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2022届高考复习备考:文言文阅读押题卷
2022届高考复习备考:文言文阅读押题卷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4
2
/34
剩余3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见,左右皆贺。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时二府合班奏事,琦必尽言,虽事属中书,亦指陈其实。同列或不悦,帝独识之,曰:韩琦性直。琦与范仲淹、富弼皆以海内人望,同时登用,中外跂想其勋业。仲淹等亦以天下为己任,群小不便之,毁言日闻。仲淹、弼继罢,琦为辨析,不报。尹洙与刘沪争城水洛事,琦右洙,朝论不谓然。乃请外,以资政殿学士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兼安抚使,进大学士,又加观文殿学士。嘉祐元年,召为三司使,未至,迎拜枢密使。三年六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六年闰八月,迁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仪国公。帝既连失三王,自至和中病疾,不能御殿,中外惴恐,臣下争以立嗣固根本为言,包拯、范镇尤激切。积五六岁,依违未之行,言者亦稍怠。至是,琦乘间进曰: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陛下春秋高,未有建立,何不择宗室之贤者,以为宗庙社稷计?帝曰:后宫将有就馆者,姑待之。已又生女。琦天资朴忠,折节下士,无贱贵,礼之如一。尤以奖拔人才为急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故得人为多选饬群司皆使奉法循理其所建请第顾义所在无适莫心在相位时,王安石有盛名,或以为可用,琦独不然之。及守相,陛辞,神宗曰:卿去,谁可属国者,王安石何如?琦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上不答。其镇大名也,时人为立生祠。相人爱之如父母,有斗讼,传相劝止,曰:“勿挠吾侍中也。”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人谓之富韩云。徽宗追论琦定策勋,赠魏郡王。《宋史·列传七十一》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尤以奖拔人才/为急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故得人为多/选饬群司/皆使奉法循理/其所建请/第顾义所在/无适莫心B.尤以奖拔人才为急/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故得人为多/选饬群司/皆使奉法循理/其所建请/第顾义所在/无适莫心C.尤以奖拔人才/为急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故/得人为多/选饬群司/皆使奉法循理/其所建请/第顾义所在/无适莫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尤以奖拔人才为急/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故/得人为多/选饬群司/皆使奉法循理/其所建请/第顾义所在/无适莫心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闰,闰月,指农历每二至三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二至三年置一闰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除、右迁: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C.春秋高,是指人到了年富力强的年龄,《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与本文春秋高的意思相同。D.赠,又称“追赠”,一般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给死者官爵或荣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用天生异象来衬托贵人出现。韩琦被推举为进士之时,也是天降“五色云彩”的祥瑞之象,左右都庆贺。B.韩琦上言进谏之时,一定言尽所知之事,即使是中书的事也据实陈述。同僚们有的不高兴,仁宗却欣赏韩琦直率的性格。C.韩琦离京向皇帝辞别之时,皇帝问他王安石能否主持国事,韩琦说王安石当翰林学士绰绰有余,但不能主持国事,皇帝没有回应。D.韩琦在民间很有声望,他在担任宰相时,百姓为他建立生祠,并像爱戴父母一样爱戴他,因不想打扰韩琦,遇到争斗诉讼时都互相劝止。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琦与范仲淹、富弼皆以海内人望,同时登用,中外跂想其勋业。(2)积五六岁,依违未之行,言者亦稍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更始欲令亲近大将徇河北,大司徒刘赐言:“诸家子独有文叔可用。”朱鲔等以为不可,更始狐疑,赐深劝之,更始乃以刘秀行大司马事,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大司马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秀皆不受。南阳邓禹杖策追秀,秀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秀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耳。”秀笑,因留宿间语。禹进说曰:“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更始既是常才,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历观往古圣人之兴,二科而已,天时与人事也。今以天时观之,更始既立而灾变方兴;以人事观之,帝王大业非凡夫所任,分崩离析,形势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也。况明公素有盛德大功,为天下所向服,军政齐肃,赏罚明信。为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秀大悦,因令禹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每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皆当其才。秀自兄縯之死,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主簿冯异独叩头宽慰,秀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因进说曰:“更始政乱,百灶无所依戴。夫人久饥渴,易为充饱。今公专命方面,宜分遣官属徇行郡县,宣布惠泽。”秀纳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司马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秀皆不受/B.大司马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秀/皆不受/C.大司马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秀/皆不受D.大司马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秀皆不受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苏轼曾用“持节云中”的典故。B.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简和白绢书写文字。也借以指代典籍。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一般指开国之君。文中指的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D.郡县,古代两级地方行政单位。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地方行政制度。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派谁去巡行河北,刘赐与朱鲔意见不同,在刘赐的竭力劝说下,更始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刘秀行使大司马的权力。B.邓禹认为更始皇帝是个庸才,遇事自己不能决断,而将领们都是平庸屈从之辈,靠时运而占据高位,并不愿尊奉皇帝和安定百姓。C.邓禹深入分析当今天下局势,认为刘秀可成帝王伟业,深受刘秀赏识。每当任命将领或派遣使者,刘秀也大多会征求邓禹的意见。D.哥哥刘縯死后,刘秀常常独自哀伤哭泣。主簿冯异叩头宽慰他,并乘机劝刘秀利用自己任职之便向百姓宣扬善政恩德以笼络民心。8.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南阳邓禹杖策追秀,秀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2)况明公素有盛德大功,为天下所向服,军政齐肃,赏罚明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上①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径诣渭水上,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突厥大惊,皆下马罗拜。俄而诸军继至,旌甲蔽野,颉利见执失思力不返,而上挺身轻出,军容甚盛,有惧色。上麾诸军使却而布陈,独留与颉利语。萧瑀以上轻敌,叩马固谏,上曰:“吾筹之已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郊甸者,以我国内有难,朕新即位,谓我不能抗御故也。我若示之以弱,闭门拒守,虏必放兵大掠,不可复制。故朕轻骑独出,示若轻之;又震曜军容,使知必战;出虏不意,使之失图。虏入我地既深,必有惧心,故与战则克,与和则固矣。制服突厥,在此一举,卿第观之!”是日,颉利来请和,诏许之。上即日还宫。乙酉,又幸城西,与颉利盟于便桥之上,突厥引兵退。萧瑀请于上曰:“突厥未和之时,诸将争战,陛下不许,臣等亦以为疑,既而虏自退,其策安在?”上曰:“吾观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贿是求当其请和之时可汗独在水西达官皆来谒我我若醉而缚之因袭击其众势如拉朽”又命长孙无忌、李靖伏兵于幽州以待之,厥若奔归,伏兵邀其前,大军蹑其后,覆之如反掌耳。所以不战者,吾即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一与虏战,所损甚多;虏结怨既深,惧而修备,则吾未可以得志矣。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志意骄惰,不复设备,然后养威伺衅,一举可灭也。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之谓矣。卿知之乎?”瑀再拜曰:“非所及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①上:指唐太宗。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观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贿是求/当其请和/之时可汗独在水西/达官皆来谒我/我若醉而缚之/因袭击其众/势如拉朽/B.吾观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贿是求当其请和之时/可汗独在水西/达官皆来谒我/我若醉而缚之/因袭击其众/势如拉朽/C.吾观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贿是求/当其请和/之时可汗独在水西/达官皆来谒我/我若醉而缚之/因袭击其众/势如拉朽/D.吾观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贿是求/当其请和之时/可汗独在水西/达官皆来谒我/我若醉而缚之/因袭击其众/势如拉朽/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古代活跃在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的一个重要游牧民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郊甸,邑外为郊,郊外为甸。城邑外百里及二百里之内,泛指城外郊区。C.韬戈,兵器名,是矛和戈的合称,兼备直刺、旁击、横钩的作用。D.再拜,先后拜两次,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表示对人恭敬的意思。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严厉责备颉利可汗背弃盟约,颉利可汗被太宗的威势吓到,脸上现出恐惧的神色,突厥人纷纷跳下马来,对着太宗罗列而拜。B.太宗指挥各军退出一些地方来结成阵列,独自留下与颉利可汗交谈,萧瑀认为太宗轻敌,便勒住太宗的坐骑再三劝阻。C.突厥敢竭尽全国兵力前来,是因为看到唐朝内部出现祸难,太宗又刚刚即位,就认为唐朝军队不能抵抗防御他们。D.突厥没有言和时,将领们争相请求出战,太宗不许,萧瑀对此疑惑不解,结果突厥自行退兵,太宗向萧瑀解释之后,萧瑀深表叹服。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厥若奔归,伏兵邀其前,大军蹑其后,覆之如反掌耳。(2)然后养威伺衅,一举可灭也,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之谓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哀帝建平四年秋八月,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时帝被疾,或言:“自黄龙、竞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黄门郎扬雄上书谏曰: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二者皆微,然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也。今单于上书求朝,国家不许而辞之,臣愿以为汉与匈奴从此隙矣。匈奴本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其不可使隙明甚。臣不敢远称,请引秦以来明之。以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然不敢窥西河,乃筑长城以界之。其后深惟社稷之计,规恢万载之策,乃大兴师数十万,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外国天性忿鸷,形容魁健,负力怙气,难化以善,易肆以恶,其强难诎,其和难得。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殚货,伏尸流血,破坚拔敌,如彼之难也。既服之后,慰荐抚循,交接赂遗,威仪俯仰,如此之备也。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且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费岁以大万计者,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乃以制匈奴也。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爱一,臣窃为国不安也。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遏边萌之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书奏,天子寤焉,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B.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C.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D.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帑,在古代指官府储藏粮食、收藏钱财的库房。府帑指国库、库金。B.黄门郎,秦及西汉时在宫门之内做事的郎官,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C.北面,臣服于人,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古代学生北面受教,以示尊敬。D.都护,古代为防卫边境与统治周边民族而设置的军事机关都护府的长官。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单于请求朝见汉天子,公卿们认为每次匈奴来都有大的变故,白白耗费国家的钱财,可以暂且回绝。B.匈奴人天性残忍凶狠,野蛮彪悍,难使其从善。虽然卫青、霍去病击败了匈奴,但匈奴人始终没有屈服。C.汉朝采取武力打击与钱财笼络相结合的政策,同时利用和亲等方式促使匈奴归汉,这些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D.扬雄进言,接受匈奴朝见,花费为征战讨伐的十分之一,既不会引起匈奴叛离,也可保住百年的辛劳成就。16.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2)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章邯军钜鹿南棘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赵数请救于楚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怀王遣沛公西入关。三年冬十月,宋义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秦围赵急,宜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义。”十一月,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羽为上将军。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遂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军救钜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数请救于楚/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B.赵数请救于楚/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C.赵数请救于楚/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D.赵数请救于楚/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郭,古义中“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从春秋直到明清,除秦始皇的咸阳外,其他各朝的都城都有城郭之制。B.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春秋时期已有,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于上卿,职掌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C.籍,项羽本名项籍,字羽。古人有名有字,自称时称名,如“楚王阴令籍诛之”;尊称他人时称字,如“遥想公瑾当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辕门,古代君王出巡途中休息时,以车作为屏障,翻仰两车,车辕相向以表示门,称为“辕门”。后指宫殿的大门或衙署的内门。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将章邯打败项梁之后,认为楚地的兵事不值得忧虑,于是率军北渡黄河去攻打赵国,荡平邯郸后又兵围钜鹿。B.楚王命宋义统兵救赵,项羽认为秦军围困赵军,形势紧急,应该迅速率军和赵军相配合,宋义观望不前,招来杀身之祸。C.项羽杀掉卿子冠军后威震楚国,于是先派兵两万渡过黄河,援救钜鹿,后又截断章邯所修的甬道,包围王离,击退秦军。D.项羽军队奋勇杀敌,以一当十,诸侯军队心存恐惧,项羽从此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归他统一指挥。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义。(2)当是时,楚兵冠诸侯,军救钜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皇宋辟天下,建太平,功揭日月,泽注河汉,金革尘积,弦诵风布。乃有睢阳先生戚公同文,以奋于丘园教育为乐。门弟子由文行而进者,自故兵部侍郎许公骧而下,凡若干人。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枢密直学士纶,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祥符中,乡人曹氏,请以金三百万建学于先生之庐。学士之子,殿中丞舜宾,时在私庭,俾干其裕;故太原奉常博士渎,时举贤良,始掌其教;故清河职方员外郎吉甫,时以管记,以领其纲。学士画一而上,真宗皇帝为之嘉叹,面可其奏。今端明殿学士盛公侍郎度文其记,前参预政事陈公侍郎尧佐题其榜。由是风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梁园,归欤鲁堂。章甫如星,缝掖如云,讲义乎经,咏思乎文。经以明道,若太阳之御六合焉;文以通理,若四时之妙万物焉。诚以日至,义以日精。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然则文学之器,天成不一。或醇醇而古,或郁郁于时;或峻于层云,或深于重渊。至于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书,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盖互有人焉。若夫廊庙其器,有忧天下之心,进可为卿大夫者;能乐古人之道,退可为乡先生者,亦不无矣。观夫二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宜观名列以劝方来登斯缀者,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簪之善导,孜孜仁义,惟日不足,庶几乎刊金石而无愧也。抑又使天下庠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规此而兴,济济群髦,咸底于道,则皇家三五之风步武可到,戚门之光亦无穷已。他日门人中绝德至行,高尚不仕,如睢阳先生者,当又附此焉。(节选自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观夫二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宜观名列/以劝方来/B.观夫二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宜/观名列/以劝方来/C.观夫二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宜/观名列/以劝方来/D.观夫二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宜观名列/以劝方来/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弦诵,古代教授学习《诗经》,配弦乐而歌者为弦歌,无乐而朗读者为诵。后泛指授业、诵读之事。B.鲁堂,因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人们用鲁堂指孔子的殿堂,后也用来指儒家的讲学处所。C.二帝三王,“二帝”指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武王(周文王)。“二帝三王”也可泛指古代帝王。D.庠序,庠、序指商周时期的学校,相当于后来的国子监,庠序一词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睢阳先生戚同文把致力于家乡教育作为乐事,他门下弟子因为学问和人品好而做官的,自许骧以下,有很多人。B.祥符年中,一个曹姓乡人请求用三百万金在睢阳先生的居住之处建立书院;当时书院的各项工作也有具体的分配。C.南京书院建成后,学者和儒生也像星星和云彩一样闪耀聚集,书院因此名动四方,盛度为其写记,陈尧佐为其题榜。D.范仲淹赞美了书院中人才的优秀品质以及刻苦精神,并希望这种教育模式能风行天下,从而有助于朝廷的教化。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士画一而上,真宗皇帝为之嘉叹,面可其奏。(2)经以明道,若太阳之御六合焉;文以通理,若四时之妙万物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严武,中书侍郎挺之子也。神气隽爽,敏于闻见。幼有成人之风,读书不究精义,涉猎而已。弱冠以门荫策名,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奏充判官,迁侍御史。至德初,肃宗兴师靖难,大收才杰,武杖节赴行在。宰相房琯以武名臣之子,素重之,及是,首荐才略可称,累迁给事中。既收长安,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时年三十二。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出为绵州刺史,迁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上皇诰以剑两川合为一道,拜武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入为太子宾客,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二圣山陵,以武为桥道使。无何,罢兼御史大夫,改吏部侍郎,寻迁黄门侍郎。与宰臣元载深相结托,冀其引在同列。事未行,求为方面,复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等使。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十月取盐川城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由是威震一方。蜀土颇饶珍产,武穷极奢靡,赏赐无度,或由一言赏至百万。蜀方闾里以征敛殆至匮竭,然蕃虏亦不敢犯境。而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虽慈母言不之顾。初为剑南节度使,旧相房琯出为管内刺史,琯于武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甚为时议所贬。永泰元年四月,以疾终,时年四十。(选自《旧唐书》列传·卷67)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十月取盐川城/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B.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十月/取盐川城/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C.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十月/取盐川城/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D.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十月取盐川城/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门荫,盛于唐朝,亦称恩荫,谓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天子巡行所到之地。C.两川,唐肃宗至德二年,剑南道置东川、西川两节度使,因有两川之称。D.二圣,指唐高宗和武则天。武则天地位与高宗齐肩,故两人并称为“二圣”。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史之乱发生时,严武投奔肃宗,参与了起兵靖难过程,后陪驾直至长安。B.二圣相继去世,严武被召回京,任京兆尹等职外,还任陵桥道使,监修陵墓。C.严武坐镇蜀地时,吐蕃不敢东顾犯境,但他穷极奢侈,横征暴敛,为祸也不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见到对自己有恩的宰相房琯,严武一点也没有朝廷礼节,很被当时舆论所贬斥。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2)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由是威震一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帝好土功,既作许昌宫,又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高十余丈。力役不已,农桑失业。司空陈群上疏曰:“昔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以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帝答曰:“王业、宫室,亦宜并立。”群曰:“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今二虏未平,诚不宜与古同也。”帝乃为之少有减省。帝耽于内宠,妇官秩石拟百官之数,凡数千人。延尉高柔上疏曰:“昔汉文惜十家之资,不营小台之娱;去病虑匈奴之害,不遑治第之事。况今所损者非惟百金之费,所忧者非徒北狄之患乎!可粗成见所营立,以充朝宴之仪,讫罢作者,使得就农;二方平定,复可徐兴。”帝报曰:“知卿忠允,乃心王室,辄克昌言,他复以闻。”帝又欲平北芒,令于其上作台观,望见孟津。卫尉辛毗谏曰:“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之,既非其理;加以损费人功,民不堪役。且若九河盈溢,洪水为害,而丘陵皆夷,将何以御之!”帝乃止。(摘编自《资治通鉴·魏纪五·魏明帝》)文本二:《魏书》曰:帝容止可观,望之俨然。自在东宫,不交朝臣,不问政事,唯潜思书籍而已。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谱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评曰: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时百姓凋敝,四海分崩,不先聿修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摘编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B.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C.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D.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桑,耕种田地与植桑饲蚕,泛指农业生产。古代统治者皆以劝农桑为治国要略。B.劳力,旧指体力劳作的人或劳动力,含贬义。文中“劳力”就是这个意思。C.容止,文中指人的仪容举止、容貌风度。如《孝经》:“容止可观,进退可度。”D.评曰,是《三国志》传后的评论。相类的有《史记》的“太史公曰”和《汉书》的“赞曰”。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先后兴建或修复许昌宫、洛阳宫等,面对司空陈群的谏阻,明帝认为帝王宫殿建设与帝王之业同等重要。B.高柔劝谏魏明帝,认为应在平定吴国、蜀国之后方可慢慢兴建宫室,明帝认可他说的话,请他继续直言进谏。C.魏明帝即位之后,礼遇大臣,拨冗去繁,戒绝虚浮华靡,且行军用兵,决断大事,文武大臣都很佩服。D.魏明帝沉稳坚毅,做事果断,率意而行,记忆超群,甚至侍从小臣父兄子弟的官职品性、声名业绩都不会遗忘。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可粗成见所营立,以充朝宴之仪,讫罢作者,使得就农。(2)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先是,光禄供奉内府,自有常额。成化以来,内员渐繁,常供不足。乃责京师邸户办之,甚苦。至是,刘大夏因言光禄日办烦费,杀牲数百,既损民财,复亏爱物之仁。上为恻然,即敕兵部侍郎,同给事御史清理栽革。光禄卿艾璞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刘东山此奏,岁省光禄金钱八十馀万。古称仁人之言其利薄,此之谓与!”然中官因是愈侧目大夏矣。弘治十六年春二月,敕河南取牡丹三十本,巡抚都御史孙需上疏不可,上命止之。夏五月,京师大旱,兵部尚书刘大夏因言:“兵政之弊,未能悉革。”乞退,不允,令开陈所言弊端。大夏条上十事,上览奏嘉纳,命所司一一行之。上又召大夏于便殿,谕之曰:“事有不可,每欲召卿议,又以非卿部事而止。今后有当行当罢者,卿可揭帖启朕。”大夏对曰:“不敢。”上问:“何也?”曰:“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如用揭帖,上下俱有弊,且非后世法,臣不敢效顺。”上称善。又尝问:“天下何时太平?朕如何得如古帝王?”对曰:“求治不宜太急,凡用人行政,即召内阁,并执政大臣而议行之,但求顺理以致太平。”上曰:“刘健尝荐刘宇才堪大用。联观宇小人,内阁亦岂尽可托?”时刑部尚书闵圭持法忤旨,上与大夏语及之而怒,大夏曰:“人臣执法,不过效忠朝廷,圭所为无足异。”上曰:“古亦有之乎?”对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①,执之而已。”上默然,徐曰:“圭第执之过耳,老成人何可轻弃?”竟允圭请。一日,上召大夏入御榻前,上左右顾,近侍内臣退避去。奏事毕,复来。大夏对久,欲起不能,上命太监李荣掖大夏出。(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注]①“皋陶为士”后省略了“瞽瞍(舜的父亲)杀人”。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B.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C.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D.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牲,有时指牺牲,即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但“牺”与“牲”有区别,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侧目,指不敢正视,形容畏惧;或者指怒目而视,形容怒恨。在文中理解为前一种含意。C.朕,在秦朝以前是第一人称代词,人人都可以自称“朕”;自秦始皇开始,成为皇帝专用自称。D.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唐代为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长官,分掌行政事务。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大夏认为光禄寺每日置办用度繁多浪费,既损失民财,又损伤君子仁心,皇帝知道后主动进行裁汰革除。B.京城大旱,刘大夏趁机进言,皇帝要求他报告兵政的弊端,他列举了十件事,皇帝命令有关部门一推行。C.皇帝为了方便与刘大夏商讨政事,允许他用“揭帖”,但是刘大夏认为这样做会产生弊端,所以拒绝了。D.刑部尚书闵圭执法违抗了旨意,皇帝与刘大夏说到这件事时,非常生气,刘大夏认为闵圭所做的事不值得。36.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刘东山此奏,岁省光禄金钱八十馀万。古称仁人之言其利溥,此之谓与!(2)上默然,徐曰:“圭第执之过耳,老成人何可轻弃?”竟允圭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黄巢,曹州冤句人,本以贩盐为事。乾符中,仍岁凶荒,人饥为盗,河南尤甚。初,尚让以兄奉使见诛,率部众入嵖岈山。黄巢、黄揆昆仲八人,率盗数千依让。月余,众至数万。陷汝州,虏刺史王鐐,又掠关东。官军加讨,屡为所败,其众十余万。尚让乃与群盗推巢为王,号冲天大将军,仍署官属,藩镇不能制。时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知兵。僖宗以幼主临朝,号令出于臣下。一朝有变,天下离心。巢之起也,人士从而附之。巢驰檄四方,章奏论列,皆指目朝政之弊,盖士不逞者之辞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巢南陷湖、湘,遂据交、广,欲以士众乌合,据南海之地,永为窠穴,坐邀朝命。是岁自春及夏,其众大疫,死者十三四。众劝请北归,以图大利。巢不得已,广明元年,北逾五岭,犯湖、湘、江、浙,进逼广陵,高骈闭门自固,所过镇戍,望风降贼。九月,渡淮。十一月十七日,陷洛阳,留守刘允章率分司官迎之。继攻陕、虢,逼潼关。河中节度使李都诈进表于贼。朝廷以田令孜率神策、博野等军十万守潼关。时禁军皆长安富族,世籍两军,丰给厚赐,高车大马,以事权豪,自少迄长,不知战阵。初闻科集,父子聚哭,惮于出征。各于两市出值万计,佣雇负贩屠沽及病坊穷人,以为战士。操刀载戟,不知镦锐。复任宦官为将帅,驱以守关。关之左有谷,可通行人,平时捉税,禁人出入,谓之禁谷。及贼至,官军但守潼关,不防禁谷,以为谷既官禁,贼无得而逾也。尚让、林言率前锋由禁谷而入,夹攻潼关。官军大溃,博野都径还京师,燔掠西市。十二月三日,僖宗夜自开远门出,趋骆谷,诸王官属相次奔命。观军容使田令孜、王若俦收合禁军扈从。四日,巢至昭应,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在京两班迎贼灞上。五日,陷京师。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既入春明门,坊市聚观,尚让慰晓市人曰:“黄王为生灵,不似李家不恤汝辈,但各安家。”巢贼众竞投物遗人。十三日,贼巢僣位,国号大齐,年称金统,仍御楼宣赦,且陈符命曰:“唐帝知朕起义,改元广明,以文字言之,唐已无天分矣。唐去丑口而安黄天意令黄在唐下乃黄家日月也土德生金予以金王宜改年为金统中和四年,巢将林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并妻子皆送徐州。是月贼平。节选自《旧唐书·黄巢传》3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去丑口而安黄/天意令黄在唐下/乃黄家日月也/土德生金/予以金王/宜改年为金统B.唐去丑口而安/黄天意令/黄在唐下/乃黄家日月也/土德生金/予以金/王宜改年为金统C.唐去丑口而安黄/天意令黄在唐下乃黄家/日月也/土德生金/予以金王/宜改年为金统D.唐去丑口而安/黄天意令/黄在唐下乃黄家/日月也土德生金/予以金/王宜改年为金统38.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仲,他人称呼兄弟关系者的敬辞;昆的古义为哥哥,仲是弟弟的意思。B.西市,长安城中设有东市、西市,这是当时长安城两大著名的商业中心。。C.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大多以述说瑞应以颂帝王功德为主。D.改元,指帝王在位期间改变年号,而不能指帝王即位时改变上一个年号。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巢出身低微。他起初以贩盐为生,后来带着兄弟八人及数千起义军投靠了尚让,势力逐渐壮大。B.黄巢胸怀大志。他不满足于据守南海,一路北上,过湖湘江浙,渡淮水,陷洛阳,最终攻进长安。C.禁军羸弱不堪。他们不懂打仗,当听到要点名集合,父子聚哭,不愿上阵,花高价雇人顶替参军。D.黄巢善待市民。部队入长安后,民众都出门围观,尚让出面安抚民众,战士抢着把财物送给穷人。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巢驰檄四方,章奏论列,皆指目朝政之弊,盖士不逞者之辞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B2.C3.D4.(1)韩琦与范仲淹、富弼都因为深孚众望,被朝廷同时任用,朝廷内外人士都仰慕他们的功业。(2)过了五六年,(皇帝)犹豫不决没有选定继位人,上书言说此事的人也逐渐少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尤其以奖励提拔人才作为急务,如果舆论一致推举某人,即使心中不高兴,也接纳使用,因此深受众人爱戴。选举官员,都依靠法律遵循事理,他的建议请求,只要义理所在,从不迎合某人的心意。“以……为……”,固定句式,中间不断开,排除AC;“亦收用之”中,“之”作“用”的宾语,且句子结构完整,所以“故”放后一句,排除D。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指人到了年富力强的年龄”错误,“春秋高”指年纪大、年老了。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他在担任宰相时,百姓为他建立生祠”错。根据“其镇大名也,时人为立生祠”可知,并不是担任宰相时,而是镇守大名府时。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因为;“同时登用”,被动句,被同时任用;“中外”,朝廷内外;“跂想”,仰慕。(2)“积”,过了;“依违”,迟疑、犹豫不决;“未之行”,宾语前置,应为“未行之”,没有选定继承人;“稍怠”,渐渐少了。参考译文:韩琦字稚至,相州安阳人。韩琦风骨秀异,刚成年就推举为进士,排名第二。正公布排名时,太史上奏说日落五色云彩出现,左右大臣都庆贺。韩琦被授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n韩琦担任过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授职右司谏。这时二府合班上奏言事,韩琦一定言尽所知之事,虽然事情属于中书,也指陈其实情。同僚们有的不高兴,仁宗却偏偏赏识他,说:“韩琦性情率直。”韩琦与范仲淹、富弼都由于深孚众望,被朝廷同时任用,朝廷内外人士都仰慕他们的功业。范仲淹等人也把天下作为己任,一些小人认为对他们不方便,于是诋毁他们的言论一天天多起来。范仲淹、富弼相继被罢免,韩琦替他们辩解,没有得到答复。尹洙与刘沪互相争论在水洛筑城,韩琦偏袒尹洙,朝廷人士不以为然。韩琦于是请求离开京师,以资政殿学士知扬州,调往郓州、成德军、定州,兼任安抚使,进任大学士,又兼任观文殿学士。嘉祐元年(1056),奉召任三司使,未到任,又授职枢密使。嘉祐三年六月,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嘉祐六年闰八月,升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为仪国公。仁宗已连续失去三王,到至和年间(1054~1056),仁宗患病,不能亲自上殿。朝廷内外都惶恐不安十分担忧,大臣们都争先上奏要选定继位人来固定朝廷命运,包拯、范镇的言论尤其激烈。过了五六年,(皇帝)犹豫不决没有选定继位人,上书言说此事的人也少了。到这时候,韩琦乘机进言说:“皇位的继承人,是天下安危之所在。以前祸乱的出现,都是由于决策没有早点决定下来。陛下年岁已高,还没有皇太子,为什么不选择宗族中的贤能者,来为国家考虑呢?”仁宗说:“后宫将有人分娩,暂且等等。”结果又生一女。韩琦天生朴实忠诚,礼贤下士,无论贵贱,都一样以礼相待。尤其以奖励提拔人才作为急务,如果舆论一致推举某人,即使心中不高兴,也接纳使用,因此深受众人爱戴。选举官员,都依靠法律遵循事理,他们的建议请求,只关注是否符合义理,从不迎合某人的心意。担任宰相时,王安石有盛名,有人认为可以使用他,唯独韩琦认为不可以。到任相州太守,向皇帝辞别,神宗说:“你离开了,谁可以主持国事,王安石怎么样?”韩琦说:“王安石任翰林学士力量有余,处在辅弼之臣的地位则不行。”神宗没有回答。他驻守大名时,魏人替他建立生祠。相州人像爱戴父母一样爱戴他,遇到争斗诉讼,互相劝止,说:“不要扰乱我们的侍中。”与富弼齐名,号称贤明之相,世人称之为“富韩”。徽宗追论韩琦定策功勋,追赠魏郡王。5.D6.C7.B8.(1)南阳人邓禹执鞭驱马追赶刘秀,刘秀说:“我可以专断封官爵,您远道而来,难道想当官吗?”(2)况且您平素有盛大的功德,天下人归向顺服,您无论带兵还是理政都很严正,赏罚公平而讲究诚信。【解析】\n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大司马刘秀到了(黄)河北,经过各郡县时,考察官吏的政绩,提升贤能者,惩处奸邪者,平反冤案,释放无罪囚徒,废除王莽的苛政,恢复汉朝的官名。官民都很高兴,争先恐后地拿着牛肉、美酒迎接慰劳刘秀,刘秀一律不接受。“考察”的宾语为“官吏”,“黜陟”是罢免和升迁的意思,宾语为“能否”,分别为动宾结构,“黜陟”前面需要断开,排除AB。“除”的宾语为“王莽苛政”,“除”前面需要断开;“皆不受”的主语为“秀”,不需要断开,排除C。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是古代帝王的谥号”错误,“高祖”是庙号。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而将领们都是平庸屈从之辈,靠时运而占据高位”有误。结合“更始既是常才,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分析,更始皇帝是个庸才,遇事自己不能决断,将领们都是平庸的人,占据了高位,其目的是追求财物,争着利用权势图一时的快乐罢了,没有一个真正忠于朝廷、聪明贤能、深谋远虑、想尊奉皇帝和安定百姓的人。“屈”通“帼”,非“屈从”之意。并且“靠时运而占据高位”于文无据。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杖策”,执马鞭,策马而行;“得”,可以、能够;“封拜”,赐爵授官;“宁”,难道;“仕”,出仕做官。(2)“素”,平素;“盛德”,指品德高尚;“为……所”,表被动,被;“齐肃”,整齐严肃。参考译文:\n更始皇帝(刘玄)打算命亲信大将去河北巡行,大司徒刘赐说:“南阳宗室子弟只有刘文叔(刘秀)可以任用。”朱鲔等人认为不可以,更始皇帝疑惑难以决定,刘赐竭力地劝他,刘玄才命刘秀行使大司马的权力,带着符节北渡黄河,镇抚慰问河北各州郡。大司马刘秀到了河北,经过各郡县时,考察官吏的政绩,提升贤能者,惩处奸邪者,平反冤案,释放无罪囚徒,废除王莽的苛政,恢复汉朝的官名。官民都很高兴,争先恐后地拿着牛肉、美酒迎接慰劳刘秀,刘秀一律不接受。南阳人邓禹执鞭驱马追赶刘秀,刘秀说:“我可以专断封官爵,你远道而来,难道想当官吗?邓禹说:“我不想当官。”刘秀说:“既然如此,你想做什么?”邓禹说:“只希望您的威望和恩德遍及全国,我能在您的属下效一点力,使我的功名能记在史书上。”刘秀笑了起来,乘机留他住下,私下交谈。邓禹建议说:“现在山东不安定,赤眉、青犊队伍有数以万计的人在活动。更始皇帝是个庸才,遇事自己不能决断,将领们都是平庸的人占据了高位,其目的是追求财物,争着利用权势,图一时的快乐罢了,没有一个真正忠于朝廷、聪明贤能、深谋远虑、想尊奉皇帝和安定百姓的人。遍观古代圣明君王的兴起,有两个条件罢了,即天时与人事。现在从天时来看,刘玄当皇帝后天象变异不断出现;从人事来看,帝王大业绝不是平凡人物所能胜任的,朝延分崩离析的形势已很明显。您虽然建立了诸藩之功,还怕不能成就大业。况且您平素有盛德大功,天下人归向顺服,您无论带兵还是理政都很严正,赏罚公平而讲究诚信。当今之世,不如招揽英雄豪杰,使百姓心悦诚服,建立汉高祖那样的帝业,拯救万民的性命。以阁下的深谋远虑,天下不难平定!”刘秀特别高兴,就叫邓禹住在军营中,随时与他计议。每当任命和派遗使者,大多征求邓禹的意见,事实证明邓禹所推荐的人都很合适。刘秀自从哥哥刘縯死后,每当自己独居时便不动酒肉,枕头上常有哭泣哥哥的泪痕。主簿冯异叩头宽慰刘秀,刘秀阻止他说:“你休要胡说!”冯异乘机对刘秀说,“更始政治混乱,百姓没有依附和拥戴的人。一个人长久饥渴容易使他吃饱。你现在可以在自己任职的地方不必请示独行事,应当分别派遣属官巡行各郡县,宣布您的惠爱与恩泽”刘秀采纳了他的意见。9.D10.C11.A12.(1)假如突厥奔逃回去,埋伏着的兵马在前面阻拦截击,大部队在后面跟踪追击,消灭他们易如反掌。(2)这样以后,(我军)蓄养军威,窥伺破绽,可以一举消灭他们,想要取胜,一定要给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观察突厥兵马虽多但阵容并不整齐,突厥君臣的意图只是贪图财物。当突厥求和的时候,可汗独自留在渭水西岸,突厥职位显要的官员都来拜见我,如果灌醉他们把他们捆起来,趁机袭击突厥兵马,那形势就如摧枯拉朽。“虽多而不整”的主语为“突厥之众”,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惟贿是求”为“君臣之志”的谓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n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韬戈,兵器名,是矛和戈的合称,兼备直刺、旁击、横钩的作用”错误,“韬戈”意思是收藏兵器,引申指息兵。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颉利可汗被太宗的威势吓到,脸上现出恐惧的神色”错误,原文是“颉利见执失思力不返,而上挺身轻出,军容甚盛,有惧色”,应是颉利可汗看到执失思力没有回来,而唐军阵容盛大,脸上不禁浮现出恐惧的神色。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邀”,阻拦,截击;“蹑”,跟踪追击;“覆”,消灭。(2)“衅”,可乘之机,破绽;“与”,给;“此之谓矣”,宾语前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参考译文:太宗亲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骑马径直来到渭水边上,同颉利可汗隔着渭水对话,责备他背弃盟约。突厥人大为吃惊,纷纷跳下马来,对着太宗罗列而拜。一会儿,唐朝各军相继赶到,旗帜与盔甲遮盖了田野,颉利可汗看到执失思力没有回来,而太宗挺身而出,唐军阵容又很盛大,脸上现出恐惧神色。太宗指挥各军退出一些地方来结成阵列,独自留下与颉利可汗交谈,萧璃认为太宗轻敌,勒住太宗的马执意劝阻。太宗说:“我周密地谋划了,不是你能知晓的。突厥敢竭尽全国兵力前来、直抵京城郊野的原因,是我们国家内部出现了祸难,我又刚即位,认为我军不能抵抗防御他们。如果我军向他们示弱,关闭城门,防守抵御,突厥必然要放纵兵马大规模地劫掠,使我们难以再次遏制他们。所以,我轻装骑马独自出来,是要显示出看不起他们的样子;又向他们炫耀军队阵容,是要让他们知道我军一定出战;(\n我的行动)出于突厥的意料之外,使他们失去主意。突厥已经深入到我国疆域中来,一定怀有戒惧之心。所以,(如果)与他们交战便能取胜,与他们言和就能稳固。制服突厥,就看这一行动了。你只管看着好了。”这天,颉利可汗前来求和,太宗下诏许可。太宗当天返回宫中。乙酉这一天,唐太宗又来到城西,和颉利可汗在便桥上缔结盟约,突厥人带领军队撤退了。萧璃向太宗请教说:“突厥没有言和的时候,各位将领争相请求出战,陛下没有允许,我等对陛下的做法也感到疑惑。不久,突厥自动撤退了,您计策(的奥妙)在哪里?”太宗说:“我观察突厥兵马虽多但阵容并不整齐,突厥君臣的意图只是贪图财物。当突厥求和的时候,可汗独自留在渭水西岸,突厥职位显要的官员都来拜见我,如果灌醉他们把他们捆起来,趁机袭击突厥兵马,那形势就如摧枯拉朽。”我再命长孙无忌和李靖在豳州埋伏兵力,等待他们,假如突厥奔逃回去,伏兵在前面阻拦截击,大部队在后面跟踪追击,消灭他们易如反掌。我不肯与他们交战的原因,是我即位的时间太短,国家尚未安定,百姓不富足,暂且应当休养生息,安抚百姓。一旦与突厥开战,损失很多。突厥与我们结下深仇后,恐惧而整饬武备,那么我们便不能如愿了。所以停战息兵,用金银布帛诱惑他们,他们得到想要的,理应自动撤退,心志骄矜,意气怠惰,不再设置军备防御。这样以后,我军蓄养军威,窥伺破绽,可以一举消灭他们,想要取胜,一定要给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明白吗?”萧璃拜了两拜说:“这不是我能想到的啊!”13.C14.A15.C16.(1)再说前世之人哪里愿意耗费无法估量的钱财,征伐无罪的百姓,到狼烟候望以北去求得一时痛快呢?(2)如今匈奴单于归附正义,心怀诚恳之心,准备离开自己的王庭,亲自来京师朝见陛下,这正是前代遗留下的策略。【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为怀疑而产生嫌隙,使匈奴单于怀恨在心,仗恃以前有和好之言,借助上述的那些言辞,将怨恨归结于汉朝,因此与汉朝断绝关系,最终改变臣服的心,威慑不行,劝谕又不能,怎能不成为国家的一大忧患呢!“之”为“隙”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BD;“终”为副词作状语,一般放在句首,“焉得”,是“怎能”之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帑,在古代指官府储藏粮食……的库房”错误,“帑”指收藏钱财的库房,“廪”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故选A。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nC.“利用和亲……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错误,文中只是说“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并没有说和亲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且夫”,况且,再说;“岂”,哪里;“倾”,耗费;“役”,征伐;“快心”,求得痛快。(2)“归义”,归附正义;“款诚”,诚恳;“乃”,正是;“遗策”,遗留下的策略。参考译文:汉哀帝建平四年(前3年)秋季八月,匈奴乌珠留若鞮单于上书,请求在来年入朝晋见天子。这时哀帝正在生病,有人说:“自从黄龙、竞宁年间起,匈奴单于每到中原来,中原就有大的变故发生。”皇上由此犯难,询问公卿们的意见,他们也认为每次匈奴来都白白花费掉国家的钱财,可以暂且回绝。黄门郎扬雄上书劝谏说:臣下我曾经听说,运用儒家的《六经》治理国家,贵在变乱未形成就将它消灭在萌芽之中;兵家的取胜,贵在未经厮杀就使敌人屈服。两者都非常高明绝妙,然而也都是大事的根本,不能不明细地考察。如今匈奴单于上书请求入朝,国家不允许而拒绝他,我愚昧地认为汉朝与匈奴之间从此会产生隔阂。匈奴原本是五帝都不能使其臣服,三王都不能对其进行控制的强国,不能使汉与匈奴产生隔阂这是明显的。我不敢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就用秦朝以来的史实说明这个问题。凭借秦始皇的强盛,蒙恬的威势,然而也不敢窥伺西河,于是便修筑长城作为边界。此后,汉武帝深思国家的大计,规划万世安宁的策略。于是大规模地兴师数十万,派卫青、霍去病统率,前后经过十多年的苦战。匈奴震惊害怕,越加迫切请求和亲,然而,始终不肯向汉朝称臣。再说前世之人哪里愿意耗费无法估量的钱财,征伐无罪的百姓,到狼烟候望(匈奴地名)以北去求得一时痛快呢?匈奴人天性残忍凶狠,身材魁梧健壮,凭借力气,很难使其从善,从恶却很容易,他们的性情倔强难以屈服,与他们和平相处实在难。因此在没顺服的时候需要辛苦大军进行远征,倾尽国家的财力,伏尸沙场,流血千里,攻破坚城,打败敌人,征服他们是如此的艰难。降服之后,朝廷对其慰藉安抚,交际馈赠礼物,接待的礼节威严隆重,如此完备周详。如今匈奴单于归附正义,心怀诚恳之心,准备离开自己的王庭,亲自来京师朝见陛下,这正是前代遗留下的策略,因为怀疑而产生嫌隙,使匈奴单于怀恨在心,仗恃以前有和好之言,借助上述的那些言辞,将怨恨归结于汉朝,因此与汉朝断绝关系,最终改变臣服的心,威慑不行,劝谕又不能,怎能不成为国家的一大忧患呢!况且以前图谋西域,控制车师国,设置城郭都护,监护三十六个国,每年耗费以万计,岂又是为了防备康居和乌孙人能逾白龙堆沙漠而寇掠我西部边境呢?而是为了制服匈奴。一百年的辛劳获得的成就,竟要毁于一旦,花费十分的费用来制服匈奴,今天却因吝惜其中的一分而引起匈奴的叛离,臣私下为国家感到不安。希望陛下在变乱与战争发生之前稍加留意,以遏止边疆祸患的萌生。\n奏书呈上,天子醒悟,将匈奴使臣召回,更换给匈奴单于的国书,表示欢迎他入朝晋见。17.C18.D19.A20.(1)身披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冲锋陷阵),我比不上您;运筹帷幄,制定策略,您比不过我。(2)正当这个时候,楚军的威势压倒了所有的诸侯军队,救援钜鹿的(诸侯)军队有十余座营垒,没有谁敢发兵出击。【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赵王多次向楚王求救。楚王召见宋义,与他商议事情,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领兵救援赵国。各路军队的将领都交付宋义管辖,他的名号是“卿子冠军”。“因”翻译为于是,句首连词,可在其前断句,排除AD;“诸别将”是各路军队的将领,是后文的主语,可在其前断句,排除B。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后指宫殿的大门或衙署的内门”错误,“辕门”后指军营之门或官方衙署的外门。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秦将章邯……兵围钜鹿”错误,根据原文“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可知,张耳与赵王歇逃入钜鹿城,包围钜鹿的是(秦将)王离而不是章邯。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被坚”,身披坚硬铠甲;“执锐”手执锐利的武器;“如”,比得上;“坐运筹策”,运筹帷幄,制定策略。(2)“是时”,这个时候;“冠”,据第一位,压倒;“军救钜鹿者”,定语后置句,“救钜鹿军”,救援钜鹿的(诸侯)军队;“纵”,发,释放。参考译文:\n章邯已经击败了项梁,认为楚地的兵事不值得忧虑,于是渡过黄河,向北进击赵国,大败赵军。(章邯)率军抵达邯郸,将城中百姓都迁徙到黄河以北,铲平了邯郸的城郭。张耳与赵王歇逃入钜鹿城,(秦将)王离包围了钜鹿。章邯驻军在钜鹿之南的棘原。赵王多次向楚王求救。楚王召见宋义,与他商议事情,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领兵救援赵国。各路军队的将领都交付宋义管辖,他的名号是“卿子冠军”。怀王(又)派遣沛公向西进入函谷关。秦二世三年冬天十月,宋义率军到达安阳,停留四十六日不进军。项羽说:“秦军围困赵军,形势紧急,应该迅速率军渡过黄河,楚军在外进攻秦军,赵军在内接应楚军,打败秦军就是必然的了!”宋义说:“不对。咬牛的牛虻是不能制服虱子的(喻钜鹿城小而坚,奏军不能马上攻破它)如令秦军进攻赵军,打胜了军队就会疲惫,我们可乘秦军疲惫之机(发起进攻);打败了,那么我们就可率军擂鼓西进,一定能攻下秦国。因此不如先让秦、赵两军相斗。身披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冲锋陷阵),我不如您;坐在军帐内策划军事方略,您不如我。”十一月,项羽早晨进见上将军宋义,就在营帐中斩了宋义的头,出帐后下令军中说:“宋义与齐国合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了他!”这时,诸将都因恐惧而屈服,没有谁敢反抗。(他们)都说:“首先拥立楚王的,就是将军家中的人。现在将军又诛除了叛乱之人。”于是共同推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派桓楚向(楚)怀王报告情况。怀王于是让项羽担任上将军。项羽既已杀掉卿子冠军,威震楚国。于是他派遣当阳君(英布)、蒲将军领兵二万士兵北渡黄河,援救钜鹿。战事稍稍有利,就截断章邯所修的甬道,王离的军队(因而)粮食短缺。项羽于是率领全军渡过黄河,凿沉所有船只,打破锅甑,烧毁营舍,只携带三天的粮食,以此表示军队必将决一死战,毫无退还之意。于是楚军一到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交战,经过九次交锋,大败秦军,章邯率军撤退。诸侯的军队这才敢进击秦军,于是杀掉(秦将)苏角,俘虏王离。这时,楚兵的威势盖过了各路诸侯军队,救援钜鹿的(诸侯)军队有十余座营垒,没有谁敢发兵出击。等到楚军进攻秦军,诸侯的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望。楚军战士无一不是以一当十,喊杀声惊天动地,诸侯军队人人都惴栗恐惧。于是打败秦军之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诸侯将领进入辕门,没有一人不是跪着前行。没有谁敢仰视(项羽)。项羽从此才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归他统率。21.A22.D23.A24.(1)学士(戚纶)将此事一一列举上奏皇帝,真宗皇帝大为赞赏,当面答应了他所奏的事情。(2)讲经用来使道明晰,像是用太阳去驾驭天地宇宙;读文章用来使理通晓,像是用四季去使万物美好。【解析】\n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看二十年之间,南京书院中读书的人相继在科举考试中考中,能在众多英雄人物当中夺取桂冠,在台阁之中为人表率的人,也是连绵不断的,没有见到有所终止。应当将他们的姓名列举,用来勉励未来的人。“二十年间”表时间范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英雄”不是“仪羽台阁”的主语,应该是“魁甲”的后置状语,“魁甲(于)英雄”,“仪羽台阁”也是状语后置的形式“仪羽(于)台阁”,两句结构相对,因此应在“英雄”后断句,排除BD。故选A。2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相当于后来的国子监”错误,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国子监是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因为学问和人品好而做官的”错误,原文是“门弟子由文行而进者”,应该是因为文章和德行做官的,不是“学问”。故选A。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画一”,一一列举;“嘉叹”,赞赏;“面”,当面。(2)“明”,使明晰;“御”,驾驭;“通”,使通晓;“妙”,使美好。参考译文:\n大宋王朝开辟天下,建立太平盛世,功劳如日月,人所共见,恩泽普降,灌注河汉,武器上堆满灰尘,天下太平,学校教学风行。于是有“睢阳先生”戚同文,把致力于家乡教育作为乐事。门下弟子因为文学和德行做官的,自前兵部侍郎许骧以下,一共有很多人。睢阳先生的子嗣,前都官郎中戚维、枢密直学士戚纶,都文学纯正,博学多识,继承前代美德,有高洁的品德和操行,身份高贵,却安于清贫。祥符年中,一个姓曹的乡人,请求用三百万金在睢阳先生的居住之处建立书院。学士戚纶的儿子,殿中丞戚舜宾,当时在自己的家中,主持南京书院的教导工作;前太原奉常博士(姓氏缺)渎,当时被推举为贤良,开始掌管南京书院的教育工作;前清河职方员外郎吉甫,此时担任管记一职,掌管南京书院的纲常与法度。学士(戚纶)将此事一一列举上奏皇帝,真宗皇帝大为赞赏,当面答应了他所奏的事情。现在的端明殿学士、侍郎盛度为南京书院写了记,前参预政事、侍郎陈尧佐为南京书院题了榜。由此南京书院名动四方,读书人如疯了,都渴望着来到梁园,到南京书院读书。学者像星星一样,儒生像云彩一样聚集,他们在书院里对经传的义理进行讲解,对文章进行歌咏思考。讲经用来使道明晰,像是用太阳去驾驭天地宇宙;读文章用来使理通晓,像是用四季去使万物美好。诚心一天天得以修养,义理一天天得以精妙。聚集学问像大海一样浩瀚,那么就能鲸吞河流,百谷都以我为尊;磨砺文词作为剑锋,那么就能劈开浮云,切开美玉。但是人们文学方面的才能,天赋是不一样的。有的醇厚质朴与古相通,有的在当时文采斐然;有的文笔刚劲挺拔能接层云,有的深沉厚重可至深渊。至于通晓《易》的神明,受到《诗》的风化,洞察《春秋》褒贬之法,通达礼乐制作的情感,善于阐述二帝三王留下的典籍,广泛涉猎九流百家之学说的人,也是时有存在的。像那些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有忧天下之心,进可以做卿大夫;能以古人之道为乐,退可以做乡里先生的人,也不是没有的。看二十年之间,南京书院中读书的人相继在科举考试中考中,能在众多英雄人物当中夺取桂冠,在台阁之中为人表率的人,也是连绵不断的,没有见到有所终止。应当将他们的姓名列举,用来勉励未来的人。登上名单的这些人,他们不辜负国家对他们的教育,不辜负师门对他们的礼乐教化,不忘记朋友们对他们的教导,勤勉刻苦,追求仁义,唯恐每天有所不足,他们的姓名即使刊刻于金石也是无愧的。或者又使天下的教育以此为规范而兴盛,众多的英俊之才,最终在道上取得成功,那么皇家风化之气,很短的距离就可以到达,戚门的荣光也会无穷无尽了。日后门人中有极致的德行,品行高尚而不做官,像睢阳先生这样的人,应当又会留在这里了。25.C26.D27.D28.(1)由于史思明兵马阻碍不能去任职,在京城优游自得,非常自负(夸)自大。(2)梓州刺史章彝当初是严武的判官,此时因稍不符合意愿,到成都将其杖杀,因此而威震一方。【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广德二年,打败吐蕃七万多人,攻占当狗城。十月,占领监川城,加授检校吏部尚书,被封为郑国公。“广德二年”表时间,时间状语一般独立成句,需要断开,排除BD。“七万余”修饰“众”,不需要断开;且“拔当狗城”的主语不是“众”,而是承前省略的主语“严武”,因此“众”后面需要断开,排除A。\n故选C。2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武则天地位……‘二圣’”错误。文中“二圣”指唐玄宗、唐肃宗父子。故选D。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见到对自己有恩的宰相房琯”错误。文中是“出为管内刺史……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此时房琯已不是宰相了,而是出朝为管内刺史。故选D。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之”,去;“优游京师”,“京师”前省略介词“于”,省略句,状语后置,在京城优游自得;“自矜”,自负,自大,自尊自大。(2)“及是”,到这时;“副意”,符合意愿;“由是”,因此,从此。参考译文:严武,中书侍郎严挺之的儿子。神气隽爽,机敏聪慧。在幼年时便有成人的风范,读书时不追求精义,浏览而已。二十岁时因门荫关系封官职,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上奏任其为判官,升侍御史。至德初年(756),肃宗兴兵平定国难,广收具有才能的人才,严武杖节赶赴。宰相房琯认为严武为名臣的儿子,素来器重他,此时,以其具有才略可用,因而第一个推荐他,多次升为给事中。收复长安,任严武为京兆少尹,兼任御史中丞,此时年龄为三十二岁。由于史思明兵马阻碍不能去任职,在京城优游自得,非常自负(夸)自大。出朝任绵州刺史,升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入朝为太子宾客,兼任御史中丞。太上皇诏诰将剑南两川合为一起,升严武为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充任剑南节度使;入朝为太子宾客,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二圣山陵,任严武为桥道使。不久,免去兼御史大夫之职,改任吏部侍郎,不久升为黄门侍郎。与宰相元载结交深厚,希望元载能引荐处于同一官列。事情没有如愿,请求任地方官,又升为成都尹,充任剑南节度等使职。广德二年(764),打败吐蕃七万多人,攻占当狗城。十月,占领监川城,加授检校吏部尚书,被封为郑国公。\n严武前后在蜀多年,为所欲为,大肆施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当初是严武的判官,此时因稍不符合意愿,到成都将其杖杀,由于这而威震一方。蜀地珍稀物品很多,严武奢侈荒靡穷极,赏赐无度,有时因一句话而赏赐达百万。蜀地因大肆征敛财物匮乏,然而蕃虏也不敢进犯。严武性格本来就狂妄放荡,处理政事多根据自己意愿,即使其慈母劝说也不顾。当初任剑南节度使时,旧相房琯出朝为管内刺史,房琯对严武有推荐引导的恩情,而严武以傲自居,见到房琯一点也没有朝廷礼节,非常被当时人们议论所贬。永泰元年(765)四月,患病死,终年四十岁。29.B30.B31.D32.(1)只可粗略地完成已动工的工程,充当朝会和宴会之用,竣工之后遣返在工地上劳作的民夫,让他们能够回去务农。(2)即使上书的文辞粗鄙浅陋,仍然省察穷尽到完全明白,毫无厌倦之意。【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初汉高祖只与项羽争夺天下,项羽被灭,宫室都被烧毁,因此萧何修建了武库、太仓,都是紧急需要,然而高祖仍然责怪修建得过于华丽。本题中,“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汉祖”是“惟与项羽争天下”的主语,主谓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是以萧何建武库”,“萧何”是“建”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C;“然”表转折,一般在其前断开,排除D。故选B。3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文中‘劳力’就是这个意思”错。原文前面先说明帝热衷于修建宫殿,然后说“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可见文中“劳力”应指兴役劳民之意。故选B。3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甚至侍从小臣父兄子弟的官职品性、声名业绩都不会遗忘”错,应是“侍从小臣的官职品性、声名业绩”。故选D。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所营立”,已动工的工程;“讫”,竣工之后;“作者”,在工地上劳作的民夫。(2)“虽”,即使;“鄙陋”,粗鄙浅陋;“究竟”,穷尽到完全明白。\n参考译文:文本一:明帝热衷于土木建筑工程,已经兴建了许昌宫,又修缮洛阳宫,建起昭阳太极殿,筑成总章观,观高十余丈。不停地征调劳役,农业生产几乎停顿。司空陈群上书说:“当初大禹继承唐尧、虞舜的昌盛基业,还居住在低矮的宫室,穿粗劣的衣服。现在正值战乱之后,人口很少,与汉文帝、汉景帝当时相比,还不超过当时的一个大郡。加之边疆战事不断,将士劳累辛苦,如果出现水灾、旱灾,就会成为国家的重大祸患。现在中原兴役劳民,也是吴国、西蜀所希望的。这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关键问题,希望陛下考虑!”明帝答道:“帝王之业和帝王宫殿,也应该并行建立。”陈群说:“当初汉高祖只与项羽争夺天下,项羽被灭,宫室都被烧毁,因此萧何修建了武库、太仓,都是紧急需要,然而高祖仍然责怪修建得过于华丽。现在吴、蜀两国尚未平定,确实不应与古代等同并论。”明帝为此稍有减省。明帝沉迷宠妃美女,宫中女官的官位和俸禄比照文武百官的数目,共数千人。廷尉高柔上书说:“当初汉文帝爱惜十家的资财,不建造一个小小的楼台娱乐;霍去病忧虑匈奴的危害,没有闲暇营治宅第。何况现在所耗损的不只是百金的资财,所忧虑的不只是北狄的危害!只可粗略地完成已动工的工程,充当朝会和宴会之用,竣工之后遣返在工地上劳动的民夫,使他们能够回去务农,待吴国和蜀国被平定之后,再慢慢兴建。”明帝回答说:“我知道你忠诚公正,心系王室,你总是直言进谏,其它事情,请再进言。”明帝又想铲平北芒山,下令在上面建造台观,以便远望孟津。卫尉辛毗规劝说:“天地的自然面貌,本来就是高高低低。现在要反其道而行,已经违背了天理;加之耗费人力,民众不堪役使。如果江河涨满,洪水为害,丘陵都被夷为平地,将用什么防御呢!”明帝这才作罢。文本二:《魏书》上说:明帝容貌举止得体,看起来很有威严。从在东宫开始,不与朝臣结交,不过问朝廷政事,只是潜心读书,深思而已。明帝即位之后,褒奖礼遇大臣,清理检查朝廷施政效能,使得真伪不能相互变易,谋求禁绝虚浮华靡谗间毁谤的行为,至于用兵,指挥大军作战,决断朝廷大事,谋臣将相,都佩服皇帝的雄才大略。明帝记忆力超群,即使是身边侍从小臣的名字官职品行,声名业绩、任职经历,以及他们的父兄子弟,明帝一旦听过或看过都不会遗忘。明帝宽仁大度,有包容的气度,容忍接受得了直言。明帝听从接受官吏民众士人庶民的上书,一个月有几十乃至上百封,即使上书的文辞粗鄙浅陋,仍然省察穷尽到完全明白,毫无厌倦之意。评曰:明帝沉稳坚毅,果断有见识,听凭内心率意而行,完全有明君的极好风度。当时民生凋敝,天下四分五裂,不先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开拓帝王的基业,却贸然效仿秦皇汉武大兴土木,置长远的打算于度外,这很危险啊!\n33.A34.B35.D36.(1)刘东山的这份奏议,每年使得光禄寺节省八十多万两银子。古人说有德行的人的话益处很大,说的就是这个吧!(2)皇帝默不作声,慢慢说:“闵圭只是太固执罢了,有德持重的人怎么能轻易抛弃?”最终答应了闵圭的奏议(请求)。【解析】3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我用揭帖上报朝廷,朝廷依据揭帖推行,这与前朝的斜封墨敕有什么区别?陛下应该远的学习(历史上的)贤明的帝王,近的效法祖,宗,事情能不能推行,外边的交付朝廷各部门,内部的向阁臣咨询就行了。“进”的主语为“臣下”,而“行”的主语为“朝廷”,所以应早“进”后面断开,排除C、D。“法”的宾语为“祖宗”,所以应在“宗”后面断开,排除B。故选A。3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在文中理解为前一种含意”错误。本文是指后一种。故选B。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刘大夏认为闵圭所做的事不值得”错误。由原文“时刑部尚书闵圭持法忤旨,上与大夏语及之而怒,大夏曰:‘人臣执法,不过效忠朝廷,圭所为无足异。’”可知,刘大夏不是认为闵圭所做的事不值得,而是不值得惊异。故选D。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岁”,每年;“溥”,大;“此之谓”,宾语前置句,说的就是这个吧。(2)“第”,只是;“执”,坚持;“老成”,有德持重。参考译文:\n先前,光禄寺负责供应内府,本来就有固定的数额。成化以来,内府人员逐渐增多,日常供应不足。光禄寺就责成京城的邸户置办,导致邸户负累不堪。至此,刘大夏于是说光禄寺每日置办用度繁多浪费,宰杀牲畜好几百,这样既耗费老百姓财力,又有损爱惜万物的仁心。皇帝为之悲伤,立即命令兵部侍郎,同给事御史清理裁汰革除。光禄卿艾璞说:“刘东山的这份奏议,每年使得光禄寺节省八十多万两银子。古人说有德行的人的话益处很大,说的就是这个吧!”然而宦官因此更加痛恨刘大夏。弘治十六年春二月,皇帝下诏征取三十株河南牡丹,巡抚都御史孙需上疏认为不可,皇帝下令停止了这件事。弘治十六年夏五月,京师大旱,兵部尚书刘大夏趁机进言说:“兵政的弊端,没有完全革除。”请求辞官归乡,未得到皇帝允许,并要他陈述所说的弊端。刘大夏分条上奏了十项,皇帝看过之后,赞许并采纳了,命令主管官吏一一推行。皇帝又在便殿召见刘大夏,告诉他说:“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总想召你来商量,又担心超越你职权范围而作罢。以后有事情的实行或罢止,你可用揭帖呈上来。”刘大夏回答说:“我不敢这样做。”皇帝问:“为什么?”刘大夏说:“我用揭帖上报朝廷,朝廷依据揭帖推行,这与前朝的斜封墨敕有什么区别?陛下应该远的学习(历史上的)贤明的帝王,近的效法祖,宗,事情能不能推行,外边的交付朝廷各部门,内部的向阁臣咨询就行了。如果使用揭帖,对上对下都会有弊端,并且不可为后世效法,我不敢顺从。”皇帝说好。又曾问:“天下何时太平?我如何才能做到像古代贤明的帝王一样?”刘大夏回答说:“求天下太平不能太性急,凡是用人行政事务,就召集内阁,并与执政大臣商定执行,只求合理而取得天下太平。”皇帝说:“刘健曾经推荐说刘宇有才华,可以担当大任。据我观察刘宇是一个小人,怎么可以将所有的事都托付给内阁?”当时刑部尚书闵圭执法违抗了旨意,皇帝与刘大夏说到这件事,非常生气,刘大夏说:“臣下执法,不过是效忠朝廷,闵圭所做的不值得感到惊异。”皇帝问:“古代也有这样的事吗?”刘大夏回答说:“舜做天子,泉陶做法官,(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把他(瞽瞍)逮捕起来罢了。”皇帝默不作声,慢慢说:“闵圭只是太固执罢了,有德持重的人怎么能轻易抛弃?”最终答应了闵圭的奏议(请求)。有一天,皇帝在御榻前召见刘大夏,皇帝往左右一看,近侍都退避离开。奏事结束后,他们再回来。刘大夏应答时间长了,疲惫得起不来,皇帝命令太监李荣扶他出去。37.A38.D39.D40.(1)黄巢向天下迅速传送檄文,臣僚呈报皇帝的文书一一论述,都直指朝政的弊端,都是士人失意的言辞。(2)当时,黄巢等敌众多年为盗,军中非常富有,在路上遇到穷困的百姓,争着进行施舍赠送财物。【解析】37.\n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唐”字去掉“丑”“口”而安放“黄”,天意令“黄”在“唐”下,就是我黄家的天下了。土德生金,我凭武力一统天下,应该改年号为金统。本题中,“唐去丑口而安黄”,“黄”作“安”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BD;“天意令黄在唐下”,“黄在唐下”作“令”的宾语,其后应断开;“乃黄家日月也”,判断句,“乃……也”表判断,其前应断开,排除C。故选A。3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改元……不能指帝王即位时改变上一个年号”错误。改元指帝王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变年号。故选D。39.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黄巢善待市民”“战士抢着把财物送给穷人”错误。文中没有黄巢是否善待百姓的描述,且从原文“巢贼众竞投物遗人”来看,并没有说是给“穷人”。故选D。4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驰檄”,迅速传送檄文;“论列”,一一论述;“不逞”,失意;(2)“行伍”,军中;“遇穷民于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路遇穷民;“施遗”,施舍赠送。参考译文:黄巢,是曹州冤句人,本来以贩盐为生计。乾符中,连年遭遇荒年,百姓饥饿被迫作了盗贼,河南的情况尤其严重。\n起初,尚让因为兄长奉命出使被诛杀,于是率众入嵖岈山为盗贼。黄巢、黄揆等兄弟八人,率领几千盗贼依附尚让。一个多月后,盗贼的数量增到几万人。他们攻陷了汝州,俘虏了刺史王鐐,又掠夺关东。官军讨伐他们,但多次被打败,他们的队伍已经发展为十多万人。尚让于是与众盗贼推举黄巢做大王,号称冲天大将军,设置官府衙门安排官员,藩镇不能辖制。当时天下太平很久,百姓们都不知道战争。唐僖宗因为年幼临朝,所有的号令都出自臣下之手。一旦天下发生了变故,那么天下人都有了异心。黄巢起兵的时候,百姓和士人纷纷跟从依附。黄巢向天下迅速传送檄文,臣僚呈报皇帝的文书一一论述,都直指朝政的弊端,都是士人失意的言辞。黄巢在南面攻陷湖洲、湘洲,于是占据交洲、广洲,想要凭借乌合之众占据南海的土地,永久作为窠穴,来把握自己的命途。这年从春到夏,黄巢所属的盗贼发生了大规模的疫情,死的人有十分之三四。众人请求黄巢北归,以谋求大的利益。黄巢没办法,在广明元年,向北进军,翻过五岭,进犯湖洲、湘洲、江苏、浙江,进犯广陵,高骈关闭城门自己坚守,黄巢所经过的驻防军的营垒,纷纷投降。九月,黄巢渡过淮水。十一月十七日,攻陷洛阳,留守刘允章率领分司官迎敌。黄巢继续攻打陕、虢两地,进逼潼关。河中节度使李都向贼人假装上表投降。朝廷任命田令孜率领十万神策、博野等军守潼关。当时禁军中军士都是长安富族,世代都在禁军中任职,他们有着丰厚的赏赐,乘着高大的马车,骑着骏马,来侍奉权贵豪族,从小到大,都不知道什么是作战列阵。当初听说征集作战,父子都聚集在一起大哭,害怕出征作战。各自在两市拿出数以万计的钱财,雇佣商贩屠夫买酒等职业微贱的人以及病坊中的穷人,让他们做为战士。这些人拿着武器,分不清哪个是锋利的地方。然后任命宦官做将帅,驱使他们来守关。关的左面有山谷,可供人出行,平时利用关口强行收税,禁止百姓出入,称之为禁谷。等到黄巢的贼兵到了后,官军只防守潼关,不防守禁谷,认为禁谷已经被官府禁止通行,贼人应该没有办法通过。尚让、林言率领前锋军从禁谷进入潼关,和在外面的敌众夹攻潼关。官军大败,博野军径直退还京师,在西市焚烧掠夺。十二月三日,僖宗连夜从开远门出,奔赴骆谷,诸王与官吏相继逃命。朝廷查看军队的情况,派遣田令孜、王若俦聚集禁军的人员。四日,黄巢到了昭应,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领在京师的两支军队在灞上迎击敌人。五日,京师被攻陷。当时,黄巢等敌众多年为盗,军中非常富有,在路上遇到穷困的百姓,争着进行施舍赠送财物。进入春明门之后,坊市中的百姓聚在一起观看,尚让安慰告诉百姓说:“黄王是为了百姓,不像李家一样,不知道体恤你们,你们只管各自安守家中。”黄巢贼众争着投放物品给百姓。十三日,黄巢篡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在御楼宣布赦令,并且陈设符令说:“唐帝知道我起义,改元广明,用文字告诉我,唐朝已经不再接受天命了。‘唐’字去掉‘丑’‘口’而安‘黄’,天意令‘黄’在‘唐’下,就是我黄家的天下了。土德生金,我凭武力一统天下,应该改年号为金统。中和四年,黄巢的将领林言斩杀黄巢以及他的二弟黄邺、黄揆等七个人的首级,把他的妻子和儿女都送到徐州。这个月叛贼被平定。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苏专用2022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押题练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 文言文阅读3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 文言文阅读2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 文言文阅读1
2022年高考备考英语押题系列一
2022年高考备考物理押题系列一
2022年高考备考数学押题系列一
2022年高考备考政治押题系列一
2022届高考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阅读考前练习卷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04:18
页数:34
价格:¥5
大小:73.63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