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Word版带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试卷2022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夏、商国王无谥号,其名号皆以天干命名,如夏朝的孔甲、履癸,商朝的盘庚、武丁等。西周国王谥号则变成如文王、武王等美谥,厉王、幽王等恶谥。这一变化反映A.敬天保民具有历史传统B.舆论评价影响统治行为C.统治观念出现理性趋势D.王权出现了集中的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干信息夏商国王以天干命名,反映的是一种非理性的神权观念。而西周根据周王行为以德行定谥号反映的是统治观念中出现了以德治国的观念,这是一种理性的统治思维,C项正确;从题干信息中既读不到西周的统治观念有敬天,也读不到西周的统治观念有保民,排除A项;从以天干对王的称号命名,到以德行对王的谥号命名与舆论评价没有关系,排除B项;从夏商王的称号的命名到西周谥号的命名反映不了王权的集中,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景帝末年,桑弘羊以“精于心算”而特拔入宫,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先后推行一系列重要经济政策,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一现象说明A.唯才是举是选官基本原则B.选官方式取决于统治需要C.澄清吏治是选官的主要目的D.察举制已丧失了选官功能【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干信息“桑弘羊以‘精于心算’而特拔入宫,先后推行一系列重要经济政策,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拔桑弘羊当官是为了满足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与选官的基本原则无关,排除A项;中国古代选官是为了满足专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澄清吏治,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察举制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3.传国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相传为秦始皇用和氏璧制成。西晋末至东晋初,传国玉玺先后为匈奴建立的前赵、氏族建立的后赵所获。他们讥讽没有玉玺的东晋皇帝为“白板天子”。这一现象A.根本上体现了民族冲突的阶级实质\nB.一定程度说明传国信物是统治基础C.充分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狭隘性特征D.侧面反映了民族认同在冲突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传国玉玺反映了中原汉族的王朝正统观念。而匈奴、氐族进入中原后,非常重视传国玉玺,讥讽没有玉玺的东晋皇帝,说明匈奴、氐族的统治者也接受了中原汉族的正统观念,而这是民族认同的具体体现,D项正确;在封建社会,民族冲突的阶级实质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材料与此无关,排除A项;政权的统治基础是经济基础、社会基础,而不可能是某种信物,排除B项;正统观念被少数民族统治者承认,与小农经济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唐宪宗元和三年,在颁行钱蓄令前,先有安商告示,使商人有所准备。元和七年,政府设立“便换”制度,在解决钱荒问题上考虑到不使商人受损,同时也注意维护债权人的权益。这些现象的出现A.反映唐朝商人地位有一定的提高B.说明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彻底缓解了政府钱币不足的问题D.体现了小农经济已日益走向没落【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的信息反映了唐朝政府在指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时候,一定程度照顾了商人的利益,而这与商人地位的提高有一定关系,A项正确;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执行力度有差别而已,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政府在货币问题上的一些措施,无法得到结果型结论,排除C项;小农经济在唐朝之际仍然处于上升发展的态势,D项与史实不吻合,排除D项。故选A项。5.董仲舒通过借“天”行道的报应惩戒思想,驯导封建帝王弃暴政而行仁政;朱熹则通过娓娓论辩使人君领悟克制人欲的意义,从而自觉“正心诚意”。朱熹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对君权制约更有效B.理性趋向更加明显C.蕴含朴素唯物主义D.完全摒弃神秘主义【答案】B\n【解析】【详解】从题干信息来看,董仲舒借“天”行道的报应惩戒思想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神权思想,非理性的成分较多。而朱熹的“正心诚意”思想则是从人性出发,使统治者遵守政治伦理成为一种道德自觉,具有一定的理性成分,B项正确;在中国古代,制约君权的因素在历朝历代都有存在,但在专制主义体制下,都无法真正制约君权,也就无所谓谁更有效的问题,排除A项;朱熹的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C项;作为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虽然建立一整套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但仍然具有神秘主义的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6.据如表可以推知1480—1602年中英土地税所占比率比较(按白银银两比较)序号年份英国中国两国之差两国之比(英/中)1148020.40%84%-63.60%0.242149021.77%93%-71.23%0.233155240.81%73%-32.19%0.564157138.98%67%-28.02%0.585160225.52%80%-54.48%0.32A.精耕细作农业有巨大优势B.圈地运动导致英国农业衰落C.明朝社会对转型反应迟滞D.经济结构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干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社会经济仍然是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农耕经济,但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应该朝着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社会转型的迹象已经出现,C项正确;材料没有中国精耕细作农业与英国经济的比较数据,排除A项;同样,材料也没有圈地运动前后英国农业对比的数据,排除B项;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而非经济结构,排除D项。故选C项。7.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朝引进西方武器装备和训练方法,培养出新式武装力量,如湘军、\n淮军等。但在军事部署上,却仍然坚持“强干弱枝”的传统思维,致使驻京15万军队没有投入前线作战。这一情况表明A.近代化需要把握历史契机B.满汉矛盾已无法调和C.军事力量是近代化的先导D.中国近代化转型艰难【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干信息可知,中国的军事近代化已经开始,但有着传统思维的局限,导致军事近代化成果有限,D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满汉矛盾,排除B项;军事力量是近代化的内容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8.如图为《辛丑条约》签订后外国驻军地点示意图。据图可知A.交通变迁影响政治军事格局B.交通建设决定国防实力强弱C.沿海港口区位优势日趋明显D.经济侵略方式侧重资本输出【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辛丑条约》和地图信息可知,帝国主义驻兵铁路沿线,是为了便于向北京调运军队,武装监视清政府。这也在客观上反映了铁路交通对政治格局的影响,A项正确;B项决定的说法错误,交通建设对国防实力有影响,排除B项;廊坊不是沿海地区,排除C项;材料不是资本输出,而是加强对清政府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9.如图是1937年发表于《时代漫画》漫画《春耕图》,描绘出中国农民被侵略者攻击压榨、农田里尸骨遍野的悲惨景象。该漫画反映了\n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B.民众意识到家亡与国破实为一体C.艺术创作与时代的主题密切相关D.阶级矛盾尖锐致使农民处境悲惨【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干信息和漫画可知,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漫画意在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国破与家亡实为一体,唤醒中国民众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意识,漫画体现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C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排除A项;是漫画作者希望民众意识到国破与家亡实为一体,民众不一定已经意识到,排除B项;1937年-1945年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题干突出日本侵华的危害,排除D项。故选C项。10.周恩来在1950年春的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的地主富农占中国农村人口的10%;地主对土地占有关系经常发生变换,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地主的社会关系牵涉面广,实行土改必然震动许多阶层的人,社会影响巨大。周恩来旨在强调A.农村土地改革的复杂性B.消灭地主阶级的紧迫性C.协调城乡关系的必要性D.确立公有制度的必然性【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干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地主在土地方面关系复杂、影响大。周恩来分析地主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强调土地改革具有复杂性,需要谨慎对待,A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消灭地主阶级的紧迫性,而是强调农村土地改革的复杂性,排除B项;材料只是针对农村,没有涉及城市,排除C项;三大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1.如表材料改编自(美)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表格内容表明1978年12月13日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说,他将转告美国白宫:邓小平同意1月1日是宣布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好日子。1979年1月1日邓小平在元旦讲话重申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并将台湾回归列入工作日程。1979年1月6日三中全会刚过两周,中央就为习仲勋开绿灯,让他准备一个广东接受外资方案交北京正式批准。\n1979年7月18日在中央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对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说:“不必陷入争论,你这么干下去就是了,就实事求是地干下去。”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B.我国对台基本方针已经确定C.广东正式设立经济特区D.中国内政外交发生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文字涉及1979年前后中美关系正常化、大陆对台态度、改革开放等信息,可知中国内政外交发生重大变化,D项正确;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A项;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一国两制是80年代提出,排除B项;经济特区的设立是1980年,排除C项。故选D项。12.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反对苏格拉底把美德仅仅等同于知识的观点,认为美德分知德和行德。在谈到行德时,他明确指出“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它乃以居间者为目的,过度和不足乃是恶行的特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A.肯定了雅典平民掌权的民主政治B.与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相一致C.基于对希腊城邦制度现状的反思D.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亚里士多德在苏格拉底知德的基础上强调行德,反对过度与不足,这与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直接泛滥的民主无法容纳城邦的发展,公元前4世纪后期城邦动荡衰落,C项正确;材料是对雅典关于泛滥的直接民主的批判,排除A项;亚里士多德强调理性中道,孔子“和而不同”强调性情中道,思想主张存在差别,排除B项;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排除D项。故选C项。13.17世纪后半期,英国的书籍、报纸、杂志、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种文化品消费不断增加。到18世纪,文化艺术不再是宫廷的文化消费,而是成为分散在咖啡馆、画室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大众化消费品。这一变化A.标志英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B.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nC.英国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下移【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17-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逐渐大众化,这是英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等阶级购买力增强的结果。英国文化消费繁荣有利于英国国内市场的扩大,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工业革命一道为社会转型提供条件,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世界近代史开端,排除A项;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题干只提及18世纪,时间不明确,排除B项;文化消费大众化与人文主义下移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14.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没有任何计划的生产,最终造成了资源浪费,引起生态危机。马克思的观点意在A.寻求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途径B.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具有预见性C.揭示引发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根源D.强调社会制度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发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会导致自然界生态失衡,意在寻求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途径,A项正确;经济危机发生以后的分析,不能说明预见性,排除B项;题干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导致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排除C项;题干突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直接影响”程度表达不当,排除D项。故选A项。15.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彭德尔顿法》的颁布A.确保了美国官员的政治中立B.实现了美国用人制度的公平C.根除了美国社会的政治腐败D.提升了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彭尔顿法》确立文官竞争择优与保持中立原则,首次确认\n了联邦政府的人事管理原则,在一定程度减少政府的腐败,改进了文官的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和行政管理的职业化,有利于提升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D项正确;文官中立不等同官员中立,排除A项;原则上有利于公平,不等同于事实上的公平,排除B;根除腐败有点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16.如图是环球时报英文版制作的有关当前俄乌局势的最新漫画。针对“山姆大叔”的叫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美国应该扪心自问谁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对如图解读合理的是A.美苏冷战加剧了俄乌紧张局势B.俄乌冲突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C.北约东扩破坏世界多极化格局D.冷战思维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片信息可知,乌克兰陷入愈演愈烈火势之中,另一边的加油机前头戴美国国旗样式的山姆大叔举着油枪正火上加油,还叫嚣着:“为什么中国不能做更多来帮助灭火?”题干文字则强调美国是乌俄冲突的始作俑者,因为美国积极推动北约东扩,乌克兰的行为触及了俄罗斯的底线,最终引发乌俄冲突。北约东扩是美国遏制俄罗斯的战略行为,是冷战思维的继续,D项正确;美苏冷战1947-1991年,排除A项;乌俄冲突的根源是乌克兰要求加入北约触犯了俄罗斯的底线,排除B项;北约东扩与世界多极化关联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时期,小农与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大批农民参与到商品经济活动中,曾一度出现了难以阻挡的“全民经商”的态势。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地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出现了所谓的“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甚至许多农民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为商人负担贩运,农民卷入市场活动的现象也十分普遍。\n——摘编自王权《小农经济的前世今生》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小农经济经历了极其深刻和复杂曲折的变迁过程:洋纱洋布的大量进口使农村土纱纺织日渐减少,并最终为洋纱所替代,传统小农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消费者和原料的提供者。同时,出现“富户不为商贾,有余资则占田招客户耕种”的现象;大量破产的失业小农开始离开土地,要不然进城务工或谋生,要不然闯关东、走西口、移民海外,再或者当兵、乞讨,当流氓、土匪等。在太平天国起义等农民斗争的冲击下,农村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乱,地主为了招徕佃户实行减租的政策或者实行永佃制,这在客观上也弱化了佃户与地主的关系。——摘编自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小农经济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变迁的表现。【答案】(1)原因:田制不立,不抑兼并,造成人多地少;农业利薄,农民贫困;商品经济发展;小农营生方式选择多样化。(任意答对3点)(2)表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走向瓦解;小农生产商品化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土地不断集中;人口流动性增强;个体小农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田制不立,不抑兼并,造成人多地少;根据材料一“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可知农业利薄,农民贫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小农营生方式选择多样化等方面分析。【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得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走向瓦解;根据材料二“洋纱洋布的大量进口使农村土纱纺织日渐减少,并最终为洋纱所替代,传统小农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消费者和原料的提供者。”得出小农生产商品化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材料二“富户不为商贾,有余资则占田招客户耕种”得出土地不断集中;根据材料二“要不然进城务工或谋生,要不然闯关东、走西口、移民海外,再或者当兵、乞讨,当流氓、土匪等”得出人口流动性增强;根据材料二“地主为了招徕佃户实行减租的政策或者实行永佃制,这在客观上也弱化了佃户与地主的关系。”得出个体小农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50年代至17世纪,英国食谱书出版数量增加了,食谱的内容也发生了\n显著变化,食谱书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食谱书中出现的食物种类更加丰富,人们关于饮食与健康关联的辩论日益激烈。从16世纪50年代开始,不少食谱书作者将普通民众作为读者对象。还有些作品的主旨是“为那些普通人提供健康指引,使他们能够在需要时以极低的成本获得药物”。近代早期英国不少食谱书旨在为读者提供廉价的治疗方法。该时期食谱书的一大特点是,普遍用本国语写作,这也间接表明它们的读者对象扩大至普通民众,而非局限于接受过古典语言学习和训练的知识分子。在内容方面,从17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食谱书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联。——冯雅琼《从食谱书看近代早期英国的饮食观念》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接管城市的初期,作为社会主义的新式干部,国家干部等公职人员的饮食生活表现得相当节俭。在饮食标准上,国家领导人也没有特殊的超级待遇。至于普通的干部们在新中国初期实行供给制,在当时国民经济还没有恢复的时候,“大部分吃粗粮”。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饮食生活也有所提高,主食极少出现粗粮,肉禽蛋等副食品逐渐增加。国家干部等公职人员的生活用粮在5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由单位统一计划、定点供应。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机关、团体工作人员、公私营企业职员、店员和其它脑力劳动者,每月每人定量24—29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28斤;以杂粮、面粉为主食地区的机关、团体工作人员、公私营企业职员、店员和其它脑力劳动者:27—32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31斤。——摘编自郑艳《新中国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变迁(1949~195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饮食文化变迁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早期英国饮食文化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公职人员饮食方面的特点。【答案】(1)背景:①殖民扩张带来了物种大交流;②印刷术的进步降低了食谱书的价格;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文意识觉醒;④民族国家出现和民族意识增强;⑤资本主义社会早期下层民众普遍贫困。(任答3点)(2)特点:①生活节俭;②饮食标准较低且品种较少;③呈现出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④饮食供应较为公平;⑤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16世纪50年代至17世纪”和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扩张带来了物种大交流;根据材料一“不少食谱书作者将普通民众作为读者对象”“为那些普通人提供健康指引,使他们能够在需要时以极低的成本获得药物”得出印刷术的进步降低了食谱书的价格;根据\n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文意识觉醒方面概括;根据材料一“普遍用本国语写作”得出民族国家出现和民族意识增强;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社会早期下层民众普遍贫困。【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国家干部等公职人员的饮食生活表现得相当节俭”得出生活节俭;根据材料二“在饮食标准上,国家领导人也没有特殊的超级待遇。”得出饮食标准较低且品种较少;根据材料二“普通的干部们在新中国初期实行供给制”得出呈现出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根据材料二“大部分吃粗粮”得出饮食供应较为公平;根据材料二“国家干部等公职人员的生活用粮在5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由单位统一计划、定点供应。”得出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9.阅读如表,完成下列要求。《现代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进历程》时间段特点表现1949年到1970年体系外的新中国尝试与一些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如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加入了一些由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组织,如世界民主联盟;参加了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奥委会的活动;尝试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遭美国使用多种手段阻挠失败。1971年到1978年体系内的旁观者恢复与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的关系;与一些重要的全球性、区域性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关系,如国际标准化组织、欧共体。从1978年至今全面学习与深度参与者与经济、金融、贸易等类的国际组织建立和发展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倡议并设立永久性政府间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全球性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摘编自杨颖韩景云《论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进历程》\n从如表中提取相关联的两项信息,确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组织阐述:现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深受政治环境及对外政策影响。建国初期受制于两极格局及帝国主义国家打压,中国一方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做斗争,争取恢复自己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积极与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同时积极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组织合作。70年代,受国内“左”的思想影响与国际关系美苏关系的变化的影响,中国主要是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类组织建立关系,和国际经济、贸易、文化组织的联系还比较少。进入新时期,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无论是从数量、参加度还是领域来看,中国在这一时期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发展远远超过了前两个时期。中国不仅维系了在国际政治组织中的活跃度,还拓展了其与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机构的联系,不但保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上的参与度还成功加入武器控制和裁军领域。综上所述:中国不同时期政治环境深刻影响中国对外政策,并决定中国与各国际组织关系。中国需要借助国际组织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现代化建设。中国有必要借助国际组织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促进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示例二:论题:中国外交适应世界经济向体系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发展方向。中国自建国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适应世界经济向体系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时还积极倡导和建立全球性金融机构,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加入推进剂。综上所述:中国积极加入并建立国际组织,体现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彰显负责任大国的地位,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示例三:论题:旁观者到参与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n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发展全球性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积极的贡献。也有助于推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渠道更趋多元化,具有不同合作机制,多渠道、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的体系架构正在形成。综上所述:从体系外到体系内,从旁观者到参与者,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更加积极主动,在某些领域已成为引领角色,中国必将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解析】【详解】示例一:首先得出论题:根据材料“《现代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进历程》”得出论题: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组织;其次进行阐述:现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深受政治环境及对外政策影响。根据材料“尝试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尝试与一些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得出建国初期受制于两极格局及帝国主义国家打压,中国一方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做斗争,争取恢复自己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积极与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同时积极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组织合作。结合所学文化大革命对外交的影响得出70年代,受国内“左”的思想影响与国际关系美苏关系的变化的影响,中国主要是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类组织建立关系,和国际经济、贸易、文化组织的联系还比较少。结合所学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史实得出进入新时期,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无论是从数量、参加度还是领域来看,中国在这一时期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发展远远超过了前两个时期。根据材料“与经济、金融、贸易等类的国际组织建立和发展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得出中国不仅维系了在国际政治组织中的活跃度,还拓展了其与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机构的联系,不但保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上的参与度还成功加入武器控制和裁军领域。最后得出结论:综上所述:中国不同时期政治环境深刻影响中国对外政策,并决定中国与各国际组织关系。中国需要借助国际组织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现代化建设。中国有必要借助国际组织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促进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示例二:首先得出论题:根据材料“《现代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进历程》”得出论题:中国外交适应世界经济向体系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其次进行阐述:根据材料“与一些重要的全球性、区域性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关系,如国际标准化组织、欧共体”并结合所学二战后中国的外交史实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n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发展方向。根据材料“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得出中国自建国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适应世界经济向体系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材料“倡议并设立永久性政府间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全球性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得出同时还积极倡导和建立全球性金融机构,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加入推进剂。最后得出结论:综上所述:中国积极加入并建立国际组织,体现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彰显负责任大国的地位,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示例三:首先得出论题:根据材料“《现代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进历程》”得出论题:旁观者到参与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其次进行阐述:根据材料“加入了一些由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组织,如世界民主联盟;参加了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奥委会的活动”得出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根据材料“恢复与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的关系;与一些重要的全球性、区域性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关系”得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发展全球性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积极的贡献。根据材料“全面学习与深度参与者”得出也有助于推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渠道更趋多元化,具有不同合作机制,多渠道、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的体系架构正在形成。最后得出综上所述:从体系外到体系内,从旁观者到参与者,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更加积极主动,在某些领域已成为引领角色,中国必将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80年代,为造应军队工作重点转移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人民解放军进行三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全军总员额由603万压缩到305万,大军区由11个调整合并为7个。20世纪90年代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和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军事战略方针的基点定位于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军队体制结构进行优化,专业技术兵种部队比例有所上升,全军总员额减少到250万人。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央军委提出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全军\n总员额进一步下降为200万人,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优化规模结构等方面改革取得重要成果。——摘编自丁伟魏旭王巧伟《新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历程与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义。【答案】(1)背景:“文革”结束,国家各个领域“拨乱反正”原来的军事体制存在一定弊端;新时期党和国家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高科技战争的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后,“冷战”思维继续存在。(任答3点)(2)意义:理顺了军队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增强了军队的组织性、纪律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加速了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任答2点)【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结合所学文革结束后的史实得出“文革”结束,国家各个领域“拨乱反正”原来的军事体制存在一定弊端;根据材料“为造应军队工作重点转移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得出新时期党和国家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所学得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根据材料“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央军委提出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得出国际高科技战争的影响;结合所学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得出两极格局瓦解后,“冷战”思维继续存在。【小问2详解】意义:根据材料“全军总员额由603万压缩到305万,大军区由11个调整合并为7个”得出理顺了军队管理体制;根据材料“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优化规模结构等方面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得出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增强了军队的组织性、纪律性;根据材料“军队体制结构进行优化,专业技术兵种部队比例有所上升”得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根据材料“中央军委提出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得出加速了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进程。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加尔铁里军政府出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阿马岛战争爆发。与英阿两方关系密切的美国最初采取中立调停的姿态。4月8-29日,美国国务师在英阿之间展开了穿梭外交,谋求和平解决,但没有取得任何结果。美国在4月30日宣布放弃“中立”。里根总统承认,加尔铁里以为我们会支持阿根廷,因为我们在美洲是邻居,更重\n要的是,我们曾要求阿军政府协助,在西半球打击苏古势力。但是阿根廷军政府错误地估计了我们同英国的牢固关系,更错误的估计了我们对发生在任何地方的武装入侵所持的反对态度,因此我们就声称全力支持英国,并向她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美国的支持对英国的最后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摘编自彭俊《从马岛战争看英美特殊关系的特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岛战争中美国支持英国的原因和实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支持英国的影响。【答案】(1)原因:两国有相似的文化传统;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美国等西方国家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任答二点)实质:牺牲它国利益、维护本国利益的霸权主义行径。(2)影响:为英国取得英阿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沉重打击了阿根廷军政府;巩固了英美两国传统的盟友关系(特殊关系);有利于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确保英国对欧洲的影响力,影响世界政治格局。【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我们曾要求阿军政府协助,在西半球打击苏古势力。但是阿根廷军政府错误地估计了我们同英国的牢固关系,更错误的估计了我们对发生在任何地方的武装入侵所持的反对态度”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英两国有相似的文化传统;支持英国符合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而且美国等西方国家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美国支持英国实质上就是牺牲它国利益、维护本国利益的霸权主义行径。(2)影响根据“因此我们就声称全力支持英国,并向她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美国的支持对英国的最后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知为英国取得英阿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沉重打击了阿根廷军政府;巩固了英美两国传统的盟友关系(特殊关系);有利于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确保英国对欧洲的影响力,影响世界政治格局。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先谦(1842—1917年),长沙人。王先谦任江苏学政期间,将江苏科举考试所得佳文,刊为《清嘉集》,以作为士子学习的范文。他在江苏南菁书院内设立书局,刊刻《皇清经解续编》,所收著作包括顾炎武、王夫之共一百一十一家,此书年年均重印颁行全国。1894\n年,王先谦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他订购了《时务报》,启发学生“期于致用”、“留心时务”。《湘报》曾报道,说岳麓书院“以经义、治事分门,提倡新学”,“添设算学、译学”。他还参与了湖南时务学堂的创办,积极促成《时务报》主笔梁启超、翻译李维格分任时务学堂中、西文总教习。1898年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岳麓书院宾凤阳等联名上书山长王先谦,以维护纲常名教、忠孝节义为名,称梁启超在时务学堂“是借讲求时务,行其邪说”。他致书湖南巡抚,提出停刊《湘报》。——精编自夏剑钦《晚晴湘绅领袖、学界泰斗王先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先谦活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先谦的主要活动。【答案】(1)背景: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乾嘉学派的影响;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维新运动兴起。(任答二点)(2)评述:刊印《清嘉集》、《皇清经解续编》,对研究、总结、保存传统文化典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主持岳麓书院改革,与时俱进、中西结合,传承了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岳麓书院的发展;参与了湖南时务学堂的创办,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是进步的;反对戊戌变法,体现其政治思想的保守性。(任答三点)【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王先谦生活的时代可知,中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根据材料“刊为《清嘉集》,以作为士子学习的范文”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嘉学派的影响;根据材料“所收著作包括顾炎武、王夫之共一百一十一家,此书年年均重印颁行全国,”可知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方面回答;根据材料“1898年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岳麓书院宾凤阳等联名上书山长王先谦,以维护纲常名教、忠孝节义为名,称梁启超在时务学堂‘是借讲求时务,行其邪说’”得出维新运动兴起。【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刊为《清嘉集》”“刊刻《皇清经解续编》,所收著作包括顾炎武、王夫之共一百一十一家,此书年年均重印颁行全国。”得出刊印《清嘉集》、《皇清经解续编》,对研究、总结、保存传统文化典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根据材料“1894年,王先谦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他订购了《时务报》,启发学生‘期于致用’、‘留心时务’”得出主持岳麓书院改革,与时俱进、中西结合,传承了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岳麓书院的发展;根据材料“他还参与了湖南时务学堂的创办,积极促成《时务报》主笔梁启超、翻译李维格分任时务学堂中、西文总教习。”得出参与了湖南时务学堂的创办,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是进步的;根据材料“他致书湖南巡抚,提出停刊《湘报》。”得出反对戊戌变法,体现其政治思想的保守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5-25 10:52:26 页数:17
价格:¥3 大小:422.2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