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昌宁县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化学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S-32Fe-56Zn-65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Mg与盐酸的反应B.Na与H2O的反应C.NaOH与稀硫酸的反应D.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2.下列各装置(电解质溶液都为稀硫酸)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BCD3.下列过程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氨气和硫酸反应制取铵态氮肥B.由氨基酸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C.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D.硝酸盐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氮气4.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酸雨形成过程中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B.煅烧石灰石产生的C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C.将燃料脱硫可减少酸雨的产生D.酸雨是pH<5.6的雨水,酸雨的危害有使土壤、湖泊酸化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陶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B.普通玻璃以纯碱、石灰和石英砂为原料,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制得C.普通硅酸盐水泥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nD.向水泥中加入适量的石膏可以调节水泥硬化速率6.实验室中洗涤试管内壁附着的杂质,试剂正确的是A.用稀盐酸清洗久置石灰水的试管B.用稀盐酸清洗附着的二氧化锰C.用酒精清洗附着的硫单质D.用稀硝酸清洗附着的铁粉7.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A.氯气与氢气反应B.浓硝酸分解C.甲烷与氧气反应D.甲烷与氯气反应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在光照下反应只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B.相同质量的烷烃完全燃烧时,甲烷的耗氧量最少C.通常情况下,烷烃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烷烃的熔、沸点一般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9.下列关于含氮化合物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铁制容器储存稀硝酸B.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C.NO2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硝酸D.硝态氮肥不宜在高温天气、多雨的水田区施用10.碳原子成键的多样性、同分异构现象等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丁烷和2-甲基丙烷的结构式如图1,下列关于上述两种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相同B.互为同分异构体C.等物质的量的两物质中碳氢键(C-H)数目相同D.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完全相同11.将1molA和1molB充入1L某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A(g)+B(g)=C(g),2min时,剩下c(A)=0.4mol·L-1,A物质的反应速率v(A)是.\nA.0.3mol/(L·min)B.0.6mol/(L·min)C.1mol/(L·min)D.2mol/(L·min)12.原电池原理的发现和各种电池装置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下列关于图2所示原电池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u为原电池的正极B.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电子从Cu经导线流向ZnD.Cu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13.根据SO2通入下列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溶液现象结论A氯水溶液褪色SO2有还原性B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CKMnO4酸性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DNa2CO3溶液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酸性H2SO3>H2CO3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可作干燥剂,能够干燥H2、O2、HI、H2S等气体B.2H2SO4(浓)+S=3SO2↑+2H2O,该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C.把足量铜粉投入含2molH2SO4的浓硫酸中,得到的气体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下)D.为确认铜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有CuSO4生成,将反应液倒入水中,观察颜色15.除去下列气体中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气体(杂质)操作ANH3·(H2O)通过碱石灰固体BCl2(HCl)通过饱和食盐水CNO(NO2)通过氢氧化钠溶液DCO2(SO2)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6.已知2H2(g)+CO(g)CH3OH(g)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加热就可发生B.相同条件下,断裂2molH2和1molCO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高于形成1molCH3OH的化学键\n放出的能量C.达到平衡时,CO的浓度与CH3OH的浓度一定相等D.相同条件下,反应物2molH2和1molCO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1molCH3OH(g)的总能量17.下列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用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速率C.反应物浓度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升高温度,一般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18.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则原溶液可能是①滴有石蕊试液的H2SO4溶液②滴有酚酞的氨水③溶有SO2的品红溶液A.①②B.②③C.①③D.只有②19.正己烷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其球棍模型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己烷的分子式为C6H12B.正己烷的一氯代物有4种C.正己烷与正丁烷互为同系物D.正己烷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20.如图3所示,烧瓶中充满a气体,滴管和烧杯中盛放足量b液体,将滴管中液体挤入烧瓶,打开止水夹f,能形成喷泉的是\nA.a是O2,b是H2OB.a是NO,b是H2OC.a是CO2,b是饱和NaHCO3溶液D.a是SO2,b是NaOH溶液21.一定温度下,0.1molX(g)与0.3molY(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C.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少量氦气(不参与反应),反应速率保持不变D.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X):c(Y):c(Z)=1:3:222.用硫及其化合物制硫酸有下列三种反应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途径①:SH2SO4途径②:SSO2SO3H2SO4途径③:FeS2SO2SO3H2SO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途径①的反应中体现了浓HNO3的强氧化性B.途径②③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的浓度来降低成本C.由途径①②③分别制取1molH2SO4,理论上各转移6mole-D.途径②③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23.下列对图4所示实验的描述及相应结论正确的是A.图甲:用水稀释浓硫酸,触摸烧杯外壁发热,则该过程为放热反应B.图乙: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仅凭此现象不能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图丙:a电极质量减小,b电极上有气泡生成,则金属活泼性a>bD.图丁:等质量两份锌粉分别加入过量稀硫酸中,由V(H2)-t关系图推测a可能还加了少量铜粉24.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溶液中含SO42-\nB.向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该溶液中含NH4+C.向Na2SO3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未溶解,说明该溶液已变质D.Cu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与稀HNO3反应生成NO,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第II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13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5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______(填“a”或“b”)。(3)喷泉实验中发现水溶液始终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可能的原因是_。(4)在标准状况下,喷泉实验后烧瓶充满溶液,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mol/L(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为防止环境污染,下列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填序号)。\n(6)氨气在有催化剂并且加热时会被空气氧化,这是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6.(12分)I.原电池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实验室为研究原电池原理,将a和b用导线连接,设计如图6所示装置。(1)Cu电极为原电池极(填“正”或“负”),电极反应式为.。(2)溶液中SO42-移向极(填“Cu”或“Zn”)。(3)若工作前两极质量相等,工作一段时间后,导线中通过了lmol电子,则两极的质量差为____g。II.(1)下图能正确表示反应2H2+O2=2H2O中能量变化的是___(填序号)。(2)已知中和反应为常见的放热反应,下列有关反应放热、吸热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可燃物燃烧一般都需要加热,所以都是吸热反应\nb.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c.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会放热d.已知SO2(g)与O2(g)反应生成SO3(g)为放热反应,则SO3(g)分解生成SO2(g)与O2(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27.(14分)某化学小组制备SO2(Na2SO3+H2SO4=Na2SO4+SO2↑+H2O),并验证SO2的部分性质,装置如图7(部分夹持装置省略)所示。几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2)体现SO2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_;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现象是。(3)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实验观察到E装置试剂瓶内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b中的试剂为_;反应结束后通入N2的目的是_。28.(13分)I.某实验小组对H2O2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研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将质量相同但形状不同的MnO2分别加入盛有15mL5%的H2O2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下:MnO2触摸试管情况观察结果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粉末状很烫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5min块状微热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30min(1)该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实验结果表明,粉末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比较好,原因是_。II.在一定温度下,某可逆反应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0~3min\n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8所示(A、B、C均为气体)。(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反应开始至2min末,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3)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A.v(A)=2v(B)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2v(A)逆=v(B)正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4)在密闭容器里,通入amolA(g)、bmolB(g)、cmolC(g),发生上述反应,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速率会增大的是_(填序号)。A.升高温度B.增大容器体积C.通入不参加反应的其他气体,增大压强昌宁县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化学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2D3C4B5B6A7C8D9D10D11A12C13C14D15C16D17D18D19C20D21C22C23B24B[解析]1.Mg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Na与H2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NaOH与稀硫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D。2.A项,Zn和Fe靠在一起也算接通,能构成原电池。B项,有活泼金属铁作负极,碳作正极,导线连通形成闭合回路,能构成原电池。C项,Fe的活泼性比Cu强,靠在一起形成闭合回路,能构成原电池。D项,两个电解质溶液没有接通,不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故选D。\n4.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在空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被水吸收溶解而形成硫酸型或硝酸型酸雨,则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二氧化硫以及氮的氧化物为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而不是二氧化碳,B错误。燃料脱硫后会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C正确。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的危害有使土壤、湖泊酸化以及加速建筑物、桥梁等腐蚀,D正确。5.陶瓷是以黏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A正确。普通玻璃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为原料,经混合,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制得,B错误。普通硅酸盐水泥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由硅酸盐水泥熟料、5%~20%的混合材料及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C正确。向水泥中加入适量的石膏可以调节水泥硬化速率,D正确。6.石灰水久置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可用稀盐酸清洗久置石灰水的试管,A正确。二氧化锰与稀盐酸不反应,则不能用稀盐酸清洗附着的二氧化锰,B错误。硫和酒精不反应,硫微溶于酒精,则不能用酒精清洗附着的硫单质,C错误。用稀硝酸清洗附着的铁粉,生成有毒的气体NO,D错误。7.氯气与氢气可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氢。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光照条件下不反应。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机物和氯化氢。选C。.8.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在光照下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A错误。烃中氢元素质量分数越大,相同质量的烷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越多,所以甲烷的耗氧量最大,B错误。通常情况下,烷烃结构稳定,烷烃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错误。烷烃中碳原子数越多,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D正确。9.铁与稀硝酸常温下能发生反应,不能用铁制容器储存稀硝酸,A错误。浓硝酸氧化性强,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B错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C错误。硝态氮肥在温度高时会发生分解,导致肥效损失,因此不宜在高温天气、多雨水田施用,D正确。10.分子式相同,均是C4H10,A正确。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每个分子中碳氢键(C-H)数目相同,均含有10个,C正确。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物理性质不同,均是烷烃,化学性质相似,D错误。11.Δc(A)=-0.4mol/L=0.6mol/L,v(A)==0.3mol/(L·min)。.12.该装置为原电池,锌比铜活泼作负极、Cu为原电池的正极,A正确。原电池中氧化、还原分别在两极.上进行,故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正确。原电池中负极上还原剂失去电子,电子从负极流出,则电子从Zn经导线流向Cu,C不正确。正极上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则Cu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D正确。13.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氯水颜色褪去,体现了二氧化硫气体的还原性,A正确。二氧化硫通入氢硫酸中,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产生黄色沉淀,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B正确。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n溶液中,紫色褪去,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锰离子,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C错误。二氧化硫通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即二氧化碳,说明亚硫酸能够制备碳酸,根据强酸制备弱酸的规律,酸性:H2SO3>H2CO3,D正确。1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能够干燥H2、O2等气体,但不能干燥还原性的HI、H2S等气体或碱性的NH3,A错误。2H2SO4(浓)+S=3SO2↑+2H2O,该反应中,浓硫酸的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反应中未生成硫酸盐,浓硫酸只表现了强氧化性,B错误。把足量铜粉投入含2molH2SO4的浓硫酸中,由于铜只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稀,H2SO4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反.应停止,即2molH2SO4不能完全反应,则得到的气体体积小于22.4L(标准状况下),C错误。为确认铜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有CuSO4生成,将反应液倒入水中,由于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则观察溶液的颜色即可确定产物中是否有CuSO4,D正确。15.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被碱石灰吸收,水可以被碱石灰吸收,A正确。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HCl极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B正确。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可以一起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错误。SO2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吸收,而CO2不反应,所以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CO2中的SO2,D正确。16.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则可能需要加热才发生,A错误。由放热反应可知,相同条件下,断裂2molH2(g)与1molCO(g)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和一定低于形成1molCH3OH(g)放出的能量,B错误。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浓度是否相等与起始量、转化率有关,C错误。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时,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H2和CO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CH3OH的总能量,D正确。17.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适用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即改变压强,反应速率不一定改变,A错误。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B错误。物质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C错误。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18.滴有石蕊的H2SO4溶液显示红色,加热以后,溶液颜色不变,故①不选。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显示红色,因为氨水显碱性,加热后,氨水受热容易分解放出氨气,导致碱性减弱,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故②选。二氧化硫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其与品红结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分解,二氧化硫从溶液中逸出,品红又显红色,故③不选。故选D。19.正己烷为烷烃,其中只含C、H元素,球棍模型中直径较大的原子为C,直径较小的原子为H,根据球棍模型可知正己烷的分子式为C6H14,A错误。正己烷具有对称结构,结构中存在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因此正己烷的一.氯代物有3种,B错误。正丁烷的化学式为C4H10,其结构与正己烷相似,二者的化学式相差2个CH2基团,二者互为同系物,C正确。正己烷与溴水不发生反应,但溴单质能溶于正己烷中,因此正己烷与溴水混合时,发生萃取而使溴水褪色,D错误。20.喷泉实验的原理为形成压强差,利用圆底烧瓶中的气体易溶于烧杯中的液体或者两者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圆底烧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形成喷泉现象。氧气难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A错误。一氧化氮难溶于水且是不成盐氧化物,不能形成压强差,B错误。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形成喷泉,C\n错误。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能形成喷泉,D正确。21.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混合物中只有反应物X、Y是气体,加入的二者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3,反应时物质的量的比是1:3,因此在任何情况下X的体积分数都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但都不为零,B错误。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少量氦气(不参与反应),由于不能改变反应混合物中任意组分的浓度,因此反应速率保持不变,C正确。Z是固体,其浓度始终为定值,D错误。.22.S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和水,该反应中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A正确。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另-种反应物的转化率,途径②、③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的浓度来降低成本,B正确。途径①和②都是由S来制备H2SO4,S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6价,制取lmolH2SO4,理论上各消耗1molS,各转移6mole;途径③中S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6价,制取lmolH2SO4,转移7mole,C错误。途径①S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和水,有副产物二氧化氮,而且二氧化氮会污染大气,所以途径②、③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D正确。23.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不是化学反应,属于放热过程,不属于放热反应,A错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针筒活塞向右移动,则针筒活塞向右移动不一定是反应放出热量导致,B正确。若a为金属铝,b为金属镁,铝、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构成原电池,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铝作原电池的负极,镁作正极,正极上有气泡生成,但金属活泼性铝小于镁,C错误。由于稀硫酸过量,两份锌等量,若a中加了少量铜粉,锌铜在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会加快反应速率,同时生成氢气的量会减少,D错误。24.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该沉淀可能为硫酸钡,也可能为氯化银,不能证明该溶液中含SO42-,A错误。向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为氨气,能够证明该溶液中含NH4+,B正确。向Na2SO3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未溶解,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硫酸钡氧化成硫酸钡,不能说明该溶液已变质,C错误。氧化性强弱与获得电子数目多少无关,即与元素化合价变化多少无关,只与获得电子的能力有关,D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2)b.(3)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时,氨气中可能混有空气(4)0.0446(5)②④(6)4NH3+5O24NO+6H2O(3分)^\n[解析](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要伸入烧瓶底部,所以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b。(3)由于收集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中可能混有空气,所以喷泉实验中水溶液始终不能充满整个烧瓶。(4)氨气极易溶于水,最终烧瓶充满溶液,设烧瓶的体积为V,则所测得溶液中氨水的浓度为=0.0446mol/L。(5)①不能使NH3进入瓶中,②④能防止倒吸,③会发生倒吸,故答案为②④。26.(每空2分,共12分)I.(1)正2H++2e-=H2↑(2)Zn(3)32.5II.(1)A(2)bd[解析]I.(1)锌棒可以自发与硫酸反应,所以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正极反应式为2H++2e-=H2↑(2)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溶液中SO42-移向Zn极。(3)原电池工作时候,负极质量减少,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质量不变H+变成H2,所以若工作前两极质量相等,工作一段时间后,导线中通过了1mol电子时,只有Zn质量减少0.5mol,质量改变为m=65g/mol×0.5mol=32.5g。II.(1)氢气与氧气化合成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由图可知,A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A。(2)可燃物燃烧,虽然是放热反应,但一般都需要加热来引发反应,a不正确。断裂化学键时,需要提供能量,所以要吸收能量,b正确。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则需要不断地提供能量才能让反应发生,反应会吸热,c不正确。若正反应放热,则逆反应需要吸热,现SO2(g)与O2(g)反应生成SO3(g)为放热反应,则SO3(g)分解生成SO2(g)与O2(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d正确。故选bd。27.(每空2分,共14分)(1)分液漏斗(2)B中出现淡黄色浑浊品红溶液褪色(3)5SO2+2MnO4-+2H2O=5SO42-+2Mn2++4H+(4)SO2+2Fe3++Ba2++2H2O=2Fe2++BaSO4↓+4H+NaOH溶液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硫全部赶入b中吸收,防止污染环境[解析]为防止制取的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实验开始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后,再将浓硫酸滴入亚硫酸钠固体.\n上,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气体进入硫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S单质,体现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进入高锰酸钾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进入品红溶液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最后通入氯化铁溶液中能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与溶液中的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多余的二氧化硫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1)由仪器a的构造可知a为分液漏斗。(2)二氧化硫进入硫化钠溶液中,能将硫离子氧化成硫单质,溶液中出现淡黄色的浑浊现象;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使品红褪色,体现其漂白性。(3)二氧化硫进入高锰酸钾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4)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铁溶液中能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与溶液中的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Fe3++Ba2++2H2O=2Fe2++BaSO4↓+4H+;多余的二氧化硫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b中应为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结束后通入N2,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硫全部赶入b中吸收,防止污染环境。2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I.(1)放热(2)接触面积增大,速率加快II.(1)2A(g)+B(g)2C(g)(3分)(2)0.5mol(L·min)(3)B(4)A[解析]I.(1)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水和氧气,根据触摸试管的感觉(很烫或微烫)可以知道,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粉末状二氧化锰比块状二氧化锰反应所需时间短,说明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II.(1)由图像可知,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2min时,A、B、C三种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为(5-3)mol:(2-1)mol:(4-2)mol=2:1:2。由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2C(g)。(2)反应开始至2min末,C的浓度变化Δc==1mol/L。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5mol/(L·min)。(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2C(g)。A.v(A)=2v(B)不能说明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关系,故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该反应为前后气体体积变小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不断减小,压强也减小,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v(A逆=2v(B)正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2v(A)逆=v(B)正说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未达平衡状态。D.该反应中各物\n质均为气态,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容器的体积也保持不变,因此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选B。(4)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增大容器体积,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容器的容积不变,通入不参加反应的其他气体,虽然增大了压强,但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选A。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5-31 10:00:03 页数:15
价格:¥3 大小:377.3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