框架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唯心主义的谶纬之学29.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民本思想B.限制王权思想C.阴阳五行思想D.君权神授思想30.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的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A.神化封建统治B.宣扬仁政C.为统治者服务D.反对苛政刑杀31.关于汉代统治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A.一开始就以新儒学为统治思想B.黄老之学自始至终为西汉的统治思想C.汉代统治思想及变化是由政治经济现状决定的D.黄老之学形成于西汉时期32.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9/9A.“春秋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33.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吸收了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34.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最早是由谁提出的A.老子B.孔子C.汉武帝D.董仲舒35.对“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神化君主权力,是唯心主义思想②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起了积极作用③用“天”的威望来限制封建君主,对封建君主的统治进行某些制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清明④这种思想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封建迷信思想内容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36.以上图片是“三教合一”的产物,图中的三尊佛像应该是A.释加牟尼、孔子、孟子B.释加牟尼、孔子、老子C.孔子、老子、孟子D.耶稣、孔子、老子37.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主要社会原因是A.儒学内容陈旧B.寺院经济的发展C.社会经济的落后D.佛教和道教的迅速传播38.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隋唐儒学大师的态度是A.放弃儒家思想B.以儒为本,吸收道、佛思想加以完善C.创造一种儒家新思想D.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39.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①受佛教、道教冲击失去正统地位②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发展③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④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时期,儒学家明确提出“三教合一”主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40.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A.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整体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图一程颢图二程颐图三朱熹图四王阳明41.对于上图四人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其思想体系都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B.都主张理发自本心,不用学习就能体会C.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D.都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42.理学兴起的时代是A.魏晋南北朝B.隋唐时期C.北宋时期D.明清时期9/943.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阳明44.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D.“天,有形之大者也”45.关于陆王心学的评价,正确的是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46.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制私欲,最能说明的是A.主流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的修养C.儒学的发展已经阻碍了历史的进步D.孔子的仁学发展到了极端“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朱子语类》47.对于材料中朱熹的“理”和“气”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①理是第一性的,气属第二性③两者又同时存在、密切结合而不可分割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48.你认为朱熹的哲学观属于何种世界观?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D.辩证法49.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备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你认为他的“理”应该是指什么?A.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B.社会道德和人的品行C.封建伦理道德的封建等级制度D.做人必须坚持的原则50.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其核心是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D.为了规范人际关系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第(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摘自《传习录》51.以上材料所述的思想应该属于谁的思想?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阳明52.与“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方式相类似的是A.黄老之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格物之学53.上述材料阐述的的思想核心是A.良知即是天理B.人天生具有良知C.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D.良知与生俱来,不需要外求阅读李贽的以下几则材料:“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单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54.从李贽对其著作《焚书》、《藏书》的起名来看,我们可判断他的著作A.对封建儒家正统思想进行了批判B.对封建君主制度进行深刻的揭露C.对孔子的权威进行否定为世俗所不容D.提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9/955.明末思想家李贽主张中不包括下列哪一思想A.反对孔孟学说,反对绝对思想权威B.提出“三纲五常”的传统道德标准不能抛弃C.主张男女平等D.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56.明后期,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李贽对儒学和道学家进行抨击。下列言论中,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揭露道学家虚伪的是A.万世之至论B.被服儒雅,行若狗彘C.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D.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57.李贽是明朝反封建的思想斗士,其思想特点主要是①批判封建专制制度②否定孔子的权威③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④主张个性自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8.下列著作中属于李贽的是①《焚书》②《藏书》③《明儒学案》④《明夷待访录》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阅读下列黄宗羲的几则材料材料一“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不仅如此,君主还残害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因而成为“天下之大害”。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皆本也。”——以上材料均摘自《明夷待访录》59.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这主要表达了作者要求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建立君主立宪制D.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60.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其进步性主要在于A.吸收西方民主思想B.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C.动摇封建正统思想D.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色彩61.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抨击封建主义B.抨击中央政府C.抨击君主无能D.抨击君主专制62.明清思想家最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主张,而反映了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A.黄宗羲提倡“法治”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63.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的观点,这与启蒙运动的思想极为相似。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启蒙运动的发展已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B.黄宗羲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C.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D.黄宗羲思想的产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而启蒙运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6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是①商品经济发展②封建制度衰落③西学东渐影响④抗清斗争实践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65.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启蒙思想的产生9/9A.①②③D.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6.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理论基础,堪称我国古代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和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家分别是A.黄宗羲、顾炎武B.李贽、王夫之C.李贽、黄宗羲D.黄宗羲、王夫之67.明清时期,出现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点是A.以“民端”自居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D.批判君主专制制度68.黄宗羲写有《原君》,韩非子写有《恃君》,对君主专制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原因是A.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B.受外来思想影响程度不同C.所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D.个人文化知识素养高低不同炎武之学,大抵主於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馀,合图经而成者。——《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69.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君主国家与民族的兴亡含义不同B.改朝换代只与既得利益集团有关C.由于阶级属性不同,君臣与老百姓在民族兴亡问题上是对立的D.顾炎武具有民主的思想70.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中,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亡考自少喜从人间问四方事,至于江山险要,士马食贷,典制沿革,皆极意研究。读史读注疏,于书志年表,考驳同异,必详慎搜阅之,而更以见闻证之。——王夫之之子《大行府君行状》71.王夫之是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主张用发展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认为“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这里的“器”是指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感知事物的器官C.万物发展的规律进D.行科学试验的仪器9/9二.非选择题1.2022年12月,中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和谐思想表现在处理社会关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提倡以德治国,避免社会冲突,提倡宽厚处世,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请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此说的三位著名思想家及其观点参考答案: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2.下面是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摘录的几段: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撰《读通鉴论》《宋书》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请回答:上述资料各是叙述哪一位思想家的?并说说你的看法。参考答案:第一段资料是叙述黄宗羲的,主要反映了他批判君主专制及社会弊端,主张建立“法治”社会的思想观点。第二段资料是叙述顾炎武的,主要介绍了他力倡经世致用之风气和对社会生产发展的关注。第三段资料是叙述李贽的,李贽自称“异端”,是就当时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学和礼教而言的。他向孔子及旧的儒学思想提出了挑战。第四段资料是叙述王夫之的,王夫之反对土地兼并,主张耕者有其田,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王夫之的史学观点以其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为根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4: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5: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分)(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2分)(3)根据材料4、5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4分)9/9参考答案:(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3)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变化。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1.A2.D3.B4.A5.D6.A7.A8.B9.A10.A11.D12.B13.B14.C15.A16.C17.A18.B19.A20.A21.A22.B23.D24.D25.D26.C27.A28.C29.D30.A31.C32.A33.C34.D35.B36.B37.D38.B39.B40.C41.A42.C43.C44.C45.B46.A47.A48.B49.C50.A51.D52.C53.C54.C55.B56.B57.B58.C59.D60.D61.D62.D63.C64.D65.D66.C67.D68.C69.C70.C71.A9/9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2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18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17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16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15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14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13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12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11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1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0:41
页数:9
价格:¥3
大小:80.3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