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7月济南市高二期末学情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时期,随国大夫季梁对随侯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虢国大臣史嚚劝诚虢公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反映了()A.生产的发展促使对鬼神迷信的破灭B.时代变革推动治国思想趋于理性C.人文主义成为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潮D.民本思想为当时统治者普遍接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并结合所学可知,随国大夫季梁对随侯说,百姓,是神灵的主人,因此古代圣王先富养与团结百姓然后才致力于侍奉鬼神。根据材料“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并结合所学可知,虢国大臣史嚚劝诚虢公说,国家将要兴起,会听取百姓的意见;国家将要灭亡,就去听从神灵的差遣。由此可知,春秋时期,面对时代变迁,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趋于理性,从对神的崇拜中摆脱出来,更注重“民”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中随国大夫季梁强调先民后神,不能说“生产的发展促使对鬼神迷信的破灭”,排除A项;材料强调应重视“民”的作用,无法体现人文主义成为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潮,排除C项;“民本思想为当时统治者普遍接受”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2.下表是秦汉时期尚书地位的变迁情况。这一过程表明()时间尚书地位秦及汉初少府的属官,与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并称六尚,替皇帝掌管文书。\n汉武帝时与中书、侍中等组成“中朝”。汉成帝时开始分曹治事,设置五曹尚书,各曹以尚书令为首,负责政令的执行。A.相权对皇权产生严重威胁B.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C.新中枢权力机构日渐形成D.中央官制的不断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尚书从替皇帝掌管文书的少府属官,发展到参与“中朝”议政,甚至分曹治事,负责政令执行,反映出新的中枢权力机构日渐形成,C项正确;尚书地位的提高,削弱了相权,而非相权严重威胁皇权,排除A项;仅尚书地位的提升不能说明中央对地方管理即中央集权逐步强化,排除B项;秦汉时期中央官制尚未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3.下表是东晋十六国时期,部分政权开国君主出身的史籍记载情况。这反映了()政权开国君主开国君主出身记载后秦姚苌《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羌人出自三苗,舜徙之三危山。而《姚戈仲载记》(姚戈仲,羌族人,姚苌之父)则说其自称舜的后裔。后凉吕光《魏书·吕光传》记载吕光为略阳氐人。太元十四年,吕光自称三河王,追太公吕望为始祖,《吕光载记》因此称其为汉高祖吕后之宗族。A.战乱导致史籍的记载矛盾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影响深远C.割据政权彰显正统努力D.民族交融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n【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十六国时期,建立后秦的羌族统治者自称舜的后裔,氐族吕光建立后凉后尊称吕望为始祖,并与汉高祖吕后攀上宗族关系,反映出割据政权在努力彰显其统治的正统性,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战乱对史籍记载的影响,排除A项;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影响深远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民族交融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排除D项。故选C项。4.“宝相花”是唐代最具影响力的丝绸纹样,其中蕴含了中国的莲花、牡丹、菊花,欧洲的卷草、忍冬和中亚的葡萄、石榴等形象。“宝相花”的形成反映了()A.物产种类决定艺术形式B.唐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C.唐朝文化观念兼收并蓄D.审美趣味的世俗化趋向【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中国、欧洲和中亚的多种植物汇集在一起,创造出新奇的丝绸纹样,宝相花的形成反映了唐朝文化观念的兼收并蓄特色,C项正确;物产种类决定艺术形式的说法绝对,排除A项;唐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只是宝相花出现的部分原因,与欧洲植物蕴含其中不符,排除B项;审美趣味的世俗化趋向与宝相花作为丝绸新纹样出现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王辟之《渑水谈燕录》卷三载,北宋时,曹州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洪迈的《夷坚丁志》卷六载,南宋时,建安人叶德孚买田贩茶,后获得“乡荐”,娶宗室女,投将士郎。这说明宋代()A.社会成员地位趋于平等B.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科举制度更加公平公正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人可以科举做官、娶宗室女等,说明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项正确;社会观念的变化不能说明封建社会成员的地位趋于“平等”,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宋代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排除B项;科举制度更加公平公正与整个材料的\n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清初,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等人外,还对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等进行祭祀。康熙帝南巡期间曾到南京的明孝陵祭祀明太祖,这些做法()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C.旨在笼络江南汉族士人的民心D.宣扬皇权至上的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清朝对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等进行祭祀,康熙帝祭祀明太祖,这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朝的民族政策,排除B项;C项不能说明“对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等进行祭祀”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宣扬皇权至上的思想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清代嘉庆年间设立的四川南楚会馆原本只祭祀象征着家乡和祖先的禹王,到道光年间,像这样的移民会馆中,主祀本籍主神,附祀四川本土乡神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一变化体现了()A.民间信仰的统一B.地域性商帮出现C.文化认同的加强D.民族交融的加深【答案】C【解析】【详解】移民会馆中,主祀本籍主神,附祀本土乡神的现象,反映了移民的地域文化认同加强,C项正确;“民间信仰的统一”太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帮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移民的地域文化认同,没有涉及不同民族的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8.有学者谈到太平天国时指出:他们太不懂政治,占了南京十多年,在制度上几乎丝毫没有建树。他们比较象样的是军制,但始终未觉悟到水师之重要。他们到处焚毁孔庙,孔子的书被称为妖书……即使当时没有曾国藩、左宗棠,洪杨还是要失败。该学者意在说明太平天国()A.忽视制度建设B.摒弃传统思想C.具有阶级局限性D.放弃水师建设【答案】C【解析】\n【详解】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不懂政治”,在制度上没有建树,没有近代海权观念,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理性,其失败是必然结果等,意在说明太平天国具有小农阶级局限性,C项正确;忽视制度建设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太平天国并未完全摒弃传统思想,排除B项;放弃水师建设与“他们比较象样的是军制”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维新派不仅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还创办《算学报》、《格知新报》等介绍自然科学的报刊,在报刊上开辟“格致”,“算学”等专栏。谭嗣同等人在南学会举办的演讲会上讲述地球公转和自转,地震、日食等天文地理知识。维新派如此重视科学的主要原因是()A.争取洋务派官员的支持B.营造变法的思想氛围C.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维新派积极推动维新变法,他们重视科学的主要原因是为维新变法营造社会氛围,B项正确;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A项;维新派创办介绍自然科学的报刊,举办介绍自然科学的演讲,无法体现对教育近代化的影响,排除C项;D项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图是英国讽刺漫画《婴孩现象》,创作在甲午战后。图中日本矮子穿得不伦不类像个小丑,却指手画脚,神气活现地在给各老牌西方帝国的军官们上孙子兵法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日本以自己实力征服了西方列强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表达了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复杂心态D.联合成为该阶段列强侵华的主要特点\n【答案】C【解析】【详解】甲午战争,日本打败了中国巨人,从而赢得了西方列强的“文明礼貌”对待,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列强地位。漫画讽刺之余,透露出西方列强那心不甘情不愿,却还要礼貌地坐在那里忍受着日本人的趾高气扬,表达了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复杂心态,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列强地位,并非日本征服了西方列强,排除A项;漫画无法体现列强瓜分中国的信息,排除B项;漫画没有涉及列强联合侵华,排除D项。故选C项。11.甲午战后,中国热血青年开始大量前往日本留学。他们中绝大部分初到日本时,是抱着回国后要改良政治的态度的。但之后,很多人倾向于推翻清政府。这种变化()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主导地位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C.源于日本近代化成就的冲击D.说明革命思想成为近代主流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大量留学日本的进步青年放弃改良思想,选择用革命方式改造中国,主张推翻清王朝,说明革命思想日益成为了近代主流思想,D项正确;动摇封建思想主导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排除B项;日本近代化成就的冲击是客观原因,并非进步青年思想转变的根源,排除C项。故选D项。12.1907年初,清廷颁布诏令禁止妇女裹小脚。然而,大清国的女人们已经习惯了追求“三寸金莲”之美。清廷又颁布诏令:大清国所有官员,若其妻女有缠足者不得在政府里任职。缠了足的女孩,一律不得入学堂学习。这表明()A.西方文明对中国产生巨大冲击B.清政府的统治日渐开明C.近代中国妇女的地位逐渐提高D.传统思想影响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时期,强制官员带头、学校督促,严禁妇女裹脚,表明西方文明对中国产生巨大冲击,A项正确;仅有禁止裹足一项措施,不能说明清政府的统治日渐开明,排除B项;禁止裹脚不足以说明近代中国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排除C项;传统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n13.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各经济类型面粉生产量的发展变化情况,这反映了()1913年1921年面粉总产量合计(千包)213642.03247197.28商用面粉总量(%)45.6445.15机器产品(%)10.2419.49土磨坊产品(%)35.4025.66自用面粉(%)54.3654.85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B.机器面粉业竞争力差C.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D.近代工业在艰难中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表看出,1913—1921年间,面粉总产量大幅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C项正确;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我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了,排除A项;机器面粉所占比重大幅上升,机器面粉业的竞争力强,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工业发展艰难,排除D项。故选C项。14.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把长期以来一直戴着作为胜利者标志的马其顿帽,换成被征服的波斯人的头巾,同时他给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这些措施()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B.打破东西方交流的隔阂C.带来了帝国的长治久安D.旨在推行文化包容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马其顿国王戴波斯人的头巾,同时他给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这有利于东西文化的交流和交融,A项正确;BC\n项夸大了材料中措施的作用,排除;材料措施体现了文化包容政策,但这不是亚历山大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15.20世纪初,英国现代主义艺术家保罗·纳什放弃主张艺术没有道德目的和社会责任的“艺术至上主义”,画风从徜徉于自然美景转到痛苦的哭泣。这一变化反映了()A.现实主义绘画传统的回归B.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行径C.战争带来的严重心理创伤D.世界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初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保罗·纳什的画风从徜徉于自然美景转到痛苦的哭泣,反映了战争带来的严重心理创伤,C项正确;保罗·纳什属于现代主义画派,排除A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世界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会盟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政治活动,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重要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春秋》所见四类会盟活动统计简表鲁君年数次数类别隐公桓公庄公悯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总计11183223318181831321527255王臣与会(天子与诸侯)6111131115诸侯与诸侯884112483645366诸侯与卿大夫2431583151465571131341053939\n卿大夫与卿大夫总计1112722614152331181418191——摘编自翟淑君《春秋时期的会盟问题研究》(注:《春秋》采用鲁国纪年,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14年即公元前481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时期会盟的特点并做出合理的解释。【答案】特点:会盟的次数多,类型也复杂;礼仪不够完备,有简单草率的倾向;会盟时旧有的尊卑关系遭到破坏;会盟时,夷夏之防也逐渐消失了;会盟中诚信观念丧失了;所结之盟不大稳固,背盟之事屡屡发生,且速度很快;春秋会盟可分两个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解释:周天子权威下降;礼乐制度遭受冲击;卿大夫的实力在不断上升。【解析】【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中会盟的类型和次数看,会盟的次数多,类型也复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礼仪不够完备,有简单草率的倾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会盟时旧有的尊卑关系遭到破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会盟时,夷夏之防也逐渐消失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会盟中诚信观念丧失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所结之盟不大稳固,背盟之事屡屡发生,且速度很快;格努材料可知,春秋会盟可分两个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解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天子权威下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遭受冲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卿大夫的实力在不断上升。17.历史上对王安石的认识和评价存在不同意见,甚至严重分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材料二宋理宗在淳祐元年下诏,以周濂溪、二程、张载、朱熹五人从祀孔庙的同时,撤销了王安石的从祀地位,并指责“王安石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三语最为万世之罪人,岂宜从祀孔子庙庭,合与削去,于正人心,息邪说关系不小,令国子监日下施行。\n——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材料三梁启超给王安石及其新法以全新的评价:“呜呼,皋夔伊周,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一言以蔽之,“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梁启超《王荆公》(1)指出三则材料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2)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该采用什么方法。【答案】(1)态度和阐释:材料一否定王安石变法,理由是新法危害百姓;材料二否定王安石变法,理由是王安石变法冲击了传统秩序;材料三赞成王安石变法,理由是梁启超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合理依据。(2)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做到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方法;标准是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解析】【小问1详解】态度和阐释:根据“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可知,材料一否定王安石变法,根据“立新法扰民”得出理由是新法危害百姓;根据“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三语最为万世之罪人”可知,材料二否定王安石变法,根据“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三语最为万世之罪人”得出理由是王安石变法冲击了传统秩序;根据“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可知,材料三赞成王安石变法,根据所学可知,梁启超赞成王安石变法,目的是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合理依据。【小问2详解】方法:可从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做到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方法;标准是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等角度进行总结。18.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胡绳和陈旭麓的相关研究与论辩,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了重要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n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代表观点基本主张“三次革命高潮说”1954年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中,主张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新陈代谢论”陈旭麓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中,把1840-1949年110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来考察,建构了其以“新陈代谢”为旨趣的近代史新架构,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有限地推向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之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研究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呈现阶段性特征。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近代史研究以革命史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偏重政治史、革命史,改革开放以来突破革命史观局限,研究视野更加开拓,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新中国成立初,由于历史学研究主要服务于巩固政权和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加之“左”倾错误影响,所以比较侧重革命和政治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近代史研究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和“双百”方针恢复等因素影响下,得以迅速发展。总之,不同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体现出,历史研究视角的扩展和研究史料的丰富,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评价更加客观,历史学科建设得到了发展。【解析】【详解】评述: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阅读表格内容,把握“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整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确定个人观点,如根据材料来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胡绳和陈旭麓的相关研究与论辩”,材料中“1954年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中,主张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陈旭麓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中,把1840-1949年110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来考察”等信息,可得出观点——\n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呈现阶段性特征;确定观点后,结合所学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展开分析说明,如通过分析1950和1990年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特征,说明胡绳和陈旭麓研究近代史的指导思想、内容偏重及原因等,说明两人研究呈现阶段性特征;最后在史实评述基础上,升华个人认识,如指出不同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体现出研究视角的扩展和研究史料的丰富,促进了历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塞塔碑铭文是公元前196年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发布的一篇敕令,用古埃及语圣书体文字(古埃及祭司使用)、世俗体文字(古埃及平民使用)和古希腊文字3种文字对照书写。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在公元4世纪后彻底失传。但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据令狐若明《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等材料二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以期实现打击英国的战略目标。拿破仑十分重视埃及古迹,他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组成一支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学者们负有收集和研究埃及历史和古迹的重任。1799年,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西支流入海口附近的拉希德村修筑防御工事,偶然掘出一块布满稀奇古怪文字的黑色玄武岩石碑断片。1801年,英国打败法国,夺得了埃及的宗主权,根据协议,战败国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1802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移至大英博物馆的埃及厅,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时至今日,石碑上的标签仍写着:“不列颠军队征服埃及的战利品”。——据令狐若明《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1)说明罗塞塔石碑及其铭文的史料价值。\n(2)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和归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答案】(1)史料价值:罗塞塔碑铭文是研究古代埃及历史的一手史料;对研究古代埃及政治、社会、文字、宗教的发展等,有着重要价值。(2)认识:罗塞塔碑的发现具有偶然性;拿破仑组织人力、物力,制定计划,专门收集和研究古代埃及历史和古迹,反映近代殖民战争客观上促进了近代考古学的发展;罗塞塔石碑最终成为大英博物馆的展品,反映出近代殖民霸权的争夺,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发展与交流,有着双重作用。【解析】【详解】(1)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一中“罗塞塔碑铭文是公元前196年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发布的一篇敕令”可知,罗塞塔碑铭文是研究古代埃及历史的一手史料;根据“用古埃及语圣书体文字(古埃及祭司使用)、世俗体文字(古埃及平民使用)和古希腊文字3种文字对照书写,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在公元4世纪后彻底失传。但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但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可知,罗塞塔碑铭文对研究古代埃及政治、社会、文字、宗教等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2)认识:根据材料二中”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以期实现打击英国的战略目标“”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组成一支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1799年,法军)偶然掘出一块布满稀奇古怪文字的黑色玄武岩石碑断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具有偶然性,拿破仑组织人力、物力,制定计划,专门收集和研究古代埃及历史和古迹,反映近代殖民战争客观上促进了近代考古学的发展;根据“1801年,英国打败法国,夺得了埃及的宗主权,根据协议,战败国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不列颠军队征服埃及的战利品”可知,罗塞塔石碑最终成为大英博物馆的展品,反映出近代殖民霸权的争夺,影响人类文明的传承、发展与交流,有着双重作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25 17:29:11 页数:13
价格:¥3 大小:1.2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