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卷九年级语文温馨提示∶1.全卷共8页,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全卷得分上限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须写在答题纸规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草稿纸上均无效。一、书写(5分)请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美观。二、积累(22分)1.请根据拼音和语境填写汉字。2021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dàn①__________辰140周年的纪念日。先生的一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生,是“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一生、也是永远做一个斗士的一生。他在蒙mèi②________而浑浊的旧中国为新思想奔走呼号,以文字向当时的国人深情呐喊,从来没有退缩,更始终不曾动摇。一百多年过去,níng③________望先生的画像。他依旧目光如jù④___________,点亮无数后来人心中的精神之光。【答案】①.诞②.昧③.凝④.炬【解析】【分析】【详解】诞辰(dànchén),意思是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蒙昧(méngmèi):不懂事理;愚昧。凝望(níngwàng):意思指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引申期望、盼望等意。目光如炬(mùguāngrújù):眼光亮得像火炬。形容目光远大,洞察细微。2.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书法作品,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2)将方框内的字用简体正确规范书写。(3)与方框内的文字意思相反的一项是()A.百业兴旺B.百废待兴C.蒸蒸日上D.万象更新【答案】(1)D(2)百废具兴(3)B【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辨识A.篆书字体因形立意,笔画瘦长圆滑,有古代象形字的特点;B.隶书字体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横长竖短,呈宽扁状;C.楷书字体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形体方正;D.行书字体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挥洒自如。这幅书法作品符合行书这一特点,故字体为行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D。小问2详解】这幅书法作品的书写顺序为自上而下,自右向左,为《岳阳楼记》中的片断“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可知方框内的字为“百废具兴”。“廢”是“废”的繁体,“興”是“兴”的繁体。注意用简体书写。【小问3详解】百废具兴: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具”同“俱”。A.百业兴旺:各种行业都兴盛发达。与“百废具兴”意思相近;B.百废待兴: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与“百废具兴”意思相反;C.蒸蒸日上:意为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与“百废具兴”意思相近;D.万象更新:意思是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与“百废具兴”意思相近;故选B。3.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诗句。秋,是一个有魅力的文字;秋,是一个令人动情的季节。杜甫在天气转凉的秋夜思念亲人,在《月夜忆舍弟》中写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苏轼在中秋之夜表达美好祝愿,隔千里兮共明月,在《水调歌头》中写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成年人遍尝辛酸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下④“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在人生的秋天坦诚心志,不惜残年,忠君报国。【答案】①.露从今夜白②.月是故乡明③.但愿人长久④.千里共婵娟⑤.欲说还休⑥.却道“天凉好个秋”⑦.欲为圣明除弊事⑧.肯将衰朽惜残年【解析】【分析】【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婵娟、弊、衰朽、残”等字词容易写错。4.主题口号是历届奥运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主办国、主办城市的独特文化和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请你写出此主题口号有着怎样的深意。【答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起”展现了当前形势下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未来的共同愿望。(或者:“一起向未来”,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传递出14亿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和语言表达。此题应从“一起”和“向未来”两个角度,根据词义并结合世界形势特点阐述其意义,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起”突出了集体的力量,人类团结奋斗,才能积聚出更大的力量。“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共同发展中的合作的态度和成功之道;“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表达了各国人民守望相助、携手共进的愿望,彰显了奥运会团结世人克服挑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力量;“一起向未来”体现了团结和集体的力量,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观和愿景,以及追求世界统一、和平与进步的目标。三、阅读(55分)(一)名著阅读(10分)5.假如艾青想注册一个抖音号,请你帮他设置头像,你会选用什么作为他的头像,请说明理由。头像设置为:()理由: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头像设置:一团火,火红的太阳、一束光、一个火把、一片土地等等都可。理由:如写一团火、火红的太阳、一束光、一个火把等。这个头像是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突出艾青驱逐黑暗,追求光明的个性形象。【解析】【分析】【详解】《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在这些诗歌中,诗人艾青以激越抒情的笔触,吟唱多灾多难的祖国大地和旷野农村,礼赞太阳、黎明、火把,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所以在选择头像时,多选择他诗歌中的意象,谈理由时,围绕这些意象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头像设置:一个火把。理由:在艾青的长诗《火把》中,人们拿着火把向前走去,火把唤醒了麻木的人们。可以说,火把是诗人的呼唤,也是革命的呼告,这样的头像能突出艾青对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的形象。6.班级正在开展《水浒传》之“人物名”探究的活动,请你结合作品帮助释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梳理情节——读鲁达的“鲁”鲁智深是我们阅读《水浒传》时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他特别热衷于做一类事情,那就是救人,下列哪些是他救过的人?(多选题)()A.武松B.金翠莲C.林冲D.史进(2)精研细读——读鲁达的“智”请你结合《水浒传》中鲁达相关情节具体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求内核——读鲁达的“达”“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结合所给材料,请你解读他的“达”。——《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话夙愿》鲁达:“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个干净去处安身立命。”宋江:“那去京师主持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可光显宗风。”鲁达:“都不要,要多了无用,只要囫囵尸首,便是强了。”——《第一百一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金圣叹认为:四十九回之前鲁达以酒为命,四十九回后鲁达滴酒不饮。然而声情神理,无有非鲁达者。【答案】(1)ABCD(2)①鲁达打死镇关西时,说“他诈死”,边骂一边大步离开,回到下处只急急带了盘缠细软银两,趁机逃跑。从这个情节中,我们看到他不但不鲁莽,而且机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鲁达去打镇关西时,让镇关西切了三次肉,激怒镇关西,为了让镇关西先动手,也为了他拖延时间,消耗郑屠体力,折杀郑屠锐气,他不仅不鲁莽,还粗中有细。③鲁达怕店小二敢去拦截金家父女,就在店中一坐两个小时,等到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到郑屠处,也是智体现。④救林冲时,他说:“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过来……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出门时,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话语中他自己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可见智。⑤见酒保请两个公人讲话即起疑心,恐两个公人路上害林冲,一路跟来,非常细心。(3)鲁智深反对招安,看透了当时黑暗的官场,这世道他看得分明;他不求名利,归顺朝廷后,只有他和公孙胜没有去,也正是凭着这种通透和智慧,一生侠义的鲁智深在六和寺内坐化成为归宿,成为梁山好汉中下场最好的人;他爱喝酒,但能保持清醒(因为喝酒后人会糊涂,但鲁智深需要保持清醒),这些都可以看出他内心通达、鲁智深所做的一切都是发自内心,一生都是随缘的,所谓“达人知命”,正是指鲁智深这样富有智慧的豁达者。【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鲁达救人无数,和武松一同在乌龙岭血战的时候,包道乙使用玄天剑斩了武松的左臂,鲁达一禅杖救了武松;金翠莲卖唱被鲁达听到,他为此拳打镇关西,救了父女二人;大闹野猪林,鲁达救了林冲;史进为了救女儿被官府抓了之后,他单枪匹马前去营救却中了计谋,结果和史进一起被关起来,后被宋江等人救出;故选ABCD。(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鲁达不仅热血,也有智谋。鲁达在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这体现了他的“智”;鲁达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表现了鲁达的“智”;为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离开,鲁达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阻止店小二拦截金氏父女,也避免了他们去给郑屠通风报信,这体现了鲁达的“智”;鲁达感到林冲的发配有阴谋,于是暗中跟随,并且提前奔往野猪林隐藏,这体现了鲁达的“智”;鲁达明白,即使公差虐待林冲也不能杀他们,这样只能让林冲罪上加罪,而在林冲命悬一线之际,从天而降,让他转危为安,这体现了鲁达的“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鲁达认为朝廷好像身上的这大领长袍,已经被染色了,脏掉了,根本就没法洗干净。这样一个不干净的朝廷,竟是奸邪小人当道,所以招安就等于把大家的命往虎口里送,会寒了兄弟们的心,所以他反对招安,最后在六和寺坐化,体现了他的“达”;鲁达从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到滴酒不沾,是因为自己贪酒误事而辜负了林冲的信任,他希望自己保持清醒。他对自己人生并没有那么多孜孜以求,也没有那么多的欲望,在生命的尽头,鲁智深依旧洒洒脱脱,从容不迫,这也体现了他的“达”。(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蓝色的还是带条的文/【俄】格里高利·戈林文译/李冬梅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去年秋天,单位派我来莫斯科出差。我到了莫斯科,先找一家旅馆安顿好随身带的东西,然后在一家小饭店吃过午饭后就去忙正事儿——逛街去了。我在一家百货商场门前,看见那儿正排着一个长长的队伍。我很高兴,猜想那儿肯定是在卖什么好东西。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只要一排队,那肯定是在卖什么好东西。后来我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确信那儿现在正卖的东西肯定难得一见,因为队伍非常长,从街上就开始了,然后又沿着一楼的楼梯往上排,都看不见尽头。我急忙朝队尾走了过去,问边上的一个女人:“谁是最后一位?”那个女人回答:“我是最后一个。”我又问:“这儿卖什么呢?”那个女人说:“到底卖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只是有人出来说,后来的就不要再排了,已经没有这么多了。”可我还不死心:“那他们卖的那个东西多少钱啊?”那个女人如实相告:“20个卢布。”我一听很高兴:“价格还行,就排一会吧。”我站在队尾耐心地等待着。陆陆续续又来了一些人站在我的后面。现在我站在队伍中间,感觉舒服多了,因为后面有人给我挡风了。我就这样一直在队伍中排着。只是我心里没底。不知道大家在这儿到底排什么呢?我找机会问了几次周围的人,这儿到底卖什么呢?是吃的、穿的、还是用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没人回答我。一半是跟我一样,不知道;另一半是知道却不说,故意让我们这些不知道的着急。那我也还是不想走开。突然,上面闪出一个售货员大声说:“大家听清了,只剩下15号的和16号的了!”说完,她转身就回去了。人群里一阵骚动。我的心也悬了起来,不知道剩下的这两个号是不是合适。不过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想,办法总是有的。要是小,就撑大点儿,要是大,就改小点儿。要是用电的东西,我们就安个变压器。不管怎么说,我是等定了。一个小时后,突然传出来一个消息说,这个东西也可以去一个什么三号柜台买,不用排队。既然不用排队,那就挤吧。于是众人蜂拥而上,把我夹在了中间,我被连推带拥地挤到了三号柜台前。一个女售货员朝我大喊:“你要什么?”我喘着粗气说:“就要你现在卖的这个东西!”她一听更火了:“我是问你要蓝色的还是要带条的?”我不得不央告她说:“求求你了,你先给我看看什么样吧。”可她真不给面子:“你想的倒美!这都包着呢!”我已无可奈何:“那就蓝色的和带条的各来一个吧。”我交了钱,抱着两个盆子又开始往出口挤。感觉一个盒子重一点儿,一个盒子轻一点儿,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晃动……周围的人还在挤来挤去,推推搡搡,一不留神就得被挤例。突然一个乌兹别克老头拦住了我的去路:“好孩子,你卖给我一个吧。就为这个东西我这都是第四次来莫斯科了!”我说:“老爷爷,也许我能卖给你一个,只是你得先告诉我,我买的这是什么东西。”可老头的回答让我大失所望:“这个东西用俄语我不会说,用乌兹别克语译不过来。”我只好对老头说:“那你还是自己去挤吧。这个东西我自己也需要。”老头还想和我商量。我为了躲开老头,往旁边一侧身,结果脚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我从楼梯上滚了下去……第二天我在医院里醒过来后,马上问值班护士:“护士,我的东西呢?”“什么东西?”护士问。“就是我买的那两个东西。”“你买了两个什么东西?”“什么东西,”我说,“我也说不清楚。”“那你什么时候想起来,我们什么时候让你出院。”(选自《微型小说选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请按照文章内容梳理小说情节。看到队伍非常长、高兴好奇——→听说剩下不多了。①____________——→听说只剩15、16号,心悬起来——→②_____________,无可奈何——→老头没法告诉我,——→③______________8.原文的标题是“蓝色的还是带条的”,有人觉得“排队”更好,也有人觉得“盲”更好,你觉得呢?说说你的理由。9.请任选两处完成文中的批注。小贴士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原文内容和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和补充式批注。10.请结合文章结尾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篇小说的讽刺意味。【答案】7.①.还不死心②.售货员不耐烦告诉“我”卖的是什么③.大失所望8.原题好。原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线索,贯穿全文;突出主旨,里面的人物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给人警醒。9.示例一:一般按照正常思维的顺序,应该先问“卖什么”,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排队。而文中先问“谁是最后一位”,可以更好的突出他急于排队、盲目跟风的心理。小说中的主人公反常的行为是其跟风心理的生动体现。示例二:因为后面有人挡风,身体的舒服。以为后面陆陆续续有排队的人,觉得自己排对了,做了正确的选择,心理上的舒服。示例三:周围的人还在挤来挤去,推推搡搡,不留神就得被挤倒。10.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不知道卖的是什么,就去盲目排队,几经周折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还被护士当成疯子的故事。小说小仅讽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跟风现象,还批判了那种社会风气,人们已经在麻木习惯中丢失了自我,失去了理性的判断意识,甚至丢失了独立的人格。示例:课堂上,同学们整齐地回答着练习册上写的答案。忽然“我”看见了个别同学在听到别人的答案和自己不一样时,想也不想就低下头,写上大家说出的答案。最后,抬起头迅速看老师一眼,发现自己的“小动作”并没有被老师发现,如释重负,又装成一副认真的样子。老师讲解过后,他们才发现自己的答案才是对的。有些同学人云亦云,就是因为没有经过自己的独自思考。【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概括。第一空,通过第7段中“可我还不死心:‘那他们卖的那个东西多少钱啊?’”的内容,可概括为:“我”仍不死心;第二空,通过第19段中“一个女售货员朝我大喊:‘你要什么?’我喘着粗气说:‘就要你现在卖的这个东西!’她一听更火了:‘我是问你要蓝色的还是要带条的?’我不得不央告她说:‘求求你了,你先给我看看什么样吧’”的内容,可概括为:女售货员很不耐烦地告诉“我”卖的是什么;第三空,通过第23段中“我说:‘老爷爷,也许我能卖给你一个,只是你得先告诉我,我买的这是什么东西。’可老头的回答让我大失所望:‘这个东西用俄语我不会说,用乌兹别克语译不过来。”我只好对老头说:“那你还是自己去挤吧。这个东西我自己也需要’”的内容,可概括为:“我”非常失望。【8题详解】考查对标题作用的理解。解答时,围绕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即可。结合文章第19段中“一个女售货员朝我大喊:‘你要什么?’我喘着粗气说:‘就要你现在卖的这个东西!’她一听更火了:‘我是问你要蓝色的还是要带条的?’我不得不央告她说:‘求求你了,你先给我看看什么样吧’”的内容可知,这句话是文中女售货员的话。“蓝色的还是带条的,到底是什么?”这个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这个“蓝色还是带条的东西”把所有人物和情节都串连起来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结合文章第2段中“我在一家百货商场门前,看见那儿正排着一个长长的队伍。我很高兴,猜想那儿肯定是在卖什么好东西。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只要一排队,那肯定是在卖什么好东西。后来我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确信那儿现在正卖的东西肯定难得一见,因为队伍非常长,从街上就开始了,然后又沿着一楼的楼梯往上排,都看不见尽头”内容可知,“我”在根本不知道卖什么东西的情况下,依旧去排队,“蓝色的还是带条的”,凸显文章主旨,“我”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盲目跟风,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排队”仅仅体现出购买这个东西需要排队,并不能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和点明文章主旨;“盲”虽有“盲从”“盲目”的意思,但是只用一个“盲”字,不能更好的表现文章主题,且与文章中心事件无关,容易引起读者误解。所以使用原题更好。【9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根据题干提示和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即可。①处,通过“我急忙朝队尾走了过去,问边上的一个女人:‘谁是最后一位?’那个女人回答:‘我是最后一个。’我又问:‘这儿卖什么呢?’”的内容可知,在这里两个问句的顺序似乎颠倒了,正常情况下购物者应该先询问“卖什么东西”,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排队购买。文中的“我”先问“谁是最后一位”,生动形象地体现“我”盲目跟风从众,着急排队的心理,增加了文章的讽刺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处,通过第2段中“我在一家百货商场门前,看见那儿正排着一个长长的队伍。我很高兴,猜想那儿肯定是在卖什么好东西。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只要一排队,那肯定是在卖什么好东西。后来我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确信那儿现在正卖的东西肯定难得一见,因为队伍非常长,从街上就开始了,然后又沿着一楼的楼梯往上排,都看不见尽头”和第10段中“我站在队尾耐心地等待着”的内容可知,“陆陆续续又来了一些人站在我的后面。现在我站在队伍中间,感觉舒服多了,因为后面有人给我挡风了”,首先说明了“我”在身体上感受到舒服,因为后面排队的人为我挡住了寒风;同时,“我”在心理上也获得了满足感,因为“我”把握住了机会,做出了“排队”的正确选择,抢占了靠前的位置,还有很多人排在“我”的后边呢。③处,通过第21段中“我交了钱,抱着两个盆子又开始往出口挤……周围的人还在挤来挤去,推推搡搡,一不留神就得被挤例”的内容可知,此处描写了排队购物的人数之多和拥挤的状况,为下文“我为了躲开老头,往旁边一侧身,结果脚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我从楼梯上滚了下去……”做了铺垫。【10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不知道卖的是什么就去盲目排队,几经周折最后什么也没得到,还被护士当成疯子的故事。作者提炼了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盲目跟风的现象,描述了他们滑稽可笑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地讽刺。同时,小说中“卖的人”颐指气使,居高临下;“买的人”不以为怪,习以为常,甚至乐此不疲。小说不仅讽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跟风现象,还批判了那种社会风气——人们已经在麻木、习惯中丢失了自我,失去了理性的判断意识,甚至丢失了独立的人格。解答时,结合生活学习实际,将身边“人云亦云”的事情加以描述和评判即可。示例:在现代网络生活中,有很多人云亦云的事情!比如“上海女孩蹲着等地铁”事件,就带出了许多议论和闲说。照片上,两个女孩蹲着等地铁,既没有不规范候车行为,也没有妨碍他人。却有网民评价说,在公共场合蹲着,有失教养。如此一来,一批缺少独立思维能力、跟惯了风的人,也就“道德、教养”地评判起来,这样的人云亦云,暴露的恰恰是这些人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准。如此这般鹦鹉学舌,随声附和,盲从随众,将真理和道义丢在了一边的人云亦云,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这样的人云亦云,最直接的功效就是:扰乱视听,混淆是非,损人不利己。一个人,只有在人云亦云的氛围中,不为表象迷惑,不为压力改变,用眼睛观察世界,用头脑思考问题,抛弃急功近利,驱除患得患失,独善其身,坚持真理,才能够有所作为,有所成长。(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分)请你认真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女人比男人好看,还在于女人爱打扮。②打扮是以藏和露为技巧的,藏重要的还是为了露。在脸上涂各种化妆品是要更好的表现脸,设计服装讲究线条也是要展示身材。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人打扮是为了鲜活人的眼睛,它不取悦于别类,这如同我们在乎鸡的肥瘦而不是鸡的丑俊。但打扮毕竟是皮面上的操作,人格和素质如白纸灯笼里的灯泡——灯泡是红色的,灯笼就是红灯笼;灯泡是黄色的,灯笼就是黄灯笼。于是,有人娇艳,有人妖冶,有人清雅。④人还是打扮着好,尤其女人。打扮的越有个性、越有风格,才是会打扮。凡是社会上兴什么衣服就穿什么的,都不是美人。⑤人如果都成了美人,其实就没了美人。人穿衣是为了保暖,如讲究到为了衣服冻坏了身子,人最后就成了挂衣架子。过去有一句名言:最容易打扮的是历史和小姑娘。现在呢?没学问的打扮得像有学问的,不是艺术家的打扮更像艺术家。⑥当一切都在打扮,全没有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最美丽的打扮是不打扮。(节选自《贾平凹绝妙小品文》)材料二:①作家贾平凹先生说;“凡是社会上兴什么衣服就穿什么的人,都不是美人。”②其实真正的美,岂是涂几层粉底,穿几件好衣服就能显现出来的。人也如同那糊着白纸的灯笼,灯笼的颜色由里面的灯泡来决定。灯泡是红色,那灯笼就是红色的,灯泡是绿色,灯笼自然就是绿色的了。③可见真正的美是涂抹不出来的,需要精心妆扮内在的那颗心才可以。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内在的美呢?④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⑤大家都熟悉的名人:“央视一姐”董卿和“演艺界的清流”陈道明,他(地)们身上的那种气质,不是谁都可以有的。即使给他(她)们穿上破旧的衣服,恐怕也难以阻挡其内在的光芒吧?这就是读书的力量。⑥常独处。沉淀自己、让心归零。独处是女人最好的奢侈品,一忧一直皆心火。真、点、哀、乐各种情绪都会伤人。交际应酬多了难免耗费精力。损伤元气、况且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还容易得罪人,惹人生气,让自己伤神,真是不值得。⑦叔本华曾说过:“没有足够的独处生活,我们也就不可能获得平静的心境。”对于女人而言,也最为实用。⑧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最快乐。当一位女记者景仰之余,向坐在轮椅上已经有30多年的科学巨匠,提问:“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您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霍金面带恬静的微笑,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打出了下面这段文字——-”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⑨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找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思的心……”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总是充满风风雨而,每个人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挫折和困苦,如果能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一定会收获更多快乐。⑪别林斯基说过:“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一个人只重视外表的打扮,而不重视内在的修为,那只是一种空洞的美,毫无灵性的美。那种美是浅薄的,没有深度,没有内涵。⑫写到这里,我似乎更读懂了贾平凹先生说的“当一切都在打扮,全没有了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最美的打扮是不打扮”这句话的深意。(摘自网络自由撰稿人)11.阅读以上两则关于打扮与美的材料,从下列选项中找出正确的一项()A.女人比男人好看,在于女人爱打扮。B.打扮毕竟是皮面上的操作,所以人就不需要打扮。C.一个人只重视外表的打扮,而不重视内在的修为,这样的美是浅薄的。D.材料二作者认为只要多读书,常独处就能培养内在美。12.请你从两则材料中分别找出能表明作者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认真阅读材料二,请你回答:作者认为,如何才能培养内在美呢?14.材料二作者在文末说、我似乎更读懂了贾平凹先生说的“当一切都在打扮,全没有了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最美的打扮是不打扮”这句话的深意,请你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1.C12.①.材料一:当一切都在打扮,全没有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最美丽的打扮是不打扮。②.材料二:“真正的美是涂抹不出来的,需要精心妆扮内在的那购心才可以”或者“一个人只重视外表的打扮,面而不重视内在的修为,那只是一种空洞的美。13.①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②常独处,沉淀自己,让心归零;③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最快乐。14.在人人都倾向于“打扮”的今天,全都是妆容精致,好看的人难免会千篇一律,让人审美疲劳这时候,那些打扮个性,能够彰显出自己独特气质的人或者那此不喜欢打粉的人,也自然成了最独特的存在;(这是第一个角度,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的妆容与打扮,并不是真正的美,这点主要结合材料一理解。言之有理即可。)当一个人的内在是贫乏的,外表再花里胡哨,你也会黯淡无光;而当你有足够丰富的内在,无论外表是精致还是平庸、都会让你整个人闪闪发光。(这是第二个角度,你有足够丰盈的内在,外表打扮与否不重要,这点主要结合材料二理解。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1题详解】A.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①段“还在于女人爱打扮”可知,缺一个“还”字,“在于女人爱打扮”表达意思跟原文不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有误,说法太绝对,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人还是打扮着好,尤其女人。打扮的越有个性、越有风格,才是会打扮”分析,材料一贾平凹认为“打扮毕竟是皮面上的操作”,但人还是需要打扮,而且要打扮得有个性,有自己的风格,才是真的美;D.有误,“只要”一词不妥,材料二作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去培养内在美,分别是多读书、常独处和懂得感恩。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材料内容,从原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即可。根据材料一第⑥段“当一切都在打扮,全没有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最美丽的打扮是不打扮”可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观点;材料二第③段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二第③段“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内在的美呢?”可知,下文材料阐述了“如何才能培养内在的美”。然后介绍了三个方面:①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②常独处,沉淀自己,让心归零;③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最快乐。据此分析,第③段“可见真正的美是涂抹不出来的,需要精心妆扮内在的那颗心才可以”可以表明中心论点。或者第⑪段“一个人只重视外表的打扮,而不重视内在的修为,那只是一种空洞的美”也表明了作者的观点。【13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二第③段“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内在的美呢?”可知,下文材料阐述了“如何才能培养内在的美”。根据第④段“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可得出: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根据第⑥段“常独处。沉淀自己、让心归零。独处是女人最好奢侈品,一忧一直皆心火。真、点、哀、乐各种情绪都会伤人”可得出:常独处。沉淀自己、让心归零;根据第⑧段“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最快乐”可得出: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最快乐。据此综述即可。【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理解。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人还是打扮着好,尤其女人。打扮的越有个性、越有风格,才是会打扮”,可以围绕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的妆容与打扮,并不是真正的美来阐述;根据材料二第⑪段“一个人只重视外表的打扮,而不重视内在的修为,那只是一种空洞的美,毫无灵性的美。那种美是浅薄的,没有深度,没有内涵”,可以围绕有足够丰盈的内在,外表打扮与否不重要来阐述。(四)古诗文阅读(18分)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①)欧阳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注】①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是作者欧阳修晚年退居颖州(今安徽阜阳)时所写。15.请你判断诗歌所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西湖景象?结合上阕中的意象写出你的依据。16.面对“群芳过后,一片狼藉残红”的西湖景色,作者心境如何?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暮春(春天)时节;上阕中“残红”就是落花的意思,落花满地狼藉,表明季节已是暮春;“飞絮”就是“飘飞的柳絮”,柳絮漫天飘飞如同细雨迷蒙,也是暮春的标志。16.上阙“西湖好”的“好”字表明作者面对残红飞絮的暮春季节并不感伤,依然赞赏美好;下阙“莺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隐约表现作者怅然若失的感觉;但这种空寂的氛围也是退居颍州的作者想要的宁静。最后两句诗人垂帘静待燕子归来更显作者旷达闲适心境。【解析】【15题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意象的理解。解答时,要抓住重点语句来进行分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渗豫。垂柳阑干尽日风”,意思是百花凋零之后西湖的景致依然很美,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飞扬的柳絮好似细雨迷蒙。垂落的杨柳纵横交杂,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这首词上阕是说,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丽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飘舞,柳枝在和风中随风飘荡,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作者利用“残红”“飞絮”的意象,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16题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解答时,要抓住重点语句来进行分析。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这首词上阕是说,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丽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飘舞,柳枝在和风中随风飘荡,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西湖花时过后,残红狼籍,常人对此,当是无限惋惜,而作者却赞赏说“好”,确是异乎寻常的。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湖上一片实景,笼罩在这篇实景上的是寂寞空虚的气氛。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使人感觉春事已了。“垂柳阑干尽日风”与上二句相联系,写出了栏畔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单是这风中垂柳的姿态,本来是够生动优美的,然而著以“尽日”二字,联系白居易《杨柳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来体会,整幅画面上一切悄然,只有柳条竟日在风中飘动,其境地之寂静可以想见。在词的上阕里所接触到的,只是物象,没有出现任何人的活动。眼前的是自然界,显得多么令人意兴索然。“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下阕前两句是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笙歌散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去后,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词,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得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籍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这两句是说,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直到双燕从蒙蒙的细雨中归来,才放下了帘子。最后两句,写室内景,从而使人揣想,前面所写的一切,都是词人在室外凭栏时的观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栊”。着意写燕子的活动,反衬出室内一片清寂气氛。“细雨”字还反顾到上阕的室外景。落花飞絮,着雨更显得春事阑珊。这首词从室外景色的空虚写到室内气氛的清寂,体现出词人生活中的一种静观自适的情调。西湖七月半①(节选)张岱②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焕,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魔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③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碓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额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④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中年经历明朝的覆亡,家境随之败落,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沧桑之感。③皂隶:衙门的差役。④竹肉:指管乐和歌喉。17.解释下列加点字①列俟岸上()②皂隶喝道去()③席其上()④向之浅料低唱者出()18.用“/”给下而句子划出停顿。(限2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19.杭州人游湖一般是“巳出酉归,避月如仇”,而在七月半却“逐队争出”,这表明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用文中词语作答)20.西湖之于张岱,不只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斯人留守的精神家园。《湖心亭看雪》与本文记录了作者两次游览西湖的经历,请回答:①从两文中分别写出一句话印证他洒脱不羁的性情;《湖心亭看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湖七月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两篇文章,前文侧重游湖赏景,后文侧重游湖看人,但寄托的情感又有相同之处,请你品味并结合文段内容说一说。【答案】17.①.等候②.离开③.以……为席④.从前18.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19.好名20.①.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吾辈纵舟,酣睡于子十里荷花之中。②.《湖心亭看雪》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西湖七月半》通过真假看月者的对照比较,嘲讽达官豪富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标榜文人雅士陶醉湖光月色、清高拔俗的情致。【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在岸上列队等候。俟:等候。②句意为: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去:离开。③句意为:在上面摆设酒席。席:以……为席。④句意为: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向:从前。【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岸上人亦逐队赶门”写岸上人的行动;“渐稀渐薄”是补语,人越来越少;“顷刻散尽矣”是结果。据此断句为: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意思是: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说明杭州人游西湖的习惯是在白天来游,傍晚就离开。“是夕好名,逐队争出”,意思是: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来到游西湖。根据题目“西湖七月半”和注释可知,“是夕”是七月半的晚上,即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夜晚,“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是因为杭人游湖好虚名,凑热闹,即“是夕好名”的“好名”。【20题详解】①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湖心亭看雪》中的“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写作者在大雪三日,万籁俱寂的雪夜出门赏雪,表现了作者洒脱的性情;《西湖七月半》中的“吾辈纵舟,酣睡于子十里荷花之中”写作者呼朋引伴,对月畅饮之后,纵舟飘荡,酣眠于十里荷香之中,表现了作者出尘脱俗的洒脱性情。②本题考查文章情感的分析。《湖心亭看雪》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等景物描写,把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作者孤独寂寞、不同凡俗的高雅情趣。在湖心亭遇到知己,又使作者产生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情,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西湖七月半》记述了晚明时杭州人在七月半至西湖泛舟赏月的盛况,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世风民习。作者将游乐者分群别类,并对其看月情态分别作了简洁的描摹刻画,通过描写达官豪富和普通百姓“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魔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把达官豪富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只为凑热闹的凡俗之气,与作者这类的文人雅士们真正懂得西湖风光月色之美、歌乐齐发的高雅情致进行对比,突出了文人雅士情趣的高洁脱俗。【点睛】参考译文: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像聋子一样,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像哑巴一样。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摩擦,脸与脸相对而已。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才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四、写作(8+60分)21.小作文疫情期问,网友根据现实中奋战在一线的人们形象,创作了许多名为“最美逆行者”的绘画作品,作品的主人公有些是穿着防护服的“大白们”,有些是穿着红马褂的志愿者们,还有穿着黄背心的环卫工人,穿着制服的警察……以下是其中的两幅优秀作品,结合本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联系此次疫情期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人们形象(可任选其中一个或两个你熟悉的形象),谈谈你对“打扮与美”的新理解。(150字左右)【答案】示例:作家贾平凹先生说:“凡是社会上兴什么衣服就穿什么的人,都不是美人。”当一切都在打扮,全没有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最美丽的打扮是不打扮。疫情肆虐,那些“最美逆行者”舍小家为大家,冲锋陷阵在抗疫一线,医生护士、环卫工、警察叔叔等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行动起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打赢“抗疫”阻击战默默奉献。这些人很普通,绝不会打扮的“花枝招展”可他们却是世界上“最美的天使”。可见真正的美是涂抹不出来的,需要精心妆扮内在的那颗心才可以。【解析】【分析】【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材料可知,结合疫情期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人们形象,谈谈对“打扮与美”的新理解,突出他们外形的不美,内在的美。注意字数要求。示例:别林斯基说过:“美都是从灵魂发出的。”抗疫前线的人们整日带着口罩,穿着大白褂或者厚重的防护服,我们只能看到他们的双眼,看到他们被防护服包裹着的厚重身躯,他们无法化妆打扮,他们的头发、衣服经常被汗水浸湿,他们的眼神常常因连轴转的疫情工作而疲惫不堪,这些与我们所认知的美大相径庭,但我们都知道他们奔赴在前线,他们在默默奉献,他们内在的美无需打扮,由内而外散发光彩,令人敬佩。22.大作文阅读表格中左列的四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你在任务单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任务单任务一:小文的表哥在上虞中学就读高一,自疫情暴发以来一直留校学习,无法回到越城区的家中,他因此心情非常低落,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舅妈委托小文给表哥写一封信对他进行开导,请你以小文的身份写这封信,要求适当引用表格中的文字以作鼓励。任务二:本地某报纸正在发起以“看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没有一个冬天不可“虞”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上虞抗疫宣传标语)有寒冷的地方,就有温暖的阳光;有故乡的地方,就有邻里的守望;希望是战胜困难的药方。(摘自抗疫原创歌山《希望》)等到疫情过后,我想四处走走,听雨听雪听海,听人潮汹涌……我不知道会不会,再伤心或泪流,我知道学会,珍惜此刻的所有。(摘自抗疫原创歌曲《疫情过后》)【答案】范文任务一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亲爱的表哥:你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听说你自疫情爆发以来一直留校学习,不能回到越城区的家中,心情非常低落,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表哥啊,振作起来吧!请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因为,我们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没有过不去的难关。疫情来临之际,所有人向后撤退的时候,他们出现了。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护人员转身逆流而上,不是朝着家的灯光,而是冲向急救室的方向;不是走向年夜饭的香气而是奔向急救室的病榻。一封封按满了红手印的请愿书,他们说:“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他们说:“我是教授,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说:“我是共产党员,我要冲锋在前!”连续在隔离室工作五天后摘下口罩,脸上的勒痕清晰可见,脱下头套后眼底的黑眼圈令人心疼,摘下手套后被汗水泡的发白发皱的皮肤,无一不让人泪目。在医护人员奋战一线的同时,各行各业的人们已经开始行动,共同架起守望相助的温暖桥梁。有的在镜头内,有的在镜头外,但他们的努力却凝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像太阳的光芒洒在人们心里。经专家初步判断,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是由于食用或接触野生动物造成的。有一句诗振聋发聩: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为改善现状贡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疫病的流行,社会的恐慌,对社会的破坏力是巨大的,我们当引以为戒,学会尊重、敬畏自然。我们也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响应社会号召,配合各部门的管理,用实际行动回报奔波在抗疫一线上的工作者们。安心学习,帮父母做家务,积极传递正能量,做一个眼里有光,心里有爱的中学生。有寒冷的地方,就有温暖的阳光;有故乡的地方,就有邻里的守望;希望是战胜困难的药方。让我们都心存希望,等到疫情过后,四处走走,听雨听雪听海,听人潮汹涌……愿世间美好,中国,加油!上虞,加油!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春天的花会开!祝:身心健康,学习进步!小文2021.12.20任务二疫情中的温暖突然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向我们袭来,改变了原来的一切。这个春节没有了往年的喧嚣,没有了往年的热闹,没有了往年的年味,城市变得冷冷清清,家家户户紧闭大门。一场看不见敌人、没有硝烟的战役就这样打响了。武汉是重灾区,每天报道成千上百的人被感染,全国各地医疗队星夜驰援,赶赴武汉。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不顾自己的安危,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有他们依然前行的身影,他们是最美丽的“逆行者”。每当看到那些为了更好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姐姐们白嫩的脸庞被防护口罩压肿了,手上的皮肤被消毒液洗破了,护目镜早已被汗水模糊……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是她们从死神中抢回无数的生命,就像黑暗中的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微光点亮了这个世界,给大家带来了希望与温暖,她们是最可爱的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小区的保安叔叔不怕寒冷,不怕被感染的危险,二十四小时守护在小区大门口。在寒风瑟瑟的夜里坚持给每一位进入小区的人员测体温,给每一辆进入小区的汽车消毒,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次进出人员和车辆的登记,唯一的目的就是尽力阻止病毒的扩散。是他们的一点一滴让我们感到温馨,感到安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许多人向国家、医院捐赠医疗救援物质;防控人员坚守岗位、默默付出……还有很多很多的让人泪目,让人感动,让人温暖的画面和事迹,这股暖流在我身体中流淌,让我心潮澎湃。温暖总在疫情中传递着,它像春风一样洒遍人间每一个角落。致敬所有的医务人员!致敬所有的保安叔叔!致敬所有这场战争中的勇士!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我坚信再寒冷的冬天也总会结束,再迟到的春天也终将会到来,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一起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任务一,要求写一封书信。一、审题。写作要求比较详细:小文的表哥在读高一,自疫情爆发以来一直留校学习,无法回到位于城区的家中,他因此心情非常低落,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舅妈委托小文给表哥写一封信对他进行开导。开导什么呢?主要应从坚定信心、相信国家和学校、搞好学习这些方面来谈。按这个要求来写,也就不会出现“跑题”的问题。二、立意。书信内容要围绕“疫情”来写,反映疫情爆发以来各行各业人为抗击疫情作出的贡献,歌颂以医护人员为代表的抗疫工作人员的高尚品格,还要谈谈作为中学生在疫情暴发时应如何去做等。只要围绕“疫情”来写,反映坚定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主题,立意就是正确的。三、选材。以疫情暴发以来人们的应对措施、工作人员作出的贡献、同学们的反应等为主,选择恰当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写。还要注意写作要求中:适当引用表格中的文字以作鼓励。可以引用“没有一个冬天不可‘虞’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等开导激励他,让表哥增强信心,安心学习。任务二,要求写一篇文章,参与本地报纸发起的以“看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一、审题。以“看见”为主题,可写的内容非常丰富。“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心灵。“看见”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可见的,也可以抽象的无形的。如果只写看得见的事物,文章思想就显得比较浅显,要挖掘“看见”的内涵。只是一味地写“看见”的何其丰富的世界,写“看见”的何其多彩的生活,把重点放在“看见”的经过或过程,不仅有重点失之偏颇之忧,也有跑题之嫌疑。因而,需要仔细写“看见”的事物或现象的的实质,比如,“看见善良”就比“看见一个好人”或“看见一件好事”更深刻一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立意。结合材料内容,可以以“看见希望”为中心进行写作。“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是对希望的一种肯定、信念和坚持,或早或晚,春天终将再次来临。写作时可以从“春的希望”“信念和坚持”的角度入手进行写作,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所见所闻,写出自己的人生体悟和认识。三、构思。这个题目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让人物自己在具体场景、具体事件中,一一活动或登台亮相,亮明题旨,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巧用议论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认识或看法。结构要完整,结尾处可通过总结升华主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12 22:17:30 页数:23
价格:¥5 大小:554.76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