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政治、军事经验十分丰富的姜尚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周天子的直属区域B.是奖赏开国功臣的需要C.主要目的是监控少数民族D.意图建立王畿的”藩屏”【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西周初年把政治军事才能出众的周公旦、姜尚分封到反周势力强大的地区,以此来建立王畿的”藩屏”,拱卫王畿,故选D;分封制建立的诸侯国,并不是周天子直属区域,故排除A;奖赏开国功臣的需要,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稳定周初政局,巩固疆土,而非监控少数民族,故排除C。2.宋代设“中书门下”掌握民政权,是中央的行政机构,长官为宰相;设立枢密院掌握全国军事,其长官为枢密使。枢密使和宰相职权平等,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这说明宋代政治A.文武分治特色鲜明B.分工明确政治民主C.专制皇权逐渐加强D.中央集权趋势凸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宋代分化中央事权,枢密使和宰相职权平等,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等信息,可推知宋朝的专制皇权有所加强,C项正确;文武分工只是具体措施,不是材料要说明的本质问题,A项错误;宋代的中书门下等分别对皇帝负责,不是民主制度,B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中央机构的调整,削弱的是相权,不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和对地方控制加强的措施,不能得出其凸显了中央集权的趋势,D项错误。3.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竟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在一些城市中“今日开会,明日结社,不日男女平权,即日财产平等”。对以上现象的合理解读是\nA.政局变动增强了民众参政意识B.是对议会斗争道路的成功尝试C.体现了改良与革命方式之争D.违背民主精神并导致军阀割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竟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今日开会,明日结社,不日男女平权,即日财产平等”可知,辛亥革命以后民众的参政热情高涨,而且民权意识明显发展,能够体现出政局变动增强了民众参政意识,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局变动增强了民众参政意识,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改良和革命的斗争,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军阀割据,得不出违背民主精神并导致军阀割据,排除D项。故选A项。4.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过: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中“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斗争”可知,中国境内不存在政党之间的斗争,各党派和平相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共同参政议政,这解决了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关系。故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当家做主,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该制度主要是涉及少数民族发展问题,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方针适用于政府,与材料中党派之间的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5.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具有否决权。每逢危机发生时,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抽签决定其中一人作为独裁官,全权处理危机事件。这体现出罗马政体特征有①任期制②选举制③权力制衡④君主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n【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年一任”可知,罗马政体实行任期制;根据材料“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可知,罗马政体体现了选举制度;根据材料“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具有否决权”可知,罗马政体中体现了权力制衡。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君主制,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6.如图是腓尼基人发明的腓尼基字母,成为字母文字的源头,腓尼基人能够发明腓尼基字母的原因是A.腓尼基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B.腓尼基地处于文明的交汇点C.腓尼基字母书写简单易记忆D.腓尼基地处丝绸之路的核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发达,为了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B项正确;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世界东岸地区建立一系列小城邦,没有建立庞大的帝国,排除A项;腓尼基字母书写简单,易于记忆是腓尼基字母的特点,不是发明的原因,排除C项;腓尼基字母文字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陆上丝绸之路从汉朝开始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7.欧洲学者认为,在古典时代和现代之间存在一个被称为“TheDarkAges”的“TheMiddleTimes”。这一时期,大约是在A.公元前5—公元4世纪B.公元5—15世纪C.公元15—16世纪D.公元17—18世纪【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学者将“在古典时代和现代间”的历史时期称为“中世纪”,材料中“TheDarkAges”的“TheMiddleTimes”即是指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这一\n时期大约是公元5-15世纪,B项正确;公元前5—公元4世纪不属于中世纪,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公元15—16世纪、公元17—18世纪都属于近代,不是中世纪,排除C、D项。故选B项。【点睛】8.13世纪初,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这主要说明(  )A.市民阶级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B.市民在王权保护下政治权利扩大C.市民阶级成为强化王权的政治力量D.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的支持下,扩大了自己的疆域,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材料说明市民阶级成为强化王权的重要政治力量,故C正确;材料中的市民并没有获得特殊的法律地位,排除A;市民的政治权力也没有实质性的扩大,排除B;材料不是说明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D。故选C。9.《高丽史》记载:“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光宗用双翼(五代后周官员)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大抵其法,颇用唐制。”据此可知,高丽A.科考以进士科与明经科为主B.仿照唐代糊名制以防止舞弊C.选官制度是模仿中国的产物D.朝廷与后周的关系非常密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高丽王朝在三国以前,没有科举制,后来学习唐朝,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结合所学可知,高丽王朝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材料中学习唐朝的科举选官制度就是模仿中国的产物,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科考以进士科与明经科为主”,排除A项;中国宋代实行糊名制,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说明朝廷与后周的关系非常密切,排除D项。故选C项。10.16世纪初期,桑海国达于极盛。该国在中央设各部大臣,分掌财政、航运等事务;将全国划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区,中央和地方大臣均由国王选派亲信担任;拥有一支以战俘和奴隶组成的常备军。由此可知,桑海国建立了\nA.行省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人才选拔制度D.奴隶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中央和地方大臣均由国王选派亲信担任;拥有一支以战俘和奴隶组成的常备军”可知桑海帝国国王加强了对地方和全国的控制,说明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选B;行省制度只是桑海国所建立的各种制度中的一个,不能全面涵盖题意,排除A;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人才选拔和奴隶制度,排除CD。11.英国《权利法案》部分内容如下: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材料表明英国A.国王的实际统治权得到约束B.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C.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得以确立D.责任内阁被赋予相当大的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内容表明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B项正确;但并没有涉及国王的权力和责任内阁的权力,A、D说法错误;《权利法案》不是成文宪法,C项错误。12.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长期过程,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事件是A.法国大革命过程中颁布《人权宣言》B.1792年法国建立共和国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通过新宪法D.拿破仑颁布《民法典》【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通过新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C项正确;《人权宣言》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并没有确立共和政体,排除A项;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但后来被第一帝国取代,排除B项;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没有确立共和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13.\n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有这样一句解说词:美国独立后,州际贸易由美国中央政府管理,各州政府则继续保留管控公司的权力。上述现象的法律依据源于《1787年宪法》规定的A.三权分立机制B.联邦制C.中央集权原则D.民主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详解】独立后的美国起初事项邦联制,中央没有实权,《1787年宪法》提出强化中央权力的要求,实行联邦制,“州际贸易由美国中央政管理”调节矛盾,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同时“各州政府则继续保留管控公司的权力”显示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故答案为B。材料不能体现行政、立法、法院的三权分立制度,排除A,美国《1787年宪法》不是实行中央集权原则,C错误。民主共和制是中央机构产生,总统选举等问题体现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体现民主共和制原则,与题意不符,D错误。14.王觉非主编的《英国近代史》载:“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关A.阿克莱特B.富尔顿C.哈格里夫斯D.瓦特【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的信息说明是蒸汽机,瓦特对于改进蒸汽机做出巨大的贡献,故D项正确;阿克莱特是水力织布机的发明者,A错误;富尔顿发明的是蒸汽轮船,故B项错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C错误。15.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A.加速了城市化发展进程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nC.促进了新发明的出现D.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答案】B【解析】【详解】工业革命中,火车发明之后,人们的计时单位发生了变化,准时准点成为一种社会常识,而且使得表成为人们日产生活中必备物品,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加速了城市化发展进程,排除A项;促进了新发明的出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工人劳动强度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6.“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包括)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列宁评价的这部著作A.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最早提出暴力革命的方式C.吸收了英法美的文化成果D.预见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可知该文献提出的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可知列宁评价的是《共产党宣言》,该文献中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A正确;《共产党宣言》并不是最早提出暴力革命的方式,B错误;《共产党宣言》吸收的是英法德的文化成果,C错误;工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经济基础,出现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D错误。【点睛】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人类发展的方向。17.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达成协议。其中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还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次柏林会议A.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B.加剧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矛盾C.说明非洲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D.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缩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柏林会议使各列强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得到初步确认,为日后帝国主义列强完全瓜分非洲提供合法性,因此D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n世纪末20世纪初,A排除;柏林会议缓和了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B排除;当时非洲尚未完全沦为殖民地,C排除。故选D。18.某同学搜集了有关“圣马丁”“提拉克”“墨西哥宪法”“埃塞俄比亚独立”等资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A.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C.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D.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答案】C【解析】【详解】圣马丁将南美洲南部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提拉克是印度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奠基人,再根据“墨西哥宪法”和“埃塞俄比亚独立”等信息可知这些反映了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C项正确;题意反映的不仅仅是亚洲人民的抗争,排除A项;题意主要反映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无法说明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排除B、D项。故选C项。19.在反抗殖民压迫时,主张“将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则延伸到政治领域,家庭的纠纷与分歧,通常是依从爱的法则而解决的”,认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的运动是A.马赫迪起义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华夫脱运动D.桑地诺抗美斗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等信息可以看出,其强调在反抗殖民压迫时要依从爱的法则来解决问题,因此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对暴力,故B正确;ACD都是暴力革命,排除。20.观察表格,其中空白处可以填入\nA.世界殖民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制D.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图片内容“埋下隐患……维和乏术……缺失规则”反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与影响,故B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未涉及“战败国、国家组织”,故A错误;雅尔塔体制建立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不是维和乏术,故C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金融体系,故D错误。故选B。21.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侵略的权力,明确了“大国-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的是A.《凡尔赛条约》B.《联合国宪章》C.国际联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1945年《联合国宪章》签订,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权利、义务及主要机构职权范围等。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和“促成国际合作”等;它还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B项正确;《凡尔赛条约》一战后签订,与题无关,排除A项;国际联盟是一战后英法主导建立的国际组织,排除C项;和平共处原则是50年代中国提出的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22.如表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单位:百万美元,如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论题是年份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1948年3975821949年1457651950年1—6月41268\n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二战后,受冷战的影响,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出口减少。而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出口由增加到减少,则反映出西欧在站队资本主义阵营后,减少了对东欧与苏联的出口,故能反映出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启动,表格中的材料不能作为背景,排除A;滞胀出现于70年代,排除B;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于1944年,排除C。23.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有25个国家出席。会议宣布根除殖民主义,实行和平共处原则和非集团原则,发展经济并进行经贸合作,呼吁美苏两国首脑举行谈判,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这表明A.亚非拉国家开始反抗殖民统治B.不结盟运动冲击美苏两极格局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D.不结盟运动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呼吁美苏两国首脑举行谈判,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等信息可知,亚非拉新兴国家的崛起及其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呼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级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B项正确;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亚非拉国家就开始了反抗的斗争,在1961年之前已经开始,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将建立国际新经济政治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因此在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时还未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大多数是二战后期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这些国家不一定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不能壮大社会主义阵营,D项错误。24.一个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与运行,体现出“南北共存性”“一国主导性”“经济互补性”等特征,该经济组织的标志是\nA.B.C.D.【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南北共存性”“一国主导性”“经济互补性”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北共存性”即南北合作(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一国主导性”即美国主导,“经济互补性”即成员国之间经济互补性强,据此可知,该经济组织为北美自由贸易区,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题意。二、非选择题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n材料二公元前1000年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时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6代表的古代人类最初的文明名称,并指出1和.4代表的两种古代文明在政治体制上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典时代欧亚文明交流加速的条件,并分析这一时期欧亚文明交流的特点。【答案】(1)文明:2西亚(两河流域)文明;6印加文明。不同点;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2)条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生产力提高;城市发展,贸易增加;大帝国出现。特点:交流越来越频繁;交流领域增加。【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图中2代表的是2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图6代表的是印加文明。不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代表的是古中国文明,古代中国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图4代表的是古希腊文明,古希腊产生了民主政治。(2)条件:根据“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得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生产力提高;根据“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得出城市发展,贸易增加;根据“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得出大帝国出现。特点:根据“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得出交流越来越频繁;交流领域增加。26.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指出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材料二\n宗教改革的动机原本是宗教性的,然而却结出了丰硕的世俗之果。它导致了凌驾于欧洲世俗权力之上达千年之久的基督教会的分裂,从而为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由于每个人都可以在信仰中直接与上帝发生联系,这样就使得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的事情、内心的事情,从而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真正的自由:恪守“天职”、勤奋节俭的新教伦理则成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精神前提;宗教宽容精神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背景,这种新时代背景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理性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并最终汇聚成启蒙运动的澎湃洪流。——摘编自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弘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及精神内核,列举两位与薄伽丘同时期的人文主义者。(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结出的“世俗之果”。(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新的历史条件”。【答案】(1)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创立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内核:人文主义。人物:但丁、彼特拉克、米开朗基罗、拉斐尔(2)世俗之果: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进一步解放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3)表现:高举“理性”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张构建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解析】【详解】(1)实质及内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旗帜下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列举:如但丁、彼特拉克、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2)世俗之果:根据材料“从而为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创造了条件”\n可归纳出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根据材料“这样就使得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的事情、内心的事情,从而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真正的自由”可归纳出进一步解放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根据材料“勤奋节俭的新教伦理则成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精神前提”可归纳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并最终汇聚成启蒙运动的澎湃洪流”可归纳出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3)表现:根据材料“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可归纳出高举“理性”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根据材料“强调发展科学、弘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可归纳出主张构建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材料二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何正斌《经济学300年》材料三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n(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改革。其有何影响?【答案】(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让步;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如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建立福利国家等。(3)改革;减少国家干预;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化;调整国家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削减政府开支,减税。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影响了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纷纷摒弃凯恩斯主义。【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主要有两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让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征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其表现主要体现为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加大政府在公共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协调发展;利用信贷、汇率、税收等进行宏观调控等措施。(3)改革:根据材料三“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可知,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化;根据材料三“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可知,减少国家干预;调整国家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根据材料三“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可知,削减政府开支,减税。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撒切尔夫人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从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看,其做法影响了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纷纷摒弃凯恩斯主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07 00:01:49 页数:15
价格:¥3 大小:405.1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