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生态文明意识是对工业文明时期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维模式的突破,通过公民对生态问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领悟和理性自觉,形成的公民对待生态的基本理念,这是一种新的世界观。目前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同度和知晓度,但相对于生态危机的严重性,相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来说差距还非常大,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与困境。第一,公民生态知识普遍缺乏。掌握一定的生态保护知识是公民进行生态保护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先导。但是,目前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却普遍缺乏,整体水平较低,对生态知识的掌握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阶段。目前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总体呈现一强一弱状态:浅层环境意识很强,深层环境意识很弱,这是典型的本能式的自我保护型的环境意识。2014年2月20日环保部发布的我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公民在雾霾与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了解程度高于80%,在这当中,雾霾是99.8%,然而对于PM2.5世界环境日以及环境问题举报电话等的知晓度却低于50%,除此之外,受访者中,在14个有关生态文明知识方面的平均知晓数量是9.7项,而全部了解的仅是1.8%。公民对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度低、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常常就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做些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的事情,从而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第二,公民生态法制观念淡薄。首先,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不够熟悉。公民能够意识到环境法规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工作中的重要性,却只有少部分的公民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其次,公民缺乏基本的维权意识。公民在享受个人日常生活环境不受到损害与污染的权利时,同时也必须履行维护生态的义务。2013年环境保护部(现称生态环境部)开展了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研活动,相关分析表明,接受访问的对象有45%左右在涉及环保问题时打过举报电话,不过其中对污染问题进行举报的不到一半。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具有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的权利,却不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已经或者正在受到侵害,个别公民即便知道,也没有依法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公民对政府的依赖心理严重。在我国,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从政策的制定到推行,再到有计划地组织公民进行生态教育,都是政府在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但公民一直处于被动角色,容易将自己置于生态保护之外,不能清楚认识自身对生态保护的作用。一旦出现生态环境状况危机,第一反应就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没有做好相应的工作,管理、监察工作做得不到位。在随机的街边调查中问到“你认为现在城市环境恶化谁应该负主要责任?”有72.33%的公民认为政府应该负主要责任,仅有6.43%的公民认为自己的生态环保意识不强,做得不够好。当被问到“你认为现在的雾霾状况的发生主要是谁的责任?”超过半数的公民认为是企业的不合理生产和排污造成了空气污染。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过分依赖政府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社会心态,直接影响环境保护的各种措施的实施效果。(摘编自赵瑞华、厉雅娇《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材料二:(摘编自《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材料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师是关键,课程是基础,学生是主体。当前,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成长环境和经历所限,现有教师队伍不论知识结构还是思维方式都存在一定缺陷,不得不学、研、教同时进行,任务重、压力大。同时,由于生态文明教学工作起步不久,难免存在课程良莠不齐、教材辗转抄编、思想彼此扞格、知识相互矛盾等问题。这就急需组织精干队伍,开设优质课程,编写优秀教材。实践表明,开展校际合作、成立教学联盟、整合优质资源和打造共享平台,都是可行的办法。而对于学生这个主体,我们应从国情世情、科技知识、生命价值、自然情感、经济模式以及消费观念、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系统展开教育,使其知晓今昔变化、明了中外差异、理性认识环境、自觉担当责任;着力培育学生知行合一精神,使学生从日常生活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美丽校园”建设并发挥其“绿岛效应”;支持学生开展生态文明专题调研和社会服务实践,培育“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家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总之,要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涵养其精神、培养其素质、引导其行动,使之成长为具有生态文明精神品格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摘编自王利华《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材料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生态教育也是国民生态意识塑造的必要组成部分。社会生态教育是面向社会大众的生态教育实践,是以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提升他们的生态素养为目的的教育。对于每一个社会个体而言,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的认知是不同的。生态问题具有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渐变化的特点,人必须从新的生态知识中汲取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理念。面向成年人的生态教育应注重生态理念的践行,应促使成年人自觉地掌握新的生态知识,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社会生态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国民对生态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认识,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摘编自王丹《生态文化与国民生态意识塑造研究》)1.下列说法中,符合材料一论点的一项是()A.培育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中去。B.一旦出现生态环境状况危机,大部分公民认为政府应该负全部责任。C.不主动履行维护生态的义务也是公民缺乏基本维权意识的表现之一。D.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是导致公民一直被动践行可持续生态理念的主要原因。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图1可知,公众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渠道获取生态文明信息的比例从2007年到2013年上升了43个百分点。B.根据图1可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传统获取信息渠道占比仍然较大,但是整体增长势头较为缓慢,个别渠道甚至出现负增长。C.根据图2可知,在所有年龄段的受访者中,依靠电视/广播渠道获取生态文明信息的占比都是最高的。D.根据图2可知,在受访者中,有三个年龄段的受访者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渠道获取生态文明信息的占比超过50%。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雾霾与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方面等属于浅层次的生态知识,而PM2.5与世界环境日及环境问题举报电话等属于深层次的生态知识。B.我国公民深层次环境意识很弱,因而常常就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做些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的事情,从而影响到生态文明的建设。C.现有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师队伍不论知识结构还是思维方式都存在一定缺陷,教材编纂也不够严谨。这些都是当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痛点。D.面向成年人的生态教育应注重生态理念的践行,促使其自觉地掌握新的生态知识。这与针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有一致性。4.材料一中三个分论部分都突出采用了哪种方法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根据材料二、三、四,谈谈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答案】1.C2.D3.A4.都使用了翔实的数据来增强议论的说服力。如:第二段“受访者中,在1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个有关生态文明知识方面的平均知晓数量是9.7项,而全部了解的仅是1.8%”;第三段“接受访问的对象有45%左右在涉及环保问题时打过举报电话,不过其中对污染问题进行举报的不到一半”;第四段“有72.33%的公民认为政府应该负主要责任,仅有6.43%的公民认为自己的生态环保意识不强,做得不够好。”5.①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等新媒体的效应,传播生态知识。②建立健全生态教育体系: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开设优质课程,编写优秀教材。③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持续性地培养公民生态意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中去”错误,原文只说“掌握一定的生态保护知识是公民进行生态保护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先导”,材料一并没有谈及生态教育方面的内容。B.“全部责任”错,原文“有72.33%的公民认为政府应该负主要责任”,是“负主要责任”。D.“主要原因”错,根据原文“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过分依赖政府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社会心态,直接影响环境保护的各种措施的实施效果”可知,主要原因应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社会心态。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有三个年龄段的受访者”错误,比对图2的纵坐标,只有两个年龄段的受访者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渠道获取生态文明信息的占比超过50%,14岁以下、30~60岁、60岁以上的不足50%。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浅层次的生态知识”“深层次的生态知识”错误,文中是“浅层环境意识很强,深层环境意识很弱,这是典型的本能式的自我保护型的环境意识”,浅层次、深层次指的是公民的环境意识,而不是指特定的环境知识。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引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分析三个分论部分,指出具体的论证方法,再结合实例分析其论证作用即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如第二段“了解程度高于80%,在这当中,雾霾是99.8%……知晓度却低于50%%……在14个……平均知晓数量是9.7项,而全部了解的仅是1.8%”,分析可知,此处运用数据论证公民生态知识普遍缺乏,这些数据非常具体,尤其是在数据前面加上“高于”“低于”“平均”“仅”等词,使数据更翔实,更具有说服力。第三段“有45%左右在涉及环保问题时打过举报电话,……不到一半”,运用这些翔实的数据论证公民生态法制观念淡薄,增强了说服力。第四段“有72.33%的公民……仅有6.43%的公民认为自己的生态环保意识不强,做得不够好”,运用数据论证公民对政府的依赖心理严重,这些翔实的数据数据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综合来看,材料一中三个分论部分都通过运用翔实的数据来增强议论的说服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知,公众主要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报纸/杂志/图书等渠道获取生态文明信息,所以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等新媒体的效应,传播生态知识。根据材料三“当前,从事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成长环境和经历所限,现有教师队伍不论知识结构还是思维方式都存在一定缺陷”“这就急需组织精干队伍,开设优质课程,编写优秀教材”可知,要建立健全生态教育体系: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开设优质课程,编写优秀教材。根据材料四“社会生态教育是面向社会大众的生态教育实践,是以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提升他们的生态素养为目的的教育。对于每一个社会个体而言,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可知,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持续性地培养公民生态意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是形状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B.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C.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化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会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加以重构。B.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意细部的笔墨技法,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C.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移出转入美术馆陈列后,将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新的属性和意义。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8.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打破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能有助于美术史家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关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徽宗以古画易熙作,改变了《早春图》这类作品的创作状态,使其从“原物”变成了“实物”。C.“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存在于很多作品中,尤其存在于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D.正确认识“实物”与“原物”的区别,认识“历史物质性”,能更全面地认识探究艺术持续和变化的生命。9.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10.近日,“敦煌壁画艺术公益巡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进行,巡展展出了30余幅根据敦煌石窟和榆林石窟的壁画用现代数字技术高保真复制而成的经典作品。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在此次巡展中所能观赏到的敦煌壁画艺术的认识。【答案】6.B7.D8.D9.①文章首先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原物的倾向,提出自己的观点:应该在实物中去发现美术的“历史物质性”。②继而以郭熙《早春图》为例,多角度阐明实物在时间的流逝中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论证自己的观点。③最后强调这样变化的艺术品并非少数,即使外表没有变化,也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10.敦煌壁画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根据当时的需要而产生的艺术品。而我们现在所见的展览艺术品,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高科技技术的使用以及观赏方式和环境的变化,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由“原物”成为了“实物”进而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展品。我们需要在重构二者的历史关系中去认识它们,它们依然具有非常高了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错误。艺术品有实物和原物之分,文章第一段说“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是指“原物”是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的原始状态,而非艺术品有“真实”与“虚假”的区别,因果逻辑也不成立。C.“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始状态已不可考”于文中无据。原文第四段说的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并没有提到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选项表述曲解文意,绝对了。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于文无据。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说“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也就是说经历各种转换和变化的艺术品有了另一种生命,但并未提及这种生命比原初状态“更有价值”。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作者并没有认为“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且艺术品本来的环境、组合等是无法还原的,因为其在流传、收藏和陈列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即另一种有生命价值的东西。【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结合第一段“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可知,本文主要论述的内容是正确认识“实物”与“原物”的区别,认识“历史物质性”,能更全面地认识探究艺术持续和变化的生命。A.强调的是打破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对于美术史家的创作影响,并非主要观点。B.是举例说明“原物”变成了“实物”的具体体现,并非观点。C.强调的是“历史物质性”在具体文化作品中的体现,并非观点。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结构布局的能力。文章第一段先提出问题“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然后亮明自己的观点立场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并阐释改变错误认识的意义“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第二、三段紧承上文应该在实物中去发现美术的“历史物质性”的论述,继而论证自己的观点,,属于分析阐释观点的部分:“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的独幅作品”,以郭熙《早春图》为例,多角度阐明实物在时间的流逝中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五段作为全文的一个总结,属于解决问题部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强调这样变化的艺术品并非少数,即使外表没有变化,也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中观点进行个性化认知和创新性解读的能力。①结合第一段观点“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分析可知:此次巡展中所能观赏到的敦煌壁画艺术属于“实物”,并非“原物”,借助了现代数字技术高保真复制等高科技手段,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让我们得以及观赏30余幅根据敦煌石窟和榆林石窟的壁画中的经典作品,意义非常重大,唤醒记忆,感知文明文化,珍爱并传承。②结合结尾段“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分析,得出我们需要在重构二者的历史关系中去认识它们,它们依然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散文目光余秋雨我原本的专业,是世界戏剧学,兼及国际人文美学。直到我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还没有写过一篇散文。写散文的起点,那篇《因爱而勇》里约略提到。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越来越感到中国文化蒙受了巨大委屈。居然有那么多自称知识分子的人到处撰文、演讲,滔滔论述“民族的劣根性”“丑陋的中国人”。即便在所谓“寻根热”中,不少热点也是以此为主旨。只要是中国人做的,什么都错,而且错得愚蠢、可笑、荒唐。对比的坐标,全在西方。表面上,他们没有彻底否定中国文化,实际上已经否定。因为我对文化的终极理解是“集体人格”。所谓“民族的劣根性”“丑陋的中国人”,就是在终极意义上否定了“集体人格”,因此也否定了中国文化。我曾经仔细观察过那些诅咒中国人的中国人,想在他们表情间找到一丝把自己也包括进去的愧疚。但是没有,他们的口气始终居高临下,睥睨方圆,以为自己刚刚从天上下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对此我不能不生气。我长期研究西方的最高哲思和顶级艺术,也熟知他们的远征血火、掳掠罪恶,怎么能容忍一帮既不了解西方也不了解东方的中国文人胡言乱语,天天毒害大量民众?就在这时,我读到了英国哲学家罗素对中国的论述。罗素一九二一年到中国来考察,当时的中国备受欺凌,一片破败,让人看不到希望,但是这位哲学家却说:进步和效率使我们富强,却被中国人忽视了。但是,在我们骚扰他们之前,他们还国泰民安。白种人有强烈的支配别人的欲望,中国人却有不想统治他国的美德。正是这一美德,使中国在国际上显得虚弱。其实,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自豪得不屑于打仗。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如果中国愿意,它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不管中国还是世界,文化最重要。说实话,读到“在我们骚扰他们之前,他们还国泰民安”时,我哽咽了。罗素对中国历史了解不多,却显现出如此公平的见识。这种公平具有巨大大的诱惑力,催促我必须为中国文化做一点事。于是,我辞职二十三次终于成功,单身来到甘肃高原。当时宣布的目的是“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而我内心的目标却更为学术:让中国人找到集体身份。若有可能,我还想用点点滴滴的理由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罗素说“如果中国愿意,它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要说服自己和别人,理由必须是感性的、具体的,因此,我不在图书馆里查阅汉唐,而要独自在沙漠中行走。我们以往,在受屈、愤怒、反驳、辩论时,用的大多是大话和结论,听起来慷慨激昂、气势不小,实际上却无法平静地向外界说明自己,因此并没有什么力量。更重要的是,我们举起的标帜,大多是历史逻辑、国际政治、经济数字,而不是文化。大家经常把文化放在口上,而不是放在心上,不相信文化真有那么大的力量。但是,罗素说了,“不管中国还是世界,文化最重要。”于是,我决定,既然要为中国文化说话,就必须用最纯粹的文化方式,让一切向往文化的陌生人都能倾心。这样,我的主要行为就成了这样两项——第一,实地考察古文化的遗迹和废墟,必须亲自到达;第二,边考察边写散文,而且是美文。因为只有美文才称得上“纯粹”的文化。这就是我开始在荒原小客栈里写作一篇篇《文化苦旅》的由头。说起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队伍已经不小,但是,这支队伍基本上由学者组成,他们都以学者的目光,做着学者的事。我也是学者,但我打开了散文的目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不错,散文不仅仅是文笔,首先应该是目光。以散文的目光看中国历史,也就引进了广大读者最饥渴又最动心的眼光。这种目光的特点是:厌倦陈腐,厌倦狭窄,厌倦枯燥,厌倦重复,厌倦概念;着意诗情,着意人伦,着意发现,着意惊奇,着意细节。我就顺着这种目光,取舍沿途所见所闻,结果,选择出来的一切与我原先的学术目光差别极大。但学术目光也有作用,那就是在散文目光中加了一层“重大意义”的网筛。这样一来,我写敦煌,就会凭想象写出自己与斯坦因的车队对峙在沙漠里,然后自己大哭一场的情景。然后,我系统阐释了废墟文化、非攻文化、魏晋文化、乱世文化、两难文化、拜水文化、藏书文化、书院文化、晋商文化、清宫文化、流放文化、科举文化、君子文化、小人文化……这些文化,在我之前,大多没有人以专题方式完整写过。这就是说,散文目光帮助我开启了这些重大课题在当代立身的起点。由此可知,散文目光,能够超越疲庸的历史流行话语,诗化地思索天下。挖掘出这些文化还是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是让广大不熟悉历史的朋友乐于接受。于是,散文的语感、节奏、文字起了关键作用。这就使《文化苦旅)》等作品拥有了大量急于在文化上认祖归宗的读者,而且,在海内外保持了几十年的热度而不减。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将中国文化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否定中国文化,令人愤怒。B.作者认为人格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对中国文化的否定就是对中国集体人格的否定。C.读到罗素对中国的评价时,“我哽咽了”,哽咽主要是因为作者对罗素充满感激之情。D.作者不选学术目光,但学术目光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有着散文目光所没有的厚重感。1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比喻修辞将那些诅咒中国人的中国人比作天上下凡的神仙,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和嘲笑,嘲笑他们的浅陋无知、自以为是、高高在上。B.罗素的话将白种人和中国人进行了比较,白种人好战而中国人有喜欢和平的美德,指出中国人不是没有能力称强,而是不愿意控制他人。C.本文在恰当的地方运用了一些整句,比如“厌倦陈腐,厌倦狭窄,厌倦枯燥,厌倦重复,厌倦概念”,表现了作者极强的锤炼语言的能力。D.本文思路清晰,作者从自己写散文的起点谈起,深入阐述了文化对中国的重要性,最后又指出运用散文表现中国文化的好处,结构严谨。13.文章提到罗素对中国的看法,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4.阅读全文,分析余秋雨为什么要用“散文的目光”去看待中国文化和表现中国文化。【答案】11.A12.A1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内容上,作者借用罗素对中国肯定的看法,有力地驳斥了那些否定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无耻之徒,并借罗素的评价肯定了中国文化。②结构上,罗素对中国的中肯评价也促使作者更想为中国文化的正名做些事情,从而引起下文。14.①余秋雨想要用最纯粹的文化方式表现中国文化,而美的散文称得上是“纯粹”的文化,所以他选择了散文。②余秋雨运用散文的目光去看待中国历史,可以着意诗情、人伦、发现、惊奇、细节,吸引读者的眼光。③散文目光帮助余秋雨开启了废墟文化等重大课题在当代立身的起点,能够超越疲庸的历史流行话语,诗化地思索天下。④余秋雨运用散文模式去写中国历史,其语感、节奏、文字使不熟悉历史的读者更乐于接受。【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B.“对中国文化的否定就是对中国集体人格的否定”理解错误,根据文章第三段中的“因为我对文化的终极理解是‘集体人格’。所谓‘民族的劣根性丑陋的中国人’,就是在终极意义上否定了‘集体人格’,因此也否定了中国文化”可知,文中“对中国集体人格的否定”与“对中国文化的否定”为因果关系,而选项中“就是”一词表述为等同关系,且二者顺序倒置。C.“哽咽主要是因为作者对罗素充满感激之情”理解错误,哽咽主要是因为罗素的话引起了作者的悲痛。D.“它有着散文目光所没有的厚重感”理解错误,文章中只是说“但学术目光也有作用,那就是在散文目光中加了一层“重大意义’的网筛”,并没有说散文目光没有厚重感。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文章运用比喻修辞将那些诅咒中国人的中国人比作天上下凡的神仙”表述错误,“以为自己刚刚从天上下凡”并不是比喻修辞,而是以一种讽刺的语气暗示他们高高在上,不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的集体人格。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从内容上看,原文“……中国人却有不想统治他国的美德……其实,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自豪得不屑于打仗。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如果中国愿意,它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不管中国还是世界,文化最重要”说明罗素对中国的评价是十分肯定的,同时,他也是肯定中国文化的,而文中又写道“居然有那么多自称知识分子的人到处撰文、演讲,滔滔论述‘民族的劣根性’‘丑陋的中国人’。即便在所谓‘寻根热’中,不少热点也是以此为主旨”“表面上,他们没有彻底否定中国文化,实际上已经否定”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可见这些人是否定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而罗素的评价对这些无耻之徒进行了有力地驳斥。从结构上看,文中写道“罗素对中国历史了解不多,却显现出如此公平的见识。这种公平具有巨大大的诱惑力,催促我必须为中国文化做一点事”,由此可见,罗素对中国的中肯评价促使作者更想为中国文化的正名做些事情,他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肯定为下文作者为中国文化的证明做了铺垫。【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创作意图及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由“于是,我决定,既然要为中国文化说话,就必须用最纯粹的文化方式,让一切向往文化的陌生人都能倾心……边考察边写散文,而且是美文。因为只有美文才称得上‘纯粹’的文化”可以看出:余秋雨想要用最纯粹的文化方式表现中国文化,而美的散文称得上是“纯粹”的文化,所以他选择用“散文的目光”去看待中国文化和表现中国文化。由“以散文的目光看中国历史,也就引进了广大读者最饥渴又最动心的眼光。这种目光的特点是……着意诗情,着意人伦,着意发现,着意惊奇,着意细节”可以看出:余秋雨运用散文的目光去看待中国历史,可以着意诗情、人伦、发现、惊奇、细节,吸引读者的眼光,所以他选择用“散文的目光”去看待中国文化和表现中国文化。由“这就是说,散文目光帮助我开启了这些重大课题在当代立身的起点。由此可知,散文目光,能够超越疲庸的历史流行话语,诗化地思索天下”可以看出:散文目光帮助余秋雨开启了废墟文化等重大课题在当代立身的起点,能够超越疲庸的历史流行话语,诗化地思索天下。所以他选择用“散文的目光”去看待中国文化和表现中国文化。由“挖掘出这些文化还是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是让广大不熟悉历史的朋友乐于接受。于是,散文的语感、节奏、文字起了关键作用。这就使《文化苦旅)》等作品拥有了大量急于在文化上认祖归宗的读者,而且,在海内外保持了几十年的热度而不减”可以看出:余秋雨运用散文模式去写中国历史,其语感、节奏、文字使不熟悉历史的读者更乐于接受。所以他选择用“散文的目光”去看待中国文化和表现中国文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姑妈的书[俄]安德烈·马卡罗夫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项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什么?”儿子把一只耳机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儿子说完又把耳机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科利亚的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有删改)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B.面对姑妈留下的书籍,科利亚坐在旁边,“像个孩子似的”,其原因由下文妻子的话揭示出来: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带图的书籍。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文化,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体现了妻子的追求倾向。1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很成功,通过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体现了科利亚和他妻子的不同形象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小说的主旨。B.小说具有反讽意味,妻子为了尽快出售她看不上眼的书籍,却把它们标榜为“传世经典”,五大书橱的书只换来一只小转角沙发,极具批判色彩。C.小说语言比较有特色,一些语段庄谐并出,比如,科利亚“百思不得其解”“怒吼”是“谐”,他把书“一摞摞地”“塞进”“角落”以及妻子调侃式的回敬是“庄”。D.小说中多次提到电视,是为了把“影像化”生活与“文字化”生活做对立,彰显两种不同的生活追求的矛盾冲突。17.小说以“姑妈的书”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B16.C1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情节方面:“姑妈的书”是小说的线索,文章围绕着如何处理这些书的问题,展开整个关于文化的故事。②人物刻画方面:题目点明“姑妈”,目的是与主人公科利亚及他的妻子和孩子形成对比,刻画出人物对书籍的漠视。③主题方面:通过展示这批书从继承到辗转各屋一直到最后被卖掉的命运,揭示出没文化的人对文化的戕害的深刻社会主题。【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B.“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带图的书籍”错误。“像个孩子似的”,其原因是科利亚迫切希望家里有文化气息。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C.“科利亚‘百思不得其解’‘怒吼’是‘谐’,他把书‘一摞摞地’‘塞进’‘角落’以及妻子调侃式的回敬,是‘庄’”错误。应该是科利亚“百思不得其解”“怒吼”是“庄”,他把书“一摞摞地”“塞进”“角落”,妻子调侃式的回敬,是“谐”。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情节方面,“姑妈的书”是小说的线索,科利亚从姑妈那里继承了这批书,为了放电视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为了放床,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科利亚又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最终科利亚的妻子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文章围绕着如何处理这些书的问题,展开整个关于文化的故事。人物刻画方面,“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可见姑妈虽然清贫,但是却有这么多的书,说明姑妈爱书,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题目点明“姑妈”,目的是与主人公科利亚(也包括妻子和孩子)形成对比,科利亚一家为了摆放家具而将姑妈的书不断搬移,最后将书卖掉,刻画出人物对书籍的漠视。主题方面,科利亚家中添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方放置书柜,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可见在他们的心中,书是没有价值的东西,这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不爱读书、排斥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通过展示这批书从继承到辗转各屋一直到最后被卖掉的命运,揭示出没文化人对文化的戕害的深刻社会主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①群。【注】①鸾鹤:古代常指仙人的禽鸟。语出江淹《登庐山香炉峰》中“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18.下列能够收录本作品的最合适的诗歌集是()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C.《律诗集萃》D.《古诗菁华》19.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A.深邃壮阔B.含蓄委婉C.刚劲凝练D.凄清悲凉【答案】18.C19.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本诗四联八句,中间两联对仗,属于近体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应收录于《律诗集萃》。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B.这首山水隐逸诗描述平实,意味含蓄,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着比兴寄喻,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以典喻旨,含蓄委婉。故选B。三、名篇名句默写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用朝菌和蟪蛄来比喻因为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将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引申拓展到国家安危的层面,认为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必将灭亡。(3)《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与男子约定婚期,初显男子之粗暴、女子之温顺,为下文写“至于暴矣”的婚姻悲剧埋下了伏笔。(4)《曹刿论战》中从反面强调统治者要使民心归向,就必须为老百姓谋求福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运用类比,借古贤之名室为“陋室”作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春望》中诗人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用细节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朝菌不知晦朔②.蟪蛄不知春秋③.入则无法家拂士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⑤.将子无怒⑥.秋以为期⑦.小惠未遍⑧.民弗从也⑨.南阳诸葛庐⑩.西蜀子云亭⑪.白头搔更短⑫.浑欲不胜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蟪蛄”“拂”“遍”“诸葛”“搔”“簪”。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  ),《家庭教育促进法》针对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强调了父母双方的陪伴、共同参与,教育不是站在云端,而是于日常生活之中相机而教、严慈相济。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都要针对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科学引导。把孩子当成孩子来爱护,更要把孩子当成独立思想的人来尊重,尊重他有参与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不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棍棒相加、家庭暴力,更不得利用未成年人从事法律法规的活动。针对当下外出打工的父母,如果不能够亲自照顾孩子,法律要求其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顾未成年人,并且要被委托人及未成年人保持联系,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信口开河尊重人性权利违反B.指手画脚尊重人性权力违犯C.指手画脚尊重差异权利违犯D.信口开河尊重差异权力 违反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家长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效果不佳。B.家长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付出,但是效果不佳。C.效果不佳,但家长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D.效果不佳,但大量的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被家长付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针对当下外出打工的父母,如果不能够亲自照顾孩子,法律要求其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顾未成年人,并且要与被委托人及未成年人保持联系,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B.针对当下外出打工的父母,如果不能够亲自照顾孩子,法律要求其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顾未成年人,并且要被委托人和未成年人保持联系,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C.当下外出打工的父母,如果不能够亲自照顾孩子,法律要求其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顾未成年人,并且要被委托人及未成年人保持联系,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D.当下外出打工的父母,如果不能够亲自照顾孩子,法律要求其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顾未成年人,并且要与被委托人及未成年人保持联系,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答案】21.C22.A23.D【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组,“信口开河”指比喻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指手画脚”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这里是强调父母没能陪伴、参与,“指手画脚”更恰当。第二组,“尊重差异”指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尊重人性”指尊重人的本性,根据前文“不同年龄段”的意思,“尊重差异”更恰当。第三组,“权力”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而“权利”则是一般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此处指孩子有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利益,应用“权利”。第四组,“违反”指不遵守或不符合法规、规程等,词义相对轻;“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法规,词义重。此处指触犯法律法规,应用“违犯”。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根据后文的“针对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教育方法”可知,“效果不佳”应放在句末,排除CD;B项缺少谓语,属于病句,排除B。故选A。【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文有两处语病,都是成分残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是句首用介词“针对”,导致主语缺失,应去掉“针对”,排除AB;二是“并且要”与“被委托人”之间缺少必要的介词“与”,应在“并且要”后加上“与”,排除C。故选D。2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本报北京3月1日电]3月1日,就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2次药品降价方案的第二天,100多家医药企业在京开会。石药、鲁抗等国内医药企业巨头悉数到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上书国务院,提交《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在这份《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的征求意见稿中,药企代表们痛陈,单纯的药品降价,不能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建议书指出,现行“以药养医”制度使得医疗机构成为逐利机构。医院收入、科室奖金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药品创收,部分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利益的诱惑下,或明或暗地向企业索要回扣。“以药养医”的制度不解决,滋生腐败的土壤就不可能铲除,治理商业贿赂的效果也只能是表面的和暂时的。【答案】百余家药企欲上书国务院建议改革以药养医机制。【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首要的紧紧抓住新闻的导语部分,即第一段“100多家医药企业在京开会。石药、鲁抗等国内医药企业巨头悉数到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上书国务院,提交《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其信息主体是百余家医药企业,主要事件是在京开会,会议内容是上书国务院改革以药养医机制。题干要求用一句话,因此要对这三点内容进行概括,确定句子的主谓宾:主语,百余家药企;谓语,欲;宾语,上书国务院建议改革以药养医机制。五、写作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地摊经济”曾一度被贴上很多负面标签,比如占道经营影响城市秩序,商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深夜扰民,产生垃圾破坏城市环境等。但据报道,成都、许昌、杭州等地已经开始为“马路经济”“地摊经济”松绑。成都设置了临时占道摊点,允许流动商贩经营;许昌开放一批背街小巷,让商家在道牙以上区域经营;杭州开放了部分街道作为摊贩的经营场地。多地试水,得到了各方点赞。假如你是一位身在大都市的创业市民,随着“地摊经济”的繁荣发展,你的创业取得了一些成功,请你给市长写一封信,针对以上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部分可从“但据报道”前分成两个小层次。第一层写的是“地摊经济”存在的不良状况。商品良莠不齐、影响城市交通、深夜扰民、影响市容市貌等方面。侧重说明“地摊经济”需要加强监督、监管,需要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第二层写的是“地摊经济”松绑之后,多项措施落实并获点赞。侧重说明设定临时占道、道牙以上、背街小巷等区域为地摊经营区,以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地摊经济”松绑,让“地摊经济”合理化、合法化。这些举措获得多方点赞,说明举措深得人心。规范、搞活“地摊经济”,让在底层谋生的民众感受到政策的温暖,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谋生的机会,也给百姓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捷;“地摊经济”释放了经济活力和灵气,也让城市多了一些烟火气。引导语部分明确了写作任务,以大都市创业成功的市民身份,给市长写封信。写作中要注意书信的一般格式。另外,“‘地摊经济’的繁荣发展”明确了写作内容应是正向性的。本则作文是时事,以时评类写法来行文比较合适。先呈现地摊松绑后的发展现象及发展带来的社会利好,然后可与未规范管理的情况做对比,进一步明确观点。最后可结合创业经历,为地摊经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立意:1.松绑“地摊经济”,让城市更有烟火气。2.“地摊经济”,要松绑,也要升级。3.“地摊经济”合法化,为底层民生松绑。4.激活“地摊经济”,保就业暖民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1 22:08:58 页数:21
价格:¥5 大小:251.4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