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甘肃省平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调研语文试题
甘肃省平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调研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仔细研读鲁迅的文字,我们会发现,他不喜欢体系化、概念化的思考,而是擅长以一种特别的、富于洞察力的文学视角来透视层累的历史和鲜活的现实,从而激发深层的人文和价值思考。早在1908年,时为留日学生的青年鲁迅就在当时的留学生刊物《河南》上先后发表《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提出“人立而后凡事举”“尊个性而张精神”“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等主张。萌发于此时的“立人”理想,成为后来贯通鲁迅思想的核心线索。今天大家所熟知的“改革国民性”“觉醒”“进化”“真的人”等与鲁迅文学密切相关的词语都是以“立人”为底色的。“立人”首先指追求个体的精神进化,通过文学翻译和创作来唤醒沉睡的民众。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富强话语和国人对西方物质文明的艳羡,青年鲁迅创造性地将对于进化的信念聚焦在人的精神层面,强调作为个体的人的进化,这一思路可说是后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声。“立人”还意味着反抗压迫,追求平等。鲁迅早年思想虽然和尼采哲学有极大关系,但他却不似尼采崇尚强者,而主张“弱者自强”。在列强竞逐、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流行的年代,鲁迅的这种反潮流显得尤为可贵。鲁迅对于“立人”问题的关怀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有着某种世界主义之眼光。甚至可以说,“立人”理念的确立本身很大程度上就同鲁迅对当时世界格局的观察有关,这种观察当然也主要是通过文学来达成。在东京时期,立志从事文学活动的青年鲁迅就对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多有留心,在译介方面用功尤勤。回国后的鲁迅对于苏俄文学、革命文学的关注,乃至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都有着某种世界主义的色彩,蕴含着反抗压迫和追求平等的诉求。平等对于鲁迅来讲并非简单的物质均等,其首要乃在精神的维度。在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所作的序言中,他说:“别人我不得而知,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这就是我们古代的聪明人,即所谓圣贤,将人们分为十等,说是高下各不相同。其名目现在虽然不用了,但那鬼魂却依然存在,并且,变本加厉,连一个人的身体也有了等差,使手对于足也不免视为下等的异类。造化生人,已经非常巧妙,使一个人不会感到别人的肉体上的痛苦了,我们的圣人和圣人之徒却又补了造化之缺,并且使人们不再会感到别人的精神上的痛苦。”这种对平等的精神性理解有相当深度,并且为诸多来自弱小民族或后发国家的有识之士提供了理论灵感。日本学者竹内好曾指出鲁迅思想具有“抵抗”特质,拒绝简单从外部输入意识形态和抽象理论。他进而认为,日本近代以来所形成的“优等生文化”,恰恰是单向度学习西方列强的产物,是缺乏真正主体性的文化。竹内好的反思可看作是鲁迅精神平等思路的一种重要推论,并且在日本思想界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br />在我们的另一个东亚邻邦韩国,鲁迅的影响同样巨大。早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即被介绍到朝鲜半岛,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具有研究性质的文章。之后,鲁迅的文学与思想逐渐大量传播到韩国,他也成为韩国家喻户晓的中国文学家和思想家。韩国知识圈对鲁迅的接受,植根于自身独特的历史处境,他们更多地关注鲁迅文学的批判特质、面对压迫的觉醒与反抗意识。我们不妨说,鲁迅“立人”理想中所包蕴的对人的主体性和人之平等的强调,已成为近代以来东亚地区乃至广大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普遍性诉求。(摘编自孙鹤云《今天如何理解鲁迅的“立人”思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提出的“人立而后凡事举”等“立人”思想,成为贯通鲁迅思想的核心线索。B.鲁迅通过文学达成对当时世界格局的观察,确立了着眼于世界主义的“立人”理念。C.在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所作的序言中,鲁迅表达了对精神上的平等的深入思考。D.在弱肉强食的年代,鲁迅主张“弱者自强”,表达出反抗压迫和追求平等的诉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要从鲁迅“立人”思想的提出、内涵、意义及巨大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B.文章将鲁迅早年思想同尼采的对比,意在指出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已超越尼采。C.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服力。D.文章中的“首先指”“还意味着”等体现了文章在论证时层次分明、思路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立人”思想萌发于鲁迅留学日本时,强调追求个体的精神进化,还意味着反抗压迫、追求平等。B.“立人”思想不仅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声,也为诸多弱小民族的有识之士提供了理论灵感。C.鲁迅提倡的平等并非物质均等而是精神上平等的思想,曾在日本思想界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D.鲁迅在韩国家喻户晓,他文学的批判特质、面对压迫的觉醒与反抗意识深为韩国知识圈所关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科学家迪斯科版《种太阳》在网络上非常火,一群科学家跳起现代舞来简直毫无违和感,这让人感到意外。为什么要跳《种太阳》呢?因为他们真的在造一个“太阳”。这客观上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引发了公众对“人造太阳”的关注。到底啥叫“人造太阳”呢?简单说,就是科学家想在地球上建造一个装置,模拟太阳发光发热释放能量,一劳永逸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这个听起来极其疯狂,甚至有点魔幻色彩的事情,真的能实现吗?已经有一个太阳了,为什么还要再造一个太阳呢?要说清这个问题,需要从能源说起。我们人类从生产到生活,各种活动无一不需要能源,但地球上的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的,比如我们常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都有枯竭的时候。除了储量有限外,化石能源还污染环境。风能、水能虽然干净,但供给量有限,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人类千方百计想要解决能源不足问题,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像头顶这颗太阳那样无限供应能源而且不带来污染。于是在核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人们建设一个“人造太阳”的愿望很强烈。那“人造太阳”为什么就能无限供应能源呢?太阳是利用核聚变反应,不断向地球输送能源的,“人造太阳”也需要借助核技术。而这种核技术尝试有两条路径:核裂变和核聚变。核裂变是由重的原子核分裂变化为轻的原子核,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核聚变是将两个质量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为一个重的原子核,我们知道能量是守恒的,“消失”的质量会转变为巨大的能量,而且能量比核裂变更高。那产生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呢?有个形象且相对准确的说法就是1升海水通过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br />升汽油。而且核聚变反应的表现完美:反应产物仅为惰性气体气,无毒无害:即便是在运行过程中也可以即关即停,极少产生放射性废物或不可控负面效果;原料容易获得,毕竟核聚变反应所需元素广泛地存在于海水中。核聚变离我们生活遥远吗?一点都不。核聚变部分关键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生活中,如医用高场核磁共振、军民两用高功率微波技术、病菌灭活等。“造个太阳”作为科学研究并不难。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世界上大大小小的“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设备不断涌现。但人类离最终可真正利用“人造太阳”还有一定的距离。国际公认的核聚变研究步骤是聚变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只有最终的商用堆才是“人造太阳”的终极目标。“人造太阳”装置反应条件很苛刻:高温度、高压力、有限空间的高约束和稳定约束时间。以现有的工程技术、材料技术等还有很多条件达不到。而且,人们不仅仅是要“造一个太阳”,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并掌握“人造太阳”的运行规律,这才是最难的地方,还需要时间去继续探索与研究。(摘编自高考学习网)材料二:2021年5月28日凌晨3时02分,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EAST控制大厅,当大屏幕上数字突破100秒的瞬间,所有人起立欢呼。基于40多年的努力,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实验总负责人龚先祖兴奋地大吼一声,击案而起。身旁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轻拍了他两下,两人拥抱在一起。EAST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立项的“九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漏,排放无污染,核聚变能源被视为“终极能源”。实现核聚变发电的两大难点是实现上亿度点火和稳定长时间约束控制。本次实现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是中国首次在国际上采用全金属主动水冷第一壁、高性能钨偏滤器等关键技术。新的世界纪录,将1亿摄氏度20秒的原纪录延长了5倍。目前,EAST上的核心技术有200多项,专利近2000项,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炉。总功率达34兆瓦,相当于约6.8万台家用微波炉一起加热。为了让1亿摄氏度与零下269摄氏度共存,要用地表大气压约一千亿分之一强度的“超高真空”隔热。为支撑这个复杂极端系统,EAST上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实现新纪录,进一步证明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也为迈向商用莫定物理和工程基础。”宋云涛说。据悉,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已完成工程设计。根据中国磁约束核聚变路线图,未来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摘编自新华社报道)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学家为了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想在地球上建造一个装置,模拟太阳发光发热释放能量,所以给这个装置取名叫“人造太阳”。B.太阳是利用核聚变反应,不断向地球输送能源的。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比核裂变更高,“人造太阳”可以借助核聚变技术。C.核聚变其实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医用高场核磁共振、军民两用高功率微波技术、病菌灭活等已经应用了核聚变的某些技术。<br />D.中国在“人造太阳”上积累了一些核心技术,下一代“人造太阳”聚变工程实验堆已完成工程设计,日前正在建设聚变示范电站。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学家跳《种太阳》的舞蹈在网络上火爆,虽然让人感到意外,但客观上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引发了公众对“人造太阳”的关注。B.人类的各种活动都需要能源,但目前没有能像太阳那样无限供应能源而且不带来污染的方式,人们建设“人造太阳”的愿望很强烈。C.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D.核聚变能源被视为“终极能源”,其原材料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竭。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是我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人类为什么要造太阳呢?为什么目前还没有真正利用“人造太阳”呢?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六月的话题铁凝一九八三年五月二日,省报头版右下角,刊出一封加编者按的读者来信。信中揭发S市文化局四位局长借现代戏调演之机,大搞不正之风,编者口气十分认真,大有一追到底之势。来信者署名:S市文化局莫雨。当S市文化局传达室的达师傅把这天的报纸分送到各办公室后,局内一阵骚动。局里没人名叫莫雨。可这位写信人莫雨,对当时的一切了如指掌。很快省里派来了调查组,局长们在“铁的事实”面前,作了检查,还掏腰包补上那被称为“占国家便宜”的部分。事情了结后,局里表面安静了下来。可你分明觉得每一把椅子都在窃窃私语:谁是莫雨?莫雨自然是化名,解放前达师傅做过地下党交通员,比一般人更懂化名在非常时期的重要意义。一九八三年六月二日,达师傅收到一张寄给莫雨的汇款单。“汇款人简短附言”里注明是稿费,共二十四元——他每月工资的一半。按惯例,他接到汇款单后,应在小黑板上写明:“某某取汇款”,然后将汇款单贴着玻璃靠在传达室的窗台上,让收汇人来领取。这次,他从邮递员手中一接过它,思考片刻,迅速塞进一个带锁的抽屉。传达室只他一人。晚上,达师傅不断翻身。眼前不断出现莫雨,他愿不动声色认出莫雨,把汇款单悄悄塞给他(或她)。第二天一上班,主管文物的副局长史正斌破例到传达室。他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靠在窗台上的信件说:“达师傅,今天的信来得早呵。”“今天的还没到,得九点钟。”“下午几点到?”史副局长又问。“四点半。”史副局长走了,达师傅觉得他出门时分明又扫了一眼那带锁的抽屉。达师傅不是莫雨,也从无充当莫雨式人物的打算。家里小儿正待业,准备接达师傅的班呢。如果领导真盯住你的抽屉,就可能把儿子的饭碗葬送。想到这些,他还是拽出了开抽屉的钥匙。九点钟,传达室门口挂出了人们熟悉的那块小黑板。<br />59天过去了,小黑板上的名字更换了59遍,只有莫雨的名字凝结在那。莫雨的汇款单依旧矗立玻璃窗上,六月的太阳已把它烘烤得又焦又黄。在这59天里,传达室突然冷清起来。常找达师傅“杀”两盘的研究室主任不来了,头发剪得短短的,最爱跑传达室的打字员孔令兰也躲着他。整整59天,好些人路过传达室都尽量目不斜视,那面窗子仿佛成了暗堡。只有那几位局长,不仅毫无畏惧从那张小纸片跟前经过,还常对坐在门内的他投去意味深长的一瞥。这使得他老回忆起当交通员的时光,好像他们是来找他对暗号的。他们站在窗外应该说:“芝麻大饼。”他对答:“油条火烧。”整整59天,没有人和他对暗号,他想好的接头暗号,一遍又一遍在心里更换着。59天中,史正斌来传达室次数最多。每次他一进门,达师傅都先拧开半导体,然后不停转换电台。吱吱拉拉的噪音弄得他几次欲言又止,只好讪讪地退出传达室。他暗笑:报上没点你的名,可那次事你也在场。没点你,是你掺和得不深,念你年轻,可你想从我这打幵缺口,和我研究谁是莫雨,妄想。接头就要等待。一想起该来接头的那个人,他就禁不住抬眼看日历。明天,是汇款单抵达文化局两月整。汇款单写得明白,两个月不取款,邮局退回寄款人。一想起明天,达师傅忽然一阵焦躁。他关掉半导体,长久注视起窗台上那张小纸片。他懊悔两个月来自己对它的疏远、畏惧和冷落。第二天早晨八点钟,人们陆续走进文化局大门时,几乎同时发现传达室玻璃窗忽然敞亮起来。一方薄纸的消失,使大家不约而同松了口气,就像同时听到了解除戒严的命令……现在人们最关心的是,谁认领了汇款单。“这个老达,我还想找他杀一盘哪!”研究室主任兴奋起来。“老达?回家给老伴买煤饼去了。”这是鲁大夫,眼镜片朝大伙儿一闪一闪。“达师傅怎么会上班时间买煤饼?”史副局长也掺杂在人群里。人们正要离去,达师傅蹬着辆平板三轮进了大门。车上是擦地板用的墩布。他把车停在传达室门口,看看众人,立刻明白了大伙围在这的意图。他跨下车座,掏出一块灰不溜秋的小毛巾擦着汗。“达师傅,汇款单有人取走了?”史副局长一字一板问。“领走了。”“那,莫雨……”“莫雨就是我,我就是莫雨。”他说完,靠在身后毛茸茸的墩布上。人群一阵骚动,各种眼光纷纷落在他身上。史正斌也久久盯住达师傅,但谁也没觉察到他眼光的异常。人们散尽后,史副局长才又悄悄问他:“这么说,信是你写的?”“不是我写的,我怎敢作主领钱、买墩布?各办公室的墩布都秃了,也该换了。”“那……信是你写的?”史副局长强调了“是”字。“你怎么还不信?不客气说,当年教我文化的那个排长,现今中央当部长。”“是你写的,可那信的笔体……”“你见过?写给报社的信,莫非也会落你手里?那可真成了大怪事儿。”他抽出一把墩布塞进史副局长手里。史副局长没再说话,接过新墩布,向办公室走去。本来,这些天他最忌讳人们说笔体。<br />--九八三年十月,几位老局长离职另作安排。史正斌被任命为S市文化局正局长,每逢他路过传达室,都不自主朝窗户看一眼,仿佛那张焦黄的小纸片还摆在那。上任以来。他总想再找达师傅深谈一次,但总被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耽误。他找他谈话,是想向他说明,写信人不是达师傅,是……是谁?他又觉得已经失去了在全局披露那次事件真相的必要,他现在是局长。1983年11月(本文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明确标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增强了叙事的真实性;并且整体上采用顺叙手法叙事,脉络交代清晰,文气自然贯通。B.“……每一把椅子都在窃窃私语:谁是莫雨?”这句以新奇的想象、巧妙的比拟,突出人们对写信者的关注,增强了悬念。C.文中两次写到史正斌质问达师傅“信是你写的”,这明知故问的话语,表现了史正斌心怀鬼胎、嫁祸于人的阴险狡诈。D.文章反复提到“59天过去”“整整59天”等时间短语,突出日子的特殊性,渲染待人领取汇款单时焦躁、不安的气氛。8.汇款单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9.小说原文结尾一段:“勇士身上常常存在着儒夫的弱点。史正斌不相信这个不能称为逻辑的逻辑,可每天路过传达室的窗口时,他心中还常常泛起这个不伦不类的逻辑。”阅读文本删去了这一段文字。这样修改,有哪些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冬,十月,乙未,魏博①监军以状②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符契。”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机会一失,悔之无及!”吉甫素与枢密使梁守谦相结,守谦亦为之言于上曰:“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癸卯,李绛复上言:“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举,时机可惜,奈何弃之!利害甚明,愿圣心勿疑。计忠顺之行,甫应过陕,乞明旦即降白麻除兴节度使,犹可及也。”上且欲除留后,绛曰:“兴恭顺如此,自非恩出不次,则无以使之感激殊常。”上从之。甲辰,以兴为魏博节度使。忠顺未还,制命已至魏州。兴感恩流涕,士众无不鼓舞。李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③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宦官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不顾四领邻之患,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钱用尽更来,机事一失不可复追。借使国家发十五万兵以取六州,期年而克之,其费岂止百五十万缗而已乎!”上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十一月辛酉,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④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衮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九卷)[注]①魏博,唐朝藩镇。②状,指魏博将士废魏博节度使田怀谏,拥立田兴为节度使。③刳(kū)挖空。④给复:免除徭役。<br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B.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C.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D.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上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乙、未:属于干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B.节度使,官名。唐朝在重要地区设总管,授职时赐予双旌双节,总管一州军政要务。C.宦官,即太监,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出阉割后的男子充任。D.联,文中指皇帝自称。原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或皇后的专用自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帝得知魏博事变的情况后,批评李绛没有预测到此事;在如何对待魏博的问题上,李绛与李吉甫等人的主张不同,皇帝最初设有听从李绛的意见。B.李绛坚持自己的主张,希望朝廷抓住时机,任命田兴为魏博节度使,使田兴对朝廷感恩戴德,归顺朝廷,皇帝还是犹豫,但最终采纳李绛的建议。C.李绛认为,魏博的归顺意义重大,应该予以重奖,但皇帝身边的人却不赞同,李绛据理力争,认为钱财用了可以再来,但时机失去就不可挽回。D.皇帝表示,自己过着平淡的生活是为了集聚钱财平定四方,答应给魏博将士重赏:这不仅使魏博将士欢欣鼓舞,也震动了其他不顺从朝廷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渝。(5分)(2)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农家叹①陆游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②。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③。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br />[注]①写作此诗时,陆游已71岁,在农村生活多年。②秔(jīng):同“粳(jīng)”,稻谷的一种,种于水田。③笞(chī)搒(péng):用刑杖拷打。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熟悉农村,借农民的口吻写下此诗,“农家”之“叹”主要体现在结尾两句。B.第一至四句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以种地为生的农民辛勤劳作却生存艰难的现状。C.第五、六句反映了农民非常朴素的心愿,这里的“太平”有“平安、安稳”之意。D.第七至十句写农民在县衙遭受严刑拷打,诗句看似客观叙写,实则饱含情感。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赤壁赋》结尾段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主客在游赏之乐后的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心境。(2)《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______”,则秦可传递万世。(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生动描绘出茅草飞往树梢、沉落池塘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7~19题。以夜空为画布,无人机编队徐徐升空,展现绚烂的党旗、党徽、100年等图案和文字……这是七一前夕天津百姓献礼建党百年的活动之一。近年来,民用领域无人机应用发展________。除了在春晚、庆祝活动中频繁亮相的无人机灯光秀,在快递、农业、警务、地质勘探等领域,无人机也________。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民用无人机保有量约几百万台,未来会达到上亿台。业内专家认为,无人机黄金发展期已悄然来临,无人机将广泛用于工农业领域作业、载人飞行等。但________的是,无人机在催生新业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交警使用无人机协助执法,“狗仔队”却使用无人机跟拍流量明星;有的无人机被用于巡逻守卫,也有的无人机被用于目标打击……健康发展需要制衡之道。与汽车不同的是,无人机飞行在立体的空中,城市环境非常复杂,()。如今,中国科协已经把城市复杂环境下轻小型无人机探测、识别与控制技术列为两用关键技术中的十大技术问题。理论上讲,每个无人机与地面都有联络,它的信号有自己的特点,如同每个手机有一个_______的IMEI码。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在进行无人机身份识别的标准制定及后续等多项工作。相信,未来可实行对无人机的更多历史行为的追踪和获得,如同网络大数据为一个人产生一张“个性画像”,从而实现对无人机的有效、高效监管。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突飞猛进大展宏图难以置信无独有偶B.日新月异大展拳脚难以置信无独有偶C.日新月异大展宏图毋庸置疑独一无二D.突飞猛进大展拳脚毋庸置疑独一无二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有效预警、识别、定位和跟踪难以用传统雷达、光电等技术手段<br />B.预警,识别、定位和跟踪根本无法用传统雷达、光电等技术手段C.用传统雷达、光电等技术手段难以有效预警、识别、定位和跟踪D.用传统雷达、光电等技术手段能够有效预警、识别、定位和跟踪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未来可实行对更多无人机的历史行为的追踪和获得,如同利用网络大数据为一个人产生一张“个性画像”,从而实现对无人机的有效、高效监管。B.未来可实行对更多无人机的历史行为的追踪和获得,如同利用网路大数据为一个人产生一张“个性画像”,从而实现对无人机的高效、有效监管。C.未来可实现对更多无人机的历史行为的追踪和获得,如同利用网络大数据为一个人产生一张“个性画像”,从而实现对无人机的高效,有效监管。D.未来可实现对更多无人机的历史行为的追踪和获得,如同利用网络大数据为一个人产生一张“个性画像”,从而实现对无人机的有效,高效监管。(二)语言文学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20~21题。“立了秋,凉飕飕。”这句谚语,说出了人们对凉爽秋天的一种期盼。不过,往往已经到了立秋,但天气仍然十分炎热,这是为啥?立秋其实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意思就①,按照传统的三伏天推算方式,其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民俗学者萧放介绍,立秋是根据天文观测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位置,确定的秋季起始日。所以,②,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末伏往往在立秋节气之后,难免有时会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从这个角度看,立秋当天③,人们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在古代农业社会,二十四节气对农事的意义很重要,其中,人们对立秋这个节气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种种习俗之外,大家盘算的大多与农事活动有关,比如“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准备尽情享受丰收之乐。在民俗学专家看来,二十四节气作为把握作物生长时间等问题的一种文化技术,涉及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对于现代人的生活依然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立秋吃瓜、秋游也是一种传统的时间生活情趣。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对比立夏时的体重。对每个现代人来说,要顺应自然,依循自然时序,才能生活得更加愉快幸福。20.清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战士冻死在阵地上。他们以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中,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怒目注视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坚持到最后一刻。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这些年轻的战士?“冰雕连”已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孟晚舟滞留异国他乡1028天,历经艰辛才踏上了归途。她在归国飞机上发表感言,“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人民坚定的国家认同感与精神信念赢得了和平,成就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国家的强盛保障了人民的利益,也不断强化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与精神信念。<br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br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确立了着眼于世界主义的‘立人’理念”理解错误,对.“立人”问题的关怀有着某种世界主义之眼光,并非着眼于世界主义的“立人”理念。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意在指出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已超越尼采”,无中生有,文中并无此依据。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并非物质均等”错误,原文是“并非简单的物质均等”“其首要乃在精神的维度”;“在日本思想界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的是竹内好的反思,而并非鲁迅提倡的精神上平等的思想。4.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的含意的能力。时态混淆,“目前正在建设聚变示范电站”错误,原文是“根据中国磁约束核聚变路线图,未来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5.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不合文意,“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太阳’”错误,原文是“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并没有“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太阳’”的意思。6.(1)人类造太阳是为了解决能源不足问题,目前人类使用的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将枯竭,并且污染环境;而风能、水能供给量有限,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大。(2分,意思答对即可)(2)①“人造太阳”装置反应条件很苛刻,现在还有很多条件达不到;②人们了解并掌握“人造太阳”的运行规律,还需要时间去探索与研究。(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相关内容并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通读材料一,找到对应的句段,梳理相关内容。从第三段寻找“人类为什么要造太阳”问题的答案,从第六段寻找“为什么目前还没有真正利用‘人造太阳’”问题的答案;分别概括作答即可。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表现了史正斌心怀鬼胎、嫁祸于人的阴险狡诈”这一分析不当。从文本语境看,史正斌的质问“信是你写的”包含复杂的心理:既有对达师傅是否知悉写信者真相的试探,也有对达师傅“冒领”的勇气的欣赏,以及对自己畏葸不前的愧疚。说“心怀鬼胎、嫁祸于人”显得武断,“阴险狡诈”也不符合文本语境中史正斌的形象性格。8.①连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小说围绕“汇款单”认领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叙述,从无人认领、引人关注到达师傅主动认领,以及认领后局里各色人等的反应,情节组织紧凑,叙述波澜起伏。②塑造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汇款单犹如一面镜子,照出局里众人复杂、微妙的内心。史正斌的富有心机、老谋深算,达师傅的坦然大度、无私无畏,构成鲜明对比。③暗示主题,突出小说主旨:汇款单从开始无人认领到最后的“主动认领”,揭示了小说主旨一伸张正义需要勇气。(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物象作用的能力。9.①原文结尾的直白议论,使小说结尾蕴藉不足,缺乏审美张力。②删改后的结尾段以史正斌升任局长而仍隐瞒事情真相收束,将史正斌其人机心、沉潜、怯弱等性格特点表现得更充分。③删改后的结尾戛然而止,随事件的发展而自然收束,显得干净利落,且能给读者留下更多反思、回味的空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尾作用的能力。10.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br />11.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或皇后的专用自称”错,不包括皇后。12.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批评李绛没有预测到此事”,应是表扬李绛准确预测到此事。13.(1)按照惯例,都是派遣使者前去传达慰劳,现在唯独不向魏博派遣使者,恐怕人们更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2)陛下怎么能够吝惜微小的费用,反而丢掉重大的谋划,不肯用这点钱财去收取一道的人心呢!【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故事”意为“惯例”;“宣”意为“传达”;“谕”意为“明白”。第(2)小题的关键点:“爱”意为“吝惜”;“遗”意为“丢掉”;补出“以”后面的省略成分。(每小题关键点每处1分,意思翻译准确即可,句意2分)【参考译文】冬季,十月,乙未(初十),魏博监军把魏博将士废黜田怀谏、拥立田兴的情况上报给皇上,皇上急忙召见宰相,对李绛说:“您猜测魏博的事情就像符节的两部分相互吻合一样。”李吉甫请求派遣使者去传达慰问,以观察事态的变化,李绛说:“不可以这样做。现在,田兴献出魏博的土地与兵马,等候诏书发布命令,如果不趁此时机诚心安抚并接纳他,以隆厚的恩惠维系他,而一定要等候陛下派出的使者到魏博,拿着将士们替田兴请求任命为节度使的上表回来,然后再授给他这一职务,这就是恩惠来自下边,不是出自上边,将士的作用大,而朝廷的作用小,田兴对朝廷感激与爱戴的心意也是不能够与现在相比的。一旦失去这一时机,后悔也来不及了!"李吉甫向来与枢密使梁守谦交结,梁守谦也替李吉甫向皇帝说:“按照惯例,都是派遣使者前去传达慰劳,现在唯独不向魏博派遣使者,恐怕人们更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皇上最终派遣使者张忠顺前往魏博传达慰问,准备等候张忠顺回朝以后再商议此事。癸卯(十八日),李绛再次进言说:“朝廷的恩惠与声威的成功与失败,就在这一次行动,出现这一时机,是值得珍惜的,怎么能够将它放弃呢!哪种做法有利有害,是非常清楚的,希望陛下心中不要再有疑虑了。计算张忠顺的行程,现在应当刚过陕州,请陛下明天早晨便颁布白麻纸诏书,任命田兴为节度使,是还能赶上的。”皇上打算暂且任命田兴做留后(代理节度使),李绛说:“田兴恭敬顺从到这般地步,假如不肯不拘等次地施加恩典,自然无法使他感激朝廷的超常待遇。”皇上听从了李绛的建议。甲辰(十九日),皇上任命田兴为魏博节度使。张忠顺还没有返回朝廷,朝廷的任命已经到达魏州。田兴因感激朝廷的恩惠而流了眼泪,将士们没有不欢欣雀跃的。李绛又说:“魏博已经有五十多年没有沾着帝王的德化了,现在忽然带着六州土地前来归顺,挖空了河朔地区的中心,倾覆了反叛作乱的巢穴,没有超过他们所期望的重赏,就无法安慰将士们的心,并使四周相邻各地受到鼓励,感到羡慕。请陛下拨发内库钱一百五十万缗,来颁赐给魏博。”皇上的亲近的宦官认为:“所给的赏赐太多,以后再有此例,将拿什么给他们呢?”皇上把宦官的话告诉李绛,李绛说:“田兴不肯贪图独占一地的好处,不顾四周相邻各地的祸患,归顺本朝,陛下怎么能够吝惜微小的费用,反而丢掉重大的谋划,不肯用这点钱财去收取一道的人心呢!钱财使用光了会重新得到的,而这一时机一旦失去,就不能够再追回来了。假如国家征发十五万兵马去攻取魏博六州,经过整整一年才战胜敌军,这需要的费用难道是一百五十万缗就可以止住的吗!”皇上高兴了,就说:“我穿粗劣的衣裳,吃薄味的食物,积蓄物资钱财的原因,正是为了平定各地。否则,将物资钱财白白储存在仓库中做什么!”十一月,辛酉(初六),朝廷派遣知制诰裴度前去传达慰问,带去钱一百五十万缗,奖赏军中将士,对六州百姓免除一年的赋税徭役。将士们得到赏赐,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成德、兖郓两地派来的好几个使者看到了这一场景,面面相觑,惊惶变色,叹息着说:<br />“对朝廷刚强不屈的藩镇果真有什么好处吗!”14.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分析不当,“农家”之“叹”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结尾两句”错误。15.①农民的悲苦之情。农民耕作劳苦,但赋税繁重,农民不能保障家人的温饱,可见生存之艰难,表达了农民的悲苦之情。②诗人对农民的同情。诗人在农村生活多年,了解农民疾苦,对他们怀有深切的同情。③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之情。诗人已经年迈,退居在家,面对现实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能借农民的口吻空“叹”。(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歌大意,然后分析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最后分点概括作答。16.(1)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2)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3)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第(1)题,需关注“表现了主客在游赏之乐后的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心境”等关键信息;第(2)题,需关注“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则六国能抵御强秦……则秦可传递万世”等关键信息;第(3)题,需关注“生动描绘出茅草飞往树梢、沉落池塘情景”等关键信息。默写时,还要注意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本题易错字:(1)藉,既;(2)复;(3)罥,坳。17.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突飞猛进: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日新月异: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根据语境,这里强调的是速度,故选“突飞猛进”。大展拳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大展宏图: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与计划,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根据语境,这里并非强调谋略、计划、抱负,而是说无人机,故选“大展拳脚”。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难以置信:难于使人相信。根据语境,这里指的是不必怀疑,故选“毋庸置疑”。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根据语境,这里说的是没有相同的,故选“独一无二”。综上所述,选D项。18.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前文“无人机飞行在立体的空中,城市环境非常复杂”说了原因,后文“中国科协已把城市复杂环境下轻小型无人机探测、识别与控制技术列为两用关键技术中的十大技术问题”说了新举措,此处应说的是“传统雷达、光电等技术手段”的局限性,所以选C项。19.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病句的能力。A项,“实行”与“追踪和获得”搭配不当。B项,“实行”与“追踪和获得”搭配不当;“高效”与“有效”的语序不当。C项,“高效”与“有效”的语序不当。20.示例:①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②虽然立秋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③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每处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题所挖出的语句一般为结构等方面与上下文有关联的句子,可以通过语境来推知。第①处根据前面“秋后一伏”等信息可知。第②处根据上下文可知。第③处根据后一句可知。21.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古代农业社会对于农事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2分)而且在现代社会对于现代人的生活依然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2分)(递进关系1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能力。这个题目比一般的概括题多了一个要求,即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所以要找到文段中所内含的递进关系,扣住了这一点,写出答案就比较简单了。<br />22.【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材料第一段讲述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的故事,“坚持到最后一刻”,绝不屈服于冰雪。坚定的信念让“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第二段写孟晚舟在滞留异国他乡1028天后终于回来了,她发表感言,“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材料引导广大青年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增强国家认同感,坚定精神信念﹐肩负时代责任,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写作任务是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体现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参考立意:1.增强国家认同感,坚定信念;2.个人有信仰,国家有力量;3.国家的强盛让人民更有信念。(二)写作任务和要求1.感悟和思考作文必须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体现自己的一些思考。2.结合材料材料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由材料引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3.明确文体文体不限,自定文体,但要有文体意识,选择使用什么文体,就要符合相应的文体规范。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甘肃省平凉市2021-2022学年高三文综下学期联合调研试卷(PDF版带答案)
甘肃省平凉市2021-2022学年高三理综下学期联合调研试卷(PDF版带答案)
甘肃省平凉市2021-2022学年高三理科数学下学期联合调研试卷(PDF版带答案)
甘肃省平凉市2021-2022学年高三文科数学下学期联合调研试卷(PDF版带答案)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甘肃省平凉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联合调研试卷(PDF版带答案)
甘肃省平凉市2021-2022学年高三英语下学期联合调研试卷(PDF版带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联合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联合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4-03 23:24:08
页数:14
价格:¥5
大小:60.6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