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1~2022年度下学年创新发展联盟高二年级联考(三)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文艺作品产生之后人类审美活动的产物,历史记载的最早的文艺评论可能出现在周景王元年,而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我国第一部文艺评论著作,对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后来涌出了大量文艺评论家及佳作。由此可见,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都拥有深厚的历史内涵,两者对繁荣文艺事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艺评论对文艺创作的积极作用首先表现在对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的把控和遴选上。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应该经得住大众的评判,经得住历史时间的洗礼,经得住时代变幻的考验。虽然任何文艺作品都是当下时代文化的产物,但文化艺术终归代表着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文艺评论工作可以把那些创作水准不高、艺术价值缺失的文艺作品筛选剔除,并达到提升文艺作品艺术价值的作用。其次,文艺评论对文艺创作的积极作用更反映在对文艺作品创作的积极精神导向上。文艺作品的灵魂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好的文艺评论不仅会关乎文艺作品本身的创作技术问题,更会关乎文艺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文艺评论可以通过审美导向和价值导向,使文艺创作朝着更合乎主流价值观、审美观的方向进行。进入新时代以来,多样化媒介及市场经济环境催生了文艺作品创作和传播的热潮。审视当下文艺作品的创作动因,既有当代文艺创作者为表达自身文化艺术理念价值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有迎合商业市场创作的功利性产品。在此种种动因背景下,一些文艺作品不可避免地陷入审美价值狭隘化、内容庸俗化、文化意识薄弱化的境地,其中一方面是客观的外界多维因素所致,另一方面与当代文艺评论的弱化甚至边缘化有很大关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文艺领域树立当代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以繁荣文艺创作?首先应当聚焦于现实,实现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当今时代位于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多元话语体系并存。文艺评论允许不一样的声音,但那些偏离主流价值观、与时代精神明显相悖、不利于文艺繁荣的声音显然不应有生存的余地。这就需要深刻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握现实的问题。文艺评论应扎根于本土的理论渊源,在批判和吸收中借鉴外来因素,实现中国文艺评论体系的理论中国化和实践中国化,推动融合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正确处理市场需求和文艺评论者的文化自省的辩证关系,并建构符合时代特征的话语传播体系。诚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效益是驱动文艺创作的重要因素,但绝不是驱动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的主要因素和出发点。文艺评论者应有强烈的文化自省精神,这种自省精神包括强大的文化自信、独立的文化批判精神以及作为文艺作品批判者、改革者的文化自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加强文化批评工作,建构出符合中国情况、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和话语传播体系,以文艺评论引导文艺创作的健康风向,最终实现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摘编自毛欣然《文艺评论:与时代同频共振推动文艺创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文艺评论历史悠久,也出现了许多文艺评论家和优秀文艺评论作品,这对文艺创作起到了推动作用。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文艺评论工作可将这些作品进行高下优劣的筛选,从而提升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C.当下,审美价值狭隘、文化意识薄弱且内容庸俗不堪的文艺作品涌现,其根源在于文艺评论被弱化甚至边缘化。D.对同一文艺作品,当然会有不同的评论声音,但我们需要的是符合主流价值观和时代精神、有利于文艺繁荣的声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明确了文艺评论的性质及其历史,接着指明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对繁荣文艺事业的作用,为后面论证张本。B.文章在论证文艺评论所起的积极作用时,主要从其对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把控和遴选以及对创作精神的导向等方面来分析。C.文章并不否认市场效益对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的驱动作用,但也指出它不是主要因素和出发点,体现了论证的严谨性。D.文章在论证新时代文艺评论时,先着重分析文艺作品创作和传播热潮的危害,再阐述如何建构当代文艺批评话语体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据史料记载,周景王元年我国出现了最早的文艺评论;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对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在进行文艺评论时,不仅要关注作品的创作技术,更要关注作品的精神内核,这是由文艺作品的灵魂的性质决定的。C.新时代以来,之所以能够出现文艺作品创作和传播的热潮,是因为人们在当下所进行的文艺作品创作动因十分复杂。D.当今是多元话语体系并存的时代,文艺评论当以外来因素为基础,实现中国文艺评论体系的理论中国化和实践中国化。【1~3题答案】【答案】1.C2.B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其根源在于文艺评论被弱化甚至边缘化”错误,原文为“在此种种动因背景下,一些文艺作品不可避免地陷入审美价值狭隘化、内容庸俗化、文化意识薄弱化的境地,其中一方面是客观的外界多维因素所致,另一方面与当代文艺评论的弱化甚至边缘化有很大关系”,只说有“有很大关系”,没说是“根源”,选项于文无据。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对创作精神的导向”错误,原文为“文艺评论对文艺创作的积极作用更反映在对文艺作品创作的积极精神导向上”,选项少了“积极”的限制语,扩大了范围。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周景王元年我国出现了最早的文艺评论”错误,原文是“历史记载的最早的文艺评论可能出现在周景王元年”,是“可能”,选项表述绝对。C.“是因为人们在当下所进行的文艺作品创作动因十分复杂”错误,原文为“进入新时代以来,多样化媒介及市场经济环境催生了文艺作品创作和传播的热潮”,原因是“多样化媒介及市场经济环境”,可见选项强加因果。D.“文艺评论当以外来因素为基础”错误,原文为“文艺评论应扎根于本土的理论渊源,在批判和吸收中借鉴外来因素”,是以本土的理论为基础,借鉴外来因素。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虽然自魏晋南北朝发展与定型以来,重阳节在传统社会中一直以辟邪消灾为基调,养老孝老的文化内涵并不突出,但追溯重阳节至先秦农时周期上的源头可知,养老孝老比辟邪消灾有着更悠久的渊源,重阳节从根源上来自秋季的养老节与秋尝之祭。故新时期将重阳节重新命名定义为老年节,实际上将早已被遗忘的“养老祈寿”之观念习俗重新拉回当代人们的视线之中,使其更接近节日在农耕文明之中的本质。并且,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呈现出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老人迅速增加,农村养老问题严重等突出特点,再加上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养老问题异常严峻,它事关个人、家庭,也关系国计民生。对于重阳节孝老文化内涵的重新呼吁与深入挖掘,在保护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同时,积极探讨重阳节对构建和谐老龄社会的积极意义,是对时代号召的积极回应,为有效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提供个案研究。然而,现今重阳节的孝文化内涵的当代传承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相较于登高辟邪的文化内涵,重阳节孝老敬老的文化内涵尚未被广大民众充分理解。重阳节的节日庆祝活动仍以路青远足、登高望远为主。真正宣扬重阳节孝老文化内涵的活动形式仍较为单一,内容尚不充实。其次,人们在推崇重阳节敬老孝亲主题的同时,存在一些肤浅的表面行为,使得孝老爱老成为炫孝秀孝,违背了重阳节真正的孝文化内涵,助长了社会的不正风气。(摘编自高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阳节的孝文化内涵当代传承》)材料二:(来源:《中国青年报》)指标人群没时间照顾经济压力大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有代沟,难沟通子女辈人群6650542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父母辈人群70463317图表2不同人群认为子女照顾老年父母存在困难的比例(可多选)(来源:《广州日报》)材料三:最美重阳节,因为一个吉祥的数字。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举行祭祖与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三节并列为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日。相传重阳节的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最美重阳节还得益于德孝文化的传承弘扬。九月初九,有长久之意,所以民间在重阳节开展敬老爱老的活动。重阳节敬老,最能体现古人德孝这一独特而朴素的自然道德观。在古代,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人们祭天、祭祖,向天地、先祖表达感恩之情与崇敬之意。如今,祭祖这一传统礼制还在一些地方延续,人们谨守“秋祭”习俗。而“敬老”传统,不仅得到保留,还被当代人发扬光大。尊重老人、爱护老人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责任。今天的重阳节,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农村、社区都组织老人吃长寿面、排练文艺节目、秋游赏景、临水玩乐、登山健体,让老人们的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许多晚辈也会搀扶家中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优质可口的食品,充分展现了中国崇尚礼仪的传统。[摘编自《最美不过重阳节》,《人民日报》(海外版)]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图表1显示,人们对重阳节的印象主要集中于敬老爱老、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等方面,而对于修身养性、岁月易逝等则印象不深。B.子女辈人群和父母辈人群认为照顾老年父母困难的构成因素的比例并不相同,尤其是“有代沟,难沟通”方面,在各个因素中差距最大。C.由图表2看,无论是从子女辈人群的角度看,还是从父母辈人群的角度看,“没有时间”这一因素是目前子女照顾老年父母存在的最大困难。D.认为经济压力大导致照顾老年父母存在困难的比例,子女辈人群要略高于父母辈人群,前者在调查中所占比例已达到了五成。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在封建社会中,虽然重阳节一直以辟邪消灾为基调,但其养老孝老的文化内涵比辟邪消灾有着更悠久的历史渊源。B.当前要传承好重阳节孝文化的内涵,既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民众充分理解它,还要防止走过场,仅仅是炫孝秀孝。C.因为重阳节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这一节日得以在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日中位居首位。D.虽然重阳节祭祖这一习俗没有保留下来,但我国“老人节”的设立,却让“敬老”这一中华优秀传统得以发扬光大。6.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围绕“重阳节”来选材组材,但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4~6题答案】【答案】4.B5.B6.材料一侧重重阳节孝文化内涵当代传承。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说明了将重阳节定义为“老人节”的重要意义和对重阳节孝老文化内涵重新呼吁与深入挖掘的现实必要性,并从现实角度出发提出了重阳节的孝文化内涵的当代传承过程中的不足。材料三围绕重阳节的“美”展开。从三个层次说明其原因:第一段点明重阳节名称的美好意义及悠久历史;第二段点明了重阳节的意义“德孝文化的传承弘扬”;第三段点明了重阳节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新含义。【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B.“……尤其是‘有代沟,难沟通’方面,在各个因素中差距最大”错误。由材料二图表2可知,“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子女辈人群比例为54,父母辈人群比例为33,二者相差21。而“有代沟,难沟通”子女辈人群与父母辈人群相差12。因此“在各个因素中差距最大”的是“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A.“在封建社会中……”错误。由材料一“虽然自魏晋南北朝发展与定型以来,重阳节在传统社会中一直以辟邪消灾为基调”可知,选项缩小了范围,将“传统社会”改为“封建社会”,二者范围并不相同。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因为重阳节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这一节日得以在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日中位居首位”错误。首先选项的因果关系并不存在。其次由材料三第一段“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三节并列为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可知,重阳节确实是“四大节日”之一,但文中并没有提到节日的排序问题“以在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日中位居首位”属于无中生有。D.“虽然重阳节祭祖这一习俗没有保留下来……”错误。由材料三第二段“如今,祭祖这一传统礼制还在一些地方延续,人们谨守‘秋祭’习俗”可知,“重阳节祭祖这一习俗没有保留下来”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围绕“重阳节”来选材组材,但各有侧重。由材料一小括号中内容“摘编自高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阳节的孝文化内涵当代传承》”可知,材料是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重阳节的孝文化内涵当代传承”组织的,故材料一侧重重阳节孝文化内涵当代传承。由“虽然自魏晋南北朝发展与定型以来,重阳节在传统社会中一直以辟邪消灾为基调……之观念习俗重新拉回当代人们的视线之中,使其更接近节日在农耕文明之中的本质”可知,材料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了将重阳节定义为“老人节”的重要意义。材料一,由“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呈现出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老人迅速增加,农村养老问题严重等突出特点……是对时代号召的积极回应,为有效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提供个案研究”可知,材料从现实角度说明了对“重阳节孝老文化内涵的重新呼吁与深入挖掘”的现实必要性。由“然而,现今重阳节的孝文化内涵的当代传承仍存在一些不足……违背了重阳节真正的孝文化内涵,助长了社会的不正风气”可知,材料从现实出发提出了“重阳节的孝文化内涵的当代传承”过程中的不足。材料三,由“摘编自《最美不过重阳节》,《人民日报》(海外版)”可知,材料三围绕重阳节的“美”展开。由“最美重阳节,因为一个吉祥的数字。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说明了重阳节名称美好意义及悠久历史。由“最美重阳节还得益于德孝文化的传承弘扬”可知,第二段主要点明了重阳节“美”的原因之一是“德孝文化的传承弘扬”。由“尊重老人、爱护老人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责任。今天的重阳节,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充分展现了中国崇尚礼仪的传统”可知,第三段点明了重阳节“美”的原因之一是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新含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旗手刘建超爷爷悄悄地回到村里时,已经是半夜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鬼子封锁了村子,不许村民外出,怕他们给山里的游击队送衣送粮。几个给游击队送粮的村民,被鬼子抓住,被吊死在村口的两棵大槐树下。村子里阴森森的,死一般寂静,连狗都不敢叫了。爷爷端着一碗凉水,大口嚼着菜糠窝窝对奶奶说,根据上级指示,部队组建了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我要做一面旗子,以后集中力量打击小日本鬼子。奶奶看看家徒四壁的屋子说,哪有可以做旗子的布料啊。这可怎么办?爷爷挠着头,环顾了一下,指着炕上的被子说,被面,妮子,就用这个被面做旗子吧,图样我都带来了。奶奶赶紧把被子抱在怀里,摇摇头。这红色的丝绸被面,是奶奶的嫁妆。是奶奶的姑父千辛万苦从杭州讨回来的,路上曾遇到土匪,还差点儿搭上性命,家里也就剩下这一条被子了。爷爷搂着奶奶的肩膀,说,妮子,我知道你舍不得。我保证,等打走了日本鬼子,我给你买十条比这还好看的被面,十条,妮子,你信不信?奶奶看着爷爷坚毅的眼神和自信的神态,相信了。那晚,爷爷用被子把窗户遮挡住,奶奶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制着旗子。爷爷兴奋地给奶奶规划着赶走小日本鬼子以后的幸福生活,奶奶就在爷爷规划的美好蓝图中,做好了这面旗子。天已擦亮,鬼子和白狗子随时都可能来搜查。爷爷身轻如燕,爬上了院子里的槐树,把做好的旗子藏在了树上的喜鹊窝里。等到傍晚,爷爷不得不要走了,只见他怀里揣着旗子,悄悄地从后山走了。可没想到,还是被鬼子的暗哨发现了。爷爷奋力往前跑,十几个鬼子、白狗子开枪扫射,穷追不舍。爷爷身上多处负伤,跑到老鹰嘴,已无路可走,下面就是万丈悬崖。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爷爷咬着牙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下山崖。等爷爷醒来时,已经是后半夜了,原来是浓密的树枝挂住了他。月亮很圆很亮,山风很野很凉。伤痕遍体的爷爷,只能艰难地挪动着,走不动就爬,身上钻心地疼,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把旗子送到部队。经过十多个小时,终于把浸渍着鲜血的旗子送到了游击队。爷爷于是成了游击队中的一名旗手。辽沈战役,爷爷所在部队的任务是攻城。团长问爷爷,准备好了吗?爷爷说,报告团长,准备好了,冲锋号一响,我保证把红旗插上城头,人在,旗在!信号弹升起,冲锋号嘹亮吹响。尖刀队、突击队、爆破组、云梯组战士们鱼贯而出,冲锋向前,呐喊声、枪炮声响成一片,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但城墙上的敌军居高临下,密集的火力封锁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爆破组奋勇争先,把城墙炸开了豁口,云梯组迅速架上了梯子,部队一跃而起,冲锋号再次响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爷爷握着旗杆冲上了城头,侧面的暗堡里射来子弹,前面的几名战士倒下了。爷爷也手臂负伤,他转身把红旗贴在城墙头上,用胸膛紧紧压住旗杆,回头高喊着,冲啊!后面的几名战士都扑在爷爷的身上,护住了红旗。那场战役,爷爷所在的部队被授予“英雄团”的称号。爷爷也立了功,很自豪地把军功章挂在胸前。爷爷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爷爷奔赴朝鲜战场时已经是营长,那时奶奶已经怀了身孕。奶奶想拦住他,但知道拦不住的。爷爷对奶奶说,不管生男孩还是女孩,都叫他抗美!松骨峰战斗中,爷爷和战友们打光了子弹,拼弯了刺刀,砸光了石头,硬是没有让美国鬼子爬上山头。爷爷留给奶奶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妮子,我还欠你十条被面。父亲是在南疆的战场上,接过了“英雄团”的旗子。老山的总攻即将开始,父亲带领的突击队却遇到了敌军布下的地雷阵。排雷,时间已经来不及了。父亲说,我们用双脚蹚也要为大部队蹚出一条通道。共产党员站出来!突击队全体人员都站了出来。如同接力一般,战士们呐喊着祖国万岁、爸爸妈妈再见,举着军旗冲向雷区。前面的战士倒下,后面的战士接过军旗继续向前冲击。父亲被炸飞了一条腿,失去了双眼,被炸成筛子般的“英雄团”旗子依然牢牢地攥在父亲血迹斑斑的手中。今天,我站在受阅部队的方阵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大阅兵,我是一名光荣的军旗手。爷爷,父亲,我们走来了,你们听到我们铿锵有力、排山倒海般的脚步声了吗?蓝天下,我手中的军旗格外鲜红!(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21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对爷爷跳下山崖醒后的自然环境进行了描绘,“山风很野很凉”烘托了爷爷伤痕遍体的悲伤心理。B.小说选择了抗日战争时送旗、解放战争时攻城和抗美援朝时英勇牺牲等典型事例来塑造爷爷形象。C.“我”成为大阅兵中光荣的军旗手,一句“爷爷,父亲,我们走来了”,饱含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D.小说构思巧妙,虽然所写人物简单,但时间跨度大,空间变换多,加之情节感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8.小说第二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同为旗手,为什么小说要详写爷爷当旗手的事?请结合文章分析。【7~9题答案】【答案】7.A8.(1)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烘托革命形势的严峻;(2)为下文爷爷跳崖、做旗子当旗手等情节做铺垫;(3)衬托爷爷不怕牺牲的革命形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9.(1)情节安排上,有详有略,避免平分笔墨,使主要情节更突出。(2)人物上,突出爷爷形象,小说主要突出爷爷一代革命者视旗如命、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3)主题上,小说塑造的旗手形象涉及三代人,而爷爷是第一代旗手,是旗子精神的开创者,父亲和“我”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详写爷爷更能突出这种精神传承的意义。【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烘托了爷爷伤痕遍体的悲伤心理”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爷爷英勇顽强的形象和坚定的革命意志。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第二段是一段社会环境描写。“鬼子封锁了村子,不许村民外出,怕他们给山里的游击队送衣送粮”交代了小说的社会环境,抗日战争时期鬼子对村子施行严密的封锁;“村子里阴森森的,死一般寂静,连狗都不敢叫了”渲染了紧张的氛围,烘托了严峻的革命形势;为下文情节展开做铺垫,“几个给游击队送粮的村民,被鬼子抓住,被吊死在村口的两棵大槐树下”交代出革命斗志的残酷,为下文爷爷跳崖、做旗子当旗手等情节做铺垫;环境的恶劣,有力衬托了爷爷不怕牺牲、顽强革命的革命者形象,在严峻的革命形势中,爷爷依然做旗子、为保护旗子而遍体鳞伤,更突显人物形象特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情节上,爷爷的故事写得最详细,小说主要详写爷爷回村让奶奶做旗子,后来在战斗中做旗手护旗的故事,略写父亲和“我”做旗手的故事,这样写能突出重点,笔避免情节上的平淡,使情节主次分明。人物上,小说主要围绕爷爷回家做旗子、为保护旗子而遍体鳞伤甚至牺牲的故事,选择了抗日战争时送旗、解放战争时攻城和抗美援朝时英勇牺牲等典型事例来塑造爷爷形象。可见,爷爷是小说的主人公,详写爷爷当旗手的事主要为了突出爷爷为了革命事业抛家舍业、不惜献出生命的崇高形象。主题上,小说以“旗手”为题,讲了三代人做旗手的故事,而爷爷身上体现出来的一代革命者视旗如命、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正是父亲和“我”传承的精神,爷爷是旗子精神的开创者,父亲和“我”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详写爷爷能够突出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一)陵字少卿,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不见虏,还。天汉二年,陵将其步卒五年人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兵八万余骑攻陵。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选自《汉书·李陵传》)(二)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注】,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选自《汉书·苏武传》)【注】在齐桓公与鲁庄公订立盟约时,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归还侵占的鲁国领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B.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C.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D.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之风,李广的风范。李广曾多次抗击匈奴,保卫国家,被称作“飞将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单于,意为广大之貌。是我国古代中原人对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用称呼。C.戟,古代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兼备直刺、旁击、横钩的作用。D.卒,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大夫之死称为“卒”,士之死称为“不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陵受诏前往与匈奴作战,先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察看地形,后又率五千步兵前往浚稽山扎营迎敌。B.李陵作战勇敢,虽受匈奴骑兵多次围攻,但他率领军队出击,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匈奴难以取胜,准备撤兵。C.李陵的军队陷入绝境,但他对生擒单于很有把握,于是黄昏后独自身穿便衣出营前去,结果出乎意料,竟然没有成功。D.李陵在饯别苏武归国时,向其表明自己原想以曹沫之事为榜样,委身诈降,以此接近单于,孤身涉险,誓还汉恩的心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2)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10~13题答案】【答案】10.C11.B12.D13.(1)李陵在山谷中,敌人在山上,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2)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他要部下把旌旗都砍断,以及把珍宝埋藏在地下。李陵命将士每人身带二升干粮,一片冰,约定到遮虏鄣会合。李陵与韩延年都跨上战马,十几名精壮士卒跟随。匈奴数千名骑兵随后追击,韩延年战死。“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是独立的两件事,“旌旗”是“斩”的宾语,“珍宝”不可作“斩”的宾语,故“旌旗”后断开,排除AB;“期至遮虏鄣者相待”,“至遮虏鄣者相待”是“期”的内容,不可断开;“陵与韩延年俱上马”,“陵与韩延年”作本句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D。故选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是我国古代中原人对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用称呼”错误。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自己原想以曹沫之事为榜样,委身诈降,以此接近单于,孤身涉险,誓还汉恩的心迹”错误。根据“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可知,李陵的意思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他的罪过,不杀他的老母,他就效仿曹沫之事,并非是李陵诈降的目的。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居”,在;“四面”,名词用作状语,从四面;“雨”,名词用作状语,像下雨一样。(2)“古竹帛”,借指古代史书;“过”,超过。参考译文:(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李陵字少卿,善于骑马射箭,对人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名声很好。汉武帝认为他具有李广的风范,命他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二千余里,经过居延侦察地形,没有看到敌人,于是回朝。天汉二年,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到浚稽山扎营,与单于相对,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军队居于两山之间,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前行执戟、盾牌,后行持弓弩,下令说:“听到击鼓声就进攻,听到鸣金就收兵。”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向前扑向汉军营垒,李陵挥师搏击攻打,千弩齐发,敌兵应弦而倒。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敌数千。单于大惊,召集左贤王、右贤王部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这时,李陵的军队情况更加紧急,匈奴的骑兵众多,一天之内交战数十回合,又杀伤敌人二千余人。敌人战况不利,打算退兵,恰逢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逃出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箭将要用完,应当派遣精锐的骑兵以箭攻打就可攻破。”单于的军队挡住了他们的退路,急速攻打李陵。李陵在山谷中,敌人在山上,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汉军向南行走,还没有到鞮汗山,一天之内,五十万支箭都消耗掉了,立即弃车而退兵。士兵还剩三千多,空手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军吏们拿着武器退到山下。单于的军队挡住了他们的退路,顺着山势滚下石块,很多士兵被砸死,不能前行。黄昏后,李陵换上便衣独步出营,拦住左右说:“不要跟着我,让我一个人去生擒单于!”过了很久,李陵才回来,叹息说:“兵败如此,惟求一死!”于是他要部下把旌旗都砍断,以及把珍宝埋藏在地下。李陵命将士每人身带二升干粮,一片冰,约定到遮虏鄣会合。李陵与韩延年都跨上战马,十几名精壮士卒跟随。匈奴数千名骑兵随后追击,韩延年战死。李陵说道:“我已无面目报答皇帝陛下了!”于是投降。(二)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苏武八十多岁,神爵二年病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舟至合江度周卿以诗相迓次韵魏了翁①雨满长空水拍畴,荔香松色倚江流。半窗灯火千年梦,万里风波一叶舟。谩道班卿②若仙去,谁知谢傅③正同忧。西归待我期相告,横被风师三日留。[注]①魏了翁,南宋诗人。宝庆元年,他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此诗即作于此时。②班卿,指东汉班超。他平定西域,被封为“定远侯”。③谢傅,东晋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使晋朝得以存续。死后被追赠太傅,后人称其为“谢傅”。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卿得知诗人在合江度上岸,特意来江边等待,诗人先写此诗相赠,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B.首联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漫天的大雨,江里浪涛汹涌;江岸生长着带有清香的荔枝,树色苍翠。C.颔联第一句是说自己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依然不忘理想;第二句则是说自己远道而来,以舟自喻。D.尾联两句诗人告诉朋友此次西来因为大风晚到几日,下次再来会提前告诉自己的朋友,免得让朋友白等几天。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14~15题答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14.A15.①对合江度美景的喜爱之情;②对仕途坎坷,羁旅飘零的无奈之情;③关心国事,不忘理想;④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手法、情感的能力。A.“特意来江边等待,诗人先写此诗相赠”错误,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由题目“舟至合江度周卿以诗相迓次韵”可知,是诗人的船到达合江度后,周卿写了一首诗来迎接我,“我”又和了这首诗。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首联“雨满长空水拍畴,荔香松色倚江流”描写长空雨落,水浪拍打着岸边的田地,荔枝散发着清香,松柏呈现出比碧绿的颜色,江水浩浩荡荡,小舟倚着江边。写出了雨后合江度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喜爱之情。颔联“半窗灯火千年梦,万里风波一叶舟”写诗人遭到诬陷,无端被贬,然后又被启用,如同做了一场大梦,这一叶扁舟在这万里风波之上飘飘遥遥,灯火昏暗,仕途坎坷。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羁旅飘零的无奈之情。颈联“谩道班卿若仙去,谁知谢傅正同忧”用了班超和谢安的典故,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谢安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诗人借此抒发自己关心国事,虽仕途坎坷,但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感。尾联照应标题“西归待我期相告,横被风师三日留”,写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有朝一日,我若西归,将要告诉你我的归期,以免让朋友白等几天。二人深情厚谊不言而喻。(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杜牧认为,“____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____”,则秦可江山永固。【16题答案】【答案】①.夙兴夜寐 ②.靡有朝矣③.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⑤.使六国各爱其人⑥.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夙,寐,靡,誉,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四季_________,一年轮回往复,年是前一个轮回的结束,又是一个新轮回的开始。(),于是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心理——年心理。人们有哪些年心理?冯骥才先生认为主要是“祈福”和“辟邪”。“福”是一切生活中好的事情与机会,“邪”是一切生活中不好的事情和意外。过年就要在新旧轮回的节点上,送走过去,把“邪”挡住,面对未来,把“福”迎来。这种年心理,大到国泰民安、_________,小到身体康宁、家庭和美,在过年的时候_________地出现了。它是分外强烈的、理想的、热情的。它用什么来表达?用文化。这个文化表达就是过年的民俗。过去中国人过年是从腊八一直过到正月十五;而在这期间,_________的就是除夕。除夕之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个神奇的日子。此时家庭生发出巨大的磁力,把一家老小凝聚在一起,儿女对于父母尽孝,道德和情感被又一次得到加强。“回家过年”成了最具乡土情怀和人间情意的一句话。万一你这时身在异乡,回不去家,除夕夜必定要给父母打个电话拜年,此时你说话的声音都跟平常不一样,那是民族文化的DNA在你身上“发作”了。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循环往复风调雨顺一窝蜂首当其冲B.周而复始风调雨顺一股脑大有可观C.周而复始八方风雨一窝蜂大有可观D.循环往复八方风雨一股脑首当其冲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希望、梦想、期待把人们充满,站在这个大自然生命的节点上,对着眼前大把的空白的日子B.站在这个大自然生命的节点上,人们被希望、梦想、期待充满,对着眼前大把的空白的日子C.站在这个大自然生命的节点上,对着眼前大把的空白的日子,人们充满了希望、梦想、期待D.对着眼前大把空白的日子,人们充满了希望、梦想、期待,站在这个大自然生命的节点上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是个神奇的日子。此时家庭生发出巨大的磁力,把一家老小凝聚在一起,儿女对父母尽孝,道德和情感又一次得到加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除夕之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真是神奇。此时家庭生发出巨大的磁力,把一家老小凝聚在一起,儿女向父母尽孝,道德和情感又一次得到加强。C.除夕之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真是神奇。此时家庭生发出巨大的磁力,把一家老小凝聚在一起,儿女对于父母尽孝,道德和情感又一次被得到加强。D.除夕之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个神奇的日子。此时家庭生发出巨大的磁力,把一家老小凝聚在一起,儿女向父母尽孝,道德和情感被又一次得到加强。【17~19题答案】【答案】17.B18.C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循环往复:反复进行,没有止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圈一圈地运转。后文有了“轮回往复”,避免重复,应选用“周而复始”。风调雨顺:形容风雨适合农作物生长,亦可喻指天下安宁。八方风雨:四面八方风雨聚会,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对应国泰民安,应选用“风调雨顺”。一窝蜂:比喻许多人乱哄哄地。一股脑:表示完全地、全部地、整个地。语境指过年的热闹,喜事都来到,应选用“一股脑”。首当其冲: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大有可观:指很值得看,很值得重视。语境指除夕最值得期待,应选用“大有可观”。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承接前面的叙述主体“年”,它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因此此处应以“生命的节点”开头,排除AD;“面对空白日子,人们充满希望”,这个语序更合逻辑,句意上和后文衔接更能紧密。且句式上主动句式前后衔接更顺畅,排除B。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之有两处语病:一是“除夕之夜……是个神奇的日子”主宾搭配不当,可把“是个神奇的日子”改为“真是神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二是“被又一次得到加强”句式杂糅,可改为“被又一次加强”或“又一次得到加强”。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籍既是文物,也是珍贵的不可再生文献资料,不仅①,也影响着当下和未来。②,有着接续历史、传承文脉的重要功能,包含介质保护和内容保护两个层次。缩微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为有效的珍贵文献长期保存手段。一方面,保存缩微胶片所需空间远小于纸质书籍;另一方面,磁盘、光盘等介质③,而缩微胶片能保存500年以上,优势显着。小小胶片,不过方寸大小,却可以记录古圣先贤的智慧,传承源远流长的文脉。得益于缩微技术、数字技术等广泛应用,如今越来越多古籍文献“寿命”更长、“人气”更旺。面向未来,推动更多古籍文献“活起来”、火起来,定能让珍贵文献代代相传,为全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请用一句话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以“珍贵文献”开头,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20~21题答案】【答案】20.①诉说着过去②古籍保护③保存期短21.珍贵文献因缩微技术、数字技术等“寿命”更长、“人气”更旺,望代代相传,提供更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意思对即可)【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叙说的对象或主题是古籍,结合后文“也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可知此处应该是指过去,可以填:诉说着过去。第二空由“古籍既是文物……”可知整个文段谈及的对象是古籍,结合后文“包含介质保护和内容保护两个层次”可知是谈古籍保护,可以填:古籍保护。第三空结合后文“而缩微胶片能保存500年以上”可知是讲保存时间,“而”表转折,缩微胶片保存时间长,相对的,磁盘、光盘等介质的保存时间短,可以填:保存期短。【21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以“珍贵文献”开头,所以应以“珍贵文献”作主语。第一句“得益于缩微技术、数字技术等广泛应用,如今越来越多古籍文献‘寿命’更长、‘人气’更旺”主要讲的是珍贵文献因缩微技术、数字技术等“寿命”更长、“人气”更旺。第二句“面向未来,推动更多古籍文献“活起来”、火起来,定能让珍贵文献代代相传,为全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历史文化滋养”主要是展望未来,希望珍贵文献代代相传,提供更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最后整理为:珍贵文献因缩微技术、数字技术等“寿命”更长、“人气”更旺,望代代相传,提供更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河南卫视几档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频频出圈。《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一波接一波,掀起一潮接一潮。七夕在洛阳龙门取景的舞蹈《龙门金刚》更是又一次惊艳观众,让人叹为观止。与其他地方卫视娱乐至死的价值引领与导向不同,河南卫视坚守优质内容,深挖传统文化,为观众奉上一道又一道文化大餐。假如你是一名有志于从事媒体行业的当代青年,上述材料能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给河南卫视的负责人写一封信。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答案】例文:绽放传统之美,奏响文化强音尊敬的河南卫视负责人:你们好!一眼千年,铭记于心。胖妞唐俑雍容娴雅、灵动娇憨,水下洛神矫如游龙,翩若惊鸿,清明时节垄上踏歌祭奠先人,端午时分粽叶飘香龙舟竞渡……这是你们献给大家视觉盛宴,也是文化大餐。你们是媒体人,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作为一个有志于媒体创作的中学生,我怀着万分恭敬之心,向你们致意、学习。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绽放传统之美,奏响文化强音。在浮躁的今天,我要像你们一样掬一捧传统文化的活水,让它绵延不息,滋润心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尼尔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时代洪流滚滚,饭圈文化、花边新闻层见叠出,大家沉醉于明星的家长里短、婚变绯闻。我们的文化越来越浮躁、浅薄、狭隘。而作为一个媒体人,需要汲取传统文化里的活水:跟着陶渊明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雅,跟着王维深味“山中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空灵,跟着李白思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跟着苏轼寻味“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跟着《中国诗词大会》品味飞花令的博大优美……文化是我们的民族命脉,精神力量,思想源泉。作为媒体人,我们要掬一捧传统文化的活水,在万众喧嚣中绽放传统之美,浇灌心灵花开。在快节奏的当下,我要像你们一样种一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信息大潮涌动飞奔,短视频里卖货打赏嘉年华横飞,编故事排段子逗乐卖惨立人设,喧闹无比,流量至上。媚俗、低俗的文化乘势而入,这是我们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一个人的心田不长庄稼就会长满了野草。传承弘扬优秀文化迫在眉睫。这些文化种子,是岳武穆的精忠报国,是关云长的义薄云天,是陈情表的拳拳孝心,是中秋节的阖家团圆,是清明节的祭祖归宗,是端午节的爱国忠贞……传统不死,精神不灭。作为媒体人,我们要用优质节目在人们的心田上种下文化的种子,期待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在喧闹的世界里,我要像你们一样歌一曲传统文化的赞歌,让它铿锵有力,响彻世界。世界并不太平,疫情肆虐、俄乌战火、宗教争端、中东狼烟……而中华文化是治愈世界的黄钟大吕。这音乐是传统文化里“以和为贵”的和平和谐思想,是“天下为公”的人类一家的思想,是风月同天的守望相助的精神,是“以民为本”“得道多助”的儒家良政善治,是“数罟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生态理念……它们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它们给世界合奏一首庄严正大、高妙和谐、振聋发聩的交响曲。美哉壮哉!让我们一起奏响文化强音,奔赴未来。泱泱中华,万古江河,有寒暑更替,草木荣枯,有文化不朽,文明不息。手掬传统文化的活水,撒播优秀文化的种子,奏响中华文明的强音。让活水滚滚而来,让种子破土而出,让歌声响彻世界。感谢你们,在我的心田浇下了文化的活水,种下了文化的种子,唱响了文化的赞歌。未来的我也会成为你们。让我们绽放传统之美,奏响文明强音!加油,我们一起向未来出发!此致敬礼!学生:某某某2021年4月19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作文题目由材料、引导语、写作任务、写作要求四部分组成。材料主要列举了河南卫视在全国引起轰动的几档黄金节目,并且指出河南卫视与其他地方卫视的不同,其他地方卫视追求的是娱乐至死,而河南卫视则坚守优质内容,深挖传统文化,因此,才能为观众奉上一道道文化大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引导语“坚守优质内容,深挖传统文化”是核心,写作的时候需要围绕这一中心展开。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写作时可以从“传统文化”这个角度切入,分析河南卫视的节目之所以频频“出圈”,原因就是对传统的坚守及深挖。河南卫视用文化基因唤醒国人,从而激发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因此,作为媒体人,作为中国的媒体人,想要牢牢抓住中国观众,就要从文化美、中国美这个审美角度出发,深挖传统文化,守正出新,创造出更多吸引国人的节目。深挖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用本国传统文化吸引国人,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引申出很多写作的角度。写作任务一共涉及四方面:一是根据考生个人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注意:必须体现对河南卫视“坚守优质内容,深挖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思考,要有明确的观点。二是结合上述材料,考生可以结合材料扣住“河南卫视的负责人”和自身体验来写作。三是写作者身份、读者对象。写作者身份是有志于从事媒体行业的当代青年的自己。读者对象是河南卫视的负责人。四是书信文体。语言要有沟通的互动性,富有文采和说服力。立意:1.文化基因唤醒国人。2.文化自信,大国风采。3.传承创新,精耕细作,展现传统文化的精彩。4.深挖传统文化,守正出新等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