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麻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麻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的重视源于儒家,孔子崇尚道德,孔门四科中"德行"科注重弟子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诗礼乐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被视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如何进行道德修养?《论语·泰伯》中记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指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先学诗,而后以礼来立身,最后用音乐完善人性。礼乐文明的创立者是周公姬旦,"礼乐"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社会秩序和谐的标志。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礼乐文化无法适应变革时代的社会要求,礼坏乐崩的局面开始出现,如何对待周代的礼乐文明,也是先秦百家争鸣的议题。孔子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崇尚礼乐文明中蕴含的仁爱精神。同时,孔子也崇尚诗,他甚至把诗与礼乐并立,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孔子认为首要的关键是学"诗"。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说∶,麻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的重视源于儒家,孔子崇尚道德,孔门四科中"德行"科注重弟子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诗礼乐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被视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如何进行道德修养?《论语·泰伯》中记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指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先学诗,而后以礼来立身,最后用音乐完善人性。礼乐文明的创立者是周公姬旦,"礼乐"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社会秩序和谐的标志。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礼乐文化无法适应变革时代的社会要求,礼坏乐崩的局面开始出现,如何对待周代的礼乐文明,也是先秦百家争鸣的议题。孔子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崇尚礼乐文明中蕴含的仁爱精神。同时,孔子也崇尚诗,他甚至把诗与礼乐并立,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孔子认为首要的关键是学"诗"。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孔子将《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视为修身养性的教科书。从《诗经》已有的篇章记载来看,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经》中记述了后稷、公刘、文王等圣君明主进德修业的事迹,强调天命降福,修德配命;"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得民心者,得天下,修德应以爱民为根;"明明天子,今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君主要实行德政,非暴力强制,通过礼乐文明的典章制度、祭祀礼仪、行为规范等,对人的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感染;"既有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出则忠,入则孝,忠孝两全,方能成为道德楷模。孔子授徒讲学,重视道德修养层面的人格完善,因此他提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确实承载了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孔子的"诗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敬德、爱民、德政、忠孝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有志之士的人生理想。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切感怀,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誓言,即使在当代,余华、陈忠实、莫言等优秀的作家仍然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在生动再现历史现实的同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着自己对国家、对民众、对个体深沉的人文关怀。孔子论"诗"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奠定了儒家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文学的精神文化内核,对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的创作和中国文学思想的传承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摘编自房莹《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诗学观述评》)材料二∶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周易》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是"文以化人"思想所本。"文以化人"与儒家诗教观有密切联系。儒家诗教观中的"教"字与"文以化人"中的"化"字都有"教化"之意,都强调诗文对人以及社会的影响作用。首先,如儒家诗教观一样,"文以化人"亦强调诗文对人的教化作用。习总书记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强调诗歌能够提高人的内在修养,使人养成宽厚仁爱的品性,当今中国则强调"文以化人"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要措施之一。儒家诗教观主张通过诗来激发人的爱国情怀,当今中国亦强调"文以化人"是形成"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儒家诗教观主要强调的是文学意义上的诗文对于人的教化作用,而"文以化人"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的外延。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总书记在这里所言的"古代经典诗词与散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其主要目的在于突出传统文化对教化人的重要作用。其次,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亦有其相应的社会功能。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说",归根结底是为了"事父""事君",有其具体的阶级内容,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毛诗序》中"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在政治上表达了统治阶级对诗歌的要求,是对兴、观、群、怨,事父事君说的进一步发展。刘克庄的"世教"观,虽发展了儒家诗教观,但仍未摆脱《诗》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可见,儒家诗教观中诗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学对于政治的教化作用。而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则主张文化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主要强调文化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影响作用,其思想内涵中的政治功利性相对较少。"文以化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重视文化对人的陶冶、熏染作用。最后,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中的"化"字,不仅有教化之意,还有浸化、悟化之意。"文以化人"强调人要学会将优秀的文艺作品融入社会日常生活中,为社会营造出浓厚的文艺氛围,此乃"浸化"的过程。并且,作为鉴赏主体的人还应该在接受文学的过程中学会去理解文艺作品的深层内涵,体悟其所包含的"真义",此即"悟化"的过程。关于"悟化",早在宋代,严羽便有"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等相关论述。这里提到的"久"字,一则强调人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过程,二则强调人的积累过程。这两种过程都是为"悟化"过程做准备。可见,"文以化人"强调作为文艺作品的客体与作为鉴赏主体的"人"之间的双向互动。(摘编自陈亚《论"文以化人"思想的时代内涵-从儒家诗教观出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最终要通过音乐完善人性,因此"乐"是加强道德修养最,重要的途径。B.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乐文化受到质疑,但孔子依然崇尚诗礼乐,并将诗的作用置于礼乐之上。C.《诗经》蕴含了许多倡导加强道德修养的内容,影响了后世的文人,为其创作提供了,思想资源。D."文以化人"思想源自《周易》,与儒家诗教观一样,都强调了诗文对人们以及社会的影响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源于孔子对道德人格的重视,孔子认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是学习诗礼乐。B.新时代下"文以化人"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和传统诗教观不尽相同。C.儒家诗教观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在新时代弱化了政治教化功能,主张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D."悟化"的过程,就是读者在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时,反复涵泳,不断加深对文本理解并体悟其真义的过程。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王充在《论衡·书解篇》中强调"夫文德,世服也"。B.《文心雕龙》论诗,赞扬"顺美匡恶"的传统。C.白居易强调诗歌要发挥"补察时政"之功用。D.王安石认为《诗》"上通乎道德,下止乎礼义"。4.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概括孔子主张"不学《诗》,无以言"的原因。(4分)5.普通高中语文教育部统编教材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占全部课文数(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说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玩笑莫泊桑①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②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杂。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③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④,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⑤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找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⑥,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⑦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我”,策划着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B.“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C.“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D.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7.下列对于小说结尾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思考。B.“我”之所以笑话的原因在于我开过别人玩笑却又怕被人开玩笑,以及我敏感多疑和胆小谨慎的性格,与当时的社会无关。C.从小说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D.小说结尾这样写,表现了“我”在这样病态社会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8.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来讲述“一个我经历的玩笑”,使用第一人称的最大好处是_____。(4分)9.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文,从两个方面赏析本文在情节设置上的艺术性。(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谏逐客书李斯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③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10.下列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割膏腴之壤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B.而陛下说之王笑而不言(《齐桓晋文之事》)C.却宾客以业诸侯加之以师旅(《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D.士不产于秦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与妻书》)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帝”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指“黄帝、颛、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即夏禹、商汤和周文王。B.“黔首”是指平民、老百姓,多在战国与秦时使用。无爵平民不能服冠,当时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古时平民百姓亦可称为“黎民”“布衣”“庶人”等。C.“五刑”是指中国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的统称,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剕、宫、大辟。D.“熙宁”是北宋时期宋神宗赵的一个年号,以王安石在此期间变法而闻名,“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1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驱逐客卿。B.作者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是在批评秦王声色误国。C.作者将秦王取物与取人的态度做了对比,指出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认为这样不能使秦国强大。D.作者认为秦王辞退客卿,使得天下士子不敢向西入秦,与诸候结怨,这种做法会使秦国处于危难之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4分)(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4分)14.本文第②段论证层层推进,很有说服力,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5~16题。京口怀古唐戴叔伦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注释】①三方:指魏、蜀、吴三国。②,霸国:指历史上割据江左的国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站在京口江畔咏古叹今,浮想联翩:长江之水奔流万里,千年的古渡口曾见证了多少往事。B.颔联运用叠字,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感:“浩浩”渲染了水势的汹涌,“苍苍”天色烘托了他内心的愁绪。C.第五句叙写历史上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事实:天下曾三国鼎立,但随着历史的脚步,最终走向一统。D.此诗为怀古诗,通过抒发对历史上割据势力兴亡的感慨,借古讽今,讽刺大唐王朝统治者的腐化堕落。16.赏析尾联“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①.《齐桓晋文之事》用反问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仁君“罔民”的不可思议,自然引出下文对明君保民的论述的两句是:,?②.《庖丁解牛》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依据是:,。③.《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会读书的首要条件是会选书。选书跟选美相似,既令人________、心旌摇荡,又必须理智地掌握好标准与尺度。你和你选中的书、读过的书,肯定有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而它们会________地影响你的性格、感情、修养乃至生活。人生有限,书海茫茫,你不得不变得苛刻一些。书是人类文明的压缩饼干,是你精神生活的干粮,当然要选择高营养高蛋白的,若口感也不错就更是________。(,),需要读者付出另一半的劳动,才能够产生“化学反应”,才能够融化在血液里,成为灵魂的燃料与动力。否则它不过是一大堆铅字的纸张而已。读书的过程是一次深呼吸。你在给书进行“人工呼吸”,在你温情的抚慰下,书果然就活了过来。读死书与死读书,都是不可取的,是笨拙的方式,有心人才能________。哲学家说过:我思故我在。于我辈而言:我读故我在。时间可带走一切,读书可带走时间。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应接不暇耳濡目染雪中送炭心领神会B.目不暇接潜移默化锦上添花活学活用C.应接不暇潜移默化锦上添花活学活用D.目不暇接耳濡目染雪中送炭心领神会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再好的书也是半成品,从这个角度来说,书还要读透了,才有助于消化与吸收B.从这个角度来说,书还要读透了,才有助于消化与吸收,再好的书也是半成品C.书还要读透了,才有助于消化与吸收,再好的书也是半成品,从这个角度来说D.书还要读透了,才有助于消化与吸收,从这个角度来说,再好的书也是半成品20.文中结尾画横线句子的语言表达颇为巧妙,请具体分析。(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科技向善,即把向善的理念融入到产品应用、设计及制造过程,为脆弱环境甚至是公共利益服务,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科技向善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用科技手段造福全民,如手机、微信的创新使全民受益。二是用科技手段解决脆弱群体的困难,如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盲人设计更为智能的盲杖。三是关注特殊人群享用新科技时的特殊困难,如专门研制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的手机。四是不能利用科技手段作恶,避免出现“大数据杀熟”“算法误导用户”等现象。当前,科技向善还没有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些企业的创新更多关注盈利,从而出现了忽视科技造福更多人群、关怀社会脆弱群体等现象。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不当,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即把向善的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制造及应用过程,为脆弱群体利益甚至是公共利益服务,追求社会价值的最大化。B.即把向善的理念融入到产品应用、制造及设计过程,为公共利益特别是脆弱群体利益服务,追求社会价值的最大化。C.即把向善的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制造及应用过程,为公共利益特别是脆弱群体利益服务,追求社会价值的最大化。D.即把向善的理念融入到产品应用、制造及设计过程,为脆弱群体利益甚至是公共利益服务,追求社会价值的最大化。22.选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科技向善”,请予以概括。每条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以现代文阅读Ⅱ莫泊桑的《玩笑》为例,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自我尴尬,自我搞笑的臭事?而且问题是,这尴尬、搞笑的臭事恰恰是我们自己不小心或刻意搞出来的,成为家人或同学或朋友的笑谈,流传好几年!把它写出来,让大家乐呵乐呵!请以《一件尴尬的事》或《一件搞笑的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D(A.原文只是指出音乐处在加强道德修养最后一个环节,并没有主次之分。B.原文是“之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C.孔子的“诗教”观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2.C(是新时代下“文以化人”主张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而不是儒家诗教)3.C(材料一主要观点是“不学诗,无以言”,强调诗文对人道德修养的影响作用。)4.,(1)孔子授徒讲学,重视道德修养层面的人格完善;(2)《诗经》篇章中,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3)孔子认为促进人们加强道德修养,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首要在于学诗。(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对即可。)(4分)5.(1)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强调突出了以古诗词和古文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熏陶、教化作用。(2)67篇古诗文蕴含着作者的家国情怀、高尚情操等,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清怀有重要作用。(6分)6.B7.B8.使故事显得真实。(或拉近作品与读者间的距离)①以“我”为视角,代入感强,叙述自然亲切。②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给读者以真实感。③,便于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至少要答出两点)9.(1)小说从“我到达的时候”开始就充满了悬念,使读者对“他们在策划什么”充满了好奇,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2)注重细节。如我“小心翼翼”地关窗这一细节既彰显了人物性格,又为高潮的到来作了铺垫。10.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三、理解用法本质;四、结合具体语境。A项,“之”:助词,的;助词,提宾的标志,不译。B项,“而”: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连词,表并列,可不译。C项,“以”:介词,让;介词,用、把。D项,“于”:介词,在。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A.“‘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即夏禹、商汤和周文王”错。“三王”应为“夏禹、商汤和周武王”。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实则是在批评秦王声色误国”说法错误。目的是同秦王对待客卿的态度进行比较,指出秦王用物跟用人态度的矛盾。故选B。13.(1)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朝西方来侍奉秦国,功业一直延续到今天。(得分点:“遂”,于是;“西”,名词用作状语,向西;“事”,侍奉。)(2)百姓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被国家所用,诸侯亲附归服。(“以”,因此;“用”,表示被动,被任用;亲服,亲附归服。)14.,参考示例一:首先以秦王对非秦国所产珍宝的喜爱设问,引发思考;接着,以珍宝、美女为喻从反面论述,论证非秦国所产便排斥的荒谬;然后以音乐为喻,论证弃秦声而取异国之乐在于快意、适观。进而以“取人”与上文“选物”作比较,突出“取人”不可“不问可否,不论曲直”一概逐之的不可取。最后,推进一步,分析秦王逐客的危害,放弃对人才的重视,影响秦的统一大业。层层推进,有力地驳斥逐客观点,论证“逐客”为“过”的中心论点,很有说服力。参考示例二:首先以秦王所好类比,以珍宝、美女、音乐设喻,反复论证非秦过所产便排斥的荒谬,选取的标准应该快意、适观,有益于人。其次,以“取人”与上文“选物”作比较,突出“取人”不可“不问可否,不论曲直”一概逐之的不可取。最后,推进一步,分析秦王逐客的危害,放弃对人才的重视,影响秦的统一大业。层层推进,有力地驳斥逐客观点,论证“逐客”为“过”的中心论点,很有说服力。15.D(3分。“腐化堕落”错,主要是感慨历史兴衰)16.①感慨历史变迁、自然永恒。借“霸国”抒发兴衰感慨,借流水与“清泉”写自然永恒。②使用了设问对比手法,引发读者思考。设问一问一答,引发人们对历史兴亡的深思。对比手法,自然永恒与朝代更迭作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③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感慨古人古迹荡然无存是虚写,眼前的流水是实写。④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以“清泉”作结,让人回味无穷。17.①.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②.臣之所好者道也,近乎技矣。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8.B(3分。“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目不暇接”指眼睛看不过来。“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主语应是人;“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雪中送炭”指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锦上添花”比喻美上加美,好上加好。“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活学活用”,强调不是读死书、死读书,能够灵活学习,善于运用)19.D(3分)20.①引用与化用结合。先引用哲学家的话,接着巧妙化用,强调读书对“我”的意义。②对比与类比结合。将思考与读书类比,将时间与读书作对比,强调读书的作用。③巧用对偶,表意鲜明。“时间可带走一切,读书可带走时间”,对仗工整,朗朗上口。④采用整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令人回味。(5分。提醒答对一条得1分,答对两条得3分,答对三条得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合理也可得分)21.C(3分。设计、制造及应用,符合顺承逻辑;公共利益特别是脆弱群体利益服务,表强调,更合文意)22.①科技向善的定义;②企业科技向善的内容;③企业科技向善理念普及的现状。23写作(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4 09:00:15 页数:20
价格:¥5 大小:41.50 KB
文章作者:U-6000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