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2022.2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洗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21-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文姬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响,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摘编自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材料二: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若就主观方面——艺术家的方面——说,艺术就是艺术家的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它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创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挟着超越寻常的想象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象能力到不可思议的强度,引导着他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顷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的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艺术的性质,古来说者不一,亚里士多德“艺术是模仿自然”,这话现在已不能完全成立。因艺术虽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且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它决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它自体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它从那艺术家的理想情感里发展进化到一个完满的艺术品,也就同一个生物细胞发展进化到一个完全的生物一样。所以我向来的观察,以为艺术并不是模仿自然,因它自己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品的过程,就是一段自然创造的过程,并且是一种最高级的、最完满的自然创造的过程。因为艺术是选择自然间最适宜的材料,加以理想化、精神化,使它成了人类最高精神的自然的表现。其实各种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也很不同。譬如建筑艺术在建作方面就纯粹不是取象于自然,乃是随顺着几何学比例的法则;音乐也不是取象于自然;抒情诗更不是模仿自然,它纯粹是抒写主观的情绪。(摘编自宗白华《美学与艺术略谈》)材料三:-21- 艺术家中的古典派,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信奉理想的自然主义。他们承认自然之中有美也有丑。两只燕子,飞得最快而姿态最轻盈的一只是美的;许多耕牛中,最强壮耐劳的是美的:一个少女和一个老妇,前者是美的;两个青年,一个气色红润,一个贫血早衰,壮健的是美的。总之,在生物中间,正常的和典型的为美,完满表现种族特征的为关,发展和谐健全的为美,机能旺盛、精神饱满的为美。在无生物或自然景色中间,予人以伟大、强烈、繁荣之感的为美。反之,自然的丑是不合于种族特征的,非典型的,畸形的,早衰的,病弱的。在精神生活方面,反乎一切正常性格的是丑的,例如卑鄙、懦怯、强暴、欺诈、淫乱。艺术既是自然的再现,凡是自然的美丑,当然就是艺术的美丑了。(摘编自傅雷《艺术与自然的关系》)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古人提出“文以载道”,这一创作理论把艺术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而忽略了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B.艺术创作离不开创作者情感的主观流露,但是表达需要客观化处理,只有站在客观审视的角度上才能创造艺术。C.从主观上讲,艺术会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悠久的价值,艺术也离不开创作者的创作自觉和想象能力。D.音乐和抒情诗并没有取象于自然,表明艺术并非—味地模仿自然。艺术本是一种自由的创造,一段自然的实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A.“哥特式”教堂的雕像将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这种创作师承了埃及雕刻将人体抽象化的表现方式。B.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决定了艺术的民族性或个性,因为理性知识对艺术创作影响微弱。C.艺术家中的古典派和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认为自然存有美丑之分,这种观点也对其艺术主张产生了影响。D.在谈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材料三介绍的“理想的自然主义者”的美学理念,与材料二的观点基本一致。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理想的自然主义”审美的一项是()A.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中,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奋力挥锄掘石。B.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C.断桥残雪,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成为西湖胜景。D.在梵高的油画作品《星月夜》中,天空是旋涡状的,星云呈现出流动感。-21- 4.材料二在反驳亚里士多德“模仿说”时论证说服力强,请简要分析。5.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千古传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其蕴含的美学意义的理解。【答案】1.C2.C3.A4.①论点辩证深刻,在承认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再点出本质是“自然的实现”;②论据合理充分,用建筑、音乐、抒情诗等论据论证了“模仿说”观点存在漏洞;③论证逻辑严密,先承认其有合理成分,再对其不合理性予以批驳,最后举例论证;④论证语言精确,“已不能完全成立”“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表达恰切、有分寸。5.①“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夸张,使艺术和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②“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以自身创作情绪和想象力将理想情感具体化、客观化;③选取瀑布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自由的创造,并加以理想化、精神化;④诗句呈现出了瀑布这一自然景观旺盛、强烈的美感,彰显了自然之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C.“从主观上讲,……”曲解文意,根据“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可知,“从主观上讲,艺术创作会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悠久的价值”表述错误。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种创作师承了埃及雕刻将人体抽象化的表现方式”关系混淆,原文为“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可见二者是并列关系,没有说明二者存在师承关系。B.“因为理性知识对艺术创作影响微弱”因果不当,原文为“-21- 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它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创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挟着超越寻常的想象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象能力到不可思议的强度,引导着他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顷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的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可见艺术的起源与理性知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构不成因果关系。D.“与材料二的观点基本一致”比较有误,在谈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两则材料话题方向不一致,且材料三认同“艺术是自然的再现”,而材料二认为艺术“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C项只谈了对自然的审美,未涉及艺术;D项强调艺术创作与自然有距离,符合材料一的观点。只有A项“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中,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奋力挥锄掘石”最符合“理想的自然主义”审美。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材料二第二段“因艺术虽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且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它决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它自体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它从那艺术家的理想情感里发展进化到一个完满的艺术品,也就同一个生物细胞发展进化到一个完全的生物一样。所以我向来的观察,以为艺术并不是模仿自然,因它自己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在承认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再点出本质是“自然的实现”,论点辩证深刻。由材料二第二段“譬如建筑艺术在建作方面就纯粹不是取象于自然,乃是随顺着几何学比例的法则;音乐也不是取象于自然;抒情诗更不是模仿自然,它纯粹是抒写主观的情绪”用建筑、音乐、抒情诗等论据论证了“模仿说”观点存在漏洞,论据合理充分。“因艺术虽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且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它决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它自体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先承认其有合理成分,“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品的过程,就是一段自然创造的过程,并且是一种最高级的、最完满的自然创造的过程”,再对其不合理性予以批驳,“譬如建筑艺术在建作方面就纯粹不是取象于自然,乃是随顺着几何学比例的法则;音乐也不是取象于自然;抒情诗更不是模仿自然,它纯粹是抒写主观的情绪”,最后举例论证,可见论证逻辑严密。“已不能完全成立”“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作者并没有一味否定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21- ,而是在肯定其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基础上进行反驳,表达恰切、有分寸,可见论证语言精确。【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一第一段“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第二段“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可知艺术和自然是有距离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夸张,使艺术和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由材料二第一段“若就主观方面——艺术家的方面——说,艺术就是艺术家的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所谓自己表现”可知艺术就是艺术家的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而“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正是以自身创作情绪和想象力将理想情感具体化、客观化;由材料二第二段“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品的过程,就是一段自然创造的过程,并且是一种最高级的、最完满的自然创造的过程。因为艺术是选择自然间最适宜的材料,加以理想化、精神化,使它成了人类最高精神的自然的表现”可知在“疑是银河落九天”中作何选取瀑布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自由的创造,并加以理想化、精神化;由材料三第一段“总之,在生物中间,正常的和典型的为美,完满表现种族特征的为关,发展和谐健全的为美,机能旺盛、精神饱满的为美。在无生物或自然景色中间,予人以伟大、强烈、繁荣之感的为美”可知“疑是银河落九天”彰显了自然之美,诗句呈现出了瀑布这一自然景观旺盛、强烈的美感。(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飞蛾之死【英】伍尔芙白昼出没的飞蛾,准确地说,不叫飞蛾;它们激发不起关于沉沉秋夜和青藤小花的欣快意念,而藏在帷幕幽暗处沉睡的最普通的“翼底黄”飞蛾却总会唤醒这样的联想。“翼底黄”-21- 是杂交的产物,既不像蝴蝶一般色彩鲜艳,也不像飞蛾类那样全身灰暗。尽管如此,眼前这只蛾子,狭狭的双翼显现着枯灰色。翼梢缀有同样颜色的一圈流苏,看上去似乎活得心满意足。这是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早晨。时届九月中旬,气温舒适宜人,而吹过来的风已比夏季清凉。窗户对面,犁耕已经开始。从田野以及更远处的丘陵,一股勃勃生机扑面而来,使双眼难以完全专注于书本。还有那些白嘴鸦,像是正在欢庆某一次年会,绕着树梢盘旋,远远望去,仿佛有一张缀有万千黑点的大网撒开在空中。过了一会,大网慢慢降下,直到林中的每一处枝头落满黑点。随后,大网突然再次撒向天空,这一回,划出的圆弧更大,同时伴以不绝于耳的队队鸦噪,似乎一会儿急急腾空而去,一会儿徐徐栖落枝头,乃是极富刺激性的活动。一种活力激励着白嘴鸦、掌犁农夫、辕马,影响所及甚至连贫瘠的秃丘也透出了生气。正是这种活力撩拨着飞蛾鼓翅,从正方形窗玻璃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你无法不去注视它,你甚至对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怜悯。这天早晨,生命的乐趣表现得淋漓尽致又丰富多样。相比之下,作为一只飞蛾浮生在世,而且是只有一天生命的飞蛾,真是命运不济。虽则机遇不堪,飞蛾却仍在尽情享受,看到这种热情不禁引人唏嘘。它劲儿十足地飞到窗格的一角,在那儿停了一秒钟之后,穿越窗面飞到另一角。除了飞到第三然后又是第四角,它还能做什么呢?这就是它能做的一切,虽然户外丘陵广袤,天空无际,远处的房屋炊烟缭绕,海上的轮船不时发出引人遐思的汽笛声。飞蛾能做到的事,它都做了。注视着它的时候,我觉得在它羸弱的小身体里,仿佛塞进了一缕纤细然而洗练的世间奇伟的活力。每当它飞越窗面,我总觉得有一丝生命之光亮起。飞蛾虽小,甚至微不足道,却也是生灵。然而,正因为它微不足道,正因为它以简单的形式体现了从打开的窗户滚滚涌进并在我和其他人大脑错综复杂的狭缝中冲击而过的一种活力,飞蛾不但引人唏嘘,还同样令人惊叹,使人感到似乎有谁取来一颗晶莹的生命之珠,以尽可能轻盈的手法饰以茸羽之后,使其翩跃起舞,左右飞旋,从而向我们显示生命的真谛。过了一会,飞蛾像是飞得累了,便在阳光下的窗沿上落停。飞舞的奇观已经结束,我便把它忘了。待我抬起头来,注意力又被它吸引了去,只见它在试图再次飞起,可是因为身体已太僵直,要不就是姿态别扭,而只能扑闪着翅膀,落到窗玻璃的底部。当它挣扎着往顶部飞时,它已力不从心了。因为我正专注于其他事情,所以只是心不在焉地看着飞蛾徒劳地扑腾。同时,无意识地等着它再一次飞起。犹如等着一台暂时停转的机器重新开动而不去探究停转的原因。也许扑腾了七次,飞蛾终于从木质窗沿滑下,抖动着双翅仰天掉在窗台上。它这种绝望无助的体位唤回了我的注意,我顿时意识到飞蛾陷入了困境,它的细腿一阵乱蹬,却全无结果,它再也无法把身体挺直。我手持一枝铅笔朝它伸去,想帮它翻一个身,然而就在这时我认识到,扑腾失败和姿态别扭都是死之将至的表征。于是,我放下了铅笔。-21- 细腿又抖动了一次。我像是为了寻找飞蛾与之搏斗的仇敌,便朝户外望去。那儿发生了什么?大概已是中午时分。田畴劳作业已停止。原先的奔忙已被静止所取代。鸟儿飞往小溪觅食,辕马立停。但是,那股力量依然聚集在那儿,一股冷漠超然、非人格化、不针对任何具体对象的力量。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与枯灰色的小飞蛾作对的,正是这股力量。试图抗拒这股力量,全然无用,我所能做的,惟有看着飞蛾软弱的细腿作出非凡的挣扎,抵拒那渐渐接近的毁灭伟力。这伟力,只要它愿意,本可埋没整个一座城池;除了城池,还可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我知道,与死神作搏斗,世间万物都无取胜的可能。虽说如此,因为筋疲力尽而小憩之后,细腿又抖动起来。这最后的抗争确属英勇超凡,而挣扎又是如此之狂暴,飞蛾竟然最终翻身成功了。当然,你定会赞同求生的一方。与此同时,在无人过问也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这微不足道的小飞蛾为了维持既无他人重视又无他人意欲保存的生命,竟对如此巨大的伟力作出这样强悍的拼搏,这更使人受到异样的感动。不知怎么的,我又一次见到了那晶莹的生命之珠。虽说意识到一切全是徒劳,我又重新提起铅笔。然而正在这时,确凿无误的死亡症状出现了。蛾体先是松弛下来,旋即变得僵硬。搏斗告终,这微不足道的小生命死了。看着飞蛾的尸体,看着这股巨大的伟力把这么一个可怜巴巴的对手捎带着战胜,我心头充满了惊异感。几分钟之前,生命曾显得那样奇谲,如今死亡也是同样地奇谲。飞蛾端正了身体,安安静静躺在那儿,端庄而毫无怨尤。哦,是的,它好像在说,死神毕竟比我强大。(陆谷孙译,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仿佛有一张缀有万千黑点的大网撒开在空中”,运用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群鸟翻飞生机盎然的欢腾场面。B.作者“像是为了寻找飞蛾与之搏斗的仇敌,便朝户外望去”,意在引出万物停下休息的“静”以渲染飞蛾濒临死亡的紧张感。C.文章线索明暗交织,明线是飞蛾从享受生命到坦然死去的过程,暗线则是作者从淡漠到同情、直到赞赏和钦佩的情感历程。D.每当飞蛾飞越窗面,作者总觉得有一丝生命之光亮起,这和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对蜂儿、蚂蚁等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7.下列对文中第三段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飞蛾“不但引人唏嘘,还同样令人惊叹”,是对前文写它命运不济却尽情享受的自然承接。B.飞蛾“左右飞旋……向我们显示生命的真谛”,为后文写它死亡前的挣扎与抗争作了铺垫。C.“似乎有谁取来一颗晶莹的生命之珠”带有一定的象征色彩,凸显了文章礼赞生命的主旨。D.写飞蛾的“活力”,与第二段提到的三处“活力”形成照应都直接表达了对飞蛾精神的赞美。8.文章最后一句“死神毕竟比我强大”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9.有人评价“伍尔芙的笔下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面温热;—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本文有多处诸如此类的对比,请加以分析。【答案】6.A7.D8.①飞蛾不可能战胜死亡,写出了死亡的不可抗拒性;-21- ②这是作者想象中飞蛾的感慨,写出了飞蛾面对死亡的端庄态度和坦然心态;③本句表达了对飞蛾的赞美,并借此写出了人生命的尊严感。9.①将日间活动的飞蛾和夜间活动的翼底黄作对比,突出了飞蛾的平凡;②将飞蛾的命运不济与窗外生命乐趣的淋漓尽致作对比,写出了对飞蛾的同情;③将飞蛾生命的脆弱与死神的强大作对比,写出了飞蛾面对死亡的坦然;④将飞蛾面对死亡的抗争与它接受死亡的坦然作对比,写出了对生命的感悟;⑤将“我”对飞蛾一开始的淡漠与后来的赞叹作对比,展现了作者态度的转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能力。A.“运用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错误。句中没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D.“都直接表达了对飞蛾精神的赞美”错误。在第二段中三处提到了“活力”,不全是直接表达,第一处的“活力”就不是直接表达。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文章的最后一句“死神毕竟比我强大”是作者模仿飞蛾的口吻为生命作的总结。在作者目睹了飞蛾的死亡,虽然它挣扎、努力,但最后还是死去,作者用这一句结尾,写出了死亡的不可抗拒性。同时,这句话也是作者想象中飞蛾的感慨,或者说就是作者自己对死亡的感慨。在经过了与死神的斗争之后,“飞蛾端正了身体,安安静静躺在那儿,端庄而毫无怨尤”,这一句非常简洁地写出了飞蛾面对死亡的端庄态度和坦然心态。最后,这一句也是作者对飞蛾的赞美,飞蛾敢于“抵拒那渐渐接近的毁灭伟力”“这微不足道的小飞蛾为了维持既无他人重视又无他人意欲保存的生命,竟对如此巨大的伟力作出这样强悍的拼搏,这更使人受到异样的感动”,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受突出了飞蛾在维护自己生命尊严所做出的斗争的伟大。作者明写飞蛾的伟大,其实是赞美人类对于生命尊严维护。【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21- 在本文中,伍尔芙在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第一段中“白昼出没的飞蛾,准确地说,不叫飞蛾;它们激发不起关于沉沉秋夜和青藤小花的欣快意念,而藏在帷幕幽暗处沉睡的最普通的‘翼底黄’飞蛾却总会唤醒这样的联想”,此处作者将日间活动的飞蛾和夜间活动的翼底黄作对比,突出了飞蛾的平凡。第二段中“一种活力激励着白嘴鸦、掌犁农夫、辕马,影响所及甚至连贫瘠的秃丘也透出了生气”“相比之下,作为一只飞蛾浮生在世,而且是只有一天生命的飞蛾,真是命运不济”,此处作者将飞蛾的命运不济与窗外生命乐趣的淋漓尽致作对比,写出了对飞蛾的同情。第四段中“我顿时意识到飞蛾陷入了困境,它的细腿一阵乱蹬,却全无结果,它再也无法把身体挺直。我手持一枝铅笔朝它伸去,想帮它翻一个身,然而就在这时我认识到,扑腾失败和姿态别扭都是死之将至的表征”,此处作者将飞蛾生命的脆弱与死神的强大作对比,写出了飞蛾面对死亡的坦然。第五段中“虽说如此,因为筋疲力尽而小憩之后,细腿又抖动起来。这最后的抗争确属英勇超凡,而挣扎又是如此之狂暴,飞蛾竟然最终翻身成功了”“几分钟之前,生命曾显得那样奇谲,如今死亡也是同样地奇谲。飞蛾端正了身体,安安静静躺在那儿,端庄而毫无怨尤。哦,是的,它好像在说,死神毕竟比我强大”,作者将飞蛾面对死亡的抗争与它接受死亡的坦然作对比,写出了对生命的感悟。而从第一段“白昼出没的飞蛾,准确地说,不叫飞蛾……翼梢缀有同样颜色的一圈流苏,看上去似乎活得心满意足”中可以体现出“我”此时对飞蛾的淡漠,而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对飞蛾对生命尊严的维护让作者发出赞叹,“飞蛾端正了身体,安安静静躺在那儿,端庄而毫无怨尤。哦,是的,它好像在说,死神毕竟比我强大”,两相对比,展现了作者态度的转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而环庆酋长六百余人约为乡道。事寻露。仲淹以其反复不常,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为中国用,羌人亲爱之,呼为龙图老子。仲淹以庆州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其子纯佑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诸将不知所向,行至柔远,版筑皆具,旬日城成,即大顺城也。贼觉,以三万骑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成,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冦盗益少。时塞门诸砦既陷,鄜州判官种世衡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21- 朝廷从之。命世衡董其役。夏人屡来争,世衡且战且城。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五十尺,遇石横亘,工徒曰:“是不可井矣。”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城成,赐名青涧,以世衡知城事。世衡开营田,募商贾,通货利,城遂富实。教民习射,以银为的,中者与之,由是人人能射。范仲淹巡边,知环州属羌多密与元昊相通,以种世衡素得属羌心,而青涧城已完,乃奏徙世衡知环州以镇抚之。有牛奴讹素倔强,未尝出见州官,闻世衡至,乃来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慰劳部落。是夕,雪深三尺。左右曰:“奴讹凶诈难信,且道险,不可行。”世衡曰:“吾方以信结诸胡,可失期邪?”遂冒雪而往。既至,奴讹大惊曰:“吾世居此山,汉官无敢至者。公了不我疑耶?”帅部落罗拜,皆感激心服。(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夏元昊拒命》)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B.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C.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D.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诏书,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自秦始皇登基后,改命为制,令为诏。B.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古称河东。C.营田,古时政府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以此取得军饷和税粮。D.郊迎在郊外迎接宾客,多有怠慢之意。古时主宾见面礼仪多为作揖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昊做事反复无常,他在暗中收买羌人作为内助,环庆路的羌族酋长六百多人被诱使,相约做他的向导,但此举不久后便败露了。B.范仲淹用兵有方,他秘密派遣儿子范纯佑和蕃将赵明先占领腹地,敌人率领三万骑来战,范仲淹识破对方计谋,击退了来犯的敌人。C.种世衡深谋远虑,他倡议依凭宽州的旧垒来修筑新城,除了能抵挡西夏的锋锐之外,还有很多方面的战略意义,朝廷接纳了他的建议。-21- D.种世衡讲求信义,他让工匠凿石挖井,教百姓练习射箭,都用激励取得了成功;种世衡冒雪履行与牛奴讹的约定,也让对方大为感动。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命世衡董其役。夏人屡来争,世衡且战且城。(2)吾世居此山,汉官无敢至者。公了不我疑耶?14.范仲淹和种世衡防御西夏的策略有哪些相同之处?【答案】10.B11.D12.B13.(1)朝廷命令种世衡监督管理这项工程。夏人屡次来争夺,种世衡边作战边筑城。(2)我们世代居住在这座山里,汉族官员没有敢来的。您难道完全不怀疑我吗?”14.①修筑城池,巩固宋军的阵地;②团结诸羌,阻止西夏的渗透。【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种世衡说:“石头下面,难道还没有泉水吗?你们把石头打碎挖出(泉水)来。”凡是打碎的石头够一簸箕的,就付一百钱,工匠们拼命干,穿过好几层石头,泉水果然湍急地涌出来。“将无泉邪”中“邪”是句末语气词,在其后断开;“尔其屑而出之”中“尔”是你们的意思,作主语,在它前面断开,排除AC。“凡屑石一畚”中“一畚”是修饰“屑石”的,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D.“多有怠慢之意”说法错误,不是怠慢,是敬重。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范仲淹识破对方计谋,击退了来犯的敌人”说法有误。据“以三万骑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可知,敌人是假装失败,范仲淹也并没有追击。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21- (1)“董”,监督管理;“役”,工程;“城”,名词用作动词,筑城。(2)“世居”,世代居住;“了”,完全;“公了不我疑耶”,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公了不疑我耶”,您难道完全不怀疑我吗?【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仲淹以庆州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欲城之,……行至柔远,版筑皆具,旬日城成,即大顺城也”“夏人屡来争,世衡且战且城。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城成,赐名青涧”可知他们都修筑城池,巩固宋军的阵地;由“仲淹以其反复不常,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为中国用,羌人亲爱之,呼为龙图老子”“教民习射,以银为的,中者与之,由是人人能射。范仲淹巡边,知环州属羌多密与元昊相通,以种世衡素得属羌心,而青涧城已完,乃奏徙世衡知环州以镇抚之”可知他们都团结诸羌,阻止西夏的渗透。参考译文当初,元昊造反,暗地里诱使羌族为内助,环庆路的酋长六百多人相约做向导。事情不久就败露了。范仲淹因为他们反复无常,到达自己所部,就奏请巡行边境,凭借诏书犒赏羌族,检阅他们的人马,为他们建立条规约定,羌族人都听命。从此为中原所用,羌人亲近爱戴范仲淹,称呼他为“龙图老子”。范仲淹因为庆州西北马铺砦面对后桥川口,在敌人腹地,想在那儿筑城,估计敌人肯定会来争夺,秘密派遣儿子范纯佑和蕃将赵明先占领那个地方,自己带着军队跟着他们。将领们不知到哪儿去,走到柔远,版筑都准备好了,十几天就把城墙筑好了,就是大顺城。敌人发觉后,派三万多骑兵来战,假装败退,范仲淹告诫不要追击,后来发现果然有伏兵。大顺城建完,白豹和金汤的敌人都不敢进犯,环庆路从此以后受到的侵略就更少了。当时塞外的寨子已经陷落了,鄜州判官种世衡说:“延安东北二百里有过去设的宽州,请凭借废弃的堡垒再兴建,来抵挡敌寇的攻击,往西可以巩固延安的形势,向东可以方便获得河东的粮食,向北可以谋取银州夏州的旧土。”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种世衡监督管理这项工程。夏人屡次来争夺,种世衡边作战边筑城。然而位置险要却没有泉水,商议认为此城不能守。凿井挖地一百五十尺,遇到横亘的石层,工匠们说:“这里不能挖出井了。”种世衡说:“石头下面,难道还没有泉水吗?你们把石头打碎挖出(泉水)来。”-21- 凡是打碎的石头够一簸箕的,就付一百钱,工匠们拼命干,穿过好几层石头,泉水果然湍急地涌出来。城建完后,皇帝赐名青涧,让种世衡管理城市事物。种世衡开营田,招募商贾,流通货物财利,城里富实起来。教百姓练习射箭,用银子作标的,谁射中就给谁,因此人人能射箭。范仲淹巡边,知道环州的羌人很多秘密地和元昊相通,因为种世衡平常深得羌族人的信任,直到青涧城完工,就奏明让种世衡任环州知州来镇守安抚他们。有个叫牛奴讹的平常很倔强,不曾出来见过州官,听说种世衡来了,到城郊迎接种世衡。种世衡和他约定第二天去他的帐篷慰劳部落里的人。这天晚上,雪深三尺。左右说:“牛奴讹凶恶狡诈难以相信,况且道路艰险,不能去。”种世衡说:“我正要以信义交结这些胡人,怎么能失约呢?”就冒着雪去了。到了之后,牛奴讹大惊说:“我们世代居住在这座山里,汉族官员没有敢来的。您难道完全不怀疑我吗?”率领部落里的人环绕着下拜,都感动奋发,心里敬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南中荣橘柚柳宗元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①。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殊风限清汉②,飞雪滞故乡。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③。【注】①整联典出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炎方,南方,此谓永州,为柳宗元贬谪之地。②殊风,指江南、江北风俗各异;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则为枳。③熊,熊耳山,在今河南省;湘,湘山,在今湖南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着美好品质的橘柚接受命运的安排,生长在炎热的南方,适应了这里的水土。B.橘柚在林中红绿相映,色彩斑斓,又经冬不衰,一年将尽之时还能散发出香味。C.颈联将橘与雪进行对比,橘生淮南而难以北上,飞雪只能滞留北方而难以南下。D.本诗与陆游《书愤》皆“北望”,陆诗是因诗人渴望收复中原,本诗则与之不同。16.沈德潜评价柳宗元诗“得《骚》之余意”,请结合全诗对此予以简析。【答案】15.C16.①诗人由北方故乡被贬至南蛮之地,思归不能,志向难伸,满怀哀怨,与《离骚》表达的贬谪之怨相近。②诗人虽然被贬,但依然心怀贞质,“受命不迁”,与《离骚》中屈原对节操的坚守相近。③本诗借橘抒怀,托物言志,与《离骚》经常借香草抒发高洁的情怀相近。【解析】【15题详解】-2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将橘与雪进行对比”错误,诗人借橘与雪表达道理类似,构不成对比。橘应生在南方,而雪滞于北方,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橘柚受命江南,不可北移,可作者受命之地本在北方。诗的后面四句,由橘柚的“受命不迁”引发自己被迫南来的感慨。柳宗元出生并长期生活在长安,那里本是自己的出生之地,是自己踏上人生道路,实现济世抱负的用武之地。他被贬谪至“风俗绝不相同”的南蛮之地,志向难伸。《离骚》中屈原,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后来流放汉北,放逐江南等。诗人虽然被贬,他也像橘柚一样,具有受命不迁的品性。表示自己与屈原一样赞赏并保持橘树那种“受命不迁”的坚定品格,抒发了被贬永州的感慨。《离骚》中,屈原因为忧愤国家的前途命运,用“赴死的决绝”坚守理念,甚至“虽九死其犹未悔”。诗的前面四句对橘柚进行热情赞颂。前两句说橘柚始终保持着坚贞不屈的节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三四句从上面两句对橘柚内质的赞美转到对外形的描绘。他也像橘柚一样,具有受命不迁的品性。借橘抒怀,托物言志。《离骚》中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个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斜视庭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流连孤松,都寄托着陶渊明的高洁之志。(2)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石钟山记》中,苏轼实地寻访,发现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眄庭柯以怡颜②.抚孤松而盘桓③.万里悲秋常作客④.-21- 百年多病独登台⑤.空中而多窍⑥.与风水相吞吐【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眄、抚、桓、窍。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冬奥会的设计美学集中体现了中国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北京冬奥会会徽,以书法形态的“冬”字为灵感,与滑冰、滑雪运动员的造型相(),表现出赛道起伏的曲线以及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吉祥物冰墩墩,①,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搭配,象征了健康、坚韧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以中华文化图腾“龙”为创意,与雄浑曲折的山脊融为一体,俯瞰下去正如②;首钢滑雪大跳台,以敦煌壁画中“飞天”为象形,③,寓意着朝着梦想腾跃和飞翔……立足传统文化,满怀文化自信,中国的设计师()。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得以彰显,打造了靓丽的中国名片。回溯传统,面向未来,我们()地表达“自我”,释放出中华文化璀璨的光芒,让世界()中国文化之美、中国文化之韵。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A.融合独具匠心从容不迫领略B.融和别出心裁从容不迫领悟C.融合独具匠心泰然自若领悟D.融和别出心裁泰然自若领略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让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了靓丽的中国名片。B.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得以彰显,成为了靓丽的中国名片。C.让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得以彰显,打造了靓丽的中国名片。D.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了靓丽的中国名片。20.-21- 根据原文及图片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A19.D20.①以中国“国宝”大熊猫为原型;②一条蜿蜒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③与背后的天空相互辉映【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第一空,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和:融洽和谐。此处指不同造型之间的结合,应填“融合”。第二空,独具匠心:在技巧和艺术构思上有创造性。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此处强调北京冬奥会设计师的艺术构思技巧,应填“独具匠心”。第三空,从容不迫:指镇定沉着,形容遇事镇定自若,不慌不忙。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态度镇静,一点也不慌乱。此处没有紧急语境,应填“从容不迫”。第四空,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并认识它的意义或对它进行辨别、欣赏。领悟:对事物有所了解和认识。此处侧重指欣赏,应填“领略”。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语病有两处:一是第二句偷换主语导致与前文主语不一致,应改为“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二是最后一句“打造了”与前文主语不搭配,可改为“成为了”。-21- 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解说冰墩墩的造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是熊猫造型,再看下句说的是冰晶外壳,那么此处是说冰墩墩的外形创作特点,据此应填:以中国“国宝”大熊猫为原型。第二空,“正如”提示要用比喻句,“与雄浑曲折的山脊融为一体”以及图片信息突出蜿蜒曲折的特点,据此应填:一条蜿蜒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第三空,前句“以敦煌壁画中‘飞天’为象形”突出“飞天”的空中飞舞的外形特点,“寓意”又指向腾跃和飞翔,此处应加入天空的背景,据此应填:与背后的天空相互辉映。四、名著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观园的姐妹们美丽聪明、气质高雅,但其诗文素养与个性却各有特色。她们写的诗就如同曹雪芹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即便不加署名,也知道是谁写的。__________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__________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其诗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__________性格大度、潇洒风流,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__________处事果决,精明能干,她写的诗则疏阔爽朗、高远简淡。从海棠诗社与菊花诗社的吟咏中,可以读出她们各自的风格。第七十回,林黛玉作了一首《桃花行》,薛宝琴说是自己写的,贾宝玉说:“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21.依次对应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最恰当的项是()A.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B.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史湘云C.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贾探春D.史湘云贾探春林黛玉薛宝钗22.贾宝玉为什么不相信《桃花行》是薛宝琴写的?请结合《桃花行》的选句和《红楼梦》相关内容简要回答。桃花行(节选)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21-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答案】21.C22.①贾宝玉是黛玉的知己,知道林黛玉经历过离丧之痛,所以“作此哀音”;②《桃花行》以花寄托人的身世飘零,缠绵凄切,符合黛玉的性格,与薛宝琴不符。【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对《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有较深入的把握,通过阅读原著可知,林黛玉孤高自许、多愁善感,从《葬花吟》等诗篇可以看出,其诗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而与之相对是薛宝钗,她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如她所作的《临江仙》词。史湘云在生活中性格大度、潇洒风流,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如她的《咏海棠》诗。贾探春处事果决,精明能干,她写的诗则疏阔爽朗、高远简淡,如她的《白海棠》诗。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对于薛宝琴这一人物,曹雪芹是寄寓了非常美好的理想的,她冰清玉洁、超凡脱俗,她不同于宝黛湘三人的悲剧命运,是《红楼梦》中少有的悲剧色彩很淡的一个人物,她的诗在构思、意境、形象思维诸方面又自另成一格,显得富丽堂皇而不落俗巧、风度高雅而氛围悲凉。如在大观园联诗中“绮袖笼金貂”显现出华贵典雅,“吟鞭指灞桥”呈现出豪壮,“伏象千峰凸”则是雄伟壮丽。而《桃花行》一诗中,从“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等句可以看出,作者感情细腻,多愁善感,与薛宝琴的风格格格不入,所以贾宝玉才断定这不是她所写。而这诗正符合林黛玉的性格和写作风格。五、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成长自觉是一个人对自己不足和现状的觉醒和反思,是一种主动追求改变的意识;成长自信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坚守,是一种沿着这种价值成就自己的信念。有人说:“一个真正伟大的人的自信和自觉是平衡的。他会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在个人成长中,自觉和自信缺一不可。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以“个人成长的自觉和自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21- 要求:综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走在自觉与自信的路上世界上有一条路是我们的必经之路,那便是——成长之路。成长之路,充满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曲折漫长的生命旅途中,勇者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气,智者有“世事洞明皆学问”的睿智;乐观者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失意者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沉郁。而我想说,成长之路,少不了自觉与自信的陪伴。走在自觉的路上。成长路上,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面对失败,你是痛苦懊悔,还是怨天尤人?孟子说:“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意思是说,当没有赢得比赛时,不要怨恨自己的对手,而要善于反思自己的问题。因此,当遭遇失败时,请不要怨恨对手,也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同,而应该反思自己的不足。这就是成长的自觉。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丧失根据地,被迫长征。面对惨淡的形势,面对渺茫的革命前途,面对即将迎来的大好前景化为泡影,毛泽东没有怨恨国民党利用自己的弱点攻破根据地,而是在长的征途中深入反思,意识到了的左倾错误,随即在召开的遵义会议中更正革命方向,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失败后反思自己,总结教训,重新调整方向,规划未来,这才是正确的自觉。自觉能够使人在危机中赢得生存的转机,自觉能够促使人不断完善自我,最终迎来胜利。走在自信的路上。尼采的三境界:“我应当,我要,我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我是。坚持自己,就是使自己成为那个我是的人。这不仅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还需要对自己的勇气拥有绝对的自信,因为在坚持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会遭受到外界的打击与否定,还有来自我们内心对自己的怀疑。但毫无疑问,只有带着自信上路,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才能铸就辉煌。自信来自于对经验的总结。当成功的花儿绽放,你是得意洋洋,傲慢轻狂,还是谦虚谨慎,总结经验?诚然,胜利加冕之际,荣耀的光焰将使我们轻而易举地迸发出强烈的自信与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但是,面对成功的正确做法应当是总结经验,争取再创辉煌。如果奥运健儿满足于金牌的获得,就不会有继续训练的动力,将再难突破自我;如果袁隆平满足于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就不会有禾下乘凉梦,中国水稻事业将再难实现飞跃。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成功的意义在于总结成功的经验,让我们更加自信地去争取下一个目标的胜利。携着自觉和自信,奔向远方。-21- 在成长的路上需要自觉。失败了不要气馁,要懂得凡真正的大智慧,往往源于失败的教训。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失败了,我们要学会自觉,要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体会方法,思考原因,这样,我们才会变地成熟,才会成功。在成长的路上更需要自信,需要对自我选择和价值的坚守,要做扎根沃土的大树,而不是是随波逐流的落叶。叔本华说过:“你是什么,永远比你有什么要重要的多。”我有什么是在我是什么的基础之上所建立的,如果连自己都丢失了,即便拥有亿万家产,你也会索然无味,甚或无异于一无所有。走在自觉与自信的路上,洒一路芳华,开一路繁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围绕“成长自觉”和“成长自信”审题立意。“成长自觉”是“觉醒和反思”,是“主动求变”,是不断完善自我;“成长自信”是“认同和坚守”,是成就自己的“信念”。二者缺一不可。考生应当在文中论述自己对“个人成长的自觉和自信”的认识。可以分析二者各自的价值意义。如如果没有“成长自觉”,那么就缺乏对自身不足和现状的深刻认识,也就不会有反思和觉醒,自然很难有向好的改变,人就只能原地踏步,或者成长地很缓慢;而如果没有“成长自信”,作为青年,三观还不太成熟,容易被诱惑而发生改变,一个不断否定自我,左右摇摆的人,不可能有对理想的执着,也很难做出成就。当然,作为关系型话题,还要找到二者的关联,比如,“成长自信”貌似与“成长自觉”矛盾,其实二者相辅相成,有了“成长自信”,“成长自觉”才有反向,才不至于变成自我否定;而有了“成长自觉”的不断完善,“成长自信”才不会跑偏,也才更坚定有力。立意:1.自觉完善,自信领航。2.自觉是责任,自信是信念。3.自信自觉,助力成长。-21-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地理下学期2月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2月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政治下学期2月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化学下学期2月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英语下学期2月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2月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带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考数学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2022年临沂市高三政治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题(临沂市一模,含解析)新人教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17 20:48:10
页数:21
价格:¥5
大小:206.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