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南省永州湘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永州湘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上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毛泽东诗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毛译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因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19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材料二:《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宋;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郭沫若)》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式、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B.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坚定地表示,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C.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D.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C.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指挥才能。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3分)A.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D.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19 4.请简要分析梳理材料一的行文结构。(4分)5.结合材料二内容,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6分)19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暮鼓铁凝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19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2015年荣获首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有改动)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她”是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对自己保持全部的青春感颇为自信。“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生活和生命的启迪。B.在“她”的眼里,那一对站在路边嚼着馒头的母子更像是一对父子,仅仅是因为老年母亲的外貌和行为方式实在像一位父亲。C.文章中描写“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表达出城市的“她”对农民工母子生活方式的羡慕。D.会所里的暮鼓有点喑哑和憋闷,但依然是生命的勇敢呐喊,六十岁的“她”迎着鼓声回家,此刻,生命的积极鼓点在她心中敲响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环境描写关联全篇,十分生动。如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的描写,渲染了城市的“黄昏”氛围,烘托人物暮年感伤的心理。B.小说人物描写细腻传神,体型壮实的儿子急切地反复呼喊“妈!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一个憨厚孝顺的儿子形象跃然纸上。C.小说以“暮鼓”为题,富有艺术魅力,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使文章情节紧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在结束部分以此点明主旨。D.小说情节平实,语言简约洗练,比喻生动形象,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让人感动,字里行间让人领会出人生启悟。8.从“她”眼中的“老头”到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设计十分巧妙。试结合全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9.“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张)良从入关,性多疾,即道引不食谷,闭门不出岁余。上欲废太子19 ,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争,未能得坚决也。吕后恐,不知所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日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良曰:“始上数在急困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娒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汉十二年,上从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以死争太子。上阳许之,犹欲易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问曰:“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其姓名。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今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劝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良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彊听食。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汉书·卷四十·张良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B.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C.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D.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B.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之子。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婚长子,或称太子。C.太傅,古代职位名,始于西周,常担任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汉后多为虚衔。D.谥,君主时代在帝王、贵族、大臣等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赞扬死者的一些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跟着入了关,因为自己有病,所以就少食五谷,闭关炼气养生达一年多。B.张良不想介入皇上家庭内部的立太子之事,虽然吕后曾经派建成侯吕泽去胁迫他。C.张良最后出了一个主意,让太子写一封谦逊的信并且用车去接被皇帝贬谪的四名士。D.张良因自己的聪明才智被皇上赏识,既出奇计攻下马邑,又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13.(1)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其他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19 (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14.张良为什么不愿意介入皇帝立太子的事?(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写边塞的凄凉:戍楼上更鼓响起,边城开始宵禁,路上已没有行人;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B.颔联只写客观实景: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故乡的月亮,分外的明亮。C.颈联的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折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D.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16.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2)《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公西华最为谦虚,从呼应冉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可以看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画哺育了唐诗、(甲)宋词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乙)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19 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峨眉山的树梢上;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丙)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城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丁)还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刻骨铭心的呢?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18.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B.(乙)C.(丙)D.(丁)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B.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C.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D.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扪参历井,沿羊肠逶迤蜀道而上B.春江花月,伫立如震的江沙之上C.携壶老酒,翘首九月初三的夜空D.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21.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__________①?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_________②。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_____③,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有一种什么意志、有一种什么气质、有一种什么胸怀!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22.按照下文语段的内部层次,结合答题线前面的提示,概括下面文段的内容。(6分)19 从所关注的主要对象来说,中国古代骈文理论大致经历了“辞章之学—性灵之说—气韵之论”三个阶段的演进。从宋代到明代,骈文理论侧重于讨论裁对、隶事、辞藻及谋篇等形式方面的内容,属于辞章之学阶段。清初以来尤其到了乾嘉时期,随着骈文创作复兴,骈文理论关注的重心转变到“意”“性情”,发展到“性灵之说”阶段。清代后期,文论家选一步将理论发展到“气韵之论”阶段,强调在骈化道路上对作家在气韵运用方面的自觉关注。吴鼒的骈文性灵说影响很大,一是因为以《文钞》这种集文本示范性与理论引导性于一体的选本为载体来宣扬,效果好;二是因为《文钞》刻本、注本繁多,流传广。①提出了②介绍了③阐释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结合以上材料,练习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阳明学校2022年上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19 毛泽东诗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毛译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因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材料二:《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宋;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郭沫若)》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式、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B.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坚定地表示,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C.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D.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19 1.B解析: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坚定地表示,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而不是《沁园春·长沙》。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C.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指挥才能。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2.B解析:A.“写实手法”错,原文材料一是“在他浪漫的想象中”,是“浪漫主义手法”,非“写实手法”。C.“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指挥才能”理解有误。毛泽东只是“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但不等同于肯定“秦始皇在军事力面的高超指挥才能”。D.“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理解有误。原文材料二“焚坑事业要商量”是说要正确评价“焚书事业”。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3分)A.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D.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4.请简要分析梳理材料一的行文结构。(4分)3.A解析:A.“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这两句诗出自毛泽东的《贺新郎.别友》,此句句意是“像昆仑山崩倒悬崖绝壁,像台风横扫整个宇宙一样”,诗中,“昆仑崩绝壁”和“台风扫寰宇”,表达了作者(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诗人运用革命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这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的现实主义风格。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意思是“军马踏在山路上发也细碎的哒哒声,军号的声音时断时续,深沉悲壮”,此暗示了战斗的壮烈。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意思是“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D.“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意思是“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中斗志昂扬,坚守阵地的乐观的革命现实主义风格。5.结合材料二内容,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6分)4.19 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安排。①第一段总说,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是其中杰出的代表。②第二至五段分说,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③最后一段总说,以毛泽东诗篇为例,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5.①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云亦云。②结合史实,全面客观。如:以秦始皇为例,毛泽东提到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应全面客观评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针对某个问题的个性化解读能力。材料二的主要内容侧重于毛泽东诗词中对帝王将相的评价。“他在《七律·读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焚坑事业要商量。’”,据此可以概括总结,毛泽东在看待秦始“焚书坑儒”的事件时,没有盲从,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就启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依据“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据此可以概括出,毛泽东认为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由此给我们的启发是,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答案不是唯一,考生若能围绕原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暮鼓铁凝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19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2015年荣获首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有改动)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她”是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对自己保持全部的青春感颇为自信。“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生活和生命的启迪。B.在“她”的眼里,那一对站在路边嚼着馒头的母子更像是一对父子,仅仅是因为老年母亲的外貌和行为方式实在像一位父亲。C.文章中描写“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表达出城市的“她”对农民工母子生活方式的羡慕。D.会所里的暮鼓有点喑哑和憋闷,但依然是生命的勇敢呐喊,六十岁的“她”迎着鼓声回家,此刻,生命的积极鼓点在她心中敲响了。6.D19 解析:A选项中“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错,文章第一段“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显示“她”对年龄有一种担忧;B选项中“仅仅是因为”不正确,更重要的是在“她”的眼里和感觉中,在路边站着用餐的母亲虽是暮年却仍辛勤劳作,坚韧不屈,有“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更像一位父亲;C选项中“对农民工母子生活方式的羨慕”错,是对他们乐观、坚强精神的赞美。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环境描写关联全篇,十分生动。如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的描写,渲染了城市的“黄昏”氛围,烘托人物暮年感伤的心理。B.小说人物描写细腻传神,体型壮实的儿子急切地反复呼喊“妈!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一个憨厚孝顺的儿子形象跃然纸上。C.小说以“暮鼓”为题,富有艺术魅力,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使文章情节紧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在结束部分以此点明主旨。D.小说情节平实,语言简约洗练,比喻生动形象,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让人感动,字里行间让人领会出人生启悟。7.C解析:“暮鼓是串联故事的线索”错,“暮鼓”没有贯穿小说始终,只出现在小说结尾部分,起点题作用;“暮鼓”在小说中有双重含义:既是指“会所里引人驻足”的庆典或者某场欢宴的鼓声,更是对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村老母亲奏响的坚强乐观的美好的生命鼓点。8.从“她”眼中的“老头”到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设计十分巧妙。试结合全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8.①情节上,运用戏剧性反差手法,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人物上,突出了老母亲作为打工人独特的“男性化”外貌,侧面描写了农民工劳作、生存的艰辛;③主题上,为后文体现“暮年而不屈服现实的倔强”的主题做铺垫。“爸与妈”双重角色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打工老母亲身上“父亲般坚韧刚强”。9.“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9.(1)“暮鼓”即“暮色中的鼓声”,寓意着临近结束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2)“暮鼓”具有象征意义:①烘托出打工母亲的人物性格,即人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②“暮鼓”揭示了文中的“她”从“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报怨、不消沉的态度。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张)良从入关,性多疾,即道引不食谷,闭门不出岁余。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争,未能得坚决也。吕后恐,不知所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日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良曰:“始上数在急困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娒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汉十二年,上从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19 称说引古,以死争太子。上阳许之,犹欲易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问曰:“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其姓名。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今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劝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良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彊听食。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汉书·卷四十·张良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B.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C.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D.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10.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B.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之子。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婚长子,或称太子。C.太傅,古代职位名,始于西周,常担任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汉后多为虚衔。D.谥,君主时代在帝王、贵族、大臣等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赞扬死者的一些称号。11.D“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赞扬死者的一些称号”错误,不一定全是赞扬,应该是“褒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跟着入了关,因为自己有病,所以就少食五谷,闭关炼气养生达一年多。B.张良不想介入皇上家庭内部的立太子之事,虽然吕后曾经派建成侯吕泽去胁迫他。C.张良最后出了一个主意,让太子写一封谦逊的信并且用车去接被皇帝贬谪的四名士。D.张良因自己的聪明才智被皇上赏识,既出奇计攻下马邑,又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12.C“用车去接被皇帝贬谪的四名士”错误,不是被贬谪,而是逃到山里的。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13.(1)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其他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2)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14.张良为什么不愿意介入皇帝立太子的事?(3分)①皇族内部的事,大臣难有所为;②已有很多大臣争论,刘邦不为所动。③这件事很难用口舌来争辨。19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写边塞的凄凉:戍楼上更鼓响起,边城开始宵禁,路上已没有行人;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B.颔联只写客观实景: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故乡的月亮,分外的明亮。C.颈联的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折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D.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15.B只写“客观实景”理解有误。“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16.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5分)16.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2)《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公西华最为谦虚,从呼应冉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可以看出。17.(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非曰能之,愿学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画哺育了唐诗、(甲)宋词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乙)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19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峨眉山的树梢上;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丙)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城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丁)还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刻骨铭心的呢?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18.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B.(乙)C.(丙)D.(丁)18.DD.丁处引号末尾的逗号应放在引号外,作者引用的诗句只是作为自己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末尾的标点必须放在引号外面。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B.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C.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D.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19.C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该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赘余,“酷爱”指非常爱好,与“特别”重复,排除B、D项;二是结构混乱,前半句的主语是“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后半句的主语是“我”,应统一主语,排除A项。故选C。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扪参历井,沿羊肠逶迤蜀道而上B.春江花月,伫立如震的江沙之上C.携壶老酒,翘首九月初三的夜空D.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20.D括号后的句子是补写内容的主要依据,下文语境为“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诗仙”对应李白,这句话是对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意境的描绘,D项“峨眉”一词正与之照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21.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__________①?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19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_________②。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_____③,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有一种什么意志、有一种什么气质、有一种什么胸怀!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21.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②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③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言之成理即可)22.按照下文语段的内部层次,结合答题线前面的提示,概括下面文段的内容。(6分)从所关注的主要对象来说,中国古代骈文理论大致经历了“辞章之学—性灵之说—气韵之论”三个阶段的演进。从宋代到明代,骈文理论侧重于讨论裁对、隶事、辞藻及谋篇等形式方面的内容,属于辞章之学阶段。清初以来尤其到了乾嘉时期,随着骈文创作复兴,骈文理论关注的重心转变到“意”“性情”,发展到“性灵之说”阶段。清代后期,文论家选一步将理论发展到“气韵之论”阶段,强调在骈化道路上对作家在气韵运用方面的自觉关注。吴鼒的骈文性灵说影响很大,一是因为以《文钞》这种集文本示范性与理论引导性于一体的选本为载体来宣扬,效果好;二是因为《文钞》刻本、注本繁多,流传广。①提出了②介绍了③阐释了22.①中国古代骈文理论经历的三个阶段。②骈文理论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内容。③吴鼒的骈文性灵说影响很大的原因。四、写作(60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结合以上材料,练习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3.参考立意:“不为”是态度,“不能”是能力。材料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态度和能力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大有所为,大胆作为,主动承担起社会发展、国家复兴中的责任。具体行文时,既可以小处入手,谈自己的学习态度、品格培养;也可从社会、国家发展的角度出发,立意“青年应该大有所为”、“青年应该如何作为”。参考译文:张良也跟着入了关,身体经常有病,少食五谷来炼气养生。闭门一年多没有外出。19 皇上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越王知意。很多大臣争论,皇上没有下定决心。吕后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很善于谋划,皇上很信任他。”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张良,说:“您这么多年做皇上的谋臣,现在皇上每天都想着换太子,您怎么能够不感到忧愁呢?”张良说:“当初皇上多次在危难之中,臣有幸皇上能采纳臣的计策;现在天下已经安定,因为偏爱而想要更换太子,骨肉之间的事情,就算(即使)有我们一百人又有何用?”吕泽竭力要挟说:“给我出个计策。”张良说:“这很难用口舌来争辨。想一想皇上不能招致朝中的四个人。这四个人现在已经老了,都因为皇上对士人的怠慢,所以逃到山中,不愿做汉臣。但皇上对这四个人很看重。现在您果真能够不惜金玉璧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谦逊,用车迎接,再让能言善辩者去请,(他们)应该能来。他们来了以后,就作为太子的贵宾,经常带着上朝,让皇上看见,会有助于太子的。”于是吕后就叫吕泽遣人带着太子的书信,谦辞厚礼,恭迎这四人。四人来了,就住在建成侯那里。汉十二年,皇上击败黥布回来,病得更加严重,想要换太子。张良上书劝谏不听,张良便借病不再上朝。叔孙太傅称引古事,拼死为太子争位。皇上假装应允他,仍想换太子。等到宴会时,摆酒,太子服侍。那四人随从太子,都八十多岁的年纪,头发眉毛雪白,衣冠十分不凡。皇上惊奇,问道:“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四人上前回答,每个人说出自己的姓名。皇上很惊讶地说:“我邀清你们,你们逃避离开我,现在你们为何和我儿子交游呢?”四人说:“陛下轻视士人爱骂人,我们为道义不受辱,因为害怕而逃避。现在听说太子仁孝,尊敬爱护士人,天下人都伸着脖子愿为太子效命,因此我们前来。”皇上说:“有幸烦劳各位来调教护卫太子。”四人祝寿结束,快步离开。皇上目送他们。张良跟随皇上攻打代,出奇计攻下马邑,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和皇上很自然地谈论天下很多事,不是讲天下兴亡的原因,因此没有记录。张良说:“人生一世,像白驹过隙,为何使自己这样受苦!”张良没有办法,勉强进食。六年以后去世。谥号文成侯。19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永州市剑桥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重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湖南省永州市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2022学年永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26 11:17:16
页数:19
价格:¥4
大小:60.49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