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市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三星堆上新了!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其中一件黄金面具体量非常大,有可能成为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大黄金面具和最重金器。“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如果说35年前对三星堆1、2号祭祀坑的系统性发掘,带给世界更多的是惊奇,让我们看到了中原文明之外的另一种文明形态;那么此次挖掘更多的是惊喜。无论是格外厚重的金面具残片,还是在此前三星堆考古中从未出现的丝绸残留物;无论“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人体造型铜器,还是刻有精美云雷纹的象牙制品……让世人犹如打开文物“盲盒”,那些物品无不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无不让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无不带给观者强烈震撼,让人赞不绝口。用网友的话说,“这绝对是我见过最硬核、最刺激、最贵重的‘盲盒’”。(节选自《央视新闻》,2021.3.21)材料二:徐坚:上海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三星堆3号坑发掘负责人。主持人:《三联生活周刊》记者。主持人:徐老师好,在3号坑只露出象牙的时候,您很自信地说象牙下面还有更多类型的器物。考古学家似乎有一种职业上的本能,知道这下面肯定有好东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坚:您好,关于这个话题,正好在三星堆有东西可说。仅仅从考古学发现的意义上看,我们今天见到的三星堆究竟是单数还是复数?今天梳理三星堆的发现过程,我们会追溯到一位叫燕道诚的人,他在疏浚沟渠时偶然发现玉石器窖藏。这引起世人关注,随后三星堆重大发现接踵而至,直到今天。但事实上如果我们看表象之下的考古学真正的学科逻辑,从1927年开始,其实存在两条平行的线索,也就是说有两个三星堆,一个三星堆起自于1927年的偶然发现,它的发现过程至今仍然扑朔迷离,究竟在哪里发现的,原始的埋藏状态是什么样子,总共出土了多少件,至今都没有笃定的答案。但是,全世界都通过这一次惊天大发现,知道成都附近的太平场有重大发现。这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早知晓的三星堆。下一次引起大范围轰动的发现是198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年,当然,今年更是引起了全世界持续的关注和热议。这三次伟大的发现,我们视作三次强有力的脉冲,也是三次“爆炸”。主持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坚:这还不是三星堆的全部,在这三次强大的脉冲下面,其实有一条稳定的、由数代考古学者推动、循序渐进、静水深流的学术之路。如何一步步卡定三星堆的出土器物是什么,它的组合和全貌是什么,它能够揭示出的遗址是什么属性,和其他遗址是什么关系,以及这些遗址能够告诉我们青铜时代的成都平原是什么样子,告诉我们青铜时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其实这下面有一条可能不为公众那么熟悉,但对于我们的认知,实际上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认知来说尤其重要的另一个意义上的三星堆的线索,那是一群可能迄今为止都没有悉数展现在聚光灯下的前辈学者们,不断推动大家的认识前进的过程。从1934年葛维汉在这里打下第一条探沟。他和林名均在这里的两个地点分头发掘,到1949年之后冯汉骥、王家祐、林向等几位先生在这里长期组织调查和发掘,再到后来的陈显丹、陈德安老师,到现在的雷雨、冉宏林老师等一系列考古学家们,这样构成三星堆的另一条线索。由重大发现构成的爆炸式的三星堆是不可预期的,我们无法精准地知道下一个爆炸点在哪儿。由于20年代的发现是在燕道诚的燕家院子,那里发现了最早的一批玉石器,所以后来很多考古学家都在这一带工作。50年代四川的最早的考古力量,四川的文管会、川大的老师和学生们在这里发掘,当时有人记录,新中国四川考古学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冯汉骥先生带着学生发掘,休息之余,他说这一带一定是古代蜀国的中心都邑,未来一定有重要的发现出现在这里。考古学家能知道大势,这是考古学家知道的必然。但是我们无法像金属探测器一样确凿地知道具体的发现点在哪儿。因此,我们回到三星堆发现的这条线索,不断摸清楚三星堆是什么,三星堆对于成都平原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术工作,这是必然性,我们一定会越来越清楚那些生活在太平场的史前和原始居民,我们会越来越清楚那些曾经生产和使用这些祭祀坑的人们和社会,我们甚至能够更全面更动态地复原当时的社会过程。但是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下一次轰动世界的发现会出现在哪儿,会是什么样子,会有什么前所未见的器物。这就是我理解的必然和偶然。(节选自《三星堆对中国意味着什么?》)1.下列对“三星堆考古”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祭祀坑”出土了一件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和最大体量的黄金面具。B.三星堆考古开始于1927年,燕道诚在燕家院子里考古发掘了一批玉石器窖藏,引起了世人关注。C.三星堆考古中使用金属探测器,确凿地知道文物埋藏点,出土的大部分“宝贝”就是这样被发现的。D.三星堆考古发现被网友喻为“打开了文物的‘盲盒’”,梳理它的过程,就会发现一条学术之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星堆新发现了6座“祭祀坑”,让我们从35年前的“惊奇”到今天的“惊喜”,表明了“新发现”的丰富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徐坚认为从考古学的学科逻辑看有两个三星堆,除成都附近的太平场外;其它地方应该还有尚未发掘的三星堆。C.沿着三星堆发现的线索不断摸索,可以了解在太平场的史前和原始居民的生活状态,动态地复原当时的社会过程。D.三星堆遗址虽有别于中原文明,但它有力地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源的多元性。3.下列各项中,关于“偶然与必然”逻辑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星堆的发现是偶然,70年前冯汉骥先生说这一带一定是古代蜀国的中心都邑,未来一定还会有重要的发现,这是考古学家知道的必然。B.偃师农民偶然捡到文物并上报;为寻找夏墟来河南的古史学家徐旭生巧遇县文物干部,这里隐藏着后来发现二里头古文化遗址的必然。C.在“鸿门宴”中,项羽没有采纳范增的建议杀刘邦,看似偶然;但根据当时天下的形势和刘、项的性格等因素,刘邦能安然脱身是一种必然。D.娜拉起初是一个处处顺着丈夫的“玩偶”,丧失自我的悲剧是必然;在经历一系列打击后,她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最终选择出走,这是偶然。4.根据全文信息提示,补全文中划线处对话。①②5.“文创”是时下非常流行的创意设计,通过“文创”,价值连城的三星堆文物以另一种形式走进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请根据范例(A),在提供的四个三星堆文物中任选两个,用简洁的语言完善表格。序号产品设计设计意图A青铜人面像雪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以青铜面具为模板,分为“青铜味”(抹茶)和“出土味”(巧克力),在满足吃冷饮的同时给人以历史的朴拙感。【答案】1.D2.B3.D4.①请您谈谈考古发现中的偶然与必然;②这“三次爆炸”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全部意义了呢?5.B.产品设计:太阳神鸟金饰丝巾。设计意图:把图案印染在鲜艳的红色丝巾上,红色与高贵的金黄色构成中国式主色调,抽象的神鸟给人动态感。C.产品设计:青铜太阳轮轮毂。设计意图:设计为汽车轮毂,青铜色的古朴与发动机澎湃的动力搭配,让“历史”流动起来。D.产品设计:青铜立人像书签。设计意图:薄薄的书签,穿越千年与书相伴,在你每次阅读停顿中做个历史的记号,让我们在历史的厚重感中思考未来。E.产品设计:青铜神树落地衣架。设计意图:在庄严肃穆的“神树”上挂搭着衣服、帽子、围巾,甚至袜子,原来厚重的历史就在衣帽间。【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出土了一件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和最大体量的黄金面具”表述过于绝对化。原文的表述是“其中一件黄金面具体量非常大,有可能成为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大黄金面具和最重金器”,有可能是指大概率事件,并不是绝对的。B.“燕道诚在燕家院子里考古发掘了一批玉石器窖藏”错误。由原文“我们会追溯到一位叫燕道诚的人,他在疏浚沟渠时偶然发现玉石器窖藏。这引起世人关注,随后三星堆重大发现接踵而至,直到今天”可知,燕道诚是偶然发现,不是考古发掘。C.“大部分‘宝贝’就是这样被发现的”错。文中只提到“考古学家能知道大势,这是考古学家知道的必然。但是我们无法像金属探测器一样确凿地知道具体的发现点在哪儿”,意思是考古学家不能像金属探测器一样知道“宝贝”的具体地点,但由此不能推论“宝贝”大多是金属探测器发现的。故选D。【2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其它地方应该还有尚未发掘的三星堆”错误。由原文“也就是说有两个三星堆,一个三星堆起自于1927年的偶然发现……知道成都附近的太平场有重大发现。这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早知晓的三星堆”可知,一个是现有的物质化的,在成都附近的太平场的三星堆;由原文“这还不是三星堆的全部,在这三次强大的脉冲下面,其实有一条稳定的、由数代考古学者推动、循序渐进、静水深流的学术之路”可知,另一个应该是考古学家们怎么认识和判断的文化意义的三星堆。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推理判断的能力。由材料二原文最后一段“我们一定会越来越清楚那些生活在太平场的史前和原始居民……但是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下一次轰动世界的发现会出现在哪儿,会是什么样子……这就是我理解的必然和偶然”可知,必然性是指由于现实原因的推动,一定会发生的事,而偶然性是指未知的,无法预料是否会发生的事。D.“最终选择出走,这是偶然”错,娜拉出走是因为她的自我意识觉醒了,不想再成为丈夫的“玩偶”,因此,她的出走是一定会发生的。这是必然。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意补写文章内容的能力。第①空,在主持人的语言中,“您很自信地说”“考古学家似乎有一种职业上的本能,知道这下面肯定有好东西”等词句值得推敲,“自信”“一定”等词说明,主持人觉得对于考古学家来说,能在三星堆发现很多器物是一定的。但结合后文徐坚的回答中“他在疏浚沟渠时偶然发现玉石器窖藏”“但事实上如果我们看表象之下的考古学真正的学科逻辑山林间一个三星堆起自于1927年的偶然发现,它的发现过程至今仍然扑朔迷离,究竟在哪里发现的,原始的埋藏状态是什么样子,总共出土了多少件,至今都没有笃定的答案”可知,徐坚认为,三星堆是偶然的发现。综合分析可知,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考古是偶然发现还是必然发现的问题。因此,本空可填:请您谈谈考古发现中的偶然与必然。第②空,首先由横线末尾的“?”可知,本空应填一个问句。再结合“这还不是三星堆的全部”一句可知,主持人应该问的是这次发现是不是三星堆的全部之类的问题。而上文提到“这三次伟大的发现,我们视作三次强有力的脉冲,也是三次‘爆炸’”,因此提问的主语应是“这三次‘爆炸’”,同时,这句话和下文“在这三次强大的脉冲下面,其实有一条稳定的、由数代考古学者推动、循序渐进、静水深流的学术之路”提到的都是三星堆发现的意义。综合分析,本空可填:这“三次爆炸”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全部意义了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题干“通过‘文创’,价值连城的三星堆文物以另一种形式走进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可知,“文创”就是要让文物和我们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因此“产品设计”需要体现出“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应与“设计意图”密切相关。同时,“文创”的目的是为了推广文物,推广文化,需要将潮流和传统相结合。因此,“设计意图”必须表达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相结合的理念,以多元创意的方式传递传统文化情怀,在保留文化本质的前提下,打造、传播独具特色的潮流文化。以A为例,将青铜人面像设计为雪糕,一方面,雪糕是当下年轻人所热衷的消暑食品,具有流行性,而“以青铜面具为模板”,造型独特,必然会受年轻人追捧,既潮流又能传播文化。同时“青铜味”的“青”在颜色上和抹茶颜色相似,青铜器是出土文物,“土”和巧克力颜色一致,因此在口味上具有独特性。B的造型像一个圆环,因此可以设计成头环、丝巾、游泳圈等环装物体。再结合其名字:太阳神鸟金饰。在颜色上必须带有金色,图案上应该体现神鸟的灵动与神秘,可以适当掺杂中国红,体现传统。C的造型像轮胎、方向盘。因此可以设计成车轮、方向盘,或者带有分隔的环状物品。再结合其名字:青铜太阳轮,轮子是会滚动的,因此在设计时必然要让青铜和潮流联系起来,让古朴在历史中滚动。D的造型是竖长条状的,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也应该遵循本身的造型特点,可以是书签、玩偶、手办等。该物品是青铜立人像,因此人物着装必然由当时年代特点,具有古朴的气息,因此,在设计意图中,应该能从造型中,让人思考、回味历史的气息。E是一棵树,枝干很多,可以设计成落地衣架。在上面挂上衣服、鞋包、袜子,让历史和生活相结合。当然,只要从文物造型出发,还有很多其他有创意的设计,比如设计成表情包,卡通吉祥物,盲盒、玩偶等小摆件,钥匙扣、戒指等饰物,多功能笔筒,衣服或背包图案等等,但必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同时设计意图方面,既要遵从本身造型特点,也要讲历史与生活相结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初识悲哀[奥]弗兰茨·卡夫卡乔向东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荡高秋千,即在各种圆形拱顶的剧院中悬空表演,历来被认为是人类最难练就的技艺之一。一个高空秋千演员曾这样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在一座剧院里演出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不离开他的秋千架,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最初只是出于想使自己的技艺精益求精的愿望,但是后来却变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不论他要求什么,哪怕是非常羞于出口的要求,守在下面的服务人员都会将他需要的所有东西传递给他,这些东西装在一个特制的容器中送上去又拉下来。即使是在别人上台表演的时候,他仍然呆在高高的秋千架上,掩藏不了,使观众分心。除此之外,这种生活方式对剧团里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不便。不过,这个事实也不容否认:尽管在这种时候他尽量不动,但观众仍时不时走神瞥他一眼。经理对此并不在乎,因为他是非凡的无与伦比的演员。而且他们当然认识到这种生活方式不是什么恶作剧,只有这样他才能稳定地演出,他的技艺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②另外,呆在秋千架上也特别有益健康,在一年中温暖的季节里,剧院圆顶周围的侧窗都敞开着,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毫无阻挡地流泻进布满灰尘的圆拱,那情景相当美。确实,他的社交生活有点受限制。有时,只有一个表演杂技的小伙子顺梯子一级级爬上来,他俩就坐在秋千架上,一左一右斜靠着吊绳,喋喋不休地说话;或者,房屋修理工在维修屋顶时,通过敞开的窗户同他交谈几句;或者是消防队员,在剧院的顶层楼座上检查有无危险照明时,尊敬地向他说几句难以听清的话,除此以外再没有什么打扰过他的隐居生活。偶尔,剧场的职工可能从下午空荡荡的剧场走过,若有所思地抬头凝视极高的几乎超出人的视野的天花板。那儿,秋千艺人正在练习或者休息,根本没有发觉有人在看他。③如果没有那些免不了的四处搬迁的旅行,秋千艺人本来可以像这样平静地生活下去。他发现那些旅行极难忍受。当然,经理非常注意使旅行不超过必要的时间,让他少受痛苦的折磨。如果是在城市里旅行,就乘坐赛车,尽可能在傍晚或清晨,以非常危险的速度载着他在空空荡荡的街道上疾驰,但这对于他平常的生活方式而言可能十分难受。在巡回演出的下一个城市中,早在他到达之前,剧场里的秋千架就已经悬挂好了,所有通向舞台的门豁然洞开,所有的过道畅通无阻——而经理却始终提心吊胆,直到最后秋千艺人的脚踏上绳梯,转瞬登上秋千架,悬吊在高处。④尽管经理成功的安排了许多次旅行,但是每次新的旅行都使他感到困窘,别的先不说,单是旅行本身对艺人的神经刺激就够大了。⑤有一次他们又一起旅行,秋千艺人躺在行李架上做梦,经理背靠着坐在对面车窗旁的座位上读书。秋千艺人低声叫他的同伴,经理立刻全神贯注地听他讲,秋千艺人咬着嘴唇说,将来他演出时必须要有两副秋千,而不是只有一副,要两副秋千相对而挂。经理立刻答应了。但是好像要显示经理的应允和拒绝一样无关紧要,秋千艺人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将不再在一副秋千架上演出了。每想到还有可能在一副秋千架上表演,他就浑身颤栗起来。经理非常警觉,再次强调他完全同意这个想法,还说两副秋千比一副好,除了第二根秋千架能带来方便之外,表演也会有许多变化。听到这些,秋千艺人突然放声大哭起来。经理深深地感到苦恼,他跳起来,问到底怎么回事。没有回答。然后他从座位上爬起来,脸贴着脸抚慰他,以致自己的脸也沾上了秋千艺人的泪水。询问抚慰,亲昵了很久,秋千艺人才抽泣着说:“手里只抓着一副秋千——叫我怎么活下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这样经理就更容易安慰他了。他保证到了下一个车站就拍电报到他们巡回演出的第一个城市去,让他们在剧场里再安装一副秋千,同时责备自己竟然让演员在一副秋千上表演了那么长时间,并且热情地感谢和表扬演员终于使他注意到这个错误。他就这样一点点地使秋千演员放下心来。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他自己却放不下心来了,感到深深不安,时不时偷偷地从书上方瞟演员几眼,有些念头开始折磨他:人们会让他孤独吗?人们不会增加他的紧迫感吗?人们不会威胁到他的生存吗?经理真的相信,他从艺人流过泪后表面平静的沉睡中,能够看出初次刻在他孩子般光滑的前额上的焦虑的皱纹。(选自《外国超短篇小说赏析》)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A.经理允许高空秋千演员一直呆在秋千上,是为了保证演出的稳定,保证演员的技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本质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B.演员喜欢一直呆在秋千上,是因为他觉得那上面阳光温暖,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有益健康,远离干扰,表现了他醉心于艺术的精神。C.小说最后部分表现了经理的深深不安,说明经理非常了解演员的内心需求,读懂了演员此时的眼泪,他在此刻与演员产生了深深的共鸣。D.小说平铺直叙地讲述了一个严肃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人物性格单一,缺少变化,形象模糊,秋千艺人代表一个有寓意的符号。E.卡夫卡小说被称为“寓言小说”,常用象征表达对社会关系的理解,文中的“秋千”是主人公用以体现个体价值、亲近现实世界的象征。7.小明同学在研读小说时,觉得题目“初识悲哀”值得玩味,尝试对它的意蕴进行探究,但只想到了一点,请你再补充两点。(1)经理“初识悲哀”:经理初次意识到人们的目光与期望会给秋千艺人带来负担,他开始为秋千艺人担忧。(2)(3)8.班级组织卡夫卡作品研讨会,你们小组选定卡夫卡的《变形记》与这篇小说进行对比研读,讨论后找到两篇小说的三个相同点,确定了三个关键词:“荒诞性”“异化”“隐喻”。你作为小组发言人需完成以下两个任务:(1)根据示例,在确定的三个关键词中任选其一拟写一个标题。示例:苦涩的幽默——《变形记》《初始悲哀》中独特的讽刺手法赏析(2)结合两篇小说,围绕本小组拟写的标题进行简析阐释。【答案】6.AD7.(2)秋千艺人“初识悲哀”:他开始隐隐觉得只有一架“秋千”人生充满着危机。(3)作者“初识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秋千艺人的“悲哀”,人们并未意识到真正的“悲哀”在于秋千艺人封闭自我,无法与社会融通,是理解不了世界和不被世界理解的悲哀。8.(1)议题设计示例:议题1:似非而是的“逆说”——《变形记》与《初识悲哀》中“荒诞性”艺术特色赏析议题2:人的“异化”表达——《变形记》《初识悲哀》之主题探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议题3:“甲虫”与“秋千”——《变形记》《初始悲哀》中的“隐喻”意义探究(2)议题1:似非而是的“逆说”——《变形记》与《初识悲哀》中“荒诞性”艺术特色赏析①“荒诞性”主要是指那些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的违反常情与理性的表现。比如《变》里的“人”变“甲虫”,《初》里的秋千艺人常年生活在秋千上。②卡夫卡是以“荒诞”表达“真实”。比如《变》通过格里高尔在生活重担的压迫下从人变成了一只甲虫的荒诞遭遇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金钱已作为异已和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并把人当成了奴隶,使人沦落为非人。《初》里秋千艺人反常的生活状态指向的是一个无法与社会对话融通的孤独者的真实。议题2:人的“异化”表达——《变形记》《初识悲哀》之主题探究①异化是指物对人的奴役,使人失去人性而成为非人。②《变》里主人公的悲剧所表达的就是现代人由于生活的重压,在强大社会面前渺小无力,从肉体到灵魂被全面异化。在变形为甲虫后,作为人的欲望与感情,都被禁锢在“甲壳”之下,是个人无法把握命运的悲哀。《初》里的异化则表现为主人公借助秋千作为封闭自己、抗拒他者的唯一依托,秋千成为主宰他命运的“主人”。他强烈地意识到只有一架秋千的人生充满不安全性,对第二架秋千充满渴求,这把异化推向更深的悲哀。议题3:“甲虫”与“秋千”——《变形记》《初始悲哀》中的“隐喻”意义探究①卡夫卡常用象征形象来表达他对社会关系的理解。②《变》里的“甲虫”有着丰富的隐喻意义,它暗示“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寄寓人性的苏醒,表现人的生存困境。③《初》里的“秋千”代表着一种抗拒他者的凭借,第二架秋千可理解为秋千艺人对“同类”的呼唤,这种呼唤更显示了与世界不融通的孤独之悲。(或秋千隐喻物对人的一种奴役,秋千艺人是一个代表人的异化的符号)【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是因为他觉得那上面阳光温暖,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有益健康”错误。由原文“另外,呆在秋千架上也特别有益健康,在一年中温暖的季节里,剧院圆顶周围的侧窗都敞开着,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毫无阻挡地流泻进布满灰尘的圆拱,那情景相当美。确实,他的社交生活有点受限制”一处分析可知,这不是演员喜欢呆在秋千上的理由,而是叙述者的表达。C.“产生了深深的共鸣”错误,由“经理立刻答应了。但是好像要显示经理的应允和拒绝一样无关紧要”“经理深深地感到苦恼,他跳起来,问到底怎么回事。没有回答”等处分析可知,其实经理并未真正懂得演员的“眼泪”。E.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秋千’象征着主人公用以体现个体价值、亲近现实世界的工具”不对。由“他发现那些旅行极难忍受”“经理非常注意使旅行不超过必要的时间,让他少受痛苦的折磨。如果是在城市里旅行,就乘坐赛车,尽可能在傍晚或清晨,以非常危险的速度载着他在空空荡荡的街道上疾驰”“每次新的旅行都使他感到困窘,别的先不说,单是旅行本身对艺人的神经刺激就够大了”等处可知,秋千艺人很害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因此,“秋千”应该象征主人公借以逃避现实、抗拒他者的工具。故选A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初识悲哀”中的“识”是个动词,有“意识到”的意思,同时,整个短语缺少主语。而由探究(1)中的“经理‘初识悲哀’”中也可窥探,分析其意蕴,可以从不同人物出发进行分析。而这篇文章人物很少,主要人物只有秋千艺人和经理,因此,可以从秋千艺人的层面探究“初识悲哀”的意蕴。那么秋千艺人的意识是什么呢?由前文“他在一座剧院里演出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不离开他的秋千架”“除此以外再没有什么打扰过他的隐居生活”可知,秋千艺人是非常满足于自己的高空生活的,甚至可以用“满足”一词形容,他可以常年待在剧院高空的秋千中不下来。但在文章后半段,秋千艺人的思想变了,“秋千艺人咬着嘴唇说,将来他演出时必须要有两副秋千,而不是只有一副,要两副秋千相对而挂”“秋千艺人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将不再在一副秋千架上演出了。每想到还有可能在一副秋千架上表演,他就浑身颤栗起来”“秋千艺人才抽泣着说:‘手里只抓着一副秋千——叫我怎么活下去!’”“从艺人流过泪后表面平静的沉睡中,能够看出初次刻在他孩子般光滑的前额上的焦虑的皱纹”,种种迹象表明,秋千艺人已经意识到只有一架“秋千”的人生充满着危机。综合分析可以概括——秋千艺人“初识悲哀”:他开始隐隐觉得只有一架“秋千”的人生充满着危机。秋千艺人为什么愿意一直待在高空秋千上?为什么他下地、旅行时会紧张不安?这就涉及到文章的主旨了,而主旨层面,可以从作者的角度进行分析。“一个高空秋千演员曾这样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在一座剧院里演出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不离开他的秋千架,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这是一个生活异于常人的秋千艺人,甚至于,这是一个生活异于左右高空表演者的秋千艺人,他的生活离不开秋千架,“不论他要求什么,哪怕是非常羞于出口的要求,守在下面的服务人员都会将他需要的所有东西传递给他”,连生活起居也是在秋千架上完成,有人给他送物品。更甚至,他害怕旅行,害怕地面生活——“他发现那些旅行极难忍受”“如果是在城市里旅行,就乘坐赛车,尽可能在傍晚或清晨,以非常危险的速度载着他在空空荡荡的街道上疾驰,但这对于他平常的生活方式而言可能十分难受”,这种异于常人的极端生活方式,是与世隔绝的,是无法与社会融通的,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而更悲哀的地方是,这种悲哀不受人理解。甚至旁人会遵从秋千艺人的选择——服务人员会将他所需要的东西递给他;经理本着利益角度出发,对他的生活方式满不在乎。甚至到文章的最后,当秋千艺人自身意识到只有一架“秋千”的人生充满着危机时,经理仍然不知道他为什么哭泣,这是一种不被世界理解的悲哀。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概括——作者“初识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秋千艺人的“悲哀”,人们并未意识到真正的“悲哀”在于秋千艺人封闭自我,无法与社会融通,是理解不了世界和不被世界理解的悲哀。【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1)首先要对题干中三个关键词“荒诞性”“异化”“隐喻”进行理解。再结合示例分析,破折号之前,需要对文章一些艺术特色进行概括性表达;破折号之后,需要说明两篇小说需要分析的议题。“荒诞性”:《初识悲哀》的荒诞性表现在秋千一人的生活方式异于常人,《变形记》的荒诞性表现在主人公变成了一只甲壳虫。《变形记》是课内文章,通过它的学习,考生不难理解,卡夫卡文章的“荒诞性”是基于对现实批判与讽刺的基础上的,因此,看似荒诞,实则能够披露某些现实。由此可以拟写议题:似非而是的“逆说”——《变形记》与《初识悲哀》中“荒诞性”艺术特色赏析。“异化”:《初识悲哀》的异化在于主人公借助秋千作为封闭自己、抗拒他者的唯一依托,《变形记》的异化在于主人公变形为甲虫后,作为人的欲望与感情,都被禁锢在“甲壳”之下。主人公为什么会异化呢?这是需要读者深层探究的主旨问题。由此可以拟写议题:人的“异化”表达——《变形记》《初识悲哀》之主题探究。“隐喻”:这个层面可以探究“甲虫”和“秋千”的深层意蕴。据此可以拟写议题——“甲虫”与“秋千”——《变形记》《初始悲哀》中的“隐喻”意义探究。(2)议题1:似非而是的“逆说”——《变形记》与《初识悲哀》中“荒诞性”艺术特色赏析:①“荒诞性”主要是指那些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的违反常情与理性的表现。比如《变》中的“荒诞”是因为小说的整体故事框架——人变虫本身就是荒诞而不符合生活逻辑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了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初》里的秋千艺人常年生活在秋千上这个逻辑也是荒诞的,高空秋千,哪怕对于表演艺人来说也是有风险的,更何况是生活在上面呢?②但卡夫卡“荒诞”是为了表达“真实”。《变》中,萨姆沙的遭遇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把人当成了奴隶,使人沦落为非人真实的社会生活。而《初》里秋千艺人几乎都在剧院内高挂的秋千架上度过,偶尔从一个剧院的秋千架转移到另一个剧院的秋千架,而对于接触地面,包括也仅仅是辗转剧院时不可避免的旅行表现出强烈的“困窘”和抵触,他反常的生活状态指向的是一个无法与社会对话融通的孤独者的真实。议题2:人的“异化”表达——《变形记》《初识悲哀》之主题探究①“异化”是指物对人的奴役,使人失去人性而成为非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变》里主人公在家庭成员刻薄、冷漠、剥削下变成一只甲虫,这一悲剧所表达的就是现代人由于生活的重压,在强大社会面前渺小无力,从肉体到灵魂被全面异化。在变形为甲虫后,作为人的欲望与感情,都被禁锢在“甲壳”之下,是个人无法把握命运的悲哀。《初》里的异化则表现为主人公借助秋千作为封闭自己、抗拒他者的唯一依托。在常人看来,高空是令人感到不适的,更别说是容易左右摇晃、极不稳定的秋千架,相反,地面总是坚实、可靠而安全的,但秋千却成为主宰秋千艺人命运的“主人”。秋千艺人强烈地意识到只有一架秋千的人生充满不安全性,对第二架秋千充满渴求,这把异化推向更深的悲哀。议题3:“甲虫”与“秋千”——《变形记》《初始悲哀》中的“隐喻”意义探究《变》里的“甲虫”有着丰富的隐喻意义,它暗示“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寄寓人性的苏醒,表现人的生存困境。化身为一只甲虫,隐喻与亲人之间淡漠关系和无效沟通。而《初》里的“秋千”代表着一种抗拒他者的凭借,那“第二把秋千”又从何解释呢?可理解为秋千艺人对“同类”的呼唤,对理解自己的人的互换,这种呼唤更显示了秋千艺人与世界不融通的孤独之悲。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泪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乙)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至幕中。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①。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宜中议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如何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②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压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至元十六年二月,压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节选自《宋史·陆秀夫传》,有删改)注:①主管机宜文字:官职名,掌机密文件。②井澳,今广东省中山市南海中岛屿。9.下列加点的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井澳风B.亡其六郡诸僚属多亡者C.三致志焉秀夫独敛焉无一语D.是以见放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B.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D.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主持宗庙祭祀之事,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B.渔父,文中是指打鱼的男子,“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含有特定意义,常指抱有“持守其真”、还归自然主张的隐居者。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为进士,即古代科举省试及第者的称呼。D.笏,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持的手板,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能力出众,遭小人陷害而被贬官,最后不愿与世推移而投江明志;陆秀夫才干突出,虽遇伯乐赏识,但偏逢末世,最后兵败而赴海殉国。B.屈原和陆秀夫皆是忠贞爱国之士:屈原虽被放流,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陆秀夫取胜无望,深觉辜负了王之重托,便赴海而死,向王明忠。C.甲文文学性浓厚,运用对偶、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乙文语言平实、叙述简洁,更注重史学性。D.甲乙两文均精心裁切,详略得当:甲文概述上官大夫诋毁屈原,详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乙文略写陆秀夫追随二王到温州的过程,详写朝会时的场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2)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14.作为人物传记,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答案】9.D10.D11.C12.B13.(1)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2)等到考察他的政务,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更加器重他,即使自己调任也不让他离开自己,陆秀夫在李庭芝的幕府中三(多)次升迁至主管机宜文字。1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甲文叙述和议论相结合,在叙事中融入大段议论。直接表达作者的看法,如对君王任用臣下的分析,表达君王应举贤任能的政治主张;②甲文议中寓情,论中有情。比如评论人君的忠奸不分,表达了对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同情,寄寓着作者因自身遭际而同病相怜的深沉情感。直抒胸臆,批判楚怀王不辨忠奸。③乙文在叙事中刻画人物,作者没有发表看法,没有过多流露作者的情感。【解析】【分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句句意: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属”,继续、连接;第二句句意:在井澳恰好遇到大风。“属”,正值、恰逢。B.第一句句意:失去了六个郡。“亡”,丢失;第二句句意:李庭芝幕府中的属史大多逃跑了。“亡”,逃跑。C.第一句句意: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焉”,句末语气词,可不译。第二句句意:陆秀夫独自沉默不发一言。“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第一句句意:因此被放逐。“以”,因为;第二句句意:益王因此受惊生病去世。“以”,因为。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该句译为:度宗皇帝有一个儿子还活着,将把他置于何地?古人尚且有凭借一支军队和方圈十里之地复兴国家的,现在百官有司都具备,有士兵数万人,上天如果不想灭绝宋朝,凭借这些难道不可以建立国家吗?“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中,“一旅”“一成”是并列结构,且都是“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今百官有司皆具”中,“百官有司”是名词,作主语,“具”是具备的意思,是谓语动词,不能与前面主语断开,排除A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即古代科举省试及第者的称呼”错误。应该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深觉辜负了王之重托,便赴海而死,向王明忠”错误,这不是他赴海而死的原因。由原文“至元十六年二月,压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即负王赴海死”可知,是战败后,张世杰、苏刘义各自砍断缆绳乘船离去,陆秀夫无法逃脱,才投海而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关键词:“无”,无论;“忠”,形容词作名词,忠臣;“贤”(第二个),贤才;“自为”“自佐”,宾语前置句。第二句关键词:“器”,器重;“虽”,即使;“迁”,升迁。【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表达方式的能力。甲文叙述和议论相结合。如“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一处,在叙述屈原本有报国之志,却始终没有等来楚襄王召回,没能返回朝廷这件事后,作者立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并用道理论证了楚国接连发生国破家亡之事的原因是“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并由此表达君王应举贤任能的政治主张。这一处在叙事中融入大段议论,直接表达了作者的看法。甲文议中寓情,论中有情。在“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一处,虽然是对楚怀王不知忠臣之分的议论,但也饱含了作者对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等奸臣的批判,对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同情。“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一定程度上,是对楚国必将灭亡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人君忠奸不分的批判,以及屈原没有被重用的遗憾,同时,也寄寓着作者因自身遭际而同病相怜的深沉情感。但乙文在叙述中并没有加入过多的议论(作者的看法)和情感。乙文通过叙述了陆秀夫被李庭芝征做幕僚,辅佐益王、卫王,战败后因同僚弃他而跑最终自杀等事情,使陆秀夫的形象跃然纸上,但并没有对这些事情发表作者的看法。参考译文:(甲)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怀王的长子项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未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居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乙)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在他三岁时,他父亲把家迁到镇江。(陆秀夫)逐渐长大,跟随其同乡的二孟先生学习,二孟先生的弟子常常有一百多人,但二孟先生唯独指着陆秀夫说:“这不是个平凡的孩子。”景定元年,陆秀夫考中进士。李庭芝镇守淮南,听说了他的名声,征召安置他在自己的幕府中。陆秀夫才思清丽,当时的文人很少有赶得上他的。他性情沉稳安静,不苟且求人了解自己,每当属吏们来到官署(议事的地方)。宾主欢聚一堂,陆秀夫独自沉默不发一言。有时在府中宴饮,他坐在酒席间,整日姿态矜持庄重,不曾有一点希求苟合的意思。等到考察他的政务,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更加器重他,即使自己调任也不让他离开自己。陆秀夫在李庭芝的幕府中三次升迁至主管机宜文字。成淳十年,李庭芝管辖淮东地区,提拔陆秀夫为参议官。德佑元年,边境战事危急,李庭芝幕府中的属史大多逃跑,只有陆秀夫等几个人没有离开李庭芝。李庭芝把他的名字上奏给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司农寺丞,他多次升迁至宗正少御兼任起居舍人。二王逃到温州,陆秀夫与苏刘义追随跟从他们,派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人来到温州,于是共同在福州拥立益王为帝。陆秀夫后升迁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认为陆秀夫长久地待在军队中,熟悉军中事务,每次遇到大事都咨询、访问陆秀夫之后才开始施行,陆秀夫也尽心辅佐他,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告诉他。不久陆秀夫参与议事和陈宜中意见不合,陈宜中让言官弹劾并罢免了他。张世杰责备陈宜中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动用台谏大臣来弹劾别人?”陈宜中惶恐,急忙召陆秀夫回来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时君臣流亡在海边。许多事请疏忽了,杨太妃垂帘听政,与群臣说话时依然自称奴。每到朝会时节,陆秀夫端正笏板庄重地立于一边,到治朝上,或者有时在奔行路途中,陆秀夫凄然落泪,用官服擦泪,衣服都被沾湿了,身边的人没有不悲痛的。在井澳恰好遇到大风,益王因为受惊生病去世,群臣都想要离去。陆秀夫说:“度宗皇帝有一个儿子还活着,将把他置于何地?古人尚且有凭借一支军队和方圈十里之地复兴国家的,现在百官有司都具备,有士兵数万人,上天如果不想灭绝宋朝,凭借这些难道不可以建立国家吗?”于是与众人共同拥立卫王为帝。皇帝于是任命陆秀夫为左丞相,与张世杰一同掌管政事。当时张世杰的军队驻守在压山,陆秀夫对外筹划战事,在内调度工程,凡是皇帝有所述作,又都出自他的手。至元十六年二月,压山被攻破,陆秀夫跑向卫王的船,而张世杰、苏刘义各自砍断缆绳离去,陆秀夫揣测不可能逃脱,就拿着剑驱赶他的妻子儿女跳海,随即背着卫王投海而死,享年四十四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登多景楼①[南宋]程公许万里飘萍,送江入海,过古润州。正羁怀无奈,凭高纵览,濛濛烟雨,簇簇渔舟。南北区分,江山形胜,忧愤令人扶上楼。沉凝久,任斜飞雪片,急洒貂裘。英风追想孙刘。似黑白两奁棋未收。把烟霞饶与,坡仙米老,丹青难觅,摩诘营邱。斗野号风,海门残照,长与人间管领愁。凭谁问,借天河一挽,洗甲兵休。【注】①多景楼:位于京口北固山,京口是南宋恢复中原的军事据点。②坡仙米老、摩诘营邱:分别指宋代苏轼、书法家米芾,唐代王维、画家李成。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头叙述行踪,随后描写登高所见,画面富有动感,景物烘托词人形象,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B.下片用典,暗示纵使坡仙米老、摩诘营邱再世,面对北方沦陷、山河破碎的现实,也难以吟诗作画。C.本词风格慷慨悲壮,“万里”“江山”等展现了开阔视野,“烟雨”“雪片”“号风”“残照”等给人以苍凉之感。D.结尾发出“凭谁问,借天河一挽,洗甲兵休”的呐喊,与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情感是一致的。16.这首词情感丰富,试作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万里飘萍”“正羁怀无奈”抒发羁旅漂泊之苦。②尽管“江山形胜”,但“南北区分”,表达中原未复之痛。(或遥想孙权、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把夺取中原比喻为一副“黑白两奁”却“未收”的棋局,表达山河破碎之痛”;或“斜飞雪片”“斗野号风,海门残照”,借凄凉景象渲染内心的哀愁”。)③用“凭谁问,借天河一挽,洗甲兵休”表达对南宋朝廷借长江天险苟且罢兵之愤。【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情感是一致的”错误。本诗表达对南宋朝廷借长江天险苟且罢兵之愤,辛诗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两者情感不一致。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上阙“万里飘萍,送江入海,过古润州”一句,诗人将自己比作飘动的浮萍,是流离漂泊之意。我像浮萍一样漂泊万里,像江流一般流入大海,没有归期,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的羁旅漂泊之苦。与之情感一致的还有“正羁怀无奈”一句,“羁怀”指寄旅的情怀,直接点明作者是漂泊的游子,而“无奈”一词更是直抒胸臆,抒发出作者漂泊之苦。作者为何漂泊呢?“南北区分,江山形胜,忧愤令人扶上楼”一句,交代了原因。中原南北区分,北宋王朝战败,被迫南迁,作者登上的多景楼,正是南宋恢复中原的军事据点。作者于楼上,纵观中原风景,却是南北分隔,国土沦丧,无法恢复,“忧愤”一词更是直接表达作者对中原未复的心痛。下阙开篇“英风追想孙刘”,作者的思绪飘远,遥想孙权、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的局面。“似黑白两奁棋未收”,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夺取中原比喻为一副“黑白两奁”却“未收”的棋局,再一次写出了“南北区分”的现状。“把烟霞饶与,坡仙米老,丹青难觅,摩诘营邱”一句,用了宋代苏轼、书法家米芾,唐代王维、画家李成的典故,暗示纵使坡仙米老、摩诘营邱再世,面对北方沦陷、山河破碎的现实,也难以吟诗作画。而紧接着转入环境描写,“斗野号风,海门残照”,借凄凉景象渲染作者内心的哀愁,表达对山河难复的悲痛之情。结尾“凭谁问,借天河一挽,洗甲兵休”一句,没人理会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借着南北之间天河的阻拦,苟且偷生,洗净甲兵,偃旗息鼓,休兵罢战。表达对南宋朝廷借长江天险苟且罢兵之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论语·泰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呼吁当代中国青年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以国家为己任奋斗终生。(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探索宇宙的奥秘与人生的哲理,人类生生不息,宇宙无穷无尽。(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评价《离骚》以小见大、言近旨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士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远③.人生代代无穷已④.江月年年望相似⑤.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⑥.举类迩而见义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弘、已、指、迩。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线上读书会”预告在中国________但丁——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________《神曲》汉译100周年时间:12月4日(周六)19:00地点:腾讯会议(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l/nOWYuIRLdtbh)主讲人:文铮(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系教授)在西方文学史中,但丁的贡献与才华可以说是________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语)。七个世纪以来,《神曲》已被翻译成130多种语言,了解这部14233行的长诗不知成为多少人“对文学的最大快乐”(博尔赫斯语)。今年正值但丁逝世7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都隆重地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尤其是面对疫情这只________,纪念但丁更能展现人类韧性,传递抗疫决心。因此,我们在中国,在线上,阅读和讨论但丁,既是需要,也是责任。这样的热爱,恐怕也能“推动太阳和群星”(《神曲》结束语)。“线上读书会”海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遇见暨无与伦比“黑天鹅”B.邂逅及登峰造极“黑天鹅”C.邂逅暨登峰造极“灰犀牛”D.遇见及无与伦比“灰犀牛”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值但丁逝世7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都在隆重地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意大利诗人。B.今年正值但丁逝世70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以各种形式隆重地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意大利诗人。C.正值但丁逝世7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都在以各种形式隆重地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D.今年正值但丁逝世70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隆重地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20.“线上读书会”海报还缺一张图片,结合宣传文稿,你认为下列哪张图最合适?选择其中一张并说明理由。备选图片A.但丁逝世时的石膏面具B.C.但丁画像D.文铮教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神曲》最新译本你选择()图,你的理由:【答案】18.A19.B20.B理由:(1)和小标题的内容相吻合。(2)能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邂逅,强调的是不期而遇,带有很意外的成分。遇见,比较中性,不含感情色彩。遇见一个人,可以是熟悉的,认识的,或是陌生的。但丁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诗人,不能选“邂逅”,应该选“遇见”。第二处:“暨”跟“及”都能用于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但二者语体色彩不同。“暨”具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具有庄重典雅的意味,“及”没有这种书面语色彩。此次活动是“线上读书会”,比较正式,应该用书面语的“暨”。第三处:无与伦比,意思是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登峰造极,意思是登上顶峰,指到达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语境是指但丁的贡献与才华是没有人能比的,选“无与伦比”。第四处:“灰犀牛”是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这个危机有发生变化或改变的可能,是可预测的事件。“黑天鹅”是比喻出乎意料发生的小概率高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影响足以颠覆以往任何经验,具有不可预测性。文中用来形容的是“疫情”,具有不可预测性,选“黑天鹅”。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今年正值但丁逝世700周年之际”结构混乱,“正值……”和“……之际”句式杂糅,可去掉“之际”。二是“隆重地以各种形式纪念”语序不当,“隆重地”修饰的是“纪念”,所以应该把“隆重地”调到“纪念”之前。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选项来看,两处错误都改正,表述无误的是B项。故选B。【20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和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根据文段的小标题“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暨《神曲》汉译100周年”,可知活动有两个主题,一是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一是纪念《神曲》汉译100周年。再根据文段中“七个世纪以来,《神曲》已被翻译成130多种语言,了解这部14233行的长诗不知成为多少人‘对文学的最大快乐’(博尔赫斯语)”“恐怕也能“推动太阳和群星”(《神曲》结束语)”,可见文段重点是介绍了《神曲》的价值,而且《神曲》也是但丁的代表作品,所以选《神曲》最新译本的图片来作为“线上读书会”的海报图片最合适,既纪念了诗人,有纪念了作品,一举两得。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猹在咬瓜了”“还有一棵也是枣树”成为T恤上的印花,“你是个好人”“从来如此,便对么?”成为书签上的slogan……当与鲁迅同时代的很多作家作品都已成为经典——年轻人敬而远之的那种,鲁迅依然①________。一个“梗”的诞生,首先要有广泛的认知基础和认同度,这也从侧面说明,鲁迅的文本②________。这一届年轻人,与鲁迅的亲密接触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语文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狂人日记》……那是一个③________的“鲁迅”;一个是网络段子,很多话都可以是鲁迅先生说的,闰土与猹也成为一种CP,那是一个被亚文化解构的“鲁迅”。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①②③22.有人认为,文中年轻人对鲁迅的解构看似“亲密”,实则“远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100字以内)【答案】21.①走在时尚前沿;②依然被年轻人阅读;③被教科书建构(或“被语文课本建构”)。22.示例1:我认为这是一种“亲密”。首先,任何作品都不止一种解读,年轻人也拥有阐释经典的权力;其次,这扩大了鲁迅及其作品的认知基础,提升了鲁迅的认同度;再者,拓宽了鲁迅作品在当下的阅读广度。示例2:我认为这是一种“远离”。首先,这种解构十分浅薄,未必能理解鲁迅的深刻;其次,这种解构是对鲁迅的泛娱乐化,容易损害鲁迅的战斗力;再者,这种解构是对鲁迅不加节制的误读,容易削弱鲁迅的批判性。【解析】【21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前文“当与鲁迅同时代的很多作家作品都已成为经典——年轻人敬而远之的那种”可知,与鲁迅同时代的人已经不受年轻人欢迎了,而“依然”一词,带有转折成分,说明鲁迅和被年轻人“敬而远之”的同时代作家是不同的,他依然受年轻人欢迎。因此本空可填:走在时尚前沿。(提到与时尚、前沿等意思相同即可)第二空,由第一段已知,鲁迅的作品中一些元素成为了时尚。再由第二空前文“首先要有广泛的认知基础和认同度”可知,成为时尚的前提是被广泛熟知,这必然是站在作品被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的。而阅读的主体的前文提到的“年轻人”。因此本空可填:依然被年轻人阅读。第三空,前文提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狂人日记》”都是语文课本中的鲁迅,因此,本空应填和教科书、语文课本有关的内容。再结合后文“那是一个被亚文化解构的‘鲁迅’”可知,必须先建构,才能解构。因此,本空可填:被教科书(语文课本)建构。【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谈看法、写评论的能力。对于题干中“看似‘亲密’,实则‘远离’”这一观点,有两种看法,一是赞同(认为是“远离”),二是不赞同(认为是“亲密”)。考生只要摆事实,讲道理,自圆其说即可。赞同(认为是“远离”)这一观点的考生,可以抓住被广泛地娱乐化是对经典的不尊重这个角度进行论述。结合材料第二段提到的“一个是网络段子,很多话都可以是鲁迅先生说的,闰土与猹也成为一种CP,那是一个被亚文化解构的‘鲁迅’”一处分析,对CP一词,是近些年网络流行词,大多为网友臆测的,个人内心所希望的一种非正常关系,而这是一种非健康的“亚文化”,是粗俗、肤浅的,是对经典作品的浅薄构建,是对原作品的不尊重。不赞同(认为是“亲密”)这一观点的考生,可以抓住能够提升经典作品的阅读广度和认知基础这一角度进行论述。随着网络的高度发展,网络小说、综艺等快餐作品不断涌现,年轻人关注经典作品越来越少,而对经典作品进行新的构建,是能够扩大这些作品群众认知基础的极好方式,考生可从这个层面出发进行论述。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据近期一项对来温人员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温州关键词”有: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最多跑一次、五马街、江心屿诗岛、玉海楼、龙港农民城、温州方言、山水诗摇篮、东方犹太人、温州美食、永嘉四灵、刘基、文化立市、泰顺廊桥、炒房团、江南皮革厂、家族企业、吃苦耐劳。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来呈现你所认识的温州,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地青年读懂温州。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我的美丽温州我的家乡温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它位于浙江的南部。传说以前这里非常温暖,所以就取名为温州。它虽然没有上海、广州那么发达、繁荣,也没有北京、西安那么气势磅礴,但她有着自己独特的美丽,我为自己是一个温州人而骄傲!温州的美,多姿多彩,数不胜数,今天我就从“一港两城”来为您做介绍吧。一港,当然就是美食港啦!在温州,仅美味小吃就有灯盏糕、油卵、素面汤、炒粉干,等等。当然,还有那令人嘴馋的小吃——猪脏粉。猪脏粉,主要由猪肠、猪血、粉干等配料配制而成,是温州名小吃。不过,初来乍到的外地客人,对此温州名小吃不了解,一听到“猪脏粉”三个字,就觉得名字不雅,疑心脏兮兮的,要否点上一碗品尝品尝,心中犹疑。但是,品尝过后,却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从此念念不忘。甚至直言:到温州不吃猪脏粉,就等于没来过温州。温州鱼饼也是温州市传统名点。它以东海的鮸鱼、马鲛鱼等新鲜海水鱼为主原料,配以独特的调味品,采用传统配方及先进工艺精制而成。温州鱼饼肉质鲜嫩、鲜而不腥、低脂肪,营养丰富,即可以享受鱼肉的鲜美,又省去剔骨的麻烦,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来吧,朋友,温州美食在等待你来品尝,好客的温州人——我会带你尽情品尝我们温州的美食。  在我眼中的温州不仅是美食之城,还是一个商业之城。温州的商业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尤其是民营企业更令别的城市羡慕不已。在这个商业之城中,民营企业的规模越做越大,为温州成为全国商业的领头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温州的轻工产品如皮鞋、打火机、服装、眼镜、低压电器、塑料编织、印刷、纽扣等都成了国字号的生产基地,涌现了一批如“康奈”“奥康”“吉尔达”“康泉”等等一大批全国名牌产品。真是令我这个温州人感到万分的的骄傲与自豪。  在我眼中的温州更是一个美丽之城。我先带大家领略一下江心屿的魅力吧。世上岛多,但被称为诗之岛且闻名遐迩、令文人墨客啧啧称奇者不多。江心孤屿,俗称江心屿,在我们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山水诗开山鼻祖谢灵运于公元422年出任永嘉(温州)太守时,频游孤屿,留下不少诗篇,因此江心屿岛又称“江心屿诗岛”。岛上有江心寺、东西双塔、宋文信国公(文天祥)祠、谢公亭等文化古迹。不登江心屿,不算来温州。江心屿之美美在古木葱茏,美在亭台楼阁,美在人文荟萃。我想你一定会喜欢上这里的。我的家乡温州是个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城市,这座城市迸发出来的光芒,影响着全国,将来还将影响世界。我爱你,我的美丽温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中的“温州关键词”,有政治(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多跑一次),科技(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有建筑(五马街、江心屿诗岛、玉海楼、龙港农民城、泰顺廊桥),历史文化(温州方言、山水诗摇篮、东方犹太人、温州美食、永嘉四灵、刘基);有历史(江南皮革厂)、有当下(炒房团、龙港农民城);有物质层面(温州美食)有精神层面(吃苦耐劳)。总之,这些关键词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诠释了温州的城市特色。作文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这就限定了选择范围不能超出这些关键词,并且这两三个词之间也应有某种联系,即“形成有机关联”。可以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如“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和“文化立市”,从科技和文化两方面介绍温州;可以是同一角度,如“山水诗摇篮”“永嘉四灵”“刘基”,从历史文化底蕴角度介绍温州。写作要求是“帮助外地青年读懂温州”,这一点在文章中应有所体现,要用介绍自己家乡的口吻来写文章,写出自豪感。立意:1.大美温州欢迎您。2.读懂温州,建设家乡。3.我骄傲,我是温州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1 22:10:31 页数:26
价格:¥5 大小:296.18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