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绝密★启用前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银川一中第二次模拟考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两宋笔记中记录了不少宋词本事,但绝大多数并不可靠,存在严重的情节失真。宋学达《宋人词本事书写的虚构现象及其反思》一文认为,凡有大量细节描写者、凡以词句比附情节者皆应怀疑,但对于虚构与失真的原因则未作解释。实际上,如若将视线转至笔记的整体写作意图与笔记的文体性质,能够相对适宜地解答笔记所载之宋词本事为何普遍失真的问题。劝诫教化是北宋笔记的常见写作意图之一,相关笔记中便存在不少情节失真却足供劝诫的宋词本事。王得臣于《麈史》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故事:李清臣于某夜梦至王陵舍,填写了一阕怪词。后来他在王陵舍贬所辞世,临终方悟前梦之兆。尽管此故事颇令人生疑,但一朝宰相卒于贬所的情节构成了完美的前后落差,与王得臣在序文里提到的劝诫世人福祸相倚的意图全然相契。这段故事也被曾敏行记录于《独醒杂志》中,但主人公变成了贺铸。情节失真,却能够满足传播苏门群体形象的笔记写作意图。正是不同的写作意图导致了王得臣与曾敏行的记载差异。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至于本之写作意图而将原就失真的词本事予以新的篡改增删,则主要体现在流传于世俗社会的丽情词本事中。由于词为艳科的文体传统,丽情故事本就是宋词本事的主流。世俗作者对已经流传于世的词本事予以香艳化的改动甚至增添,可以扩大世俗社会的潜在读者,还可以实现其市场热销的写作或出版期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里记录了柳永身后归葬的故事,这段情节与叶梦得先前为柳永一生作出的评价“择术不可不慎”相契,还是希望读者不要重蹈柳永覆辙。当这则笔记条目传入世俗社会后,遭到了世俗作者本之娱乐性的篡改增添,为柳永收葬的人变为了歌妓。这番篡改确实于世俗社会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被冯梦龙敷演成一篇《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收入《喻世明言》之中。或许是由于丽情词本事能够获得有效传播,使得一些亲近世俗的南宋下层士人也在笔记中对丽情词本事予以新的虚构。最典型者莫过于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本事的诸多记载。自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声称此词乃为黄州王氏女所作,后人便屡屡重提这段痴情女子中意一代才士的故事。但不同作者记录的写作时地与女子姓氏却各不相同。这些笔记作者无疑有着消费名人以传已名的写作意图与心态,故而先以大致相同的情节唤醒读者对于一段讲滥的苏轼花边新闻之记忆,再以微异的细节提供意外的阅读体验,使得读者产生该作者或许掌握了独家消息的猜测。当然,“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词题已经明白交代这是初贬黄州之时的自我抒怀,众人的编排无非从黄庭坚“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朐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的跋语而来。黄庭坚在意的是神仙风致、高妙词句与深厚学问,而这些笔记作者只是简单地把人间烟火视作男女情爱,但却能满足他们获得大量读者的写作意图。其实,北宋后期以来的笔记作者也意识到在笔记阅读过程中早已发生“买椟还珠”式偏误,即读者沉浸在曲折动人的失真情节中,忘却了本该由此传播的写作意图。时人也已不断呼吁读者应该回归笔记写作的本来意图。然而无论怎么呼吁都改变不了笔记作者本不在意情节失真的事实,他们还是会如上所述地根据笔记写作意图记录下不实的宋词本事甚至予以新的篡改,这些实践又不断加剧与固化两宋笔记所载之宋词本事的普遍失真特质。(摘自《宋词本事的失真》,《光明日报》,2022年2月14日)注:本事,指真实的事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宋文人笔记记录的宋词本事绝大多数并不可靠,情节严重失真,这既有文体性质的原因,也有笔记作者的原因。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北宋笔记的写作意图是劝诫教化,王得臣与曾敏行笔记故事虽主人公不同,却都实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C.由于词为艳科的文体传统,丽情故事本就是宋词本事的主流,故而一些南宋下层士人在笔记中对丽情词本事予以虚构。D.北宋后期以来的笔记作者虽意识到情节失真的后果,却依然沉浸在“买椟还珠”式的偏误中,难以回归笔记写作的本来意图。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观点表述时,使用了“相对适宜地解答”“或许是由于”等一系列词语,严谨审慎。B.文章先指出宋词本事失真的事实及宋学达文章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表明了自己的看法。C.文章用王得臣与曾敏行笔记故事为例,两者比较,说明情节不同源于写作意图的不同。D.文章从劝诫教化和写作意图两个方面入手,对两宋笔记中宋词本事失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避暑录话》记录柳永身后归葬故事是为了劝诫教化,而冯梦龙敷演的《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则突显了世俗娱乐性。B.苏轼《卜算子》明明是作者初贬黄州时的自我抒怀,吴曾却声称此为王氏女所作,无疑有着消费名人以传已名的写作意图与心态。C.宋代笔记作者虽将《卜算子》的本事编排出花边新闻男女情爱,但也都肯定原词语·句高妙、风致超凡、作者学养深厚。D.本事失真可能不仅限于宋词,如冯梦龙《警世通言》中讲述李白为杨贵妃创作《清平调》的故事,有大量细节描写,也可能系虚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两相对比,不禁引人深思。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几乎成为“灯迷”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的东西可能过时甚至灭失,精神却永不过时,历经岁月的冲刷,反而会愈显光亮。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今天再看,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光明日报》,2021年1月10日)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戏曲发展的相关政策,对传统戏的存续十分有利。当前和今后,整理改编传统戏,仍将是地方戏传承发展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首先,地方戏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人民群众爱看的戏:一要“有情”,故事要能引起情感共鸣,能吸引人观看;二要“有趣”,演员表演要功法技艺精湛,耐得住反复看。入选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十大重点剧目的莆仙戏《踏伞行》,情节选自莆仙戏传统戏《双珠记》的副线-“逃难遇亲”,依托才子佳人的婚恋故事进行了理性思考,并充分展示莆仙戏“踏伞”“抢伞”等特殊程式技巧,深受观众欢迎。编剧周长赋自剖创作理念:从内容上要“从古代故事中找到一个能和现代人情感相通、有共鸣的合适的母题”,同时“把莆仙戏艺术的精华,包括表演、科介、音乐、锣鼓点这些非常宝贵的东西有机结合起来”。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其次,地方戏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应当弘扬时代精神。传统剧目大多诞生并成熟于封建社会,难免含有一些糟粕成分,所传递的主题思想或多或少地会与我们的时代精神相抵牾。所以传统剧目整理改编应当充分挖掘其中有利于凝聚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题材,传递现代观念,从而延续其艺术生命力。河南省豫剧二团推出的新编本《程婴救孤》,集中展示了原剧中为信守承诺而不惜慷慨赴死的诚信美德。越剧新版《杜十娘》、新编杭剧《龙凤锁》则尝试注入男女平等、人格独立等思想观念。这些剧作实现了剧目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最后,地方戏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应当追求人民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贯彻人民本位的原则,需要我们心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秉持古为今用的立场,遴选出人民群众喜爱而又能够契合时代精神的传统戏,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人民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在整理改编地方戏传统剧目的实践和操作层面,应当把握住两个重点。一是要深入时代生活。剧作家对传统剧目进行改编时,首先应对剧种的唱腔音乐、四功五法等熟稔于心,能够恰当运用传统程式技艺展示时代审美风尚。其次要从群众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人民绚丽多彩的生活和情感丰富自己的创作体验,并将之以群众欢迎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二是坚守爱国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最大的价值认同,是最富有时代特征的主旋律。在地方戏传统剧目整理改编中,既要尊重传统和地域差异,尊重群众的欣赏习惯,更要浓墨重彩地抒发爱国情怀,增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摘编自邵敏《传统剧目改编必须彰显时代性精神》,《光明日报》,2020年8月2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这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源于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守护与传承。B.物质的东西可能会过时甚至灭失,但作为时代产物的优秀戏剧作品,其精神历经岁月的冲刷后,反而会愈显光亮、永不过时。C.创作《踏伞行》时,编剧既考虑了要有合适母题,又考虑了表演、科介等的结合。D.在众多优秀新编剧目的弘扬之下,爱国主义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最大的价值认同。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近年来,《茶馆》等“老作品”一亮相,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但是新创作品却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B.传统剧目都有糟粕成分,这就是改编它们的时候要弘扬时代精神的原因。C.新编《程婴救孤》向原剧中加入了信守承诺的美德,从而获得了成功。D.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应该贯彻人民本位原则,使新剧作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6.旧剧《梁祝哀史》情节特别感人,但男主人公梁山伯是一个多情但又自私迂腐的书生形象,女主人公祝英台则是一个痴情的封建女子,全剧渲染了浓浓的哀怨之情。最近,豫剧团准备对其进行改编。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对这次改编的建议。(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永别了,武器①(节选)[美]海明威军队这么庞大,路又这么少,撤退必然混乱。根本没人下令指挥。“博内罗呢?”我问。皮安尼望着我。“他走了,中尉。”他说,“他情愿当俘虏去。”我一声不响。“他怕我们都会被打死。”我一句话也不说。“你看,我们对这场战争根本就没有信心,中尉。”“他上哪儿去了?”“我不知道,中尉。他溜走了。”我们绕着城的北面走过乌迪内,过了一会儿便走进大撤退的基本行列,整夜往塔利亚门托河赶去。我真想不到撤退的规模这么宏大。不但是军队,整个国家都在撤退。我们整夜赶着路;走得比车辆还要快。博内罗情愿去当俘虏,真傻了。其实一点危险都没有。路上车辆和军队很拥挤,我们在路的旁边走着。“我走得发腻了。”“嗯,我们现在只要走就行了。用不着再操心。”“博内罗是个傻瓜。”“他真是傻瓜。”“他的事你怎么处理呢,中尉?”“我还不知道。”“你看,要是战争继续下去,上面会给他家属找大麻烦的。”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战争不会继续下去的。”一个士兵说。“我们正在回家。战争结束了。”“要是战争真结束了,那就没有关系了,”皮安尼说,“但是我不相信战争已经结束。真这样就太好啦。”“我们不久就会知道的。”我说。“我不相信战争结束。他们都这样想,我可不相信。”天亮前,我们赶到了塔利亚门托河的河岸边,便沿着涨满水的河走,走近一条所有的人马要过的桥。我们沿着河岸走,然后挤进了过桥的人群。我紧紧地央在人群中慢慢地过桥,上面是雨,下边隔着几尺便是河水,我从桥边探头望望河水。没人说话。大家只希望快点过桥,心里就是这么个念头。我们快过去了。木桥的那一头,两边站有一些军官和宪兵,打着手电简。我们走近他们时,我看见有个军官用手指指队伍中的一个人。一名宪兵走进行列,抓住那人的胳膊,拖了出去。宪兵强迫他离开大路。他们正仔细察看着行列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刚要走到正对面时,他们又抓去了一个人。我看见那人是个中校。他头发灰白,长得又矮又胖。宪兵把他拖到那一排检查行人的军官后面。当我走到那一排军官跟前时,我看到有一两个军官正盯着我。其中有一位指指我,对宪兵说了一声。我看见那宪兵跑过来,挤过队伍的边沿来找我,接着我感到被他抓住了衣领。“怎么啦?”我说。我伸手到背后去解手枪。另一个从我身后抓住我,把我的手臂朝上扭,扭得几乎脱了臼。我跟他一起转过身,第一个宪兵狠狠掐住了我的脖子。“他再抵抗就开枪。”我听见有人在说。“这是什么意思?”我想大声嚷,但是我的声音并不响亮。他们现在已把我拖到路边来了。“他再抵抗就开枪。”一个军官说,“押他到后边去。”“你们是什么人?”“战场宪兵②。”另外一位军官说。:“押他到后面那些人那儿去。”第一个军官说。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他们押着我绕到这排军官的后边,走往公路下边临河的田野,那儿有一堆人。有一小组人由宪兵看守着。审问者的旁边站着四名宪兵,人人挂着卡宾枪。我看看那个正在受审问的人。他就是方才从撤退行列中给拖出来的那个灰头发的中校,胖胖的小个子。“你属于哪一旅的?”他告诉了他们。“哪一团?”他又说了。“为什么不跟你那一团人在一起?”他把原因说了出来。“就是你们这种人,放野蛮人进来糟蹋祖国神圣的国土。”“对不起,我不懂你的话。”中校说。“就是因为有像你这样的叛逆行为,我们才丧失了胜利的果实。”“你们经历过撤退没有?”中校问。“意大利永远不撤退。”我们站在雨中,听着这番话。“要枪毙我的话,”中校说,“就请便吧,不必多问。这种问法是愚蠢的。”那些军官会商了一下。其中一个在一本纸簿上写了些什么。“擅离部队,明令枪决。”他宣读。两个宪兵押着中校到河岸边去。我没看他们枪毙他,但是我听见了枪声。我们站在雨中,一次提一人出去受审并枪决。到这时,凡是他们问过话的都被枪决了。我身子往下一蹲,同时劈开左右两人,低着头往河边直跑。我在河沿上绊了一跤,哗的一声掉进河里。河水很冷,我竭力躲在水下不上来,自以为再也不会上来了。我一冒出水面,便吸一口气,连忙又躲下去。我第二次冒出水面时,看见前头有一根木头,就游过去,一手抓住它。我把头缩在木头后边,连看都不敢往上边看。我快冒出水面时就听见枪声。那根木头顺着水流转,我搂住它。河水很冷。我随波逐流,双手抱住那根木头,由它把我顺流漂去。现在已看不见河岸了。[注]①小说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男孩亨利参加意大利军队抗击德国,经历了战争后,最终脱离战争的故事。②战场宪兵:主要负责维持军队纪律,保障军队命令的执行。7.下列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小说描写了大撤退的场面,官兵们狼狈逃命,连宪兵也阻止不了他们。而宪兵们粗鲁蛮横,搜索从前线撤回的英勇官兵,并将其残忍杀害。B.“我”机警灵活,看到被问话的都被枪决后,不甘心束手就擒,于是找机会成功逃离。C.小说详细写了胖胖的中校被审问的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且以点带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甚至荒谬。D.小说结尾写“我”跳河逃生的过程,用了大量的动词,准确地描写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将紧张的气氛渲染得扣人心弦。8.小说节选部分开头写“我”和皮安尼反复说博内罗“太傻了”,“是个傻瓜”。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9.有人说,海明威的小说是“零度写作”。所谓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感情,完全客观地陈述;零度写作不是不要感情,而是不让作者的感情影响读者。请简要分析本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有什么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媮.。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选自清·龚自珍《明良论》)材料二: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②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世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选自明·顾炎武《廉耻》)材料三: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选自《论语·为政》)[注]①媮:通“偷”,苟且。②《小宛》是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B.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C.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D.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卿,又称六官,是古代统军执政的官员。后往往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六卿。B.社稷,社指土地之神,社戏、社火、社会等词最初均与祭祀土神相关。稷指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太平盛世祭祀两神。后“社稷”成了国家的象征。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曹,与伦、侪、徒、族、属等均有一类人之意;也指古代分科治事的官署和部门,如刑曹、兵曹、功曹。文中意思为前者。D.有耻且格,意为人要有知耻之心并能改正错误。《论语》中有很多充满人生智慧的成语,如上善若水、见义勇为、以德报怨、不法常可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论述了从农工至卿大夫各阶层不知廉耻而带来的对自身、家庭、国家不同程度的危害。B.材料二批评了北齐读书人教子的方式,赞扬了颜氏教子不随波逐流、不争于仕途的做法。C.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开篇都批评了当时世衰道微、士人不知廉耻之风日盛这一社会现状。D.材料三运用对比,认为用政令、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免于犯罪,但并无羞耻之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4分)(2)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4分)14.简要概括三则材料中统治者各有什么让世人知耻明耻的方法。(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辛弃疾将迁新居不成①,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我亦卜居者②,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③。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①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夏,当时辛弃疾带湖居所被焚,而迁居瓢泉未果。②《卜居》相传为屈原被放逐后所作。③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15.下列对这首宋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表达了对屈原的仰慕与追思,“亦”暗示了自己与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B.词人借物抒怀,表明自己愿作一匹器宇轩昂的千里马,不愿作一只随波逐流的野鸭。C.词人感慨幸好还携带一束书籍,塑造了火灾后虽家徒四壁但心境乐观的形象。D.结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表明词人决意在此结庐,享受村居生活。16.小序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简析“戏”体现在哪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2)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不义的富贵荣华,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自己是不会追求的。而《鱼我所欲也》中“,”也表达了.相似的人生观。(3)作为班长的陆离同学因班级管理事务而被部分同学误解,但他对别人是否理解自己毫不在乎,认为只要自己为班级着想的本心是美好的就够了。这种心理可以用《离骚》中的“”两句来表达。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人。从中可以看到古人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它不仅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同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二十四节气是的产物。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驯化了水稻和小米等作物,栽桑养蚕,驯养动物。主要的农业区在黄河流域,那里处于中纬度,四季分明,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但这并不足以产生二十四节气,还要有发达的天文学。古代中国的天文学相当发达,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国是世界上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之一,也是最好的记录保存者之一。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然后通过数学推算,将太阳运行一年分成二十四等份,确立每一个节气的时间。今天,二十四节气与农业依然,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是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二十四节气,把天地万物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耳熟能详农耕文明周而复始息息相关B.耳濡目染农耕文明循环往复休戚相关C.耳熟能详诗书耕读循环往复休戚相关D.耳濡目染诗书耕读周而复始息息相关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是用来确立冬至与夏至时间的,有了它,就可以度量日影的长短B.有了它,就可以确立冬至与夏至时间,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C.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有了它,就可以确立冬至与夏至时间D.有了它,就可以度量日影的长短,确立冬至与夏至的时间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二十四节气,天地万物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B.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把天地万物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C.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天地万物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二十四节气,把天地万物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吃一口在太空中孕育出来的食物早就是一件离普通人很近的事了。我们在餐桌上最常吃到的黄瓜、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人们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何最近吃到的瓜更甜更脆了?其实这依靠的就是把普通种子送往太空,使其在太空中的独特环境下进行变异的“航天育种”技术。对于这一新事物,人们还存在很多知识上的困惑。比如,?科学工作者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转基因是外源基因的导入,而航天育种是植物自己的基因在变化。种子即使没有上太空,。航天工程育种是一种物理诱变育种手段,没有外来基因的导入,因而它不是转基因。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下面这则通知有多处错误,请阅读后回答问题。(4分)通知各位同学:为帮助我校同学更好地了解2022年强基计划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经校党委研究决定,由教务处邀请高校招生政策宣讲员光临我校作题为“强根固基,,为国选才”的讲座,时间为4月22日。届时欢迎同学们务必参加。XX中学教务处2022年4月20日(1)用语不得体的两个词语是:①②(2)需要补充的两项重要信息是:①②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纵观历史,个人、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社会整体,其发展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伴随着与灾难的斗争。灾难,除了带给我们伤害,还带来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以及深刻反思......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2345710111215181920ADCDDACDBDACB1.AB“北宋笔记的写作意图是劝诫教化”错。原文是说“劝诫教化是北宋笔记的常见写作意图之一”,选项的表述少了“之一”,范围变得单一。C因果关系错误。原文是说“或许是由于丽情词本事能够获得有效传播,使得一些亲近世俗的南宋下层士人也在笔记中对丽情词本事予以新的虚构”,可见,一些南宋下层士人在笔记中对丽情词本事予以虛构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丽情词本事能够获得有效传播,但并不是因为词为艳科的文体传统,丽情故事本就是宋词本事的主流。D张冠李戴。原文是说“北宋后期以来的笔记作者也意识到在笔记阅读过程中早已发生‘买椟还珠’式偏误,即读者沉浸在曲折动人的失真情节中,忘却了本该由此传播的写作意图”,可见,沉浸在偏误中难以回归的是读者,而不是北宋后期以来的笔记作者。2.D“文章从劝诫教化和写作意图两个方面入手”错。劝诫教化和写作意图非并列关系。3.C张冠李戴。“但也都肯定原词语句高妙,风致超凡,作者学养深厚”错。原文是说“黄庭坚在意的是神仙风致、高妙词句与深厚学问,而这些笔记作者只是简单地把人间烟火视作男女情爱,但却能满足他们获得大量读者的写作意图”,可见,对原词这样肯定的是黄庭坚,并不是宋代笔记作者。4.D强加因果。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最大的价值认同是早已存在的事实,不是众多优秀新编剧目弘扬的结果。5.DA“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并不总是出现的;新创作品也能获得人们的好评。B“传统剧目都有糟粕成分”错误,原文是“难免含有一些糟粕成分”。C“向剧中加入了信守承诺的美德”错误,信守承诺的美德在原剧中有,并非新加入的。6.①改编时要保留原剧的精华,特别是原剧中的感人的情节,使之能够很好地引起情感共鸣。②改编时要注意弘扬时代精神,弃其糟粕,要别除梁山伯身上的自私迂腐之气,在祝英台的痴情中注入积极的时代精神,使之合乎现代人的审美观。③改编时要注意将剧作与豫剧的唱腔音乐、四功五法作恰到好处地对应,使之和谐相融。(解析:根据“地方戏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故事要能引起情感共鸣,能吸引人观看”可见,应该保留原剧的精华,尤其是感人的情节,从而引起观众情感共鸣,吸引人观看;根据“其次,地方戏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应当弘扬时代精神……难免含有一些糟粕成分……所以传统剧目整理改编应当充分挖掘其中有利于凝聚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题材,传递现代观念”,“梁山伯是一个多情但又自私迂腐的书生形象”应去掉其自私迂腐;“祝英台则是一个痴情的封建女子”应去掉其“封建”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气息,因此要弃其糟粕,在他们的人物形象中注入积极的时代精神,使之合乎现代人的审美观;根据“最后,地方戏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应当追求人民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应对剧种的唱腔音乐、四功五法等熟稔于心,能够恰当运用传统程式技艺展示时代审美风尚”可见,改编时要注意将剧作与豫剧的唱腔音乐、四功五法作恰到好处地对应,使之和谐相融。)7.A“官兵们狼狈逃命,连宪兵也阻止不了他们”于文无据,“搜索英勇官兵…并杀害”的说法错误。8.①前后对比,使小说情节产生波澜。他们认为撤退没危险,而博内罗逃走很傻,事实证明博内罗逃走是对的,没有逃走的人才是傻瓜。②“反复说”别人傻,可以体现出撤退官兵内心的忐忑不安。③体现对博内罗的担忧和同情。(每点2分,共6分。)9.①没有作者立场的直接表露,让作品中的人物“我”直接说话,“我”作为线索人物直接串联起众多情节。(2分)②语言精炼,通俗质朴,很少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修饰性词语,且多用短句。(2分)效果:客观、冷静的表达,能让读者更为独立、理性、深入地思考,从而更好地表达反战主题。(2分)10.C“于乱世”作“仕”的后置状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彼……者”作后一句的主语,前面要断开。11.D“上善若水”出自道家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不法常可”出自法家《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12.B“不争于仕途”错。原文为“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表明严氏不愿子辈没有尊严地取得官职,这是一种操守,不表示“不争于仕途”,不在为官上积极进取。13.(1)这些教导,像太阳星辰一样光辉,都是圣人贤士正确的言论,是从古到今最好的教诲。(“兹训”,这些教导;“炳”,光辉、明亮;“危言”,正确的言论。句意1分。)(2)但是松柏在凛冽的寒冬中迟迟不凋谢,公鸡在风雨交加的日子依然不停地啼鸣报晓,在那些昏暗的日子,也确实不会没有独自清醒的人啊!(“已”,停止;“彼”,那些;“固”,确实、本来。句意1分。)14.①材料一认为统治者要尊重官员,君明则臣良。②材料二认为统治者要注重对世人的教化。③材料三认为统治者要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来约束百姓。(解析:材料一,结合“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可概括出,国君要尊重官员,君明则臣良。材料二,结合“朝廷有教化,则世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可概括出,朝廷要注重对世人的教化。材料三,结合“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概括出,统治者要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来约束百姓。)参考译文:材料一:读书人都懂得廉耻,那么国家就永远不会有耻辱了。读书人不懂得廉耻,这就是国家的最大耻辱。我遍览近代的读书人,从他们向皇帝陈述政治主张、开始做官时起,具有廉耻心的人已经很少了。当官越久,知耻的精神就越差劲。名望越高,巴结的恶习就越顽固。地位越接近皇帝,逢迎的手段就越巧妙。到做了三公、六卿,官位并非不高,然而在他们身上,像古时候大臣那种高尚的、为人表率的自持风格,不只是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就连睡觉也梦不到了。大臣讲究节操的盛况,已完全没有了。这不是由于别的原因,而是没有使朝廷官员知耻的精神振作起来的缘故。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怎样才能振作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呢?答:首先是教育朝廷官员懂得廉耻。贾谊在规劝汉文帝时说:“如果国君对待大臣像对待犬马一样,大臣就会像犬马那样要求自己。如果国君像对待官吏一样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按官吏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些教导,像太阳星辰一样光辉,都是圣人贤士正确的言论,是从古到今最好的教诲。务农做工和肩挑背扛的人不懂得廉耻,只是使他自受侮辱;有钱的人不懂得廉耻,只是使他们的家庭受到侮辱;读书人不懂得廉耻,可以说是侮辱了邦国;如果卿大夫不懂得廉耻,就可说是侮辱了天下。不懂得廉耻的人,由一般的老百姓上升为读书人,由读书人上升为小官、大官,这就从他们自身自家受侮辱,扩大到整个天下受侮辱。材料二: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扔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松柏在凛冽的寒冬中迟迟不凋谢,公鸡在风雨交加的日子依然不停地啼鸣报晓,在那些昏暗的日子,确实不会没有独自清醒的人啊!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使之稍为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处受到宠爱。’我当时低头不答。怪哉,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材料三: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15.D由注释“当时辛弃疾带湖居所被焚,而迁居瓢泉未果”可知,辛弃疾乔迁新居未能实现,因此“决意在此结庐,享受村居生活”错误。16.①以家具少于车的夸张语气调侃自己家中的寒窘。②以与虚拟人物歌舞纵饮的热闹来反嘲自己因病止酒、遣散歌者、故交疏离的冷清。③以白鹤飞来又忽去戏谑自己渴盼知音而不得的失落。(解析:此处的“戏作”有戏谑、调侃、自嘲之意,结合诗歌手法、内容分析这一特点的体现。“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写诗人乔迁新居,借了别人的车来拉家具,却发现家具比车还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写自己“家徒四壁”的寒窘;“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用典,结合注释可知,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写诗人与虚拟人物歌舞纵饮的热闹来反嘲现实中没有歌、没有舞、没有酒、“故人疏”的冷清之感;“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写诗人想要与他人畅叙幽情,却发现只能与飞来的白鹤交流,结果白鹤又飞走了,用戏谑的语言表达诗人渴盼知音而不得的失落。)17.扪参历井仰胁息徘徊于斗牛之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18.A第一空,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地复述出来。耳濡目染:常听常看,无形中受到影响。此处是说节气歌能说出来,所以应选“耳熟能详”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空,诗书耕读:是指既从事农业劳动又不辍读书的一种生活方式。农耕文明: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语境说的是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的产物,并不是又读书又耕田的生活方式,故选用“农耕文明”。第三空,循环往复:指反复进行,没有止息,“循环往复”的过程不一定回到原点,而可能是螺旋形上升。周而复始:一圈又一圈的轮转,形容不断循环,表达了一种漫长的永恒循环,这个循环的周期因为过于漫长而实际上无法预测,好像总是回到原点一样。语境是说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去而复来,又回到了原点,故选用“周而复始”。第四空,休戚相关: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关系一致。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非常密切。根据语境说的“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此处是说二十四节气与农业关系密切,故选用“息息相关”。19.C根据前句“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可知,选用的句子的主语应是“它”,即承前指代的是“圭表”;在根据后句“确立每一个节气的时间”可知,选用的句子最后应是“就可以确立冬至与夏至时间”,因为这样与下句衔接紧密。20.B原句语病有:一是“丰富着二十四节气”中“丰富”和“节气”搭配不当,应在“节气”后加上“内涵”;二是“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成分残缺,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应在“今天”的前面加上“使”或“让”。21.①很多是太空来物②航天育种是不是转基因③其基因在地球上也会变化22.(1)①光临(多用于口头语)②务必(语气过重)(2)①会议地点②会议具体时间(写具体时间如“4月22日18时”也可以)23.【解析】本题是以图片+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可以从个人、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谈谈灾难还能带来哪些有价值的东西,或者哪些深刻反思。考生可以思考几次大的灾难,比如汶川地震、海啸、非典及今年的疫情等,思考这些灾难是如何产生的,因素是否可控,人们是如何救灾的,灾难让我们得到了哪些成长等。当然也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思考历史上的灾难带给人类的启发。写作时最好能够着眼于比较宏观的角度,视野要开阔,思维要有高度,切实展现出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写作方向:1.人的一生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在灾后回首总结、革故知新、心神旷达、不甘沉沦……在宁静的废墟中,得到新生。如乌台诗案于苏轼,是仕途人生的低潮,却是其文学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2.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无论科技如何发达,实力多么雄厚,都不要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高楼永远填不平马里亚纳海沟的深邃,枪炮永远挡不住切尔诺贝利的伤痛,钢筋水泥永远也经不住大地的震颤。千疮百孔的地球、无数离去的生命,都在默默告诉我们,在自然面前要永怀谦卑敬畏之心。3.灾难带给我们伤痛,也带给我们疗愈的能力。苦难终将过去,美好未来终将到来。生活中的困难会被战胜、问题会被解决、危机会被消除、风波会被平息。可以从关注当前国家发展、社会生活、国际局势等高度进行深入剖析。正是在一次次灾难的洗礼中,让民智增长、民思开拓、民心齐聚,让我们从洪荒苍凉走向文化繁荣,让社会从严峻冷漠变得安宁祥和……透过灾难审视生命的意义。不能拿百姓痛点当作商品卖点,不再将城市危机视为企业商机,不再轻易被富有煽动性的谣言所左右……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