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青蒿素是中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摘选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材料二: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中医药的价值再次受到世界瞩目,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多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越南、新加坡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3个中药产品已完成欧盟传统药物注册;多个中药产品在美国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为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发展,保障中医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应用,已发布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世卫组织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是中医药进入国际医疗市场的巨大推动力。而“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促使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和巨大空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摘编自张俊华等《循证中医药学的现在和未来》)材料三: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发现其背后隐藏的事物间的相关性,或事物内部的规律及特征。中医药学通过吸纳老子“道”文化思想及内涵,将自然之道比类人体之道,促进了自身整体观念的形成及发展,提倡人类生存应该顺应自然及生命的规律及法则,进而明确以揭示人体生命现象规律为中医药学的根本任务。因此,大数据时代试图预测及发现事物的规律,与中医药学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及哲学思辨力图阐释人体生命的基本规律有相通之处。借助大数据研究思维及方法,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与创新,具有明显的理念优势。由于中医学是依“观物取象”和“立象尽意”方法形成的人身科学,主要是意象思维的产物,故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构建过程中,虽有一定的结构解剖及形态观察基础,但主要采用“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感悟及体悟方法,通过对自然社会及人体自身生理病理现象的长期观察,对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及升华,经验证及修正后逐渐取得共识。所以建立于个体临床实践基础上的中医药的学术理论,历经数千年漫长而坎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其间虽有部分学术理论创新,但其形成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而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医疗信息产生的速度空前迅捷,数量空前庞大,尤其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强化,如电子病历系统的普及应用,使获取临床诊疗大数据成为可能,通过中医药大数据的共享、整合、集成、分析,可以极大地提高中医药学理论研究效率,发现现代中医药学新规律及新特征,最终实现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临床诊疗理论创新和中药临床评价方法创新,加快重大中药新药创制进程。(摘编自何伟《大数据时代与中医药学术创新》)1.下列有关“中医药”的表述,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A.中医药智慧果实累累,在实践中用从青蒿中提炼青蒿素治疗疟疾,打破了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种特定疾病的局限。B.中医药的价值是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才受到世界瞩目的,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因此得以加快。C.中医药进入国际医疗市场的巨大推动力,来自世卫组织为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发布的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D.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构建,主要采用感悟及体悟的方法,但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顺应时代去发展与创新。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医辨证施治疗法,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症候,对症下药,并根据其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从而起到良好效果的治疗方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走出国门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巨大空间,从而满足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不断增长的需求。C.中医药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人体生命现象规律,它吸纳了老子“道”的思想及内涵,提倡人的生存应顺应自然与生命之“道”。D.电子病历系统等医院信息化软件硬件的普及应用,为人们获取临床诊疗的大数据并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多方面研究提供了条件。3.根据材料,概括促进中医药学发展的举措。【1~3题答案】【答案】1.D2.B3.(1)加强植物化学应用研究,发掘传统中医药宝库,研发方剂。(2)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加快进入国际医药体系。(3)利用大数据,提高中医药学理论研究效率推动理论创新,以及推进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及重大中药新药创制等实践创新。【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曲解文意,“打破了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种特定疾病的局限”错误。由原文“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可知,在青蒿素之前还有如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做法,不是青蒿素“打破”的。B.“中医药的价值是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奖之后”错误。由原文“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中医药的价值再次受到世界瞩目,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可知,涉及的“中医药的价值”受到世界瞩目的条件不成立,与原文材料二“再次受到世界瞩目”的意思相悖。C.张冠李戴,“来自世卫组织为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发布的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错误。由原文“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为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发展,保障中医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应用,已发布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可知,发布制定标准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因果逻辑颠倒,由原文“而‘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促使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和巨大空间”可知,原文的逻辑关联是“‘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促使需求增长,从而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营造环境和空间”,而选项的逻辑关联是“沿线国家和地区需求增长促进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走出国门营造环境和空间”,两者逻辑关系相悖。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由原文“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和“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可知,加强植物化学应用研究,发掘传统中医药宝库,研发方剂。由原文“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中医药的价值再次受到世界瞩目,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多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越南、新加坡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3个中药产品已完成欧盟传统药物注册;多个中药产品在美国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可知,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加快进入国际医药体系。由原文“因此,大数据时代试图预测及发现事物的规律,与中医药学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及哲学思辨力图阐释人体生命的基本规律有相通之处。借助大数据研究思维及方法,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与创新,具有明显的理念优势”和“通过中医药大数据的共享、整合、集成、分析,可以极大地提高中医药学理论研究效率,发现现代中医药学新规律及新特征,最终实现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临床诊疗理论创新和中药临床评价方法创新,加快重大中药新药创制进程”可知,利用大数据,提高中医药学理论研究效率推动理论创新,以及推进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及重大中药新药创制等实践创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媒介素养教育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起初是英国学者F.R.利维斯、丹尼斯·桑普森以及一些丹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后来逐渐在全球多国成为一门新兴的教学科目。中国大陆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起步于1997年学者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文的发表,在至今二十余年的时间里,该领域呈现探究视角多元化、实证调查深入化等特征,媒介素养教育从一个陌生的“舶来品”发展为拥有初步本土化理论建构和教育实践的专门领域。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媒介素养教育在学术研究与理论建构时,应当在审视媒介环境变化的基础上,不断对自身进行多维度的剖析和全方位的反思,这对于学科生命力的保持以及教育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吴赞、潘一棵《困境与出路:媒介素养教育的多维理论反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材料二:所谓媒介素养,即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研判、决策和传播中所必备的意识与处理技能。但是,即便新浪微博开办辟谣账号、腾讯新闻上线较真平台,媒体行业的自我过滤仍旧未能阻止谣言大行其道。显然,加快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开展公众媒介素养教育正当其时。这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正视和解决网络时代信息社会公众教育的长久之计。相较于起步早、投入多的西方国家媒介素养教育,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尚不成体系,也未能完全进入教学课程体系。随着网络发展深度重塑社会形态,信息驱动的社会发展的力度和广度越来越明显,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被信息所包裹。所以,要尽快补足、补齐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现实短板和历史欠账。(摘编自马星宇《谣言乱传,公众媒介素养亟待跟上》)材料三:疫情发生时,可能会出现媒体中谣言满天飞的情况,面对危机传播中纷繁复杂的信息,公众会有很多种途径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些来自不同类型媒介的信息,例如来自政府的权威发布、来自自媒体的传播等,都能够影响到受众对事件的认知,进而影响其行为。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传播中,每一天的谣言与辟谣似乎成为了媒介的重要议题,公众缺乏足够的媒介素养来甄别这些新闻和信息的真假。与疫情相关的谣言传播中,权威媒体的报道是否能够在本次疫情传播中起到关键作用并被公众信任,也值得我们关注。另一个不应该忽视的现象是,突发危机事件中,大众媒体扮演着政府与民间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承担着厘清真相和议程设置的职能。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和路径相比传统媒体要快很多,于是身处社会舆论漩涡中的每一个体都成为了自媒体中传播与再传播的节点。传统的媒介信息传播路径被极大改变,通过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信息的范围和效果被再度升级,并最终形成一种舆论合力。在危机传播中,我们要注意,社会公众的媒介素养和科学素养并非在同一个层面上,他们可能缺乏理性判断和甄别是非的能力,可能在面对科学信息时无法理解或者歪曲性理解。大量未核实信息的自媒体传播,以及带有夸大和虚假信息的人际传播等填补了权威媒体信息发布的空间,并引发舆论的进一步发酵。(摘编自王茜《疫情传播中的公众媒介素养与危机沟通原则》)材料四:当前,媒介全面介入众的生活,生活的每一方面都离不开媒介,人们不分时间、地点和场景接触媒介,媒介甚至已成为人“唯一”的伴侣。人们无法有效区隔媒介接触的时间、空间和场景,人们似乎对虚拟世界更为享受,时刻想逃往虚拟世界、进入虚拟状态,而置现实世界的事实、目标、关系和危险于不顾。因此,有效区隔现实与虚拟、阻断媒介在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感是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全媒体时代形成的是一种传播主体多元的世界,媒介运作形式多种多样,对民众的控制样式不断更新。媒介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的世界,这样的世界通过既有的知识和能力并不能把握,因此人们迫切需需要相关信息,知晓控制性力量,以便形成批判性,最终形成媒介素养。这需要人们动态地了解各种媒介生产的流程、体系、结构、关系和行为,根据已有信息知晓控制力量,进而形成批判力。媒介平台的出现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迭代和公共服务,而是一种巨大的商业行为,商业逻辑在于促进消费、激起消费欲望,塑造消费社会。因此在技术的推动下,商业媒介平台利用各种场景刺激人们的消费主义情绪,最终大众形成基于消费而生的“焦虑”,这种情绪促使人们不断地失去自我、丧失反叛力,让每个人成为行尸走肉。(摘编自胡沈明《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理念重构探讨》)4.下列关于媒介素养的信息,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媒介素养”由英国学者F.R.利维斯、丹尼斯·桑普森提出,后来逐渐在全球多国成为一门新兴的教学科目。B.媒介素养是指网络时代谣言盛行时,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研判、决策和传播中所必备的意识与处理技能。C.相较于西方,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还不成体系,也没有被纳入教学课程体系,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个短板。D.在疫情发生时,公众的媒介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表示是,他们对于各种来自不同类型媒介的信息的甄别能力。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二十余年时间的研究,媒介素养教育领域呈现出探究视角多元化、实证调查深入化等特征,正在从一个外来引入的概念逐渐深化到本土化理论建构。B.随着媒介在生活中的普及,人们对媒介的依赖感也日益增强,能否有效区隔现实与虚拟、阻断媒介在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感成为公众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C.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传播中纷繁复杂的信息,公众有很多种途径进行分析和评价却缺乏足够的媒介素养来甄别信息,因此,谣言与辟谣成为了媒介的重要议题。D.进入全媒体时代后,人们迎来的是更加不确定的世界,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各种媒介生产的流程、体系、结构、关系和行为,根据已有信息知晓控制力量,形成批判力。6.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请从普通民众自身角度简要概括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4~6题答案】【答案】4.D5.C6.①参考媒介信息的来源(权威媒体还是其他自媒体);②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③形成区隔能力(有效区隔现实与虚拟、阻断媒介在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感);④知晓控制性力量(动态地了解各种媒介生产的流程、体系、结构、关系和行为,根据已有信息知晓控制力量,形成批判力);⑤控制消费主义情绪(理性消费,主动减少基于消费而生的“焦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A项,“‘媒介素养’由英国学者F.R.利维斯、丹尼斯·桑普森提出”说法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媒介素养教育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起初是英国学者F.R.利维斯、丹尼斯·桑普森以及一些丹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分析可知,“媒介素养”应为“媒介素养教育”,选项偷换概念。B项,“媒介素养是指网络时代谣言盛行时,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研判、决策和传播中所必备的意识与处理技能”说法错误。结合材料二第一段“所谓媒介素养,即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研判、决策和传播中所必备的意识与处理技能”分析可知,选项范围缩小,增加了表示范围限定的“网络时代谣言大行其道时”。C项,“相较于西方,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还不成体系,也没有被纳入教学课程体系,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个短板”说法错误。结合材料二第二段“相较于起步早、投入多的西方国家媒介素养教育,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尚不成体系,也未能完全进入教学课程体系”分析可知,选项曲解文意,省去了重要的限定词“完全”,应为“没有完全被纳入”。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传播中纷繁复杂的信息,公众有很多种途径进行分析和评价却缺乏足够的媒介素养来甄别信息,因此,谣言与辟谣成为了媒介的重要议题”说法错误。原句中“每一天的谣言与辟谣似乎成为了媒介的重要议题”并非“公众缺乏足够的媒介素养来甄别这些新闻和信息的真假”的结果。故选C。【6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题干“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请从普通民众自身角度简要概括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作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给出的限制条件“从普通民众自身角度”。结合“这些来自不同类型媒介的信息,例如来自政府的权威发布、来自自媒体的传播等,都能够影响到受众对事件的认知,进而影响其行为”分析可知,提升媒介素养要参考媒介信息的来源(权威媒体还是其他自媒体);结合“在危机传播中,我们要注意,社会公众的媒介素养和科学素养并非在同一个层面上,他们可能缺乏理性判断和甄别是非的能力,可能在面对科学信息时无法理解或者歪曲性理解”分析可知,提升媒介素养要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结合“人们无法有效区隔媒介接触的时间、空间和场景,人们似乎对虚拟世界更为享受,时刻想逃往虚拟世界、进入虚拟状态,而置现实世界的事实、目标、关系和危险于不顾。因此,有效区隔现实与虚拟、阻断媒介在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感是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可知,提升媒介素养要形成区隔能力(有效区隔现实与虚拟、阻断媒介在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感);结合“媒介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的世界,这样的世界通过既有的知识和能力并不能把握,因此人们迫切需需要相关信息,知晓控制性力量,以便形成批判性,最终形成媒介素养”分析可知,提升媒介素养要知晓控制性力量(动态地了解各种媒介生产的流程、体系、结构、关系和行为,根据已有信息知晓控制力量,形成批判力);结合“因此在技术的推动下,商业媒介平台利用各种场景刺激人们的消费主义情绪,最终大众形成基于消费而生的‘焦虑’,这种情绪促使人们不断地失去自我、丧失反叛力,让每个人成为行尸走肉”分析可知,提升媒介素养要控制消费主义情绪(理性消费,主动减少基于消费而生的“焦虑”)。【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关汉卿(节选)田汉元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末的大都狱中。狱卒提关汉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禁子下,不一时,闻铁链镣铐相击声。关汉卿上。禁子跪下!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狱吏(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狱卒给凳,关汉卿坐下。狱卒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关汉卿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狱吏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她是多年的风湿,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关汉卿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狱吏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关汉卿(诧异)“越扯越大”了?狱吏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关汉卿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狱吏他要来跟你谈谈。关汉卿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狱吏谈谈吧,对你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叶和甫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关汉卿(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叶和甫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关汉卿(不耐)有话快说吧!叶和甫(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关汉卿唔,真的?叶和甫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关汉卿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叶和甫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关汉卿(怒)怎见得呢?叶和甫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实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关汉卿(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叶和甫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于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等甚至释放你的。关汉卿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叶和甫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关汉卿(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叶和甫你答应了吗?(过去)关汉卿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叶和甫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关汉卿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叶和甫(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关汉卿死也不跟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狱吏那么,(对叶和甫)叶先生,您回去吧!叶和甫溜下。狱吏关汉卿,你若真照他说的招供了,我们的人又该倒霉了。姓叶的回去,必然报告忽辛,忽辛必然追你的案子……(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汉卿被关在大牢里,而狱吏对他的态度很恭敬,是因为狱吏母亲的风湿在关汉卿的治疗下好了很多。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关汉卿写的《窦娥冤》中有“为万民除害”,被诬陷和王著刺杀阿合马等有关,因而被捕。C.“又低声”这一舞台说明提示说话语气更进一步地“低声”,说明所说内容是秘密的、不可告人的。D.叶和甫来到牢中想要劝说关汉卿和忽辛大人合作,但被关汉卿拒绝和痛骂,最后狼狈而逃。8.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狱吏在选文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狱卒、禁子不同,他对关汉卿礼貌客气,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凸显了关汉卿的形象。B.关汉卿回复叶和甫的语言大都简洁干脆,如“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有话快说吧”,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立场和态度。C.叶和甫对关汉卿之前温和耐心,后来凶狠狰狞,态度截然不同,这不仅使戏剧矛盾冲突加剧,也充分暴露了他“无耻的禽兽”的丑恶嘴脸。D.《窦娥冤》是否教唆王著“为万民除害”这个问题是选文的主要线索,也是叶和甫与关汉卿矛盾斗争的核心内容。9.“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文段中有哪些矛盾冲突?10.《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7~10题答案】【答案】7.B8.D9.①关汉卿与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②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③还有主人公面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的内在矛盾冲突。10.①语言描写,通过关汉卿掷地有声的话语,如“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展现人物的精神。②动作描写,如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一个耳光把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也有力地展现了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③神态描写,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由“怒”到“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直至最后忍无可忍。④对比衬托,关汉卿和叶和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正义凛然,一个唯唯诺诺。叶和甫的卑鄙无耻反衬出关汉卿的刚强不屈。【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被诬陷和王著刺杀阿合马等有关,因而被捕”错误,由选文中狱吏说的“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和叶和甫告诉关汉卿王著刺杀阿合马和郝祯的事情之后关汉卿的反应来看,关汉卿并非是因为王著刺杀的事情被捕的,刺杀事件是被捕后发生的事情。原文信息是“(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主要线索”“核心内容”错。选文的重心是叶和甫劝说关汉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狼狈为奸,这既是节选内容的重中之重,也是叶和甫层层劝说的目的。而关于《窦娥冤》的创作、演出与影响等相关内容的争论,只是展现人物的其中一个环节,算不上主要线索和矛盾斗争的核心内容。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文中叶和甫劝说关汉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狼狈为奸,关汉卿坚决不答应,还“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这是写关汉卿与叶和甫的矛盾冲突。从叶和甫的话“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可知,文章还写了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叶和甫说只要关汉卿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图谋不轨,就可以减轻刑法,另外还有酬劳,但是关汉卿不为所动,丝毫不妥协,展示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体现了他面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的内在矛盾冲突。【1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还有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如关汉卿对自己是铜豌豆的语言描写,直接写人物刚直不阿、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动作描写“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舞台说明中的神态描写,“怒火难遏”“诧异”“鄙夷地”“不耐”“怒”“按捺住怒火”,都展现了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表现手法上,叶和甫利诱关汉卿,最后露出无耻面目,关汉卿坚持正义,绝不妥协,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关汉卿的刚强不屈。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悉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亡匿下邳亡:逃跑。B.樊哙谏沛公出舍舍:舍弃。C.始臣起下邳起:起事。D.与上会留会留:在留县相会。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及沛公之薛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B.乃封张良为留侯良乃更名姓C.此天以臣授陛下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D.秦为无道夫为天下除残贼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沛公乃还军霸上A.沛公善之B.战不利而壁固陵C.即安其乐D.夜驰入沛公军1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言沛公不敢倍项羽B.距关无内诸侯C.良乃固要项伯D.乃具以语沛公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C.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D.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沛公”和“留侯”中“公”“侯”都是爵位。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不同的山,因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文中指泰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D.元年,帝王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的第一年。文中指刘邦称汉王的第一年。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面对韩国的灭亡,誓为国报仇,倾尽家中财产,找得大力士,一起去刺杀秦始皇,但最终失败,张良就逃到下邳藏匿。B.项伯曾经因杀人跟随张良躲藏,在项羽到鸿门下要攻打刘邦时,项伯连夜到刘邦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想让张良跟他离开。C.张良作为刘邦的谋臣,在刘邦贪图咸阳乐,以及遇到韩信欲自立为王、诸侯约期不至等危机时,总能提出建议,化解危局。D.刘邦高度评价张良的功绩,认为他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才能,但张良并不居功,与萧何一样推辞三万户的封赏。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2)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11~18题答案】【答案】11.B12.B13.B14.D15.C16.D17.D18.(1)浅陋无知的小人让我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就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们的话。(2)沛公请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之所以封锁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强盗。【解析】【11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B.“舍”:居住。句意: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之”:动词,去,到。句意:等到沛公到达薛地。“之”:代词,代秦军。句意:沛公率兵攻打秦军,大败秦军。B.“乃”:连词,于是。句意:于是封张良为留侯。“乃”:连词,于是。句意:张良于是改名换姓。C.“以”:介词,把。句意:这是上天把臣交给陛下。“以”:介词,用。句意: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D.“为”:连词,因为。句意:秦朝因暴虐无道。“为”:介词,替。句意: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军”:名词动用,驻军。例句句意:沛公这才回车驻军在霸上。A.“善”:形容词动用,认为……有才能。句意:沛公认为他有才能。B.“壁”:名词动用,坚守。句意: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C.“安”:形容词用作动词,安享。句意:就要安享其乐。D.“夜”:名词作状语,连夜。句意:连夜急驰到沛公的军营。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倍”:通“背”,背叛。句意: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B.“距”:通“拒”,把守。“内”:通“纳”,使……进入。句意: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C.“要”:通“邀”,邀请。句意:张良于是坚决邀请项伯见沛公。D.没有通假字。句意:于是张良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句译: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很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项梁派张良寻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说项梁”,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D;“立楚后”是动宾短语,“楚后”指楚王的后人,偏正结构,是句子的宾语,“楚”作“后”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沛公”中“公”是爵位错误。“沛公”中“公”是对人的敬称。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C.“文中指泰山以东”错误。文中指崤山以东。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与萧何一样推辞三万户的封赏”错误。从“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可知,文中只是提到张良推辞三万户的封赏,并没有提到萧何推辞三万户的封赏。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距”,通“拒”,把守;“内”,通“纳”,使……进入;“王”,名词动用,称王。(2)“令”,请;“具言”,详细说明;“倍”,通“背”,背叛;“所以”,……的原因;“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判断句;“距”,通“拒”,把守;“备”,防备。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他找到一个大力士,做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秦始皇帝东游的时候,张良和刺客一起在博浪沙埋伏刺杀秦始皇,错误地击中副车。张良于是改换姓名,逃跑躲避在下邳。项伯曾经杀人,躲避在张良那里。十年后,沛公带领几千人攻占下邳西部,张良便跟随了沛公。沛公认为张良很有才能,常常采用他的策略。等到沛公到了薛地,会见项梁。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很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项梁派张良寻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沛公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希望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沛公这才率军回去驻军在霸上。项羽来到鸿门下,想要攻打沛公,项伯于是连夜急驰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想让张良跟他一起离开。张良说:“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我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于是张良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浅陋无知的小人让我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就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们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战胜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了好久,说:“本来不如人家,现在该怎么办呢?”张良于是坚决邀请项伯见沛公。项伯会见了沛公。沛公与项伯同饮,为他敬酒祝福,并结为亲家。沛公请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之所以封锁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强盗。汉元年正月,沛公做了汉王。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部,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这首宋词,完成各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南宋)张榘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注】张榘,宋理宗淳祐年间当过句容县县令,宝祐中又曾任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前后两次做官,均处于地位卑下的职位。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是一幅荒村行旅图,秋晨清冷,淡月当空,西风萧瑟,词人单骑独行。B.尘埃不说“拂”而说“推”,用语新奇自然,极写词人行路的风尘仆仆之状。C.霜打后,呈羞涩状的黄花,与《声声慢》一词中“满地黄花堆积”中“黄花”所抒情感相同。D.上片写词人一路所见之景;下片写其到达山居所抒之情,全词情景交融。20.词人以“万感天涯暮”收束全词,试结合作品分析词人的“万感”包含哪些深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9~20题答案】【答案】19.C20.(1)旅途奔波的艰辛与孤寂。“满袖尘埃”句写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状态和长时间奔波的疲乏。“寂历荒村路”写出了词人独行在荒凉的小路上的孤寂。(2)官场失意久居低位志不得伸的愤慨。“身名多被儒冠误”句写出了作者多年仕途坎坷官职卑微,无名无地位只有儒生身份的愤慨。(3)人生盛衰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六朝旧事,一江流水”写六朝往事,无论盛衰都已随滚滚流水逝去,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霜打后,呈羞涩状的黄花,与‘满地黄花堆积’中‘黄花’所抒情感相同”说法错误,两首词中“黄花”所抒情感不同。本词是说黄花经过一夜浓霜摧打,尚未抬起头来,似乎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同时又恰好表现出词人此时的羞愤苦涩的心情。“满地黄花堆积”是说庭院里菊花遍地开放。可是菊花遍地开放,自己却憔悴瘦损,没有心思赏玩采摘,表达了词人内心孤苦无依的凄苦心境。故选C。【20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诗词情感能力。分析诗词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词标题、注释和诗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词的情感都要求结合句子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题目问的是“词人以‘万感天涯暮’收束全词,试结合作品分析词人的‘万感’包含哪些深意”,“万感”包含哪些深意,可结合对词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本词上片是一幅荒村行路图,西风吹落了枝头的枯叶,路边羞答答开着的菊花透露出一丝秋意,时候尚早,却已有人骑着马,踏着晨露,行走在寂寥的荒村路上。这行客便是词人自己。“满袖尘埃推不去”写出词人旅途的艰辛,风尘仆仆。“寂历荒村路”是说身处荒村陌路,满怀孤寂,写出了词人旅途的孤独寂寞。下片写词人到达陈氏山居之后所发的感慨。时隔十载,旧地逡巡,风物如故,然物是人非,怎能不引起“身名都被儒冠误”的强烈感慨!这里词人借杜甫的诗意来表明自己的遭遇心情,并进一步说“身”与“名”都被儒冠所误,足见愤慨之深!“身名多被儒冠误”表面是说自己的身和名都被儒生这个身份耽误了,结合注释,其此处实是词人是在为自己多年仕途坎坷官职卑微,无名无地位只有儒生身份的愤慨,所以此句抒发了词人官场失意久居低位志不得伸的愤慨之情。“且尽清樽”与上片“推不去”相呼应,表现出作者无可奈何,以酒解忧,聊以自慰的情态。“公莫舞”之“公”,乃指官场得势者,一时得势之人不必那么轻狂得意,你看“六朝旧事”,已如“一江流水”,正“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以什么荣辱,成败啦,在沧桑瞬变的历史长河中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使像奢侈腐化,醉生梦死的六朝不也随风而逝,了无痕迹了吗!“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三句既表达出对对得势者的警告,国家命运的担心忧虑,又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盛衰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题目问的是“词人以‘万感天涯暮’收束全词,试结合作品分析词人的‘万感’包含哪些深意”,“万感”包含哪些深意,对词中“满袖尘埃推不去”“寂历荒村路”“身名多被儒冠误”“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等句子进行具体分析即可得出。(三)名篇名句默写21.默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自己尚有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为谦虚,从呼应冉有表示自己愿意学习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21题答案】【答案】①.子路率尔而对曰②.如其礼乐③.以俟君子④.非曰能之⑤.愿学焉⑥.鼓瑟希⑦.铿尔⑧.舍瑟而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率、礼、俟、焉、希、铿、作。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短视频时代,如何培育网生内容、提升旗下内容传播效率,成为各大媒体号亟待突破的问题。微短剧作为一种情节冲突密集、制作周期短、体量较轻的内容形式,既了观众碎片化的观看需求,也吸引了平台的关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而它的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搭建优秀的宣传载体,它开始在各大主流媒体的日常宣传中运用。“宣传产品”式的微短剧有如下特点:微短剧以单元剧为主,风格多元,主题正能量,从而地实现宣传目的。国家反诈中心推出的“反诈武侠微短剧”系列,分别用武侠风和动画风揭露诈骗分子的种种“套路”,增强观众的防骗意识,视频在B站平台播放量超280万。()除了宣传作用,“微短剧+”在融媒IP创新领域的潜力也不可小觑。融媒体微短剧《韩愈来了》,开展美食文旅节目与“微短剧+”的。该系列微短剧以唐代名家韩愈为主角,以穿越古今的背景设计、的剧情将美食美景、风土人情娓娓道来。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契合潜移默化融合匠心独运B.符合耳濡目染和谐匠心独运C.契合耳濡目染和谐独出机杼D.符合潜移默化融合独出机杼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它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成为优秀的宣传载体,开始运用在各大主流媒体的日常宣传中。B.而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成为优秀的宣传载体,它开始在各大主流媒体的日常宣传中运用。C.而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使其成为优秀的宣传载体,开始被各大主流媒体运用在日常宣传中。D.而它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搭建优秀的宣传载体,开始被各大主流媒体运用在日常宣传中。2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通过视频号、微博等多渠道转发,“反诈武侠微短剧”还充分利用观众的分享欲进行二次传播。B.“反诈武侠微短剧”在视频号、微博等多渠道转发,充分利用观众的分享欲进行二次传播。C.国家反诈中心还借助视频号、微博等多渠道转发,充分利用观众的分享欲将其二次传播。D.国家反诈中心还充分利用观众的分享欲进行二次转发,通过视频号、微博等多渠道传播。【22~24题答案】【答案】22.A23.C24.C【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空:“契合”侧重意气相投;“符合”作动词,强调数量、形状、条件、情节等相合。文中前调观众是观众的观看需求,应选用“契合”。第二空:“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界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影响通常是无形的。“耳濡目染”:常听常看,无形中受到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是可见可闻的。“潜移默化”的主语大多是物或者事,“耳濡目染”的主语通常为人。文中指利用单元剧实现宣传目的,应选用“潜移默化”。第三空:“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和谐”,和睦协调,常用为形容词。文中强调“微短剧”和其他领域合为一体,应选用“融合”。第四空:“匠心独运”:形容独特精巧的艺术构思。“独出机杼”:比喻文章的命题和构思独特新颖,与众不同。文中用来修饰“剧情”,用匠心独运更合适。故选A。【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①是动宾搭配不当,在“也搭建优秀的宣传载体”中,“搭建”和“载体”搭配不当。可以改成“成为优秀的宣传载体”。②是主宾搭配不当,“成为优秀的宣传载体”的主体应该是“微短剧”,而不是微短剧的“特点”。微短剧具有的“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使得微短剧能起到宣传的作用,可改为“而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使其成为优秀的宣传载体”。综上可见,只有C选项全部修改正确。故选C。【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语境,这里紧承上文,谈“国家反诈中心”制作微短剧实现宣传的目的,所以主语应该为“国家反诈中心”,AB的主语都是“反诈武侠微短剧”,故排除AB。“视频号、微博等多渠道转发”是手段,而“二次传播”是目的,手段应放在前边,故排除D。故选C。25.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我们常说:性格即命运。这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主人公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哈姆莱特身上既闪耀着人文主义者的新思想,①____________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冲突的两者就不免造成其复杂的思想和矛盾的性格。哈姆莱特的性格②____________:起初他热情澎湃,但经历一系列变故后,他的性格变得敏感多疑,内向沉郁。③____________,使他在机会面前犹豫不决,在责任面前痛苦逃避,导致了他最后的悲剧。【25题答案】【答案】①.又带有封建时代的旧思想②.是复杂的和变化着的③.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通过前文“哈姆莱特身上既闪耀着人文主义者的新思想”和后文“这样冲突的两者就不免造成其复杂的思想和矛盾的性格”可知,①中所填入句子的内容和“闪耀着人文主义者的新思想”相反,所以才有下一句所说的冲突,同时根据上文“既”分析,填入句子应有关系连词“又”连接,故①中可填入“又带有封建时代的旧思想”。第二空:通过后文“起初他热情澎湃,但经历一系列变故后,他的性格变得敏感多疑,内向沉郁”可知,哈姆雷特的性格是复杂的,且前后经历过变化,故②中可填入“是复杂的和变化着的”。第三空:从后文“使他在机会面前犹豫不决,在责任面前痛苦逃避,导致了他最后的悲剧”可知,③中所填入的内容应是一个名词性的词组,作句子的主语,而通过前文“起初他热情澎湃,但经历一系列变故后,他的性格变得敏感多疑,内向沉郁”可知,这是一种优柔寡断的性格,故③中可填入“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四、写作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致广大而尽精微”语出《中庸》,意为既通达广博之境又极尽精微之处。“广大”和“精微”是两种不同的向度,但又是相辅相成的。要登高望远、胸怀大局,也要落细落实、积微成著。这是治国理政的辩证法,也是每一个普通的国家建设者应当秉持的人生准则。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26题答案】【答案】例文:“致广大而尽精微”,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庸》,意指通达广大之境而又极尽细微之处。“致广大”与“尽精微”,二者看似矛盾,实则是辩证统一的。“尽精微”是为了“致广大”,而“致广大”又促进了“尽精微”,二者相辅相成。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谨记教诲,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登高望远、统揽全局,胸怀国之大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了解大局、把握大局,才能高瞻远瞩、找准定位,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解放战争初期,党中央决定先“放弃”延安,毛泽东鼓励广大战士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而今天,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作为肩负民族未来的时代青年,我们更需要有大视野、大担当、大作为,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自觉把个人的发展放到国家的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把握、去推进,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落实落细、积微成著,始终脚踏实地。“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防止因为‘细节中的魔鬼’损害大局。”任何工作都是由小及大,一点一滴完成的。正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尽精微”,把控好细节,否则,就会因为“细节中的魔鬼”而导致功亏一篑。对于我们来说,要切实增强细节意识,从小处、细处着手,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对待学习和生活上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抓细、抓小,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终将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永葆奋进之心。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在新的征程上,无论是“致广大”还是“尽精微”,都必须以奋斗来支撑。数百万驻村干部驻扎在乡村振兴一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奋战;广大抗疫工作者坚守岗位、勇敢逆行,在战“疫”一线守护大众的生命……这一幕幕场景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圆梦,没有躺赢的捷径,只有奋斗的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奋进之心砥砺前行。无论面对多大的风险和挑战,始终坚定必胜的信心,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为伟大复兴事业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恰是风华正茂时,继往开来再出发。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我们要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以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礼记·中庸》中的一句话,并对这句话的含义和意义进行了解释。这一解释,为考生指明了思考和立意方向:如何在求学、做人、做事等方面践行“致广大而尽精微”。所以,写作时要充分理解“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的含意,“致广大”,可理解为要有远略,或要有大局观,或有大格局;“尽精微”,可理解为要注意细节,要从小事做起,要有格物致知的态度。二者看似矛盾,实则是辩证统一的,考生在写作时要把握好二者关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对于个人而言,“致广大”意味着人生要有格局和胸怀,要把个体选择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高举信仰的旗帜。同时,也要能日拱一卒、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从而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人生境界。对于组织、国家而言,“致广大”意味着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愿景。同时,为了实现理想目标,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尤其是要做好一时、一事的“绣花针功夫”,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一处细节,这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用形象化的比喻,“致广大”就是学习曹冲称象的整体思维、全局思维,“尽精微”就是学习庖丁解牛的细节意识。从“体验和思考”这一要求来看,文体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是记叙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什么是“致广大而尽精微”,如何在求学、做人、做事等方面践行“致广大而尽精微”,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运用并列式来谈。写议论文时要注意,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若写成记叙文,可围绕一件事来谈在此经历中,自己对“致广大而尽精微”有了怎样的感受。立意:1.“致广大而尽精微”,走好新时代“长征路”。2.胸怀大局,脚踏实地。3.尽其“精微”,方能致人生“广大”之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19 09:10:20 页数:24
价格:¥5 大小:66.07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