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六中高考考前诊断预测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考考前诊断暨预测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说起中国人使用香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三千年前。《尚书·君陈》中写道:“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意思是,我听说最好的政治会发出香气,感动神灵。不是祭祀的谷物发出的香气,而是圣明的德政发出的香气。显然那时的人对香气的理解与现代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先说“香”这个字的产生,从小篆体来看,上黍下甘。“黍”是谷物的统称,“甘”则代表某种美好的味道,它的意思为“五谷热食时所散发的怡人气味”,这便是古人对“香”这种无法描述的事物的初步认知。宋代《陈氏香谱》开篇就说“香者,五臭之一,而人服媚之”,可见,香气是五嗅之中最为人类所喜欢的气味。上古之时的周公则用“香气”来比拟“明德”,可见在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将香气提升到精神层面,从而在很多方面开始享用,并已经形成了使用的习惯。或许更早,中国先民已经开始使用有香气的物质,并开始主动思考香物与人们生活的必要关联。在古人眼中,生活的周匝,或许是一朵鲜花,一片香木,一粒种子,那些有着香气的物质,都是具备了某些神秘天命与崇高气质的。就如先人屈原,在其所著的传世佳作《离骚》中便将多种香草比作忠贞之人,而将艾榝之属比作谄媚小人,更因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开了“香草美人”以物喻志、以香喻人的先河,使后世忠贞贤良之士找到喻己与喻志的美好方法,从而正式拉开了中国式用香文化的序幕。对香气的崇拜始于祭祀之礼,《礼记·郊特牲》云:“诸侯为宾,灌用郁鬯,灌用臭也。”其中“郁鬯”是一种香酒,用鬯酒调和郁金之汁酿成的,是当时祭祀或待宾的必备饮品。这句话的意思是,诸侯朝见天子,宴席上献的就是这种酒的香气。这便是“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的道理,就是说,对于至为崇敬的天神,并不是以食物的美味为贵,而是要以气味的浓郁为贵。《尚书·虞书·舜典》中有一段尧禅让帝位于舜的记述:“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其中“柴”便是一种燔烧木头等物的祭祀仪式,《礼记》中也有“柴于上帝”之说,可见“燔柴”是当时较常见的祭祀行为。再如《诗经·大雅·生民》有:“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其香始升,上帝居歆”。此两句大意为:“杀了公羊剥了皮,烧烤熟了供神享,祈求来年更兴旺”,“香气四溢满庭堂,上帝降临来尝尝”\n。以燔烧香草和奉献祭脂来供奉神明,以求来年兴旺发达,这便是人们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用香物祭祀,在当时已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活动了。或许世界对我们的认知也是如此,英国作家王斯福在其所著的《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中写道:“香火是中国人用来沟通人与具有灵性的神明的基本特征。”试想,在物质与交通均不发达的上古时期,人们在“燔柴”的祭祀活动中偶然发现了拥有特殊香气的草木之属,一定会感到非常神奇,并将其看作与天地神明交流的渠道,奉为神圣。如此想来,这便是人们向往香气的一个开端吧。(摘编自肖木《中国使用香物的始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尚书·君陈》中的“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语句可知,约三千年前的人对香气的理解与现代人具有很大差异。B.从小篆体来看,“香”这个字上黍下甘,由此可知古人对“香”的初步认知是谷物热食时散发出来的愉悦的味道。C.周公用“香气”来比拟“明德”,说明了中国先民已经开始使用有香气的物质,并主动思考香物与人们生活的必要关联。D.屈原所著的传世佳作《离骚》,赋予了香草之属比喻意义,为后世忠贞贤良之士提供了喻己与喻志的美好方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前五段围绕开篇第一句话“中国人使用香物的历史”展开,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论证思路清晰连贯。B.文章第四段采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着重论证了中国古人对于香气的崇拜起始于祭祀之礼。C.文章论述了香气与德政、与精神生活的关系,也集中阐释了古人使用香物祭祀的普遍性,论述全面。D.文章后半部分集中讨论香气与祭祀的关系,旨在说明中国古人对香物的崇拜与其对神明的敬畏密不可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五嗅之中,人类对香气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香气可以用来比拟“明德”,具有精神层面的价值。B.古人认为,有香气的物质蕴含着一些神秘天命与崇高气质。屈原以香草象征高洁人格就体现了这一点。C.要祭祀颇受崇敬的天神或接待重要的宾客,就需要在选择食物时,关注其气味浓郁与否而非美味与否。D.在物质与交通均不发达的上古时期,人们往往通过祭祀实现与天地神明的沟通,这便是中国式用香文化的开端。\n【答案】1.C2.B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说明了中国先民已经开始使用有香气的物质,并主动思考香物与人们生活的必要关联”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上古之时的周公则用‘香气’来比拟‘明德’,可见在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将香气提升到精神层面,从而在很多方面开始享用,并已经形成了使用的习惯”可知,周公用“香气”来比拟“明德”说明了中国先民已经开始将香气提升到精神层面,而非“开始使用有香气的物质”。另根据原文“或许更早,中国先民已经开始使用有香气的物质,并开始主动思考香物与人们生活的必要关联”可知,“中国先民已经开始使用有香气的物质,并开始主动思考香物与人们生活的必要关联”只是作者的一种猜想,并不能由周公的例子来说明。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文章第四段采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错误,论证方法判断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可知,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但没有“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主要是因为香气可以用来比拟‘明德’,具有精神层面的价值”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人们对香气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且选项强加因果,上古之时的周公用“香气”来比拟“明德”,并非是人们对香气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而是人们把香气提到精神层面的表现。C.“关注其气味浓郁与否而非美味与否”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对于至为崇敬的天神,并不是以食物的美味为贵,而是要以气味的浓郁为贵”可知,在选择祭品时,并非不需要关注食物是否美味,而是“不以食物的美味为贵”。D.“人们往往通过祭祀实现与天地神明的沟通,这便是中国式用香文化的开端”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先人屈原,在其所著的传世佳作《离骚》中便将多种香草比作忠贞之人……使后世忠贞贤良之士找到喻己与喻志的美好方法,从而正式拉开了中国式用香文化的序幕”可知,“中国式用香文化的开端”是屈原“香草美人”的传统。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n材料一:“逆全球化”思潮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加剧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确定性,区域性经贸组织逐渐成为经济体参与贸易合作的重要途径。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定》对已提交核准书的国家正式生效。RCEP域内农业资源丰富,这极大地释放了区域内农产品贸易潜力,加强了成员之间的农业竞合关系,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助力。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农贸往来逐渐频繁,2004年以农产品贸易为主要合作领域的“早期收获计划”奠定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培育基础。与此同时,出口导向型战略对市场多元化的要求促使中国农产品渐进式地开拓了欧美、中亚、非洲等市场。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冲击了全球农产品市场。2009~2014年,亚太地区在全球经贸复苏中发挥了引领作用。近年来,国际上“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思潮蔓延至亚太地区。农产品贸易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手棋”和“稳定器”,在RCEP签订的谈判进程中承担了重要角色。2001~2019年,中国对RCEP协议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及其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如图所示。中国对RCEP农产品出口额及所占比重(摘编自冯宗宪、李诚《RCEP背景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及动因分析》)材料二:\n广西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区,在深化与RCEP成员开放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虽然,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才起步,与上海、广东、福建等前四批自贸试验区相比,在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仍有不少差距,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所长袁波表示,RCEP生效后,广西已着力在稳定和强化区域产业链供应、促进区域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重拳出击”。广西汽车集团董事长韦宏文说:“RCEP的实施有利于广西企业谋划海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据统计,从2010年至2020年,广西的RCEP的贸易额从88亿美元提高到了390亿美元,增长3.4倍。此外,2021年11月,我区印发的《广西加快对接RCEP经贸新规则若干措施》精准对接RCEP,全方位深化广西对外开放合作,打造高水平开放示范平台,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北部湾大学党委书记韩峻峰表示,RCEP的实施对区域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将RCEP区域开放与学校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优化专业结构,确保在RCEP的撬动下,学校智库作用得到更充分挖掘和释放,为密切联系做好充分的力量储备。(摘编自王海波《RCEP生效,广西开放发展迎来新契机》材料三: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过去五年,我市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从2016年的127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04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6%。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深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2021年,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与新加城、日本、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政府官员及重要客商进行了接洽和会谈,通过持续与东盟国家的政企互动,将双边经贸合作稳步推进。重庆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积极加强研究、出台发展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从制定发展规划、大力招商引资、密切政企交流、共建合作项目等方面推动重庆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更进一步。接下来,重庆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内陆开放,与世界经济更深融合,形成更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化与RCEP成员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开放环境。(摘编自杨艳《RCEP生效,重庆与RCEP成员国合作步入“快车道”》)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4~2007年由于早期政策扶持,中国农产品逐渐打开国际市场,从而进一步要求出口导向型战略能偏向市场多元化特质。B.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了全球农产品市场,中国对RCEP农产品的出口额出现拐点,出口比重也随之跌至历年最低值。C.在2009~2014年,亚太地区引领全球经贸复苏,中国持续培育的农产品外部环境逐渐向好,出口额及所占比重出现增长。D.近几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思潮等因素增添了供给端的不确定性,中国对RCEP的农产品出口额增幅出现略微波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广西与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深化与RCEP成员国的合作中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B.重庆在东南亚地区有一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且仍有巨大市场空间可以拓展,能带来良好的经济发展契机。\nC.2016年到2020年,重庆RCEP贸易规模每年都增长12.6%;广西2020年RCEP贸易额增长到2010年的3.4倍。D.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较之于前四批起步较晚,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仍需做出巨大的努力,才可能实现高质量开放。6.在促进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方面,广西与重庆两地的应对举措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A5.B6.同:①稳定和强化产业链供应链。②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③政府积极制定发展措施。异:广西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重庆密切政企交流。【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中国农产品逐渐打开国际市场,从而进一步要求出口导向型战略能偏向市场多元化特质”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出口导向型战略对市场多元化的要求促使中国农产品渐进式地开拓了欧美、中亚、非洲等市场”可知,应是“出口导向型战略对市场多元化的要求”促使“中国农产品逐渐打开国际市场”,因果失当。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广西与重庆作为……”错误,依据材料二“广西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区,在深化与RCEP成员开放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材料三‘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知,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深化与RCEP成员国的合作中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广西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区,在深化与RCEP成员开放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选项杂糅信息,张冠李戴。C.“每年都增长12.6%;……增长到2010年的3.4倍”错误,依据材料三“从2016年的127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04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6%”可知,“年均增长率达12.6%”不能等同于“每年都增长12.6%”;依据材料二“从2010年至2020年,广西的RCEP的贸易额从88亿美元提高到了390亿美元,增长3.4倍”可知,“增长3.4倍”不能等同于“增长到2010年的3.4倍”。D.“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较之于前四批起步较晚”错误,依据材料二“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才起步,与上海、广东、福建等前四批自贸试验区相比,在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仍有不少差距”可知,应是广西,不是重庆,张冠李戴。\n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相同点:(1)依据材料二“广西已着力在稳定和强化区域产业链供应”和材料三“重庆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内陆开放,与世界经济更深融合,形成更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化与RCEP成员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可知,二者都重在稳定和强化产业链供应链。(2)依据材料二“促进区域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重拳出击’”和材料三“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可知,二者都注重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3)依据材料二“我区印发的《广西加快对接RCEP经贸新规则若干措施》精准对接RCEP,全方位深化广西对外开放合作”和材料三“2021年,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与新加城、日本、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政府官员及重要客商进行了接洽和会谈,通过持续与东盟国家的政企互动,将双边经贸合作稳步推进”可知,二者政府部门都在积极配合,制定相关措施。不同点:依据材料二“RCEP的实施对区域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知,广西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依据材料三“从制定发展规划、大力招商引资、密切政企交流、共建合作项目等方面推动重庆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更进一步”可知,重庆密切政企交流,注重合作。(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剃头匠李罗斌老周捂着瘪下去的肚子,想起豆腐张的豆腐脑来,就收拾剃头家当出门了。“剃头担子一头热”,老周的挑子一头是洗头铜盆和锅碗瓢盆,下面还有个圆桶,内装炭火小炉,还竖着小旗杆,杆上有钩,悬挂着围布、毛巾和磨刀布;另一头是坐凳,凳侧有个抽屉,内盛推子、刀子、剪子、扫子、镜子等剃头用具,看成色都是上了年头的物件儿。凳子上面还捆扎着小袋米面口粮。晌午,营生到哪儿,就得在哪儿解决伙食了。豆腐张的档口在城西五里路的亭子里,是入城的一个岔口。豆腐张年纪和老周相若,圆头肥脑,肤色如豆腐脑般漂白,看上去,比老周年轻得多了。豆腐张就住在亭子附近,每天清早都推一板车豆腐脑到亭子旁,找根粗木头支起车头,就能稳住板车了。\n老周闻到板车大圆木桶盛着的豆腐脑的清香,精神一振,心思也活络了起来,豆腐张那一身膘是给豆腐脑喂出来的吧!“老周,来了?”“来了!”“来……来,给我剃头,月底前你吃豆腐脑不用钱,两清了。”“……”老周怔了一下。心中暗算,离月底还有十来天,这划算。就放下担子说:“行!这事准了……我先把炉子生起火来……”老周撮把鼻涕,把坐凳摆方正,拿着泛黄的围布习惯性地拂拂凳子,示意豆腐张坐上来,围布往外一扬,待围布如伞般悠然降落的瞬间,便收到豆腐张身上,在脖子上打个活结。老周先用推子“咔嚓咔嚓”地沿着豆腐张的脑袋把头发推短,头发一段一段往下掉。老周的手枯瘦而修长,捏着手动推子,像只螳螂迅猛地爬在豆腐张的头上,一口一口吃下豆腐张的头发。然后放下推子,把沾了水的毛刷往肥皂上略为揉搓,便轻按着豆腐张的头,用毛刷满脑袋和脸都打上肥皂沫。放下毛刷拿起剃刀就直奔豆腐张的脑袋,“嘎吱嘎吱”,几刀下来,已青皮溜亮了。刀锋所至,老周按头的手也没闲着,不断转动着豆腐张的脑袋。豆腐张顺着让老周的摆弄,倒腾在头上脸面的剃头刀所及之处,一阵冰凉的锋利。几个来回,老周把剃头刀不断沾满的肥皂沫剔掉几次,豆腐张的新脸就出来了,锃亮锃亮的。“来,洗个头,擦把脸……”老周收刀入袋,解开系在豆腐张脖子上的活结,把围布往外一扬,散下粘在上面的毛发。围布降下时,豆腐张早已摸着发凉的光头离座,老周又顺势用围布拍打了几下凳子,清扫干净。紧接着又将豆腐张坐姿放平,上身略为前倾。豆腐张突地点下头,又回复常态,睡熟了,发出均匀的鼾声。这时,老周手上的剃刀已从豆腐张后颈往落跳三下,刀尖从背脊向下拖动,像陷入肉中,却毫发未损。刀尖的寒意把豆腐张惊醒,他打了个哆嗦,全身起了鸡皮疙瘩。睁眼一晃,眼前的旋涡却已收住,撒下一地绿叶。豆腐张怔了一下,却舒服地吐了口气,仰起头对老周说:“跳三刀?”“跳三刀”和“刀锋洗眼”一样,是老周的绝学,可助人松弛背部肌肉,全身酥麻舒服。剃刀在老周手中游刃有余,动作轻巧连贯,一气呵成,手艺非凡。寻常的剃头匠掌握不到个中要诀,是无论如何都不敢下手的。“好了,给我打碗……”“老周,你也在这?别收拾家伙,先给我剃个头……”“哦……好……”老周弯腰正收拾火炉,听到叫声,急忙直起身来,拿起摊在凳背的围布,让出座来。\n竹林中的亭子顿时热闹了起来。老周一直忙到晌午才歇下手来。剃头匠挑担沿路走城,哪有主顾就歇下挑担来,就地放下凳子就可以给主顾剃头了。老周见晌午没什么人了,就边收拾家当,边趁着炉火红,在锅里下了面条,差不多烂了,摸了个鸡蛋打下来,和些酱油,倒出钵子。封上炉盖,把铜盆放上,温着水。老周端起钵子,扭头正要招呼豆腐张吃午餐了,却见坐在青石板上的豆腐张背靠着圆圆的亭柱睡着了。豆腐张头歪着,吊了下来,嘴微张,偶尔蠕动几下,唾液像蜘蛛网般丝丝断断往下垂。竹风吹来,细细地飘浮着……过了不久的几天,老周挑着沉重的担子,走进竹林,却不见亭子里豆腐张和他的一桶白嫩豆腐脑,老周向人打听,才知道豆腐张不知何故往木桶里吸水,而被噎着,一口气缓不过来,就这么去了。老周半晌才缓过神来。待在清冷的亭子里,有种孤寞的感觉,老主顾离他而去,自己的剃刀在主顾脑袋上倒腾的机会越来越少。他意识到挑担剃头已是个没落的行业了,就像这座古城说拆哪改哪,却始终没拆没改。与老周的“跳三刀”一样,因老周还活着,依然存在,但又说不定明天就消失了。这天晨曦初露,老周就起床了,看院子的木棉花开得灿烂,就取出凳子在木棉树下坐着,翘起腿来,闭目养神嗅着花香。乍暖还寒的初夏,有点凉意。老周不禁打了个哆嗦,浑浑噩噩起来,似感觉豆腐张说:老周,我还欠你十来天豆腐脑呢,快随我来,吃个痛快。好……好……我这就吃……这就吃……老周应承着,露了一脸笑意。天渐渐大亮起来,日头也探了出来。几个毛头小孩从家中跑了出来,来捡木棉花。老远就见到剃头匠老周坐在树下,披了一身红花。老周是去了,去得很安详。院子的人帮他入殓时,在他身上找出一纸遗书:我剃头的凳子里夹着1.2万元,修葺古城墙时,把钱给用上。院子的人撬开凳子的夹板,一叠叠钞票“簌簌”掉了下来。像剃头匠老周帮老主顾剃头,刮下毛发一样,干净利落。(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对剃头匠老周的挑子进行细致的刻画,既说明了老周做剃头匠的时间之久,也侧面表现了老周装备齐整,做事有条理。B.结尾交代老人的遗愿是将积蓄用来修缮古城墙,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进一步深化主题。C.\n小说以线性叙事的方式来写人叙事,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D.小说写到剃头匠老周在豆腐张提出通过用“吃豆腐脑”换“剃头”的时候的心理活动,刻画了一个典型的手艺人精于算计的形象。8.请以老周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9.本文多次提及“亭子”,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D8.①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形象,文中以老周剃头过程中的动作细节描写等表现出人物形象。②侧面衬托:用豆腐张剃头时舒服的感受衬托出老周的手艺精湛,服务周到;用寻常的剃头难以掌握“跳三刀”来衬托老周手艺的精巧;以老周的挑子侧面表现了老周做事有条理。(三者任选其一)③环境烘托,清冷的亭子烘托出老周在豆腐张离去之后意识到剃头手艺即将没落的内心孤寞。9.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下文故事的开展营造背景,也为豆腐张的出场作铺垫。②以清冷的亭子烘托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老周内心的愁苦,展现了手艺人与主顾的深厚情谊,同时也融入了对传统手艺的深沉思考,丰富了人物形象。③有顾客光临时热闹的亭子与后文冷清的亭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在现代化进程冲击下传统技艺不断消逝的主题。【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刻画了一个典型的手艺人精于算计的形象”分析错误。本文的剃头匠不是一个精于计算的人物,此处的心理只是老周心里的盘算,“精于算计”过度解读。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小说中,作者在塑造老周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让人物形象生动真实。第一,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形象。如对老周剃头过程的描写。“围布往外一扬,待围布如伞般悠然降落的瞬间,便收到豆腐张身上,在脖子上打个活结”“老周先用推子‘咔嚓咔嚓’地沿着豆腐张的脑袋把头发推短,头发一段一段往下掉。老周的手枯瘦而修长,捏着手动推子……用毛刷满脑袋和脸都打上肥皂沫。放下毛刷拿起剃刀就直奔豆腐张的脑袋,‘嘎吱嘎吱’,几刀下来,已青皮溜亮了。刀锋所至,老周按头的手也没闲着,不断转动着豆腐张的脑袋”等,通过对老周娴熟动作的描写,表现出老周手艺的娴熟利落。\n第二,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表现老周的形象。比如,“豆腐张突地点下头,又回复常态,睡熟了,发出均匀的鼾声”,在理发的过程能够睡熟,可见老周的剃头让豆腐张感到舒服,此处用豆腐张剃头时舒服的感受衬托出老周的手艺精湛,服务周到。而在“‘跳三刀’和‘刀锋洗眼’一样,是老周的绝学,可助人松弛背部肌肉,全身酥麻舒服。剃刀在老周手中游刃有余,动作轻巧连贯,一气呵成,手艺非凡。寻常的剃头匠掌握不到个中要诀,是无论如何都不敢下手的”,通过寻常的剃头匠相不能掌握“跳三刀”要诀,来衬托老周手艺的的精巧。同时,在小说开头对老周剃头挑子的描写,“老周的挑子一头是洗头铜盆和锅碗瓢盆,下面还有个圆桶,内装炭火小炉,还竖着小旗杆,杆上有钩,悬挂着围布、毛巾和磨刀布;另一头是坐凳,凳侧有个抽屉,内盛推子、刀子、剪子、扫子、镜子等剃头用具……”,从中可以看出老周做事有条有理。第三,小说中还运用了环境烘托的手法。如在豆腐张离去之后,“待在清冷的亭子里,有种孤寞的感觉”,以此引出了老周对剃头这门手艺的思考,烘托出老周在豆腐张离去之后意识到剃头手艺即将没落的内心孤寞。【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物象作用的能力。“亭子”这一物象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如在小说开头写到,“豆腐张的档口在城西五里路的亭子里,是入城的一个岔口”,此处提到亭子,为下文故事的开展营造背景,也为豆腐张的出场作铺垫,同时,在接下来描写老周剃头的场景时,亭子是故事的发生地点,所以此处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其次,在老周突然去世后,老周“待在清冷的亭子里,有种孤寞的感觉,老主顾离他而去,自己的剃刀在主顾脑袋上倒腾的机会越来越少”,此处是以清冷的亭子烘托悲凉的氛围,豆腐张的离去,让老周感到惋惜。表现了老周内心的愁苦,展现了手艺人与主顾的深厚情谊,同时也融入了对传统手艺的深沉思考,丰富了老周这一人物形象。最后,小说中将有顾客光临时热闹的亭子与后文冷清的亭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周弯腰正收拾火炉,听到叫声,急忙直起身来,拿起摊在凳背的围布,让出座来……竹林中的亭子顿时热闹了起来”“待在清冷的亭子里,有种孤寞的感觉……”,这种对比突出了老周寂寞的感觉,也体现了在现代化进程冲击下传统技艺不断消逝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敦既得志,暴慢滋甚,四方贡献多入其府,将相岳牧皆出其门。沈充等并凶险骄恣,大起营府,侵人田宅,剽掠市道。明帝太宁元年,王敦谋篡位,讽朝廷征己,帝手诏征之。夏四月,帝畏王敦之逼,欲以郗鉴为外援,拜鉴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镇合肥。王敦忌之,表鉴为尚书令。敦党皆劝敦杀鉴,敦不从。鉴还台,遂与帝谋讨敦。王敦从子允之,方总角,敦爱其聪警,常以自随。敦尝夜饮,允之辞醉先卧。敦与钱凤谋为逆,允之悉闻其言,虑敦或疑己,即于卧处大吐,衣面并污。凤出,敦果照视,见允之卧于吐中,不复疑之。会其父舒拜廷尉,允之求归省父,悉以敦、凤之谋白舒。舒与王导俱启帝,阴为之备。二年夏五月,王敦疾甚,矫诏拜王应为武卫将军以自副。钱凤谓敦曰:\n“脱其不讳,便当以后事付应邪?”遂与沈充定谋,俟敦死,即作乱。帝将讨敦。司徒导闻敦疾笃,帅子弟为敦发哀,众以为敦信死,咸有奋志。敦将举兵伐京师,使记室郭璞筮之。帝募壮士,帅甲卒千人渡水,诸军出屯南皇堂。癸酉夜,掩其未备,大破之。敦败,乃谓其舅少府羊鉴及王应曰:“我死,应便即位,先立朝廷百官,然后营葬事。”敦寻卒,应秘不发丧。司徒导等皆以讨敦功,受封赏。有司奏:“王彬等敦之亲族,皆当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皆公之近亲乎!”悉无所问。有诏:“王敦纲纪除名,参佐禁锢。”温峤上疏曰:“王敦刚愎不仁,忍行杀戮。朝廷所不能制,骨肉所不能谏。处其朝者恒惧危亡故人士结舌道路以目诚贤人君子道穷数尽遵养时晦之辰也必其赞导凶悖自当正以典刑如其枉陷奸党谓宜施之宽贷。”帝卒从峤议。(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王敦之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处其朝者/恒惧危亡/故人士结舌/道路以目/诚贤人君子道穷数尽/遵养时晦之辰也/必其赞导凶悖/自当正以典刑/如其枉陷/奸党谓宜施之宽贷B.处其朝者/恒惧危亡/故人士结舌/道路以目/诚贤人君子道穷数尽/遵养时晦之辰也/必其赞导凶悖/自当正以典刑/如其枉陷奸党/谓宜施之宽贷C.处其朝者/恒惧危亡故/人士结舌/道路以目/诚贤人君子道穷数尽/遵养时晦之辰也/必其赞导凶悖/自当正以典刑/如其枉陷/奸党谓宜施之宽贷D.处其朝者/恒惧危亡故/人士结舌/道路以目/诚贤人君子道穷数尽/遵养时晦之辰也/必其赞导凶悖/自当正以典刑/如其枉陷奸党/谓宜施之宽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宁,是年号,即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B.廷尉,是古代地方司法机构名,战国时秦国始置,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有关事宜。C.筮,古代民间的一种占问吉凶方法,古人以卜筮占卜,其中卜用龟甲,筮用蓍草。D.癸酉,即干支历法,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循环,用来纪年、月、日、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敦得志后暴虐傲慢之意日益增长,他亲信也凶恶阴险骄恣,大肆建造府第,侵占他人田宅,公然在道路抢掠。B.王敦宠爱王允之,自他年幼就一直带在自己身边,见王允之醉卧在呕吐之物中,没有怀疑他听到自己的谋反计划。C.王敦很疼爱王应,不仅制假诏予王应官职,为其继承自己职位制造合法的理由,还叮嘱亲信在自己身故后拥立王应。D.王敦死后,有些官员仍上谏请求对王敦及其亲属进行除名惩治,严惩不贷,皇帝最后都听从并采纳了他们的意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n(1)允之求归省父,悉以敦、凤之谋白舒。(2)司徒导闻敦疾笃,帅子弟为敦发哀,众以为敦信死,咸有奋志。【答案】10.B11.B12.D13.(1)王允之请求回乡探望父亲,(王允之)把王敦、钱凤的图谋都告诉父亲。(2)司徒王导听说王敦病重,率领王氏子弟为王敦发丧,大家以为王敦确实死了,都有奋战的士气。【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他府中的人,长期畏惧危亡,所以人人闭口不言,在路上侧目以视。实在是贤人君子道义终结、时运乖背,明哲保身、隐晦不露而已。确实是助纣为虐、诱导作乱的人,自然应当依据典刑严惩不贷;如果那些是被奸党逼迫构陷的人,我认为应该施以宽恕的举措。“故人士结舌”,虚词“故”前断开,引出“恒惧危亡”的行为结果是“人士结舌,道路以目”,排除C、D项。“如其枉陷奸党”,“枉陷奸党”,被宽恕的是“那些被奸党逼迫构陷的人”,而非“奸党”,排除A。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廷尉,是古代地方司法机构名”错误。廷尉是古代中央司法机构官职名。结合“会其父舒拜廷尉”分析,恰逢王允之的父亲王舒被授予廷尉。可推知是官职名。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请求对王敦及其亲属进行除名惩治”“皇帝最后都听从并采纳了他们的意见”错误。结合“有司奏:‘王彬等敦之亲族,皆当除名。’诏曰:……谓宜施之宽贷。帝卒从峤议”分析,官员建议将王彬等王敦的亲属除名,皇帝没有同意;后皇帝下诏将王敦的重要党羽除名,但温峤劝阻,皇帝最后听从了温峤的意见。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归省”,回乡省亲;“谋”,计划,图谋;“白”,告诉。(2)“笃”,严重;“帅”,率领;“信”,确实;“咸”,全,都。\n参考译文:王敦得志以后,越发暴虐傲慢,四方贡献的物品大多送入他的府第,朝廷文武大臣及地方长官,都出自他的门下。沈充等人都是凶恶阴险骄恣之徒,大肆建造府第,侵占他人田宅,公然在道路抢掠。明帝太宁元年,王敦谋划篡夺皇位,讽谏朝廷征召自己,明帝亲手书写诏书征召他。夏季四月,明帝畏惧王敦的逼迫,想把郗鉴作为外援,授予郗鉴兖州刺史一职,督察扬州江西的军务,镇守合肥。王敦忌惮郗鉴,上表要求让郗鉴任尚书令。王敦的党羽都劝王敦杀死郗鉴,王敦没有听从。郗鉴回到朝廷后,便和明帝共同商议讨伐王敦。王敦的侄子王允之,正是童年时期,王敦喜爱他的聪明机警,常常让他跟随自己。王敦曾经在夜晚饮酒,王允之因酒醉告辞先躺下休息。王敦与钱凤商讨谋反的事,王允之都听到了他们谈话的内容,担忧王敦可能怀疑自己,当即就在躺着的地方呕吐,弄得衣服和面部都是吐物。钱凤走后,王敦果然来查看,看到王允之躺在呕吐物中,见如此景况亦不怀疑王允之(听到机密)了。恰逢王允之的父亲王舒被授予廷尉,王允之请求回乡探望父亲,(王允之)把王敦、钱凤的图谋都告诉父亲。王舒于是与司徒王导一同报告皇帝,暗中为这个事情做准备。二年夏天五月,王敦病情加剧,制假诏书授予王应为武卫将军来做自己的副职。钱凤对王敦说:“倘若您有不幸,是否将把身后之事托付王应?”于是与沈充谋议商定,等王敦一死,便作乱。明帝将要征讨王敦。司徒王导听说王敦病重,率领王氏子弟为王敦发丧,大家以为王敦确实死了,都有奋战的士气。王敦将要发兵攻打京师(之前)让记室郭璞占卜。明帝招募勇士,率领甲士千人渡河,各军出城在南皇堂屯驻。癸酉日夜间,攻其不备,大胜。王敦战败,于是对自己的舅父少府羊鉴和王应说:“我死后,王应立刻即帝位,先设立朝廷百官,然后再安排(我的)丧葬之事。”王敦不久去世,王应隐瞒不公布死讯。司徒王导等人都因征讨王敦有功,受到封赏。有关官员上奏说:“王彬等这些王敦的亲族,都应当去职除名。”明帝下诏说:“司徒王导大义灭亲,尚且将世代宽宥他。何况王彬等人都是王导的近亲呢!”于是全都不加查问。明帝下诏说:“王敦的重要党羽革职除名,其余僚属禁锢不用。”温峤上疏说:“王敦刚愎自负,不讲仁义,残暴杀戮。朝廷无法制约,亲人不能劝止。在他府中的人,长期畏惧危亡,所以人人闭口不言,在路上侧目以视。实在是贤人君子道义终结、时运乖背,明哲保身、隐晦不露而已。确实是助纣为虐、诱导作乱的人,自然应当依据典刑严惩不贷;如果那些是被奸党逼迫构陷的人,我认为应该施以宽恕的举措。”明帝最终听从了温峤的意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宝公塔①王安石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②倚石根。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n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注】①本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钟山时。宝公塔位于南京钟山。②筇:竹杖。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童仆和马匹的倦怠疲惫,反衬出诗人登山临水,意兴无穷。B.颔联这两句状写了江上、山间由黄昏转入月夜时光影的明暗变化,极为工妙。C.颈联通过细致描写,表现了山间入夜时的幽寂荒寒,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D.尾联表现了诗人物我两忘的感受,“主”“客”指寺中僧人与诗人自己。15.本诗紧扣“登塔”来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首联写登塔前的一路艰辛。倦童疲马留于寺门,诗人却拄杖倚石,不畏艰险。②颔联和颈联写登塔的所见所闻。岭云飘浮,江月皓皓;鼠摇声动,鸦影翻飞。③尾联写登塔后的内心感受。静谧开阔之景令诗人心旷神怡,深深陶醉,物我两忘。【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分析错误。颈联写作者登塔时所见所闻:老鼠轻微一动便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声音随之而起;乌鸦在荒寒的空中高飞,投下它们翻飞的身影。这是作者看到的景色。作者登塔赏景的心情应该是愉悦开阔的。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本诗的标题为“登宝公塔”,内容紧扣“登塔”来写。首联“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疲惫的随行人马都留在松门,一根竹杖扶我继续登临。此处写登塔前的艰辛。倦童疲马留于寺门,诗人却拄杖倚石,决心要登上宝公塔。颔联“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则是写作者所见的景色,升空的皓月要将星空转为白昼,绕岭的重云想把黑夜分给黄昏。作者抓住江上、山间由黄昏转入月夜时光影的明暗变化这一特点,非常传神的写出了黄昏时的美景。颈联“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此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老鼠轻微的一动便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声音随之而起;乌鸦在荒寒的空中高飞,投下它们翻飞的身影。这两句通过极细微的描写,表现了山间入夜时分的宁静和荒寒,“鼠摇”的声响十分微弱,但犹可听见,说明空山幽寂,古塔幽静。乌鸦在夜空中飞过本是晦暗不明的,然而其影可鉴,正表现了月色的明朗。这两联都是作者登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n尾联“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这一联看似与登塔无关,其实却关系最深。这是作者登上塔后的内心感受。写道人忘记了诗人的存在,诗人也忘记了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因为登上宝公塔见到的静谧开阔的景色令诗人心旷神怡,深深陶醉,甚至忘记了尘世的烦扰和纷争,如同要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物我两忘的思想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__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一年后取得了使他国“__________”的成效。(2)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一句点明君子的天赋与他人等同,但学识却超过一般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3)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年华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王之蔽甚矣②.皆朝于齐③.君子生非异也④.善假于物也⑤.庄生晓梦迷蝴蝶⑥.望帝春心托杜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蔽”“皆”“生”“善”“迷”“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联合国邮政管理局宣布,为庆祝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召开,联合国将发行主题为“体育促进和平”的邮票。这是联合国送给冬奥会的__________的礼物。联合国邮政管理局表示,这套邮票有六个版张,每张印有一项奥运运动项目,分别展现了冰球运动员、单板滑雪运动员、花样滑冰运动员、雪车运动员、冰壶运动员以及高山滑雪运动员的形象。画面上,一只只轻盈的燕子飞舞在冰面上,极富有动感。这些邮票由中国插画师阮菲菲绘制。在制作方面,邮票融合了中国元素,主要运用特写与全景的方式为主,色彩明快,内涵丰富,形象有趣,让人有__________之感。邮票采用漫画风格,运用了大胆而新奇的配色,精准地捕捉到东奥会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和精彩瞬间。邮票上的运动员们全神贯注、竭尽全力、__________、追求卓越的非凡表现,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进取精神。这组邮票将作为文物珍藏在奥运展览馆内。任时光流转,沧海巨变,邮海飘香,__________,静默无声,以独特的语言诉说着奥运的故事。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nA.独具匠心身临其境百折不挠吉光片羽B.独树一帜身临其境百折不挠雪泥鸿爪C.独具匠心设身处地坚贞不屈吉光片羽D.独树一帜设身处地坚贞不屈雪泥鸿爪18.下列各句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C.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D.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制作方面,邮票融合了中国元素,主要以特写与全景的方式呈现,色彩明快,内涵丰富,形象有趣。B.在制作方面,邮票融合了中国元素,主要以特写与全景的方式呈现,色彩明快,形象有趣,内涵丰富。C.在制作方面,邮票融合了中国元素,主要运用特写与全景的方式,色彩明快,内涵丰富,形象有趣。D.在制作方面,邮票融合了中国元素,主要运用特写与全景的方式为主,色彩明快,形象有趣,内涵丰富。【答案】17.A18.B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语境强调的是这个礼物构思巧妙,具有创造性,故选用“独具匠心”更恰当。第二空,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设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语境强调邮票制作得具体生动,让人看了就仿佛亲临冬奥会现场,故选“身临其境”更恰当。第三空,百折不挠:无论受到多少打击,也不退缩,形容意志顽强。坚贞不屈:坚定而有气节,绝不屈服。语境强调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的顽强意志,故选“百折不挠”更恰当。第四空: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雪泥鸿爪: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前文提到“将作为文物珍藏在奥运展览馆内”,且“任时光流转,沧海巨变”暗含“残存”之意,故此处选“吉光片羽”更恰当。故选A。【18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冰上运动员”比作“轻盈的燕子”。A.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红袖”代指“女子”。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弦小弦弹奏的声音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C.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D.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扪参历井”运用夸张,表现了山势高峻,蜀道艰险。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句式杂糅,将“主要”和“以……为主”杂糅在了一起,删掉“为主”即可;二、语序不当,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应该是由“色彩”到“形象”再到“内涵”。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冰冻圈微生物研究至今已开展了一百多年。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逻辑,①__________:微生物形态学研究、微生物生理学研究和微生物组学研究。②__________研究着重微生物的外部特征,之后研究范围扩大到代谢、基因组等繁杂内容。研究人员已经从冰冻圈各要素中发现并分离到多样性丰富的微生物类群,有些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研究和利用为冰冻圈微生物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菌株资源,已经应用到工业、农业、医疗、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冰冻圈的极端生存条件不仅塑造微生物的类群,也改变着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产物为人类获得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提供了可能,一些新的化合物具有作为抗生素的应用前景。③__________,但只有很小比例的微生物能够在实验室分离并培养,这极大地限制了冰冻圈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此外,冰冻圈中新的、未知的微生物长期被封存于冰冻圈内,是否有新的致病微生物?其释放后将带来何种影响?是否会对人类生存产生潜在危害?这一系列问题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解答。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n21.简要概括材料中冰冻圈微生物的主要信息。要求以“冰冻圈微生物”为主语,并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答案】20.①该研究有三个发展阶段②(最早的)微生物形态学③尽管冰冻圈中有丰富的微生物21.冰冻圈微生物类群丰富(或多样性丰富),经济效益巨大,应用前景良好,但是利用率低,有潜在的风险。【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后文“微生物形态学研究、微生物生理学研究和微生物组学研究”可知,这是罗列了微生物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故①中可以填入“该研究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二空,从后文“研究着重微生物的外部特征”可知,所填入内容与微生物的外部特征有关,在三个研究阶段中,只有“微生物形态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外部特征,故②中应填入“微生物形态学”。第三空,从后文“但只有很小比例微生物能够在实验室分离并培养”可知,前面内容在意思上与后面的内容有转折,从“只有很小比例的微生物能够在实验室分离并培养”可以推知冰冻圈中有丰富的微生物。故③中可以填入“尽管冰冻圈中有丰富的微生物”。【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中先讲了微生物研究的三个阶段,之后提到“研究人员已经从冰冻圈各要素中发现并分离到多样性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并且“已经应用到工业、农业、医疗、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由此可以总结为“冰冻圈微生物类群丰富(或多样性丰富),经济效益巨大”。第二段提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产物为人类获得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提供了可能,一些新的化合物具有作为抗生素的应用前景”,从中可以总结出:冰冻圈微生物应用前景良好。而从“尽管冰冻圈中有丰富的微生物,但只有很小比例的微生物能够在实验室分离并培养”可以总结出其利用率低。从“冰冻圈中新的、未知的微生物长期被封存于冰冻圈内,是否有新的致病微生物?其释放后将带来何种影响?是否会对人类生存产生潜在危害”可以总结出:冰冻圈微生物类群有潜在的风险。题干要求以“冰冻圈微生物”为主语,并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那么首先可得出“冰冻圈微生物类群丰富(或多样性丰富),经济效益巨大,应用前景良好”的内容,然后与之形成转折的是“冰冻圈微生物类群利用率低、有潜在的风险”。最终用“但是”连接前后内容即可得正确答案。四、写作(60分)\n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意大利报》的发行人朗根尼西说:“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材料二:汉代王符的《潜夫论·明暗》中说道:“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意思是:君主耳聪目明的原因是广泛听取意见,闭聪塞听的原因是只片面听取某种意见。以上材料有一定启示意义。《中国青年报》的“青年之路”栏目邀请身为高三学子的你为他们写一篇文章。请你面向青年读者,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则材料意思是要敢于犯错,不能只接受别人的意见,即使犯了错,在实践中的错误教训也可以让自己成长。第二则材料引导学生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可偏听偏信。由此可知,材料的核心就是“意见”,一则是不需要意见,一则是需要意见。“请你面向青年读者,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给出了写作营构的情境,写作者的身份,也给出了写作面向的对象。这里引导考生结合高三学子的身份,表达“青年之路”上的经验和思考。面向包括众多青年在内的广大读者,需要辩证地谈论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如何看待成长和意见的关系。综上所述,本次作文的立意是要关照关键词“意见”与“青年成长之路”写作时可以从某一角度切入,联系实际,表明成长也需要意见;也可以联系实际,表明生活中行为和现象。切记不能过于绝对化,需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意见,因为听不听意见,一看发出意向,二看意见的具体内容,三看意见的时机等等。重点需要分析,哪些情况之下哪些意见需要听,哪些不必听等。行文构思上,考生可以展开论述“怎么做”,即青年怎么听取意见,如“不听”“偏听”“兼听”的情况论述以及听到意见时的具体做法;也可以解读“为什么”,即为什么“听”和为什么“不听”。自然,也可以综合来谈。角度选择得当,层次设计合理,说理清晰透彻自是佳作。立意:1.盛德而卑,虚己受人。2.从善如流,助我成长。\n3.忠言逆耳,我自斟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0:44:16 页数:21
价格:¥5 大小:118.9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