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考历史三模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历史2022.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题目要求。1.“伐纣以来,皆用殷之礼乐,非始成王用之也”。周公制礼作乐之后,“仍令用殷礼者,欲待明年即取告神受职,然后颁行周礼”。这反映了西周A.礼乐制度强调以人为本B.在继承中进行制度创新C.首创了伦理秩序的规范D.积极吸纳学习外来文化2.图1是《齐民要术》中记载的一些农业知识。这些知识有利于A.改良农业工具和耕作方式B.促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利用C.优化果蔬的贮存保鲜方法D.提高作物的选种育种技术3.初唐四大书法家中,虞世南师于智永而远绍右军,承“二王”小楷的清润,又吸收隋人的楷法乃至魏碑的气韵;欧阳询的正书得隋碑方正刚峻之体,又吸收“二王”秀润之笔意;褚遂良和薛稷的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也与之相似。据此可知,初唐书法A.追求潇洒奔放的气势B.具有百花齐放的特点C.融合南北书法之特色D.呈现鲜明的人文意识4.据明清江南地方志诠释:郊外居民所聚谓之“村”,商贾所集谓之“镇”;贸易之所曰“市”,市之大者曰“镇”。一些大市镇的经济实力远胜于县城,“一个湖州城,不及半个南浔镇”的现象在江浙地区十分常见。这表明当时的江南市镇A.在城市的扩张之中兴起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促进了各地区专业分工D.改变了地方的行政区划5.鸦片战争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类的观点在朝野迅速蔓延开来,“变局”“奇变”“创局”“世变”等词汇纷纷出炉。从流传至今的各种文集、奏折、书牍、日记与报章杂志看,当时\n从官绅士人到普通民众都常常不无忧患地谈论“世变”。这反映了A.制度的变革成为历史趋势B.民众的国家意识迅速提高C.探索时代问题的意识觉醒D.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转变6.晚清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尊奉黄帝为汉族之始祖,主张使用黄帝纪年,举行拜祭黄帝陵活动,掀起了继西汉之后的第二次“尊黄”高潮。这是革命派A.向封建势力的妥协B.反对清王朝的策略C.对传统文化的复兴D.对三民主义的阐释7.表1为《近代华北集市的发展》中记载的清末至民国间山东潍县集市开市情况统计。这反映了当地表1集市数一旬之中每天开集数平均每天开集数94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22.222192225222220222523A.商品流通的时空选择较多B.封闭落后局面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D.社会环境持续安定8.有学者曾对民国时期军阀间相互攻击的300份通电、公告等进行统计,其中呼吁道德规范的30份、拥护民主共和的37份、要求实施宪政的19份、反对专制独裁的26份、主张联省自治的11份、呼吁文官政治的10份、反对“黩武主义”的32份、要求废督裁军的27份、呼吁国家统一的38份、主张建立法律秩序的37份、主张实践民权的9份。这可以佐证A.民主政治观念的社会影响B.军人干政的现象得以改变C.近代中国法律秩序的建立D.北洋军阀的统治逐渐削弱9.邓小平有两次重要讲话:一是1978年12月13日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一是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的重要讲话。这两次讲话A.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推动了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C.加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推进了改革开放的探索进程10.希腊半岛土地贫瘠,其土壤气候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随着各邦向周边地区不断移民,移民建立的子邦与其母邦各自走上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道路。这有利于A.城邦间的商业竞争B.维护各邦政治独立C.城邦间的经济交流D.民主政治走向繁荣11.马铃薯被美洲人称为“丰收之神”,但传入欧洲之初,人们认为它会导致麻风病和不道德,甚至有人称其为“魔鬼的苹果”。到19世纪早期,马铃薯被称为“便利食品”,20世纪以来被誉为“未来食物”。这一现象体现出A.马铃薯具有多种特性B.各大洲之间物种交流频繁C.各地区文化习俗不同D.社会发展对食物需求增加12.恩格斯曾评论巴黎公社说,假若公社接管法兰西银行“会比扣留一万个人质还有更大的意义”。这说明A.经济因素是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B.银行对国民经济运行至关重要C.经济命脉对巩固政权有重要作用D.巴黎公社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13.1927年10月1日,苏联政府首次发行工业化公债2亿卢布,仅30多天即被广大民众认购完毕。1926-1927年度工业投资原定为10亿卢布,实际投资总额增加到11亿卢布。这反映了A.农业集体化已基本完成B.人民对政府的高度认同C.计划经济体制运转高效D.市场运作方式获得成功\n14.图3为“俾斯麦的外交体系”示意图。据此推断当时德国的主要外交目标是A.打击遏制法国B.谋求与英国合作C.扩大东欧势力D.维护维也纳体系15.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资本为主的服务业经济占GDP85%的美国已经疾驰在不可能回归实体经济的单行道上,其救市政策,也只能以创造更多金融资本-国债和货币,并且推动增发的货币大量流向全球能源、原材料和粮食市场,来向其他发展中的实体经济转嫁危机”。据此可知A.美国金融资本的贪婪本性B.实体经济依附金融资本C.经济全球化发展严重受挫D.世界贸易规则发生变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运河与国运材料一材料二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建设成果,继续发展运河交通网,相继开凿了近三十条运河。唐代运河仍以连结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间的漕渠、汴水和淮南官河最重要,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北宋时期在黄河以北还有御河,即隋唐时代的永济渠;江淮之间以及长江、钱塘江之间的的运河也基本因袭隋唐的水道走向。——据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等材料三唐代在安史之乱以前及宪宗时代,运河都能够把南方的物资大量输送到北方,以支持中央\n政权,满足国防的需要。因此,唐在安史之乱前武功显赫,国势强盛。此后到了北宋时代,运河大体上也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唐末及北宋末年,当运河因被切断而不能把南方物资大量运往北方的时候,唐宋帝国便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动摇而力量削弱,甚至于灭亡了。——据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1)据材料一、二,指出隋唐至北宋时期大运河的特点。(4分)(2)评析材料三中大运河与唐宋国运关系的观点。(11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一九年末日底晚间,有一位拿锤儿的,一位拿锄儿的,黑漆漆地在一间破屋子里谈天。拿锤儿的说:“世间的表面,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他们俩又一齐说:“咳,现在我们住的、著的、使的,吃的、喝的、抽的,都没好好儿的。我们那些锤儿下面的工程,锄儿下面的结果,哪儿去了?”冬!冬!冬!!!远远地鼓声动了!一更······二更······好像在那儿说:“工!农!劳动!劳动!!不公!不公!!不平!不平!!”快三更啦,他们想,也睡不成。朦朦胧胧地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地透出一线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从近东卷到远东。那潮头上涌着无数的锤儿锄儿,直要锤匀锄光了世间底不平不公。呀,映着那初升的旭日光儿,一霎时遍地都红,惊破了他们俩底迷梦!喂!起来!起来!!现在是什么时代?-一九一九年末日底二十四时完结了,你瞧!这红色的年儿新换,世界新开!——刘大白《红色的新年》(作于1919年12月)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作者取诗名“红色的新年”的理解。(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李顺达的事迹宣传材料20世纪30年代末起,在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出现了一位后来享誉全国的英雄劳模、优秀共产党员-李顺达。他发展生产是能手,参加战斗是英雄,组织支前是模范,因此成了当时山西乃至晋冀鲁豫响当当的人物,是新闻记者关注和采访的对象。在《人民日报》的版面上,李顺达成了“常客”。表2时间报刊报道名称1946年6月19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第2版《太行一等劳动英雄李顺达订出五年发家计划》1948年6月1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第1版《太行劳动英雄李顺达等号召英雄带头推动生产》1948年7月5日《人民日报》第1版《太行劳动英雄李顺达坚信党的政策努力生产发家》\n1948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第1版《李顺达总结发家经验续订第二个五年计划》《李顺达是怎样提前完成建家计划的?》1950年9月29日《人民日报》第8版《李顺达带领西沟村走向富裕》1951年3月9日《人民日报》第1版《保证今年农作物丰收,李顺达互助组向全国挑战》1951年7月18日《人民日报》第2版《李顺达领导互助组的主要经验》1954年3月21日《人民日报》第1版《李顺达等荣获“爱国生产金星奖章”的消息推动了山西农村生产和互助合作运动》——摘编自刘泉友《人民日报对李顺达报道的历史渊源》(1)分析1950年之前和之后《人民日报》宣传报道李顺达事迹的差异,并说明原因。(8分)(2)对《人民日报》关于李顺达事迹的新闻报道加以点评。(6分)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科技与就业材料一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动,三次产业比重次序已经由一、二、三次产业顺序转移到三、二、一次产业顺序,由此,也导致了就业结构的变动。农业经济时代,第一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战场;大批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兴起和部分传统产业的衰落,使依靠智能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大量传统劳动岗位将“消亡”。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在制造业中从事一线生产的蓝领人员在逐步减少,白领人员在日渐增多。传统的就业观主张的是一种刚性而狭义的岗位就业,而新就业观主张的是一种弹性而广泛的社会就业。借助计算机网络人们纷纷从工厂和办公室走出来,工作家庭化和工作非城市化(人们的工作地点不再集中在城市)成为现实。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些公司实施了非全日制工作制度,人们不再拘泥于一个工作岗位,兼职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工作的机会增多,小时工、临时工、兼职工大量出现。——杨卫《高科技产业对就业的影响》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历的一轮新技术变革破坏了约4000万个传统岗位,但新经济同时创造了大约5000万个岗位,在就业转换的短期“阵痛”中实现了就业扩大。目前中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顺应新技术革命加速结构转变的战略举措,一方面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短期可能损失数百万的传统岗位,但同时加快实施“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战略,预期能够带动数千万的新岗位。——张车伟王博雅高文书《创新经济对就业的冲击与应对研究》(1)总结近代以来就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变化的要素。(6分)(2)指出新技术变革对当今就业形势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提高就业水平的建议。(8分)\n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2.5评分说明:\n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本题所分配的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B2.D3.C4.B5.C6.B7.A8.A9.D10.C11.D12.C13.B14.A15.A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5分)(1)特点:以中原(洛阳、开封)为中心;贯通南北;利用自然河流或前代运河;形成运河交通网;与经济重心南移密切相关。(4分,答出四点即可)(2)观点:运河通则国运兴,运河塞则国运衰(运河通塞影响唐宋国运兴衰)。(1分)这一观点有其合理之处,但不全面。(1分)运河通塞与唐宋的国运兴衰有因果关系。一方面,运河的畅通,促进了粮食等物资北运和南北交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繁荣。另一方面,唐末藩镇割据和北宋末年金兵入侵的破坏,影响了运河的畅通,阻碍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严重危及了唐宋政权的稳定。(4分)(说明:如答“唐宋政权繁荣兴盛之时,积极维护运河的畅通;唐末和两宋末年政权的内忧外患,影响了运河的维护,导致了运河的切断”亦可得分。)唐宋国运兴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运河的通塞只是其中之一。由于统治者励精图治,积极改革,经济政策宽松,对外开放,开发南方,经济重心南移等,唐宋时期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全面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的兴盛局面。唐宋政权衰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冲突的加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严重等,都是重要的因素。(4分)我们应该运用唯物史观,全面、辩证地认识运河通塞与唐宋国运兴衰的关系。(1分)17.(12分)评分说明:(1)内容(10分)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①时代背景。如: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人民生活困苦;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促进思想解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工农阶级逐渐觉醒。(4分)。②“红色的新年”蕴含的意义。如:红色象征革命、忠勇、正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革命的声势与影响取名“红色的新年”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鼓动性,代表着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下中国革命具有新的希望,给人民以鼓舞。(4分)。③作者的立场或主张。如:体现了作者鞭挞社会黑暗、追求进步、主张变革的爱国情怀,体现了进步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意识。(2分)(2)表述(2分)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0分)层次2:能表述成文,逻辑不够清晰,叙述不够完整;(1分)层次3:能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叙述完整、连贯、条理,语言流畅。(2分)【示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人民生活困苦,工农阶级处境艰难;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促进思想解放;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带来了红色的曙光;西方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鼓舞了中国人民,促使更多的中国劳苦大众逐渐觉醒,他们迫切希望打破旧世界,开辟新时代。红色象征革命、忠勇、正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革命的声势与影响\n取名“红色的新年”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鼓动性,代表着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下中国革命的新希望。将诗歌取名“红色的新年”体现了作者鞭挞社会黑暗、追求进步、主张变革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进步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意识。18.(14分)(1)差异:1950年前连续报道宣传李顺达发家致富的规划及经验,侧重于宣传他个人、家庭的劳动致富的事迹,强调其“劳动英雄”称号。1950年后主要宣传李顺达互助组的引领示范和影响,宣传他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强调其领导带头作用,侧重宣传发展农业经济中集体(李顺达互助组)的作用。(4分)原因:1950年前,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通过对李顺达的宣传让群众了解并认可党的政策,安心搞好生产,倡导劳动光荣的新风尚,从而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奠定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1950年后,为了完成新民主义向社会主过渡,需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榜样示范,激发全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的热情。(4分)(2)点评:《人民日报》对李顺达事迹的新闻报道具有连续性、阶段性;报道突出了李顺达在农业生产中的经验和成果,注重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人民日报》是党的喉舌,履行了宣传党的政策、树立先进典型、服务人民群众的责任。(6分)19.(14分)(1)变化:就业行业结构随产业结构变化(由一、二、三次产业顺序转移到三、二、一次产业顺序),从农业为主,到工业为主,再到服务业为主;就业时空结构变化,岗位由刚性到弹性,时空自由度增加。(4分)原因:工业革命及科技革命;社会经济发展;政府政策调整;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2)影响:新科技发展冲击传统就业结构,破坏传统工作岗位;新科技发展又带来新的就业岗位,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冲击就业稳定性。(4分,答出两点即可)建议:政府应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个人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强化素质,抓住机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4分,答出两点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05 17:23:33 页数:8
价格:¥3 大小:315.8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