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如林黛玉、薛宝钗两个人,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但一个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则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一个倾向于理智,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一个执著于感情,具有诗人的热烈的感情和冲动。这样两个难以调和的性格在对比中,其独特性就异常鲜明地呈现出来。作者不仅能够异常分明地写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而且也能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同是具有温柔和气这一性格侧面的少女,紫鹃的温柔和气在淡淡中给人以亲切,而袭人的温柔和气则带有一种令人腻烦的驯顺习性。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如贾琏与鲍二家的通奸,让两个小丫头放风,凤姐、平儿回来,两个小丫头,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越性跑出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只这个简单的细节,就把两个性格不同的丫头勾画出来了。\n《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探春有胆有识,有才有智,她对封建大家庭自杀自灭的预言,击中要害,使人感到清醒;她的理家,使人佩服;她的豪爽,使人感到可爱;在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作为使人感到扬眉吐气,但她对维护封建纲纪的坚定和无情,又常常使人感到讨厌,因此,探春也成了《红楼梦》中争论不休的人物。所谓“说不得善,说不得恶”等,正是性格中不同因素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写出了真实的人物。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四十五回,宝玉冒雨看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至说出来,“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这里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贾宝玉“爱博而心劳”是通过对他思维和情感,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简单重复地写出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B.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作者将她们复杂的性格进行全面对照,从而将其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C.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更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出来的。D.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比较薄弱,《红楼梦》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取得了巨大成绩。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了《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多种方式及其对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方式的改变。B.本文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晰,论证深入,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C.本文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从而使文章的论述有理有据。D.贾探春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探春是《红楼梦》中争论不休的人物,这样的人更显真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上,文中人物多达几百人,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至少几十人。B.为了使塑造的人物性格更加丰富,我们就要改变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方式,否则,塑造的人物就会千篇一律。C.《红楼梦》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塑造方式不同,但是塑造出的人物性格却很鲜明,甚至无关紧要的人物轮廓也很清晰。D.\n《红楼梦》塑造人物内心细腻、深入,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让我们看到更多鲜活的形象,真切动人。【答案】1.B2.D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简单重复地写出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错误。由原文“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可知,原文说的是“这不是简单地重复”。C.“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错误。由原文“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可知,原文说的是“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而不是“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D.“《红楼梦》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取得了巨大成绩”错误。由原文“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可知,“解决了这个问题”无中生有,且原文说的是“取得巨大进步”,不是“巨大成绩”。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D.“是为了证明探春是《红楼梦》中争论不休的人物,这样的人更显真实”错误。贾探春的例子是为了证明《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B.“我们就要改变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方式,否则,塑造的人物就会千篇一律”过于绝对。由原文倒数第二段“《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可知,原文只是说“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塑造的人物就会千篇一律”。故选B。(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字碑王平中\n张总来到安岳连云山,仰着头从峡谷底向山顶张望,慢慢地将脸仰成平面,戴着的帽子忽地掉在了地上,才看到一条线似的天空。张总的心冷了半截,在这个地方投资,又没公路,要想在此发展难呀。陪同的安岳老区建设促进会郭会长见状,不再提投资之事,对张总微微一笑说,我们这儿有座“神仙坟”,很值得一看。神仙坟?不外乎唬唬外人吧,有什么好看的?张总摇了摇头。这座坟不是唬人的,里面埋着一位红军战士。埋着一位红军战士?张总一下子肃然了。1935年7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四川,一位红军战士受伤后与部队走散了,来到安岳,被当地村民藏在地窖里。后来民团探到了消息,将村民赶到村口。村民不愿交出红军战士。民团团长咆哮说如不交出红军战士,就要烧光村子、杀光村民……就在这危急之时,那位红军战士从地窖里走了出来,面对凶恶的民团,毫不畏惧,对乡亲们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就是我死了,也会护佑你们……张总眼里充满敬意。民团枪杀那位红军战士后,不准村民们掩盖尸体。是夜,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第二天,人们看到一堆沙丘将红军战士掩埋了。村里人都说,是暴雨从山上冲下的泥沙自然将红军战士掩埋的。应该是村里人趁着暴雨将那位红军战士掩埋的吧?张总问道。反正没有人承认。即使是,也不会有人承认的。后来,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郭会长看着张总久久不语。什么奇事?张总按捺不住了。不久,一位村民说,他多日咳嗽不止,迷糊中有位仙人立于床前,对他说,村外的沙丘上有艾蒿,开水泡后饮之即愈。翌日,此人来到掩埋红军战士的沙丘旁,果然看到沙丘上有一株艾蒿,遂掐尖摘叶,回家泡水饮之,果真病愈。这个村民还说,仙人说这座坟是天葬的,如果谁毁了,必遭天谴,灭门绝后。那时人们对神灵是敬畏的。团丁听了,自然不敢毁坟。这座坟因此得到保存。这是村民为保护红军战士坟墓故意编撰的故事吧?张总说。也许是吧。后来,村里人受伤了,或发烧了,或家中有蚊虫了,将坟上的艾蒿割回去捣烂敷之,或煎水服之,或炆火熏之,那些人受伤好了,烧退了,家中蚊虫灭了。村里人都说那是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于是他们将此坟称为“神仙坟”,并在坟前立碑,因不知道红军战士姓名,碑上没有刻字,对外称为“无字碑”,暗地叫“红军碑”。即使知道红军战士名字,也不敢刻他姓名的吧?张总说。是的。后来,村里人每到红军战士的祭日,都要到坟前祭拜。张总闻言,眼里亮光闪闪,激动地对郭会长说,我们也去祭拜祭拜吧。\n张总一行来到峡谷口,果然看到一坟丘,其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艾蒿,微风吹过,艾蒿弯腰点头,似对他们到来的欢迎。张总顿时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张总从坟前站起来,对郭会长说,这两天我在附近走了走,看到这里群众还不富裕,特别是上山下山全靠步行,制约了产业发展。我回去后,立即安排,先修建从峡谷到山顶的盘山公路,再组织村民栽种艾蒿。种植艾蒿?郭会长有些不解。其实艾蒿清热解毒,是一种中药材。我这次来很受启发,发展这个产业,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郭会长闻言,紧紧握着张总的手说,我代表老区人民感谢你。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张总说,你知道吗?我爷爷也是一位红军战士,长征时牺牲了,至今还没有找着尺骨。这次看到老区人民为无名红军战士修坟树碑,虽然是无字碑,但他们年年去祭拜,相信牺牲的烈士都能含笑九泉了,因为这些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选自2021年5月14日《资阳日报》)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仰着头从峡谷底向山顶张望”“才看到一条线似的天空”“心冷了半截”等细节,暗示了安岳老区的闭塞、贫穷和落后。B.当地村民把红军战士藏在地窖里,宁死也不愿交出红军战士;危急之时,红军战士走出地窖保护百姓,表现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情。C.村民相信梦中仙人的话,采坟上艾蒿治病,病好了都说是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村民感念红军战士。D.“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表明了张总内心对神灵的敬畏和迷信。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插叙“神仙坟”的由来时,用语言、外貌、动作、环境描写烘托出一位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B.小说的情节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将历史和现实、虚幻和真实串联起来,行文自由灵活又跌宕起伏。C.张总的心理和神情多次变化,构成小说的线索,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人物的形象真实而立体。D.小说结尾写到张总的爷爷也是一位牺牲了的红军战士,不仅照应前文“张总一下子肃然了”,同时也升华了主旨。\n6.红军战士牺牲后,“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插叙这件“奇事”的作用。7.小说的标题“无字碑”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4.D5.A6.①结构承上启下。奇事是指村民采坟上艾蒿治病一事。既照应前文红军战士牺牲时说的“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就是我死了,也会护佑你们”这一句,又为下文张总决定“组织村民栽种艾蒿”作铺垫。②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突出。奇事既是对红军战士牺牲后情节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坟上的艾蒿”成为了联系村民与红军、安岳老区与张总的载体,突出“军爱民、民拥军”的主题。③“奇事”增添了神秘色彩,引发读者兴趣。在郭会长带领张总考察投资的主要情节外,宕开一笔,形成波澜。用“仙人”“天葬”“神灵”增添了故事的可读性。7.①“无字碑”指的是红军战士坟墓上竖的一块没有字的碑。②“无字碑”是当时许多无名英雄英勇无畏,一心为民的象征。③“无字碑”是对所有“为穷苦人打天下”“护佑百姓”的军人的讴歌与礼赞,也表现百姓对军人永远的怀念与崇敬。升华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的主题。【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D.“表明了张总内心对神灵的敬畏和迷信”错误,应该是表明了张总内心的感动和敬佩之情。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A.“外貌描写”错误,插叙“神仙坟”的由来时没有运用“外貌描写”。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从“不久,一位村民说,他多日咳嗽不止,迷糊中有位仙人立于床前,对他说,村外的沙丘上有艾蒿,开水泡后饮之即愈,翌日,此人来到掩埋红军战士的沙丘旁,果然看到沙丘上有一株艾蒿,遂掐尖摘叶,回家泡水饮之,果真病愈”可知,“奇事”是指村民采坟上艾蒿治病一事。既照应前文红军战士牺牲时说的话——“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就是我死了,也会护佑你们……”,又点明“其实艾蒿清热解毒,是一种中药材。我这次来很受启发,发展这个产业,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为下文张总决定组织村民栽种艾蒿作了铺垫,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n而从后文来看,“村里人都说那是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于是他们将此坟称为‘神仙坟’,并在坟前立碑,因不知道红军战士姓名,碑上没有刻字,对外称为‘无字碑’,暗地叫‘红军碑’”,插叙这件“奇事”是对红军战士牺牲后情节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从“后来,村里人每到红军战士的祭日,都要到坟前祭拜”可知,坟上的“艾蒿”成为了联系村民与红军、安岳老区与张总的载体,突出了小说“军爱民、民拥军”的主题,使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使小说的主题更加突出。从“我们这儿有座‘神仙坟’,很值得一看”“这个村民还说,仙人说这座坟是天葬的,如果谁毁了,必遭天谴,灭门绝后。那时人们对神灵是很敬畏的。团丁听了,自然不敢毁坟。这座坟因此得到保存”可知,小说在郭会长带领张总考察投资的主要情节外,宕开一笔,使情节内容更加曲折动人。小说用“仙人”“天葬”“神灵”增添了故事的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插叙这件“奇事”,为小说增添了神秘色彩,引发了读者兴趣,促使读者往下读。【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从浅层意义上看,“无字碑”指的是红军战士坟墓上竖的一块没有字的碑。“无字碑”指的是战士牺牲后,人们因“不知道红军战士姓名,碑上没有刻字”,在他的坟墓上竖的一块没有字的碑。从深层意义上看,“无字碑”并不是安岳老区所独有,从“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张总说,你知道吗?我爷爷也是一位红军战士,长征时牺牲了,至今还没有找着尺骨”可知,文中红军战士的“无字碑”,应该只是“许许多多无字碑中的一个”,可见,“无字碑”是当时许多无名英雄英勇无畏,一心为民的象征,在战争时期,像文中这位红军战士一样英勇无畏、一心为民的无名军人还有很多很多。文章结尾张总说的“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以及“这次看到老区人民为无名红军战士修坟树碑,虽然是无字碑,但他们年年去祭拜,相信牺牲的烈士都能含笑九泉了,因为这些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都说明“无字碑”是对所有“为穷苦人打天下”“护佑百姓”的军人的讴歌与礼赞,也表现百姓对军人永远的怀念与崇敬。升华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①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n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太史公曰:晏子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①诎:通“屈”,委屈。②抑损:谦逊,谦让。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B.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C.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D.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灵公是春秋齐国国君吕环的谥号。谥号是古时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具有评价性的称号。B.“大夫”是古代的官名。古代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来成为一般任官职者之称。古代大夫死一般称“卒”。C.妾,作为名词,指旧时男子在妻以外纳的女子;作为代词,是旧时女子自称的谦词。文中指晏子仆御之妻对自己的谦称。D.《史记》是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他辅佐了齐国三代国君,他正直能干,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国君的命令去做;国君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B.\n越石父宁愿在缧绁之中,是因为他认为晏子并不了解自己,因此被晏子赎出来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还提出要与晏子绝交。C.晏子虽是齐国的宰相,但非常谦虚,常常表现出甘居人下的姿态,与驾车的仆御形成鲜明的对比。D.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倘若晏子在世,非常乐意做他的驾车人,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无限敬仰,也包含着深沉的感慨。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2)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答案】8.C9.D10.B11.(1)晏子大吃一惊,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虽然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2)晏子感到奇怪,问他,车夫按照实情回答。晏子推荐他,让他做了大夫。【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从前我被囚禁起来,是因为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被囚禁。“诎于不知己”与“信于知己”结构相同,中间用“而”连接,作“君子”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D。此外,“感寤而赎我”中的“而”为连词,中间前后连接紧密,不能断开;“赎”的宾语是“我”,中间不能断开。这些都可作为断句的依据。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编年体”错误,《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体例。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因为他认为晏子并不了解自己,因此……提出要与晏子绝交”错误,越石父在被晏子赎出之后,要与晏子绝交,是因为晏子将他赎回后“弗谢,入闺”,没有以礼相待,他觉得“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才要与晏子绝交。\n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懼然”,吃惊的样子;“摄”,整理;“谢”,道歉;“厄”,困境;“免子于厄”,状语后置句;“子”,敬称,您。(2)得分点:“怪”,感到奇怪;“御”,车夫;“以”,按照;“以为”,以(之)为,让(他)担任;“荐”,推荐,其后省略宾语“之”。参考译文: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吃饭不吃两道荤菜,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家有道的时候,他就顺从命令去做事;无道的时候,他就衡量之后才实施。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越石父是个贤才,因罪被囚禁在牢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从前我被囚禁起来,是因为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被囚禁。”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开,车夫问她离开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齐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远大,思想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开。”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太史公说: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n北斋雨后(宋)文同①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②。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③,留客临轩试越茶。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注】①文同: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本诗为其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他为官期间勤于政务,关心百姓疾苦。②衙:旧时属吏每天早晚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长官秉白公事,亦称衙参。③吴画:指画圣吴道子的画,泛指珍贵名画。1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绝清佳”是诗人对北斋雨后景致的整体评价。诗人喜爱北斋景色,常为此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B.颈联由颔联室外之景,转为室内生活,观画品茗,临轩试茶,高雅不俗,心情恬淡闲适。C.尾联写诗人因山野闲兴增多而荒疏了公务,清幽的景色和闲适的乐趣也勾起诗人对旧日山居生活的怀念。D.全诗景、事、情相融,写景意会即止,抒情曲折婉转,不铺排夸张,体现了宋诗中常见的含蓄克制风格。13.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答案】12.C13.拟人的修辞手法。“占”和“寻”赋予了鸟雀和蝴蝶人的动作,用“双禽在竹林对鸣”和“蝴蝶在深秋寻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斋雨后淡雅素净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闲适心情。【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尾联写诗人因山野闲兴增多而荒疏了公务”分析错误。这句是倒装句,是说因为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并不是说为了多些野兴而少办公事。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n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占”和“寻”两个动词,赋予了鸟雀和蝴蝶人的动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斋雨后之景。鸟雀和蝴蝶最怕雨,雨后天睛,它们也最先出来活动,写出了鸟雀的欢喜得意神情。特用“双禽”两字,不仅因为鸟雀常常成对而飞,还因为两鸟对鸣,双双跳跃,更能见出鸟雀鸣叫的欢快悦耳,竹枝的摇曳多姿;因为这时花事已少,所以那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通过室外雨后的空气一尘不染,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的景色描写,抒发了作者的闲适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话,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欢歌的动人画面。(2)《念奴娇·过洞庭》写词人被免职后不免带有几分失落,但气概丝毫不减,不管处境如何,心神没有一点儿动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写水,“______________”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4)《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诗人心系国家安危,胸襟博大。(5)《谏逐客书》中以太山设喻,强调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广罗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浴乎沂②.风乎舞雩③.咏而归④.短发萧骚襟袖冷⑤.稳泛沧浪空阔⑥.千里澄江似练⑦.翠峰如簇⑧.戎马关山北⑨.凭轩涕泗流⑩.是以太山不让土壤⑪.故能成其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沂、舞雩、萧、襟袖、练、簇、轩、涕泗、太、壤。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歌的翻译,尤其是叙事诗的翻译,向来都是译界的难题。对于《神曲》这样三卷百曲的___________,翻译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肖老师在耄耋之年,选择挑战这样一部鸿篇巨制的翻译工作,并且力图___________,译出个人的特色,无疑是值得敬佩的。为了让更多读者能够读懂《神曲》、喜欢《神曲》,肖老师以一己之力集百家之长,经过仔细考虑,决定放弃但丁原文的“三韵律”,()。同时,本着避免繁多的注释影响读者阅读为原则,文中尽量减少注释的数量,因而每一曲都附有译者撰写的细致的导读,帮助读者《神曲》的诗文理解。\n纪念一个伟大的、属于所有人的诗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他的作品,也正是译家的翻译、学者的研究和读者的阅读,让古今中外的经典得以___________。多一位译家的翻译,既让原作获得一次新生,也为更多读者打开了走进文学世界的大门。正是在一代又一代译者和创作者的努力之下,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和分享之中,文化的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___________;或如寂静黑暗中,不知夜空一角的哪,点闪光,便能引领着一个人走出困境,“重见满天繁星”。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浩瀚巨著推陈出新生生不息滔滔不绝B.浩瀚巨著标新立异孜孜不息滔滔不绝C.连篇累牍推陈出新孜孜不息不绝如缕D.连篇累牍标新立异生生不息不绝如缕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翻译《神曲》使用中国传统诗歌中的“绝句”,在形式的美与简洁中找到平衡B.使用中国传统诗歌中的“绝句”翻译《神曲》,在形式的美与简洁中找到平衡C.在形式的美与简洁中找到平衡,翻译《神曲》使用中国传统诗歌中的“绝句”D.在形式的美与简洁中找到平衡,《神曲》使用中国传统诗歌中的“绝句”翻译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本着避免繁多的注释影响读者阅读为原则,文中尽量减少注释的数量,因而每一曲都附有译者撰写的细致的导读,帮助读者理解《神曲》的诗文。B.本着避免繁多的注释影响读者阅读的原则,文中尽量减少注释的数量,并且每一曲都附有译者撰写的细致的导读,帮助读者《神曲》的诗文理解。C.本着避免繁多的注释影响读者阅读的原则,文中尽量减少注释的数量,因而每一曲都附有译者撰写的细致的导读,帮助读者《神曲》的诗文理解。D.本着避免繁多的注释影响读者阅读的原则,文中尽量减少注释的数量,并且每一曲都附有译者撰写的细致的导读,帮助读者理解《神曲》的诗文。【答案】15.A16.B17.D【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浩瀚巨著:广大繁多著作。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语境形容《神曲》“三卷百曲”,强调其内容多,形制浩大,应选“浩瀚巨著”。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语境强调肖老师在翻译时“译出个人的特色”,属于创新,应选“推陈出新”。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孜孜不息:勤奋努力,不知疲倦。语境形容古今中外经典的延续,应选“生生不息”。\n滔滔不绝:形容流水不断;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也指连续不断的事物。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语境形容文化如同江河之水,应选“滔滔不绝”。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放弃”“使用”都是“翻译《神曲》”的举措,因此,两者相连最佳,排除C、D;A项以“翻译《神曲》”做主语,另起话题,与前文不衔接,故排除。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以下错误:第一处,“本着……为原则”句式杂糅,改为“本着……的原则”,或“以……为原则”;第二处,“因而”不合逻辑,前后句子并非因果关系,改“因而”为“并且”;第三处,语序不当,将“理解”放在第二个“读者”之后。全部修改正确的是D。故选D。18.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海陆风在近地面由海风和陆风两部分组成。白天,陆地受太阳辐射增强,_______,海面上由于海水巨大的热容量受热慢,空气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从而形成海风;_______,陆地上的空气冷却快,海面上的空气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转为从陆地吹向海面,_______。通常,夏季的海陆风强于冬季,能够缓解夏季白天的高温,并向大陆输送水汽,使陆地上湿度增大,温度明显降低,甚至形成低云和降水。【答案】①.陆面上空气增温并上升②.夜晚则正好相反③.从而形成陆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自然常识来看,陆地受太阳辐射增强,温度增加,热空气上升,所以填写“陆面上空气增温并上升”。另外从后文“补充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也可以看出。第二空,从前面的标点符号“分号”来看,空格处对象为“晚上”,内容为“相反”,所以填写“夜晚则正好相反”。第三空,结合“海陆风”,再从分号前的“从而形成海风”来看,应填“从而形成陆风”。19.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n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答案】友谊是寒冷冬日里的炭火,使远行者感到了温暖;友谊是久旱大地上的甘霖,使期盼者感到了清凉。【解析】【详解】此题考查仿句的能力。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人手,同时考虑内在主旨与句间逻辑关系,以及题目中对修辞方法的要求。本题例句以“爱心”为话题,每句先用一个比喻句,然后阐述作用;在句式上,是“爱心是什么,使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另选话题时,也要照此顺序,用此形式。可就近联想,如“宽容”“同情心”等。课内检测2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B.批大郤,导大窾(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C.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朝济而夕设版焉(成功)D.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C项,“朝济而夕设版焉”意思是“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济:渡河。故选C。【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2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A.如会同,端章甫B.善刀而藏之C.越国以鄙远D.项伯杀人,臣活之【答案】D【解析】\n【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有名词用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A项,“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B项,“善”,形容词作动词,揩拭。C项,“鄙”,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D项,“活”,使动用法,使……活。例句“止”,使动用法,使……止。故选D。22.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B.不吾知也C.臣之所好者,道也D.夫晋,何厌之有【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主谓倒装,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A.是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B.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的类型,应为“不知吾也”。C.是判断句,标志是“……者,……也”。D.宾语前置句,“之”起到提宾的作用,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故选A。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和孟子有以下这样的对话。(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请根据以上对话的的内容,确定立意和主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n【答案】例文:为与能人常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李宁的广告词说:“一切皆有可能。”联想公司也曾说:“只要你们想得到,我们就能做得到。”这些经典的语录告诉我们同一条理论:为,则无所不能!曾经只属于黑人的短跑金牌的历史,在雅典奥运会上,揭开了新的一页。那一刻,中国疯狂了,亚洲震惊了,整个地球震动了!是刘翔,是他那一份执著的心驱使他近似疯狂的为,他成功了,也向世人证明了:只要肯为,一切梦想皆能飞翔!为,是一种思想,一种行动,一种尝试,更是一种精神。只有为,才能有所作为。不要总认为自己不行,相信自己,强大自己,就能有所为,凡事非不能,是不为也。正如孟子在劝谏齐宣王时曰:“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只不过是向长者弯弯腰,鞠鞠躬罢了,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却不做,不是不能,而是不想。齐宣王之所以王之不王,是因为他主观上不行王道,那么注定不能称霸天下。也许有人会说:“我尽力而为了,却无所作为。”是的,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但又扪心自问,你竭尽全力了吗?你长久坚持了吗?一只受伤的兔子逃离了凶猛的猎狗的追捕,兄弟们问它:”那只猎狗很凶,你又受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是的,尽力而为还不够,要竭尽全力。为,并非一朝一夕,而要长年累月。世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我们不可能像鹰一样可以直飞高空,但我们却可以象蜗牛那样,一步一步,坚持不懈,也同样可以登至金字塔顶峰。所以我们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付出超乎常人的汗水,这样,铁杵也能磨成针,不可能无所作为,那么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也许有人还会说,愚公移山,而最终结果又如何呢?是的,他的确付出了一切可以付出的,牺牲了一切可以牺牲的,但巍巍大山怎可能凭一把铁铲就被移平呢?这不符合现实。就如孟子所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所以,我们为一定要切合实际的为,不盲目的为,有目标有方向的为,这才不至于南辕北撤,缘木求鱼,让汗水付诸东流。为,为他人所不能为;为,竭尽全力而为之;为,坚持不懈而为之;为,找准目标,执著的为。只要有此境界,世上还会有我们所不能为的吗?不可能的。坚定信心:只要为,则无所不能!【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要点】重点抓住孟子所说“挟太山以超北海”的不能和“为长者折枝”的不能的含义和区别,材料意在引导考生要在态度、修养、文明与习惯等方面有良好的养成。\n【审题】本题的材料是齐宣王和孟子的一段对话,要先了解这段对话的内容。(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这段话是在讨论“不能和不为”,学生可以从中提炼话题。做任何事情,都有“不为”与“不能”的现象发生,二者所反映的属性不一样。“不为”蕴涵着“能为”,选择“不为”,实际上体现了人性中“恶”的倾向。“不能”,表达的是一种客观能力的制限。“不为”传达的是人的态度、修养、文明与习惯养成的问题,它的存在与发生,反映了一个社会教化与风尚高下的分野。一个人唯有从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文明的熏陶与感化,才有可能克服“不为”的现象发生。故考生应该重点写杜绝“不为”,竭尽全力去“为”一类的观点。【立意】(1)不要因为不为而说不能;(2)应该有所为;(3)不遗余力,全力以赴;(4)避免不能和不为。【素材】(1)“不能”与“不为”甚至可以相互转化。许多人碰到困难,便因“不能”灰心丧气而“不为”。能力是有限的,努力却可以无限度付出,“勤能补拙”就是硬道理。遇到“不能”时切莫首先想到“不为”,而是应该给自己定个目标,如何超越自己的“不能”。你可以效仿他人勤加练习,也可以自己慢慢摸索出一套方法,这样反复多次,自己的经验逐渐丰富起来,能力就得到了提升,这样,“为”将“不能”变为了“能”;反之,如因“不能”而“不为”甚至是“能”而不愿意“为”,空白便永远是空白,即使是原来会的事情都会在长久的生疏之后变得陌生,原有的能力也就丧失了,这样,“不为”不幸将“能”变成“不能”,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哀吗?(2)大道之行也,君子敢为人先。刘和珍就是一个有为的青年。她看见国人的现状,徒步请愿,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唤醒庸人。事后,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刘和珍君敢为人先,至今被我们纪念。(3)林语堂是个很有骨气很有节操的人。他心胸坦荡,敢讲真话,从不巴结权贵,始终不做官,只要是他看不惯的,看不顺眼的,他都敢批敢写。因此,他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有不为斋”。林语堂的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往往也有“不为”的事。正如蒋介石要给他安排一个考试院副院长的位置,但是林语堂坚决不受,表示回到台湾之后,不问政治,只想要编好《当代汉英辞典》。《当代汉英辞典》的编写即有为,不问政治即无为。林语堂故为君子,因其禀性有所为,有所不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55:29 页数:18
价格:¥5 大小:59.1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