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广东省新高考模拟预测卷(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广东新高考模拟预测卷(二)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一字入俗”,这也是古代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亭”,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渚”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贾政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犯忌者,多同政事人情相悖。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溆”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香村”一景,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蘼芜满院泣斜阳”句,众人皆云:“颓丧,颓丧!”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漏了,或是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或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红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出“崇光泛彩”,宝玉就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说一样,遗漏一样,便不足取”。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二联。说“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外部”的典故、概念和比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尤其彰显宝玉才华的,或者说特别表露出“雅”的含义的,是连贾政也比较欣赏的“沁芳”之命名以及“蘅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贾政的态度是“拈须点头不语”,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指出,“雅”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太“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真正的“实在”。之所以“含蓄”,乃在于命名不能是对眼前景致的一般描述或比拟,而要将自我的生命经验沉浸于作为整体的园中世界,并前追古人之生命,将之也化入此刻自我的生命中来。所谓“无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实的此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极致,又知这一“真实”是极难寻找的。这一回的叙事展现出,对真实的意义的寻找乃是基于对许多“不真”\n的表达的涤除与反省,在这种反省之后重新回归到本真的存在中来,回归到在此的自我中来,世界的“真”便从被遮蔽的俗套和成见中显露现身了。(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红楼梦〉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材料二 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石刻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的“拙政”二字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的“沧浪”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园中临水的“观鱼处”得名于《庄子》“观鱼于濠梁之上”的故事;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拙政园“留听阁”用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园林中的对联、石刻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留园五峰仙馆题有“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与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材料三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熳,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到亭内坐了,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罢。”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为称。依我拙裁,欧阳公句‘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须寻思,因叫宝玉也拟一个来。宝玉回道:“老爷方才所说已是。但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也用‘泻’字,似乎不妥。况此处既为省亲别墅,亦当依应制之体,用此等字,亦似粗陋不雅。求再拟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何如?方才众人编新,你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不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须点头不语。(摘编自《红楼梦》第十七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对大观园各处命名的品评,主要依据的是雅俗。B.因为认识到园林命名的关键因素,张岱提出了“无一字入俗”这一园林命名的最高标准。C.“淇水遗风”“睢园遗迹”被认定为“俗”,这两个命名所用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D.有人拟题“杏花村”获赞赏,贾政却认为不宜用“杏花村”这类已有实指的名字。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关于匾额和对联命名的记述,展现了园林给名是如何在一种细致的审思及体悟中诞生的过程。B.园林中匾额和对联为了追求文辞华美等,而生造出此地没有的景致,这不应该归于“俗”的命名方式。C.蘅芜苑处宝玉化用旧联给“蘅芷清芬”拟对“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梦亦香”是为了证明“编新不如述旧”的观点。D.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因为出自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的一项是(3分)(  )A.宋代司马光定制过一套古代衣冠,“入独乐园,则衣之”,表达对董仲舒、陶渊明、王子猷、白居易等七位先贤的敬慕。B.“园林文学”是园林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掌握园林文学的基本知识对于提升园林类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C.古典园林中洞门让人有种“穿越”感,“\n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与古人造园反复借用的“桃花源”意境有关。D.未来的园林设计建造者,要想提高园林艺术的理论水平,必须广泛地阅读中国古典园林文学,站在更高层次上来审视园林艺术。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段的论证思路。(4分)答:  5.《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芳”。请结合材料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白鹿原(节选)陈忠实白嘉轩刚刚平息了四合院里发生的一场小小的内乱。内乱是他的宝贝女儿灵灵制造的。原上人吃腊八粥的那天傍晚,白灵出其不意地回到家里来。奶奶一把把孙女搂到怀里,张口咬住脸蛋子久久不放。母亲仙草禁不住热泪涌流,疼爱地斥骂着:“没良心的东西把老老少少一家人都给折磨死了!”白灵从奶奶怀里跳起来,掏出手帕亲昵地给母亲沾去泪水,又跳到屋子中间挺身一站:“我不是好好的吗?我长得高了吃得胖了,你们尽操那些心做啥!”白嘉轩不失威严地挺坐在太师椅上。白灵丝毫没有察觉父亲的心思,环顾一圈屋里所有的人,得意忘形地宣布了一个消息,立时把屋子里亲昵的气氛扫荡净尽了:“我们把县长轰下台喽!这回大闹滋水县好痛快呀!国共两党的一条密传传下去,好几百人全都涌回县城来游行示威,开会演讲,唱歌演剧,把一块‘滋水县人民自决委员会’的大牌子挂到县府门口。大家正欢庆斗争胜利的时光,县府里有人密告说县长正给省警署拟报抓人名单。众人炸了营,冲进县府搜出了那个名单。我们拿着他的赃证去找省主席告状,于大胡子一看那个黑名单就火了,说‘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接着一声令下把梁县长撤了……”白嘉轩磕了磕烟灰就站起身走出去了。仙草怯怯的目光送着丈夫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回过头禁止女儿说:“灵灵,你在城里要念书就好好念书,甭跟着旁人疯疯癫癫乱跑。记住,在屋里再甭说刚才说的那号话了,你说话也该瞅瞅你爸的脸色。”白灵说:“我瞅见我爸的脸色,他不悦意他不爱听。我偏说给他听,冲一冲他那封建脑瓜子。”她爽快地说着,忽然醒悟似的叫起来:“噢呀!兆海上军校去了,临走托我给他家里捎话,我差点忘了。”白灵去了鹿兆海家,鹿子霖叔叔不住地向她打问城里许多有关革命的事。她从鹿家门楼下走出来,到白鹿镇小学校找鹿兆鹏去了。这是作为革命者的她和他的第一次会见。她又一次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向他叙述了大闹滋水县的经过。她和他谈论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谈论轰轰烈烈的北伐和各地的人民革命热潮。她说:“革命马上就要胜利了。一想到胜利的那一天,我就……”鹿兆鹏也以肯定的语气说:“没有什么人能阻挡北伐军的前进,胜利指日可待。”白灵天黑定时回到家里。白嘉轩知道她的行踪仍然问:“你到谁家去了?”白灵说:“我先到子霖叔家,后来又到学校找兆鹏哥去了。我明天要走,今晚不去再没时间了。”仙草惊讶地问:“明天就走?你一年没回来,刚回来连一整天也待不下?”白灵笑着向母亲赔情:“没办法呀!妈。革命形势紧迫,同志们约定明晚开会。等胜利了我回来跟你住整整一个月。”白嘉轩忍着冲到喉咙口的火气冷静地发问:“你现时还念书不念书?”白灵说:“念呀,怎么不念?”白嘉轩问:“你念了书日后做啥呀?”白灵说:“我喜欢教书。革命胜利了我就做个先生,教书。”白嘉轩说:“你现在甭念书咧,回家来行不行?”“不行不行不行!”白灵不假思索一口回绝。白嘉轩说:“那好,你现在睡觉去。”第二天早晨,白灵起来时发觉小厦屋的门板从外头反锁上了。她还未来得及呼喊,父亲就从上房里屋背着双手走下台阶,走过庭院在厦屋门前站住,对着门缝说:“王村你婆家已经托媒人来定下了日子,正月初三。”白灵嘴巴对着门缝吼:“王家要抬就来抬我的尸首!”白嘉轩已走到二门口,转过身说:“就是尸首也要王家抬走。”白灵很快复原了活泼的天性,在小厦屋里大声演讲大声唱歌:“北伐军节节胜利,天下无敌,北洋军阀反动政府保不住驾啦……\n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妈,快给我送俩馍来,我饿了!”奶奶踮着小脚站在庭院里斥问:“灵灵你疯了?”仙草拿着俩馍馍走到厦屋门前,白嘉轩不失时机地赶到了,夺下馍说:“让她喊让她唱。她还有劲儿。”白灵的腹腔里猫抓似的难受,接着口腔里开始发黏,终于喊不出也唱不出了,躺在炕上看冬日惨淡的阳光从房檐上悄然消失,冷气和黑暗一起笼罩了厦屋。黑暗里窗户纸轻轻响了一下,什么东西滚落到肩头上,她一抓到手就毫不迟疑地吞嚼起来,两个馍馍不经吃就完了。她觉得胳膊和双腿顿时充满了活力,一骨碌从炕上跳下来,继续她的讲演。白嘉轩咣啷一声拉开上房西屋的门闩,站在庭院里吼:“你再喊再唱,我就头砸死你!”白灵对着门缝吼出于大胡子的话:“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直到深夜,白灵时喊时唱的声音才停止。天明以后,白嘉轩吃了两个馍馍,雄赳赳地走进饲养场的轧花机房。他一口气踩得小半捆皮棉,周身发热,正要脱去笨重的棉裤,仙草急急匆匆颠着小脚走进来:“灵灵跑了!”白嘉轩回到家发现厦屋的门锁已经启开,厦屋的山墙上挖开一个窟窿,白土粉刷的墙壁上用头尖刺刻下一行字: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白嘉轩问仙草:“这头怎么在这里?”仙草说:“我不知道。大概是啥时候忘在柜子下边了,那是个无用的废物嘛!”白嘉轩向全家老少庄严地宣布:“从今往后,谁也不准再提说她。全当她死了。”此后多年,白嘉轩冷着脸对一切问及白灵的亲戚或友人都只有一句话:“死了。甭再问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公元一九五零年,两位共产党的干部走进院子,把一块“革命烈士”的黄地红字的钢牌钉到他家的门框上,他才哆嗦着花白胡须的嘴巴喃喃地说:“真个死了?!是我把娃咒死了哇!”(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灵回家讲述大闹滋水县的经过,说明她具有反抗精神和革命热情,也为后文她叛逆出逃的情节做了铺垫。B.白嘉轩把白灵锁在小厦屋,是为了逼迫女儿嫁给王家,但最终白灵逃跑了,她反对包办婚姻,追求婚姻自由。C.在夜晚偷偷给白灵送去馍馍的是她母亲仙草,白灵逃跑时用来挖墙的镬头也是母亲提供的,她支持女儿逃跑。D.白灵离家出走以后,白嘉轩对外宣称女儿死了,是因为他认为女儿离经叛道,让他非常生气,不想再见到她。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嘉轩作为维持封建礼教的族长,禁锢女儿的言行,体现了他残酷、冷漠、不讲情面的性格特点。B.小说节选部分以时间为线,交代了白灵腊八傍晚回到家中初十就逃跑的情节,矛盾冲突集中。C.文中画线处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凄冷黯淡的氛围,体现了被父亲禁锢的白灵内心的悲伤和迷惘。D.文中白灵和鹿兆鹏见面的情节,表现了革命者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凸显了历史变革的宏大主题。8.请结合文本分析白灵为何反复提到“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4分)答:  9.“白灵”谐音“百灵”,有读者评价她为“冲出牢笼的百灵鸟”,请谈谈你对作家陈忠实如此起名的理解。(6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n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上之为临淄王也,惠妃生寿王瑁,宠冠诸子。太子与瑶、琚会于内第,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九龄曰:“陛下践阼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节选自《资治通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B.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C.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D.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书令,唐朝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中书令为三省的长官。B.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车驾”“万乘”“皇舆”等同为“天子”的代称。C.践阼,文中指的是帝王即位。“阼”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借指帝位。D.出,指离京为官、外任、外迁。《琵琶行并序》“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的“出”即为此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玄宗想让李林甫担任宰相,为此询问张九龄,张九龄因提出反对意见而被李林甫憎恨。B.惠妃向唐玄宗哭诉太子有谋害自己母子之心等,唐玄宗欲废太子,张九龄却坚决反对,唐玄宗因此不高兴。C.在是否废太子一事上,李林甫当场没表态;惠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暗中派人拉拢张九龄。D.严挺之颇受张九龄的赏识,却为李林甫所怨恨,因为严挺之无故状告李林甫举荐的萧炅,使其被贬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译文:  (2)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译文:  14.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自是谏争路绝矣”的原因。(3分)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n秋凉诗寄正字①十二兄(节选)李贺大野生素空,天地旷肃杀。露光泣残蕙,虫响连夜发。房寒寸辉薄,迎风绛纱折。披书古芸②馥,恨唱华容歇。百日不相知,花光变凉节。弟兄谁念虑,牋翰既通达。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阙。梦中相聚笑,觉见半床月。【注】 ①正字:秘书省官名。②古芸:古人将芸香施放于藏书之中,以防书被虫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句营造了阔大、旷远的空间感。“素”,写秋空之清朗;“肃杀”,写草木枯落之萧条。B.第三、四句视听结合,以“露光”“残蕙”暗示天气转凉,秋虫鸣叫,更添凄凉之感。C.“青袍”二句,写出十二兄着青袍、骑白马的英姿和他挥笔草拟上奏的文书的情景。D.“梦中”二句是想象之景,一热闹一冷清,通过对比抒发离愁别绪,言有尽而意无穷。16.“披书古芸馥,恨唱华容歇”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屈原因为奸邪小人的离间,可以说是处于困境中了,“        ,        ”,能不产生怨恨吗!(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天下儒者所争论的,特别表现在“名实”的问题上。他接着说,“        ,        ”。(3)自古以来,诗词与音乐都是相辅相成的,古诗词中提到“乐器”的诗句数不胜数,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乡情像一条(    )而绵长的丝线,我无论走到哪里,它总是伴着一同前行。山和水剪不断也隔不断。在城市住久了,思念故乡的心越发殷殷了,这一叠重重的乡情该怎样寄托呢?哦,托给那幽幽的月光吧——那湿漉漉、晶莹莹的月光,会翻过山岭,跨过河流,穿过翳密的林木,把我一缕缕厚甸甸的情思,一个个鲜润润的吻,一声声热乎乎的问候,给小河,给白杨林,给梨园,给场院,给每一棵野花,给每一株小草……啊,也给我那像按在平原上的一枚钉子大小的乡村!而今,又到中秋了。月,对城市来说,实在太吝啬了。即便在这中秋之夜,那月光也是慵慵的、倦倦的,只在天边微微(    )着这城市。我的思绪像鸟儿一样,乘着这(    )的月光飞去了,飞过迷蒙的烟水,飞进故乡那(    )的月色里……月夜瓜棚,那是孩子心目中最动人的一幅画了!我们常常结伴儿去偷瓜,在月色里演出一幕幕喜剧、闹剧和恶作剧来。看瓜的是隔壁家的一位大爷——一个瘦瘦的老头儿,我们都叫他鳖三爷。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坚韧 看 虚无缥缈 如诗如画B.坚忍 看 虚无缥缈 诗情画意C.坚忍 睨 缥缥缈缈 诗情画意D.坚韧 睨 缥缥缈缈 如诗如画\n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它相伴着一同前行,山和水剪不断也隔不断。B.无论我走到哪里,它总是伴着我一同前行。山,隔不断;水,剪不断。C.我无论走到哪里,它总是和我相伴一同前行。山,剪不断;水,隔不断。D.无论我走到哪里,它总是和我相伴,山和水,隔不断也剪不断我们一同前行。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①  ,真的如此吗?实际上,人只要睡觉就会做梦。人的睡眠分为  ②  。我们每天晚上的睡眠,都是一个从非快速眼动睡眠到快速眼动睡眠再到非快速眼动睡眠的过程。一般来说,每晚都要经过4~5个这样的循环,而生动的梦境都是在快速眼动睡眠中发生的。晨起时,(    )。然而,大部分人都是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时醒来,于是就会完全不记得自己做梦了。所以说,并不能因为总是记得梦境就认为自己睡得不好,如果一整晚都睡得很香,早晨醒来的时候,  ③  反而说明你的睡眠质量很高。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少数人是从快速眼动睡眠中醒来的B.少数人正好从快速眼动睡眠中醒来,因此就会将梦境记得特别清楚C.少数人将梦境记得特别清楚,是因为他们正好是从快速眼动睡眠中醒来D.只有少数人能够清楚记得自己的梦境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论语·卫灵公》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义疏》中也曾说:“人当思渐虑远,防于未然,则忧患之事不得近。”而《列子·天瑞》记载了一则这样的“远虑”故事: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杞人的“远虑”被时人嘲笑,被讥之为“杞人忧天”。但今天的科学研究发现,地震是一种随时可能发生的地质运动,太阳、月亮、星星作为宇宙中的天体,也存在撞击、消失的可能。如此看来,“杞人”之“远虑”,实属难得。个人的安身立命,国家的长治久安,固然需要我们具备“远虑”的意识与行动,但对于“杞人”之“远虑”,我们应有科学理性的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n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因为……张岱提出了……”强加因果,材料一第一段中只是说“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一字入俗’……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由此可知,张岱提出这一标准与是否认识到园林命名的关键因素并无因果关系。2.答案:A解析:B项,“这不应该归于‘俗’的命名方式”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中的“‘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可知,这种为了追求文辞华美等而“生造出此地没有的景致”的命名也应该归于“俗”。C项,“是为了证明‘编新不如述旧’的观点”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中的“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生搬硬造出来的”以及第五段中的“从根本上讲……‘蘅芷清芬’的对联”可知,宝玉化用旧联拟对,是为了证明真正的“命名”不是生搬硬造,而是在切景的基础上,用自我的生命经验创造出“蕴藉含蓄”的命名来。D项,“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错误,材料二中先说“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后列举了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等例子,说明作者对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这一命名并非持否定态度。3.答案:C解析:材料二讲到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如“园林中建筑题名……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A项说的是司马光通过穿戴定制的衣冠进入独乐园来表达对先贤的敬慕,B项说的是掌握园林文学的基本知识的重要作用,D项是对园林设计建造者的要求,这三项都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无关。C项说的是古典园林中的洞门带给人“穿越”感,与《桃花源记》中“桃花源”意境有关,契合材料二中的“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造景依据”,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4.答案:通过引用张岱的名言以及古代园林命名与现代“主题园”的对比,表明园林命名的关键在于雅俗,然后以《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曲径通幽”和“沁芳亭”两处命名为例驳斥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的认识,指出《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所涉园林命名用典之俗有三种表现。5.答案:①“翼然”有“不中”的缺点,不如“泻玉”更切合实际。②“泻玉”粗陋不雅,犯在违制。③“沁芳”既切景又没有太“实”,做到了“蕴藉含蓄”,体现出了“雅”的真意。(意思对即可)解析:由题干可知,考生首先要知道园林命名的标准,然后结合具体的名字进行分析,指出不用“翼然”“泻玉”而用“沁芳”命名的原因。先看园林命名的标准,材料一中提到园林命名要“雅”,要“不俗”。不能陈旧;不能“犯忌”,一犯在违制,二犯在重名,三犯在“颓丧”;不能“不中”,就是要切景;不能太“实”,要蕴藉含蓄。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三个命名。材料三第一段中,当诸人认为当名“翼然”时,贾政却说“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为称”,由此可知“翼然”这一命名与此处景致的特点不符,也就是犯了“不中”这一条,不如“泻玉”更切合景致的特点;第二段中宝玉认为“今日此泉也用‘泻’字,似乎不妥……粗陋不雅”,由此可见“泻玉”这一命名粗陋不雅,犯了“违制”这一条;根据第二段中的“求再拟蕴藉含蓄者”“不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可知,“沁芳”这一命名切合此处景致的特点,同时又蕴藉含蓄,非常雅致。6.答案:A解析:B项,理解片面,白嘉轩锁女儿不仅仅是为了逼她出嫁,白灵逃跑也不仅仅是为了逃婚,选文第4段提到她和同志们约好了开会时间,要参加革命活动,而白嘉轩也因此担心女儿。C项,于文无据。D项,“不想再见到她”错,对外宣称女儿死了只是他赌气说的话,内心并不是真的这么想。7.答案:C\n解析: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不当,当时夜幕降临,环境凄冷,光线黯淡,但是并没有体现白灵内心的悲伤与迷惘,因为她当晚还在继续讲演,并在第二天就决绝地逃跑了。8.答案:①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白灵向家人讲述大闹滋水县的经过时,引用的省主席于大胡子的原话,革命领导者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影响了白灵,她的内心充满崇敬之情。②这句话第二次出现是白灵与父亲对抗时说的,第三次是她逃跑前刻在墙壁上的。父亲的禁锢激发了她的反抗精神。她反复用这句话向父亲宣示国民革命一定会胜利,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父亲也无法阻挡她投身革命的热情。解析:选文中白灵三次提到“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这句话,具体语境不同,需要站在白灵的角度去分析她每次说这话的原因和目的。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选文第1段,引用的是省主席于大胡子的原话,说明白灵深受其影响,体现了一名革命青年对革命领导者的崇敬之情;第二次出现在选文第8段,白灵反抗父亲的禁闭时再次喊出于大胡子的这句话,第三次出现在选文最后一段,白灵逃离家时又把这句话用头尖刺刻在了墙壁上,她反复用这句话告诉父亲国民革命一定会胜利,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宣示了她的反抗精神,表现了她投身革命的热情。9.答案:①表现白灵像百灵鸟一样有活力、有生命力,有活泼的个性。②作家塑造的白灵这一形象具有叛逆的个性,追求自由,革命新思潮在其心中生根发芽。她像勇敢的百灵鸟,敢于反抗,冲破枷锁。作家借这一典型人物展现了时代变革的宏大主题。③百灵鸟是勇敢、美好、吉祥的化身,作家起名“白灵”,既赞美她的勇敢独立、执着追求,又寄予了自己对这样的新时代女性美好的愿望。(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根据题干“有读者评价她为‘冲出牢笼的百灵鸟’”可知,分析作家陈忠实对所塑造的人物“白灵”如此起名的原因,可结合百灵鸟的象征意义,从人物形象特点、时代背景、情感主旨等方面进行理解。百灵鸟象征着机智、勇敢、活泼、美好等,而白灵天性活泼,有活力、有个性,追求自由和美好。在当时的社会中,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对女性的束缚与禁锢就如牢笼一般,而她在接受了革命新思潮后,更具反抗意识。她逃婚离家,投身革命,敢于冲破牢笼。作家陈忠实借这一典型人物展现了时代变革的宏大主题,对这个勇敢独立的女性形象,他既有赞美也寄予了美好的愿望。10.答案:D解析:“宰相系国安危”的意思是宰相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安”与“危”之间不可断开,且“陛下”应作“相林甫”的主语,而不应作“危”的宾语,“陛下”与“相林甫”之间不应断开,由此可排除A、C两项。“时”的意思是当时,应为“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的时间状语,两者之间不应断开,由此可排除B项。选D。11.答案:A解析:“中书令为三省的长官”错误,中书令仅为中书省的长官。12.答案:D解析:“无故状告”错误,根据原文“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岐州刺史”可知,严挺之并非“无故状告”,他认为萧炅不学无术,没有担任侍郎的才能。13.答案:(1)李林甫整天在皇上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皇上逐渐疏远了张九龄。(2)严挺之向来以气节自傲,看不起李林甫的为人,最终没有去拜访他。14.答案:①李林甫独揽大权;②李林甫明令谏官不准上书言事;③上书言事的杜琎被贬官。(意思对即可)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可明确答题区间为“自是谏争路绝矣”前面的内容“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黜为下邽令”。由“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可提炼概括出答案要点①;由“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悔之何及!’”,可提炼概括出答案要点②;由“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可提炼概括出答案要点③。【参考译文】\n起初,皇上想要让李林甫担任宰相,向中书令张九龄询问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如果)陛下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恐怕他日会成为国家的祸患。”皇上没有听从。当时张九龄正凭借精通文献经典的才能为皇上所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但还是委曲己意侍奉他。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交好(善),李林甫一并憎恶(疾)他们。这时,皇上在位时间已久,逐渐放纵奢侈的欲望,在处理政事上有所懈怠。但张九龄遇到事情不论大小都极力规劝;李林甫善于(巧)窥探皇上的心意,每天都想着用来诬蔑张九龄的办法。皇上在当临淄王的时候,惠妃生了寿王李瑁,李瑁受到的宠爱超过了其他皇子。太子与李瑶、李琚在私宅聚会,他们都因为自己的母亲失宠而说出怨恨(怨望)的话。惠妃哭着向皇上告状说:“太子暗中勾结党羽,想要谋害我们母子,也斥责了皇上。”皇上听后很生气,把此事告诉了宰相,想要把太子他们三人都废掉。张九龄说:“陛下登上帝位将近(垂)三十年了,太子和诸王都没有离开过深宫,每天都受到皇上的训诫,天下的人都庆祝陛下在位时间长久,子孙繁衍昌盛。现在三位皇子都已长大成人,没听说他们有大的过失,陛下为什么(奈何)忽然(一旦)凭借那些无根据的话,以一时的喜怒,把他们全废掉呢!况且太子是天下的根本,不能轻易动摇他的地位。(如果)陛下一定要这么做,我难以遵从诏令。”皇上听后不高兴。李林甫起初没有说什么,退朝后私下里对地位尊贵且受到皇上宠爱(贵幸)的宦官说:“这是皇上的家事,何必询问外人!”皇上犹豫不决。惠妃暗中(密)派官奴牛贵儿对张九龄说:“有废必然有立,你如果能够从中助力这件事,就可以长久做宰相。”张九龄斥责了牛贵儿,并把这些话告诉了皇上;皇上因为这脸色有所改变,所以直到(讫)张九龄被罢黜宰相职位,太子的地位都没有动摇。李林甫整天在皇上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皇上逐渐疏远了张九龄。李林甫引荐萧炅担任户部侍郎。萧炅一向不学无术,曾经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把“伏腊”读作“伏猎”。严挺之对张九龄说:“尚书省中怎能有‘伏猎侍郎’呢!”(朝廷)因为这把萧炅调出京城担任岐州刺史,所以李林甫怨恨严挺之。张九龄与严挺之交好,想要引荐严挺之担任宰相,曾对严挺之说:“李尚书正蒙受君主的恩德,你应该登门拜访,与他亲近(款昵)。”严挺之向来以气节自傲,看不起李林甫的为人,最终没有去拜访他。李林甫怨恨严挺之的程度更深。李林甫想要蒙蔽君主耳目,自己独揽大权,公开召集众谏官,对他们说:“现在有贤明的君主在上,群臣想要顺从皇上都来不及,哪里(乌)用得着再多说什么!你们难道没有看见那些立在宫门前的仪仗马吗?它们吃的是三品的饲料,一旦鸣叫就会被驱逐。(到那时)后悔哪里来得及!”补阙杜琎曾向皇上上书谈论政事,第二天,被贬为下邽县令。从此以后谏诤之路断绝了。15.答案:D解析:“‘梦中’二句是想象之景”错误,“梦中”句是想象,“觉见”句是实写。16.答案:①内容上:使诗意更丰富。秋凉之夜,打开书不仅勾起对兄长的思念,还引发时光流逝、容颜老去之伤感,以及作者的孤寂之情。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书房环境的描写,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等做铺垫。思想内容鉴赏:前四句描写秋天的肃杀之景。第一、二句从大处着笔,渲染出凄凉、萧条的氛围。第三、四句写具体事物,以“露光”“残蕙”“虫响”等典型意象表现秋天的凄凉和冷寂。第五、六句以“寸辉薄”“绛纱折”等细节描写表现室内凉意浓重。第七、八句写作者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第七句写作者在屋内读书,第八句中一个“恨”字直抒胸臆,抒发时光流逝、容颜老去之伤感,从而为下文表达对兄弟的思念做了铺垫。以下八句表达作者对十二兄的思念之情。“百日”说明分别已久,“花光变凉节”体现出季节变换,也暗示出两人长久不见。作者想象十二兄身穿青袍、骑着白马的形象和草拟奏章的情形,表达对他的思念。结尾两句以梦中的相聚反衬现实的离别,以虚衬实,以温馨衬托凄凉,更加突出离愁别绪。“觉见半床月”以景结情,悠悠不尽之情,见于言外。17.答案:(1)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2)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3)示例一: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n示例二: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示例三: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18.答案:D解析:第一空,坚韧:坚固有韧性。坚忍:(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前者一般用于物,后者一般用于人。根据后文“绵长的丝线”可知,此处选用“坚韧”更合适。第二空,看:使视线接触人或物。睨:斜着眼睛看。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睨”有一种感情在里面。“睨”字更符合前文“那月光也是慵慵的、倦倦的”这一语境,故此处选用“睨”更合适。第三空,缥缥缈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不可捉摸。用来形容“月光”,选用“缥缥缈缈”更合适。第四空,如诗如画:像诗和画一样美好。诗情画意: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前者可以作定语,而后者不能。此处用来形容故乡那美好的月色,选用“如诗如画”更合适。19.答案:B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三处语病:一是“无论”这一关联词位置不当导致中途易辙,应将“我无论走到哪里”改为“无论我走到哪里”;二是“伴着”后缺少宾语,应在“伴着”后加上“我”;三是“山和水剪不断也隔不断”搭配不当,“剪不断”的是“水”,“隔不断”的是“山”,可将“山和水剪不断也隔不断”改为“山,隔不断;水,剪不断”。A项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C项存在关联词位置不当和搭配不当的语病,D项存在结构混乱的语病,只有B项完全修改正确。20.答案:构成:“一缕缕厚甸甸的情思,一个个鲜润润的吻,一声声热乎乎的问候”三个结构相同的短语,形成排比修辞。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增强语势;更能突出乡情的浓重细腻,增强亲切感。解析: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分析排比的构成,就是要指出哪几个短语或句子结构一致或相似,形成了排比。排比的常见作用为“增文势”“广文义”。“增文势”指各排比项排叠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增强气势;“广文义”指各排比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或强化性质,可拓展和深化文意。明确了这些,结合画横线的句子具体分析即可。21.答案:C解析:“然而,大部分人……完全不记得自己做梦了”与前一句形成转折,括号内用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更完整清晰,所以可以排除A、D两项。再对比分析B、C两项,C项把“从快速眼动睡眠中醒来”放在最后和后文“大部分人都是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时醒来”连接更紧密,故选C。22.答案:①睡觉就一定会做梦 ②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 ③还清楚记得自己做了什么梦解析:①处,根据后面的回答“实际上,人只要睡觉就会做梦”可知,此处应该问的是关于睡觉和做梦的,故可填“睡觉就一定会做梦”之类的内容。②处,根据后文“我们每天晚上的睡眠,都是一个从非快速眼动睡眠……过程”可知,此处应填“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③处,根据前文“并不能因为总是记得梦境就认为自己睡得不好”和后文“反而说明你的睡眠质量很高”可知,此处要表达的是早晨醒来时记得梦境也说明睡得好,故此处应填“还清楚记得自己做了什么梦”之类的内容。\n23.材料解读:本题是一道关于古代名言与寓言故事相结合的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列出两个有关《论语》的句子,指出“远虑”的重要性,认为“远虑”可以防患于未然,让人提前意识到潜藏的隐患。然后以《列子·天瑞》中“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为例子,批评一些人的盲目担忧。接着从科学研究角度指出要辩证看待“杞人忧天”,否定毫无根据的“杞人忧天”。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对“远虑”不应一味地肯定,也不应一味地否定,对于是否“远虑”,要给出一个适当的前提条件。在思想上,“远虑”是出于对未来切实的、充分的思考,而非盲目地胡思乱想;在行动上,也需要做好切实观察以确定远虑之事是否存在,并进一步做好针对危机的解决措施。最后在写作时要进行拓展,涉及个人、国家、民族和时代等多个层面,使文章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和价值。立意指导:①是否“远虑”,要看实际情况;②“远虑”不应只“虑”,更应施行;③心怀忧患,放眼未来;④立足近忧,致力远虑;等等。偏题分析:不能辩证地看待“远虑”,一味肯定或否定“远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2:05:36 页数:12
价格:¥5 大小:64.38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