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22届高三高考语文考前测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测试卷命题:审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和宽松开放的文化氛围,在服饰上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尤其是妇女服饰,成为唐代服饰新潮的“晴雨表”,款式之繁多,质料之昂贵,工艺之高超,袒露之大胆,都大大超过了前代。例如永泰公主墓壁画《侍女图》中的侍女,身穿“V”字形的短罗衫或披帛,长裙束在外面,均袒露肌肤,体现着当时的时代风貌。唐代服装的质料种类十分丰富,当时的纺织技术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甚至出现了通经断纬的缂丝技术,并由此织出纹饰精致、色彩绚丽的衣料。印染工艺在当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印染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有夹缬、蜡缬、绞缬。夹缬,是把织物夹持于镂空版之间加以紧固,将夹紧织物的刻板浸入染缸,刻板留有让染料流入的沟槽让布料染色,被夹紧的部分则保留本色。这样做出来的织物常被用于妇女披巾、衣裙,有时还用于屏风装饰。蜡缬,是用蜡在织物上画出图案,然后入染再经沸煮去蜡,成为色底白花的印染品。由于蜡凝结收缩或加以揉搓,产生许多裂纹,染料渗入裂缝,成品花纹往往产生一丝丝不规则的纹理,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唐代时期也用于服装和屏风装饰。绞缬,是一种把布料的局部进行扎结、防止局部染色而形成预期花纹的印染方法。它的操作顺序是先把布料上的某些部分用针线穿缝或结扎起来,防止它染色。唐代刺绣也很发达,其做工精致,色彩华丽,主要用于服饰。发达的染织工业和刺绣业使这一时期的服装色彩鲜艳、质地柔软、样式华贵大方,尤其是妇女的服装,由此还增加了服饰的时装性。在唐代,最为流行的女性服装有“襦裙服”“女着男装”“女着胡服”三种风格。初唐的女子服装,大多是上穿窄袖衫或襦,下着长裙,腰系长带,肩披帔帛,足着高头鞋,这是该时期女子服装主要的时尚样式。窄袖的襦、衫长及腰部,领子造型比较丰富,有圆领、方领、斜领、鸡心领等,还有许多种异形领。瘦长的裙子往往拖地,裙腰高及胸上,有时还在窄袖衫外罩穿一件半袖短衫,称“半臂”。这种风格的襦裙装给人以修长动人、轻盈飘逸之感,成为后世流行风尚不断转换的风格之一。在唐代,女着男装蔚然成风,并成为一种时尚。这种装束使本来已经色彩缤纷的唐代女装更加富有魅力,同时,这也是该时期开放与包容的体现。唐代妇女流行的时尚还有一种是女着胡服。胡服的特征是翻领、窄袖、对襟,在衣服的领、袖、襟、缘等部位,一般多缀有一道宽阔的锦边。这种服饰类型的形成与当时胡舞、胡乐、胡戏(杂技)、胡服的传入有关。(摘编自周洋《唐代的服饰与风华》)材料二:\n唐代的统治者对服饰制定了严格的使用制度。在《旧唐书·舆服志》中也记载有唐人以服色及相关佩饰来区分品级:“贞观四年又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下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以青,带以鍮石。”至上元元年又详细规定:“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并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袋。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鍮石带。庶人并铜铁带。”以服饰颜色和佩饰的不同来区别品级地位,并由朝廷强势规范,是唐人的特色。这种规定当时不仅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形成了普遍的服饰心理暗示。但是,当时朝廷虽根据地位尊卑对服装样式、色彩制订了严苛的规定,相对于男性服色而言,对女性服色的管制较为宽松,例如《旧唐书·舆服志》中记载“妇人宴服,准令各依夫色,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既不在公庭,而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无别。”“武德来,妇人著履,规制亦重,又有线靴。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由此可见唐代女子也并未严格遵循这些政策。(根据《旧唐书·舆服志》等资料摘编)材料三:唐代服饰复原方法主要归纳为图像复原、实物复原、多媒体技术复原三类。虽然现在复原的唐代服饰已足够华丽多样,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时间久远,历史资料欠缺,难以对某一唐代服饰完全复原。在复原某一具体服饰时经常借助壁画、史料等,但壁画年代久远,保存不当,已失去它原本的样貌,很多服饰纹样已模糊不清。另外,有关唐代服饰的资料是有限的,史料也未记载完全,当下只好借助已发掘出土服饰与资料,进行推测型创意复原。此外,复原并不排斥创新应用实践,例如历史考古、戏剧影视、专题研究、文创产品研发等。当前技术难以完全复刻当时服饰织染工艺与色彩,虽说当前技术已相对发达,但却难以复原某一服饰色彩,利用现在的技术并不能得出当时准确的染色工艺。另外,服饰复原涉及体育、舞蹈、考古、美术等多方面知识,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涉猎多学科,当前研究人员的知识层面差异较大,容易导致复原实践上的误区。市场上售卖唐代复原服饰,但各品牌售出服饰质量差异大,市场又缺少此类服饰的规范标准。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以恢复传统服饰为口号的商家,有些人只为服装销量而不尊重服装本身,导致复原的服饰形制或色彩方面的错误等,从而误导消费者。另外,购买传统服饰的大部分是90后及00后群体,他们追求服饰的个性化,但因消费能力有限,在选购传统服饰时难免因考虑性价比而购买不规范的复原服装。(摘编自吕晓娟《唐代服饰复原创意应用与现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唐女性上身穿的窄袖衫或襦,长及腰部,领子造型较丰富,包括圆领、方领、斜领、鸡心领和多种异形领。B.在服饰的使用上,唐代统治者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从而对当时的服饰心理及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C.发达的染织工业和刺绣业使得唐代服饰的款式繁多,质料昂贵,色彩华丽,袒露大胆,并且具有时装性的特点。D.在研究服饰复原的过程中需要涉猎美术学、考古学等多学科,如果研究人员的知识储备差异较大,具体复原实践中会造成误区。2.根据三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对于男性服色而言,唐代政府对女性服色与礼法的管制相对宽松,唐代女子也从未遵循这些政策。B.唐代的印染工艺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夹缬、蜡缬的印染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女性服装和屏风装饰中。C.有关唐代服饰的史料记载并不完全,当下主要复原思路是立足已发掘出土服饰进行推测型创意复原。D.胡文化的传入影响着唐代妇女装束时尚,如在衣服的领、袖、襟等部位往往点缀着一道宽阔的锦边。3.下列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记·内则》中曾规定:“男女不通衣裳”,这一观点与材料一中的现象不相符,但能作为反例证明唐代女性服装富有开放性与突破性。\nB.《唐音癸签》记载:“唐百官服色,视阶官之品”,这一规定与材料二中的描述相符,能够作为论据进一步佐证唐服饰与品级地位的关系。C.晚唐诗人欧阳炯有诗云“绮罗纤缕见肌肤”,此句的描绘与《侍女图》中的特点相符,同时能证明材料二“绮罗锦绣,随所好尚”的事实。D.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丰繁而典雅的服饰造型,是对唐代服饰文化的现代合理复刻,属于材料三中服饰“创新应用实践”的形式之一。4.三则材料分别选自不同的文献,但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论述话题,请简要分析三则材料论述上的侧重点与关联。(4分)5.近期,某博物馆拟举办“唐代风华”主题服饰展览,假如你是一名唐代服饰爱好者,请结合材料三为该展览的筹备工作提三条具体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桑木扁挑殷金来父亲有三根扁挑,一根桑木的,一根竹子的,一根荔枝木的。竹子和荔枝木的扁挑直直的,无论挑怎样重的东西,都是一副平直的身板。桑木扁挑有些特别,它一副弯曲的样子。挑货物时,弯弓向上,担子放在两头的卡子上,担子过重,扁挑两头就向下垂;担子过轻,两头翘起,也不好挑担。但是父亲喜欢这样一根扁挑。挑在肩上,扁挑会随着人的步子上下跳动,随着压力的大小或高或低地起伏。人跟着扁挑的跳动掌握着节奏,担子和人保持协调了,就会举重若轻,身轻如燕,再重的担子也变得欢快轻盈。这根扁挑跟着父亲也不知道有多少年月了,已经由原来的梨白变成陈白苍朴之色,但是桑树的经脉纹络却更加清晰。随着岁月的增长,它也像父亲一样历练出了风吹雨打的痕迹。这是它的年轮和生命闪烁光芒的时刻,是一根扁挑最精力充沛的时候。父亲说,桑木扁挑日子越老,韧性越好,经受过风霜雪雨的锻打,筋骨弥坚。就是完全变成了一张弓,卸下了担子,也能立马恢复回去。相反,刚做的扁挑还没有韧性,还没能锻炼出一副好筋骨,易脆易裂,挑担子容易折断。父亲为了找到一根好扁挑的料,费尽了心机。直到发现这一棵野桑树时,眼前一亮。那根野桑弯曲着,起满大小不一的树疙瘩,但父亲却一眼看出了这是一根做扁挑的好料,立即用镐挖回去,请木匠把它削出来,满意得嘿嘿直笑。自此父亲就把这根扁挑拿在手里,再没丢过。扁挑和父亲形影不离,大小的担子,轻重不同的农活,扁挑都是父亲的肩。父亲把自己和扁挑捆在一起,肩上有扁挑压磨出的痕迹,扁挑上有父亲捏出来的印子。父亲和扁挑十分默契,父亲前倾,扁挑就向后收着。父亲上坡,扁挑就向前拽着。担子重了,扁挑就在父亲肩上垂下来又立即向上举着,给父亲留出缓气轻松的空隙。父亲凭着和扁挑的这种肝胆相照,把日子的春播秋收紧紧地捏在手里,把家挑在了肩上。\n农村的扁挑经常互相借来借去,特别是农忙播种季节。那次金树哥请活,来到我家借扁挑。他看来看去,看中了父亲那根经常挑担子的桑木扁挑,立即拿在手里眼馋着说:“二叔,我拿这根。”父亲犹豫着把桑木扁挑递给他,告诫道:“不习惯挑担子,最好改用别的扁挑。”金树哥连连答应,心里并不以为然。夜色时分,就听金树哥在我家屋外气愤愤地大声说:“这是根什么扁挑,一担谷刚挑在肩上,就掉在地上,把家伙什儿摔坏了不说,还耽误了一天活路。”这根看上去十分听话的扁挑,看样子也是会发脾气的呢!父亲笑眯眯地说:“金树,挑担子得顺着它的性儿,和扁挑形成默契,扁挑在肩上才会听话,成为你的好帮手。你刚学挑担子,最好用平直的扁挑,稳当一点。等到肩磨习惯了,能吐气换气了,能轻松地左右换肩了,再用这根扁挑。你现在力道火候都还欠缺,用这根扁挑,就显得力不从心。”父亲和桑木扁挑心领神会的默契,是日积月累一天天搭在一起磨出来的。“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柔桑破芽,叶片长到铜钱大小,就到了一年最为繁忙的蚕桑季了。这个时候,父亲就不分昼夜地开始抢时间,挑着担子把肥料送到地里,再腾出时间,把蚕箔、竹筐、蚕架挑到河边清洗消毒。蚕子睡一眠的时候,又挑着担子提前到亲戚家寻找编蚕蔟的稻谷草。到了蚕子四龄,就放下一切农活,白日黑夜,把桑叶用扁挑从地里一挑一挑地挑回来,把蚕沙一挑一挑地运到院坝里储存。这个时候,也正是包谷洋芋争先恐后长个儿的时候,(1)父亲一天就像一阵溜烟,被庄稼撵着在跑,肩上的担子从没空过。蚕子放大食时,父亲的担子更重了。遇着雨天,连着雨水也一起放在担子里挑回来,扁挑也随时向下低垂佝偻着身子。父亲也有空担的时候,那一年正是蚕子炼叶的时候,一阵倒春寒,地里的桑叶都蔫了。父亲出去一整天,挑着一副空担子回来了。那夜父亲的担子里只有倒春寒的冷雨,担子看上去显得十分焦愁沉重,挑绳在扁挑上拧成一团,湿漉漉的桑木扁挑显得瘦骨伶仃。蚕季忙完后,父亲就可以把这根扁挑搁在地垄之间休息。一边叼着烟斗,一边有滋有味地喝着母亲送来的酽茶,十分惬意地看着抽穗拔节的庄稼。(2)歇下来的桑木扁挑,就躺在父亲的身边,吸着地气,像有一条小溪在里面汩汩流动,身子骨涨着精神,更显得光洁白润。父亲在忙,扁挑跟着在忙。父亲早晨出去挑着希望,傍晚挑回来充实和收获。不但有阳光还有雨水,有充盈还有亏损。但是父亲并不在意,只要这根扁挑没有搁下,担子就不会搁下,就一直能挑着担子迎送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上学后,我很少再注意那根角落里的扁挑。再后来,有几次从单位回家,突然发现那根桑木扁挑不见了。我问两鬓斑白的父亲,父亲说,你二哥拿去给人挑泥块,已经坏了。我的内心突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良久地看着父亲。父亲依然在忙这忙那,扛着年迈的腰身。那根桑木扁挑终因有了一些年代,再无法承受过重的担子。(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竹子和荔枝木的扁挑都有一副平直的身板,而桑木扁挑却是一副弯曲的样子。意在表现父亲喜好挑战有难度的事情。B.桑木扁挑由原来的梨白变成陈白苍朴之色,是因为岁月的增长和风霜雪雨的侵蚀,然而它的筋骨却因此被锻打得坚不可摧。C.文章引用《诗经》中的“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是为了说明桑木扁挑的来历。D.桑木扁挑在父亲肩上与他配合默契,但到了金树哥手上就变得似乎有“脾气”了;说明父亲摸透并顺应了桑木扁挑的习性。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亲一眼看中那棵弯曲着的野桑树,断定它是一根做扁挑的好料,这是源于父亲经年累月挑担子积累下来的直觉和经验。B.文章运用比喻、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桑树扁挑,写出了桑木扁挑和父亲形影不离、彼此心领神会的协调和默契。C.在父亲“找好料—削扁挑—不离扁挑—借扁挑—蚕季扁挑忙”等生活场景中,桑木扁挑既是结构线索,也是情感寄托点。D.文章语言朴实,笔调细腻,情感真挚。通过对父亲劳动生活的回忆和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那根桑木扁挑的怀念与赞美之情。\n8.请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1)父亲一天就像一阵溜烟,被庄稼撵着在跑,肩上的担子从没空过。(2)歇下来的桑木扁挑,就躺在父亲的身边,吸着地气,像有一条小溪在里面汩汩流动,身子骨涨着精神,更显得光洁白润。9.文章反复出现的“桑木扁挑”有哪些丰富的内涵?(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诗三百篇》世远年湮,古无明文,不可得而考之。顾或谓周公制礼作乐,定《二南》为化本,因列国山川封域次《国风》,列之乐官,以导化移俗。其时周公殁已数百余年,安得更次《国风》,列之乐官耶?或又谓古时诗三千余篇,孔子删之,存三百五篇。《集传》承之,遂谓孔子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以从简约而示久远何纷纷无定解若是欤?吴公子季札来鲁观乐,《诗》之篇次悉与今同,其时孔子年甫八岁。迨杏坛设教,恒雅言《诗》,一则曰《诗三百》,再则曰诵《诗三百》,未闻有“三千”说也。然则《三百》之编果何始也?大抵古人载籍多不著撰人姓氏,《诗》纵博采列国,而作诗之人亦无闻焉。吾意陈灵世去孔子尚五六十年,其间必有博学闻人,高名盛德之士,应运挺生,独能精探六义,分编四始,以成一代雅音。故列国士大夫莫不《风》《雅》相尚,且为之赞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且夫古人为学,不事虚声。如诵《二南》,则识其为风化所由始,而得其伦行之正焉;诵列国,则知其为风俗所由变,而察其治乱之几焉;诵《二雅》《三颂》,则知其为宗庙朝廷之乐,而深体其政治得失,与夫人物贤否以及功德隆替焉。迨秦火既烈,而伪序始出,托名子夏,又曰孔子。唐以前尚无异议,宋以后始有疑者。于是说《诗》门户纷然争起,穷经之士,莫所适从。以致明季伪子贡传复乘间而出乎其际,则《诗》旨因之愈乱。以夫子雅言“无邪”之旨,自汉迄今,未有远诂,徒悬疑案于两间,而无一人焉起而正之!愚少时读《诗》至此,未尝不掩卷三叹。最后得姚氏际恒《通论》一书读之,亦既繁征远引,辩论于《序》《传》二者之间,颇有领悟,十得二三矣。而剖抉未精,立论未允,识微力浅,亦不足以针盲而起废。乃不揣固陋,反覆涵泳,参论其间,务求得古人作诗本意而止,不顾《序》,不顾《传》,亦不顾《论》,唯其是者从而非者正,名之曰“原始”,盖欲原诗人始意也。书成,乃言于古扶风郡守李公勤伯观察。观察固恒以诵《诗》不得其解为憾者,于是亟邀同人助赀劝梓,用公同好,以为二千余年说《诗》疑案,至是乃可以息喙而无争耳。(节选自方玉润《诗经原始自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谓孔子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以从简约而示久远/B.遂谓孔子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以从简约而示久远/C.遂谓孔子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以从简约而示久远/D.遂谓孔子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以从简约而示久远/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nA.周公,名旦,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B.六义,语出《诗·大序》,指《诗经》中的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C.雅,诗经里的“雅”是宗庙祭祀之乐,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D.梓,本是落叶乔木,梓木可雕刻成印书的木版,旧时印刷多用木刻版,故称书稿付印为付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诗经》早期的形成,有人说是周公推动的,有人说是孔子删定的,作者都用时间不对加以否定。B.作者认为编撰《诗经》的人一定是个博学多闻、名声德行很高的人,他应运而生,能够做到精深研究。C.作者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假托子夏、孔子之名的假序文出现,唐代以前没有异议,宋代以后才有人怀疑。D.作者认为,姚际恒的《通论》没有自己写得好,连原扶风郡守李公勤都认为作者写的书可以使争论停止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自汉迄今,未有远诂,徒悬疑案于两间,而无一人焉起而正之。(2)唯其是者从而非者正,名之曰《原始》,盖欲原诗人始意也。14.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证明古人为学“不事虚声”?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黄补阙①南迁杜荀鹤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喧然公论在,难滞楚南春。【注】①补阙:官名,掌供奉讽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为送别诗,充分抒发了诗人送别黄补阙南迁时难舍难分的心情。B.颔联叙述了黄补阙被贬的原因,全心全意地劝谏皇帝而得罪了他人。C.颈联运用互文修辞手法,对黄补阙进行了劝慰并称赞他为朝廷直臣。D.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自然明畅,每联或呼应标题,或暗扣标题。16.诗人为什么说黄补阙“难滞楚南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离骚》中,诗人用鸟不合群来比喻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官之德在于清廉,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运用反问句告诫为官者,在优厚的物质面前要保持理性的思考和淡泊的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在数字技术发展和新媒体传播的环境下,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字”从遇见你》都是其中的典型。这些纪录片虽然时长短,但内容丰富多彩、制作精良。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张延利认为,微纪录片回应着新媒体时代观众对于精简影像的需求。一方面,短小的篇幅适应碎片化传播,也更加贴近快节奏生活之下的受众偏好;另一方面,微纪录片可以在电视、主流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以及社交媒体多个平台上播出,形成四方聚力的互动传播模式,最终达到“”的传播效果。《“字”从遇见你》第一季共25集,每集用5分钟的轻巧体量一个汉字,再由每5个字组成一个主题,高度浓缩又生动形象的语言,让绵延千年的文字故事更加通俗易懂。《穿越时空的古籍》在每集12分钟里分别讲述了9个小故事,每一集的故事都紧扣“古籍活化”这个话题。“千年来,‘中国’二字从内心的渴求,直到固定的国号,来自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共识。在全世界,这种穿越时间的,也是个仅有的特例。”这是《“字”从遇见你》由“中”而阐发的见解,也同样适用于今日历史文化纪录片对观众的积极影响。中华民族正是在接续不断的文明传承中汲取养分、开枝散叶,历史文化纪录佳片也将成为勾勒文明经纬、延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的优质载体。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相时而动蚍蜉撼大树聚集一以贯之B.应运而生四两拨千斤聚焦一脉相承C.相时而动四两拨千斤聚集一脉相承D.应运而生蚍蜉撼大树聚焦一以贯之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千年来,“中国”二字从内心的渴求,直到固定的国号,来自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共识。B.千年来,从来自内心的渴求,到成为固定的国号,“中国”二字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共识。C.千年来,从内心的渴求,直到固定的国号,“中国”二字来自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共识。D.千年来,“中国”二字从内心的渴求,直到成为固定的国号,都来自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共识。20.下列选自《红楼梦》的语句,与文中结尾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B.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C.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D.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n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学生而言,①,不但可以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发育,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体育不可或缺。②,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以选择。据调查统计,男生更偏爱对抗性强的活动,如篮球、足球;而女生更偏爱技巧性与柔韧性的项目,如羽毛球、健美操。单一的体育活动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习惯的养成,固然与学校教育有关,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庭拥有足够的体育氛围,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体育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请分别用三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周承钰,嫦娥五号火箭连接器系统指挥员,由于素质过硬,能协调各种工作,被赞“‘大姐’不大,但‘大姐’很强”。王唯佳,罕见病“庞贝病”患者,2021年高考,他凭借顽强毅力考取南开大学。躺着是他缓解身体疲劳最直接的方式,但为了学习,他每天要坐10多个小时。赵鹏菲,研究生毕业,90后山区教师,他要教语文、数学、体育等6门学科。三年服务期满,他为了山区的孩子选择留下继续任教。抗洪一线的青年战士中,有许多“00后”的身影。在父母的眼里,他们是孩子,但穿上军装,他们就是战士。他们肩膀上扛的不仅仅是沙袋,更是保卫人民的责任。在高中最后一节班会课上,同学们畅想未来,老师讲了上面这些人的故事,并问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哪个人的故事给你的启发将会是最有意义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回答老师的问题。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华中师大一附中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测试答案\n1.C(C项扩大范围。原文是“发达的染织工业和刺绣业使这一时期的服装色彩鲜艳、质地柔软、样式华贵大方,尤其是妇女的服装,由此还增加了服饰的时装性”。)2.D(A项中原文表述为“由此可见唐代女子也并未严格遵循这些政策”,不等同于“从未遵循这些政策”;B项中原文表述为“夹缬……常被用于妇女披巾、衣裙,有时还用于屏风装饰,蜡缬…也用于服装和屏风装饰”,“广泛运用”有误,另夹缬主要运用于妇女的服饰。C项中原文表述为“当下只好借助已发掘出土服饰与资料,进行推测型创意复原”,选项中仅漏掉了“资料”,虽然有关史料记载有限,但不意味着只参考已发掘的出土服饰实物)3.C(“绮罗纤缕见肌肤”描述的是唐代女子服装相对袒露的特点,与材料一中的《侍女图》画作描述相符。而材料二“绮罗锦绣,随所好尚”所论及的是“妇人宴服”穿衣的自由性。)4.①材料一侧重从总体上概述了唐代服饰的时代特点,并以唐代女性服装最为流行的三种风格为案例佐证。(1分)②材料二以《旧唐书·舆服志》的史料为主,重点介绍唐代政府对服饰制定的使用制度与实际执行情况。(1分)③材料三侧重唐代服饰的现代复原创意应用与当下现状。(1分)④这三则材料都围绕唐代服饰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以从古到今的思路形成一个整体的论述话题。(1分)(本题答案共4点,每点1分,满分4分)5.参考答案:①广泛搜集唐代服饰的壁画等史料,充分参考已发掘出土服饰与资料,力求展品基本符合历史原貌,避免出现服饰形制或色彩方面的错误。②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推测型创意复原、创新应用,将服饰创新应用于展览,例如结合古装戏剧影视元素,研发设计唐代服饰文创产品等。③办展的策划、研究人员事先需要涉猎多学科常识,储备多领域知识。尤其是体育、舞蹈、考古、美术等与传统服饰密切相关的学科。④展览宣传时加强对90后及00后群体的引导与科普,结合青年一代服饰爱好者的接受特点,在尊重服饰的基础上合理追求个性化。⑤尝试利用专业知识制定服饰规范标准,与尊重服装、生产质量高的相关商家进行合作,设计出兼顾性价比与规范性的复原服装产品。(从材料三中提及的角度任选三处即可,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如果只谈及材料,不结合主题展览的情境提出具体建议,单点不超过1分。意思基本接近,建议具体可行即可。其他答案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分。)6.D(A.“意在表现父亲喜好挑战有难度的事情”错,意在突出父亲的独特。B.“坚不可摧”错,太绝对。C.“为了说明桑木扁挑的来历”错,引用诗句意在表现蚕桑季是父亲最忙碌的时节。)7.D(D项应该是通过对桑木扁挑的回忆和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与赞美之情。)\n8.(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父亲在整个蚕桑季,不分昼夜地抢时间劳作的繁忙和辛苦,蕴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敬佩之情。(2)这句话采用通感、比拟的修辞手法,把歇下来的桑木扁挑当做父亲最亲密的伙伴,写出了它的昂扬乐观,传达出桑木扁挑跟着父亲辛勤劳作后的自豪和骄傲。9.①桑木扁挑历经锻打,筋骨强韧,承受极限的能力强。懂得进退收缩,始终保持着乐观昂扬的姿态。②桑木扁挑和父亲形影不离,默契协调,心意相通。父亲前倾,扁挑就向后收着。父亲上坡,扁挑就向前拽着。担子重了,扁挑就在父亲肩上垂下来又立即向上举着,给父亲留出缓气轻松的空隙。父亲忙,扁挑也跟着忙。③桑木扁挑象征着父亲的形象:勤劳、朴实、坚韧、乐观,寒来暑往,父亲都把家挑在肩上,挑着希望、充实和收获,也挑着艰辛、亏损和沉重。④桑木扁挑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挑担的人只有经过历练,肩磨习惯了,动作熟练了,力道火候都掌握到位了,才能轻松自如地挑起那把桑木扁挑。(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10.A11.C(雅,诗经里的“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和《小雅》。)12.D(“姚际恒的《通论》没有自己写得好”错,无中生有。)13.(1)从汉代到现在,没有长久的解释,期间只是留着疑案,没有一个人起来做正解。(2)只要是对的就听从(顺从),错的就纠正,命名为“原始”,是想推究诗人原本的意思。14.①读《二南》,了解风俗教化的源头,学到真正的伦理行为规范;②读列国,就懂得风俗变化,从而察知安定与动乱的秘密;③读《二雅》《三颂》,懂得它是宗庙朝廷的音乐,从而深深体会到政治得失,和人物的贤能与否,以及功德的兴衰。译文:《诗三百篇》年代久远,在古代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不能够得以考证。只是有人说周公制定礼乐制度,指定《二南》为教化之本,于是各国各地编次《国风》,给乐官来引导教化风俗。当时,周公死去已经数百多年,怎么能又编次《国风》,交给乐官呢?有人又说,古时诗有三千多篇,孔子删定后存三百零五篇。《集传》承此说法,就说孔子不能获得官位,没有办法做帝王下达的劝勉、惩处农户,提拔、撤职官员的政策,于是特地拿这本书来讨论,删去重复的地方,纠正混乱的地方,使之简约,而且流传久远。像这样没有确定的解释是多么地多呀。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来赏乐,《诗》的编次全都与现在相同,当时孔子刚刚八岁。到他开设讲坛教学,一直讲的是《诗》,第一次讲的是《诗三百》,第二次讲的是诵读《诗三百》,没有听说有“三千”的说法。这样那么《三百》编次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古人记载书籍时大多不写撰写人的姓氏,《诗》纵然是博采各国的,而作诗的人也没有听说是谁。我认为,陈灵所处时代距离孔子尚且有五六十年,其间一定有博学多闻、名声德行很高的人,应运而生,只有他能精深探究《诗经》的六义,分编为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成就一代诗歌音乐。所以,各国士大夫没有不以《风》《雅》相推崇的,并且为此评论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况且古人治学,不做虚空的事。比如读《二南》,了解风俗教化的源头,学到\n真正的伦理行为规范;读列国,就懂得风俗变化,从而察知安定与动乱的秘密;读《二雅》《三颂》,懂得它是宗庙朝廷的音乐,从而深深体会到政治得失,和人物的贤能与否,以及功德的兴衰。等到秦始皇焚书坑儒,假的序文才出现,假托子夏,又说是孔子。唐代以前尚且没有异议,宋代以后才有怀疑的人。于是解说《诗》的门派纷纷争相出现,钻研经籍的人无所适从。以致于明末假的子贡传又乘机出现,那么,《诗》的旨意因此更加乱了。孔子说的“无邪”的旨要,从汉代到现在,没有长久的解释,期间只是留着疑案,没有一个人起来做正解。我年少时读《诗》到这里,未尝不掩卷叹息多次。最后得到姚际恒的《通论》读,也是多有征引,在《序》《传》二者之间辩论,我很有领悟,有一小部分收获。但剖析不精,立论不当,见识能力浅薄,也不足以针砭和矫治其中的弊端。就不自量力,反复涵咏,在其间讨论研究,务求得到古人作诗的本意才停止,不顾虑《序》《传》,也不顾虑《论》,只要是对的就听从(顺从),错的就纠正,命名为“原始”,是想推究诗人原本的意思。书写成后,就讲给原扶风郡守李勤伯(兼任观察使),李勤伯本来常因读《诗》不得其解为憾事,于是急忙邀请同乡人帮助出资鼓励我付梓,因为李勤伯与我志向相同,认为二千多年的说《诗》疑案,到这时才可以停止争执了。15.A(“难舍难分的心情”理解有误。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黄补阙正直诔言的肯定以及对其被贬的义愤之情。)16.①由诗歌首联“得罪非天意”看,黄补阙南迁“非天意”,不是皇帝的真实旨意(不符合天理、事理)。所以不会长期在贬谪地滞留。②由颔联“一心贪谏主”来看,黄补阙为人正直,一心谏主,是直言敢谏的大臣,皇帝迟早能明白他的忠心。③由尾联“喧然公论在”来看,自有他人替黄补阙抱不平,黄补阙终究会重新受到器重。解析:本诗是作者杜荀鹤写给朋友黄补阙的一首送别诗。首联“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写此次获罪并不是皇帝的本意(并不符合天理),你分明成了一个被贬谪的人。为朋友的被贬鸣不平。颔联“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写你一心向皇帝进谏,开口时并不知道防备他人。叙述了黄补阙被贬的原因,全心全意地劝谏皇帝而得罪了他人。颈联“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写自古以来,哪个朝代没有直言敢谏的正直大臣被贬谪的?运用互文修辞手法,对黄补阙进行了劝慰并称赞他为朝廷直臣。尾联“喧然公论在,难滞楚南春”意思是舆论喧哗,自有公论,你难以在楚地长期滞留。作者认为天理昭彰,自有他人替黄补阙抱不平。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自然明畅,每联或呼应标题,或暗扣标题。17.(1)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8.B(应运而生: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相时而动:观察时机,针对具体情况采取行动。四两拨千斤:以小力胜大力之意。蚍蜉撼大树: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聚焦: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于一点;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聚集:集合;凑在一起。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一以贯之: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一而终不会改变。)19.B(原句缺句子成分和搭配不当)20.C(C项是比喻。A项是比拟,B项是借代,D项是夸张)21.(1)经常参加体育活动(2)体育活动应该丰富多彩(3)但关键在家庭体育氛围的营造(本题6分,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22.①不能忽视体育②体育活动不能单一化③养成体育习惯不只靠学校(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意思答对即可。)23.作文解析:本命题意在引导考生看到当代青年身上的闪光点,由此思考自己还应在生活、工作、社会交往等等方面具备哪些精神品质,有了这些精神品质,便能让他们认清自己,学会面对,学会成长。周承钰的身上,最值得赞赏的是“素质过硬”,即人们常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王唯佳最值得赞赏的是在困难面前的顽强毅力;赵鹏菲最值得赞赏的是坚持与奉献的大爱之心;抗洪一线的青年战士最值得赞赏的是能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这些精神品质会是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而很多青年缺的恰恰是这些精神品质,导致他们“躺平”“摆烂”“无欲望生活”。\n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23 07:47:12 页数:12
价格:¥5 大小:57.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